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领导行为的涵义、特征、类型、权威、规律、关系,以及领导成员、领导部属、领导目标、领导体制等构成要素,领导环境、领导观念、领导方略、领导效能等制约因素,领导的一般职能和主要职能等内容。

第一节领导行为概述

一、领导涵义所谓领导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由组织赋予法定职权的领导者在领导目标的指引下,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按照组织规范和领导体制的要求,通过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分层次、分系统地率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管理过程,它是一定组织体制下领导双方的社会关系在领导过程中的本质体现,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和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

1.领导的属性

1)一般属性——组织行为管理过程:领导行为作为组织中的一种职能行为,其性质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率众达标这一组织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所有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共同具有的属性。

2)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领导行为是组织中相关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在阶级社会中组织的生产关系有不同的性质,有公有制的组织,有私有制的组织,也有合营制的组织,由此就决定了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在同属于管理范畴的前提下,又形成了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而不同组织中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则正是领导属性的本质体现。私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支配利用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统治性管理;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服务性管理;合营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则取决于组织控制权的性质和所在社会的性质等双重性质的作用。

2.领导的职能

1)过程性职能——实现领导目标:率众达标是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任务不是随同部属去工作,更不是代替部属去工作,而是率领部属去工作。领导在率众达标的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双重职能,首先要实现率领部属共同工作这一领导目标,只有完成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才能产生相应的工作效果。

2)价值性职能——实现组织目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只是领导的过程性职能,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通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的职能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目标,这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也才是领导职能的价值体现。

3.领导的意义

1)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组织的领导系统是组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系统,它负责组织管理程序中的决策、执行、反馈、调整等各个环节的领导工作,负责组织管理职能中的业务系统的管理、人事系统的管理、设施系统的管理、环境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管理系统的管理等各项职能的领导工作。

2)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组织中的领导系统是引导组织运行方向的导向系统,它通过确定组织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过程、测量实施效果、修订组织目标等程序化的领导

工作,发挥着引领组织发展方向的职责功能。

二、领导特征

(一)人事性

——领导工作作为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首要的意义就体现在它的管理对象即人力资源是组织管理的首要对象。领导工作根据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和领导对象的实际,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机组合,通过对部署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激发,使之形成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动力,并引导这种动力按照组织目标和组织规范的要求,努力推动组织工作的进行。

(二)政治性

——属性特征阶级社会的领导行为不同于其他各种行为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领导行为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阶级社会中的领导者总是从属于不同的阶级,因而所作所为必然要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场,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即使是公有制社会或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其所作所为也始终存在着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本质区别。即领导者在运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政治权力时,是站在人民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还是站在个人的政治立场、坚持为个人谋私利的政治方向,也就是说公有制社会或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运用公共政治权力的性质,充分体现了社会成员或组织成员之间的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利益关系的性质。

(三)双重性

——目标特征领导行为具有双重性的目标特征。首先,领导行为具有技术性目标,也称过程性目标,即领导者首先要实现率领其部属共同工作的目标;其次,领导行为具有价值性目标,也称终极性目标,即领导者率领其部属共同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四)全局性

——范围特征领导行为关系组织运行的全局,其职能范围涉及组织运行的各个系统、各个阶段,是统领全局的导向性行为和动能性行为。

(五)前导性

——职能特征领导行为的基本职能就是率众达标,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始终站在组织运行的前方,履行前导性职责,引导组织行为不断向前发展。领导行为对组织运行的前导性职能特征主要表现为:职能目标的规定性引导,职能权力的约束性引导,职能行为的示范性引导,职能教育的认知性引导等。

(六)立体性

——领导结构是一个多元交织的立体性结构,有分层次的领导,如组织层次的领导、群体层次的领导等,有分系统的领导,如业务系统的领导、人事系统的领导等,组织中所有不同单元的领导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多元性、统一性、立体性的组织结构。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行为是指直接观察到得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2、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3、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6、人际关系是指把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7、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 8、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或集体。 9、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0、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 11、决策时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12、(俞文钊提出的)公平差别阈是指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 二、单选和判断 1、组织的内涵的要点包含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2、行为的主体是个人,其属于个体行为;主体是班组,其属于群体行为;行为的主体是企业,其属于组织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包含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其中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相交切性。 5、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是行为B=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6、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测、检查和验证。 7、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研究案例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8、具体的调查方法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9、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0、个体是构成群体和组织的细胞核基础。 11、社会知觉由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和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四方面构成。 12、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于内、外因中的稳定性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是影响行为的关键。 13、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和意向。 14、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成反比关系。 15、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6、个性的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17、能力按其适应性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 18、性格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两种性格类型。 19、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和主动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奠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培养专业课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主要涉及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思考。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学习内容 结合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八章。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对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注重案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互联网使用效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评定成绩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目占40分,综合能力测试题目占60分。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斯蒂芬·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美]马斯洛著:激励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性杂志) 5、J.R.Schermerhorn, Joh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venth Edition), Wiley&sons, Inc.2000 6、D.L.Nels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co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组织行为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1.管理者的角色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人际技能都很重要 3.狭义的组织行为学:1953年提出 4.组织行为学模型: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引起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水平变量。因变量包括:生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人格、能力、学习,四个自变量。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生产率的影响(无关)、工作满意度:(专业人员:正相关非专业人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高。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人格 3.多元智力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人格特质:用以描述个体行为的一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一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质,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5.人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生子研究)、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人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 7.MBTI:4个维度,16种人格。精力支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生活态度J(判断)/P(知觉) 8.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1>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自己) 2> A型人格: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 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1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要改变行为, 强化是必要的;有些奖赏比另一些更有效.;强化的时机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ceo。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她出任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强调速度。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市场份额开始回升。 但是2002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手推动下,惠普公司以19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她预想的1+1>2并没有实现,反而小于2。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利润率未见提升。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从而严重蚕食了公司利润。自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1%。去年第四季度,在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15%,戴尔则升至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头把交椅宝座。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IBM(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28.7%降至26.6%。自2001年9月以来,惠普股价下跌了约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了一番。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但是非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因强硬、固执、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在公司失去人心,怨声载道。在2005年2月9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5年半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ceo,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CEO卡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走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的世界性女ceo,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ceo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ceo,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也强调了魅力、热情、勇气、外倾性、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这也是她致命之处,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紧张并且怨声载道。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 知识点 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 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组织行为学领导案例分析

惠普公司前CEO 卡莉?费奥瑞纳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例简介 1999年7月,卡莉?费奥瑞纳正式加入惠普,出任惠普 ceo 。当时惠普市场收益低迷, 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卡莉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在她出任 ceo 之后, 采取了一系列大 刀阔斧的狂飙突进式改革举措, 强调速度。 事实上也帮助惠普走出了低迷, 市场份额开始回 升。 但是 2002 年,费奥瑞纳按照自己一贯的管理风格,独断专行,力排众议,在自己的一 手推动下, 惠普公司以 190 亿美元收购了康柏电脑, 这一决定遭到了众多非议。然而,合并 后的惠普表现不尽如人意: 她预想的 1 + 1 >2并没有实现, 反而小于 2 。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利润率未见提升。 为提高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 惠普与戴尔等大打价格战, 从而严重 蚕食了公司利润。自 2002年以来,惠普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率只有 1%。去年第四季度,在 个人电脑市场上,惠普的占有率降至 15%,戴尔则升至 15.9%,惠普因此痛失个人电脑市场 头把交椅宝座。 此外,与康柏的合并没有推动惠普其他业务的发展。过去一年, IBM ( 美国商 用机器公司 ) 和戴尔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的占有率持续提高,而惠普的占有率则从 28.7%降 至 26.6%。自 2001 年 9 月以来, 惠普股价下跌了约 15%,而其竞争对手戴尔的股价差不多翻 了一番。 于是女强人采取了裁员、 革除和更换高管的措施企图挽回败局。 但是非但不能取得 效果, 反而因强硬、 固执、 独断无情的领导风格得罪了不少人, 在公司失去人心, 怨声载道。 在 2005 年 2 月 9 日,经过了一年多的会议裁决和卡莉的苦苦挣扎,无力挽回败局的卡莉终 于还是在一片消极评论中被惠普辞退, 从而结束了费奥瑞纳在惠普的 5 年半的职业生涯, 也 终结了硅谷的神话。 ceo ,女强人,可谓成也性格,败也性格。下面我将在自己所掌握的 CEO #莉?费奥瑞纳在惠普的职业生涯从辉煌 费奥瑞纳的整个职业生涯来看,她是一位成功者, 因为他是全明星级别 ceo ,享誉世界;然而就其出任惠普 ceo 五年多时间的领导方式及结果是失败的 1.特质理论和性格、气质的心理学理论解读卡莉 ?费奥瑞纳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卡莉的领导是维系在其非凡魅力之上的独揽大权、高度专权式的家长制作风, 缺乏耐心;乐嘉所著的关于“性格色彩密码”一书中,也提出了黄色性格这一观点,该理论 认为黄色性格的人外向, 行事能力强, 执着固执, 好胜心强, 爱冒风险,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控制欲望强,同时情感体验方面比较差,不细腻,给人以强势的感觉。而通过分析卡莉?费 奥瑞纳的一系列工作行为, 可以验证她正是以上两种观点所描述的人格类型。 有关卡莉的评 价中肯定离不开女强人、 强势, 作风强硬,同时她又是一个固执独断专行的人,不管正确与 否,内心设定的目标不达成不罢休。以下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些特性。 ( 1 )当时,她力排众议,在自己亲信支持下,独断地策划了收购康柏,某些董事会成 员和公司创始人后代的沃尔特? 休利特,却将两大公司的合并视为惠普公司潜在的灾难。 惠 曾经的世界第一女 知识范围局限内,简单分析一下惠普公司前女 走 到被辞退的的原因。 二、 案例分析 目前,从卡莉? 的世界性女 典型案例。 而惠普需要的是一个懂得经营现代企业的 在领导的特质理论中, 也强调了魅力、 而这位女强人恰恰缺少了情绪智力这一特质, 紧张并且怨声载 道。 按照希波克拉特提出的国际比较公认的 向直 率、 反应迅速、 动作敏捷、 喜欢交际、 ceo ,并非一个封建暴君。 热情、 勇气、 外倾性、 责任心等共性来标榜领导, 这也是她致命之处, 这导致了她与下属关系的 “体液” 气质学说, 多血质和胆汁质类型的人外 精力旺盛、 易冲动、 顽强和果敢, 同时感受性差,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6、事业生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行为,二是( D )7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态度 (201504)23、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 D )7 A、组织体系 B、组织战略 C、组织层次 D、组织体制(201504)24、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和冻结过程。这种变革程序是(A )7 A、勒温程序 B、克利程序 C、卡斯特程序 D、罗西程序 (201510)8、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C )7 A、事业生涯设计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管理 D、事业生涯选择 (201510)22、“7S”模型中,“软性的S”是( C )7 A、战略、制度、人员和作风 B、结构、制度、人员和技能 C、制度、人员、、作风和技能 D、战略、结构、制度和技能 (201510)23、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是(A)7 A、组织体制 B、组织关系 C、组织规模 D、组织模式 (201510)24、组织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的有计划和全局性的,旨在提高组织效能,使其健康运转的组织更新过程是( B )7 A、组织变革 B、组织发展 C、组织适应 D、组织演进(201604)6、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 B )7 A、事业生涯全面管理 B、事业生涯动态管理 C、事业生涯自我管理 D、事业生涯组织管理 (201604)20、在现代组织结构的形式中,事业部制也被称为( A )7 A、斯隆模型 B、直线职能制 C、立体组织制 D、职能制(201604)21、下列干现代组织结构形式的是( D )7 A、事业部制 B、立体组织制 C、矩阵制 D、职能制(201604)22、组织成长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D )7 A、卡斯特 B、勒温 C、罗西 D、格雷钠(201604)23、斯坎伦计划(The Scanlon Plan)实际上是一项( C )7 A、组织结构方面改革计划 B、技术方面的改革计划 C、人事方面的改革计划 D、环境方面的改革计划 (201610)14、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组织结构是(D )7 A、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模拟分权制 D、矩阵制 (201610)15、李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的系统,包含着四个重要的变量,即结构、技术、人员和( B )7 A、过程 B、任务 C、环境 D、愿景 (201704)14、最早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组织问题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是( A )7 A、古典组织理论 B、近代组织理论 B、现代组织理论D、权变理论 (201704)15、能从本质上反映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是( D )7 A、组织规模 B、组织效率 C、组织类型 D、组织结构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七章 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领导行为的涵义、特征、类型、权威、规律、关系,以及领导成员、领导部属、领导目标、领导体制等构成要素,领导环境、领导观念、领导方略、领导效能等制约因素,领导的一般职能和主要职能等内容。 第一节领导行为概述 一、领导涵义所谓领导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由组织赋予法定职权的领导者在领导目标的指引下,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按照组织规范和领导体制的要求,通过运用相应的方式方法分层次、分系统地率领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管理过程,它是一定组织体制下领导双方的社会关系在领导过程中的本质体现,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和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 1.领导的属性 1)一般属性——组织行为管理过程:领导行为作为组织中的一种职能行为,其性质属于组织管理的范畴,率众达标这一组织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所有社会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共同具有的属性。 2)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本质体现:领导行为是组织中相关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在阶级社会中组织的生产关系有不同的性质,有公有制的组织,有私有制的组织,也有合营制的组织,由此就决定了组织中的领导行为在同属于管理范畴的前提下,又形成了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而不同组织中不同性质的领导职能则正是领导属性的本质体现。私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的支配利用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统治性管理;公有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其领导性质属于服务性管理;合营制组织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性质,则取决于组织控制权的性质和所在社会的性质等双重性质的作用。 2.领导的职能 1)过程性职能——实现领导目标:率众达标是领导工作的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任务不是随同部属去工作,更不是代替部属去工作,而是率领部属去工作。领导在率众达标的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双重职能,首先要实现率领部属共同工作这一领导目标,只有完成了必要的工作过程,才能产生相应的工作效果。 2)价值性职能——实现组织目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只是领导的过程性职能,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通过率领部属共同工作的职能过程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目标,这才是领导的本质职能,也才是领导职能的价值体现。 3.领导的意义 1)组织管理的核心系统:组织的领导系统是组织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系统,它负责组织管理程序中的决策、执行、反馈、调整等各个环节的领导工作,负责组织管理职能中的业务系统的管理、人事系统的管理、设施系统的管理、环境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管理系统的管理等各项职能的领导工作。 2)组织运行的导向系统:组织中的领导系统是引导组织运行方向的导向系统,它通过确定组织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过程、测量实施效果、修订组织目标等程序化的领导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模拟及答案

最新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三章章节真题及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04)7、在执行任务时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5人 B、5—7人 C、7-9人 D、9-10人 (04)8、规定了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B )3 A、角色同一性 B、心理契约 C、角色期待 D、角色知觉 (04)13、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建设性的,二是( B )3 A、成功性的 B、失败性的 C、破坏性的 D、不确定性的 (04)18、决策活动的方式、方法,使决策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的是( D )3 A、决策的基本规则 B、决策的有效性 C、决策的目的性 D、决策的选择性 ( 10)9、根据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

聚力,是在( B )3 A、第二阶段 B、第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五阶段 ( 10)10、群体规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这是群体规范的( D )3 A、导向功能 B、动力功能 C、评价功能 D、标准功能 ( 10)11、有她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3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 04)7、在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 B )3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群体 D、任务群体 ( 04)9、最早对群体助长现象进行研究的是( C )3 A、舒兹 B、勒温 C、特里普利特 D、阿西 ( 10)5、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引导和限制

着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使群体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 D )3 A、角色认同 B、角色期待 C、角色直觉 D、群体规范 ( 10)6、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B )3 A、社会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04)6、决定一个工作群体在组织权利结构中位置的是( B )3 A、人事结构 B、职权结构 C、群体结构 D、奖惩结构 (04)7、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这称为( A )3 A、社会惰性 B、从众 C、社会促进效应 D、刻板印象 (04)8、最有效的群体规模是( B )3 A、3人或5人 B、5人或7人 C、7人或9人 D、9人或11人 (10)5、在员工—组织关系中,界定每个角色行为期待的是( C )3 A、经济合同 B、社会规范 C、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提纲(后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提纲(后附答案) 第一章 单选 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A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2、首先使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 ) A.莱维持 B.维卡 C.斯克伯兹 D.梅奥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C) A.一切人的行为B.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4、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A.个体 B.群体 C.团队 D.部门 论述题:试述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第二章 单选: 1、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名词解释:参与观察法 第三章 单选: 1、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 B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心理契约 2、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C ) A.人生观 B.世界观 C.价值观 D.信仰 3、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 B )

A.五类 B.六类 C.七类 D.八类 4、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的是( B ) A. 内因控制论者B.外因控制论者 C.A型性格的人D.B型性格的人 多选: 1、态度所具有的特性有( ABCE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易变性 E.两极性 2、个性的主要性质有( ABCDE ) A.组合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D.倾向性 E.整体性 判断改错: 1、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中去推测而知。( √) 2、测验的效度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 3、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第四章 名词解释:创造性行为 单选: 1、一般衡量能力强弱的标准是( D ) A.智力 B.创造力 C.才能 D.工作绩效 2、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D ) A.系统性 B.开放性 C.社会性D.主动性 多选: 1、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 ABDE ) A.首创性 B.有用性 C.重复性 D.适应性 E.主动性 判断改错: 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考试版】

组织行为学笔记【考试版L?】 〖判断题20'〗〖选择题20'〗〖简答题40'〗〖案例分析20'〗 ??□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的发展 1、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 ?科学管理的诞生:泰勒。标志是《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 ?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亨利·法约尔。 2、人群关系学说阶段:霍桑实验。 3、行为科学阶段: 4、组织行为学的分化和综合: ?□□ 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贡献: 2、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研究领域: ?□□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的变化: 2、组织结构的变化: ?团队组织。 ?虚拟组织。 ?扁平化组织。 3、企业员工的多样化: ?员工代际的多样化。 ?员工需要的多样化。 ?雇佣方式的多样化。 ??□ 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3、反复的刺激: 4、对象的组合: 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性原则、周围条件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 1、动机与兴趣: 2、个性特征: 3、过去学习与经验: 4、知觉解释的角度不同:

??□ 态度的功能 1、影响社会知觉: 2、影响社会行为:与?忍耐力?社会交往?行为动机有关。 ??□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1、态度对行为有一定影响: 2、态度与行为不完全一致: ?同一对象具有许多属性与特征。 ?受到当时情景的影响。 ?态度不以口头表示为标准。 ??□ 价值取向与行为 1、价值取向的类型: ?亲社会价值取向。?反社会价值取向。 ?亲组织价值取向。?反组织价值取向。 ?自我肯定价值取向。?自我否定价值取向。 2、价值取向的关系: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导,以个体价值取向为基础,以组织价值取向为主体。 ??□ 个性的形成决定因素 1、遗传: 2、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情景、群体特征、人生经历。 3、情景: ??? 个性与工作匹配 霍兰德认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寻找与之相协调的工作环境或组织。他以个人偏好和兴趣为基础将人的职业个性分为六类: 现实性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常规型C。 ??? 情商的五个维度 1、自知: 特点是?准确识别情绪?准确识别并归纳情绪产生的原因?准确识别环境关系。 2、自我控制: 3、自励: 4、同情心: 5、人际交往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S大纲

《组织行为学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5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未来的管理者提供了解释、预测和控制员工行为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以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了解和体会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实用学科; 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知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群体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系等。 3.基本技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设计并编制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不同方式组织讨论;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教学互助,有力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充分体现管理学科的特色。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工商管理的其它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书面考试,试卷设计为七种题型,每种题型设计及分值为: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4、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0分; 5、名词解释共4题,每个2分,共8分; 6、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所以,根据考试题型和该课程的重点,设计复习大纲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实现人是心理学家(C)提出的假设 A亚当.斯密B、梅奥C、马斯洛D、麦克雷戈 2、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D)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3、期望理论属于(B)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4、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是(A) A、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行为相左 B、权威命令 C、个体自作主张 D、外部威胁 5、关于群体思维,表述正确的是(D) A、群体思维就是大众思维 B、群体思维就是多数人的思维 C、群体思维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思维 D、群体思维是指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倾向于一味保持所谓的思想上的一致性, 而忽视了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重要性 6、构成冲突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B)是指由于人们信息沟通渠道不同而造成的。

A、认识基因的冲突 B、信息基因的冲突 C、价值观基因的冲突 D、本位基因的冲突 7、所谓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A) A、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时,由于这两个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不能同时到达,这时引起的内心冲突 B、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回避的目标时,往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甚至企图摆脱这种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折中的办法 C、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的一种心理上的矛盾 D、以上都不是 8、当组织成员要求进修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A、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B、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C、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D、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9、组织变革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和(A) A、科技进步 B、人员增加或减少 C、服务对象变化 D、资金增加或减少 10、柔性组织是一种多极化、二元性的组织,其特点就是(A) A、既集权又分权 B、完全集权 C、完全分权 D、以上都不是 11、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职工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第一印象是指与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也称为(A)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归因效应 D、刻板印象 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管理是指(B) A、只关心人,不关心任务 B、只关心任务,不关心人 C、关心人也关心任务 D、不关心人也不关心任务 14、需要层次论属于(A)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15、下列关于群体士气和生产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 A、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也高 B、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一定高 C、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低 D、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高 16、在非正式沟通的各种形式中,(D)是指由于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偶然式 17、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D) A、心理上的关系 B、心理上的距离 C、空间上的距离 D、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 18、下列哪个不是构成领导函数关系的要素(D)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环境 D、法律 19、关于工作压力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D)

组织行为学纲要_第三章 组织行为的要素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社会组织、客体要素组织环境、内容要素组织劳动、形式要素组织文化、动机要素组织目标等。 第一节组织行为的主体要素——社会组织 一、组织的涵义 社会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领域中,在利益相关的基础上,在社会法规道义等规范的制约下,围绕着共同的组织目标,按照一定的组织体制、组织结构、组织规范,通过组织的信息传播,与其他生产资源组合而成的协作化的社会劳动群体和具体化的社会运行实体。 1.组织的属性 1)一般属性——社会运行实体:人类是社会运行的主体,人类在社会运行中的存在和表现分为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两种相互联系的基本形式。社会群体按照形成方式和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姻缘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群体,二是以地缘和趣缘为基础的人际群体,三是以业缘和利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群体,也就是为了共同的劳动和相关的利益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运行的实体,是组织群体、家庭群体、人际群体共同具有的一般属性。 2)本质属性——社会劳动群体:如上所说,社会组织是为了共同的劳动和相关的利益组合而成的社会劳动群体,这是社会组织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本质属性。 2.组织的特征与社会中的个体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法定性——形成特征:社会组织是通过法定的程序,经过社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批,取得法人资格和得到法规认定而正式形成的社会群体。 2)利益性——基础特征:社会组织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合而成的,而利益相关则是不同的社会成员组合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社会劳动群体的客观基础,也是形成共同的组织目标的客观基础。 3)领域性——存在特征:社会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领域中存在的,都要以一定的社会领域为组织的运动范围。这种历史形成的制约具体组织运动过程的领域范围,包括空间的,如各个社会区域;时间的,如各个历史时期;系统的,如各个社会行业;形态的,如物质和精神领域 4)公共性——关系特征:社会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领域中从事共同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在与社会、与组织成员、与组织的社会公众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必然是具有公共特征的社会公共关系。 5)职责性——角色特征:经过法定的形式形成的社会组织要按照法规的约定,以职业化的角色从事社会劳动,从而要对相关的社会公众负有职业性的社会责任。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态度 对物体、人或事件有利或不利的评价 态度的基本要素? 态度有三个要素组成:认知要素、情感要素、行为要素 认知不协调 指个体感知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态度,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一致现象。 自我知觉理论?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发生的行动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该理论考察行为是否影响态度,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主要的工作态度? 1、工作满意度 2、工作参与度 3、组织承诺 4、感知组织支持 5、员工敬业度 6、工作态度是否真的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情绪和心境的来源? 1、人格 2、一周中与一日中的时段 3、天气 4、压力 5、社会活动 6、睡眠 7、锻炼 8、年龄 9、性别 情绪劳动? 即员工在工作中人际交往时所表现出的组织希望的情绪。 情绪失调? 人们真正面对的挑战是让员工在感到一种情绪时却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 情商? 指的是一下能力:1、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所体验到的情绪)2、体察他人的情绪3、管理情绪信号和信息 人格? 视为个体对他人的反应以及他人互动时所采取的各种各方式样的总和。 大五人格模型? 1、外倾性 2、随和性 3、责任心 4、情绪稳定性 5、经验的开放性 知觉? 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的特点? 1、选择性 2、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3、主观性 归因理论? (1)定义:认为我们对他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这一理论表明,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2)三个决定因素:1、区别性2、一致性3、一贯性 (3)两种不同的归因态度与归因偏差 ▲消极归因于习得无助感:指的是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的接受挫折,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