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懂就要问》练习题及答案

《不懂就要问》练习题及答案

《不懂就要问》练习题及答案
《不懂就要问》练习题及答案

3* 不懂就要问

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摇头晃脑大着胆子

鸦雀无声没弄明白

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

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

常()械()历()即()

详()塾()涂()提()

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

(2)课堂里霎时

..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4.选字填空。

厉历

(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

(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

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

壮着胆子——大着胆子

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

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

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

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

3.(1)细致(2)刹那(3)照旧

4.(1)历(2)厉(3)提(4)题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全解

第1章 绪论 选择题 【1.1】 按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质点是指:(a )流体的分子;(b )流体内的固体颗粒; (c )几何的点;(d )几何尺寸同流动空间相比是极小量,又含有大量分子的微元体。 解:流体质点是指体积小到可以看作一个几何点,但它又含有大量的分子,且具有 诸如速度、密度及压强等物理量的流体微团。 (d ) 【1.2】 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相关的因素是:(a )切应力和压强;(b )切应力和剪切变 形速度;(c )切应力和剪切变形;(d )切应力和流速。 解:牛顿内摩擦定律是 d d v y τμ =,而且速度梯度d d v y 是流体微团的剪切变形速度 d d t γ,故d d t γ τμ=。 (b ) 【1.3】 流体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a )m 2/s ;(b )N/m 2;(c )kg/m ;(d )N·s/m 2。 解:流体的运动黏度υ的国际单位是/s m 2 。 (a ) 【1.4】 理想流体的特征是:(a )黏度是常数;(b )不可压缩;(c )无黏性;(d )符合RT p =ρ 。 解:不考虑黏性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 (c ) 【1.5】 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 大气压时,水的密度增大约为:(a )1/20 000;(b )1/1 000;(c )1/4 000;(d )1/2 000。 解:当水的压强增加一个大气压时,其密度增大约 95d 1 d 0.51011020 000k p ρ ρ -==???= 。 (a ) 【1.6】 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一般流体和固体的区别在于流体:(a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 不能承受切应力;(b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能承受切应力;(c )不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d )能承受拉力,平衡时也能承受切应力。 解:流体的特性是既不能承受拉力,同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即平衡时不能承受切应力。 (c ) 【1.7】 下列流体哪个属牛顿 流体:(a )汽油;(b )纸浆;(c )血液;(d )沥青。 解:满足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a ) 【1.8】 15C o 时空气和水的运动黏度6215.210m /s υ-=?空气,62 1.14610m /s υ-=?水 ,这 说明:在运动中(a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大;(b )空气比水的黏性力小;(c )空气 与水的黏性力接近;(d )不能直接比较。 解:空气的运动黏度比水大近10倍,但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近800倍,因此水的黏度反而比空气大近50倍,而黏性力除了同流体的黏度有关,还和速度梯度有 关,因此它们不能直接比较。 (d ) 【1.9】 液体的黏性主要来自于液体:(a )分子热运动;(b )分子间内聚力;(c )易变形

《不懂就要问》一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会本课要、先、思、很、少、讲、于、气9个生字,认识四个偏旁。 教学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批评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课文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堂上孙中山提问时的情景。 设计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带领学生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好三、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孙中山、私塾先生、同学,在体会人物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读句子,让学生感悟孙中山是个不懂就问、善于思考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指导识记、写字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将不同结构的字分类识写。教师则重点范写,提示关键笔画即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孙中山先生简介、课文插图、田字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融入情境,以疑促学。 1.小朋友们,谁知道孙中山先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孙中山先生小时侯的故事,叫不懂就要问(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鼓励学生在朗读中寻找答案。 二.尝试学习,识字读文 1.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各组选一段尝试自学) 学习任务: a.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b.用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组词)。 c.先画出带有生字的句子逐句读一读,再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正确、读流利。 d.合作方式: 组长组织大家围绕上述任务学习、交流。 明确分工各负其职,人人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 如:可以一人负责教生字的读音,一人负责介绍识记生字的方法并组词,一人负责领读带有生字的句子,一人负责指导朗读整段话。 e.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各组轮流上台,人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其中一段。 a.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各组的组员之间、台上的小老师与台下的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工程流体力学思考题章模板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流体? 流体与固体的区别? 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质, 包括气体和液体。 与固体相比, 流体分子间引力较小, 分子运动剧烈, 分子排列松散, 这就决定了流体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具有较大流动性。 2、流体中气体和液体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气体有很大的压缩性, 而液体的压缩性非常小; (2)容器内的气体将充满整个容器, 而液体则有可能存在自由液面。 3、什么是连续介质假设? 引入的意义是什么? 流体充满着一个空间时是不留任何空隙的, 即把流体看作是自由介质。 意义: 不必研究大量分子的瞬间运动状态, 而只要描述流体宏观状态物理量, 如密度、质量等。 4、何谓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如何度量? 压缩性: 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压缩系数βp表示, 单位Pa-1。 膨胀性: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 流体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膨胀系数βt表示, 单位K-1。 5、何谓流体的粘性, 如何度量粘性大小, 与温度关系? 流体所具有的阻碍流体流动, 即阻碍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称为粘滞性, 简称粘性。用粘度μ来表示, 单位N·S/m2或Pa·S。

液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怎样分类, 如何表示? (1) 质量力: 采用单位流体质量所受到的质量力f 表示; (2) 表面力: 常见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Pn 表示, 单位Pa 。 7、什么情况下粘性应力为零? ( 1) 静止流体 ( 2) 理想流体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1、 流体静压力有哪些特性? 怎样证明? ( 1) 静压力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 即垂直指向作用面。 证明: ○1流体静止时只有法向力没有切向力, 静压力只能沿法线方向; ○2流体不能承受拉力, 只能承受压力; 因此, 静压力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内法线方向。 ( 2) 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静压力大小相等, 与作用方向无关。 证明: 2、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Z+ g P ρ=C 或 Z 1+g P ρ1=Z 2+g P ρ2 (1) 几何意义: 静止流体中测压管水头为常数 物理意义: 静止流体中总比能为常数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及答案样本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2、直接凝集反应: 3、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 1、免疫的三大功能即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血清中Ig含量最多的是____, 含量最少的是_____, 唯一能经过胎盘的是_____。 3、超敏反应分为四个类型: 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4、酶免疫技术常见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三大经典血清学试验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选择: 1、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毒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A、严重感染 B、免疫缺陷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3、 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 A、深皮质区 B、淋巴结 C、浅皮质区 D、髓窦 4、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A、 TCR B、 CR2 C、 CD3 D、 FCR E、 mIg 5、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6、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

特型抗原 7、产妇初乳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E E、 IgA 8、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溶解细胞作用 B 、调理作用 C 、过敏毒素作用 D 、趋化作用 E、中和毒素作用 9、 I型超敏反应主要是哪一类抗体介导产生的 A、 IgA B、 IgD C、 IgE D、 IgM 10、下列不影响抗原抗体可见反应的因素是 A、温度 B、电解质 C、酸碱度 D、湿度 11、检测血清中Ig的常见方法是 A、单向琼脂扩散 B、双向琼脂扩散 C、协同凝集试验 D、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四、简答: 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哪些方面? 2、试述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常见生物制品。 3、图示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 二) 一.名词解释: 1、交叉反应: 2、抗体: 3、人工被动免疫: 二、填空: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______和_______。 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从____开始, 活化替代途径从____开始活化。 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

(完整版)免疫所有选择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A 5.B 6.D 7.A 8.E 9.B 10.E 11.D 12.C 13. A 14.E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选择题 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工程流体力学_思考题__1~4章

向期末进发!!!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流体?流体与固体的区别? 流体是指可以流动的物质,包括气体和液体。 与固体相比,流体分子间引力较小,分子运动剧烈,分子排列松散,这就决定了流体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具有较大流动性。 2、流体中气体和液体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气体有很大的压缩性,而液体的压缩性非常小; (2)容器内的气体将充满整个容器,而液体则有可能存在自由液面。 3、什么是连续介质假设?引入的意义是什么? 流体充满着一个空间时是不留任何空隙的,即把流体看作是自由介质。 意义:不必研究大量分子的瞬间运动状态,而只要描述流体宏观状态物理量,如密度、质量等。 4、何谓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如何度量? 压缩性: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压缩系数βp表示,单位Pa-1。 膨胀性: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流体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膨胀系数βt表示,单位K-1。 5、何谓流体的粘性,如何度量粘性大小,与温度关系? 流体所具有的阻碍流体流动,即阻碍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称为粘滞性,简称粘性。用粘度μ来表示,单位N·S/m2或Pa·S。 液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怎样分类,如何表示? (1)质量力:采用单位流体质量所受到的质量力f表示; (2)表面力:常用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Pn表示,单位Pa。 7、什么情况下粘性应力为零? (1)静止流体(2)理想流体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1、流体静压力有哪些特性?怎样证明? (1)静压力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即垂直指向作用面。 证明:○1流体静止时只有法向力没有切向力,静压力只能沿法线方向; ○2流体不能承受拉力,只能承受压力; 所以,静压力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内法线方向。 (2)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静压力大小相等,与作用方向无关。 证明:

不懂就要问-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案第一课时 本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课文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设计意图: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选读课文,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希望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并试着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读书思考中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选读第一课《不懂就要问》 1.学习重点: 是了解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勤学好问的。 2.学习难点是理解孙中山为什么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 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有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

3、 不懂就要问

3、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复述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与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3.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语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复述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与同学交流对“不懂就要问”这件事的看法。 2.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语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通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以及“交流平台”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叫“有新鲜感的语句”吗?(指名回答)能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就叫做“有新鲜感的语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还要通过读这样的语句形成画面,理解课文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进行这个练习,好吗? 1.板书课题:3*不懂就要问 2.齐读课题。 (二)认识略读课文,了解阅读基本要求 1.导语:同学们,请看课题,发现与以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序号右上角有朵小花。)对了。从这一课开始,我们会读到一种新的类型的课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要求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所不同。有什么不同呢?翻开课文P8,我们一起了解了解吧。 出示任务:读读第8页最下方的两个泡泡,想一想,它们告诉我们,学习略读课文有些什么基本要求?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学习略读课文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了解课文大意就行了;一是有个别字不认识、个别词语不理解也没关系。 3.小结:是的,学习略读课文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可以不像学习以前的课文那样,读得那么细,但要做到,如果是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弄清楚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过程发展的怎样的,最后结果怎么样,即第一个泡泡说的:“了解课文大意”。一是就是又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也不要紧,只要不妨碍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也就可以了。 (三)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了解略读课文的构成。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工程流体力学思考题章样本模板

向期末进发! ! !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流体? 流体与固体的区别? 流体是指能够流动的物质, 包括气体和液体。 与固体相比, 流体分子间引力较小, 分子运动剧烈, 分子排列松散, 这就决定了流体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具有较大流动性。 2、流体中气体和液体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1)气体有很大的压缩性, 而液体的压缩性非常小; (2)容器内的气体将充满整个容器, 而液体则有可能存在自由液面。 3、什么是连续介质假设? 引入的意义是什么? 流体充满着一个空间时是不留任何空隙的, 即把流体看作是自由介质。 意义: 不必研究大量分子的瞬间运动状态, 而只要描述流体宏观状态物理量, 如密度、质量等。 4、何谓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如何度量? 压缩性: 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流体体积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压缩系数βp表示, 单位Pa-1。 膨胀性: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 流体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质。用体积膨胀系数βt表示, 单位K-1。 5、何谓流体的粘性, 如何度量粘性大小, 与温度关系? 流体所具有的阻碍流体流动, 即阻碍流体质点间相对运动的性

质称为粘滞性, 简称粘性。用粘度μ来表示, 单位N ·S/m 2或Pa ·S 。 液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6、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怎样分类, 如何表示? (1) 质量力: 采用单位流体质量所受到的质量力 f 表示; (2) 表面力: 常见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 Pn 表示, 单位Pa 。 7、什么情况下粘性应力为零? ( 1) 静止流体 ( 2) 理想流体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1、 流体静压力有哪些特性? 怎样证明? ( 1) 静压力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 即垂直指向作用面。 证明: ○1流体静止时只有法向力没有切向力, 静压力只能沿法线方向; ○2流体不能承受拉力, 只能承受压力; 因此, 静压力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内法线方向。 ( 2) 静止流体中任何一点上各个方向静压力大小相等, 与作用方向无关。 证明: 2、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静力学基本方程式:Z+g P ρ=C 或 Z 1+g P ρ1=Z 2+g P ρ2 (1) 几何意义: 静止流体中测压管水头为常数

2.4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免疫调节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x k b 1 . c o m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Cw!w!w.!x!k!b!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乙肝疫苗是外来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而不是抗体。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A、B、D 是对的,C是错的。 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 V 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与治疗等相关知识。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C ] 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4.(2010·天津六校模拟)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讲总论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与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就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 A、免疫耐受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就是(D) A、Jenner B、Border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就是(D) A、Burnet B、Border C、Porter D、Jenner E、Pasteur 5.免疫指(ABCDE)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与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E、机体识别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 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与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 (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 疫功能 (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 (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 (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 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与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 A.各类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杜广生工程流体力学思考题答案

牛顿流体 作用在流体上的切向应力与它所引起的角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符合牛顿内摩擦定 律的流体, 1-2: 什么是连续介质模型?为什么要建立? 1) 将流体作为由无穷多稠密、没有间隙的流体质点构成的连续介质,于是可将流体视为 在时间和空间连续分布的函数。 2) ①可以不考虑流体复杂的微观粒子运动,只考虑在外力作用下的微观运动; ②可以用连续函数的解析方法等数学工具去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1-3:流体密度、相对密度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密度:单位体内流体所具有的质量,表征流体的质量在空间的密集程度。 相对密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流体的密度与4℃时纯水的密度的比值。 关系: 1-4:什么是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1) 压缩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压强增量引起的体积变化率定义为流体的压缩性系 数,其值越大,流体越容易压缩,反之,不容易压缩。 2) 膨胀性:当压强一定时,流体温度变化体积改变的性质称为流体的膨胀性 1-5:举例说明怎样确定流体是可压缩还是不可压缩的? 气体和液体都是可压缩的,通常将气体时为可压缩流体,液体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水下爆炸:水也要时为可压缩流体;当气体流速比较低时也可以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1-6:什么是流体的黏性?静止流体是否有黏性? 1) 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程为流体的黏性 2) 黏性是流体的本身属性,永远存在。 3) 形成黏性的原因:1流体分子间的引力,2流体分子间的热运动 1-7: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些? 质量力、表面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毛细现象:由于内聚力和附着力的差别使得微小间隙的液面上升和下降的现象。 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与流体的种类,管子的材料、液体接触的气体种类和温度有关 2-1: 流体静压强有哪些特性 ? 1) 特性一:流体静压强的作用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特性二:静压强与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无关,只是坐标点的连续可微函数 2-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在静止流体内的任一点上,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质量力与静压强的合力相平衡 2-3:什么是等压面?等压面的方程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质? 1) 在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2) 0=++dz f dy f dx f z y x 3) 性质: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任意点的质量力垂直于经过该点的等压面。 水头: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可以用液柱高来表示 帕斯卡原理:施于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表面上的压强,将以同样大小传到液体内部任 意点上 2-4: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几种表达式。说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范围以及物 理意义、几何意义。 w f d ρρ=

最新杜广生工程流体力学思考题答案

牛顿流体作用在流体上的切向应力与它所引起的角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 1-2: 什么是连续介质模型?为什么要建立? 1)将流体作为由无穷多稠密、没有间隙的流体质点构成的连续介质,于是可将流体视为在 时间和空间连续分布的函数。 2)① 可以不考虑流体复杂的微观粒子运动,只考虑在外力作用下的微观运动; ②可以用连续函数的解析方法等数学工具去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1-3:流体密度、相对密度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 1)密度:单位体内流体所具有的质量,表征流体的质量在空间的密集程度。相对密度:在 标准大气压下流体的密度与4℃时纯水的密度的比值。 关系:d= f w 1-4:什么是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1)压缩性:在一定的温度下,单位压强增量引起的体积变化率定义为流体的压缩性系 数,其值越大,流体越容易压缩,反之,不容易压缩。 2)膨胀性:当压强一定时,流体温度变化体积改变的性质称为流体的膨胀性 1-5:举例说明怎样确定流体是可压缩还是不可压缩的?气体和液体都是可压缩的,通常将气体时为可压缩流体,液体视为不可压缩流体。水下爆炸:水也要时为可压缩流体;当气体流速比较低时也可以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1-6:什么是流体的黏性?静止流体是否有黏性? 1)流体流动时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程为流体的黏性 2)黏性是流体的本身属性,永远存在。 3)形成黏性的原因:1 流体分子间的引力,2 流体分子间的热运动 1-7: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些? 质量力、表面力。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毛细现象:由于内聚力和附着力的差别使得微小间隙的液面上升和下降的现象。 上升和下降的高度与流体的种类,管子的材料、液体接触的气体种类和温度有关 2-1: 流体静压强有哪些特性? 1)特性一:流体静压强的作用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特性二:静压强与作用面在空 间的方位无关,只是坐标点的连续可微函数 2-2:流体平衡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静止流体内的任一点上,作用在单位质量流体上的质量力与静压强的合力相平衡 2-3:什么是等压面?等压面的方程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性质? 1)在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2) f x dx f y dy f z dz 0 3)性质:在静止流体中,作用于任意点的质量力垂直于经过该点的等压面。 水头: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也可以用液柱高来表示帕斯卡原理:施于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表面上的压强,将以同样大小传到液体内部任意点上 2-4: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几种表达式。说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适用范围以及物理意义、几何意义。 z p c1;z1 p1z2 p2适用于不可压缩重力流体的平衡状态; 物理意义:当连续不可压缩的重力流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在流体中的任意点上,单位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