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隆化三校语文深度学习单元主题教学案例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南川隆化三校主题教学案例

2016年4月30日

一、教学案例基本信息(每校每学科提交1个案例)

学校: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三校学科:小学语文

主题名称:《寻美之旅—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年级:四年级

教师姓名:周小娅、罗小兰、李秀容、刘霖、王兰手机号码:

QQ号:电子邮箱:

二、教学案例设计、实施、成效、评价

1. 教学设计:在本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请根据以下题目进行简述。(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你所做的单元教学设计文本等相关资料。)

(一)学习主题的生成

1.2011年版中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143页(1)提出了关于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段)。要求阅读行为从文章的整体出发,也就是整体感知。第二学段提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充分投入的过程,是与“体会文章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须臾不离的过程。第152页(2)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收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154页(4)“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教材编者意图

《教师用书》单元说明中提到: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词句,边读边想象,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在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5篇课文《迷人的九寨沟》、《五月的青岛》、《华山的险》、《松坊溪雪景》、《古诗两首》。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九寨沟秀丽隽永,五月的青岛迷人的海滨,华山的险

天下闻名,松坊溪雪景中充满乐趣,品读这一组文章,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爱的情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4.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但整体阅读能力还不强。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用中学,但探究能力缺乏,有合作的愿望,但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二)学习目标的确定

1、通过活动一:“感受美丽的大自然”达成目标:通过欣赏不同的画卷,直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活动二:“走进美妙的大自然”达成目标

浏览课文,初步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妙,边读边想象画面。看图片猜地名,并概括各自特点。

3、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达成目标

品读课文:(1)类比相同的景物描写方法,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描绘景物的;(2)对比不同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不同景物,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出景点特色的。

4、通过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达成目标

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

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三)学习活动的设计

1.通过活动一:“感受美丽大自然”

2.通过活动二:“走进美妙大自然”

3.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

4.通过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课外拓展,寻找身边的美景,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摄影、绘画、文字或图片等在小组内展示所搜集的材料。

5.通过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达成目标习作百花园,写一处自己喜欢的美景。

活动一:“感受美丽大自然”

活动二:“走进美丽大自然”

通过活动三:“领悟美的表达方法”

活动四:“寻找身边的美”

活动五:“描绘你眼中的美”

附图表:(第四课时)

(附:照片和视频录像)

(四)持续性评价的设计

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是多姿多彩神奇美妙的,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多娇与壮丽,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然而学生的感知仅停留于表面,“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美的语言,沿着作者语言的足迹去发现探索美的表达。于是设计五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感受美,发现美、探寻美、创造美。从图片的直观感知到走进文本感知,从对美的整体的感知到把握美的具体特点:比如华山的险、九寨沟的秀丽隽永、青岛海滨城市的迷人,从语言的品味到画面的想象,从类比对比中提炼写作手法。

相应的持续性评价是: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分析

1.通过文本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描写景点特色。

3.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发现,感受美的不同,进一步掌握写景方法,并即时写下眼中的美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增长度测评

1.学生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美,激发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2.学生善于寻找身边的美景,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度整合效果

活动打破传统以单篇为主学习形式,整合课程,以单元形式组织学习,更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活动悄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不拘泥文本,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具体的方法与过程是什么?(请在以下空白处简要说明,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教学实施过程记录、照片等相关资料,提交本节深度学习教学视频录像20-40分钟。)

教学实施中,我们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预习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基础性前提。

首先让学生们课前预习,通过读书、勾圈画知识点,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基本精神,这是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强化要点知识达成的基础。然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做题练习,进行巩固、强化、提升,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同,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向强化。这个环节是关键,保证基础知识字词的学习,保证基本技能的熟练,甚至强化。这些工作为我们开展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兴趣点,开展深度学习。

二、教师设计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积极性的深度学习的环节。

可以这样说: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变成学生自身发展技能。因此,我们让学生把知识变成可以看得到,想得出、用得上的知识技能。这样我们就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的应用探索之旅,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变得自如,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如:学生对于写作一直视为“老大难”为此我们设计了“领悟美的表达方法”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掌握写景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由不愿习作而变得愿意写作。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环节。

我们在设计上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学生愿意学习,愿意开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例如:学生对视频、图片的兴趣远远大于文字资料。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文本内容,搜集了九寨沟、青岛等景点的宣传视频以及图片。通过“看一看”直观感受美的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来学习文本打好了基础。

3. 教学成效:(主要考察学生的参与与收获,及其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的文本等

尝试之后,我们在课堂教学改进方面的积累的经验有

(1)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学校依托“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加大了教研力度,改变了原有的上教研课模式:由一位教师说——作—评,改为由一个年段一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完成说——作—评,即一位教师上课,一位教师说课,另一位教师评课。全校语文教师互评,同时请教科所的专家现场指导。提升了同年级教师合作研课的能力,同时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教师教育

教学能力。大大提高了学校教研的实效性。

(2)促使师生个性发展

活动中,师生一起浸润于深度学习中,体验课堂教学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换、教学行为习惯的变化,教与学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研究中教师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技巧,真正成为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教与学的质量都有了显著的进步。(3)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4. 评价与反思:教师对本次单元教学设计、实施、成效做自我评价与反思(分别从肯定价值、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三方面来写)。

(一)肯定价值方面

作为实验区学校,我们认为“深度学习”并没有淡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而是对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叙写,是把我们追求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从整个单元出发,整合单元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更加有利于达成三维目标,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深度学习”和我们过去讲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建设互动的、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讨论中深化认识,在质疑中养成探索精神,在联系中建立知识建构,在运用中实现能力提高,在合作中和反思中实现不断成长。不同的是出发点不同。“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出发,其主语是学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描述,我们认为这一点是这个新概念的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深度学习”只是教育中的一种“跟风”现象,就像曾经倡导过一段时间“目标教学”、一样,现在流行“深度学习”明天不知又会出现什么?把深度学习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还有部分教师任抱有“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

观念,认为只要学生能应付考试就行,应考心理太强;“问题意识、成果意识”还比较薄弱,还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的探究与发展作更多的深入的思考。对单元主题教案有些抵触,很多教师仍按课时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潜意识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讲台意识”仍旧严重。学生和教师的共同体验未被充分激活,教师关注的对象仍然是少数学生,学生的学习还较多地体现为外在的“注入”;教学过程仍然遵循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教学。而不是按照学生已有体验基础上的认知发展规律来展开。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停于浅层,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不高。简单的把小组学习理解为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力,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暴露出教师综合素养和跨界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

(3)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一是课前的预习习惯有待加强,学生课前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布置了让学生回家预习的任务,但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教师检查有无从下手,导致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孩子达成预定目标快,而一部分学生在预计的时间内无法顺利完成任务。二是认真聆听的习惯有待加强,活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是活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人争着要发言,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老高,怕老师看不见恨不得站在走道里,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我来我来!”对于同伴的发言充耳不闻,不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三)如何改进

(1)提高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密度。该项目实施可否纳入国培,让其普及程度更高,让深度学习更有群众基础,培训时多提供优秀视频和案例更好。除了理论支撑更多的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指导。

(2)借助多媒体的手段,扩大教师的培训面。例如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或者建立深度学习的资源库,让所有教师都能分享资源。更加方便的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及时解答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3)改变现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加快研制出台有关考试评估的方案,给教师吃定心

丸,让他们放心搞课改;尽快制定颁布课改实验奖惩、评估的相关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课改奖励制度。对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评职、聘任和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取得重大成果的实验区和教师要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是我们学校语文组一年来的项目推进历程,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我们将反思,把工作向更好的方向推进。

主题阅读经验总结

“主题阅读”经验总结 语文教学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流于形式,学生是在机械、重复、死板的过程中实现的,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升。随着新一轮的语文课改:由“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为学生学语文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大语文”思想下倡导“主题阅读”,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树立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特别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我们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其次,现行语文教材每一学期只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而我们精心搭建的这座桥就是“新语文主题阅读”。语文主题阅读从阅读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方法;从大教育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文化建构。在教材的基础上,每一单元又补充了若干篇文章。用“单元主题”这条主线,将散落在书海里的美文按主题串起来。从

课文延伸到主题阅读,再到专题性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文化视野是不断打开的。这已不仅仅是课外阅读,更是探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而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 二、有的放失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扎实的教学研究。同伴互助是教研的的基本形式,是研究的灵魂和标志,我校全体语文教师不断的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既有效的促进了自己的教学,又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首先,每个学期初,我们教研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主题阅读”,把握七种课型的特点及操作方法。主要讨论主题阅读的方向性,讨论主题阅读和教材的结合点,讨论主题阅读对教学行为的指导点、落实点。特别是对教学设计:严格以主题阅读要求为准绳,大胆采用七种课型,力争凸现教学新思想。 其次,教研组配合教导处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每月进行一次“备、教、改、辅、思”常规检查并作详实记录,及时总结反馈教导处。每月常规检查结束后,教研组将老师中优秀的备课、优秀学生作业放到会议室展览,让老师学生参观,这对老师学生都有很大促进,他们对照自己的工作,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不断的进行自我鞭策,使得语文教研组每月都有新看点,新成就。 最后,教研组结合教导处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教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 海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是09年中共北京市教委工作委员会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察的重点内容,是北京市纪念中央16号文件颁发5周年、切实加强辅导员工作能力与水平建设的重要举措,该举措切实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行和时效性。 一、深度辅导工作的意义 所谓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目标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深度辅导的重要原则是: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情况,特别是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扰,通过深度辅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心关爱与开导和教育。 就目前我校的实际状况而言,学生深度辅导的重点内容是法制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就业发展问题,必须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问题,增强成才动力,明确发展方向。 二、深度辅导工作的典型案例 案例1 法制教育问题 XXX同学,现年19岁,为我校一名大三学生,该生曾在大一下学期的开学初,实行了一起宿舍内持卡偷盗事件,受害者即为XXX的舍友。XXX同学趁该舍友在床休息的时间,自行取出其放在钱包里的银行卡,到公寓楼的ATM取款机中盗取了数额较大的现金。后受害者发现银行卡内钱财流失,便立即报警,警方对此案件一经接手便展开调查,遂立即对XXX同学进行了审问、拘留和判处。由于该生在犯案时仍未满18周岁,尚属于未成年人,故法院给予了从轻处理,XXX 同学方得到一次改过自新以及留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的机会。 在该起事件中,存在着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辅导和教育问题,一是常规性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二是针对性的辅导教育工作,即,在案发初始阶段,调节XXX同学与受害者关系的辅导工作;在XXX同学拘留受审阶段的辅导工作;以及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感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多角度阅读。下面我们以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的《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说一下我的阅读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谈阅读印象和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小说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看这篇小说写谁?(于勒)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么?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这个人物的着墨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观问题去阅读的方法叫寻读。大家开始阅读并找出做好记录然后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他在文章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而是插叙的描写,三是在游船上。 那么真正的主人公又是谁呢? 学生回答——飞利浦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是老师感觉这个人物在文章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在文章找出来谈谈理解。 1、学生寻读小说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在文章很重要,他的命运决定着飞利浦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占据重要地位,掀起很大的波澜,所以说他说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问题解决了小说中的线索人物,这表示寻读的效果。 二、理解文章,体会精妙的构思 刚才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下面我们请大家梳理一下小说的情节。二这种方式称为理读,到文章中提炼一个字进行概括。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呢?(1)为什么要将赶于勒用插叙来安排?(2)为什么要安排在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在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讨论一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课型内容梳理(一)主题阅读的主要课型 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八种课型,分别是: 1.单元导读 2.整体识字 3.自主识字 4.以文带文 5.读写联动 6.自主阅读 7.基础训练 8.展示分享 (二)各课型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流程,大致分两类: 1、单元导语+ 一篇精读文 2、单元导语+ 浏览数篇文章 二、单元导读课的过程分三步 精读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或背一背)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浏览篇 1、朗读和背诵“单元导语”。 2、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在默读基础上,说一说,填写对照表。 3、发放“基础训练”试卷。部署单元整体学习任务。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 1、单元导语与课文的关系,是大单元教学法的前提。 2、课文与课文间的关系。从课文题材、结构、写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课文间相同与不同。 (解决的方法:师举一,生反三。师出示文章分析或简单对比。生仿照、比较其他文章,也可以师把文章完成一半,另一半留给生,逐步让生自主独立完成。) 3、“单元导读”课与其他课型关系。 整体识字课 处理四个关系 1、阅读和识字的关系。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以读 书,带识字。 方法:将生字放在编写的短文中,短文多以课文内容缩写,尽可能将全部生字编在一个句子里或一个片断里。 2、“一主”教材和“两翼”教材中识字的关系。“整体识字”只教“人教版”教材生字。“两翼”教材顺其自然,不规定任务。 3、识字和写字关系,要分开处理,多识少写,先识后写。 4、“整体识字”和其他识字教学改革成果的关系。主题阅读识字教学

去哪儿网案例分析报告

去哪儿网案例分析 标签:去哪儿是中国领先的旅游搜索引擎,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创立于2005年2月,总部在北京,由纪源资本(GGV Capital)、梅菲尔德(Mayfield)、金沙江创投(GSR)和特纳亚资本(TenayaCapital)共同投资支持。作为一家创新的技术公司,去哪儿网致力于为中国旅游消费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促进中国旅游行业在线化发展、移动化发展。去哪儿网为消费者提供机票、酒店、度假产品的实时搜索,并提供旅游产品团购以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务,为旅游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在线技术、移动技术解 顶[4]分享到发表评论(0)编辑词条 一、基本情况 去哪儿网(https://www.doczj.com/doc/5e84334.html,)总部位于北京,于2005年5月,由庄辰超与戴福瑞(F ritz Demopoulos)、道格拉斯(Douglas Khoo)共同创立。作为中国第一个旅游搜索引擎,使中国旅行者首次能够在线比较国内航班和酒店的价格及服务。去哪儿网的公司使命即聪明地安排消费者的旅行,竭力为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可靠的服务和便捷的技术工具。通过网站及移动客户端的全平台覆盖,去哪儿可以随时随地为旅行者提供国内外机票、酒店、度假、旅游团购、及旅行信息的深度搜索。根据2013年1月艾瑞监测数据,去哪儿网以7474 万月访问人次高居旅行类网站榜首,移动客户端“去哪儿旅行”更拥有超过3400万的激活用户量。 去哪儿网首页

去哪儿网作为旅游搜索引擎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用户(旅行者)、推广企业(航空公司、票务代理商、酒店宾馆、旅游景点)、基础网络服务提供商。价值网络图如下: 去哪儿网价值网络图 二、商业模式 (一)愿景与使命 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搜索引擎,去哪儿网已被广泛地认可为旅游媒体行业中的佼佼者。熟悉不断变化的中国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去哪儿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更知道如何有效地将广告主的信息,传递给这些独特和高质量的新一代消费者。去哪儿网的目标是协助消费者搜索到最有价值的机票、酒店、签证、度假线路和其他旅游服务。同时,去哪儿网帮助广告主有效地针对这些高质量的,具有很高消费潜力的旅游者,提供多元的,定位于品牌推广以及促成销售机会的各类广告形式,令企业得以在市场中更精准的定位目标受众,并在竞争中赢取先机。去哪儿网的使命是聪明地安排消费者的旅行,竭力为消费者提供最全面、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可靠的服务和便捷的技术工具。 (二)目标市场 去哪儿网的目标客户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信息敏感的旅行者。在无穷无尽的各类信息中,旅行者渴望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即时、最有效的旅游产品信息,希望获得最新的咨询,把握自己的行程。这些要求高的旅行者,既是去哪儿网的用户群体;二是希望广告效应最大化的广告商。广告商都希望可以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目的的用户进行产品推广,而去哪儿网通过其先进的垂直搜索引擎,可以有效的命中目标群体,而这些客户的消费潜力很高,广告的效益也可以得到提升。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在我校承担的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作了以下尝试。二、案例背景。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另外我还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案例描述;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 1、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而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多数家长在家务农或在外地打工,空闲时间或者打牌,或者搓麻将,即使有人拿起书本,也是那种不入流的消遣书,学生很难从家长那儿得到“读好书”的熏陶。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个案

“耐心聆听,认真分析,重点切入,逐步疏导” ——针对患有抑郁症的研究生深度辅导案例 一、案例概述 我所带的研究生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大四考研之后,确诊患上了抑郁症。通过暑假的治疗,病情稳定后便顺利入学,与其他研究生一同修读研究生课程,由于他的情况特殊,他母亲从河北赶赴学校,在学校附近的出租屋中与他一起生活。自他入学起我便一直对其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关注,他一直没有出现明显的心理问题。直至研一第二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他对于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理解力很弱,上课很认真但是对于老师讲授内容,据他的形容是:“根本听不进去,只能看到老师在说话,但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通过与他的谈话,我发现他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并且在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对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兴趣,容易疲劳。由于本科时期学校成绩很不错,所以他对自己目前的定位以及期望值较高。他的母亲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使得他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学不进去便辜负了母亲的付出,进而产生了极大的挫败感。针对他的这些心理问题,我对他进行了三次深度辅导,帮助他进行心理调适,增强其自信心,让他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要做的事情,有的放矢,减轻个人负担。并且及时将他的情况与他的母亲进行沟通,请他的母亲带他去精神科复查,并与他的导师沟通,请他的导师能够帮助我一起关注他,并对他的一些课程重新制定计划帮助其完成所修学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到这学期为止,这名同学的所有研究生课程已经顺利修完,并且顺利开题,正在积极进行导师布臵的科研任务。 二、案例简介 该生本科时期学习成绩优秀,为人谦和,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大四时由于没有成功保研,继而进行考研复习,在复习期间心理压力较大,外加家里人的不断督促,多重刺激下,该同学患上了抑郁症。通过及时与积极的治疗,该生情况稳定后入学。但由于本科时期学习成绩很好,他在研究生期间对自己的定位也较高,但是他忽略了自己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 小说教学,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潜蕴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评价力和创造性,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说一下我的阅读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亮点探究三:作家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1、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讨论明确: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3、教师小结:概括后板书:小说的情节美。 三、品读,评说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几个精彩片段,请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片段。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案例 [摘要]以古诗教学《江雪》为例,阐述了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要抓关键字词,感知文本;抓思维发展,把握主题;抓朗读想象,体悟情感;抓素材整合,拓展视野;抓能力提升,强化效度。在语言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不断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包括品味文字的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迁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学习逐渐走向深度、效度,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案例分析 优秀的古诗文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凝结着作者的灵魂,故延续数千年而不绝。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现以宿州市雪枫小学教师解婷婷执教的《江雪》一课为例,略谈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这节课解老师打破古诗串讲的传统教学模式,着眼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品味其中蕴含的独特情感,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深度学习的核心特质表现如下: 一、抓关键字词,感知文本 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要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字词是构成文本的语言材料,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积累语言材料的基础时期,作为语文教师应把语言奠基工作夯实,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字词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1.条目示意 深度学习虽然关注的是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但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培养亦很重要。在《江雪》这节课上,解老师对“绝”字的教学没有停留在机械识记的层面上,她通过排除法让学生从字典条目中选择“绝”的意思,接着老师又进行了迁移训练:把下面语句中“绝”的意思和诗中用法相同的标出来。加深了学生对“绝”字的理解和记忆,是一次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作者用字的准确传神。 2.授之以渔 在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时,解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千”和“万”不是具体指一千、一万,而是指很多,甚至所有,作者这里用了虚指的写法。不仅如此,还让学生去找一找学过的诗句中包含“千”或“万”的同类用法。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等,可谓是举一反三、适度拓展。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由此可见,传授方法的重要性。一节课,不能只注重思想内容等知识的传授,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里解老师教会学生“虚指”的写法,就如同授之以渔,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抓思维发展,把握主题 1.增删对比,挖掘孤独 叶圣陶先生曾言:“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座桥梁,让读者和作者会面,彼此心情相契合。在理解了“绝”和“灭”的意思后,解老师首先让学生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绝”和“灭”去掉读,并让学生想象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于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许多

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案例

2012年9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成为了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10级毕业生的辅导员,文化产业管理学院2010级共有摄影摄像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共计7个专业,400余人。这些学生在经过2年的学习,对大学生活和学院规章制度等等各方面都很熟悉,从某个程度来说,他们,比我更熟悉学校以及学院的规则。 自工作以来,深感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差别。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相较于本科院校,其就业方向更明确,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相比本科院校而言,有一定的差距。而作为一名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对学生健全品格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愿意与你分享其在生活和学习遇到的问题,这对辅导员而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以下,即为笔者自工作以来,在学生辅导工作的工作案例。 【问题出现】 我所带班级读到大三上学期开学后不久,班里的一名主要学生干部来找我,提出想辞去系里和班里担任的学生干部工作。作为学生干部,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达不到学院要求而不能继续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这名学生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系里和班里工作都做得很不错,老师们都觉得是一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得力学生干部,她突然提出辞职,让我感到有些意外。通过与她的谈话,我发现她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由于不能完全信任其他学生干部,很多工作都是亲力亲为,虽然办事效果很好,却花费了自己较多精力,又担心因为工作影响了学习成绩,感觉压力很大。这名学生干部对自己要求较高,容易对自己不满,产生挫败感;对待工作事必躬亲,且不懂得表达拒绝,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过敏性担忧人格。针对她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我通过三次深度辅导,帮助她进行心理调适,增强其自信心,让她学会信任他人,放权给其他班干部,做到有的放矢,减轻个人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已学会较好地兼顾学习和工作,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问题分析】 该生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能力突出,协调能力较强,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工作中从未出现较大失误。面对这样一名得力助手提出辞职,我认为背后一定有原因,我需要先了解清楚后再作处理。通过耐心细致地询问,我了解到她辞职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学习和工作不能兼顾,虽然她很喜欢学生工作,愿意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为同学服务,但总感觉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不能保证充足的时间学习,经过反复考虑后做出了这个决定。谈话过程中,我发现她很焦虑,总认为其他班委对待班级事务不够积极上心,别的班已经在进行的工作咱班还没有行动,使得很多本应交给其他班委开展的工作,都变成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ad instructional design case on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 一、家 教学设想 《家》是《国标本(北师大)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蓝天万里,白云朵朵;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嫩绿的芽破土而出,迎着和风微笑……”从

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师适时的评价点拨给了学生个性化朗读更大的空间,让 他们在体验中把对语言文字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读张扬出来,从而形成语感。 二、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家》同样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这样的一些提问“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里的白云怎么样?”“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儿,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干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其间播放一段与教学情境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表演。音乐的渲染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鲜明丰满,表演时拥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三、句式迁移,刨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迁移有两次。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1、“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便指向“学”,不能引发“学”的“教”是无意义的。 2、“学”可以离开“教”而独立存在。 3、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习者的活动,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4、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说、学习过程说、学习结果说深度学习包含高水平或者主动的认知加工,对应的浅层学习则采用低水平认知加工。 深度学习需要连接真实世界的、有意义的、面向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设计这样的学习环境以支持深度学习的发生。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掌握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并进行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迁移应用及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深度学习的主要环节:内容、深度学习、评价。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生活:目标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和努力;目标指明了需要完成的使命。 教学: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深度辅导工作总结

深度辅导工作总结 篇一:“真心换真情”深度辅导学生案例总结 黄美诤 20XX年参加工作至今,我担任专职辅导员6年了,在贵州师范学院当了4年专职辅导员。年年都写辅导员深度辅导学生案例。这次我准备打破常规,写写工作以来的案例总结而不是个案。 一、幸福的源泉 熟悉的校园环境,学生们清晰的面庞,同事们坦诚的相待,领导们真诚的关怀,一切都是那么相似,那么熟悉,但学生们的脸三年后就不再是原来的了,一届又一届的更换着。时间在改变,我和可爱的同学们共同步入了大学的新起点,然后和他们一起走完美好的三年时光。我带了20XX级的学生,去年他们依依不舍的毕业了;20XX级的学生,今年他们也硕果累累的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收到他们考上公务员、考上研究生、考上专升本的喜讯时;当受他们邀请到自创的公司、自办的企业参观时;当过节他们到家里看望我时;当收到他们满满的祝福短信时,我喜悦的心情真的是难以言表。这就是当老师的自豪、当老师的骄傲,我爱我可爱的同学们,我爱教师这个职业。因为爱,所以幸福并快乐着! 二、我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三年中,同学们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有过成就、有过自豪、有过挫折、有过磨练。三年的时光,我和他们一起面对这所有的一切。夏天,我顶着烈日陪着他们军训,在严厉的训练中成长;冬天,我冒着摩托车上呼呼的寒风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深夜,为了失恋的女生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我和她深谈到天亮;重病的同学回学校时,我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举行“欢迎回家”的仪式;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我陪他一起走到心理咨询中心,认真聆听婉蓉老师的心理辅导;家庭贫困的同学,我会以我自身如何度过贫困的大学时光为例让他学习;过节时,邀请那些不能回家的同学到家里一起和我及家人欢度节日,满桌子丰盛的菜肴,满肚子说不完的话语,满屋子欢声笑语,种种一切均于我对他们的真情、对他们的真爱。 三、学生就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真心能够换真情! 我不遗余力地去关爱他们,真心的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妹。我曾两次获得校级优秀辅导员,我的座右铭都是“学生就是我的亲弟弟,亲妹妹,真心总能换真情,在我这里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的学生都叫我黄姐,我的学生一向都很好,不用让我操心,记得上学期群众路线办记者采访我时问我负责些什么工作,如何把这些工作做好的?我的回答是“既代学院团总支书记的工作,又担任党支部书记、又当学院工会主席,同时还带4个班的学生,还负责学生的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1098】 答题要求: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2题做答,每题50分。(答题要求:每题字数不少于600字;要密切联系教学实例或教学实录进行阐述;答案要以小标题形式分条阐述,切忌含混笼统)。 一、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实现其“本色”阅读教学。(50分) 答: 黄厚江老师是“本色”语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黄老师执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课很好地体现了“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这堂课采用浅文深教、浅文趣教的设计思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本自身的教学资源,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很好地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基本定位——“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综合素养”,也体现了黄老师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阅读教学应该以文本为基础,以问题探讨为引导,以语言活动为主要形式”。 面对文本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上黄老师主要抓了三个方面:文本内涵,即男子汉精神;小标题的结构特点;语言品味和语句揣摩。这也暗合了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理念,突破了一般阅读教学“线性”教学思路,而是提取文本中有效的教学资源,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可谓简洁,实用,好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大面积课堂教学中步骤杂乱、思路不清的问题。 教学过程则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一、关于品味语言和语句揣摩。具体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品读词语——标题中的“我们”;第二层次是揣摩开头部分“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和结尾部分“这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比任何艺术还要艺术”等句子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分析小标题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品读语言从词语到句子,最后到文章整体,由浅入深,打破了才传统课堂只分析个别语句的局限。而且每层分析都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学会阅读品析。 二、关于小标题在文章中作用的理解。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找一找本文是否有小标题和有关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由初步感知到深层挖掘;第二层次是归纳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由具体分析到抽象归结;第三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这是语言的具体学用;第四层次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比较阅读。 三、关于文本内涵的把握。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归纳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主要品质;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完成小诗《小小男子汉宣言》。这种对文本内涵或主题的分析归纳,打破了传统课堂临近结束时空洞归结主题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文本分层逐步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或内涵,充分体现了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主张。 四、关于语言活动。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第二层次是加工文中的话或用自己的话,描述心目中的男子汉;第三层次是全班合作完成小诗。语言活动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本色”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教学的具体形式上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切块融合。“切块”教学和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力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充分。这堂课更多

《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主题阅读教学改革的做法和感受 我所从教的地方是全国有名的豆腐之乡———石牌,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外出做豆腐去了。家里的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表现的比较懒散,对学习尤为如此。长期以往孩子们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努力想办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彭校长的引领下我班尝试了《新语文主题阅读》。没想到这一场语文教学的革命给我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变得爱学习了,并能主动去学习了。下面就这次浅显地谈一下做法和感受: 一、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搭建 1、单元主题式教学观念的建立 什么叫“单元主题教学”呢?“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那么作为教师教学前,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一些教学建议,从而构建了整体教学观,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 2、生本小组的成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 不重视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班级学习风气不正,成了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而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不仅改变了这一现象,还帮我在这场教学革命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为接下来的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首先谈怎样分组。分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将学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组一个优生,两个良好,一个慢生。二是按性别分,

“深度学习”项目改进实施方案--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深度学习”项目改进实施方案 实验区:潍坊实验区 学校: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学科:英语 一、“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上述政策要求,一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强调重要概念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重要概念在学科内的纵向关联和跨学科的关联,加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持续理解;二是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方法的学习。要促进学生强烈方法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真正做到学思结合。 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目标 1.促进学生的发展。“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2.促进教师的发展。丰富实验教师关于学生和课程的深层知识;提高实验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增强实验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聚焦课标整体把握学科体系与关键教学内容,梳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经过设计的、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依据学科主题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适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简约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活动的意义与目标,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领会学科蕴含的思想方法。 3.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促进学校课程管理形态的变化;促进学校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意义 总体来说,深度教学的改进是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大好时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平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是区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