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

孙维刚谈立志成才: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孙维刚教育文集

——————看到孙维刚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理解多年的我为何如此忧伤。 2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与班主任,第一次等讲台与全班学生见面,我与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当我站在这里,看到你们的这一刻,你们全班同学就是中国的大学生了。三年之后,考上重点大学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考不上反而是奇迹。”后来我在《现象——原理——习题————谈中小学数理化教学大改革》一文中总结到说:“这是在数理化领域的博览全书。这时,我们中国的学生就以巨人的形象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谓的考上北大、清华,不过是顺手牵羊,举手之劳”。现在,20年过去了,有人实现了我的理想。不胜感慨。

2002年1月20日上午9时41分,在北京市第六医院,63岁的北京22中数学教师孙维刚因癌细胞扩散去世。孙老师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后续又参与了研究工作,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课题组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世界上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而这些联系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我们把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原来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从这些思维原点中提炼出来一个基本模型,这个模型是由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组成,即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训练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学习,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思维状态。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这个基本学习模型,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研发出一个复合学习模型,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是由六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提升的是自己的智力素质,这样就可以很轻松自在的运用到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去,一理通,百理通。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使学生在思维的根源上具备了面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开了思维的万千视角,让学生将这种领悟延伸到未来,受益终生。

课题组将这基本学习模型和复合学习模型定名为学习源点认知论。利用这个理论,在孙维刚实验班中进行了大胆尝试,高一入学在普通中学分数线的学生,通过基本学习模型的训练,用一年的时间轻松学完三年的高中课程。

—————————————————————————————————————————

1.高一入学在普通中学分数线的学生,通过基本学习模型的训练,用一年的时间轻松学完三年的高中课程。——————我的方法:学生仅用两周的课内外时间,每门学科分别完成了七、八张图表,把全书精华装入表内,破获了全书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首先学习第一板块现象和第三板块习题,让学生下水,给学生以大海。学生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抛弃教师所用的“愚公移山”的教学方法,而用“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的方式学习,即一群现象一群现象地进行学习,并用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方法把想象力所运载的这些现象剪辑成一部数理化方面的电影画面。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的游泳术;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自由游戏。这,哪里还能找到一个差等生呢?在进行课内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展开向巨人的挑战。与柏拉图在理想国讨论理式,与亚里士多德在逍遥学院学习逻辑,与爱因斯坦一起跟着光波迅跑,与高斯同桌演练九章算术。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们,全部拿出研究员的姿态,共同展开与科技巨星的竞赛。这是在数理化领域的博览全书。这时,我们中国的学生就以巨人的形象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谓的考上北大、清华,不过是顺手牵羊,举手之劳。

2.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是由六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我的方法:在这里,我们用马克思的对象性哲学原理和实用主义方法统领起那些最基本的有关人的能动性的心理学说,比如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等等,并以之为理论依据,把中小学数理化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现象、原理和习题这三大板块。又根据毛泽东兵法,对三大板块采取各个击破、轮回学习的学习战略策略,以此来组织科学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从而彻底改革中小学数理化教学所使用的语文单篇注经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因而,未来的学习课本应编写为现象卷、原理卷和习题卷。爱因斯坦说,“这个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把人类历史长河里使科学家们为之感到惊奇的事物收集在一起,把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各阶段所要学的现象收集在一起,按现象谱系的原则组成现象卷,让我们的中小学生用想象的眼睛和蒙太奇的手法去学习它剪辑它。在原理卷,把逻辑知识、思维知识、学习心理学、自然科学方法史、辩证法、伟人小传等一般思维知识汇集起来作为基础部分,把数理化理论体系及其思想方法作为高级部分。习题卷也不再是试题与答案的汇集,而是对应于原理体系编排的习题谱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启示录。每题有习题分析、解题策略、解题思路、解题诊断等内容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在这里,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直面学生的,为后进生的转化,为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自学成才,为学生走上加速发展的道路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这个模型是由四种基本学习能力组成,即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这一点,就是《学习四要素》糅合到习题教学之中。退一步说,孙维刚到山东湖南等录取分数线高的地方,还能取得55%北大清华这么好的成绩吗?在具体操作上,我的做法比他高明许多:三大板块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关系。全书学完之后,它的精华内容便装入如图所示的表格之中。具体图示如下。需要解释的是图式这一概念,它是概念与直观对象结合的桥梁,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或者说,公式是现象的代数表示法,图式是现象的几何表示法。例如,用数轴图示物理学的匀速直线运动,用抛物线表示平抛运动。能用图式表达现象,就抓住了现象的神韵。

4.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这一点,在我的三大谱系里占一个习题谱系而已。

语文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关系

语文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形象思维。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种能力对学习数理化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他学科都是语文的分支,其中数理化可以看做是是有计算的说明文。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数理化的学习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即现象——原理——习题,其中现象板块就是数理化的真正内容和核心内容,公式及原理只是对现象的描述,这就需要学生用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去把把握现象这一学习内容。如果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想象力很丰富,以至于达到直觉思维的境界,那么在学习数理化现象板块及文字题板块的时候就可以“神与物游”,就可以以体验的方式深入领会到现象的内在节奏,从而深刻理解公式与原理的含义,甚至于自己依靠直觉思维直接从现象推断出公式和原理,而不必等待老师教给。数理化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向自己学习,向自己学习什么呢?就是向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学习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知识,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这些知识有些就是书本后面将要出现的知识。例如,当学完了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想象力就可以发现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发现的乐趣与方法,如同阅读故事情节复杂的文学作品时猜测情节的发展变化。

现在教学的误区就是忽视对现象板块展开大力教学,对现象板块的教学草草了事,而是急功近利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公式和习题,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不到学习的真正对象和真正内容,建立不起科学思维,当然也就不能进行科学思维。有的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虽然可以通过模仿的学习方式暂时获得数理化高分,可不久便掉下队来,成为数理化学习的门外汉,但是还天真地以为大量做题可以提高数理化成绩。打一个比喻,学好数理化的现象板块,好比给马儿吃饱喝足休息好,而理解公式原理及大量做题,好比让马儿跑得快并跑得远。现在的误区就是顾不上给马儿吃草喂料,就驱赶马儿上阵撕杀,不亦悲乎?不亦谬乎?评价一个人的相貌,往往要说眉清目秀,可是看看当今数理化教材的编写状况,实在是糟糕透顶:首要的一点就是提纲性不强,学生根本就看不见本章本节的主题及标题,这很不适合学生思考和自学,只能是学生非听老师的教学不可,就连教师也非得看教学参考书不可,方才明白本章本节要干什么。其次是文字题太少,文字讲解太少,满篇都是图画及计算题。学生不是计算器,学生需要科学思维,尤其首先需要形象思维。数理化教材的编写人员,应该有一点语文素养,应该好好让他们至低抄写几百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然后再去编写数理化的教学课本。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古人云∶‘身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

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这段话说,想象力看到的是词语背后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是闪电般展现在脑海里的,并且刹那间看遍古今中外。假如我们的学生也能够依靠如此神奇的想象力去学习数理化的现象板块,学习的进度不是可以变得非常快速了吗?为此把数理化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即现象——原理——习题,以便学生首先学习全书的所有现象,整体掌握现象板块,从而很快地掌握全书内容。现象板块好比是一个大水池,其中的原理好比是池中之鱼。学习的方略就是首先把这个大水池拿来,然后再捉池中之鱼。所以,刘勰的这段话,不仅是文学创作构思方面的法宝,也是学好数理化的首要法宝。

现在,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数理化教学的时候,不注重启发诱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尽职一点的教师使用一点教具进行实物教学,而实物教学是幼儿阶段的教学方法,实物教学还达不到“神与物游”的高度,所以尽管老师很费力,学生还是不能充分领会其中的道理,做题还是机械地模仿而不能变通。教师还应该在实物教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多联想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联想是想象的初步。不尽职的教师连教具都不使用,而学生没有想象力,不能够把老师讲的话语翻译成图画,不能进行形象思维,这就听不懂老师讲课,随即就是不会做习题,被老师和家长称作笨鸟或差生。其实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大形象思维的训练,从而变笨鸟为灵鸟。从这种意义说,幼儿阶段应该加强对文学作

品的教学,尤其应该加强对故事情节复杂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以唤醒学生潜在或睡眠着的想象力和推理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从天赋才能的大致情况上说,学生没有灵与笨的区别,也没有所谓差等生与优秀生的区别,只有潜在才能醒着与睡着的区别,所以幼儿阶段的教学重在唤醒形象思维,重在培养想象力。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诱发孩子猜想或编造一段故事情节,这不仅是在学习语文,而且还是今后

学好数理化的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分析及思路归纳为数理化学习提供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故事情节复杂的文学作品不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分析词语的要素,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析文章的层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归纳文章段落大意及全文的思路,可以培养概括的能力。这种分析的方法是极其宝贵的,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商品的属性、劳动的要素以及社会的结构及社会的发展阶段,创立了共产主义学说。毛泽东主席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指明了革命的目标、对象、主体及策略。古人说“割鸡焉用牛刀”,这么大的人类历史问题及民族命运问题都依靠分析的方法解决了,解决数理化的思维问题,当然也就绰绰有余了。在数理化教学中,分析的方法以及概括的方法,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这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来之于本学科的教学,另一方面来之于语文教学所形成的分析素养。例如,在小学生一年级的数学里,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实

际上是通过对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综合而学习的,例如把8分成3于5,然后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这实质上就是分析的方法。不妨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把分析的方法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特别讨论,加以广泛的联想,如联想植物学之把植物分析为根茎叶花果等部分,一个家族分解为祖父、伯父、父亲、母亲及子女等成员。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就是不注重积累知识而每天进行分析阅读教学,可惜的是并不能象亚里斯多德那样进行科学的要素分析,而是把他人领悟的成果传达给学生。语文教学要走出片面依靠整体感悟的教学方式,应该学会科学的要素分析的方法,学会既依靠传统感悟的方法,又依靠西方分析要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能力,以便为数理化的学习提供坚实的思维基础和方法基础。

语文教学对于数理化教学还有其他方面的指导作用,例如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收集资料等,但是语文教学所开发出的想象力以及分析力

对数理化的学习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一、从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枯燥的。但在孙维刚学生眼里,数学是和谐,是对称,是美丽。孙维刚讲数学,第一次写出α、β、γ,他可以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二战。 一堂数学课,他可以讲到历史、军事、世界局势、地理风情、唐诗宋词,也可能随机转到物理、化学、俄语、英语,从初等数学讲到高等数学。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他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按四个“大规律”、十五个“中规律”,还有三四十个“小规律”去做。他认为把这些运用娴熟了,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就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的确,在孙维刚学生的眼里,6年的数学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以至后来的工作和学习,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正确对待做题 学数学及一切功课,都要做题。但同样是做题,效果却不同,这与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有句俗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题海战术,就是覆舟之术。 1、题不在多,但求精彩 同一类型的题目,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不选用那些对于概念理解没有价值、思考方法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等等。 正确对待做题,更是指,态度和方法要得当。不能为考试而做题,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题有眼前这样题目的心理,否则,必将陷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方法上,他主张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2、一题多解,达到熟悉 打个比喻,我们进入一座刚刚落成的大楼,转一圈还很陌生,如果上上下下转几圈,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很快,陌生感就消失了,解题也是如此。一个题目如果费了很大的劲,才想出了一种解法,那么,一定要再去想第二种、第三种,这时,你会感到,它并不像开始做它时那么可怕,它不再难了,渐渐地只剩下鱼脑一条了,任我们“榨干吃净它的血肉” 3、多解归一,寻求共性 这是指,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分析和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 ①在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是共同的。 ②在具体步骤上,哪些是共同的, ③几种解法融会贯通,由特殊到一般,统一在了一个最本质最简捷透彻的方法上。 ④多题归一,形成规律 规律总结出来了,它们能不能成为我们解题思考的好帮手,能不能提高、甚至大大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就在于下一步的事情是否做好了。 什么事情呢?那就是,时刻应用它! 不为事大而惧之,不为事小而轻之。 他要求学生在碰到题目时,不管题难题易,都不要自然主义地、随遇而安地

孙维刚班级管理

孙维刚班级管理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孙维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继孙之星同学写文章让我们“认识孙老师另一面”(见本报2月5日2版)后,姜宪明,北京22中学前任老校长之一,也给报社写来一封长信,告诉我们孙维刚的成功之处,在于辩证地看待和解决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而非将二者对立起来),因此在他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中,没有出现任何应对“双重标准”的尴尬和矛盾。 1980年,他从初一开始接学生一直送到高三毕业,自己教数学兼班主任,进行了长达17年的三轮班“大循环”教改实验。一轮班的蔡冰冰是北京市唯一入选首届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的选手;二轮班的彭壮壮荣获全美最高水平的高中学生科学竞赛大奖——西屋奖;三轮班的闫王君是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得主。 1986年毕业的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第三轮班40人中的22人升入清华、北大,占全班总人数的55%。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人们往往忽视了他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巨大付出。而正是由于辩证地解决了教书与育人间的关系,即“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而德育的苍白或紊乱,将滞误智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孙维刚语),他才培育出了高素质的人才。 ■早已被社会上淡化的“养成教育”,在孙维刚这里还是“香饽饽”。 ■孙维刚抓德育,常讲“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而他教心的方法便是以身作则。 ■抓素质教育从哪儿入手?孙维刚认为,德是关键。在他看来,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 《资治通鉴》里说:“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若无圣人君子而予之,宁予愚人,勿予小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在孙维刚的育人准则里有这样一条“定理”:“一如既往,我们要坚持品德第一,学习第二……”他反复向学生灌输这样一种观念:一个智商高的人,如果不把他的才华用在正地儿,那他还不如干脆无才。 孙维刚开家长会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重德轻智”。三轮班家长李全还记得:开家长会时,有时孙老师会把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列在黑板右侧,而随后又在显要位置打上另外一个“综合分”即“素质分”,有时两者反差较大,成绩不好的却有可能受到表扬。后来家长才明白他用综

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的含义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办学理念的功能 办学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为什么要确立办学理念 首先,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 (1)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2)在此基础上,使学校的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树立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树立办学理念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经常思考: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而有了这样的自觉的校长,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个人也可能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因此办学理念是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组合而成的复合体。它具有导向性、明晰性、独特性、渗透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如下: (1)政策理论基础。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 (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 (3)借鉴外校经验。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

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知识分享

孙维刚老师的结构教学法 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

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 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老师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老师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的一张网,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孙老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他并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因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造就学生发达的脑子。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

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最新教育理念集锦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传奇教师孙维刚教学“秘方”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直至2002年去世。孙维刚老师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教育》杂志社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了“孙维刚实验班教学模式10年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课题已取得的系列成果。发布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马国忠(现为郑州维纲中学校长)表示,他们正试图利用10年来的研究成果再创奇迹。 199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发起了向孙维刚学习的倡议,并成立“孙维刚教育思想研究基金”。2002年孙维刚逝世后,几十名教育专家、400多名优秀教师又继续参与了研究工作,梳理孙老师从教40年的教育思想,不断研究、总结和提炼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并希望能形成一整套便于素质教育推广的模式和方法。 “一年可以学完三年课程”——方法才是学习捷径 孙老师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就是在训练学生大脑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站在系统的高度看问题,进而升华到从哲学的角度认知世界,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所以,孙老师带的实验班,不单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各科成绩也有显著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将孙老师的教学思想在各个学科进行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马国忠表示说:“孙维刚老师教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半年多学完三年的数学课程。经过近十年对孙维刚老师教学经验背后的科学规律和运用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来一个提高学生智力素质的基本模型。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便可以熟练掌握,可以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 如果能在一年内学完三年的所有课程,这无疑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进度。 课题组通过研究孙维刚的教学经验发现,各学科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原点是相通的、有规律可循的,从这些思维原点中能够提炼出一个包含4种基本学习能力的基本模型:发现研究对象的能力、围绕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角度的能力、寻找知识之间联系规律的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制作联系导图的能力。 这4种能力的训练能够在短时期内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进行学习,造成学生总是浮想联翩、思潮如涌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发出一个复合学习模型,由6种复合学习能力组成,即理解概念的能力、研究概念的能力、理解原理的能力、研究原理的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和研究试题的能力。课题组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个复合学习模型,提升的是自己的智力素质,这样就可以很轻松自在地将其运用到所有科目的学习中去。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潜能自主学习 孙维刚曾经说过:“远大理想将产生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反过来智力素质提高,使人看得远,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国忠介绍说,“在找到了学生智力素质提升的训练模型后,我们发现,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学习意愿和成功的动力,这一成果也很难发挥作用。为此,课题组引入了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创立了体验式教育教学体系。”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传奇教师孙维刚总结的数学的4个大规律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越详细越好孙维刚 孙维刚老师,汉族,1938年12月6日生于山东省海阳县郭城大学毕业中国党员自1962年至今在北京市 第二十二中学任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孙维刚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以自己突 出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教学教育方法,培养出了一批批全面发展,学有特色的优秀学生自1980年开始,孙维刚开始在二十二中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致力研究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用德育促进智育,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数学实验教学和担任班主任的整个过程中,他将自己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力,深厚的文化素养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地加以运用和发挥,并用自己的灵魂去铸造学生的灵魂将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个性因素巧妙地融入了原本枯燥的课程孙维刚的实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中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0年,孙维刚同志患膀胱癌,1998年又患直肠癌,期间经历了多次大手术,但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同病魔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始终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而他的大部分成就,就是在他患病的这十年中取得的为了表彰他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了他许多荣誉: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北京市模范班主任”;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并获“人民教师”称号;1996年荣获“孺子牛金球奖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称号,同年获得胡楚南北京中小学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称号,同年成为“北京市精神文明 奖章”获得者;1999年,获得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特等奖及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一等奖同年还获得第四届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称号和“首都楷模”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除去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孙维刚同志还担任了许多社会性工作,他是中国数学会理事、 北京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校务委员兼教练、东城区奥林匹克学校校长先后当选为东城区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孙维刚同志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他所为之献身的教育事业当他成为受到公众和社会 信任的人时,他真心实意的把自己当作了社会和公众的财产他待人谦虚平和,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挚爱和责任感他严谨治学,学识广博,勤于求索,思想深刻,他在数学教学中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中极为难得的范本从教四十年来,孙维刚同志把他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学校,他所挚爱的学生和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他的才学,他的自信,他的勇略,他的毅力和他永无止境的进取精神,都会长久地激励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创新,努力工作,一无返顾地走向奋斗之路,成功之路! 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 生提岀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岀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 —2) 180,” 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孙维刚数学教学

我曾仔细读过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书,书里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 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孙老师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1)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2)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老师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的一张网,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和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孙老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他并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因为教师的任务就是造就学生发达的脑子。在他的课上,基本上是先出题,写出公式,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黑板演示,老师在一旁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 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老师则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怎么证?”学生们踊跃举手,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孙老师做总结,提到了证明所用的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内容,在初一教学中就涉及了,学生接受得了吗?当然,孙老师并不指望学生能一下子就理解和掌握数学归纳法,而只是抓住时机对教材结构进行调整,有关知识和方法先“闪现”一下,做个埋伏,做个铺垫,以后还会“再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教育理念名言集锦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 孙维刚教学法学习有感孙维刚老师在谈到如何对待做题时,讲到了做题的重要性:通过做题,掌握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在一道题目面前,能正确有效地观察解剖判断决策,制定方案,加以解决。 进而达到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孙老师看来,做题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虽然也同意这样一个看法,但是以前总觉得理科要想达到熟能生巧,必须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 现在看来这个看法太幼稚了。 接着,孙老师给我们讲了他对做题的两层理解:一正确对待做题,首先是指,题不在多但求精彩。 二不能为考试而做题,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试题有眼前这道题的心理,否则,必将导致死记解法和题海战术。 我看了这个真是让我有顿开茅塞之感,我以前觉得,我们做题的时侯,要注意总结,那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这样就可以在遇到题目的时侯,应用自己总结和训练成熟的方法去对付。 想想看这当然也是一种背题的办法。 无独有偶,我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总结发言的时候会,深感自豪

的说:我找遍所有的资料,让学生把各种题目类型都见过,都练熟,到考试的时侯,学生就会什么也不怕了。 乍听起来,确实如此。 可是这个观点不正是孙老师所批判的,另一种题海战术,为考试而做题吗?我曾听到某些学校领导在对老师们训话的时侯也说:基础部分学生掌握好了,我们要多给学生找各种各样的题目,多练,找一些灵活性强的题目练。 这不是指导教师们搞题海战术,让老师们教学生死背题目吗?这样的指导估计不会出来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孙老师的做法是什么?我们做题的方法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这又大大超乎我的想像。 看来,做题很有讲就,绝对不能高题海战术。 还是孙老师说的好:有句俗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题海战术,是覆舟之术。

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数学最优学习方法.doc

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数学最优学习方法(2010-04-12 23:12:28)转载标签:结构教学法孙维刚经验总结初中数学育儿分类:学习方法 作者:张老师(特莱美学校)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链接 我曾仔细读过已故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的书,书里孙老师谈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结构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孙老师的学生们学习灵活性都很强,也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孙老师带的班成绩都好得惊人,最好的班有全班55%的同学考上清华北大,其余全是一类本科,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布置课后作业,即使高三学生也能保证每天睡到8个小时以上,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我们敬爱的孙老师,他做到了! 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如果能巧妙利用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将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会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学生能保持优良的成绩——这是我一直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因自身水平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来谈谈我研读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收获,好好研究一下如何灵活运用知识结构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让同学们达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真正有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文化课的学习,还能参加更多的体育,艺术,社会活动,使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孙老师在课堂上的魅力案例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叙述。我想把我仔细研读孙老师的书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的优点,其中最值得学生们学习的一些经验以要点的形式总结出来,如果有不妥之处,恳请有识之士斧正。孙老师的结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非常值得学生们学习: 1、学会找知识的新旧联系。 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课堂上老师常会重复以前的知识,这时候你应努力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而有趣了。就像华罗庚说的,读书应有个过程——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也就是说要善于总结规律。

名师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名师孙维刚的教学理念》--县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讲座稿陈财贵 一、孙维刚其人 孙维刚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被评为全国十佳模范教师,认为是中国智力素质培养之父。孙维刚进行了为期17年的三轮教学改革实验,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形成了一整套便于推广的模式和方法,他所带的一个普通班,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通过他独树一帜的创新教学,高考成绩一届比一届出色:第一轮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线;第二轮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华,那一年,东城区达到600分以上的考生,有一半来自这个班。第三轮班,40人中的22人55%升入北大、清华,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更重要的是,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当了学生干部、拿到奖学金;绝大多数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尽管这些学生升入初中时大都考不上重点校,但经过孙维刚6年的培养,不论是在大学里,还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全面发展、备受称赞。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著。 一怪:学生多是别人挑剩的 全班55%升入北大、清华的那个班,都来自普通工薪家庭,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上都是其他学校挑剩下的“碎沫儿”。 二怪:一年学完三年的课程 孙维刚实验班,初一新生9月份入学到第二年3月,仅用半年多时间便学会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数学课程!带着红领巾的初一学生参加北京数学中考,全班数学平均分超过北京市中考的数学平均分10分! 三怪:课上没笔记,课后没作业更令人吃惊的是,当别的学生点灯熬油,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而孙维刚的学生“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而且每天保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 四怪:学习后劲足,全面素质高 很多大学生高分低能,而孙维刚实验班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很多人当了干部、拿到奖学金;绝大多数继续攻读了硕士、博士。北大、清华的领导都亲自向孙维刚表示感谢。 不论孙维刚的教学方法有多怪,但是一批又一批的高考生梦圆清华、北大,以及重点大学,孙维刚以成绩征服了考生,家长,教育界和社会。孙维刚在教育上的巨大成就,也引来了高度关注教育的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在孙维刚高考实验班学习,日夜的苦读,变成轻松的乐读,许多家长、考生了解后发现,有了“孙维刚教学法”,读大学、上重点、进名校,真的很轻松。 孙维刚的教育宗旨是"品德第一,学习第二;训练发达的大脑第一,考分第二".实验第一轮初二时时,班级考试不用监考教师,由科代表到教师办公室领取试卷、收卷。 他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每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上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下课后自己就会把的题解题当作一种乐趣。这就是孙维刚教学成功的秘诀:永远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二、孙维刚的教学理念 1、从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枯燥的。但在孙维刚学生眼里,数学是和谐,是对称,是美丽。孙维刚讲数学,第一次写出α、β、γ,他可以从希腊字母讲到希腊文化,再讲到欧洲、二战。 一堂数学课,他可以讲到历史、军事、世界局势、地理风情、唐诗宋词,也可能随机转到物理、化学、俄语、英语,从初等数学讲到高等数学。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他启发学生学习数学,按四个“大规律”、十五个“中规律”,还有三四十个“小规律”去做。他认为把这些运用娴熟了,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就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的确,在孙维刚学生的眼里,6年的数学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以至后来的工作和学习,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正确对待做题 学数学及一切功课,都要做题。但同样是做题,效果却不同,这与方法是否得当有关。 有句俗话,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题海战术,就是覆舟之术。 ①、题不在多,但求精彩 同一类型的题目,有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不选用那些对于概念理解没有价值、思考方法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等等。 正确对待做题,更是指,态度和方法要得当。不能为考试而做题,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题有眼前这样题目的心理,否则,必将陷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在方法上,他主张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 ②、一题多解,达到熟悉 打个比喻,我们进入一座刚刚落成的大楼,转一圈还很陌生,如果上上下下转几圈,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我们把人忘了。我们说,21世纪是数学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我们教学生学语文、数学,却忘了首先教他们学会做人。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占15%,EQ(情商)占85%。我们说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IQ与EQ比例多少的问题,而是IQ与EQ的先后问题。EQ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我们的教育成了模具,不管你多角多棱,都被熔化,铸成一种模型;我们的教师成国“园丁”,为了整齐划一,不管你多绿、多嫩,都叫你在“咔嚓”中铁剪下平静丧生。“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占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激情。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我就是太阳,我就是上帝,我就是爱迪生,我就是总统;我一思考,就会灿烂。 *学贵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恰恰相反,信书本,信老师,信“标准答案”,连错误的都信了,惟独不信自己。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喊出了: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我们的学生却少有这种气量。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本质。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想,善于思想,塑造民族的脊梁。 *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怎样快速转化差生?把“差”改为“优”,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效的方法。把学生当天才教,你会教出天才;把学生当庸才教,你会教出庸才。 *在有的教师那里,他的职责似乎就是挑毛病,找岔。他就在对学生刁难、折腾中生活,还把这种刁难、折腾视为克已尽职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以致在忙忙碌碌中错中错,麻木不仁。 *一个人必须感觉成功,才能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是学习的核心,是开发悟性的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特征。

解读孙维刚老师的教学

解读孙维刚老师的教学(1) 一、德育只是为了高效形成想要达成的环境服务而已。 “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开发智育的进程;而德育的苍白或紊乱,将滞误智育工作顺利地进行”(孙维刚语) 二、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 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 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记者找到了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三、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 魏书生认为,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此,他与学生多次讨论、商量,画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整理成了支干、小杈、叶子的系统,即所谓“语文知识树”,或叫“知识地图”。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当思维的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少走冤枉路”。 孙维刚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三、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魏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第二,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如怎样读一本语文书,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怎样制定语文学习计划等;第三,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计划,并制定了科学的管理系统加以落实。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传统教学中教师干的一些事也交给了学生去做: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出考卷。 孙维刚在每届6年的数学教学中:第一,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第二,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让一个个学生到前面来讲,促进了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第三,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上指导学生注意追

中学办学理念集锦

中学办学理念集锦 办学理念的含义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办学理念的功能 办学理念的功能就是要回答学校的全部活动所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共同解决了学校的终极问题:学校是什么? 为什么要确立办学理念 首先,树立办学理念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校长的办学理念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 (1)使校长个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2)在此基础上,使学校的整体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 第二,树立办学理念是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一所学校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的需要。 第三,树立办学理念是校长的职业成长需要。作为校长,应该经常思考:一定时期内的办学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去实现办学目标?校长有了这种思考,就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而有了这样的自觉的校长,就可能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个人也可能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因此办学理念是中小学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由学校全体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追求组合而成的复合体。它具有导向性、明晰性、独特性、渗透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 怎样提炼形成办学理念 办学实践是校长办学理念产生的源泉,理性思考是办学理念丰富和提升的必然过程。校长在提炼办学理念时进行理性思考的四个维度如下: (1)政策理论基础。办学理念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为指导,在领会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现代教育观,思考形成怎样的办学理念。 (2)继承传统与创新。以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基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这是办学的基本思路。 (3)借鉴外校经验。各兄弟学校都有各自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将会开拓校长的思路,丰富校长的思想,从而使校长的办学理念有更高的思想高度,并且更充实。 (4)体现时代精神。在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受社会环境影响,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