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通过介绍当前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新环境,论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最后通过三个“着力点”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环境;必要性;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1] 政治生态深刻的变化,国家能否通过自身的改革以适应新环境,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进。

一、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新环境

(一)公民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与高涨的政治参与热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政

治参与意识也愈加强烈。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希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对于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要求享有更充分的权利。

(二)社会结构多元化与反腐的紧迫性。伴随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已发生空前的分化与变迁。中国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在此背景下,如何建构具有激励兼容的政治机制以协调各方利益,防止公共权力特权化和有力惩治腐败,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公共需求多样化与政府组织的有限容量的矛盾,要求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传统公共权力相比,现代社会公权力涉及大量新兴事务。如果片面地增设政府部门来应对复杂的公共需求,可能导致政府难以满足复杂的公共需求。如何使现有的体制机制实现既能满足民众的当前需求,又能够容纳未来发展需要的目标,显得尤为必要。

(二)经济发展与改革目标全面性的矛盾,要求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要求改革一切不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和机制。但由于存在信息非对称,政府和市场都存在“失灵”的情况下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创新治理体系的关键。

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着力点

治理体系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权衡。国家治理体系构,要建过程中明确“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素”[2],即公民权利保障、政府公共行为、党的执政能力。下文仅从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阐述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

(一)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宪法是根本大法,为保护公民权利、限制公共权力予以制度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以宪法现代化为最高体现。国家要切实引导公民树立权利本位、依法维权和公民社会三个理念。

(二)政府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重

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政府转型的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根本任务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法律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其次,严格执法,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其关键在于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核心是政府权力下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新型政府管理体系。

(三)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党治国理政的方式。转变党

治国理政的方式,关键在于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要继续理顺各种权力关系,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多元参与以及治理机制创新,逐步使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制度化和法制化,巩固国家治理成果;在具体操作中,避免通过强制性方式,做好利益的协调者、方向的引导者以及资源的整合者,为国家治理搭建服务平台、创造制度环境以及营造合作氛围等;做好国家治理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真正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政府、现代国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理性决策。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多元参与以及治理机制创新,逐步使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制度化和法制化。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广阔,步伐越来越稳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

[2] 郑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