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考点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考点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考点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考点03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20·兴安县第三中学高三期中)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

C .1mol 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molH 2

D .标准状态下1mol 水体积是22.4升

【答案】C

【解析】

A .物质的量是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A 说法错误;

B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 ,B 说法错误;

C .H 2为微观粒子,可以用物质的量表示,则1mol 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molH 2,C 说法正确;

D .标准状态下水是非气体,则1mol 水体积小于22.4升,D 说法错误;答案为C 。

2.(2020·新疆天山乌市一中高三三模)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mol 氯气分别与足量铁和铝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 A

B .1molSO 2溶于足量水,溶液中H 2SO 3、HSO 3-与SO 23-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 A

C .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CH 3)所含的中子数为11N A

D .34gH 2O 2中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3N A

【答案】D

【解析】

A .不论氯气与足量铁反应,还是和足量铝反应,都是由0价变为-1价,1mol 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2mol 电子,则电子数均为2N A 故A 错误

B .1molSO 2溶于足量水,SO 2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此溶液中除了H 2SO 3、HSO 3-与SO 23-

粒子外,还有SO 2分子,则H 2SO 3、HSO 3-与SO 23-

粒子的个数之和小于N A ,故B 错误; C .常温常压下,17g 甲基(-14CH 3)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甲基(-14CH 3)中含8个中子,故1mol 甲基中含8N A 个中子,故C 错误;

D .一个H 2O 2中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3,34gH 2O 2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的化学键数目为3N A ,故D 正确;答案选D 。

3.(2020·黑龙江尖山双鸭山一中高三开学考试)标准状况下,三个烧瓶分别盛①混有空气的氨气、②等体积的二氧化氮与氧气的混合气、③二氧化氮,将它们分别倒置于盛足量水的水槽中,当水进入烧瓶中,并使气体充分溶解,假定烧瓶中溶液无损失,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5:4:5

B .1:1:1

C .15: 12: 10

D .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①设烧瓶中氨气的体积为aL ,n (NH 3)=

a 22.4

mol ,将烧瓶倒置在盛足量水的水槽中,由于NH 3极易溶于水,空气难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aL ,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 22.4mol÷aL=122.4

mol/L ; ②设烧瓶的体积为bL ,则混合气的体积为bL ,NO 2、O 2等体积混合,NO 2、O 2的体积都为b 2L ,将烧瓶倒置在盛足量水的水槽中,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2NO+O 2=2NO 2,总反应可表示为:

4NO 2+O 2+2H 2O=4HNO 3,NO 2与O 2以4:1物质的量之比恰好完全反应,则NO 2全部消耗,O 2有剩余,生成

的HNO 3物质的量n (HNO 3)=n (NO 2)=

b 2L÷22.4L/mol=b 44.8mol ,反应消耗O 2的体积为1b 42 L=b 8

L ,剩余O 2的体积为b 2L -b 8L=3b 8L ,由于O 2难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bL -3b 8L=5b 8L ,所得HNO 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b 44.8mol÷5b 8L=128

mol/L ; ③设烧瓶的体积为cL ,则NO 2的体积为cL ,n (NO 2)=c 22.4

mol ,将烧瓶倒置在盛足量水的水槽中,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 3+NO ,反应生成的HNO 3物质的量n (HNO 3)=23n (NO 2)=23×c 22.4

mol ,生成NO 的体积为c 3L ,NO 难溶于水,所得溶液的体积为cL -c 3L=2c 3

L ,所得HNO 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23×c 22.4mol÷2c 3L=122.4mol/L ; 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2.4mol/L :128mol/L :122.4mol/L=5:4:5,答案选A 。 【点睛】

关于氮的氧化物(NO 、NO 2)、O 2与H 2O 反应的计算明确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反应的实质是3NO 2+H 2O=2HNO 3+NO 、2NO+O 2=2NO 2,用循环反应叠加法得出总反应式:4NO 2+O 2+2H 2O=4HNO 3,4NO+3O 2+2H 2O=4HNO 3,按总反应式进行计算。

4.(2020·湖南衡阳市一中高三月考)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Na 2SO 4+2C ===高温

Na 2S+2CO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1L.0.25mol/L.Na 2SO 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B.1L.0.1mol/LNa2S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小于0.1N A

C.生成1mol还原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8N A

D.通常状况下,11.2L.CO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N A

【答案】C

【解析】

解答本类题目要审清选项中涉及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审清所求粒子的种类,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②涉及物质的体积时要审清物质的状态和温度、压强,③涉及中子数和化学键的计算,要审清相关物质的结构和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④涉及化学反应要明确相关反应的特点和电子转移;⑤涉及溶液中的微粒要关注电离和水解;⑥要注意审清运算公式。

A项、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故无法计算1L0.25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故A错误;B项、Na 2S溶液中S2-水解:S2-+H2O HS-+OH-,导致阴离子总数增多,则阴离子数目大于0.1N A,故B错误;

C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硫化钠,生成1mol硫化钠时转移电子数为1mol×[6-(-2)]=8mol,个数为8N A,故C正确;

D项、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11.2L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小于2N A,故D错误。

故选C。

5.(2020·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月考)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 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 A

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 N A

【答案】B

【解析】

A、忽视了NaAlO2溶液中的水,错;

B、每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则每个六元环占有的碳原子数=1×1

3

×6=2个,12 g石墨烯含六元环的

物质的量=12/24=0.5 mol,正确;

C、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错;

D、OH-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10N0,错。

6.(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三模拟)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6g 14CO 2与N 218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4N A

B .密闭容器中,2molNO 和1molO 2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C .44.0g 环氧乙烷中含有7.0N A 个极性键

D .标准状况下,2.24L 三氯甲烷中含碳氯共价键的数目为0.3N A

【答案】A

【解析】

A .14CO 2与N 2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6,中子数均为24,故4.6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 ,4.6g 14CO 2与N 218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4N A ,A 正确;

B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会部分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故2molNO 和1molO 2反应后分子总数小于2N A ,B 错误;

C .1mol 环氧乙烷共含7mol 共价键,有1mol 非极性键,6mol 极性键,44.0g 环氧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mol ,含有6N A 个极性键,故C 错误;

D .三氯甲烷在标况下是液态,无法用22.4L/mol 计算物质的量,故D 错误;

答案选A 。

7.(2020·河北深州市中学高三模拟)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N A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L0.1mol /L 的FeCl 3溶液中,H +的数目约为0.1N A

B .一定温度下,1L0.5mol·L -1NH 4Cl 溶液与2L0.25mol·L -1NH 4Cl 溶液含+4NH 的物质的量不相同

C .7.8g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约为0.2N A

D .标准状况下,lL 甲醇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分子个数约为

122.4N A 【答案】B

【解析】

A .1L0.1mol /L 的FeCl 3溶液中,H +的浓度未知,所以不能计算H +的数目,故A 错误;

B .NH 4Cl 溶液浓度不同,+4NH 的水解程度不同,一定温度下,1L0.5mol·L -1NH 4Cl 溶液与2L0.25mol·L -1NH 4Cl 溶液含+

4NH 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故B 正确; C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是O 22-,7.8g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约为

A 7.8g 178g/mol

N ??= 0.1N A ,故C 错误;

D .标准状况下,甲醇是液体,lL 甲醇的物质的量不是

122.4

mol ,故D 错误; 选B 。 8.(2020·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开学考试)已知A N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1g 硫化钾和过氧化钾的混合物,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3 N A

B .28g 聚乙烯()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6N A

C .将标准状况下224mLSO 2溶于水制成100mL 溶液,H 2SO 3、-3HSO 、2-3SO 三者数目之和为0.01 N A

D .含63gHNO 3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介于0.50 N A 和0.75 N A 之间

【答案】C

【解析】

A. 过氧化钾()22K O 与硫化钾()2K S 的摩尔质量均为110g /mol ,11g 过氧化钾与硫化钾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每摩尔22K O 含2mol K +和1mol 22O -,每摩尔2K S 含2mol K +和1mol 2S -,故0.1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A 0.3N ,A 正确;

B. 的最简式为2CH ,每个2CH 含8个质子,28g 含有2mol 2CH ,所含质子数目为A 16N ,B 正确;

C. 标准状况下224mL 2SO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2SO 与水反应生成23H SO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2223SO H O H SO +,所以23H SO 、3HSO -、23SO -三者数目之和小于A 0.01N ,C 错误;

D. 浓硝酸与铜反应时,若只发生反应3Cu 4HNO +=()3222Cu NO 2NO 2H O +↑+,则1mol 3HNO 转移电子数目为A 0.50N ,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稀,又发生反应33Cu 8HNO +=

()3223Cu NO 2NO 4H O +↑+,若只发生反应33Cu 8HNO +=()3223Cu NO 2NO 4H O +↑+,则1mol 3HNO 转移电子数目为A 0.75N ,故整个过程转移电子数目介于A 0.50N 和A 0.75N 之间,D 正确。 答案为C 。

9.(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lmol 环氧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3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 氯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光照时充分反应生成HCl 分子数为N A

C.142gNa2SO4和Na2HPO4的固体混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 A

D.加热条件下,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等于0.2N A

【答案】C

【解析】

A.环氧乙烷分子中含7个共价键,则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7N A,故A错误;

B.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甲烷混合气体,光照时充分反应,由于无法知道氯气、甲烷的物质的量各为多少,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无法确定生成HCl的分子数,B错误;

C.Na2SO4和Na2HPO4的摩尔质量都是142g/mol,142gNa2SO4和Na2HPO4的固体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该混合物中含有2mol钠离子,l硫酸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的总物质的是为1mol,共含有3mol离子,则所含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为3N A,故C正确;

D.Cu只能和浓硫酸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硫酸不能反应完全,则生成SO2的分子数小于0.1N A,转移电子数小于0.2N A,故D错误;

答案选C。

10.(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开学考试)标准状况下的a L H2和Cl2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恰好使溶液中b molNaOH完全转变为盐,则a、b的关系不可能是

A.b=a/22.4B.0<b<a/22.4C.b>a/22.4D.b≥a/11.2

【答案】D

【解析】

所发生的反应有:H2+Cl2光照2HCl,HCl+NaOH=NaCl+H2O,若Cl2过量还有:2NaOH+Cl2=NaCl+NaClO+H2O,由以上反应可知:n(NaOH)=2n(Cl2),故可用极值法求解。

所发生的反应有:H2+Cl2光照2HCl,HCl+NaOH=NaCl+H2O,若Cl2过量还有:2NaOH+Cl2=NaCl+NaClO+H2O,由以上反应可知:n(NaOH)=2n(Cl2),若a L全为H2,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b=0,若a L全为Cl2,

消耗氢氧化钠的量最大:b=

a a

2mol=mol

22.411.2

,故对于二者混合都有时,消耗氢氧化钠的量b应介于

0与

a

mol

11.2

之间,即0

a

11.2

答案选D。

11.(2020·山东济宁高三一模)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8 g铁粉与50 mL 4 mol·L-1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 A

B.常温下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8.96 L氢气、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分子的数目为0.2N A

D.1.2 g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0.4N A

【答案】C

【解析】

A.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而50mL4mol/L的盐酸的物质的量n=cV=4mol/L×0.05L=0.2mol,故盐酸

过量,由于铁反应后变为+2价,故0.05mol铁转移0.1N A个电子,故A错误;

B.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0-13mol/L,故1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3N A个,

故B错误;

C.标况下8.96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由于1mol氢气或CO燃烧均消耗0.5mol氧气,故0.4mol

氢气和CO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消耗0.2mol氧气即0.2N A个氧气分子,故C正确;

D.石墨与金刚石结构不同,相同物质的量金刚石与石墨的碳碳碳键数目不同,只知道混合物总质量无法计

算碳碳键数目,故D错误;故选C。

12.(2020·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高三开学考试)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标准状况下,44.8 L NO与22.4 L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为3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C.标准状况下,N A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

【答案】B

【解析】

计算物质的量,结合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聚合生成四氧化二氮分析, A、根据n=V

V m

标准状况下,44.8L NO为2mol与22.4LO2物质的量为1mol混合后反应生成2mol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聚合为

四氧化二氮,气体中分子总数小于2N A,故A错误;

B、根据n=V

计算物质的量,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元素0价变化为+1价和-1价,标准状况下,22.4L氯V m

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三氧化硫不是气体, N A个SO3分子物质的量为1mol,但所占的体积不是22.4L,故C错误;

D、铁离子水解,将0.1mol氯化铁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含有Fe3+小于0.1N A,故D错误;综上所述,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 =

V V m ,如果是标况下

V m =22.4L/mol ,在使用此数值时一定要是标况下的气体。 13.(2020·河南罗山高三一模)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 2和O 2

B .同温度、同体积的H 2和N 2

C .同体积、同密度的C 2H 4和C 3H 6

D .同压强、同体积的N 2O 和CO 2

【答案】C

【解析】

A. 由N = n/N A = m ÷M ×N A 知,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所以所含分子数相同,由于N 2和O 2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它们的分子数不同,且氮气和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A 错误;

B. 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同温同体积的H 2和N 2 ,因为压强未知,所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所含分子数不一定相同,导致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B 错误;

C. 同体积同密度的C 2H 4和C 3H 6,两种气体的质量相同,由N = n/N A = m ÷M ×N A 结合分子构成知,所含原子数相同,故C 正确;

D. 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因为温度未知,所以同压同体积的N 2O 和CO 2,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含分子数不一定相等,导致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 错误。故选:C 。

14.(2020·浙江高三二模)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等于N A

B .100gCaCO 3和KHCO 3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 A

C .一定浓度的硫酸和镁反应,生成11.2L (标准状况)气体,转移电子数为N A

D .6.4gSO 2溶于水形成的酸雨中,SO 2、H 2SO 3、HSO 3-和SO 23-的微粒数之和为0.1N A

【答案】A

【解析】

A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发生连续的取代反应,直至甲烷中的氢被全部取代,故1mol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小于N A ,A 错误;

B .碳酸钙和碳酸氢钾的摩尔质量数值均为100,故100gCaCO 3和KHCO 3的固体混合物中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和为1mol ,KHCO 3的阳离子只有K +,CaCO 3的阳离子只有Ca 2+,因此,100gCaCO 3和KHCO 3的固体混

合物含有的阳离子数为N A ,B 正确;

C .在标准状况下,11.2L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H 2,有1molH 得到电子,故转移电子数为N A ,C 正确;

D .SO 2溶于水形成的酸雨中,含硫的微粒有SO 2、H 2SO 3、HSO 3-和SO 23-四种,SO 2的摩尔质量数值均为64,故6.4gSO 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所有含硫元素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 ,则SO 2、H 2SO 3、HSO 3-和SO 23-的微粒数之和为0.1N A ,D 正确;

答案为A 。

15.(2020·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溶于水充分反应转移N A 个电子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F 与1.6 g CH 4分子所含电子数目均为N A

C .50 g 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总数为6N A

D .25 ℃时,1 L 2 mol/L NH 4Cl 溶液和1 L 1 mol/L (NH 4)2SO 4溶液中所含NH 4+的数目均为2N A

【答案】C

【解析】

A 项、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 A ,故A 错误;

B 项、HF 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2.24LHF 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 ,所含电子数目不为N A ,故B 错误;

C 项、50g 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50g×46%=23g ,水的质量为(50g—23g )=27g ,溶液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346/g g mol ×6+2716/g g mol ×2)=6mol ,溶液中氢原子总数为6N A ,故C 正确;

D 项、NH 4+在溶液中水解,则1 L 2 mol/L NH 4Cl 溶液和1 L 1 mol/L (NH 4)2SO 4溶液中NH 4+的物质的量均小于2mol ,所含NH 4+的数目均小于2N A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明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注意氯气与水反应和盐类水解为可逆反应的是解答关键。

16.(2020·福建福州高三模拟)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4g 由N 2和13C 2H 2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7N A

B .CH 4与白磷(P 4)都为正四面体结构,则1mol CH 4与lmolP 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均为4N A

C .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92.4kJ/mol ,若放出热量4.62kJ ,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 A

D.常温下,含0.5molNH4NO3与xmolNH3·H2O的中性溶液中,含有NH4+的数目为0.5N A

【答案】B

【解析】

A.N2和13C2H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故14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5mol,且两者均含中子为14个,故0.5mol混合物中含中子为7N A个,故A正确;

B.甲烷中含4条共价键,而白磷中含6条,故1mol CH4与1molP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4N A和6N A个,故B错误;

C.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放热92.4KJ时,转移电子数6mol,故当放热4.62KJ时,则转移电子为0.3N A个,故C正确;

D.含0.5 mol NH4NO3与xmol NH3?H2O的中性溶液中n(OH-)=n(H+),根据电荷守恒故有:

n(NO3-)=n(NH4+)=0.5mol,则铵根离子为0.5N A个,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③注意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是否已知;④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⑤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⑥注意物质的结构:如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而不是有Na+和O2-构成;SiO2、SiC都是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SiO2是正四面体结构,1molSiO2中含有的共价键为4N A,1molP4含有的共价键为6N A等。

17.(2020·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三开学考试)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 A个碳原子

B.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中含1.5N A个氧原子

C.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D.常温常压下,10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O-H键总数目为N A

【答案】A

【解析】

A.石墨烯和金刚石均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单质,则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所含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2g

=1mol,则所含的碳原子数目均为N A,故A正确;

12g/mol

B.标准状况下,SO3是固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11.2L SO3的物质的量远远大于0.5mol,则氧原子的数目也远大于1.5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mol

=1mol,氮元素有多种核素,不同的核素中含有的质子数

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由于没有指明氮气分子中的氮原子是氮元素的哪一种核素,因此无法确定所含中子数目,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100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溶质乙醇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1mol,1mol乙醇中含1mol O-H 键,溶液中的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有O-H键,则O-H键总数目大于N A,故D错误;

答案选A。

18.(2020·四川龙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 mol Fe和0.1 mol Cu分别与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0.2N A

B.分别用Na2O2和KMnO4制得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皆为4N A

C.64 g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D.在2CuH+2HCl=CuCl2+Cu+2H2↑反应中,每生成22.4 L(标况)H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5N A

【答案】B

【解析】

A.0.1 mol Fe与0.1 mol Cl2反应,Cl2不足,所以氯气完全反应,0.1 mol Cu与0.1 mol Cl2反应时氯气也可以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 A,故A正确;

B.Na2O2制取氧气时O2为唯一氧化产物,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KMnO4制制取氧气时O2为唯一氧化产物,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Na2O2和KMnO4制得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分别是2N A和4N A,故B错误;

C.1 mol铜与硝酸反应时,不论生成NO还是NO2,Cu完全转化为Cu2+,转移电子都是2N A,故C正确;D.22.4 L(标况)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2CuH+2HCl===CuCl2+Cu+2H2↑可知,生成1 mol H2转移1.5mol电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9.(2020·辽宁沈阳高二期末)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所含指定原子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和压强不同,相同质量的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总原子数

B.等温等压下,相同体积的乙烯和乙炔、乙烷的混合气体的总原子数

C.等温等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和臭氧两种气体中的氧原子数

D.相同物质的量、不同体积的氨气和甲烷两种气体中的氢原子数

【答案】A

【解析】

应用计算物质的量的几个公式、阿伏加德罗定律解答。

A 项:N 2O 和CO 2摩尔质量都是44g/mol ,相同质量时两种气体的分子总数、原子总数都相等,A 项正确;

B 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温等压下,相同体积的乙烯和乙炔、乙烷的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相同,其原子总数不一定相等;

C 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温等压相同体积的氧气和臭氧分子总数相同,氧原子数之比为2:3;

D 项:相同物质的量的氨气和甲烷两种气体中,分子数相等,氢原子数之比为3:4;

本题选A 。

20.(2020·浙江绍兴高三二模)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03molCu 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收集到1.12L 气体(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硝酸的数目是0.06N A

B .常温常压下,100mL0.5mol /L 的乙二酸溶液中,总的离子数目大于0.15N A

C .常温常压下,22Na O 与足量2H O 反应,共生成20.2molO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D .含23Na CO 与3NaHCO 共1mol 的溶液中,N (23CO -)+N 3HCO -

)+N (H 2CO 3)=N A 【答案】B

【解析】

A .Cu 与过量浓硝酸反应,生成NO 2气体,但有一部分NO 2转化为N 2O 4,0.03molCu 失去0.06mole -,则被还原的硝酸(由HNO 3生成NO 2)的数目是0.06N A ,A 正确;

B .乙二酸为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所以100mL0.5mol /L 的乙二酸溶液中,总的离子数目小于0.15N A ,B 不正确;

C .2Na 2O 2+2H 2O==4NaOH+O 2↑,Na 2O 2中O 由-1价一部分升高为0价,一部分降低为-2价,生成1molO 2,转移2mole -,则生成20.2molO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C 正确;

D .含23Na CO 与3NaHCO 共1mol 的溶液中,依据物料守恒,n (23CO -)+n (3HCO -

)+n (H 2CO 3)=1mol ,则N (23CO -)+N 3HCO -

)+N (H 2CO 3)=N A ,D 正确;

故选B 。

21.(2020·四川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三开学考试)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124gP 4中所含P—P 键数目为4N A

B .100mL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SO 2和1mol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答案】C

【解析】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的物质的量是1mol ,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6个P -P 键,因此其中所含P—P 键数目为6N A ,A 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小于0.1N A ,B 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4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0.5mol ,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C 正确;

D. 反应2SO 2+O 22SO 3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 A ,D 错误。答案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 22.(2020·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高三开学考试)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OD -和17 g -OH 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9N A

B .在标准状况下,4.48 L 甲烷的氯代物分子含原子数目为N A

C .8.8 g 乙酸乙酯中含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3N A

D .7.8 g Na 2S 与Na 2O 2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 A

【答案】D

【解析】

A .1 mol OD -和17 g -OH(1mol)所含的质子数均为9 mol ,但所含的中子数不相等,1 mol OD -含有9N A 中子,17 g -OH 所含的中子数为8N A ,故A 错误;

B .甲烷的氯代物有CH 3Cl 、CH 2Cl 2、CHCl 3、CCl 4,标准状况下只有CH 3Cl 呈气态,其他的甲烷氯代物都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 错误;

C .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共用电子对,8.8 g 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为

-1

8.8g 88g mol =0.1 mol ,共用电子对数为1.4N A ,故C 错误;

D .1 mol Na 2O 2中含有3 mol 离子,1 mol Na 2S 中也含有3 mol 离子,则7.8 g 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数总数为0.3N A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23.(2020·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三模)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2g苯乙烯含碳碳双键数目为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含共用电子对数为4N A

C.1L0.5mol·L-1醋酸钠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目小于N A

D.有铁粉参加的反应若生成3molFe2+,则转移电子数一定为6N A 【答案】B

【解析】

A.苯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乙烯分子中只含有1个碳碳双键,52g苯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52g

104/g mol

=0.5mol,

则0.5mol苯乙烯含碳碳双键数目为0.5N A,故A错误;

B.一氯甲烷含有4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mol

=1mol,则1mol一氯

甲烷含共用电子对数为4N A,故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醋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阴离子数目增大,则1L0.5mol·L-1醋酸钠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目大于N A,故C错误;

D.若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3molFe2+,反应消耗1mol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若铁和铁离子反应生成3molFe2+,反应消耗1molFe,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是试题的陷阱,解答时应注意分析。

24.(2020·重庆八中高三三模)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共28g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 A

B.0.1 mol羟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C.1 L0.1 mol·L-1 Na2S溶液中,S2-、HS-和H2S的微粒数之和为0.1N A

D.在K37C1O3+6H35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10N A则有424g氯气生成【答案】B

【解析】

A.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最简式为CH2,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含3molCH2,故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 A,A正确;

B.1个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故0.1 mol羟基中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 A,B错误;

C.硫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S元素在溶液中以S2-、HS-、H2S三种形式存在,由元素守恒可知S2-、HS-和H2S的微粒数之和为0.1N A,C正确;

D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原子之间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在

K 37C1O 3+6H 35Cl(浓)=KCl+3Cl 2↑+3H 2O 反应中,氯酸钾中的1个37C1转化为氯气分子中0价氯原子,H 35Cl

中有5个35Cl 转化为氯气分子中0价氯原子,反应中转移5mol 电子生成3mol 氯气,且氯气中的37C1:

35Cl=1:5,故这样的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7+5352122=63???,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10N A ,则生成6mol 氯气,其质量为12126mol g mol 3

-?

?= 424g ,D 正确; 答案选B 。

【点睛】 在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或者一定质量的羟基中所含的电子数目时,要注意区别好羟基和氢氧根离子,羟基呈电中性,而1个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5.(2020·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一模)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2gH 2分别与足量的Cl 2和N 2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 A

B .1.4gCO 和N 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0.7N A

C .14.0gFe 发生吸氧腐蚀生成Fe 2O 3·xH 2O ,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常温下,1L0.1mol·L -1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 A

【答案】A

【解析】

A .2gH 2的物质的量为1mol ,不论与足量的Cl 2反应,还是与足量的N 2充分反应,氢元素都是由0价变为+1价,1mol H 2与足量的C1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 A ,H 2和N 2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小于2N A ,故A 错误;

B .CO 和N 2的摩尔质量都为28g/mol ,质子数均为14,则1.4gCO 和N 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4g 28g/mol =0.05mol ,则含有的质子数为A 0.05mol 14N ??=0.7N A ,故B 正确;

C .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式:Fe?2e ?=Fe 2+,14.0gFe 物质的量为

14g 56g/mol =0.25mol ,转移电子数为:0.25mol×2×N A =0.5N A ,故C 正确;

D .一个硝酸铵中含有两个单原子,常温下,1L0.1mol/L 的NH 4NO 3溶液含有硝酸铵物质的量为:0.1mol/L×1L=0.1mol ,含氮原子数为0.2N A ,故D 正确;

答案选A 。

26.(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肼(N 2H 4)是火箭常用的高能燃料,常温下,为液体。一定条件,肼与双氧水

可发生反应N 2H 4+2H 2O 2=N 2↑+4H 2O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N 2中所含电子的总数为5N A

B .标准状况下,22.4LN 2H 4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6N A

C .标准状况下,3.2gN 2H 4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6N A

D .若生成3.6gH 2O ,则上述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

【答案】D

【解析】

A .标况下11.2L 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 ,而一个氮气分子中含14个电子,故0.5mol 氮气中含7N A 个电子,故A 错误;

B .标况下肼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 错误;

C .3.2g 肼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而一个肼分子中含5条共价键,故0.1mol 肼中含0.5N A 条共价键,故C 错误;

D .3.6g 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而反应中当生成4mol 水时,转移4mol 电子,故当生成0.2mol 水时,转移0.2N A 个电子,故D 正确。

故选:D 。

27.(2020·北京海淀人大附中高三月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 4NH +的数量为0.1A N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

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

【答案】D

【解析】A 、NH 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 4++H 2O NH 3·H 2O +H +,因此NH 4+数量小于0.1N A ,故A 错误;B 、2.4gMg 为0.1mol ,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 ,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 A ,故B 错误;C 、标准状况下,N 2和O 2都是气态分子,2.24L 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

数都为0.1N A ,故C 错误;

D 、H 2+I 22HI ,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 ,分子数为0.2N A ,故D 正确。

28.(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向混盐CaOCl 2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发生反应:CaOCl 2+H 2SO 4(浓)=CaSO 4+Cl 2↑+ H 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小苏打都可称为混盐

B.在上述反应中,浓硫酸体现氧化剂和酸性

C.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数为N A

D.1molCaOCl2中共含离子数为4N A

【答案】C

【解析】

A选项,明矾是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小苏打是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因此都不能称为混盐,故A错误;

B选项,在上述反应中,浓硫酸化合价没有变化,因此浓硫酸只体现酸性,故B错误;

C选项,CaOCl2中有氯离子和次氯酸根,一个氯离子升高一价,生成一个氯气,因此每产生1mol Cl2,转移电子数为N A,故C正确;

D选项,CaOCl2中含有钙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因此1mol CaOCl2共含离子数为3N A,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读清题中的信息,理清楚CaOCl2中包含的离子。

29.(2020·甘肃陇南高三二模)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2 LCl2通入足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B.4.4 g 由CO2和N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2.2N A

C.常温下,1.0L p H= l 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2N A

D.11.5 g乙醇分子中含有C- H键的数目为1.5N A

【答案】B

【解析】

A. 氯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无法计算氯气物质的量和电子转移数目,故A错误;

B.CO2和N2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故4.4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且两者分子中均含22个电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2.2N A个电子,故B正确;

C. 1.0L p H= l 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1L×0.1mol/L×N A=0.1N A,故C错误;

D.每个乙醇分子(CH3CH2OH)含有5个C- H键,11.5g乙醇分子中含有C- H键的物质的量

11.5g

?=,数目为1.25 N A,故D错误;

5 1.25mol

46g/mol

故选:B 。

30.(2020·广东高三模拟)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8g 由CO 与CO 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1.4N A

B .常温常压下,18g 由葡萄糖与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可能为N A

C .一定条件下,5.6g 铁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D .标准状况下,将11.2LCl 2通入足量水中,溶液中N (ClO ﹣)+N (Cl ﹣)+2N (Cl 2)=N A

【答案】A

【解析】

A. CO 分子中有14个质子,CO 2分了中有22个质子。 2.8gCO 的物质的量为0.1mol ,其含质子数为1.4N A ;

2.8g CO 2的物质的量为 2.8744/110g g mol = mol ,其含质子数为722110

? N A =1.4 N A 。因此,无论两种气体以何种比例混合,2.8g 由CO 与CO 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一定为1.4N A ,A 说法正确;

B. 葡萄糖与冰醋酸的最简式均为CH 2O ,18g 由葡萄糖与冰醋酸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CH 2O 的物质的量为

180.630/g g mol

=mol ,因此,其中含碳原子数为0.6N A ,B 说法不正确; C. 5.6g 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 ,一定条件下,5.6g 铁粉与过量的硫粉充分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即使铁完全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也只能是0.2N A ,C 说法不正确;

D. 标准状况下,将11.2LCl 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共含1mol Cl ,将其通常入足量水中,若其完全被水吸收,

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根据Cl 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 (HClO)+N (ClO ﹣)+N (Cl ﹣)+2N (Cl 2)=

N A ,D 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故选A 。

31.(2020·河南濮阳高三一模)设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603.6gC 与50C 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A 1.8N

B .6.72L (标准状况)2Cl 与足量乙烷反应时,断裂的C?H 键数目为A 0.3N

C .0.1L 浓度均为-12mol L ?的()442NH SO 、4NH Cl 溶液中,4NH +

数目前者比后者多A 0.2N D .330.1molH BO [电离方程式:3324H BO H O

H B(OH)+-++]消耗OH -数目最多为A 0.1N

【答案】C

【解析】

A. C60与C50均是由碳原子组成的,3.6 g碳原子的物质的量n(C)=

3.6?g

12?g/mol

=0.3 mol,每个C原子中含有6

个电子,则0.3 mol C原子中含有电子数目:0.3 mol ×6N A/mol=1.8N A,选项A正确;

B. 6.72L(标准状况)Cl2的物质的量n(Cl2)=

6.72?L

22.4?L/mol

=0.3 mol,Cl2与足量的乙烷反应时,有一半的氯原

子取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故反应时断裂的C-H键物质的量为0.3 mol,选项B正确;

C. 0.1 L浓度为2 mol/L盐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2 mol/L×0.1 L=0.2 mol,若不考虑盐的水解,NH4+数目前者比后者多0.2N A,但NH4+能水解且水解程度与溶液中c(NH4+)有关,离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故两种溶液中NH4+数目:前者比后者多的数值大于0.2N A,选项C错误;

D. 由硼酸电离方程式可知:硼酸为一元酸,所以0.1 mol H3BO3消耗OH-数目最多为0.1 N A,选项D正确;答案选C。

32.(2020·福建南平高三三模)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 pH = 2 的NaHSO4溶液中,NaHSO4和水电离的H+总数为0.0 1N A

B.公共场所用75%的乙醇杀菌消毒预防新冠肺炎,1mol 乙醇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7 N A

C.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N A

D.10g 46% 甲酸(HCOOH) 水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 N A

【答案】A

【解析】

A. 常温下,pH = 2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故1L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NaHSO4和水电离的H+总数为0.0 1N A,故A正确;

B. 乙醇分子中含8条共价键,故1mol乙醇中含共价键为8N A个,故B错误;

C.物质的量相同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目相同,但二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所含分子数目不一定是N A,故C错误;

D.10g46%的甲酸水溶液中,甲酸的质量m=10g×46%=4.6g,物质的量n=4.6g÷46g/mol=0.1mol,含0.2mol

氧原子;水的质量为10g?4.6g=5.4g,物质的量n=5.4g÷18g/mol=0.3mol,故含0.3mol氧原子,故共含0.5mol 氧原子即0.5N A个,故D错误;故选:A。

33.(2020·辽宁辽阳高三三模)设

A

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环戊二烯()最多共平面的原子数为A

9N

B.1

300mL 2mol L-

?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A

0.6N

C .1mol O

D -和17g -OH 所含的质子与中子均为A 9N

D .向()1321 L 1mol L

CH COO Ba -?溶液中加入醋酸至中性,混合液中3CH COO -数目为A N 【答案】A

【解析】

A. 环戊二烯()除了亚甲基上的两个H 不共平面之外,其余9个原子均共平面,故1mol 环戊二烯()最多共平面的原子数为A 9N ,A 正确;

B. 1300mL 2mol L -?蔗糖溶液中除了蔗糖分子外还有水分子,故所含分子数大于A 0.6N ,B 错误;

C. 1mol OD -含有的质子与中子均为A 9N ,而17g -OH 即1mol 所含的质子为A 9N ,而中子只有A 8N ,C 错误;

D. 根据混合后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2++--32Ba (H )(OH )+(CH COO )c c c c +=(

) ,中性溶液则+-(H )(OH )c c =,则-2+3(CH COO )2Ba c c =(),进一步推出粒子数目-2+3(CH COO )2(Ba N N =)故混合

液中3CH COO -数目为A 2N ,D 错误;

故答案为:A 。

完整九年级上册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计算题专题训练一、课堂知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设:设未知数(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若是混合物,应该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惊进行计算。例如石灰石、稀盐酸等)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二、随堂训练 1.过氧化氢制氧气题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取过氧化氢溶液50 g,加入2.0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发生装置内剩余。50.4 g物的总质量为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⑵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高锰酸钾制氧气题型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

3.氯酸钾制氧气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 t、t、t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4123 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 (2)样品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4.石灰石题型 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量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化学)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0g7.3%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计算: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 【答案】84.1% 5.7%

【解析】 【分析】 【详解】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8g÷=10.6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分数为10.6g÷12.6g×100%≈84.1%;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7344 10.6g x y 10673 44 == 10.6g x y x=7.3g y=4.4g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37g+4.4g-12.6g)×100%≈5.7% 3.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____________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答案】4.4g11.7%16.3% 【解析】 【分析】 (2)根据题意可知:已知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为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解题思路为:可根据反应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钠的质量关系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求出样品中含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根据题意可知:已知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题思路为: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可根据反应中二氧化碳与氯化钠的质量关系求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再加上样品中原有氯化钠的质量,即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再根据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L、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L,O2为L B.SO2为L C.SO2、SO3(g)均为L D.SO3(g)为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 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 %,若此时A 的转 化率为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若x=1,则P >a B .若x=2,则P <a C .若x=3,则P=a D .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 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 3 N 2+3H 2,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也为a %的是( ) A .3molH 2+1molN 2 B .2molNH 3+1molN 2 C .2molN 2+3molH 2 D .++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g),起始时SO 2和O 2分别为20mol 和 10mol ,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SO 3的转化率分别为( )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 化率为( ) A . %1005 ?+b a B .%1005) (2?+b b a C .%1005)(2?+b a D .%1005) (?+a b a

高一化学计算题(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有一份气体样品的质量是14.2 g,体积是4.48 L(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28.4 B.28.4 g / mol C.71 D.71 g / mol D 解析:先据体积计算出n=0.2 mol,再据M=m/n ,计算出摩尔质量M=71 g / mol。 2、20 ℃时,KCl的溶解度为34 g,若忽略固体溶解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则在该温度下,所配KCl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是( ) A.2 mol /L B.3 mol /L C.4 mol /L D.5 mol /L D 解析:设溶液为0.1L,则该条件下溶液最浓时为饱和溶液:(34g/74.5g/mol) /0.1L=4.6 mol /L。 3、有一真空瓶质量为m1,该瓶充入空气后质量为m2。在相同状况下,若改为充入某气体A时,总质量为m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B.29 C.29 D.29 C 解析:依据mA / mB=MA / MB进行计算,即: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其质量比等于相应的摩尔质量比。 4、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 mol /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A 解析:原溶液浓度为5 mol /L,根据c1V1=c2V2,原溶液体积与稀溶液体积比为1∶5,则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1∶4。 5、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 /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 /L的NaCl B.75 mL 3 mol /L的NH4Cl C.150 mL 2 mol /L的KCl D.75 mL 2 mol /L的CaCl2 B解析:注意本题考查的是浓度,与体积无关。 6、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80 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6.25 mol /L B.12.5 mol /L C.7 mol /L D.7.5 mol /L A 解析:根据m1w1=m2w2,,得原溶液质量为200 g。溶质质量为20 g,即0.5 mol,则浓缩后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0.08L=6.25 mol /L。

2.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7新课标2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NH 4Cl 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 .0.1molH 2和0.1mol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2.【2017新课标3卷】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 的中,含有0.6N A 个中子 B .pH=1的H 3PO 4溶液中,含有0.1N A 个 C .2.24L (标准状况)苯在O 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 个CO 2分子 D .密闭容器中1molPCl 3与1molCl 2反应制备PCl 5(g ),增加2N A 个P-Cl 键 3.【潍坊市2017届三模】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8gC 2H 4和CO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 .28gN 2和6gH 2充分反应,生成NH 3的分子数为2N A C .标准状况下,11.2LO 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 A D .0.1molFeCl 3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0.1N A 个胶粒 4.【汕头市2017届三模】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7g 铝中加入lmol /L 的NaOH 溶液,转移电子数是3N A B .56gN 2与CO 混合物中原子总数是4N A C .标准状况下,44.8LNO 与22.4LO 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2N A D .常温下,lLpH =1的H 2SO 4溶液中的H +为0.2N A 5.【宁德市2017届第三次质量检查】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7gH 2O 2与17gH 2S 所含的电子数均为9N A B .0.3molNO 2与水反应,生成H +数目为0.3N A C .0.1molCl 2通入适量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2N A D .2LpH =3的醋酸与足量的锌反应,产生H 2分子数为10-3N A 6.【合肥市2017届一模】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1L -4NH + A N A N A N A N 11 B H +

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

化学计量得相关计算 物质得量摩尔质量 一、物质得量 (一)物质得量(n)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得集合体得一个物理量 2。单位: 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得任何粒子集体计量定为1摩尔 ▲物质得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成正比:n1/n2=N1/N2 3.使用物质得量应注意事项: ①物质得量这四个字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专用名词,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②物质得量只能描述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用摩尔为单位表示某物质得物质得量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得名称、符号或化学式。如:1 mol H、1mol H+、1mol H2 ,不能用“1 mol 氢”这样含糊无意义得表示。 ③物质得量计量得就是粒子得集合体,不就是单个粒子,物质得量得数值可以就是整数,也可以就是小数.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事实证明,1mol粒子集体所含得粒子数与0、012g 12C所含得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1023。国际上把1mol任何粒子集体所含得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12C就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与6个中子得碳原子。) 1、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科学上规定把0、012kg12C中所含有得碳原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符号:NA (3)单位:mol-1 (4)近似值:6、02×1023mol—1 (5)物质得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粒子数(N)三者之间关系:n=N/NA. (三)物质得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间得关系 粒子数(N)、物质得量(n)与质量(m)之间得关系: 【例题】在0、5 mol O2中含有得氧原子数目就是多少? 随堂练习: 1.1 molC中约含有个碳原子 2。0、3 mol H2SO4含有个硫酸分子 3.1、204×1024个H2O2分子得物质得量为。 4.1 molNa2CO3中约含有__ _molNa+、_ __molCO32-离子,共含有离子得个数为__________个。 二、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得量得物质所具有得质量 2。符号:符号:M单位:g/mol 或g·mol—1 3.含义:某物质得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得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公式:m(g)= n(mol)·M(g/mol) n=m/M 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摩尔就是表示原子、分子、离子得个数得单位 B.摩尔既表示物质中所含得离子数,又表示物质质量得单位

高一上学期化学计算题及答案(1)

xxxXXXXX 学校XXXX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 年级xx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1、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 3(稀)=3Cu (NO 3)2+2NO ↑+4H 2O ,如果有3.2克铜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多少? (2)将所得溶液加水配成200mL 溶液,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将一块质量为8.5g 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1.9g 稀H 2SO 4,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 2SO 4),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3g .已知含碳量高于2%的铁合金为生铁,含碳量低于2%的铁合金为钢,试根据计算回答: (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某100mL 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向混合液中加入1.92g 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试求产生气体的体积以及Cu 2+ 的物质的量浓度。 4、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无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称取4.42g 灼烧至恒重,把放出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生成2.00g 沉淀,灼烧后的残渣能与30mL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该白色粉末灼烧后产生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3)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5、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为3.36L (标准状况下).已知:Cu+2H 2SO 4 (浓)CuSO 4+SO 2 ↑+2H 2O 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硫酸铜的物质的量;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专题练习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关公式的推导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关公式的推导 1.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关系 如图所示,体积为V L ,密度为ρ g·cm -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M g·mol -1的溶质m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 则物质的量浓度c 与质量分数w 的关系是:c =n V =m /M V =m MV =1 000ρw V MV = 1 000ρw M ,w =cM 1 000ρ。 2.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 若某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溶解度为S g , 则溶解度S 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c =n V =S /M 100+S 1 000ρ = 1 000ρS M (100+S ) ;S =100cM 1 000ρ-cM 。 3.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1+V 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混,其中V 混=m 混ρ混 。 4.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混合定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 %、b %的两溶液混合。 (1)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 -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 2SO 4、 HNO 3、HCl 、NaOH 等多数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12(a %+b %)。 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 -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 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 <12(a %+b %)。 (2)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 -3还是ρ<1 g·cm -3),混合后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w =12(a %+b %)。 5. 求算气体摩尔质量的五种常用方法 (1)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 =ρ标×22.4 g·mol -1。 (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 ????D =ρ1ρ2:M 1M 2 =D 。 (3)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 n 。 (4)根据一定质量(m )的物质中微粒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N A ·m N 。 (5)对于混合气体,求其平均摩尔质量,上述计算式仍然成立;还可以用下式计算:M =M 1×a %+M 2×b %+M 3×c %+…,a %、b %、c %指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完整word)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7:8 B.8:7 C.7:80 D.80:7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最新真题与模拟汇编 【真题再现】 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A 错误;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 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答案选B 。 2.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 离子的个数小于1L× 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 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 58g/mol ×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精选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Cl2(见P3-20) C.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 (OH)2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 D.H2SO4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 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 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 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答案】B 【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 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 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 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 58g/mol ×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 A 错误;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 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计算题含解析

计算题 1.某班同学在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它杂质).为了对废液进行处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上层清液20.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g)与生成沉淀的质量(/g)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求:(1)当废液中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实验过程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3)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克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中加入W克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物质仍是Wg,求: (1)原先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 (2)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当W为何值时才能满足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 3.市场上某补钙制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计算(不要求写计算过程):(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葡萄糖酸钙中碳、氢、氧、钙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此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4.20℃时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 密度(克/厘米3) 1.07 1.14 1.30 1.50 1.73 1.84 溶质质量分数(%)102040608098 为测定铜锌合金的组成,取试样5克,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0.04克氢气.试计算: (1)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测定时用去10%的稀硫酸多少毫升? (3)要配制上述质量分数的稀硫酸500毫升,需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5.尿素是常用的一种化肥,其化学式为CO(NH2)2,根据其化学式进行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60克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多少克? (4)多少克碳酸氢铵(NH4HCO3)中所含的氮元素与60克尿素中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6.某水泥厂化验室,为了测定某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答案】B 【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 He 的中子数为3g 3g/mol A N ?=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 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 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 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 48g+10g 58g/mol ×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 A 错误;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 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0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195.6g-185.6g=10g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2332Ca OH + Na CO CaCO + =1002N 8x aOH 10g ↓ 10080= 10g x x=8g 所的溶液的质量=185.6g-105.6g=80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g 80g ×100%=10% 答:(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稀盐酸。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___________。 【答案】无色 10% 【解析】 【分析】 (1)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呈红色,遇中性溶液为无色解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进而就算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在盛有烧碱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和氢氧化钠反应,当氢氧化钠被耗尽时,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无色 (2)解: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为:60g-20g=40g 设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 2NaOH +HCl =NaCl+H O 4036.5 x 50g 7.3% ? 4036.5507.3% x g =? 0.4x g = 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0.4100%10%40g g ?== 答: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向盛有28g 氯化钡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73.3g 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g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答案】23.3 5% 【解析】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