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知雷达——雷达未来的发展之路

认知雷达——雷达未来的发展之路

认知雷达——雷达未来的发展之路
认知雷达——雷达未来的发展之路

基于知识系统的自适应雷达

认知雷达——雷达未来的发展之路

Simo Haykin

本文讨论认知雷达的新概念。认知雷达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建立在认知雷达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基础上的智能信号处理;2)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的信息,这是情报的简化设备;以及3)用贝叶斯法保存通过跟踪实现目标检测的雷达回波信息。这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都具有蝙蝠的回波定位特征,这也许可以看成是认知雷达的一种物理实现方法(虽然使用神经生物学术语)。

雷达是一种广泛用于搜索、跟踪和成像的遥感系统,以满足军事和民用的需要。本文着重讨论未来雷达具有认知能力的可能性。按照此种思路研究的典型案例,就是考虑把监视雷达用于海洋环境的情况。

按照牛津英语辞典的解释,cognition 意指“知道、发觉或者是想象的行动”,假定有三种明显的能力:

雷达的本能是连续感知周围的环境;

相控阵天线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快速的电扫描;

数字信号处理要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坚信使用当前的技术制造一部认知雷达是相当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如果曾经有过适合认知的遥测系统,那就非雷达莫属。

从监视雷达开机的那一刻起,就与周围环境有某种电磁联系了。某种意义上说,周围环境对雷达回波有持续很强的影响。这样的话,经过多次扫描,雷达就具有了环境知识,可以对此环境中未知区域的关注目标做决策,雷达开机前未知此区域。监视时一旦宣布有目标,雷达接收机就确定了此区域。我们从信号处理和控制理论可知雷达没有必要保存过去数据的全部记录;相反,采用环境的状态空间模型和不断更新表示与环境有关的某一参数的估计状态矢量,就不需要保存雷达关于环境的历史数据了。

雷达所使用的环境不稳定时,要求更新对环境状态的估计。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和未知区域出现未知目标的统计变量。状态的递归更新与自适应同义,自适应是处理环境不稳定性的自然方法。但是,在当前设计的雷达系统中,自适应仅限于接收机。对于认知雷达,自适应也扩展到了发射机。另外,雷达必须知道如何有效而鲁棒地处理各种距离内大小不同的目标。

认知信号处理周期

牛津字典对认知的定义包括设想,可以认为是形成假设,然后验证假设的正确性。该观点也是用于状态评估的贝叶斯法的实质,具有二者择其一的概率比。因此,我们可以将贝叶斯推理用于认知雷达。

我们从此种思路得出图1所示的方框图,此图表明认知雷达系统所执行的认知周期。该周期始于发射机照射环境的那一刻。环境产生的雷达回波送进两个功能块:雷达景象分析仪和贝叶斯目标跟踪器。跟踪器在连续时间基础上按照雷达景象分析仪提供的环境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目标作决策;接着,发射机按照接收机对可能出现目标所作的决策继续照射环境,结果反馈给接收机。此周期一遍遍重复。不像通讯系统,反馈机制必须要求有认知系统,所以很容易实现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共处。也要注意虽然图1所示认知周期中目标检测的过程不明显,但它是贝叶斯目标跟踪器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后面解释的那种跟踪方法进行检测。

图1 作为动态闭环反馈系统的认知雷达框图

以图1为基础,认知雷达与传统的自适应雷达的不同之处有三点:

雷达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连续获得周围的环境信息,继续并且不断用相关的环境信息更新接收机;

发射机用智能的方式调整照射环境的范围,并考虑这样的实际情况,如目标大小以及目标距离,结果是以更有效和鲁棒的方式调整发射信号;

整个雷达系统由发射机、环境和接收机组成一个动态的闭环回路。

众所周知,反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有害。因此在如何设计发射机和环境以及接收机的关系时就必须特别小心以便使系统长期稳定和可靠的工作。

另一个重要的说明就是有序性。事实上,认知是一个双向过程,一个是从内到外,另一个是从外到内。认知过程的两个部分互为参照,取决于信息源产生的认知分别停留在接收机的内部还是外部,如此处解释的那样:

从内到外的认知由关于环境的先验知识表示,这是接收机的主要部分,如图1所示。先验知识自然不能独立使用。例如,它可以采用地形图的形式,也

可以采用高度模型,或者是非协作目标的运动学形式。贝叶斯目标跟踪器可

以修正基于先验知识的信息并用它提高以需要为基础的雷达性能。先验知

识可以看成是接收机的长期记忆。

相反,从外到内的认知可以看成是接收机得出的关于目标飞行的短期记忆。

它通过雷达景象分析仪对雷达及其他和雷达协同工作的传感器采集的含有

外部环境信息的信号产生响应。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1]中关于基于知识(KB)的雷达系统的描述可以看成是从内到外的认知系统,可以直接决定应该何时以何种方式变换信号处理链。直观推断来自由使用KB法通过人工干预检测目标的先验法。人工干预随后收集并嵌入到计算机中。

雷达景象分析

雷达景象分析仪用来为接收机提供环境信息,这对接收机作关于所关注目标的决定来说很重要。此种功能基于两种包含信息的信号源:

雷达回波,产生于环境对雷达本身发射信号的响应;

其他关于环境的相关信息,如温度、湿度、压力以及海浪情况,该信息在目标飞行时由其他传感器而不是雷达本身收集。这两种输入源组成了雷达从外

到内认知部分的激励源。

监视时,雷达性能明显受不可避免的干扰的影响。典型地是,干扰受杂波控制(也就是说雷达回波由非所需目标产生)。因此,要设计能检测目标的目标跟踪器,我们需要两种信息,其一是关于杂波独自活动的信息,其二是关于目标和杂波的信息。

杂波和有关目标统计信息表示的统计建模

为了用具体的术语说明这两种信息,我们考虑相参雷达在某一海面上使用的情况。由于雷达是相参的,所以雷达回波包含那一片海域的幅度和多普勒信息。相应的,停留过程具有长期性,此种情况下,雷达回波的非静止特征就很值得注意了。此种情况下,我们不会为实际的雷达回波的多普勒频谱建模,(也就是说绘制平均功率与频率的图)。我们这样做是利用下面由直觉得到的满足观察的杂波多普勒频谱本身要相对平滑这一特性,同时出现的目标雷达回波频谱分量要足以成为线路分量(line component)。

但是,由于目标的截面积小,因而其目标杂波功率比也小,我们需要增强由目标引起的线路分量。可以借助于其邻近滤波器(bins)也就是说文献[2,3]中提到的数字中的k划分频谱的每一个多普勒滤波器的平均功率(取决于感兴趣的距离-方位分辨单元)。

此种变化可以增强目标引起的线路分量的窄峰,同时降低杂波相对宽的峰。称作峰值滤波器的激励变换可以追溯至文献[4]Priestly所描述的分组周期图测试,它本身是由1949年在土耳其进行的先验工作激起的。文献[2,3]中说没有目标时,峰值滤波器输出的统计可以在三种假设下进行评估:

功率谱中的k 个多普勒滤波器不包含目标;

一个频谱窗中含有(k+1)个多普勒滤波器,连续杂波功率谱约为恒定;

功率谱中所有(k+1)个纵坐标独立采样。

三种假设下,实际功率谱中的独立纵坐标有两个自由度(DOF)x2分布。相应的,峰值滤波器的输出,可以用k而不是其它划分每个频谱的纵坐标,具有超比分配,按

有(2,2k)自由度(DOF)的F分配[2,3]。在此基础上,用F2,2k(z)说明杂波统计,其中z 是随机变量(即平均杂波能量测量)。文献[5]使用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一般情况下,由于目标未知,所以不可能直接为其统计数字建模,由于不知道目标的详细情况,而又要简化实现方法,聪明的方法是假定目标有控制杂波的相同分布但有差异(此种假设适合海面上运动的小目标,此种情况下,杂波潜在的动力和目标基本耦合)。因此,如果杂波分布用F2, 2k(z)表示,那么目标分布可以表示为(1/?)F2,2k(z/?),式中z为测量的功率谱,而?为目标杂波能量比[2,3]。

除了目标统计以外,接收机需要一个说明目标运动的模型。为此,我们假定目标有变量为σ2的高斯分布加速度,该变量具有目标捷变的特征。对于低标准偏差σ,雷达所检测到的是没有加速的目标;另一方面,对于高标准的σ,由于小杂波峰值的干扰,目标检测的任务变得很难完成,因此产生雷达决策错误的似然性。

总的来说,相干雷达在海洋(背景下)搜索目标时,雷达景象分析仪为某一距离方位单元处理过的雷达回波信息建模如下:

杂波统计用F分布F2,2k(z)说明,其中的z为测量的功率谱,k 为邻近的多普勒滤波器,测量依此取平均数;

目标加杂波统计,用(1/?)F2,2k(z/?)说明,其中?为目标杂波能量比;

目标运动,用变量为σ2的高斯分布加速度说明,可以用该变量来说明目标捷变。

然而,要再次强调使该模型与目标在海面运动的情形类似。对于其他环境下的情况,开发出合适的统计模型来说明关于杂波和目标的雷达回波的信息内容是雷达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贝叶斯目标跟踪

文献[2,3]所描述的贝叶斯策略适用于相干雷达在出现海杂波时对小目标的检测。不象对雷达回波进行中期检测的传统跟踪算法那样,即硬决策,新算法直接处理雷达回波。文献[6]中,Bruno和Moura也描述了解决跟踪问题的贝叶斯法。假定距离-方位分辨单元R和M个可能的目标搜索空间,算法设计成可以跟踪任何目标。该算法先算

出2M个不同的目标组合中每一个的概率。具体地说,每个目标的质心(质量中心)可以是R 个分辨单元的任何一个或者没有。但是,文献[2,3]中描述的贝叶斯跟踪法不同于平滑模式下进行解算形成的跟踪算法,此种方法具有以过去和未来观察为条件的平滑输出的概率分布。

准确地讲,文献[2,3] 中提到的直接跟踪算法由以下三步骤组成:

1) 在给定的区域内,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收集雷达回波;

2) 对于搜索空间内的每个距离-方位分辨单元,计算每个距离-方位分辨单元含

目标的概率;

3) 对步骤2超时递归计算得出的目标概率分布评估后,检测目标航迹,随后对

可能的目标做出硬决策。

事实上,用概率术语表述的算法可以看成是检测过程中的软决策。

为了给使用贝叶斯框架创造条件,假定在搜索空间S内共有R个距离-方位分辨单元,假定r∈S 表示正在讨论的分辨单元;假定εr t表示离散事件t时的分辨单元r内出现的单个目标,假定矢量z t表示所有R个分辨单元在时间t时测量频谱的帧,那么矩阵

表示可以扩展并包含时间t所有帧的全集。那么,据此定义,矢量z t表示目前的帧,而剩余矩阵Z t-1表示所有过去帧的和集,同理,Z t+1表示未来帧z t+1,当前帧z t和所有过去帧Z t-1的综合。

按照进行评估的传统方法,现在我们可以确定三种不同的贝叶斯目标跟踪器:

单步预测器,其输出可以用条件概率描述;

滤波器,其输出可用条件概率描述;

平滑器,其输出可用扩展条件概率描述。

平滑比预测和滤波使用的信息都多,因此从统计意义上讲,比那两种方法更精确。另一方面,只有预测和滤波可以实时实现。

单步跟踪预测

假定用联合事件来描述分辨单元q在时间t-1时出现的目标,然后在时间t运动到分辨单元r。从概率论来看,我们可以把时间t时跟踪预测器的输出表示为

然而,假设时间t时发生事件这个事实,它可使先前的测量矩阵Z t-1不相干。换

句话说,事件的发生恰好传递了同联合事件一样的信息量,因此,式(1)可以简化为:

条件概率为以分辨单元q在时间t-1时工作的跟踪滤波器的输出。我们也

可以把看成是事件随着事件发生的概率集。该概率集指跟踪器的跃迁矩阵,其形成可以说明雷达景象分析器提供的目标运动的统计模型。值得注意的是目标的捷变越少,目标在搜索空域S内期望的跳跃越小,因此,引起的跃迁矩阵也更稀疏。任何情况下,给定时间t-1时的跟踪滤波器输出和跃迁矩阵,我们就可以使用公式(2)计算出时间t时相应的跟踪预测器的输出。

跟踪滤波器

下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计算时间t时跟踪滤波器的输出,它由后验概率定义,该概率使用贝叶斯规则产生

式中,为由事件的发生给出的电流测量矩阵Zt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为事件的先验概率。分母中的概率密度函数就是证据,该函数仅为归

一化函数。既然定义,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扩大分子的方式改写公式(3):

考虑到事件的发生可以使后续测量Z

不相干,式(4)可以简化成

式(5)分子中的第一项测量z t的概率密度函数,假定时间t时单元r内有目标。

第二项通过递归公式计算:

式中,同前面一样,是雷达景象分析器的输出,是的

单级延时型,因此式(6)可以看成是递归公式。概率矩阵是跃迁矩阵

的导数,由先于事件之前的事件概率定义。考虑到式(2)的跃迁矩阵,此处所用的术语导数仅指两个事件互为倒数。下面两点值得注意:

递归公式(6)马尔科夫链中所用隐藏的马尔科夫模型(HMM)一样有跃迁概率;

假定式(4)的后验概率分布,那么事件在整个搜索范围S内的条件平均估计(即最小均方估计)可以按求和。

我们也可以通过把递归公式(6)改写成下式,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把式(7)代入式(5),得到计算跟踪滤波器输出端后验概率的新公式:

式中,概率是跟踪预测器输出的延时型,概率是跃迁矩阵的元素。

以式(2)和(8)为基础,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图(2)所示的贝叶斯直接滤波器的方框图。此图为闭环反馈体制,通过多次逐步逼近法传播概率的状态矢量运行。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为跟踪器正确建立雷达参数和杂波统计特征以及目标加杂波间的关系以维持稳定操作。

图2 贝叶斯直接滤波系统的框图

跟踪平滑器

贝叶斯跟踪器令人注目的特点是可以直接以过去和未来的频谱测量为条件进行工作。扩展的结果就是目标跟踪平滑器,其输出表示如下:

式(9)分子中的因式分解项可以假定雷达为一级马尔科夫模型,此种情况下,后续测量Zt-1 分布对将来测量Zt-1 的条件依赖性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假定

等于。

通过运行递归公式(6),计算式(9)分子中的附加因子[2,3]。因此,

目标跟踪滤波器仅以前向工作,而目标跟踪平滑器既可以前向也可以后向工作。因此,使用跟踪平滑器对可能目标所做的决策比用相应的跟踪滤波器所作的决策包含更多的信息,而且更可靠。但是,性能的改进以牺牲两个因数为代价:增加计算的复杂度和非事实计算。

实验结果:海杂波中目标的案例研究

文献[2,3]中,贝叶斯目标检测的性能用雷达实际数据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了评估。通过McMaster IPIX 雷达收集的数据,已经用于专门为研究所设计的多功能相干X 波段雷达。在Dartmouth收集的数据集的子集,雷达以1°的针状波束和9.39GHz 的固定射频工作在驻留模式。雷达安装在海平面以上30米处,所关注目标位于远离海岸2.5公里处。目标为一个用电线做成的球体(直径为1米),上有泡沫材料。对雷达距离用200ns的矩形波束以15米的间隔采样,(雷达的实际距离分辨率为30米)。脉冲重复频率2000Hz,但是脉冲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间交替,所以有效和单极化PRF为1000Hz。对每个脉冲来说,H(水平极化)和V(垂直极化)同时记录,所以形成4个可能的发射/接收矩阵:HH,HV,VH和VV。对于矩阵中的每一组合,雷达回波的幅度和相位都以同相(I)和正交(Q)的形式保存。

图3 (a)文献[3]中原始雷达数据集3的64次采样滑窗时间-多普勒成像

(b)贝叶斯跟踪平滑器的输出;每个象素都表示目标在相应分辩单元的概率文献[3]用Dartmouth数据集中的三组验证贝叶斯目标检测器。检验结果与三组中的一组一致,如图3所示。图(a)的上部表示雷达原始数据集使用64个采样滑窗的多普勒时间影像,图(b)为贝叶斯检测跟踪平滑器输出结果。影像中的每个象素表示目标在相应分辨单元出现的概率。象素越暗,目标出现的概率越高。也要注意沿500Hz线分布的暗的轨迹指雷达看不见目标或雷达没有检测到目标的情况。

图3和文献[3]所报道的其他结果再次证实了贝叶斯直接跟踪器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平均目标杂波功率比低至-7dB数据集的情况,图3也清楚证明了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可视性。

贝叶斯目标跟踪器的实用意义

就我所知,文献[2,3]详细描述的和此处着重强调的贝叶斯目标跟踪器都是首次研究直接目标跟踪而不用其他中间检测的可行性。使用贝叶斯法直接跟踪,结合完全相信软决策(即避免中间检测形成的硬决策)有下面几点实际的意义: 与硬决策不同,由贝叶斯目标跟踪器所做的软决策保留雷达回波的更多信息内容;此方法遵循的信息保持理论源自Shannon’s信息论[7];

由贝叶斯直接目标跟踪器产生的多普勒时间影像某种意义上讲使雷达与人眼相比有可能看见目标的运动。事实上,我们假设有经验的操作手在跟踪目标方面比贝叶斯跟踪器做得好,尤其是在贝叶斯跟踪器工作于平滑模式时。在平滑模式,跟踪器利用了前后向计算的组合优势(Combined benefit);

贝叶斯法的基本思想是把雷达图像中所含的基本信息看成是能表征包含目标的特定分辨率的似然性的概率分布。以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表示的分布一部分由雷达景象(外部世界)统计结构决定,另一部分由雷达本身对来自外界的回波的实际编码决定。因此,贝叶斯法与其它方法的区别在于对环境产生明显的统计结构,实际上,这是最必需的。

文献[8](书刊)提出了一些研究视觉的理论框架,这些框架在不同程度上以贝叶斯理论为基础。某种意义上说,本书的理论进一步支持了贝叶斯雷达目标跟踪器,是否支持包含在公式(1)-(9)的理论,取决于工作模式。

使用两种不同的实际雷达数据集和计算机仿真的数据,得出了贝叶斯法与通过检测跟踪目标的的比较评估,这种评估相对于新的检测策略来说称为相干反常接收机,该接收机按照随机微分等式的理论[5]。文献[9]记录的这种评估结果证明贝叶斯接收机的性能优于相干反常接收机的性能。

自适应雷达的照度

按现实情况来说,由贝叶斯目标跟踪器计算的后验概率分布不能进行优

化。自适应雷达照度(发射)的实际问题是如何观察收集到的(past)雷达回波并抽出有用信息以便决定或选择雷达波形以最优的形式进行下一次发射。

某种意义上讲,时间t 时用Z t表示的当前频谱测量和用Z t-1表示过去的测量都与发射信号有关。这种依赖性暗示着可以通过调整发射信号的一些参数把整个雷达系统做成自适应,以响应贝叶斯跟踪器在搜索时对环境所作的概率决策。但是,要注意既然这样做了,雷达系统可以假定由式(4)的后验概率分布控制的状态空间模型随机控制系统的模式。对部分可以观察的随机控制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是NP 硬件。幸运的是,有一些次优方法例如产生可接收方案以增强认知,这将在以后讨论。

有很多种方法调整发射信号的参数[11]。一种实用的方法就是脉冲群波形,每个脉冲群都是一系列等间隔,非重叠的一定脉冲宽度的次脉冲。两种原因可使脉冲幅度恒定:避免动态范围要求的不可预见的困难以及目标杂波功率比或者对脉冲幅度调整不够灵敏。

逻辑策略按照从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反馈调整每个发射射频脉冲的相位。这里我们可以按照引起线性调频的平方律或者引起非线性调频的立方率选择随时间变化的相位响应。这两种配置以其脉冲压缩特征闻名,非线性调频比线性调频更有效。

支持可调调频的仿真试验

Delong和Hofstetter在文献[13,14] 描述了采用上述脉冲群波形的方案。其详尽的理论研究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试验了使用可调脉冲幅度的情况于1967年发表,第二部分集中讨论动态范围一定的可调脉冲相位的情况,随后于1969年发表。这两种研究,他们都把信扰比作为性能指标,干扰包括杂波和接收机噪声。为优化性能,他们使用基于Karush-Kuhn-Tucker理论的方法[15]。虽然Delong和Hofstetter在早期发表的那两篇文章中报道了结论,但现在仍然很有用。两篇论文总结如下: 调整相位比设计自适应雷达发射机的幅度更有用;

使用恒定幅度和正交相位脉冲群波形比相应的等幅、零相位脉冲群的模糊图明显要好。

这些结果已被文献[16]用下面的系统参数所报道的仿真试验证实:

脉冲群波形32个子脉冲

单脉冲信扰比5dB

杂波目标截面积比100

文献[16,18]中,记录的采用等幅、矩形相位脉冲群波形的Delong-Hofstetter算法在重复30次后可以得到16.9dB的最大信扰比。在强杂波环境下,系统抑制杂波性能几近完美。

蝙蝠的回波定位

引言中介绍的认知雷达系统包含三个基本部分:

通过经验了解周围环境;

以智能方式调整发射信号;

从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使这种调整有可能。

所有这三种特点都是蝙蝠回波定位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从蝙蝠的回波定位系统我们可以知道很多[19,22]。大多数回波定位的蝙蝠都看不见。(我们说大多数是因为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是盲蝙蝠,还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蝙蝠都用回波定位。)为了观察周围的世界,蝙蝠采用声纳,这是有源回波定位系统。除了提供目标(飞虫)的距离信息以外,蝙蝠的声纳还转换关于目标的相对速度、目标的各种特征以及目标的方位和高低角信息[21-23]。需要复杂的神经计算提取出李子大小的脑部的目标回波的所有信息。实际上,靠回波定位的蝙蝠可以用一种设备探测和捕获目标,其成功率甚至让雷达设计师嫉妒。那么蝙蝠如何执行这些不平常的任务?这个基本问题的答案在于蝙蝠出生不久,就在其硬连线大脑中建立我们常称为经验的行为规则,从而具有回波定位这些不平常能力。

蝙蝠用嘴巴或鼻子发出回波定位的声音,其听觉系统用作声纳接收机。所发出的声音组成了脉冲群波形,其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会随目标种类和具体环境而变。所发出的声音特点总结如下:

宽度:0.3到300ms

频率:12到200kHz

结构:调频元件或稳频(CF)元件后跟调频元件

稳频元件可以是单谐波或多谐波,调频元件可以是上变频,也可以是下变频,具有随时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使用FM元件的目的是改进蝙蝠回波定位系统的分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能回波定位的蝙蝠发出的声音组成了脉冲群波形,就像Delong-Hofstetter算法中所用的自适应发射策略组成脉冲群波形一样。)广泛说来,蝙蝠的自适应可以分成以下几类[21]:

基于速度的自适应,这涉及到调整发射声频;这种自适应形式在CF-FM蝙蝠中最突出。这些CF-FM蝙蝠在接近目标时进行临时成像的调整。

基于距离的自适应,这涉及到调整所发出声音的宽度、带宽以及重复率。这种自适应形式在仅使用FM的蝙蝠中最突出。这些蝙蝠在接近目标时也要调

整发射的脉冲群。

听觉系统中的目标(即昆虫)回波用神经的活动表示,这些神经活动对响应发射声音脉冲群时产生的各种不同音频输入的组合很敏感。特别是已经识别了蝙蝠三种主要音频表示法:

回波频率,起初由涡轮位置在听觉的外周蜗轮编码;

回波幅度,由先前和调谐到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动态范围的其他神经编码;

回波延迟,通过产生目标距离调谐响应的神经计算编码。

蝙蝠的大脑可以进行两种主要的运算,目的是成像。一种计算时输入回波的频谱,用于提取目标形状。另外一种是考虑到发出的声音脉冲群,接收到的回波延时,用于提取目标的距离。要进行这些计算,输入回波频谱中包含的基频信息转换成评估目标的空间(时间)结构。

简言之,蝙蝠的回波定位系统非常具有可塑性,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搜索目标的不同阶段改变所发出的声音脉冲群的参数。因此我们认为把蝙蝠的回波定位系统看成是认知雷达的物理证明是正确的。

讨论

从本文的描述中可以得到三种重要的结论:

1)情报是认知雷达的必须要求。我们说描述的自适应雷达照度和蝙蝠的回波定位间明显的不同是可识别性。简单地用信号处理的术语来说,蝙蝠的回波定

位系统要比目前正在使用或正在考虑的雷达可塑性要强。图4所示的光谱图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明显的差别,这种光谱图是四种不同种类的蝙蝠在搜寻各自目标时产生的。该图明显的特征就是蝙蝠接近目标时发射的信号宽度降低了,脉冲重复率提高了。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蝙蝠使用已得到的远离目标的距离信息调整所发出的声音脉冲群。因此,对于具有认知能力的雷达系统来说,基本要求就是雷达发射机能够从与环境的连续互作用中学习并在监视时智能使用接收机抽取的目标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在目标飞行的各个阶段进行。

2)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反馈是信号处理的简便装置。我们说反馈是情报的简化装置是因为通过接收机到发射机的反馈认知雷达可以从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了解学习,关于这一点在“学习”一节有更多的说明。

3)雷达回波所保存的信息对发射机性能来说至关重要。贝叶斯目标跟踪器早期出现的结果强调贝叶斯方法的信号处理能力。这种方法只是一种统计法,其中的接收信号统计模型用来说明有助于信息参数的两个因素: 干扰(即,雷达杂波和噪声)的统计性;

雷达环境(即,外部世界)包括目标的统计结构。

过去,贝叶斯法已经因要有包括雷达环境统计结构的模型而受到批评。为响应这种批评,我们不得不只强调我们要说明产生雷达回波的物理实现性,那么包括雷达环境的统计结构就是保存所接收信号信息内容的基本要求。

图4 4种不同的蝙蝠在搜索、接近到最后捕获所追逐昆虫时的谱图

学习

通过本文,我们强调学习是认知雷达的基本组成。一般意义上讲,可以有两种学习过程,脱机和联机学习。

通过脱机学习,得到关于环境的知识,然后嵌入在接收机中。雷达完成此采集固定的方法就是收集环境变换时关于环境所进行的地面试验时的实际数据,然后进行关于雷达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杂波和目标模型,这样就完成了获得环境的知识采集,参看文献[23,24]中的实例。任何事件中,都通过试验者的发明进行脱机试验。

多种不同的联机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法[25]为最适合认知雷达的学习过程。现代增强学习方法,也指神经动态编程[26],Bellman’s的动态编程(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为这种学习过程打下了理论基础。但是,Bellman’s动态编程受维度数限制之苦,所以限制了实际应用。神经动态编程通过使用物理实现方式中动态编程概算的神经网络克服了这种限制。简言之,神经动态编程使学习系统可以做两件事[26]: 通过观察系统本身的行为作好决策,脱机方式时使用MonteCarlo模拟得到系统本身的方法;

通过使用联机方法中的反复优化得到的内装增强机构改进系统方法。

净结果就是允许认知雷达通过与环境的连续互作用学习的过程,大体上讲,就是模拟回波定位的蝙蝠了解周围环境的方法。

应用

关于认知雷达的讨论没有在有潜力制造差别的地方的使用是不完全的。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强调认知雷达的两种应用,一种情况涉及相当昂贵的多功能雷达,另一种涉及便宜的非相干雷达。

多功能雷达

感谢相控阵天线和计算机两个方面连续取得进步和改进,如果不是现成的话,多功能雷达正在变成制造复杂雷达系统的标准。例如,在敌方海面环境下,由于目标(如水面浮油刮集导弹)紧贴海面,雷达也可能涉及逐渐消失的目标。减缓目标消失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增加停留时间以便以足够的精度跟踪目标。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也许可以明确两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捷变,要求使用相阵天线,目的是提供360°的搜索范围(如彼此之间相对90°的四相阵。)

快速响应,靠使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获得能使雷达自适应其发射波形以便于在不足30秒甚或是几分钟的时间内足够快地监测、跟踪目标以及为目标显

像,进而打击的能力。

典型地情况是,在对付逐渐减退的目标时,同样要求雷达对付其他的威胁目标。因此,雷达要面临新的问题,也就是说,资源管理[27,28]。神经动态编程可以提供能源管理问题解决方案的原理方法(虽然次优,但也足够解决此问题。)。

非相干雷达网络

对于使用认知雷达的所有不同应用来说,考虑国际范围内的安全问题。更具体点说,就是五大湖区圣劳伦斯航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大片的开放边境存在两大挑战性问题[29]:

设施和居民免遭恐怖袭击;

防止非法入境。

性价比,全天候以及全天时是认知非相干雷达网络对这两大挑战的解决方案。该网络由分布在整个边境的廉价的现成商用海用雷达组成。用这样简单的雷达唯一可进行的判别式可用监视就是幅度,但幅度严格限制了出现海杂波时雷达检测小雷达截面积的非协作目标的能力。为了缓解这个严重的问题,Weber et al.[29]通过有意设置低检测门限改变了传统的雷达的信号处理。当然,虚警率也提高到了高于传统处理器的水平标准。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在可以检测非协作的小目标了。然后通过使用复杂的跟踪算法,可以提取实际目标,虚警率也降到了可接受的水平。

假定这样一种非相干雷达网络,含有一个中央基站。雷达计算出的实际目标航迹由通讯通道(有线或无线)传到那个站。结果我们遇见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多传感器融合的问题。如果基站的计算资源有限,那么此处的挑战就是设计能实时产生整个五大湖区圣劳伦斯航路的认知雷达网络,可以识别这里所有的非协作目标,以各种可能的最可靠的方式识别目标。

此处强调的两种应用中,另外一种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是知道如何定义量度,借此据说可以完成正在讨论的任务。换种说法就是监视环境下说明的本质是什么?以检

测概率和虚警(从来不能以任何方式实时测量)的问题为基础的传统雷达的参数不合适。相反,我们需要一种具体说明最终用户需要了解什么的新量制。当实际使用涉及几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要排优先权时,进一步引起了量制的形式问题。此处,我们重申,在时间上的认知法可以给出完整的答案,正如人类经常碰到的那样[30]。

参考文献:

[1]G.Capraro, A. Farina, H. Griffiths, and M. Wicks, “Knowledage-based radar signal and data processing: A tutorial

overview,”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 Vol.23,no.1,pp.18-29,2006.

[2]R. Bakker, T. Kirubarajan, B. Currie, and S. Haykin, “ Adaptive radar detection: A Bayesian approach,” in proc.

EPSRC IRR Workship Nonlinear Non-Gaussian Signal Processing, Peebles, Scotland,8-12 july 2002.

[3]R. Bakker, G. Lopez, and S. Haykin, “Baysian approach to the direct filtering of radar targets in clutter,” Adaptive

Systems Laboratory, McMaster Univ., Canada, Report 02-02, Aug.2002.

[4]M.B. Priestly, Spectral Analysis and Time Series. New York: Academic, 1981.

[5]T.R. Field and R.J.A. Tough, “ Stochastic dynamics of the scattering amplitude generating K-distributed noise,” J.

Math. Phys.,vol.44.pp5212-5223,2003.

[6]M.G.S. Bruno and J.M.F. F Moura“ Multiframe detector/tracker: Optimal performance,” IEEE Trans. Aerosp.

Electron. Syst., Vol. 37, pp. 925-944, July 2001.

[7] A. Viterbi, “Wireless Digital Communication: A view based on three lessons learned,” IEEE Commun. Mag.,

Vol.29, pp.33-36, Sept.1991.

[8]Perception as Bayesian Inference, D.C. Knill and W. Richards, Ed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 Press.

1996.

[9] B. Currie and S. Haykin. “Bayesian detector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Defense Research Development-Ottawa

(DRDC, Final Pep. Under Contract W7714-020683/001/SV, Apr.2004.

[10] D.T. Gjessing, Target Adaptive Matched Illuminate Radar: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EEE Electromagnetic

Waves Series 22). Stevenage, U,K.:Peregrinus, 1986.

[11]M.R Bell and S. Monroq, “Diversity waveform signal processing for delay-Doppler measurement and imaging,”

Dig. Signal Process, Vol, IT-13. PP. 329-346, Apr/July 2002.

[12]P. Weber and S. Haykin, “ Non-linear FM pulse compression radar system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 Rep.120,1983.

[13] D.F. Delong and E..m. Hofstetter. “ On the design of optimum radar waveforms for clutter rejection.”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IT-13, pp. 454-463.1967.

[14] D.F. Delong and E. M. Hofstetter, “ The design of clutter-resistance radar waveforms with limited dynamic range,”

IEEE Trans. Inform. Theory, vol. IT-15, pp-367-385,1969.

[15] D.P. Bersekas, Nonlinear Programming. Athenas, Scientific, 1995.

[16]S. Haykin, T. Kirubarajan, and B. Currrie, “ adaptive radar for improv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n a maritime

environment,” ASL Report 03-01, Adaptive Systems Laboratory , McMaster Univ., Canada, 2003.

[17]S.Haykin, T. Kirubarajan, and B. Currie, “Simulation Setup for Optimum Energy-Constrained and

Amplitude-Constrained Waveform Design,” Adaptive Systems Laboratory, 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 ASL Report 03-02, 2003.

[18]S. Haykin, T. Kirubarajan, and B. Currie, “Literature Search on Adaptive radar transmit Waveforms,” ASL Report

02-01, 2002, Adaptive Systems Laboratory, 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

[19]J. A. Simons, “The resolution of targetr range by Echo-locating bat,” J. Acoust, Soc. Amer., vol.54, pp.

157-173,1973.

[20]N. Suga, “Cortical computation maps for auditory imaging, ” Neural Netw., vol,3.pp.3-21,1990.

[21]J.A. Thomas, C.F. Moss, and M. Vater, Echolocation in Bats and Dolphins. Chicago.IL: Univ. of Chicago Press,

2004.

[22]G. Schuller and C.F.Moss, “Vocal control and acoustically guided behavior in bats,” In J.A. Thomas, C.F. Moss,

and M.Vater, Echolocation in Bats and Dophins. Chicago, IL: Univ. of Chicago Press, 2004, PP.3-16.

[23]S.Haykin, R. Bakker, and B.W. Currie, “Uncovering nonlinear dynamics: The case study of sear clutter,” Proc.

IEEE, vol.90.no.5.pp860-881, May, 2002.

[24]M. Greco and F.Gini,” X-band sea clutter non-stationary: The influence of long waves,” In S. Haykin, Ed.,

Adaptive Radar: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Radar. Hoboken, NJ: Wiley 2006,ch,5.

[25]S. Haykin, Neural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2nd,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99.

[26] D.P. Bertsekas and J. N. Tsitsiklis, Neuro-Dynamic Programming. Athenas Scientific, 1996.

[27]V.Krishnamurthy and R.J. Evans, “ Beam Scheduling for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tracking systems using

multi-arm bandits,”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49,pp.2893-2908,2001.

[28]S.L.C. Miranda, C.J. Baker, K.D. Woodbridge, and H.D. Griffiths,” Knowledge-based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multifunction radar,”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 vol.23,no.1.pp.66-76.2006.

[29]P.Weber, A. Premji, T.J. Nohara, and C. Krasnor, “Low-cost radar surveillance of inland waterways for homeland

security applications,” in proc. 2004 IEEE Int. Radar Conf., Philadelphia, PA,26-29 Apr.2004.

[30] C.J. Baker, private communication, 17 Jan.2005.

张亚婷翻译何鹏军校对

资料来源: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Jan,2006

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浅析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作者:————————————————————————————————日期:

浅析钢铁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冶金的绿化 杨华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1 摘要: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支撑着我国机械、汽车、石油、建筑、造船业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技术的改进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造成了我国钢铁企业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于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改进生产技术破在眉睫。一向以污染著名的钢铁企业的绿化工作是一直被忽视的,而许多大型钢铁企业越来越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因此,绿色钢铁的观念就应运而生,绿色营销不仅有利于改进环境的状况,还有利于为钢铁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大环境。 关键词:钢铁企业;环境污染;发展之路; 1、引言 我国钢铁行业当前存在的竞争策略,分析了钢铁企业环境现状、国家对钢铁企业实施开展绿色营销的道路。通过对钢铁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市场细分与定位,提出市场营销策略思想和目标,即在关系营销新营销理论指导下,对钢铁企业进行绿色营销观念的实施及与加强国际化合作步伐,从全人类的角度去考虑将来钢铁企业的发展之路-绿色营销之路。 2、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及绿色营销概念 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过低,落后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2004年中国前15大钢铁(500万吨以上)产量只占总产量的45%。2004年我国需要净进口钢材1507万吨,同时净出口钢坯220万吨。而发展绿色营销,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技术实力为基础,其次,要打通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物质流动的通道,最大限度地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这就需要企业最好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性,或是与外部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实现相互间高效的协同运作。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优化重组内部资源,或是与外部企业兼并联合的方法,为建立生态化钢厂奠定资源基础,以达到打通边界隔阂,扩大资源和物质循环利用空间的目的。事实上,新的产业政策也鼓励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实现跨地区的资产流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改革委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应达到总产量的50%,到2020年要达到70%。并提出要培养一到两个三千万吨级的企业与几个千万吨级的企业。可以想象: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光靠企业自己投资扩大规模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联合重组等手段才能得以实现。预计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1]。

(发展战略)手机未来的七大发展方向

与社会共进步手机未来的七大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产品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不断追求更多的便捷的享受,更多娱乐气氛。十年前手机仅仅作为一个通讯设备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在网络全球化的今天,手机俨然成为个人的“超级计算机”,品种多样的手机,纷乱复杂的程序软件,不断改变人们手机使用的态度,也不断催生人们的好奇心。手机在这么多的苛刻标准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该何去何从。手机产业链的变化该怎么满足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和挑剔。 目前手机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的人们被手机束缚着,牢牢的把人们困在一个人为的模式下,手机功能不能是无限的,但是手机发展并不仅于此。所以不断骚动的人们破解,研发,改装等等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但这只是从量的角度积累想通过这个达到质的飞跃,同时必须要有把握未来趋势的洞察力和掌控力。

手机的发展要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以后的手机将成为人们的不可或缺的智能机器。 1.未来手机发展总体趋势就是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 现在手机的用途很大部分用于通信,包括电话、短信、彩信、网页、QQ等等。但这只是手机内部或者说是手机产业内部模式化的服务。硬件提升和软件开发仅仅是手机未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手机的发展不仅仅是手机单方面的,是多个方面的发展。比如:手机将可能成为虚拟货币流通渠道,这就需要运营商等等行业的支持。手机可能出现虚拟人物,这就需要媒体等行业的支持。手机有可能内置其他类别的设备的,比如:医疗,测距,夜视等等就需要很多行业的支持。 无所不能的iPhone是未来手机? 手机将会慢慢发展两大趋势:一是普遍智能化,一是专业智能化。这很可能衍生出普通手机用途和专业人士的特殊用途的两种或几种类型来逐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成像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信号处理专题论文题目: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成像院系:电信学院 班级:电子一班 设计者:刘玉鑫 学号:13S005061 指导教师:张云 时间:2014.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一章压缩感知理论基本原理 1.1 压缩感知的基本知识 压缩感知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两点。第一个是信号的稀疏结构。传统的香农信号表示方法只开发利用了最少的被采样信号的先验信息,即信号的带宽。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广受关注的信号本身具有一些结构特点。相对于带宽信息的自由度,这些结构特点是由信号的更小的一部分自由度所决定。换句话说,在很少的信息损失情况下,这种信号可以用很少的数字编码表示。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这种信号是稀疏信号(或者近似稀疏信号、可压缩信号)。另外一点是不相关特性。稀疏信号的有用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一个非自适应的采样方法将信号压缩成较小的样本数据来完成。理论证明压缩感知的采样方法只是一个简单的将信号与一组确定的波形进行相关的操作。这些波形要求是与信号所在的稀疏空间不相关的。 压缩感知方法抛弃了当前信号采样中的冗余信息。它直接从连续时间信号变换得到压缩样本,然后在数字信号处理中采用优化方法处理压缩样本。这里恢复信号所需的优化算法常常是一个已知信号稀疏的欠定线性逆问题。 1.2 压缩感知的主要原理内容 总的说来,压缩感知方法的处理流程可简要描述为:基于待处理信号在某个基上的稀疏性或可压缩性,设计合理的测量矩阵,获得远小于信号维数但包含足够信号特征信息的采样,通过非线性优化算法重构信号。 在传统理论的指导下,信号X的编解码过程如图1-1所示。编码端首先获得X的N店采样值经变换后只保留其中K个最大的投影系数并对它们的幅度和位置编码,最后将编得的码值进行存储或者传输。 解压缩仅仅是编码过程的逆变换。实际上,采样得到的大部分数据都是不重要的,即K值很小,但由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采样点数N可能会非常大,采样后的压缩是造成资源浪费的根本所在。

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光电雷达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专业光学工程 姓名白学武 学号2220140227 学院光电学院 2015年2月28日 摘要:激光雷达无论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工作特点及分类,介绍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引言 激光雷达是工作在光频波段的雷达。与微波雷达的T作原理相似,它利用光频波段的电磁波先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其接收到的同波信号与发射信号相比较,从而获得目标的位置(距离、方位和高度)、运动状态(速度、姿态)等信息,实现对飞机、导弹等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 激光雷达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如按照发射波形和数据处理方式,可分为脉冲激光雷达、连续波激光雷达、脉冲压缩激光雷达、动目标显示激光雷达、脉冲多普勒激光雷达和成像激光雷达等:根据安装平台划分,可分为地面激光雷达、机载激光雷达、舰载激光雷达和航天激光雷达;根据完成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火控激光雷达、靶场测量激光雷达、导弹制导激光雷达、障碍物回避激光雷达以及飞机着舰引导激光雷达等。 在具体应用时,激光雷达既可单独使用,也能够同微波雷达,可见光电视、

红外电视或微光电视等成像设备组合使用,使得系统既能搜索到远距离目标,又能实现对目标的精密跟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战术应用方式。 一、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状况 1.1关键技术分析 1.1.1空间扫描技术 激光雷达的空间扫描方法可分为非扫描体制和扫描体制,其中扫描体制可以选择机械扫描、电学扫描和二元光学扫描等方式。非扫描成像体制采用多元探测器,作用距离较远,探测体制上同扫描成像的单元探测有所不同,能够减小设备的体积、重量,但在我国多元传感器,尤其是面阵探测器很难获得,因此国内激光雷达多采用扫描工作体制。 机械扫描能够进行大视场扫描,也可以达到很高的扫描速率,不同的机械结构能够获得不同的扫描图样,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扫描方式。声光扫描器采用声光晶体对入射光的偏转实现扫描,扫描速度可以很高,扫描偏转精度能达到微弧度量级。但声光扫描器的扫描角度很小,光束质量较差,耗电量大,声光晶体必须采用冷却处理,实际工程应用中将增加设备量。 二元光学是光学技术中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衍射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细微加工技术基础上的光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利用二元光学可制造出微透镜阵列灵巧扫描器。一般这种扫描器由一对间距只有几微米的微透镜阵列组成,一组为正透镜,另一组为负透镜,准直光经过正透镜后开始聚焦,然后通过负透镜后变为准直光。当正负透镜阵列横向相对运动时,准直光方向就会发生偏转。这种透镜阵列只需要很小的相对移动输出光束就会产生很大的偏转,透镜阵列越小,达到相同的偏转所需的相对移动就越小。因此,这种扫描器的扫

浅谈企业的创新之路

浅谈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 经济091 莫炜臻 20090201142 摘要:当今,虽然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但却处于价值链的下层,中国企业难以与外来企业抗衡,想要突出重围,企业必须提高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要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关键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原因方法 创新,包括了很多高深的知识的创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中国在书本知识方面很厉害,中国留学生在外国都很“犀利”,但是由于过去中国的旧时代文化并不鼓励创新思想,人们从小只能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很多不符合书本的创造都被视为不合理而加以批判。这种现象在教学时期就体现了,就如“老师就是绝对权威”的思想。我有很多同学,同一个问题,我讲解的话往往不相信,但是老师说同样的话就绝对相信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缺陷。然而,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无数企业因为创新的声名大振,无数学者因为创新而一举成名,创新在也不是另类。 而最近10年,中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全球经济的新起点上,如加入WTO等就是标志,中国人的创新观念觉醒的时机刚好,或者应该说,是全球经济压迫着中国的创新观念醒觉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企业的发展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而且在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不少新兴产业领域,这不管是对于国内中企业、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一个转型的机遇。中国企业能不能起好步,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从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关键还是要看创新能力。 创新的定义: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创新就是企业根据客观的需要,把已有的生产要素、条件和技术组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飞跃。检验创新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并是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为什么要强调中国要创新?从价值链角度上说,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和廉价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2012年中国毕业生将创新高680万),使得外国的大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者间接投资,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制造工厂。虽然这些掌握着科技和资金优势的全球扩张者们,由于生产产品的需要,会给中国企业提供管理上的经验教导以及技术上的提供。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能够在技术上超越外国,相反,国外提供的技术支持非常有限,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就处处受压迫和“剥削”,甚至完全受到抵制和封锁。价值链中的中国企业没有能力或远见来爬上价值链上游。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对价值链位置的掌握的缺失是研发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要从代工模式走向自主研发模式,并且最终走向自主品牌模式,其中创新是关键。 从理论上来说,根据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原理来考虑,我们假设产出是由A(技术)、B (其他禀赋)决定的,其他禀赋包括了资本和劳动力等。在中国,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劳动力十分充足,而资本也非常足够(这里指广义的资本包括了储蓄,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而根据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当劳动力和资本等其他要素相对十分多时,对产出的影响会下降。对应显示就是中国的劳动力已经很多了,若再增加人口数,不仅对产出的影响较小,甚至还会从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中国要计划生育。而另一方面,因为A(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是缺少的,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技术,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为什么中国的技术依然这么稀缺呢?我们这样理解,技术需要十分庞大的前期投资,而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前期投资时期中,只要过了这个时期,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摘要】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自己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阐释了企业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企业要想长盛不衰,打造百年老店,必须不断创新。本文结合华人集团的发展历程,从业务创新、思维创新、视野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来探讨、分析中国企业如何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华人集团金融服务产业园创新管理 一、引言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自己的著作《竞争优势》一书中论述,企业竞争有三种基本优势:成本领先,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其中,标新立异战略是指产品或公司提供的服务能独树一帜,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创新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核心、最重要的特质。民营企业出身一无背景二无资源,只有依靠创新,发现其它人没有发现的商机,运用其它人没有想到的资源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成就创业梦想。 对于“创新”,中国古代就有阐释。古代所说的“创新”,一为新容貌,二为新心性。清洁容貌,使自己有一个崭新的形象,这是新的最低层次,而“吾日三省”、“发明本心”,则是君子对自己内心更高的要求。能日日新之人,才能内外圆融、人情练达、志存高远,企业莫不如此。

华人集团正如这位大师所倡导的那样,把“标新立异”当作核心价值观,将“创新”二字融入企业品牌,把创新思维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主要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 改革开放30多年,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民营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没有国有企业的优势,但是民营企业唯一优势是能与时俱进、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地创新,哪怕失败,亦无怨无悔。 二、业务创新两轮驱动 华人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园区建设与成长型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集科技园区开发及经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私募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咨询、融资担保及财务顾问等为一体的综合式服务提供商。集团旗下公司除开发经营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外,还涉及到金融、证券等业务。在整合资源方面,华人集团坚持专业化与规模化原则,在业务领域戮力创新,实现了“实业+金融”两轮驱动。 炎黄集团是中国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商,致力于园区的规划、招商、运营;而华人集团定位为中国成长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金融、资产服务。两集团各有所长,比翼双飞,协同发展。 我们认为,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外最大的差异性在于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未来企业之路读后感作文 本书以明确的观点和错落有序的层次,向读者展开了对构建未来企业的设想。书中内容的明确分层,可使读者既可快速了解其观点,又能通过一系列细致的数据及调查结果使读者全面掌握企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及要点。书中阐述每阐述一个观点都会举出全球性企业的案例,还有一些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指导。 书中提到,“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传统的项目管理及其正式的和结构化的要素已经被应用了数十年,但是,正式的变革管理方法还没有显着地渗透到企业或者项目的运转中去。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变革管理,往往以临时救急的方式出现。”这一事实众多领先企业已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互动,继而行动,这就是能够在行业内领先的重要因素。作为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我们,通过倾听,和互动,从而有所收获,让企业的众多员工融入其中,改变思维模式。在企业的.变革中,最难运作稳当的恰是其“软体”部分,从组织内改变观念,态度和文化,是需要时间上的跨越的,这正是企业改变思维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文化不是企业的一部分,它是企业的全部。每个市场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需求和期望。“未来的企业”会不断尝试去了解如何优化规模经济与地狱特色之间的平衡。我们作为能源型的企业,更加需要领先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使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人类福祉的一部分。下面由书中摘抄的几大要点,是需要我们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思考的。 书中也把未来的几大挑战罗列在众人眼前:成本控制,供应链可视性,风险管理,客户亲密度及全球化。仿佛坐在过山车上的全球市场需要更及时准确的决策和整个企业视变革为常态的能力,更加智能的管理已经发展为必备条件而非追求目标。 综合了世界各地及各行业的先驱管理者的经验,本书核心观点,先驱者的智慧结晶即为:渴求变革、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全球整合、颠覆性的业务创新以及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除了深入敏感的洞察力,我们的企业更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将之实现。()“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关联的,这样才能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的企业有机会发挥绿色的价值,智慧系统的不断出现可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且对社会和地球面临的环境挑战产生深远的影响。重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将推动新型的、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商机的出现,从而引领新的“绿色及未来”经济。 “未来的企业”将组织内部的变革视为一种常态。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员工都能适应不可预测性。在产品、市场、运营和业务模式始终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切以价值为向导,与目标挂钩。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员,必以此为目标,结合大的发展方向,实现高性价比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手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手机的应用 大自然中除了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大自然的生物是各种各样,并且它们有许多的智能都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如蚂蚁的分工协作, 蜜蜂在采蜜过程中所特有的本领和技术,蜻蜓的飞行原理,蝙蝠的夜间飞行,这些都曾给人类的发明创造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此,假如我们人类能多一些与各样的生物接触,从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存本领中摸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也许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 管理,社会,科技,生活等问题会有所启示. 我们常说“人力资源”,但我们是否想到“狗力资源”,“狼力资源”?虽说这个世界人类主宰一切,但并不代表这个世界只有人才会有智慧,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也有它们的智慧以及生存本领。既然上帝创造了它们,它们自然会包含着上帝的智慧。 了解狼和蛇的人都知道二者都是高度智慧的生物,在它们身上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不仅仅是狼和蛇,在大自然的其他生物里,都有很多动植物值得我们去研究,利用。 智能手机现状 在2G时代,手机的操作系统不重要,因为手机的基本功能只有语音和短信,它的文件格式是通用的,完全不同的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3G却完全不同,不仅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其实也不是用手机上互联网,而是需要用手机完成各种应用,需要在手机里安装各种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显然就极为重要,它和一个建筑一样,是这个建筑的最基础的结构。 目前手机的操作系统有十多个之多,非常强大的Symbian、和PC有很好同步能力的wphone、苹果的iPhoneOS、黑莓OS,还有Linux和Android等等,这些操作系统并行发展,其实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为这些操作系统做适应,每一个业务都需要多次开发,而用户手机互不通用,每一次换手机都会成为一场灾难。 我想操作系统问题一定会被解决,解决的途径无非两个,一个是和通信频率一样,全世界认识到通用的价值,必须通用,通过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形成统一的标准。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形成一统天一下的格局。我们都知道PC曾经有过上百个操作系统,但是最后存在的无非是两大系统,一是windows系统,一个是苹果的系统。虽然还存在其它的一些系统,但是均无法形成真正的影响力。手机目前还没有看到国际组织来形成标准。自然竞争最后一统天下的态势非常明显,我想未来十多个操作系统,会逐渐演变成五强争霸,最后到两强对峙,形成今天PC的基本大格局。 未来的五大操作系统: Symbian:曾经这个系统占据了手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手机都

成为企业的核心员工_第四章 敢于创新: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之路。”没有创新,企业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的道理,创新是一个核心员工纵横职场之本。创新突破常规,能创造机遇,能找到新招。 创新往往创造奇迹 几年以前,有个人卖一块铜,喊价是28万美元,好奇的记者一打听,方知此人是个艺术家。不过对于一块只值9美元的铜来说,他的价格是个天价。他被请进电视台,讲述了他的道理:一块铜价值9美元,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增值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值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在他的帮助下,那块铜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碑,价值为30万美元。从9美元到30万美元之前的差距,恰恰就是创造力的价格。 奥列佛·温特·怀斯曾经说过:“人的智慧如果滋生为一个新点子时,它就永远超越了它原来的样子,不会恢复本来面目。” 创造力本身并不是奇迹,人人都具备它。但大多数人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这样,自然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也会产生非凡的效果。日本东芝电气公司的一个小小职员,就因为一个不太起眼的创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实例。 日本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板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成浅色。这一建议立即引起了石板董事长的重视。 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的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甚至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十万台电扇在几个月之内一销而空。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这个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就能让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在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畅销品!谁曾想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的其他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也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行业惯例使然。 电扇自问世以来就以黑色示人,各厂家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能成为电扇。这样的惯例与常规,反映在人们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所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式的束缚。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 未来发展之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未来发展摘要:目前市场竞争激烈,X公司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而资质水平低一直是制约X公司发展的瓶颈。企业资质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资质管理工作又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综合水平体现。本文将从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性、X公司资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资质水平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资质管理 X公司竞争力提高资质 一、企业资质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 企业资质就是企业的资格和素质。资质管理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企业进入市场的准入性审查,属于行政许可法的调整范围,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而企业则通过以准确掌握对资质管理方面的政策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行业特点、业务领域、财务状况等条件,进一步以企业资质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带动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到企业竞争的战略规划方向 近几年随着市场扩张,X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的内部市场在迅速萎缩,但外部替代性供热机组及清洁型能源却在加速建设,为了解决X公司的“人多活少”的问题,开拓周边外部市场势在必行。通过资质管理,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竞争战略目标,如

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结构、财务状况、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等。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着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有环境、生产能力、以往业绩、企业信誉、人员状况、管理水平、财务能力及设备情况等,而资质是衡量这些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资质等级的高低、类别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命运。资质管理给企业造成危机感,使企业时刻注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工程质量。 (二)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 产品结构单一,直接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综合实力较弱。一直以来受资质所限,只能从事一些小型的低层次的工作。企业可以通过资质管理,逐步提升资质,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组织优质资产及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突围,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X公司目前人力、资金以及经营状况等相关数据,确定了检、运、维由劳务输出向技术、管理、经营输出转变,建设工程由X向光伏EPC发展的发展思路。同时要积极与其他行业沟通,力争有所突破。把资质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把资质作为驱动企业深化产品结构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导引。 (三)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

手机游戏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手机游戏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浪费在各种路途上,而没有太多时间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固定的设备(电视、电脑),这就催生了包括手机在内的一系列的可以提供娱乐应用的手持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当我们还没有完全从掌机上俄罗斯方块游戏的魔力中解放出来,索尼的PSP、任天堂的NDSL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卖得最火的2款手持游戏终端,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上面也不再只是当年简单的贪食蛇,今天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精美、复杂的手机游戏,如果你对游戏有足够的热爱和耐心,甚至可以在手机上体验网游的乐趣。 今天的手机不在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了集通讯、PIM、音乐、电影、游戏娱乐等为一体的个人便携终端。手机在通讯功能以外的综合附加值越高,加之便携的特性,使得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强。最近几年,国内的手机用户在正增长的同时,固话用户在衰减,这个趋势毫无疑问将会持续几年直到一个平衡点。数以亿计、庞大手机用户群,意味着商机无限。在无线业务里面,用户需求量大的音乐已经成就了庞大的无线音乐市场。随着手机硬件的强大和无线带宽的增加(3G普及化),手机视频也有着光明的钱景。只有号称盈利模式最清晰、最赚钱的手机游戏并未如人们所意料那样的茁壮成长,这难道是中国的无线市场不适合手机游戏生存和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游戏还是主要以单机Java游戏为主,采用注册码方式,或者是下载收费。从应用软件到游戏,都在遭受破解、盗版的冲击,手机游戏也避免不了。有部分Free wap网站依靠提供免费的破解游戏获得了增长,在手机游戏销售困难的现实情况下,中国移动的百宝箱提供了一个供手机游戏厂商发展的空间,但在位置营销的浅规则和Free wap破解游戏满天飞的双重打击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百宝箱里面充斥着大量没有价值和同质化严重的手机游戏(包括应用),精品越来越少。在这一个舞台上,站到最后的厂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赢家。痛定思痛,中国移动终于在2008年调整了百宝箱规则。财大气粗的盛大在04年收购了知名的手机游戏厂商“数位红”,希望借此称霸无线无联网,但手机游戏的春天一直迟迟未到。 猜想一:手机性能的提升刺激手机游戏需求的增长 手机从黑白屏到彩屏花了接近10年时间,但从STN彩屏到TFT液晶屏才花费短短的数年,功能也由电话+短信的单纯通讯功能发展到强大的手持通讯终端,智能手机也由早期的高价手机到今日的平民手机,手机硬件的强大,也在刺激用户对应用的需求,在用户众多的需求里面,又以游戏为主。手机游戏实在是居家旅行、无聊空虚、娱乐消遣的最好应用,无论是在智能手机上还是非智能手机上都能看得到几个倍受用户喜欢的经典小游戏:贪食蛇、俄罗斯方块、彩球消除、重力球…… 屏幕越大,游戏的体验效果越好,目前一些手机游戏的体验和效果已经不亚于当初PC上的游戏了,比如EA已经搬上手机的赛车游戏,iPhone上著名的Monkey ball游戏等等。新硬件功能(比如重力感应)的加入,也促使了一些创新的手机游戏的推出。虽然以商务为主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游戏的需求相对弱一些,但庞大的普通用户对游戏的热情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包括国际大厂和山寨厂在内的手机厂商以游戏功能为主打,纷纷推出游戏应用为主的手机,更夸张的是对国内用户需求把握最准的山寨厂商推出了PSP手机。今天通过模拟器在手机上玩NES任天堂游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有山寨手机已经把此作为标配功能。 用户需求的被刺激,带来直接的市场增长,到去年底,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65亿元,这只是基于运营商的平台统计的数据,独立运营的收益并未计算入内。虽然这相比数以千亿计的PC游戏市

压缩感知在高速(雷达)信号采集中的应用

2013雷达对抗原理期末报告 题目:压缩感知在高速(雷达)信号采 集中的应用 院(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 班级1002503 学号100250311 教师 报告日期2013-11-15 1研究背景 信号采样是模拟的物理世界通向数字的信息世界之必备手段。多年来,指导信号采样的理论基础一直是着名的Nyquist采样定理。定理指出,只有当采样速率达到信号带宽的两倍以上时,才能由采样信号精确重建原始信号。可见,带宽是Nyquist采样定理对采样的本质要求。但是,对于超宽带通信和信号处理、核磁共振成像、雷达遥感成像、传感器网络等实际应用[1],信号的带宽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对信号的采样速率、传输速度和存储空间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

缓解对信号传输速度和存储空间的压力,当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信号压缩,如基于小波变换的JPEG2000 标准。但是,信号压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因为大量的采样数据在压缩过程中被丢弃了,而它们对于信号来说是不重要的或者只是冗余信息。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带宽不能本质地表达信号的信息,基于信号带宽的Nyquist 采样机制是冗余的或者说是非信息的。下图是一个传统方法采样压缩过程[2]。 图1.1 传统的信号压缩过程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or Compressive Sampling)理论由Donoho, Candes和Tao等人提出,它的出现是充分利用了信号在某变换域的稀疏性或者可压缩的性质,将较长的接收信号随机投影到一个较短的矢量上面,经过求解一个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将一组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得到的信号实现精确的重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采样系统硬件的负担。雷达成像的原理是利用雷达接收端获得回波信号的反射特性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因此根据雷达回波的信息来重建目标信息的过程就是雷达成像的最根本的体现。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频区域,雷达目标的回波可以认为是由较为重要的散射中心回波的合成,发射宽带信号的雷达可以获得的对分析有用的目标数量远小于组成这些散射中心的原始的数据样本数。由以上分析可知,雷达目标的这种电磁特性达到了压缩感知理论对待压缩信号稀疏性的要求,为将CS理论运用于雷达成像的应用研究中提供了可能。以上结论说明雷达回波与信号的稀疏理论相匹配,可以将压缩感知的相关理论成果与雷达成像的相关技术相结合。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专家与研究机构对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成像技术陆续展开研究工作,在某些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为雷达接收端降低采样率,解决系统中的超大数据采集以及存储与传输的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3.1主要研究内容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or Compressed Sampling,简称CS),

中药企业的发展之路

中药企业的发展之路一.中药行业面临的挑战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为我国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药文化。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中国入世、竞争状况等,中药行业已进入转型期,众多中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同质化严重,低水平竞争 产品同质化是中药行业的痼疾。中国1200多家中药厂,绝大多数药厂只是个单纯的生产车间,不具备研发能力(即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营销策划能力、没有可控的渠道,很多药厂的产品全部来自于药典,“千厂一药”无法避免。以传统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为例,仅市面上出售的品种,全国就有超过500种。产品同质化、营销水平差,决定了中药企业进行的更多是低水平的竞争。 2.创新能力差,增速减缓 药品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创新产品的推广,而本土中药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很弱。这导致中药的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增长趋势都有放缓的迹象。 据《2002年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在医药行业的6个子行业中,中药的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率均处倒数第二位(见表一);中药在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大大低于化学药;中成药甚至出现进口量超过出口量

的“怪事”(见表二)。凡此种种,显示出中药市场增长乏力、趋于稳定的趋势。 目前中药企业的利润率在医药行业的6个子行业中是最高的,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成药不需投入研发经费。没有研发,就没有新产品,没有新产品,中药的份额在国内外化学药、医疗器械等的挤压下,就很难有大的增长。 表1:各行业实现效益情况表 ─────────────────────────────────────── 分类企业数量(家) 销售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实现利润(亿元) 同比增长% ─────────────────────────────────────── 化学制药1713 中药1283 医疗器械383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总结

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成长的经历都是艰辛的,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一个企业及每个人,不经历一些磨难,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努力进取的精神,难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彼岸。而在努力的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用什么样的思想去指导发展的过程,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用较快或较短的时间去达到展示自己精采人生的实力或能力。这是我们的希望和目标! XX企业经历了近十八年的努力奋斗,经历了自身发展各个时期的艰难转身,也经历了社会各个发展时期不同变革生存下来,并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对我们这样一个小企业来讲,没有被淘汰很不容易。但是,随着我们企业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企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企业赋予我们经营管理者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各种社会状况及社会风气,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的决策和坚定的执行互不可缺,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我们需要提升,提升我们的专业、职业、敬业的精神,我们需要改变,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我们企业的要求,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建立一个学习性组织,学习性团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让我们员工明白,知识就是力量,文化可以改变命运,明白知识和文化需要高度的结合,弘扬自觉的学习精神,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自我感悟能力的提高,弥补自身知识文化架构的缺失,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升个人的职业性、事业心,通过学习,让我们的员工尤其是管理干部达到哲学文化的拥抱,逻辑思路的开窍,企业管理及发展才会有高度和深度的理解。 其次,做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对员工各个岗位各个时期的职业培训,尤其是上岗、入企教育培训,制定一套系统的、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并辅以考核机制的培训计划。以帮助员工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起到良好的作用。达到其个人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灌输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精神,

手机门店的发展趋势

手机门店的发展趋势 —APP服务 “从工信部了解到,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设备行业产销快速回升,其中累计生产手机6.99亿台,同比增长了19.3%。但是由于线上对线下的冲击,实体店的销售业绩同比下滑30%”。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手机行业的市场还是很火热的,但对于传统的手机门店来说,现实并不是很如意。 在目前手机门店靠卖手机赚钱很难的背景下,未来手机终端零售店的出路又将在何方呢?小编认为未来智能手机终端店铺的出路在盈利模式的创新上。 中国手机店铺运营管理专家周鑫指出:“未来在手机零售店里,手机销售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0%—40%。手机不再是零售店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才是未来零售店的主要方向。” 今天小编主要介绍一下手机门店的APP服务。小编走访了很多手机门店,发现有些门店已经开始涉及APP推广服务。而他们的推广是通过一个叫做“智能客”的路由器。而后,小编又找到了“智能客”的销售人员,对“智能客路由器”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在介绍路由器之前,小编先带大家对目前手机门店面临的几大难题做一个了解: 一、顾客购买手机后在店体验wifi,网络不畅 二、顾客为新手机下载应用时网速太慢 三、顾客对售后下载的应用软件并不是很满意 四、售卖手机的利润不足以支撑整个门店 小编在与销售人员交谈中得知,智能客路由器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路由器自身带有双信号源,信号极强,可以覆盖整个店面。有单独的下载APP信号 和联网信号 二、下载速度可达2M/秒,是传统路由的3-10倍 三、路由器自身带有2G存储,装有大量APP供顾客下载 四、只需路由器连接电源,手机即可通过路由器下载APP 五、顾客可根据自身需求自行下载 六、门店可以通过路由器设置自己的广告页,连接wifi的人都会看到该广告 七、顾客每下载使用激活一个APP,都会为门店带来1-2元的收益 小编还了解到“智能客路由器”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让顾客免费抽奖。相信这个功能是一个比较吸引顾客眼球的。 一些店长还透漏,“智能客路由器”不仅为门店带来了收益和回头客,还为门店省下了一笔广告费。 没错,小编也认为智能客路由器真的是手机门店的福音。智能客路由器也是把握了手机门店的发展趋势,率先为门店提供了APP服务,为门店创造了又一种盈利模式。 小编了解到智能客现在也是在试运营阶段,但是即使是这个阶段,还是被各大门店所推崇。至于智能客能在市场上走多远,以及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变化,小编还会替大家关注的。

压缩感知在雷达成像中的应用

2014雷达对抗原理期末报告 题目:压缩感知在雷达成像中的应用 院(系)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 班级 学号 教师 报告日期2014-11-25 1.课题来源 1.1摘要 以 ISAR 和 InISAR 为代表的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获得需要宽带雷达信号,而宽带雷达信号则又会导致雷达数据率的增加。近年来在雷达技术领域得到高度关注的压缩感知理论,其非相关测量过程能够有效地降低高分辨率雷达成像系统的数据率,有望解决雷达系统中超大数据量的采集、存储与传输问题。因此压缩感知理论和技术在雷达成像领域的应用,有可能会为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带来巨大变革。压缩感知在高分辨率雷达成像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没有针对压缩感知雷达成像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也没能在此基础上给出实用化的成像算法。论文以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成像理论与算法作为研究内容,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到高分辨率雷达成像算法中。论文围绕着成像数据获取方法、

成像信号处理方法和压缩感知在宽带雷达成像中的应用等紧密联系而侧重不同的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建立了匹配滤波体制和去斜体制下的基带回波信号稀疏表示模型,提出了压缩感知测量器应用到雷达接收机的数字方案与模拟方案,构建了具有保相性的压缩感知距离压缩算法,通过距离-方位解耦合的雷达成像框架,将压缩感知距离压缩算法与传统的雷达二维成像和 InISAR 三维成像算法相结合,形成了压缩感知雷达成像算法,并将其应用到调频步进宽带雷达成像中。论文通过对仿真和实测数据的处理,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压缩感知雷达成像算法研究中,首先在常用的稀疏信号重建算法中筛选出适合雷达成像的算法,然后与雷达回波信号稀疏表示模型以及非相干测量矩阵一起构建了具有保相性的压缩感知距离压缩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距离-方位解耦合的雷达成像框架,将压缩感知距离压缩算法与传统的雷达二维成像和 InISAR 三维成像算法相结合,形成了压缩感知雷达成像算法。 在压缩感知宽带雷达成像算法研究中,结合调频步进信号的子脉冲合成方法,提出了针对调频步进信号的压缩感知测量方法,实现了压缩感知宽带雷达成像。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雷达成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1951 年 6 月,美国Goodyear Aircraft 公司的 Carl Wiley 首先提出利用频率分析方法改善雷达的角分辨率,并设计了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这是合成孔径雷达思想的最初体现。1957 年 8 月,Michigan 大学雷达和光学实验室的 Cutrona 和 Leith 等人研制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进行了飞行试验,得到了第一张大面积的聚焦型合成孔径雷达图像。70 年代,Kirk 等人研制了第一台 SAR 数字处理系统。1978年 5 月,星载 SAR SeaSat 升空,标志着 SAR 技术已进入空间领域。目前,美国、欧空局、加拿大、日本等都有自己的实用化机载和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机载 SAR 系统有美国的 AN/APY-6,德国的 AER-Ⅱ,英国的 DERA ‘ESR’,以及瑞士的 DO-SAR 等;星载SAR 系统有美国的 SIR-A 和 SIR-B 卫星,欧空局的 ERS-1 和 ERS-2 卫星,日本的 JERS-1和 ALOS 卫星,加拿大的 Radarsat-1 和 Radarsat-2 卫星,意大利航天局的 COSMO-SkyMed高分辨雷达卫星星座系统,美国航天局、德国空间局和意大利空间局联合发射的SIR-C/X-SAR 以及德国空间中心和欧洲EADS Astrium 公司合作开发的 TerraSAR-X 卫星等。在国内,从七十年代开始大力研究 SAR 相关技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在 1979年成功研制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原理样机,并获得首批 SAR 成像数据。从“八五”开始,对SAR 系统的研究就一直是遥感技术中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目前,中科院电子所、信息产业部 14 所、38 所、航空工业总公司 607 所,以及航科集团等单位都已对 SAR 技术开展了研究,许多单位已经有了机载 SAR 的实验系统,并获得了大量实际成像数据。bZ0YfRP。 逆合成孔径雷达是在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高分辨成像雷达,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六十年代,在 Brown 领导下的Willow Run 实验室就开展了对旋转目标的成像。Walker 从 1970 年起开展对旋转目标成像的研究,他的研究工作对距离-多普勒成像理论做了更明确的阐述,并且由于引入了极坐标存储技术(光学处理),解决了运动穿越分辨单元的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