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三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我方技术人员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据外刊报道,引进的这些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该机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机上有完善的除冰系统可以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但多数是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只有少数是机械故障导致的。据报道,1987年10月8日,当时一架隶属于解放军某部陆航团的黑鹰直升机在青海省内飞行时,尾桨突然失效坠地,落地后断成三截,造成三死十五伤,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马上派员到场调查,同时西科斯基亦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赴坠毁地检查残骸,双方对事故原因僵持不下。后来,我方专家组在直升机尾桨上发现一道难以察觉的金属刀痕,经电子显微镜及光谱分析后,证实是这道出厂时未检测出来的刀痕令金属疲劳及断裂导致机毁人亡,美方向中方赔偿3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进口军用飞机以来,首次成功向外商索偿。当然,黑鹰在中国使用最严重的事故是在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鹰在西藏坠毁,机上包括成都军区多名高级将领在内的12名解放军人员全部遇难。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我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希望能够像直-8和直-9那样最终实现国产化,但迫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个美好的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如果我国能够测绘仿制成功的话,我陆军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1989年之后,虽然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也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

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黑鹰在远东:在使用黑鹰的国家中,毫无疑问,韩国是西科斯基最大的用户,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订购了超过100架的UH-60P,首架在1990年交付。日本三菱重工购买了西科斯基的生产许可证,在日本国内生产了相当数量的UH-60J(相当于UH-60L),用于取代川崎重工生产的海上骑士。该机增加了外挂副油箱,救援用的绞盘,机上的雷达以及前视红外装置日本制造。西科斯基向日本交付了两架样机,公司代号为S-70A-12,其余的飞机皆由三菱制造,而且日本还购买了T700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在国内自行生产T700发动机。三菱重工于1991年向自卫队交付首架UH-60J,航空自卫队的定购量为30架,海上自卫队的定购量为20架。不过这两批又有细节上的差异,空自的UH-60J使用的是T700-IHI-701A发动机,机上有4个担架,海自使用的则采用T700-IHI-401C发动机,机上有11个担架,虽然11个担架听上去有点恐怖,但考虑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奥利安反潜机上共有11名成员,UH-60J刚好和其匹配。空自的UH-60J采用了容易分辨的黄白色涂装,而海自的则采用了红白相间的涂装。1995年,日本陆上自卫队订购了70架UH-60L的变型型号UH-60JA,该机新增了不少航电设备,包括彩色气象雷达,GPS导航系统接收机,夜视座舱等等,首架UH-60JA 于1997年交付。除了这两个实用大国外,澳大利亚也订购了不少的黑鹰,西科斯基专门为其分配的公司编号是S-70A-9,由澳大利亚本土公司制造,数量为38架,使用者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但后来这些飞机转让给澳大利亚陆军部队使用。以色列于1994年7月从美国“免费”获得了10架美国陆军的二手黑鹰,在使用后发现该机的性能不俗后,又于2002年订购了24架新的UH-60L。★ 海鹰的出口:和黑鹰类似,以其为基础发展的海鹰由于有着优异的性能,同样出口到了世界各地。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订购了16架

S-70B-2,该机采用了S-70B的机身,航电设备由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指定,包括MEL超级搜索者X波段搜索雷达,CAE电子公司研制的AN/AQS-504内置式磁场异常探测仪,AN/SSQ-81声纳浮标。该机能够携带企鹅或者海鸥反舰导弹执行反舰任务。希腊购买了5架S-70B-6,绰号爱琴海之鹰,装备了希腊海军的MEKO 200型护卫舰,是SH-60B和SH-60F的混血儿,装备了AN/APS-143(V)3雷达,1992年8月17日订购,能够发射企鹅MK2反舰导弹,AN/AQS-18(V)-3吊放式声纳,1994年交付。日本海上自卫队购买了西科斯基公司的生产许可证在日本国内自行生产SH-60B,其国内编号为SH-60J,用于取代海自原先的HSS-2B。SH-60J在西科斯基公司内部的编号为S-70B-3,机上的航电设备大部分由日本自行制造,包括HQS-103吊放声纳、数据链系统、座舱显示器、战场管理系统。机上的AN/ASQ-81D2(V) 磁场异常探测仪则由得州仪表提供,SH-60J并没有装备SH-60B的25管声纳浮标发射器。原型机XSH-60J由三菱重工组装,1987年8月31日首飞,海自订购了101架SH-60J,生产型于1991年夏开始交付。2001年8月8日,三菱重工开始了SH-60J 的升级型号SH-60K的试飞,其中K代表改进。和SH-60J相比,该机的机舱延长了33厘米,用于增加航电设备,而且该机的座舱实现了玻璃化,飞行仪表上总共有6个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取代了原来的飞行仪表,改进后的火控系统能够发射日本国产的ASM-2反舰导弹,目前定购数量还不明确。西班牙曾经订购了12架SH-60B,但该机绝大多数却部署在机场而并不是在西班牙海军的舰艇上,该机在西班牙的编号为HS.23。土耳其海军也订购了海鹰用于反潜,1997年2月14日订购,数量为8架,公司内部代号S-70B-28,2002年全部交付完毕,这批飞机是出口的海鹰中第一种装备洛克韦尔公司的玻璃化座舱的型号,土耳其海军对这型飞机十分的满意,2002年又订购了另外28架。黑鹰:青藏高原的“人道走廊”:黑鹰直升机为我国的人道主义救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雪灾频频,一旦发生雪灾,地面肯定被封冻,这给救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如果采用航空救援,其风险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从内地到西藏拉萨航线,不少地域被世界著名探险家称为“空中陷阱”和“死亡航线”,史料记载,仅1943年就有十多位探险家葬身于此,包括世界著名探险家美军上校飞行员法克斯,而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加上恶劣的气象条件下进行飞行救援,其难度可想而知的。1996年,中国新疆阿勒泰、塔城等地发生特大雪灾,道路全部被封,通信中断。二千多牧民被困雪山,断水断粮,300多名地质工作人员和矿工被困山中,生死不明。新疆某陆航团接到命令,立即派出以特级飞行员汪道斌为机长的救援小组,冒着恶劣的气候,驾驶黑鹰直飞阿勒泰。我英勇的陆航官兵经过艰难寻找,终于发现了遇险人员,由于山高沟窄大雪不停,直升机只能靠螺旋桨吹散浮雪悬空停留在积雪上。在这次雪山大救援中,陆航机组凭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和胆魄,共投放粮食和其他物资十五吨,运送人员482人次,使几千名遇险民众脱离了危险。次年初,我国新疆的边远地区又发生了特大雪灾,数百名群众被大雪围困,交通阻断,断水断粮,情况万分危急。陆航直升机接到命令后,立即驾驶黑鹰奔赴灾区,在没有导航设备,没有气象保障,没有地面特征的情况下,不要说在茫茫雪海寻找灾民,就是例行飞行也是超高难度的,但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命高于一切。我陆航直升机一再降低悬停高度,从几千米降到几百米,又从几百米降到几十米,驾驶战鹰一次次降低高度。一个灾民点、

两个、三个……飞行员终于看到了少数民族同胞在机下挥舞着的鲜艳头巾。少数民族老人最后向着直升机磕头,口中连声念着:“活菩萨!”这次救灾使600余名灾民转危为安,没有一人冻死饿死,创造了雪域救灾的奇迹。2002年4月29日,正在新藏线多玛兵站附近执行任务的武警交通二总队机械养护支队六中队新战士毛林宝和上等兵许明新突患高原疾病,引发肺水肿,生命垂危。4月30日晚,新疆军区领导闻讯后立即指示:“战士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不惜代价全力抢救!”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参谋长、特级飞行员沈正文和飞行大队副教导员刘钧主动请缨,连夜做好出航准备,并在驻疆空军飞行管制中心、民航乌鲁木齐指挥中心等军地单位配合下,开通了“空中应急通道”。5月3日凌晨,两架黑鹰迎着寒气从喀什机场腾空而起,目标直指西藏北部的阿里高原,同日13时30分,两架黑鹰抵达阿里狮泉河镇郊外的简易停机坪,早早守候在这里的高原官兵立即将两名患病战士抬上直升机,直升机迅速返回。在返回途中,直升机多次遇到强气流,一次次出现大幅度颠簸,机组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于当日下午7时将两名武警战士送达喀什,保住了两名武警战士年轻的生命。今年6月底,63岁的日本游客三田于恭子女士到西藏旅游,到达阿里后,因食道大出血,生命垂危。虽经当地抢救,但由于阿里自然条件恶劣,医疗条件有限,三田女士病情不断反复。旅游团向中国政府发出求救信息。7月1日,新疆军区某陆航团接到救援命令,特级飞行员陈殿起机组受命紧急起飞。7月2日因天气急剧恶化,飞机迫降于喀喇昆仑腹地三十里营房。7月5日,机组趁天气状况好转果断起飞,直达狮泉河,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连续飞行6个多小时,克服气候多变、地形复杂等困难,于7月6日傍晚将三田女士救至喀什。目前,三田女士的病情已经稳定。海鹰出口型

号:S-70B-2 西班牙海军1988年接收了6架,国内编号HS.23,1998年又订购了6架S-70B-3 日本海上自卫队于80年代中期花2700万美元订购的两架SH-60B,S-70B-6 希腊海军定购,S-70B-7 泰国皇家海军1993年定购6架,S-70B-28 土耳其海军1997年定购,S-70C(M)-1/2 中国台湾海军。中国台湾的“雷鹰”:中国台湾海军和空军曾经向美国订购了相当数量的S-70,第一批1990年7月开始交付,数量为10架,绰号“雷鹰”,部署在台湾花莲。S-70C(M)-1对外宣称是一种民用型号,但这只是政治上的文字游戏,其实该机应该属于美国海军早期使用的SH-60B,装备霍尼韦尔公司的AN/AQS-18(V)吊放式声纳,AN/APS-128PC

雷达,没有装备磁异常探测仪,在这批飞机中至少有两架被改装成情报搜集用机。第二批为S-70C(M)-2,数量为11架,1997年6月26日订购,首批3架2000年中交付。台湾空军早期曾订购了14架S-70C-1用作运输直升机,90年代中期又定购了4架S-70C-6搜索救援直升机,绰号超级蓝鹰,1998年4月7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斯特拉特福德交货,装备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的搜索救援中队,该机装备有先进的搜索雷达和夜视设备,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据外刊报道,引进的这些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该机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机上有完善的除冰系统可以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但多数是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只有少数是机械故障导致的。当然,黑鹰在中国使用最严重的事故是在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鹰在西藏坠毁,机上包括成都军区多名高级将领在内的12名解放军人员全部遇难。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我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希望能够像直-8和直-9那样最终实现国产化,但迫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个美好的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如果我国能够测绘仿制成功的话,我陆军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1989年之后,虽然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也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黑鹰坠落:美军折戟索马里

黑鹰坠落:美军折戟索马里 近日,美军海豹突击队突袭索马里,欲抓捕“青年党”头目。不过,行动因遭到猛烈还击而失败。历史上,美军还曾有一次在索马里折戟的军事行动,即著名的“黑鹰事件”。 <抓捕行动遭受围攻> 20世纪90年代初,索马里因总统被推翻陷入混战。1992年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派驻索马里,提供人道救济并维持秩序。但当地反对派对此不满,认为美国是为获取石油,以艾迪德为首的军阀“索马里联合大会”更是伏击维和部队致数十人伤亡。 1993年10月3日下午,美军为抓捕艾迪德的助手,派约160名特种部队士兵乘“黑鹰”直升机降落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了24名武装人员。但撤退时,有人向美军开火,并向民众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武装人员蜂拥而至。 <2架黑鹰战机被击落> 紧急关头,美军指挥官决定将护送车队分成2批,在“黑鹰”掩护下撤离。但是,围攻者不只有枪械,还有火箭筒。战斗中,1架“黑鹰”被击落,救援部队试图解救坠机中生还的士兵时,又有1架“黑鹰”被击落,1架搜救直升机被击伤。地面上,1辆运载卡车也被炸成碎片。 美军只得再派150名士兵乘卡车和“悍马”车增援。快天亮时,

解救行动才完成。经统计,美军死19人,伤70余人,2架飞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战车被击毁,遭受越战以来最惨重失败。 <被迫寻求政治解决> 当第2天美军士兵尸体被拖着游街的镜头传遍世界时,舆论哗然。媒体指责克林顿政府盲目更改维和任务,国际上也认为美军超出“人道主义”范围,在进行“肮脏的战争”。 行动不但没抓到艾迪德,反而使其更得人心,克林顿认识到应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最终,双方秘密谈判商定:艾迪德交出被俘美军飞行员和美军士兵尸体,美军则释放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1995年3月,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失败。 >>>最新资料显示,摩加迪沙之战实际上也是美军与“基地”组织首次交锋。当年索马里内战时,“基地”曾派人培训武装人员,并给予武器、金钱支持。据悉,击落“黑鹰”者就是“基地”组织培训的。 (世界新闻报)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机长:19.6米 机高: 3.9至5.1米,视型号不同有差异 旋翼直径:16.4米 重量:9450至10350千克,型号不同有差异最大速度:333千米/时 最大航程:600千米。

美国的“黑鹰”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UH-60A于1974年10月首飞,是“多用途战术运输飞机系统UTTAS“计划的产物。该计划旨在发展一种替代UH-1的直升机。 1972年8月,西科斯基公司的YUH-60A击败波音YUH-61A,获得了UTTAS计划的订单。1976年该机获得“黑鹰”的名称。“黑鹰”直升机已经在多个国家中服役了20年,并将继续服役很长时间。仅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就拥有1500架现役的“黑鹰”。“黑鹰”能按任务需要携带不同的设备,能胜任的任务包括运输、渗透、反潜、救援、电子战、炮兵支援、攻击控制以及和平用途。 目前该机仍在批量生产。由于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对“黑鹰”机队的损耗较大,美军于2007年再次定购了大量“黑鹰”系列直升机。 为适应多种不同任务,“黑鹰”系列在基型之外发展了多种改型。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系列“黑鹰”。

UH-60A是H-60系列基型,于1974年10月首飞。UH-60A源自于美国“实用战术运输飞行系统”计划。该计划旨在研制一种可用于人员运输、指挥和侦察的中型直升机,用于替代数量庞大的UH-1“依洛魁”直升机。1972年8月美陆军在此计划中选定西科斯基公司的S-70型民用直升机的军用试验型号YUH-60A和波音公司的YUH-61A试验机作为计划的两个竞争对手。波音的YUH-61A于1974年首飞,采用四叶复合材料旋翼和通用电气T700发动机,与YUH-60A的动力装置相同。在1976年12月西科斯基赢得了竞争合同,并获得正式代号“黑鹰”。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三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我方技术人员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据外刊报道,引进的这些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该机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机上有完善的除冰系统可以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但多数是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只有少数是机械故障导致的。据报道,1987年10月8日,当时一架隶属于解放军某部陆航团的黑鹰直升机在青海省内飞行时,尾桨突然失效坠地,落地后断成三截,造成三死十五伤,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马上派员到场调查,同时西科斯基亦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赴坠毁地检查残骸,双方对事故原因僵持不下。后来,我方专家组在直升机尾桨上发现一道难以察觉的金属刀痕,经电子显微镜及光谱分析后,证实是这道出厂时未检测出来的刀痕令金属疲劳及断裂导致机毁人亡,美方向中方赔偿3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进口军用飞机以来,首次成功向外商索偿。当然,黑鹰在中国使用最严重的事故是在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鹰在西藏坠毁,机上包括成都军区多名高级将领在内的12名解放军人员全部遇难。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我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希望能够像直-8和直-9那样最终实现国产化,但迫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个美好的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如果我国能够测绘仿制成功的话,我陆军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1989年之后,虽然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也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

小度写范文中国最大的直升机_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模板

中国最大的直升机_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 在直升机全力救灾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盘旋在灾区上空的直升机中,米系列是俄罗斯的,“黑鹰”是美国的。“超级美洲豹”是欧洲的,直-8也不过是法国“超黄蜂”的翻版…… 我国直升机发展从1956年苏联援建米-4直升机生产线启动算起。也不过52年,与欧美百年的直升机发展史相比,我们的起步晚了足足半个世纪。即便如此,我们在“旋翼之路”上依然顽强前行! 无论是仿制还是直接引进,我相信最终我们一定能拿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直升机! 评议区直升机与飞机同属重于空气的航天器,但直升机这个名称不同于飞机,在希腊语中没有一个相应的词。而是由法国人阿梅古根据希腊语中的“螺旋”和“机翼”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据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考证,直升机的名字最早于1948年出现在我国的一本词书里,但被误称为“直升飞机”,至今这种不准确的称谓仍在我国广为流传,有时在与国外交流时还给翻译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呢! 原以为“直升机”、“直升飞机”怎么称呼都一样,看来以后要注意了。我国直升机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是很迅速的。这其中我们引进并装备了多型国外的直升机,因此在评选“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时,这个“中国直升机”应该定义为在中国使用的直升机,由于我们是军事科普期刊,所以范围就成了在中国军队使用的直升机。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选,那就是我军所使用直升机的装备数量、使用年限、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在世纪之初购买的卡-28,在装备数量和使用年限上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对的,还有EC-120,它主要是商用,我们也将它排在“7榜”之外。在候选这几种直升机中,我们认为直-5应该排第一。从1963年定型并批量生产到1979年停产,直-5共生产了500多架,1989年退役。在近30年的服役中,该机在我国

中国黑鹰

中国黑鹰直升机 中国黑鹰直升机[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黑鹰已经不再是美国军队独享的装备,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甚至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青睐的“明星”武器。无论出现在哪里,黑鹰旋起的光环永不坠落。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 ,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及仿真

第二十四届(2008)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及仿真 郑文东陈仁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 摘要:黑鹰(UH-60)直升机作为通用战术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中的混合器、平尾安 装角随飞行速度的变化等设计有特色。对我国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实用价 值。本文全面介绍了黑鹰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流程及功能,并应用simulink 对增稳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 关键词:直升机;飞行控制;稳定增稳;非线性;仿真 1 引言 由于直升机存在各个运动部件的气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及运动耦合,其操纵性、稳定性和机动性就变得很差。任何受扰运动都会使直升机显出极不稳定的特性,比如悬停和小速度时受扰运动的悬停振荡模态和前飞时受扰运动的纵向沉浮振荡模态都表明无飞控系统改善的直升机的操纵是很复杂的。因此,直升机必须加装飞控系统来改善其特性,改善直升机的操稳性能,减少各个运动部件的耦合,从而减轻驾驶工作负荷。黑鹰直升机作为通用战术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中的混合器、平尾安装角随飞行速度的变化等设计有特色。对我国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实用价值。本文对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小速度下的运动模态进行了simulink下的仿真。 2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模型的组成 直升机模型的运动模态包括姿态运动和轨迹运动。一般意义上,飞控系统功能便是部分或全部完成姿态与轨迹控制,并且改善飞行品质。本文以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为例进行分析,该直升机除具有上述功能外,在设计上还有其自身的三个特点。偏差作动器作动器作为飞控系统中单独一个通道被分离出来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特点,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黑鹰直升机前飞速度80knot至180knot下速度对迎角的静不稳定特性,低于80knot由水平安定面解决;第二个特点就是水平安定面随动设计,直升机速度低于80knot时,水平安定面与速度、俯仰角和总距等参数随动。除此之外,水平安定面在小速度爬升、巡航和自转下滑等运动下对迎角起到优化调节的作用,在自转下滑时平尾迎角为-6度,水平悬停下的平尾迎角为34度;第三个特点是混合器的设计,其功能是通过纯机械操纵进行解耦。下面就从组成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 图1给出了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内回路、外回路、偏差作动器和

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

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 导语:在直升机飞行当中,有很多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源,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则是人为因素所致。要避免这些危险源变成真正的危险,需要飞行员、地勤人员,甚至飞机设计师的共同努力,确保每个过程都得到有效处理,才能确保安全飞行。 本文在汇总大量国内外直升机事故安全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并针对每一种危险源佐以典型整合进行配合说明,旨在引起更多参与直升机研发、飞行和管理人员的关注,以便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掌握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种种因素、特点和规律,掌握提高直升机飞行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低空线缆 事例1:某单位一架直升机实施昼间野外场地起降训练,机组起飞24分钟后联络中断。事后查明,机组在返航时违反规定的飞行高度(真高100m—200m),擅自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做超低空飞行,造成直升机与距地高19m的220KV高压线相撞,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事例2:某航空公司一架直升机执行灭虫任务,机组在作业过程中,飞行高度过低,精力分配不当,对外观察不细,未发现前方200m处高19m的35KV高压线,与电线相撞后直升机严重损坏,机组一人遇难,一人重伤。 解析:当今城镇、农村的联网电缆密集分布,空中不易辨识,直升机飞行高度较低,在飞行机组不注意时危险就会悄然临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低空线缆仍是直升机超低空飞行的头号杀手,飞行机组应对些高度关注。 图1、伊朗一架直升机撞到高压电线坠毁,造成10人死亡

图2、直升机旋翼撞断高压线使直升机迫降 航线上的鸟禽 事例1:1981上3月2日,埃及国防部长巴达维中将一行乘坐的直升机专机从基地起飞后上升至离地约15m时,突然无法正常操控,进而急剧下坠、油箱爆炸。事后查明,直升机刚一升空,便撞到一群飞鸟,鸟被吸发动机后,打坏了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涡轮叶片,致使直升机功率损失、状态失衡,坠地爆炸。 事例2:某航空公司执行峡谷景点空中游览任务,直升机起飞后与惊起的鸟群相撞,为防止撞山,飞行员紧急实施水面迫降,事故致使飞行员受伤,2名乘客失踪。 解析:各类航空器与鸟类相撞的事故安全高发不断,直升机与鸟禽相撞大都发生在起飞上升和下滑着陆等阶段,由于旋翼的挥舞,鸟禽并不能贴近直升机机身,但高速旋转的气流往往会把肆意横飞的鸟禽卷进旋翼涡流圈,甚至吸进发动机,后果往往很严重。

外军救护直升机概况

外军救护直升机 (一)外军救护直升机发展历史 有文献记载的直升机救护最早出现于二战期间(1944年4月),一架西科尔斯基YR-4B 直升机由美国陆军少尉Carter Harman驾驶,成功实施了3名英军伤病员的空运后送。 20世纪50年代初,救护直升机差不多同时在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和北非战争中的战术地区开始正式应用。1950年4月4日,美军用Bell 47型直升机实施了战后第一例伤病员空运后送,伤病员躺在篮式担架内,担架固定在起落装置顶部。据估计,朝鲜战争中共用直升机后送了20000名伤病员,伤死率从二战的4.5%降至2.5%。但在此阶段,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尚不能实施伤病员的途中救护。 以越南战争为代表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局部战争,使伤病员后送进入了成熟阶段。同时,由于直升机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救护直升机的发展。美国开始有了经过改装的救护直升机。这一阶段发展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加强了对直升机构型本身的改装,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研制的“S-61”型直升机,舱内有现代导航、雷达、定位和测高计等装置,美国的Bell UH-1直升机配备了机上使用的抽屉式担架和充气担架,还在机上装备了氧气面罩、床头灯、个人污物袋、叫人铃、警灯、给氧和抽吸设备。有的还专门安装了伤病员专用供氧系统和伤病员个人供氧设备,有的设置了卫生员室、隔离室,有的设立了医务工作区,在那里装配了舱内灯光和各种医疗操作开关、阀门等。二是机上卫生装备向制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70年代,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与战术空军司令部研制了几种制式战术和战略医疗箱,确定了整套医疗卫生装备标准,并列入了战备库存清单。西班牙陆、海、空三军统一了担架规格,大大方便了伤病员的上下机。这一阶段,通过直升机等的使用,伤病员的后送等待时间已经降到了1小时以内,伤死率降至1%。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后,伤病员救护直升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体系日臻完善。 (二)外军救护直升机发展现状 目前,外军的救护直升机一般分专用型和临时改装型两种。专用型救护直升机,是客(货)运输机经过专门卫生改装,机上医疗设备完善,性能先进,设备与直升机合为一体,专机专用,只用于伤病员的搜索、救护、医疗后送及途中急救、卫勤增援等用途;临时改装型救护直升机,主要是在通用直升机或运输直升机机舱内装上担架支架、吊挂带及担架固定装置,将制式的成套便携式机上卫生装备装上飞机,但不在飞机上固定安装,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后送型和治送结合型两种,前者以大批伤病员的后送为主,后者则兼顾伤病员后送及途中的

黑鹰行动军刀部队-全攻略

黑鹰行动军刀部队-全攻略 哥伦比亚任务 columbia 1 炸毁毒品运输船 Drug smuggling harbor 一开始,2架黑鹰将4名三角洲队员空降到敌人基地附近的山谷,沿着雷达指示来到桥头,干掉桥头的守卫,过桥,会看到一艘船从桥下驶过,连发炸毁它,继续前进,来到一个小村落,这里有村民,不要误伤了,大概有9,10个敌人,还有一个医药点和补给弹药的地方。打完村落,会有2部武装车开过来,还有一群敌人蜂拥的从岸边过来,将他们一一击溃(A 09 = GOL D=建议:如果你打得好,可以不要急于补血,留着以后有用的时候再补,这里要存盘一次),然后在这个村落里面可以看到远处的敌人总部的码头上有一个RPG,(A09 =GOLD=建议:用B键调用望远镜来确定目标,然后点射击毙)要把这个RPG干掉才能从岸边过去敌人总部。上岸后,不要走总部 外围,直接到总部铁丝网的旁边,一定要耐心的,仔细的干掉总部里面很多敌人,有RPG,有跑过来杀你的,有躲在汽车后面的,总之一定要小心,打到里面没有动静了再进去里面。( A09 建议:如果这个时候被打伤了,还可以回去刚才的村落补血)进去总部后,直接到岸边上,去完成炸船的任务,要把两个游艇都放上炸药引爆,注意不要张扬的跑过去,岸边还有敌人看着你呢。(A 09= GOLD=建议:炸完两艘船后存盘一次。)这个时候你应该在总部的最里面,此时你可以找到雷达标志了A的地方是一个弹药库(A0 9=G OL D=建议:这里有一个敌人的机枪,扔手雷炸它玩玩),你可以补充和更换武器,我A09就换成了一把MP5,然后回到岸边,从岸边直达你刚才上岸的地方,速度要快,因为敌人的增援部队会从总部入口来2部武装车和RPG,你在你上岸的地方,也就是武装车的侧面可以轻松的打掉它,(A09= GOLO= 补充;如果走里面,会很难 突破,侧面很好!)然后根据雷达指示,你要进入一个山谷到达撤离地点,这个山谷遍布RPG,你要在入口的树后用MP5一个个的打掉左右两边的RPG,否则,会死得很难看的。一定要慢,最后到达撤离点的黑鹰完成任务(A0 9补充:此关有3次存盘机会) 2 捣毁毒品运输基地 Jungle Airfield Takedown 由于这关有黑鹰直升机的帮助,显得很简单,一开始2架直升机将敌人的基地扫射一边就ok,降落后要你去确认以下无线电发射器是否被摧毁,你直接上到岗楼顶上将那个闪光的发射器打掉,马上就有一群敌人从树林里蜂拥而来,用敌人的机枪打吧,省点子弹,哈哈,(A 09=G OLD=提示:要注意哦,打完一轮,不要急着下岗楼,要打三轮,敌人大大的狡猾)打完三轮后,下岗楼继续上飞机,去另一个敌人的基地,飞机降落后,会有一部武装车尾随着出现,你先回头打掉它,然后和队友上车,注意要上后面的那辆车!(A09 =GO LD=建议:这里存盘一次。)路上有很多的敌人在路两旁,你只要蹲下在车尾,敌人会傻乎乎的跟着汽车跑,你一个个打掉就ok,到达了敌人飞机场的外围了,你只要远远的支援你的两个不要命的队友就可以了,等飞机启动的时候,拿起你的AT4发射,将飞机打爆。然后用203榴弹远程支援打掉岗楼上的机关枪,再大摇大摆的进入机场吧!然后是到两个大仓库里,将所有的毒品和武器箱子打爆完成任务。(A 0 9=G O LD=补充:本关有3次存盘机会) 3 丛林之战 jungle raid 不用多说了,一队人简单的到达一片敌人的基地门口,杀入进去,比较简单,注意先打敌人的高塔和机枪手。冲进去后,要你到中间的一个地道里面去拿一个文件,然后退出来进入游戏的高潮

直-8直升机

核心提示 直-8是中国90年代以法国超黄蜂直升机为基础仿制的一款中型直升机,该机在最初的研制过程中,曾经历过一些波折,但通过不断改进,最终成为一款成功的中型直升机。但作为国产运载能力最强的直升机,直-8依然没能填补国内缺乏重型运输直升机的空白。 在去年地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直-8直升机。直-8直升机现已有多种型号成为了 一个系列。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提高部队的空中机动作战能力,提出研制一种可以装载一个排的重型直升机,编号为直-7,该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4吨,载重3.5吨, 直-7采用两台792涡轴发动机,旋翼为直-5主桨叶6片,为最大起飞重14400千克,有效商载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 35O 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由于当时国内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直-7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难以在80年代初投入使用,而我国在70年代已经决定在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这就是718任务,718任务包括舰载直升机分系统,执行返回舱低高度轨迹的测量、落点测量及返回舱的搜索与打捞,考虑到当时我国还没有舰载直升机部队,因此要提前进行相关系统的改装和训练,而直-7显然跟不上进度,为此我国于1973年从法国采购12架SA-321超黄蜂直升机用于718工程,1975年开始改装工作,共完成遥测、航测和搜索打捞飞机三型四架,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718工程改装机仅有5分钟就完成了返回舱的打捞任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进入80年代为提高我国海军的反潜能力,相关厂所在SA-321的基础上改装了反潜直升机,其配备了引进的ORB-32WAS对海搜索雷达、HS-12吊放式声呐及音响处理设备和A244S反潜鱼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