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在石油库安全评价示例

唐开永

(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提出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在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工艺危险性入手,分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条件,评价事故的影响围、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用于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危险性等级,较精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三方面的10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按照评价方法规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我们对XX油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油品罐区评价如下。

1油品罐区的事故易发性B11评价

油品罐区事故易发性B11包含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和工艺事故易发性B112两方面及其耦合。

1.1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

油品罐区共计9个油品储罐,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储罐的基本情况如表1-1-1所示。

图1-1 油品罐区平面示意图

表1-1-1储罐基本情况

化学物质的主要化学特性如表1-1-2所示。

表1-1-2 物质物化特性

选取汽油、柴油作为易发性评价的对象。

以汽油为例,列表1-1-3计算。

表1-1-3汽油事故易发性计算表

柴油是三级易燃液体,同理计算,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36。

1.2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

从21 种工艺影响因素中找出油品罐区工艺过程实际存在的危险,在以下几方面有特殊表现,构成工艺过程易发性。

物质事故易发性与工艺事故易发性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系数W ij 表示。如表1-2-1所示。二者耦合成为事故易发性B11。

表1-2-1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与相关系数W ij

1.2事故易发性B11

事故易发性B11计算为:

B11=73.44×(50×0.9+30×0.5+20×0.7+30×0.7)+36×(50×0.9+30×0.5+20×0.7+30×0.7)=10396.8

2油品罐区的伤害模型及伤害—破坏半径

由于汽油和柴油均属于易燃液体,因此其伤害模型为池火灾伤害模型。

油品罐区有汽油和柴油两种物质,根据本评价方法关于一个危险单元多种物质并存时的处理办法,应选取3#罐区汽油池火灾伤害事故后果的损失作为该单元总损失进行评价。

汽油柴油火灾事故损失和伤害-破坏半径在另在论者他文有分析结果,这里不再重复。由于本评价方法是借鉴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和重大事故后果数学模型分析法建立起来的,评价方法之间有相同之处,结果可以引用。此处引用如下(见表2-1)。

表2-1 油品罐区池火灾伤害-破坏半径及财产损失(m)

2.1事故严重度B12的估计

根据本评价方法关于一个危险单元多种物质并存时的处理办法,选取3#罐区汽油池火灾伤害事故后果的损失作为该单元总损失进行事故严重度的估计。

事故严重度B12用符号S表示,反映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小。它包括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两个方面,并把人的伤害也折算成财产损失(万元)。由于3#罐区伤害半径覆盖了整个库区,其财产损失应为4个罐区和发油区、行政管理区之和,据企业提供的资料分析,约4881万元。

用下式表示总损失值:

S=C+20(N1+0.5N2+105N3/6000)

式中:

C—财产损失,万元;

N1 N2 N3 —事故中人员死亡、重伤、轻伤人数。

事故严重度B12计算结果为:

S=4881+20 ×(30+0.5×60+105×100/6000)

=6116(万元)

油品罐区池火灾事故严重度计算如表10-2-1。

表10-2-1 油品罐区池火事故严重度

2.2固有危险性B1和危险性等级

油品罐区的固有危险性为:

B1=B11×B12

=10396.8×6116=63586828.8

危险等级为:

A=㏒10(B1/105)=2.8

根据本评价方法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一级重大危险源:A≥3.5

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

三级重大危险源: 1.5≤A<2.5

四级重大危险源:A<1.5

判定:中油成品油配送中心XX油库罐区属于二级重大危险源。

07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doc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 二○○三年八月八日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定,规定了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以下简称: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 2.安全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陆上油气开采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陆上油气开采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陆上油气开采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合法、自主地开展安全评价。 3.定义 3.1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各工艺单元的总称,包括勘探、钻井、井下作业和采油、采气及油气集输等。 3.2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预评价是根据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方案”的内容,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给予指导。

3.3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验收评价是在油气开采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安全生产设施验收前,通过对陆上油气开采建设项目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查找该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4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在陆上油气开采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其设施、设备、装置的安全状况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定性、定量地分析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危险度,对其安全管理状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对运行管理和出现非常事件应采取的措施给予指导。 4.安全评价内容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内容一般包括:进行油气开采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核实检查油气开采安全设备、设施的情况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对油气开采安全管理体系能否确保油气开采安全生产作出评价;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安全评价程序 陆上油气开采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评审等。 5.1前期准备 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油气开采数据资料。 收集现场资料,进行现场调查。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评价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 评价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安全评价一、石油天然气行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石油行业是由石油天然气的地质、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与加工处理、油气储运及工程建设等诸多生产环节构成的一个大的产业体系。该行业特点集中体现如下: 1.作业条件艰苦 石油工业生产中,地质勘探、钻井、试油、采油(气)、井下作业及工程建设等都是野外分散作业,劳动强度繁重,工作条件差,作业环境条件比较艰苦,有时还会受到洪水、大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因此,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作业中,类似井喷、油气泄露着火等事故发生概率比较高,并时有重大恶性事故发生。 2.原料、中间品和最终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质 石油行业的原料为原油、天然气,中间品和最终产品主要是处理后的原油、液化石油气和轻质油。这些产品一般都具有闪点低、爆炸上下极限较宽、易燃、易爆、有毒、易扩散、易流动、易蒸发泄漏、易聚积静电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石油行业安全生产中的潜在危险性和破坏性要比其他行业大。 3.生产工艺复杂 石油工业复杂的生产结构决定了其多样性的生产工艺,从勘探到钻井,从开采到集输,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工艺的危险性。例如,地震勘探及射

孔要用炸药和雷管,测井要使用放射性元素;油气集输与初步加工处理不仅是在密闭状态下连续进行的,而且还有天然气压缩、高压储存、低温深冷分离等有较大危险性的生产工艺。至于油库和气库,由于大容积的储罐在此高度集中,油气收发作业频繁,所以是人所共知的高危险性作业场所。 生产环境的恶劣和工艺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同样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行,如何利用有限的管理资源实现最大、最优的管理效果也是目前各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企业对安全评价的基本要求 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到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评价方法、手段、范围越来越趋于成熟、先进和全面。随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成为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那么,在准备进行安全评价时,石油企业对评价机构应该有什么要求呢? 1.系统安全的要求 石油工业不论是上游产业还是下游产业都是一个连续的、密闭的、长周期的生产过程,不仅在生产工艺上强调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理匹配、各种参数的合理衔接,而且一系列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监控仪器仪表,用于保证安全生产的消防、劳动保护等设施构成了油气生产庞大复杂的操作系统,特别是油气处理和炼制生产工艺表现得尤为明显。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 制度(标准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

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第五条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完整版)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山东省石油库安全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石油库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石油库的安全评价。 本导则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厂区内、长距离输油管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的评价。亦不适用于地下水封式石油库、自然洞石油库和人工洞石油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所有引用条文,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并应按最新版本修订本导则的相关条款。安全评价时,可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报告的实际评价内容,引用未列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02)第141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二字[2003]38号)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规划字[2004]36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换证工作的通知》(鲁安

监发〔2006〕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安全色》GB2893-2001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设备、新材料、新型催化剂及高效节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备中,使得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化工的生产及围绕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致如下:炼油生产装置、基本有机合成、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氨及制品、石油化纤等。 目前国际上炼油装置单套设备在千万吨级以上,乙烯生产装置单套也在100万吨以上。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对石油化工本身及配套设备的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要求也日益复杂。有效的安全评价可以掌握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安全评价共分4大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来说,政府的要求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进行安全预评价,以确保项目的“三同时”工作,安全预评价工作主要是给初步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设性见,预测项目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风险的大小,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以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安全等级。所以安全预评价工作重在预测性。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特点和运行情况,通过对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重点在于复核其适应性。 安全现状评价目前国内主要是结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要求进行的,主要是从人-机、物、料、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企业的情况,给予安全生产的运行状态以综合性的结论,大部分企业目的在于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评价的重点 根据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目前我们在进行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资料准备和分析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有其特殊性,需要充分收集相关资料,所需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2.选择评价方法和评价软件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体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装置高度密集,所以选择合理、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和选择安全评价软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不同生产装置的寿命期和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如对装置中单个设备的故障分析,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和工艺过程的安全分析,选择HAZOP分析方法较为合适,可以把流程分析得透彻。

重大危险源定期安全评估报告

无锡XXXXXX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 编制: 审批: 年月日

一、评估时间 年月日 二、评估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标准 序号安全评估项目评估分值评分标准自评得分评估得分1)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否)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3 是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4.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 1 是 5.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1 是 6.安全生产议事制度 1 是 7.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 是 8.安全技术与操作规程 2 是 9.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2 是 10.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 是 11.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1 是 12.危险物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2 是 13.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 是 14.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 是 2)从业人员 1.劳动合同中安全款项是否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1 是 2.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 是 3.特种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人员情况 2 是 4.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1 是 5.作业人员是否熟悉并遵守作业过程 2 是 6.从业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1 是 7.是否全部缴纳职工工伤保险 1 是 8.安全合理化建议情况 1 是 9.生产储存工艺技术及装备,生产、储存装备布置、 建构筑物、电气设备的选用及安装是否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和国家标准 3 是 10.采用的生产、储存工艺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产 工艺 2 否 11.使用的生产、储存装备是否为国家淘汰的生产、 储存设备 2 否 12.特种设备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检验、检测 合格 2 是 13.特种设备档案是否齐全 1 是 3)公用工程与安全设施 1.公用工程是否满足生产工艺技术要求 1 是 2.职工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是

油库安全评估报告

目录 前言 (1) 1.编制说明 (2)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2) 1.2安全评估依据的标准 (2) 1.3-----公司提供的资料 (3) 1.4安全评估的程序 (3) 2. -----公司油库基本情况 (4) 2.1基本概况 (4) 2.2平面布置及储罐区布置 (5) 2.3油库油品流程图及流程概述 (9) 2.4消防设施概况 (10) 2.5消防流程概况 (10) 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10) 3.1危险、有害物质及其理化性质 (10) 3.2危险场所及有害因素分析 (12) 4.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 4.1火灾、爆炸 (13) 4.2中毒 (15) 4.3触电 (16) 4.4车辆伤害 (16) 4.5锅炉爆炸事故 (16) 4.6高处坠落 (16) 4.7灼烫 (16) 4.8淹溺 (16) 4.9机械伤害 (17) 5. 评估方法和评估单元的划分 (17)

6. 油库现场安全评估表 (17) 7.对安全评估现场检查表中各评价单元分析评估 (23) 8. 对策措施和整改情况 (26) 8.1对策措施 (26) 8.2整改情况 (27) 9.安全评估汇总及结论 (28) 9.1评估汇总 (28) 9.2评估结论 (29) 附件30

前言 2015年4月,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下称---单位)委托-----公司安办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评价结果:安全等级为:A级(好)。 为了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财产和人员伤亡和伤害,从而提高油库及其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单位再次委托-----公司对其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安全性评估。 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油库位于厦门翔安刘五店港区区,最初名厦门鹭浏润滑油企业有限公司(鹭浏油库)。成立1993年7月,1998年12月变更为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公司目前储存的油品主要为船燃和重油。 根据公司油库所提供的资料并通过现场调查,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公司从证照文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组织、从业人员要求、油罐区、收发油台、油泵房、输油管线、电气设施、消防系统等九个方面进行安全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隐患整改措施,编制完成了厦门鹭浏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评估报告”。 本报告仅限于公司的储存场所及设施,储存条件的安全管理现状评估(不包括运输环节),除此之外的设施及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及危害不在此评估范围内。 1.编制说明 1.1安全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石油化工安全评价资料

本文由习惯了静静地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燃固体危险物质。近十几年来石油化工厂所发生的火灾、爆炸大多是由易燃、易爆危险物质 的物理、化学性质造成的。因此,为了保证装置在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操作等方面安全生 产和运转,理应对有危险性的工艺装置、单元过程、设备、原料产品的运输贮存等进行安全 评价。所以,以石化安全生产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应运而生,其工作主要内容 是: 评价石化项目的生产、 储运等过程中的突发事故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并制定相应措施,尽量降低其危害程度。因此对石化项目进行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自开展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和推广以来, 针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对其从原料、生产过程,到产品贮运等工序进行安全评价,查明了危险性防患未然降低事故 发生的概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故在石工企业开展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时时刻刻都 有可能造成事故。为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评价势在必行。本课题就围绕安全评价 论述。 介绍几种典型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最终选择一种方法对某一企业进行评 价。本课题是对临邑恒源石化集团储罐区进行评价。 最后,通过做本课题所学的知识,做一总结。谈谈自己的真实体会。 1 安全评价概述 安全评价又称危险性和风险评价, 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评价对象 (系统) 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是以实现项目(工程)或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 原理和方法,对项目(工程)或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辩识与分析,判断项目或 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程度,从而为项目或系统的设计、施工、生产经营活动 制定防范措施,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评定。安全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也可把定 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进行定性分析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比较容易也节省时间。 对危险性特别高的装置和工艺系统等, 要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 目前定量评价法有 两种主要趋势;一种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评价法。另一种方法是指数法或评点法。目前国内 外还没有形成一套通用、完整的评价方法。各评价方法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 限性,评价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故企业在开展评价时,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按评价对象、 目的、和要求,选用与之相应的评价方法。 2.1.1 石化企业安全评价的发展状况 自 60 年代初期以来,世界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经历了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发展 过程,实现了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由对单一的装置评价向系统综合性评价的扩展,目前 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较快, 不论是在开发和应用评价方法方 面,还是在评价的广度、深度和评价的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为了不断提高全系统的安全评价整体水平, 推动评价活动进一步深化, 必须认真总结和 研究国内外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势,指导我们的评价工作向着更加注重实效的方向发展。 2.1.1.1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安全评价的发展状况 自 60 年代初期,安全性分析方法在美国航空、航空工业上应用之后,很快受到欧美等 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视,并积极开发适用于石化行业特点的评价方法。到了 70 年代,世界 石油化工迅速发展,相应储存的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的数量和品种成倍增加,特别是由 于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认识不足,安全设计不完善等,导致了事故不断发生。企业积极寻求 控制和消除事故隐患、 预防事故的有效方法, 从而为安全评价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机遇。 随后,安全评价又经历了 80 年代的提高阶段,90 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当前,石油化工行 业安全评价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阶段,应用的方法更趋成熟和完善。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 1985 年出版的“危险性评价程序指南”一书已经系统介绍了 11 种评价方法,重要有: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简称道 氏危险指数法。该法自第一版公布至今的 30 余年间,先后修改了 6 次,进期已发布了第七 版。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在道氏危险指数法的基础上,扩充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内容, 提出了蒙得(Mond)危险指数法。该公司又于 1973 年开发了“危险性和可接受操作”(HA ZOP)研究 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如果 ̄ ̄ ̄ ̄ ̄ ̄怎么办”(What  ̄ ̄ ̄ ̄if)分析。该书还介 绍了检查表法、危险性预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

中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办法.doc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办法 中油质安字〔 2005〕648 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安全生 产长周期运行,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实行年度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制度。 第二章考核 第三条安全生产考核范围为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全资公司、控股公司,以及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四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可对集团公司安全生产 考核标准作适当调整。 第五条企业依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考核标准组织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满分1000 分。考核标准见附件。 企业考核得分900 分以上,符合企业领导人员综合业绩考核中的安全要求,并能完成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可 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 第六条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于当年10 月底前,以企业文件形式,并附安全生产考核结果 及考核总结,分别报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 第七条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分别对所属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工作进行抽查。 第八条集团公司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实行考核、确认制度。 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分别组织考核。 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依据考核结果,对申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的单位进行确认,并报集团公司安全 生产委员会备案。 第三章先进企业评比 第九条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评比范围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主要负责人为集团公司党组 管理干部的单位,以及中国石油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所属成员单位主要负责 人为集团公司党组管理干部的单位。 第十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必须是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达标企业,且年度内无较大社会影响、性质严重 的其他事故,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特级(类)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死亡率不大于0. 04‰、年度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特大交通事故。 一级(类)企业员工伤亡事故死亡率不大于0. 04‰、年度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二级(类)企业年度内无员工死亡事故、无较大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三级(类)企业年度内无员工死亡事故、无较大火灾事故、无较大交通事故。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对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评比实行验收、初审、审批制度。 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对符合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条件的单位,于当年11 月底前分别组织验收。 集团公司安委会办公室依据验收结果,对符合安全生产先进企业条件的单位进行初审。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的通知 【公布日期:2004年9月8日】 【实施日期:2004年9月8日】 【法律类型:规范性文件】 【行业类型:危险化学品】 【颁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文号:监管危化字[2004]127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有关安全评价机构: 为贯彻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范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编制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同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将本导则转发给辖区内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遵照执行。 二、在本导则试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联系。 三、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分支机构(分公司、子公司)或者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总部和设立2个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分支机构本部的安全评价,请参考本导则第九部分第(三)条第1项进行评价,并形成安全评价报告。 四、在本导则试行前,已经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进行安全评价、并完成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完善并形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或者生产单位安全评价报告;正在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的,请按照本导则进行编制。 二○○四年九月八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生产单位现状的安全评价。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0号) 《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全监管局安监管技装字〔2004〕37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油安〔2014〕445号 各企事业单位,总部各部门,各专业分公司: 现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2014年11月26日(此件内部公开发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事业单位和全资子公司(以下统称所属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是指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者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过程。 第四条集团公司按照组织管理架构,梳理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流程,确定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和专业分公司(以下简称总部)、所属企业、二级单位、车间(站队)、基层岗位等各个层级的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各级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第五条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层管理、分级防控。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责任划分到各个管理层级,每一层级对照专业领域、业务流程,评估并确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重点,落实防控责任。 (二)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的职责落实到规划计划、人事培训、生产组织、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安全环保、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岗位,实现管工作必须管风险。 (三)过程控制、逐级落实。从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生产安全风险防控,逐级落实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是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修订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章制度。 (二)指导、监督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 (三)对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考核。 (四)负责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 第七条集团公司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业务范围内

某加油站的安全评价报告

编号:XXXXXX XX XX XX XX有限公司 XX XX XX加油站 安全评价报告 XX XX XX XX 安全评价中心(盖章)证书编号:XXX-NNNN-XX-2011

委托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加油站经营安全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委托XX XX XX XX公司对我单位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并做出安全评价报告。 委托方: 2011年11月01 日

3

第一章概述 (5) 1.1评价依据 (5) 1.1.l法律、法规 (5) 1.1.2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6) 1.1.3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7) 1.1.4 评价范围 (7) 1.2评价目的 (8) 1.3评价内容和范围 (8) 1.4评价程序 (8) 第二章加油站简介 (10) 2.1概况 (10) 2.2油品购入 (12)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2) 3.1汽、柴油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 (12) 3.2加油站危险爆炸区域的划分 (15) 3.3几点说明 (16) 3.4经营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7) 3.4.1作业中的安全隐患 (17) 3.4.2 (18) 3.5人的不安全行为 (18) 3.6管理因素 (19) 3.7重大危险源识别 (19) 第四章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单元的划分 (19) 4.1评价方法的选择 (19) 4.1.1 评价方法简介 (19) 4.2评价单元的划分 (20) 第五章分析评价 (21) 5.1评价过程 (21) 5.2评价小结 (26) 第六章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和建议 (26) 6.1需要补充的安全措施 (26) 6.2建议 (27) 第七章整改情况 (27) 第八章评价结论 (27) 第九章另一种评价方法 (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0) 9.1概述 (30) 9.2评价内容 (31) 9.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 (32) 9.4两评价方法对比论述 (32) 第十章另一套整改方案 (33) 10.1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33) 10.2防火防爆方面的对策措施 (34) 10.3其他方面的对策措施 (35)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陆上油气管道安全监管纳入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范畴后,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依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安监总危化〔2007〕255号)进行编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对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要求不够细致具体,此外,油气管道建设项目适用的主要标准也有了更新完善,如新颁布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GB32167),《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都进行了修订。 为了促进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工作的推进,更好地实施对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的监督核查,进一步规范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编制,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在总结陆上油气管道监管工作经验,听取重点地区、企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开展《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过程): 2017年4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委托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开展了《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AQ标准)(以下简称《编制导则》)编制工作; 2017年6月,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2017年12月,再次组织召开了《编制导则》审查会议;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8年4月,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召开了审查会议,会议对标准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明确了《编制导则》的结构和内容深度要求。 2018年5月,召开会议集中各专业相关人员和专家对《编制导则》细节进行修订,形成《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 在此期间,多次组织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及评价机构等,针对标准内容进行充分研讨和交流意见,将各方意见进行汇总和归类整理,并体现在《编制导则》中。 本标准将作为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编制的指导性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说明 (一)编制原则 1、编制导则结构: 参照结合《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监总厅管三﹝2017﹞27号)及《安全设施设计编制导则》的体例格式,保持安全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结构一致性; 依据结合《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综合结合危化品安全监管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了细化、修改和完善。 (二)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规定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深度,本标准作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7 页

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评价 一、石油化工行业的生产特点 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随着工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设备、新材料、新型催化剂及高效节能设备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石油化工生产装备中,使得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石油化工的生产及围绕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大致如下:炼油生产装置、基本有机合成、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氨及制品、石油化纤等。 目前国际上炼油装置单套设备在千万吨级以上,乙烯生产装置单套也在100万吨以上。装置规模的大型化,对石油化工本身及配套设备的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的要求也日益复杂。有效的安全评价可以掌握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安全评价共分4大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对于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来说,政府的要求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进行安全预评价,以确保项目的“三同时”工作,安全预评价工作主要是给初步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设性见,预测项目可能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风险的大小,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以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安全等级。所以安全预评价工作重在预测性。 安全验收评价主要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特点和运行情况,通过对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重点在于复核其适应性。 第 2 页共 7 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切实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 (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 以下简称企业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树立“ 以人为本” 的思想、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基本方针和贯彻“ 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 的核心经营理念,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采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坚持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力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并推行健康安全环境(HSE 管理体系,在基层组织实施 HSE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即“ 两书一表” ,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减少和防止各类事故。 第四条企业要加强基层安全建设,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加强生产作业的过程管理,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努力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 第五条企业应切实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权利。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同时应签订《员工安全生产合同》 ;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工具。员工应履行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义务,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遵守劳动纪律,落实岗位责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

安全风险评价和重大危险源评价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7年4月

第一季度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会审表 工作负责 字 工作负责 签字:年月日 技术负责人 日月年字:签 危害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煤矿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露天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地面生产系统和采区作业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生产安全事故。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 长:组. 技术负责人:*** 工作负责人:*** 成员:余****** 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评估工作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处,负责 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和管控工作的日常开展。 二、职责分工 (一)组长 对安全风险分级辨识评估工作进行总体牵头和安排,并按照露天矿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结果应用于确定年度安全生产重 点工作,指导和完善年度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对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的危险因素,按管控措

施要求,进行安全管控措施的安排。 (二)技术负责人 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并对评估结果和相关内容进行技术审核。 (三)工作负责人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日常开展和具体承办,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后续落实,进行现场跟进,安排各部门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内容进行管控措施的落实。. (四)成员 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各业务部室,定期对露天矿所有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排查,及时更新完善安全风险相关内容,对现场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三、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一)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根据东明露天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生产及辅助系统的特点和煤矿生产的现状,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安全生产法》等规定,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对东明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安全现状评价导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导则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订,规定了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矿山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企业除外)安全现状评价。 2.安全现状评价目的 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定义 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查找该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判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系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安全、合理的程度内。 4.安全现状评价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 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进行整改优先度排序;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安全现状评价的结果纳入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按计划加以实施和检查。 5.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 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 1)前期准备; 2)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 3)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管理现状评价;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安全评价 摘要:阐述了我国特别是燃气行业的安全评价状况,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目的、内容及程序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安全评价的评价方法及安全对策措施。 1燃气行业的安全评价 ①我国的安全评价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人我国,受到许多大中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行业的有关企业应用简单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企业安全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安全

生产工作,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有关单位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对安全评价进行研究和应用。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关于对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单位进行资质认可的通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标志着安全评价在我国的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200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为安全评价提供了保障,对安全评价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1月,国务院 的11款条件,其中第10款规定了“燃气企业必须有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并达到安全运行”。我国许多省、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该文件的要求,修改了燃气地方法规,增加安全评价的要求,补充和完善燃气企业的行政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提高了燃气企业的准入标准,以保证燃气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和经营。在燃气企业的安全评价单元中,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主要的安全评价单元。

2储配站安全评价的目的、内容和程序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是燃气企业安全评价的重点单元,也是重大危险源。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液化石油气储存临界量为10t构成重大危险源,我国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以下简称储配站)的储存量基本大于10t。 2.1 2.2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1]。安全评价程序见图1。 ? ①准备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