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2011版本小学四年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

第一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33-3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在“__填”上适当的数字和字母

a+(b+c)=(__ +b)+c(28+36)+64=28+(__+64)

__+235+65=78+(235+__)182+24+276+18=(182+__)+(__+24)、2 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情景引入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根据

学生回答,板书: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乘法交换xxxx

(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

4X 25=10(人)25X 4=10(人)

师: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 2)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

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 3)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 X b=b X a

( 4)出示35 页做一做第 1 题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

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2、教学乘法结合律( 1 )独立解决第2 个问题学生板演解决: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2)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 25X5) X 225X( 5X2)

= 125 X 2=10 X 25

=250(桶)=250(桶)

( 3)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结果相同) 你喜欢哪一种

算式?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

乘法结合律。

④字母表示。

(a Xb)X c=a(X b Xc)

(4)即时练习P35/做一做2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七第

2 题,并说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判断题

( 1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 2) 45X 28=28X 5(4)

(3)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 x b X L a x(b x0 ()

( 4)2X 26X 5(=2X5X 26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3、出示课本37 页第

3题

( 1 )说说题中的条件,“来回”告诉我们什么条件?

( 2)解答:50X 7X 2

=(50X2 X7(运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100 X 7

=700(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列举一些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式。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5X 4=10(人)4X 25=10(人)

25X 4=4X 25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X b=

b X a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X5 X 225X(5X2

=125X 2=10X 25

=250(桶)=250(桶)

(25X5X 2=25X (5X2)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 X b) X c=a X (b X c)

简便运算(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简便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1814-378-422 568-(68+178)561-19+58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3×15×2 125×7×8 250×56×4 25×12 125×32 69×25×4 24×25 125×25×32 69×10×125×8 125×72 乘法分配律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125×81 2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练习: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73349

个人收集整理-ZQ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地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地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分配律地模型:(a+b)×c=a×c+b×c 一、分配律地典型题例 ①由(a±b)×c推出a×c±b×c地典型题例有三种:●(125+40)×8 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地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即(125+40)×8 =125×8+40×8 =1000+320 =1320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地数(这种类型地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地),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可以把拆成整百数减一个较小地数.即:,则题目变成:×(),可以套用公式变成: × ×() ×× ●(18+4)×25 这道题虽然已经是分配律(a+b)×c地形式,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18×25并不简单,因此不能直接拆分成18×25+4×25地样子,而是先把18+4算出来等于22,然后对22进行重组,拆分成上题地整十数加较小数地样子:20+2,因此题目地解法是: (18+4)×25 =22×25 =(20+2)×25 =20×25+2×25 =500+50 =550 ②由a×c+b×c推出(a+b)×c地典型题例有两种:●24×31+76×31 这题因为24+76正好等于100,因此可直接套用公式变为: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简便运算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专项练习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班别:姓名: 乘法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乘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 125×(80×8) 125×32×25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同学们,我们近期一直在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律在一起运用时,同学们就出现了混淆,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知道:乘法结合律是(a b)×c=a×(b×c),可见应用乘法结合律要在连乘的情况下,并且相乘的数据可以变成如1、 10、100、1000等,这样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了。所以,运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连乘,二是相乘时可变成容易口算的数据。 例1:125x25x8 例2:5x183x5x4 分析:连乘,125乘8可变成1000,可以简便。分析:连乘,5x5x4=100,可以简便。 125x25x8 5x183x5x4 =(125x8)x25 =(5x5x4)x1.83 =1000x25 =100x183 =25000 =18300 例3:125x25x32 例4:125x88 分析:连乘,但直接不能简便,可以把32看成4x8 分析:不是连乘,可 把88写成8x11,便 可简便了。 125x25x32 125x88 =125x25x4x8 =125x8x11 =(125x8)x(25x4) =(125x8)x11 =1000x100 =1000x11 =100000 =11000 而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可见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乘加乘(乘减乘)的情况下,并且有相同因数,二是相乘时的结果容易口算(或者,相加的结果容易口算,如72+28=100)。 例1:(125+25)×8 例2:35×65+35×35 分析:是加乘,有相同因数8,分析:是乘加乘,有相同因数35, 并且35+65=100,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7册p61-6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种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1 1. 出示p61例题1的场景图,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知道有3队学生在踢毯子,每队5人) 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毯子吗?

(方法一:3×5=15(人)答:…… 方法二:5×3=15(人)答:……) 由于这两个式子都是求踢毯子的总人数,所以有2×5=5×2。 师说:观察2×5=5×2,你能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吗?比较一下写出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用语言说一说。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若用a和b表示这两个乘数,这个发现又可如何表示呢? (引出a×b=b×a)这个发现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二、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2,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p61例题2的题 师:华风小学举行跳绳比赛,一起去看一下吧。你知道了什么?(三个条件:6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每个班23人参加) 现在要求参加比赛的总人数,请你在本子上帮忙算一算。 (方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得(23×5)×6; 方法二:由先算出全校班级的个数得23×(5×6)) 你会把这道算式列成一个等式吗?(引出(23×5)×6=23×(5×6)) 比较这等号的两边,你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相同点:由于求的是同一问题,所以答案一样, 不同点:三个乘数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看(23×5)×6=23×(5×6),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比较一下有何发现?用语言表达一下。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补充【知识点】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1时=60分 1日=24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神奇的计算工具【知识点】: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知识点】: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7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 1、135×12= 2、176×46= 3、325×26= 4、237×83= 5、322×35= 6、54×145= 7、36×254= 8、83×217= 9、43×129= 10、32×164= 11、25×328= 12、12×124= 13、85×215= 14、28×153= 15、85×142= 16、16×134= 17、34×246= 18、160×30= 19、220×40= 20、160×60= 21、180×50= 22、290×30= 23、460×80= 24、360×12= 25、390×14= 26、350×15= 27、320×16= 28、280×15= 29、430×26= 30、36×120= 31、18×230= 32、26×320= 33、23×340= 34、27×150= 35、87×410= 36、106×30= 37、206×40= 38、208×30= 39、305×50= 40、108×90= 41、209×60= 42、73×207= 43、26×108= 44、25×306=

45、18×103= 46、69×105= 47、19×302= 48、36×43= 49、208×56= 50、720×42= 51、145×12= 52、721×15= 53、243×53= 54、126×56= 55、315×38= 56、126×56= 57、315×38= 58、168×52= 59、513×83= 60、651×82= 61、381×32= 62、219×64= 63、123×12= 64、189×25= 65、156×28= 66、124×73= 67、215×46= 68、224×36= 69、153×28= 70、142×27= 71、182×47= 72、134×16= 73、153×23= 4、246×34= 75、382×12= 76、135×14= 77、146×15= 78、164×32= 79、145×54= 80、254×36= 81、217×83= 82、139×43= 73、328×25= 84、322×24= 85、145×27= 86、679×13= 87、286×35= 88、427×46= 89、321×61= 90、186×54= 91、345×25= 92、312×82=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精选教案范例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乘除法的运算性质教案》精选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学习xx 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 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教学例3。 (1) 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 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 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 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生乙:1250-25-5

=50 - 5=1250 - (25 X 5) = 10(元)=1250 - 125 =10(元) (3) 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 生汇报。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 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 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00-125- 8 1280 -16-8 生汇报。 生甲:2000- 125-生乙:1280- 16-8 =2000-(125 X 8)=1280 - (16 X 8) =2000-1000=1280 - 128 =2=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 1280 - 16 - 8 25 X (4+8) 5 X 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4乘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4.4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根据图意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例二) 二、新课学习 (一)小黑板出示例2 1.指名读题 2.出示自学提纲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找出各种解答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 4.自学交流 师:同学们解答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描述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初步形成小组意见)5.组织全班交流 (1)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重点是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同时学生板书。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 250(桶)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5×5)×2=25×(5×2)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多指出几名学生回答,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验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 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相机板书三个算式) 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谁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小组交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练习 一、计算下列各题 (25×125)×(8×4)(4+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18×82+18×47+18×712 5×(40-4)16×256-16×56 125×(80+8)69×45+31×45 38×29+38 123×99 +123 125 ×7+125 79 ×99+79 二、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要简算 35×102 47×101 25×44 98×37 87×199 25×199 45×201-45 38×101-38 25×199+25 99×201-99 102×83 125×88 124×25-25×24 (80+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

18×82+18×47+18×71 4×24+26×24 30×2+25×2 (30×25)×40 三、直接写得数 25×4= 4×25= 125×8= 8×125= 20×5= 5×12= 12×5= 4×50= 50×4= 2×50= (15×25)×4 = 15×(25×4)= (6×12)×5= 6×(12×5)= (13×5)×20= 13×(5×20)=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 299×120+120 38×25×4 8×17×125 4×8×25×125 35×2×5=35×(2×)(60×25)×4=60×(×)125×5×8=(×)×5 (8×125)×(4×25)8×4×125×25 125×8×8 42×125×8 25×6×4 125×8×4 (25×4)×6 8×(7×25) 125×16 16×25 125×32 64×125 25×1227×4×523×3= 70×5= 13×100= 25×4= 125×8= 195×25×4 2×125×8×5 125×489×4 20×17×2×5×2×2 110×2+90×2 (110+90)×2 12×105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竖式计算题.doc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123×6 2 47×210 568×9 1 307×46 54×312 234×46 613×48 320×25 25×29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568×9 307×46 54×312 47×210

234×46 613×48 320×2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计算题四年级一班:李伟腾1、135×12= 2、176×46= 3、325×26= 4、237×83= 5、322×35= 6、54×145= 7、36×254= 8、83×217= 9、43×129= 10、32×164= 11、25×328= 12、12×124= 13、85×215= 14、28×153= 15、85×142= 16、16×134= 17、34×246= 18、160×30= 19、220×40= 20、160×60= 21、180×50= 22、290×30= 23、460×80= 24、360×12=

25、390×14= 26、350×15= 27、320×16= 28、280×15= 29、430×26= 30、36×120= 31、18×230= 32、26×320= 33、23×340= 34、27×150= 35、87×410= 36、106×30= 37、206×40= 38、208×30= 39、305×50= 40、108×90= 41、209×60= 42、73×207= 43、26×108= 44、25×306= 45、18×103= 46、69×105= 47、19×302= 48、36×43=

49、208×56= 50、720×42= 51、145×12= 52、721×15= 53、243×53= 54、126×56= 55、315×38= 56、126×56= 57、315×38= 58、168×52= 59、513×83= 60、651×82= 61、381×32= 62、219×64= 63、123×12= 64、189×25= 65、156×28= 66、124×73= 67、215×46= 68、224×36=

小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三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 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补充【知识点】 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体育场(实际生活中的估算) 【知识点】: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神奇的计算工具 【知识点】: 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利用“m+”存储键,“mr”提取键,计算四则运算的题目。 了解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法,就是满2进1。 补充【知识点】:了解两个因数越接近(即差越小),积越大,两个因数相等时,积是最大的;两个因数的差越大,积越小。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知识点】: 第一组算式:积的位数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1,积的最高位和最低位都是1,中间的数字为因数的位数,两边的数字相同并依次减1。(此为回文数)第二组算式:积都由1、4、2、8、5、7几个数字组成,而且前后排列的顺序不变,只需要确定末位数字就可以算出积(如果能直接推算出首位数字则更好)第三组算式:积的个位都是1,首位都是9;积的位数正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积的每一位都是由9、8、0、1组成,只要在首位补9,倒数第二位补0就可以了,只有一个8和一个1。 第四组算式:在0~9的十个数字中,任意选择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重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在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最后得到数字4176。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题(推荐).doc

乘法练习题 姓名:班别: 1、135×12= 2、176×46= 3、325×26= 4、237×83= 5、322×35= 6、54×145= 7、36×254= 8、83×217= 9、43×129= 10、32×164= 11、25×328= 12、12×124= 13、85×215= 14、28×153= 15、85×142= 16、16×134= 17、34×246= 18、160×30= 19、220×40= 20、160×60= 21、180×50= 22、290×30= 23、460×80= 24、360×12= 25、390×14= 26、350×15= 27、320×16= 28、280×15= 29、430×26= 30、36×120= 31、18×230= 32、26×320= 33、23×340=

34、27×150= 35、87×410= 36、106×30= 37、206×40= 38、208×30= 39、305×50= 40、108×90= 41、209×60= 42、73×207= 43、26×108= 44、25×306= 45、18×103= 46、69×105= 47、19×302= 48、36×43= 49、208×56= 50、720×42= 51、145×12= 52、721×15= 53、243×53= 54、126×56= 55、315×38= 56、126×56= 57、315×38= 58、168×52= 59、513×83= 60、651×82= 61、381×32= 62、219×64= 63、123×12= 64、189×25= 65、156×28= 66、124×73= 67、215×46= 68、224×36= 69、153×28=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除法应用题

四年级乘除法应用题 一、填空。 1.每棵树苗16元,32个少先队员每人种1棵,买树苗要花多少元列式是。 2. 6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975千克蜂蜜。975÷65表示。 3. 3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750米,照这样计算,1台织布机6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列式。 4.小明1分钟步行55米,即步行的速度是55米/分。小明30分钟步行多少米解答这个问题所用的数量关系是。 5.张奶奶养了16只母鸡,两个月共产蛋832个。平均每只母鸡每个月产多少个蛋 列式是。 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月集邮票35张,是小华的5倍。小明集的邮票张数比小华和小月的总数少8张,小明集邮票多少张正确列式是()。 A.35+35×5-8 B.35+35÷5-8 C.35+35×5+8 2.一台织布机5小时织布1250米,照这样计算,8太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正确列式是()。 A.1250÷5÷8 B.1250÷5×8 C.1250÷8×5 3.学校买来了15个书架,一共用去750元,照这样计算,62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书架解答这个问题,要求的中间数量是()。 A.总价B.速度C.单价D.数量 4.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乘法数量关系式是(),除法数量关系式有()。 A.路程×时间=速度B.路程÷时间=速度C.速度×时间=路程 D.路程×速度=时间E.路程÷速度=时间 5.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乘法数量关系式是(),除法数量关系式有()。 A.单价×数量=总价B.单价÷数量=总价C.总价÷数量=单价 D.总价×数量=单价E.总价÷单价=数量

三、根据题意将问题和相应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某工厂要生产3045个零件,第一车间5小时生产850个,第二车间生产6小时,每小时生产150个。 1.第一车间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A.150×6 2.第二车间6小时共生产多少个B.850÷5 3.两个车间共生产多少个C.850+150×6 4.两个车间每小时共生产多少个D.150×6-850 5.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多生产多少个E.150+850÷5 四、根据算式提问题,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某车间15名工人一天可以组装600个零部件,照这样计算,85名工人3天可以组装多少个零部件 600÷15=40(个) 表示: 40×3=120(个) 表示: 120×85=10200(个) 表示: 综合算式:。 五、解决问题。 1.装订小组装订一批书,装订了48小时,平均每小时能装订400本。如果改为每小时装订600本书,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2.一个豆腐坊,用了35千克黄豆可做出140千克豆腐。现在豆腐坊有280千克黄豆,要做1150千克豆腐,这些黄豆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千克黄豆

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 ①400×______×8 = 400×(15×8)②(a×b)×c = a×(_____×_____)③35×______ = 46×_______④45×5×4 = 45×(____×____ )⑤125×32×25 = (125×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一连 45×18 18+(55+45) 4×45×25 125×8×2 125×16 45×(25×4) 45+18+55 18×45 三、简算 33×15×2 25×7×4×3 25×50×8 25×125×16 125×32×254×(25×9) 16×25×125 38×5×4 (25×125)×32 (30×25)×40 (15×25)×4 15×(25×4) (6×12)×5 6×(12×5) (13×5)×20 5×(13×20) 乘法分配律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乘法结合律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结合律专项练习题 姓名: 1、我会填 ①400×______×8 = 400×(15×8) ②(a×b)×c = a×(_____×_____) ③35×______ = 46×_______ ④45×5×4 = 45×(______×_____) ⑤125×32×25 = (125×______)×(_____×_______) ⑥a×b = _____×_____ 2、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画○符合结合律的画△ ①35×28=28×35 ( ) ②32×25=8×(4×25) ( ) ③25×15×4×2=(15×2)×(25×4) ( ) ④a×b×c=a×c×b ( ) 3、算一算,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1)30×2×5= 30×(2×5)=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5 ×16 ×4= (25 ×4)×16= 我发现: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连一连 45×18 18+(55+45) 4×45×25 125×8×2 125×16 45×(25×4) 45+18+55 18×45 5、简算 33×15×2 25×7×4×3 25×50×8 25×125×16 125×32×254×(25×9) 16×25×125 38×5×4 5×(19×2) 4×45×25 25×23×8 125×72 (25×125)×32 (30×25)×40 (15×25)×4 15×(25×4) (6×12)×5 6×(12×5) (13×5)×20 5×(13×20) 125×48 35×2×5 (60×25)×4 125×5×8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练习总结.doc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练习 姓名 一、列竖式计算 (1)135×45= 108×25= 54×312= 47×210= (2)138×54= 126×89= 203×32= 312×255= (3)437×28= 82×403= 208×24= 36×137= (4)406×23= 460×23= 305×57= 624×78= (5)46×589= 353×56= 45×240= 479×8=5 (6)24×126= 84×678= 623×45= 85×530=

二、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6÷21 858÷39 372÷45 645÷32 432÷46 966÷23 980÷28 828÷36 689÷34 888÷37 731÷79 618÷88 三、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300÷25 4000÷125 240÷25 600÷25 3200÷50 400÷25 1500÷250 2000÷125

9000÷125小学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大,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典型的乘法分配律专项练习题 类型一: (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 (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利用乘法结合律或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125×(80+8)(80+8)×25 125×(80×8)(40+8)×25 125×32×4 36×(100+50) 24×(2+10)86×(1000-2)

15×(40-8)78×102 69×102 56×101 25×41 125×81 25×17×4 32×(200+3) 38×125×8×3 (25×125) ×(8×4) 125×25×32 125×(80+8) 125×(80×8)(80+8)×25

四年级上册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课本P61-6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板书课题)。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猜一猜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2)引导: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运算定律呢?怎样验证自己

的猜测? (3)集体汇报交流,证明乘法确实有交换律。 (4)出示例1。 3×5=()×(),你能把这个算式填写完整吗?在写出几个等式,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师述: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归纳小结: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吗?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出示课件)板书。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师述:刚才还有同学猜测乘法也有结合律。乘法真有结合律吗?我们一起来证明这个猜测是否正确。 (2)出示例2:华风小学6个年级的同学参加跳绳比赛,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班有23人参加。一共有多少人参见比赛? ①读题,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计算。 ②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提问:你会把上面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课件出示) ④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⑤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 ⑥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⑧提问:看来乘法确实有结合律。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谁能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板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