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1期婷闽南童谣

第21期婷闽南童谣

第21期婷闽南童谣
第21期婷闽南童谣

第 21期红领巾广播播音稿播出时间:2010年4月26日下午14:00

【甲】采撷一屡阳光,编织七彩童年

【乙】留住一阵清风,播洒希望明天

【甲】付出一份真情,打造爱的世界

【合】红领巾广播站又与您相约在周一下午

【甲】我是播音员

【乙】我是播音员

【合】大家下午好

【甲】今天我们为大家安排的栏目是经典闽南童谣颂读。

【甲】下面请听同学们的朗诵表演。

栏目一:一年级、二年级表演闽南童谣

一年一班:《老鼠仔干》

老鼠仔干,牵来牵去上大山。

大山无马草,牵到婆仔因门口,

婆仔去做客,撞到因大伯。

大伯卖面龟,撞到因姐夫。

姐夫卖粗纸,撞到伊,撞到我。

害我心肝扑扑弹,鸡母换鸡烂。

鸡烂面乌乌,叫狗咬安姑。

一年二班:《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鲫仔鱼,欲娶某。

鮕代兄,拍锣鼓。媒人婆,土虱嫂。

日头暗,寻无路。赶紧来,火金姑。

做好心,来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白鹭鸶,来赶路。

一年三班:《天乌乌》

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夯锄头仔卜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夯锄头仔卜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阿公仔卜煮咸阿妈仔卜煮汫

二个相拍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哇哈哈

阿公仔卜煮咸阿妈仔卜煮汫

二个相拍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哇哈哈

弄破鼎,弄破鼎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

哇哈哈哇哈哈哇哈哈哇哈哈

一年四班:《一的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

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

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零一万。

二年一班:《一的炒米香》

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

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

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零一万。《ABCD》

ABCD狗咬猪,阿公仔坐飞机,

摔一下冷吱吱,叫医生来共伊医,

医一下脚骨大细枝,医一下脚骨大细枝

二年二班:《扒龙船》

五月节扒龙船,大人小孩哗哗滚,

岸顶人吗一大群,海面一排四只船,

比赛开始盆啡仔,桨起桨落水花喷,

拍锣拍鼓做后盾,满头满汗争冠军。

二年三班:《蜜蜂花仔肚》

一二三四五,蜜蜂花仔肚。

一节黄一节乌,飞来飞去四五路,

千只万只同一户。

一二三四五,蜜蜂花仔肚。

采花粉造蜜库,飞来飞去四五路,

伓惊危险伓惊苦。

二年四班: 《天乌乌》

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夯锄头仔卜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夯锄头仔卜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辿鰡鼓

咿呀嘿都真正趣味

阿公仔卜煮咸阿妈仔卜煮汫

二个相拍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哇哈哈阿公仔卜煮咸阿妈仔卜煮汫

二个相拍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哇哈哈弄破鼎,弄破鼎弄破鼎咿呀嘿都啷当叱当呛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篇一: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 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 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名大班幼儿抬王船。刚开始由于彼此步调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东倒西歪,前进不了,经过大家的反复尝试,逐渐摸索到规律,幼儿齐心协力抬王船。“嘿咻、嘿咻!大家齐用力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一样哟??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仅促进了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种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开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的闽南童谣结构短小、韵味十足,能较快地反映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趣。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童谣来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童谣用闽南方言来朗读既压韵,又富有节奏、风趣。幼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动手,其乐融融。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幼儿亲昵友好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可以循着数目次序摆出许多闽南小吃,幼儿享受了游戏的无穷乐趣,又丰富相关的生活经验。利用充满诙谐、幽默的闽南民间音乐也能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 如“海龙王娶亲”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模仿游戏中,使幼儿再次体验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特有的魅力和所带来的快乐。 (三)在闽南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开展 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不可分割,开展节日习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闽南地区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把握特有的节日文化底蕴,结合传统习俗开展闽南习俗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春节“攻炮城”游戏:据传,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春节并可少的游戏。我们利用这一节日习俗,创编适宜幼儿玩的“攻炮城”习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制的鞭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炮城”、“攻炮城”,寓教于乐。而元宵节的“踏火”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都可以充分的挖掘利用,成为适合幼儿玩的闽南民间游戏。 (四)在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中的开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从幼儿的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开辟富有闽南特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文学与传媒学院 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宋雅兴 2012011132 “天黑黑,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龟吹萧,鳖打鼓,水鸡扛桥目吐吐,田婴举旗叫辛苦,火萤担灯来照路,老鼠沿路打锣鼓,为着海龙王卜娶某。鱼虾水卒真辛苦。”这首《天黑黑》是著名的闽南童谣,是好十几代闽台人的“摇篮曲”,展示的是在一个乡村里,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之际孩子们拿着荷锄在水流处寻找鱼虾的过程中,根据所见所闻进行想象的趣景。原本是捕捉鱼虾的单调劳动,但孩子的世界是那样单纯充满生机活力,将这水中的小生物们想象成各种各样神奇的富有戏剧色彩的奇幻角色,最终以一个童谣的形式将这个奇妙的儿童想象力的世界记录下来,最终广为流传……许多类似《天黑黑》这样琅琅上口的闽南童谣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生活,给我的成长岁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和奇妙色彩,但是如今随着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速度不断地加快,这样轻松富有传教意义的童谣已经渐渐淡出了这个浮躁的社会……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儿童的知识。已经被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的特点:不仅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哲理、实用性于一体,而且琅琅上口,妙趣横生。

民间的民俗和生活习性 闽南童谣为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感、民族性。经典的闽南童谣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普通大众的民俗民风,是作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例如,”舅汝来我晦知;我唛掠鸡来去台(杀)。鸡犹细,换买虾,虾细尾,换炊粿。粿无熟,换买肉;肉抹烂,换面线。面线长,换买糖;糖乌乌,换买大鱼箍。”这首独具乡村口语化特色的闽南童谣,反应了普通百姓热情待客的风俗风貌,间接地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更进一步说甚至是烹调手法等,有利于历史学家对闽南文化的深入研究。 趣味具哲理性的儿童世界 闽南童谣采用的是口语相传的文学形式,作者早已无从考证,从流传至今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可将闽南童谣分为两类:一是成人根据儿童的生活习性创作的具有教化功能的童谣;二是儿童参与创作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没有经过雕琢随口而出的语言。例如:《数字歌》“一的炒你葱,二的炒你菜,三的锵锵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人子孙,七的七娘妈,八的人的仔(儿)九的狗奴才,十的抓去宰。”这童谣类似于用简单易记的方式,教小孩子学习算算术,表现出儿童的世界如此的简单,用食物、家人等名词就能全部概括,而且间接体现了一种教育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要联系日常生活再去教育儿童,这样子的教育成效会高得多。“天顶一片五彩云,海内一只火烟船。阿爸田头行,阿母田尾巡。看见麦穗加忍尊,大家笑纹纹。”这首《顶一片五彩云》描写的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天空中有一朵五彩云,海边有一艘会冒烟的船,阿爸在田地的前头,阿妈在田地的后头做收尾工作,看见麦穗的怪样,大家都咧嘴笑了。这样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这首童谣里可以品味出多种意蕴:

闽南童谣活动反思

童谣朗朗上口,对宝宝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闽南童谣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闽南童谣活动反思随着本土课程“漳州布袋木偶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在观看木偶表演碟片时,对其中的闽南语对话感到十分新奇和有趣,喜欢模仿、学说。 有的孩子还不由自主的哼唱起了爸爸、妈妈等长辈教给的闽南童谣——《天黑黑》。 可我发现许多孩子在模仿、哼唱的过程中,闽南语的语音、语气、语调等发生了改变,闹了许多笑话。 可见孩子们对家乡方言的了解与使用的机会非常少。 为了让孩子们对自己家乡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好的传承闽南语文化,同时,考虑到闽南语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我选择了一首诙谐、风趣、节奏欢快、浅显易懂、富有闽南艺术风格的民间童谣《羞羞羞》,让大班的孩子通过看、听、说、唱、演等多元途径来体验这首闽南童谣,从而增进幼儿对闽南语文化传承的情感。 活动目标:1、感受闽南童谣的诙谐有趣,初步学习运用说、唱、演等形式来体验闽南语童谣的乐趣。 2、理解童谣内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不要做一个爱哭的孩子。 3、增进幼儿对闽南语文化和漳州传统艺术的情感。 活动准备:1、布袋木偶教具,泥鳅玩具、篮子等。

2、录音机、歌曲原声带、伴奏带、DVD音乐碟片 3、根据童谣自编木偶小故事《捉泥鳅》。 活动指导:一、说一说,猜一猜,激趣引入。 1、邀请会说闽南语的幼儿柔软说几句家乡话,鼓励幼儿大胆猜猜每句话的意思。 2、挑选几个不会听闽南语的幼儿来说说他们“猜到的话。 教师及时评价。 3、告诉幼儿闽南语很有趣,如果没把话说清楚、听明白,是会闹笑话的。 4、闽南语是我们闽南人使用的一种语言,比如:漳州、厦门、泉州、台湾等都会讲闽南话,我们一起来欣赏用闽南语表演的故事和童谣。 二、看一看,听一听,初步感受闽南童谣《羞羞羞》。 1、欣赏木偶情景剧表演:《捉泥鳅》(故事附后),引导幼儿欣赏闽南语童谣。 提问:故事中的童谣是用什么话演唱的?用闽南话说、唱的儿歌你们觉得怎样?(感受地方方言的特色。 )2、欣赏《羞羞羞》DVD音乐碟片,引导幼儿跟随节奏打节拍。 3、教师小结:《羞羞羞》是一首很有趣的闽南童谣,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歌谣,极具本土特色。 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深受幼儿喜爱,因此世代流传久而不衰。

闽南童谣与教学

闽南童谣与教学 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童谣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简短易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受到现代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少青少年、儿童只会追赶时尚,追捧流行歌曲,而方言则逐渐被冷落,甚至被遗忘。我们在挖掘本土资源的新课程的指导下,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让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与弘扬。 一、立足本土,选择内容。闽南童谣蕴藏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情感教育等。不同地域又有着独自的特色童谣,我们在选择内容时,首先要以幼儿的兴趣入手,选择最本土的童谣,本土的童谣中所讲述的内容、情感都能体现本地域的民俗风情的,最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的,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能让幼儿接受和理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例如《东山渔歌》讲述的是每个月份的一种渔最好吃,这首童谣适合生活在海边的幼儿(铜陵)掌握,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鱼的种类多,对每种鱼的外形特征熟悉,易于理解,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在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新的组合。童谣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我们在保持童谣

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要使之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价值。例如闽南童谣《白米饭》“吃饱大汉打敌人”这句里的“敌人”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他们不懂,不易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把它改为“吃饱大汉读书棒”,这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又能充分发挥童谣的教育价值。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二、立足现实,做好活动前的准备。(知识前准备、物质准备)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在开展闽南童谣教育过程中,应创设相应文化背景的活动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许多闽南童谣创作较早,讲述的内容或童谣里面所指的事物都具有时代性,现在的幼儿不一定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如语言活动闽南童谣《东山特产展不完》,在活动前要做好知识前的准备,开展“东山知多少”谈话活动,让幼儿了解东山县里的各个村的地名和各地特产;又如童谣《挨罗挨》里指的“磨”,大多数的幼儿都没有见过,对“磨”的外形特征及功能都不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就要做好物质准备,收集磨的图片和实物,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了解“磨”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童谣的难点,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开展闽南童谣活动的真正目的。 三、立足实际,把闽南童谣教学融进幼儿日常生活当中。开展闽南童谣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限制于集中教学活动,要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一日各个环节,把闽南童谣教学有机融进。1、早操时,可以利用闽南童谣句式押韵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有节奏感的特

闽南童谣与音乐教学

闽南童谣与音乐教学 魏幼林 “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脸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童谣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简短易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它既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 把闽南童谣引进教学 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歌童谣中,有游戏题材的《抛沙包》,有母亲唱给孩子的摇篮曲《一瞑大一寸》,有将文字环环相扣、紧紧相连的《连锁歌》,有概括动物特性的《十二生相》、《小蜜蜂》、《田鸽仔》、《白鹭鸶》,还有过中秋节搏月时唱的《中秋饼》等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一些赞美传统美德,如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反映现代人生活情感内容的题材也都融进了民歌童谣中。如由本地音乐工作者创编的《厦门八大景歌》、《文明歌》、《扒龙船》、《果子歌》、《月亮月光光》、《看新娘》等等。这些民歌童谣写得很逼真、很生动,符合现实生活,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不少青少年甚至儿童也在追赶时尚,迷恋流行歌曲,闽南童谣几乎已经被遗忘了,我们的先辈一代一代传唱的歌谣,到了今天却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更不用说传唱了。然而当今艺术界,无论国内国外都把振兴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他们的教学法都是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发展,通过学习民族的民间音乐传统,树立民族文化意识,把提高全民族音乐文化素质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我国现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传承本上音乐文化,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研究的课题。 学校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乡土民谣的一个重要阵地,音乐教育要通过学校的音乐教学得以完成。有幸的是,我们学校从 2001年3月起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诱导小学生走进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实践——闽南民间音乐进课堂探

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教学案例

唱响闽南童谣,拥抱七彩童年——校本教材《乡音》 教学案例 闽南童谣《女间仔畅年兜》:大人乱糟糟,烦恼年兜到。欠钱人卜讨,无钱当开销。女间仔畅年兜,食糕食粿食好料,穿新衫裤去拜年,共人恭喜赏红包。 亲切温暖的闽南童谣总能轻易唤起我们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它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曾经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闽南童谣,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吟诵闽南童谣的孩子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连闽南话也说不好,但却能随口唱上几句成人的流行歌曲。在充斥着网络文学和快餐文化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是沉醉于流行歌曲的成人化,还是重拾民间童谣的真纯朴实呢?2005年,我校作为《乡音》试点校之一,将闽南童谣引入课堂,开设了《乡音》课程。 听,《乡音》课堂上,老师和孩子们进行着有趣的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习俗? 生1:我知道春节。要贴春联,跳火蜷。 生2:我知道清明节。要扫墓。 生3: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 师:是的,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些特别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节日的歌谣。(板书:年节真闹热) 师:各个节日在各地的习俗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闽南在节日里都有哪些习俗,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首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一遍。等一下要汇报你听懂了什么。(用闽南话朗读一遍) 正月初一人客多,逐个拜年真闹热。正月十月上元节,食了丸仔云花灯。 清明前后去扫墓,家家户户上山路。 五月初五端午节,煎饣弟补天赛龙船。八月十五中秋节,博饼赏月真欢喜。 年兜贴联好过年,围炉守岁跳火蜷。 师:刚才,你们都听清楚了什么? 生:我知道正月初一客人多。 生:我知道八月十五那天可以吃月饼赏月。老师,博饼是什么?(此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闽南出生长大,已经会说闽南话) 师:请一个同学来解答思晗的疑问。锦圣,你来! 生:博饼是中秋一种掷骰子的游戏,总共有六个骰子,用一个大碗来掷。准备一些奖品,分成状元、对堂、三会、四进这些,然后扔出了几个四就可以得到什么奖品的。下次你来和我们玩。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1300小河流水发表于 2006-6-24 10:57:00 何玉瑜的博客 民间童谣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趣。闽南童谣是发源于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即闽南一带的一种生动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闽南儿童中广为流行的歌谣,极具本土特色。闽南童谣所反映的内容大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简短易读、易唱易记,深受幼儿喜爱,因此世代流传久而不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立足本土文化,着力建构园本课程,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在大班开展了探究性主题活动《闽南民间艺术》,以闽南童谣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闽南童谣在幼儿兴趣培养、语言发展、审美感受和想象创造等方面作用,激发起幼儿探索闽南民间艺术的欲望,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幼儿在认知、情感和活动等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是笔者在课改中对闽南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所做的初步探索,在此仅作抛砖引玉之谈。 一、闽南童谣充满童趣,利于培养幼儿广泛兴趣 闽南童谣来源于闽南民间,取材于闽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充满童趣,长期流行于闽南儿童中。幼儿之所以喜爱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因而,我们以游戏方式为载体,通过对闽南童谣的学习,激发幼儿对闽南童谣及其他闽南民间艺术的兴趣。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尤其喜欢的是《老鼠仔》、《挨砻挨欺岖》等闽南童谣,就是因为它可以边诵读边游戏边歌唱,给幼儿带来了十分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对情感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学习闽南童谣《老鼠仔》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游戏性也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幼儿自由结对,有的当墙洞,有的当小老鼠,依照童谣的韵律,“小老鼠”鱼贯穿过“墙洞”进行游戏,最为有趣的是,当“小老鼠”的幼儿在童谣即将结束时,就迟迟不敢钻过“墙洞”,或是尽量猫着身子快速溜过,生怕被“墙洞”给套住,此情此景,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游戏的类似情形。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他们自由自在地创编游戏的动作、规则,所有的幼儿兴趣盎然,诵读之声此起彼伏,和谐悦耳,怡情

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中班闽南童谣教案 篇一: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中班童谣游戏《元宵圆》 设计思路:闽南童谣源于生活,它描绘了泉州的风俗民情。在教学中我们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创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童谣游戏,让幼儿在“玩”中感受生活,轻松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亲切和和谐。 元宵圆是闽南地区——泉州的一种特色小吃,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元宵圆,因此幼儿对元宵圆非常熟悉、喜爱,特别对元宵圆的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童谣游戏《元宵圆》,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生活情景,体验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和乐趣。 活动目标: 1 、能用动作随童谣节奏表现做元宵圆、煮元宵圆的过程。 2、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进行游戏。 3、体验与同伴互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了解做元宵圆的过程,已熟悉童谣《元宵圆》,玩过“照镜子”游戏。 2 、材料准备:录像、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边朗诵童谣《元宵圆》边自由律动入室。 教师:“孩子们你们吃过元宵圆吗?元宵圆用闽南话怎么说。” 2 、幼儿观看录像,回忆做元宵圆的过程。 (1)教师:“你们知道泉州的元宵圆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把元宵馅沾点水,放在糯米粉里滚一滚,沾点水,滚一滚,变大了点,沾点水,滚一滚,哇,变成了又大又圆的元宵圆了。煮熟的元宵圆会怎么样?” 3 、幼儿随音乐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熟悉音乐的节奏。 (1)配语言节奏“沾点水,滚一滚”,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馅,你怎么让自己变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圆?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随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做元宵圆的过程。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元宵圆吧,看谁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 “现在大家都变成了一粒元宵圆了,这些元宵圆又大又圆,可以下锅了。” 4 、引导幼儿迁移煮元宵圆的生活经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互动。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与同伴“碰一碰”。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元宵圆煮熟了,还会互相碰碰,你想用哪个部位和别的元宵圆碰一碰呢。” (2)师生配童谣示范游戏。 教师:“我们配上童谣《元宵圆》来玩碰一碰的游戏,仔细看看我在童谣的哪个地方和朋友碰一碰。” (3)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与同伴游戏。教师:“先和你的朋友商量一下要碰哪个部位,还要边听音乐边念童谣。” 5 、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1)提醒幼儿随音乐节奏游戏。 教师:“我们再来做一些元宵圆请下面的客人老师吃吧,第一段音乐我们先做元宵圆, 第二段音乐煮元宵圆,边听音乐边做。” (2)引导幼儿交换同伴游戏。 【篇二: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 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 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 名大班幼儿抬王船。刚开始由

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话创作、吟诵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尝试通过把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段,对学生有意识进行闽南文化熏陶培养。 一、情境渲染法 闽南童谣的内容大都能反映一定的生活情境,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童谣、感受童谣、体验童谣,从而提高掌握闽南童谣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学生会被情境中人、事、物吸引,发挥各自想象,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果效。根据所创设情境不同,又可分为:(一)生活情境 就是利用实际生活展现情境,让童谣所描述生活与实际生活贴近,唤起孩子情感共鸣,加快理解童谣。如童谣《清明节》:嫩饼菜,清明果,扫墓祭祖过清明;荡秋千,打马球,插柳踏青好春游。我们就让孩子课前先利用综合实践课,来一起学做润饼菜,品尝润饼菜后再来学唱,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如童谣《囝仔歌》,可以创设小朋友在海边嬉戏打闹的场景。直接拉近童谣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感受童谣的情境。 (二)表演情境 就是教师根据童谣内容,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表演情境中感受理解童谣。如在教学《闽南童谣真正港》中,我创设了“海峡两岸”的情景,并请事先准备好的两位小朋友表演,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吸引同学眼球,调动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使大家充满期待,带着好奇心深入其中,为理解童谣内容做好了铺垫。 (三)语言情境 就是教师巧妙利用教学语言,发挥语言魅力,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再让学生在这情境中理解、诵读、吟唱童谣。如在教学闽南童

谣《月亮月光光》活动中,当学生欣赏完课件画面后,教师运用轻柔语气,将学生慢慢带入荷塘月色意境,使学生仿佛看到美丽的花园,不自觉地投入到童谣情境之中,利用情境直接解释“水茫茫”“水”就是“漂亮、美丽”的意思,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有时,也可以安排一些“竞赛、抢答、提问、讨论”环节,启发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四)美术情境 教师可以把童谣内容以图画形式展示,让学生在图画情境中走近童谣。同样是欣赏《月亮月光光》,教师提供一幅静谧安详的“荷塘月色”美景图:一轮缓缓升起的明月,一湾平静无痕的湖面,星星点点的荷花,湖边树木倒映水中,偶尔一只只闪闪烁烁萤火虫从水面飞过……学生通过画面情境的创设,体会出了月色的美好。 (五)音乐情境 教师以音乐为手段,创设与童谣内容适应的情境,优美旋律、音韵、节奏渲染出教学氛围。如《西北雨直直落》,歌曲旋律一播,孩子就不由自主跟着旋律摆动。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是以听力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创造能力培养等为基本内容,通过听、说、弹、唱、跳、奏、演等音乐和舞蹈形式,培养孩子人格的发展。它把律动、语言、音乐三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和音乐游戏,来鼓励儿童创新,使孩子兴致勃勃参与到音乐活动。在此,我想说说体态律动法、器乐法、歌表演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法 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器官作为乐器,把自己所听到音乐再现出来,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律动是听觉和动觉训练结合,动作应有乐感。通过肢体律动让学生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在音乐的课堂中可以利用肢体律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学习闽南童谣《年兜暝跳火群》,这首传统歌谣,诙谐幽默,描写孩子嬉戏玩耍,无拘无束心情。根据歌谣特点,我设计了拍手、拍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