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工作效率分析表

员工工作效率分析表

员工工作效率分析表
员工工作效率分析表

员工工作效率分析表

岗位工作量测评分析报告(模板)

岗位工作量测评分析报告 一、目的 为适应汽车产销下滑的行业形势,相应配合上级单位对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总体要求,同时为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架构,合理利用人工成本,特开展此项工作。 二、测评范围 公司职能及辅助岗位。 三、测评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 四、采用方法 工作量化分析法,即根据各岗位所写的岗位说明书,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对工作步骤完成的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 五、基本情况 1.测评部门 综合管理部(食堂、司机除外)、财务部、采购部、质量部、技术部(行政专员)、制造部(技能岗位除外),测评人员共计52人。 2.结合工作情况,将工作分为日常性、阶段性、突发性工作;年岗位工作量统计,1天按8小时,1周按5天,一年按250天计算,即50周。 3.本月共31天,周六、周日放假合计8天,本月实际出勤天数23天(按标准工作时间计算),共10166H。 六、公司整体数据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员工岗位工作量测评虽有些方面不尽人意,但作为推行的一项管理措施,基本上没遇到较大的抵触,测评人员也算比较配合。 (一)工作日志完成情况 工作内容:通过近半个月的工作日志的核对,工作内容与岗位说明书一致。 (二)岗位工作结构占比 1.职能岗位工作结构 图标 2.辅助岗位工作结构 图标 根据部门评定后的数据可看出职能岗位日工作量饱满度范围为:50%-100%,日常工作量占总工作量比例范围为:48.92%-89.85%;辅助岗位日工作量饱满度范围为:71.25%-133.75%,日常工作量占总工作量比例范围为:55.30%-95.19%;测评岗位主要以日常性工作为主。 (三)工作日志数据、岗位测评填报数据与考勤数据对比

工作量评估方法完整版.完整版.docx

关于工作量评估方法 为能清楚阐明论点。先举两个例子。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里乌龟是正面人物,而兔子作为反面人物受人讥讽,其中的寓意教育人们做事要像乌龟一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如果换个角度分析这个故事。则会有不同的结论。兔子在整个赛跑过程中做了两件事,那就是赛跑和睡觉;乌龟则仅做了一件事,就是不停地赛跑。如果我们试把时间延长(即看看它们在赛后又做了什么),可以想象乌龟由于比赛的疲劳,而跑回家呼呼大睡了;兔子呢?由于比赛中同时也保养了精神,赛后可以做其它更多自己想做的事。由此,不难得出整个过程兔子的效率更高。另外,乌龟并不擅长跑步,却安排它去参加这场比赛,其效率必然极低,把这种现象映射到企业管理中去,也颇发人深思。 试看一个说明工作效率与工作饱和相矛盾的例子:某工厂的一位计算机技术人员,现场发生了微机故障,从他的办公室到达故障点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其一是步行,需要10分钟;其二是骑自行车,只需2分钟。我们设步行到现场的为甲,骑车到现场的为乙,最后统计:两人去处理同样的一个工作,甲用了30分钟,而乙只用了15分钟,(这里是假设两人故障的修复时间相同,但事实上甲这类人在故障修复中要花更多的时间)。乙在剩下的15分钟又可以做其它更多的事情,单从这点出发,甲与乙在工作成效上就不仅是1:2的差距了,而是1:N(即甲做一件事的时间,乙做了N件事)的差距。但在现实中,甲往往成了“工作量饱满、劳动模范”的象征;而乙却常常恰好相反,这是管理人员认识上的一大误区,长此下去必然带来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工作效率由员工的自身因素决定,但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仍是管理上的问题。首先是工作分配的合理化,它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让乌龟去赛跑,显然是不合理,所以对工作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效率的首要条件,这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清楚了解管辖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而且要对被管理人的基本情况有清楚的认识。 工作分配合理后,那如何主动去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呢?竞争是个好方法,奖惩也是个好方法,另一种就是让员工自身有好的素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提高效率便成为很自然的事。前两种方法是被动的,也是目前企业管理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而第三种方法突出了“人自身的因素,希望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当一个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包括综合知识和技能知识),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世界观,那么我们说,从主观上他会自觉主动地提高效率,从效率中求饱和,再从饱和中追求效率。这样看来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同时无形中也解决了效率与饱和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提高效率,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问题,这个素质并非仅仅指的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更重要的还包含道德修养、情操和理想等一些深层次东西。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教育,仅仅是偏重于技能知识的教育,认为员工只要有好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便有了效率,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素质的提高在于两方面:①个人专业技能及社会知识要丰富,这是效率的基本前提;②同时应丰富其它的各类知识,如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等等。企业管理中在对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应该投人更多,这样可以更快的从被动地提高工作效率转变为主动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谈了工作效率问题。现在再来看看工作量问题。评价一个人工作饱和度高不高(注意这里是针对同一个工作),答案就只有两种:低效率饱和度高;高效率饱和度低。可见效率与饱和度存在着矛盾。而“工作饱和”的含义应该是指员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与规定的劳动时间相等或近似相等,这里的工作时问是指有效的工作时间,强调“有效”二字,“有效”就包含效率和成效的意思。这又体现了效率与饱和度有统一的一面。而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常常忽略“有效”的重要性,虽然这种“忽略”往往并不是有意的,自然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如何才算是工作饱和,于是便出现了“整天忙个不停的员工就一定是个好员工”的谬论。所以如何科学地去看待工作饱和度其实也是管理上的问题,它要求管理人员自身具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这样才谈得上被管理的人有好的素质及高的效率。

流程效率分析.

效用分析、效率分析和成本分析 把对流程的分析分为三个方面:效用分析、效率分析和成本分析。效用分析是分析流程及每一环节对总目标是否有贡献;效率分析是分析流程及每一环节的有效工作时间;成本分析是分析流程及每一环节的各项成本。在刚刚完成流程呈现的阶段,先只做效率分析,在后期的流程管理中再做效用分析和成本分析。 由于在流程呈现中已经考虑了效率分析的需要,对分析所用的参数(几种时间)进行了统计。根据流程数据库,可以对如下指标进行分析:(下文为项目当时的一段总结 1. 工作单环节效率分析 利用流程分析表,可以对每条流程进行分析。分析原理借用JIT中的流程效率分析方法,把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标注平均时间和加工时间。 l 加工时间是此岗位一次性正确完成做此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l 平均时间是此项工作在一个岗位逗留的时间,包括加工时间、等待时间、做其它工作时间、闲余时间等。 把生产中制造周期效率(MCE)在此处代表每个环节的效率,它等于加工时间除以平均时间,即 MCE=加工时间/平均时间。 图中柱状图为环节时间,连线图为每项工作多使用的时间. 2. 工作流程的效率分析 同样道理,整个流程的效率MCE等于加工时间之和除以平均时间之和。对MCE较低的流程可以再进行环节效率分析,找到效率低下的根源。

部门工作效率分析 将一个部门所有流程工作的加工时间之和除以平均工作时间之和将得到这个部门的流程工作效率MCE,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对整个部门的效率进行评价,为精简人员提供数据依据。谷逸人力资源专业博客_V_p_F_]_T Z ^%~_l5w 4. 岗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将某一个岗位的所有流程的加工时间相加除以平均时间之和得到此岗位的工作效率MCE。将某一岗位的所有加工时间以月频次为权数相加得到此岗位的月度流程工作时间。两参数准确表示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为精简人员和分配工作量提供数据。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影响工作效率的现象和原因分析及如何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一、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因素表现形式: 1、重复劳动、重复工作; 2、推诿扯皮; 3、以制度为挡箭牌,以开会、没时间等为理由; 4、工作计划不分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事事倍功半; 5、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6、不会沟通,不会交流; 7、牢骚、抱怨、怪话、散布负能量的话; 8、看待问题简单化,只注重眼前,不能长远的看问题; 9、专业知识和技能不熟练,做事找不到方向,老虎啃天,无从下口,个人执行能力差; 10、工作氛围差,积极向上的正气少,歪风邪气占了上风,唯利是图多,追求少; 11、工作方法、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团队没有向心力、凝聚力,领导缺乏号召力; 12、没有责任感,缺乏敬业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的激情,消极、悲观情绪有时主导自己; 13、工作中不能尊重别人,并抱怨别人不能尊重自己; 14、个人的素质、素养尚需提高,做人做事要求别人高,而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正如老辈讲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5、职能服务不足,企业宣传不够; 16、生活和工作不能有效的分开,而是相互的影响,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17、客观方面的影响:电脑配置低,缺少工作方法和提高效率的培训;

A.微信群 B.手机提醒功能 C.即时贴 D.例行工作的时时提醒 E.电脑知识的匮乏,不懂信息万事难 F.工作职责,业务管理的不清 18、领导不能以身作则,起不到榜样的引导作用; 二、如何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1、对照以上18条现象,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检查和改进,拿出整改计划; 2、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人力资源部在本月拿出2016年考核激励政策初步政策导向方案,最大化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3、进一步推动集团行政职能部门服务提升工作,变现在各部门提意见和建议为人力、财务、后勤、房地产公司、家纺管理事业部,自己制定2016年职能服务项目及提高计划和激励政策的报告,在本月完成报慈总和周助理。 4、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进一步明晰、各部门可将工作中最细节的职责不清晰的方面发给人力李部长,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明确职责; 5、各级领导特别是各子公司、事业部的最高领导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员工树立好的榜样作用,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避免管理的简单粗暴,营造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建立正能量的积极情绪,人力下周对各子公司、事业部负责人要进行民主测评。 6、推行提高工作效率活动。

员工工作量分析报告81385

2009年5月份员工工作量分析报告 一、概述: 为了解公司员工5月份的实际工作量,提高员工工作方法,增强员工办事 效率,改善公司组织结构,合理利用人力成本。特进行本次调查分析,本次 分析辖营销部,拓展部,行政办,技术工程部(除施工人员),财务部,办事处。共计24人(新入职员工不例入分析范围)。以《周工作动态表》和《月 度工作完成情况表》为依据,对员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拆解并列出数据,采 用对比法进行图例分析。找准岗位特性,为下一步更好的进行员工工作量分 析确定模块及方法。 本次分析因为数据真实度和数据完成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加强,因此分析 结果只做为参考。 全公司详细分析数据见《5月份各员工工作量数据分析表》 二、分析方法: 1、本次分析采用工作量化分析法,即按照各部门岗位职责分解成: V:客户拜访(V isit)包括电话拜访和当面拜访所用时间; M:会议时间(M eeting)包括参与公司例会、甲方会议、工作安排、工作汇报、公司活动所用时间; R:工作准备时间(R eady)包括方案制作/修改、技术沟通、测试所用时间; C:工作洽谈、联系时间(C ontact)包括陪客户或公司上级聊天、询问、检查所用时间; E:应酬时间(E ntertainment)包括吃饭、活动、打牌等用于应酬时间; F:撰写时间(W rite)包括编撰各类报告、申请,及审核票据、填写各类日常表格、登/统计、分析等所用时间; S:履行岗位职责时间(S tatus)主要是行政、财务部人员履行本职岗位所

用时间以及各部门经理、主管用于部门人员管理所用时间; P:技术处理时间(P rocessing)主要是处理各类技术问题所用时间; T:培训时间(T raining)主要是授课人培训所用时间; D:路程时间(D istance)包括往返于工地、客户场所、出差旅途所用时间; O:其它时间(O ther)不属于上述范围内的时间,主要是指帮助别人工作所用时间。 2、以上分解时间,除D(路程时间)和O(其它时间)不计入有效工时,其余均列入有效工作时间。 3、优点: (1)工作分解量化分析,是激发员工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 (2)由于工作量化是通过数字和图表形式体现,其结果简单明了,直观性和可视性强,便于做纵横各项对比分析; (3)由于所有员工的工作量都用一样的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计算,所以对员工评价更现公平、公正; (4)便于市场需求与现有人员配置的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市场需求对人员进行调整。 三、5月份基本情况 1、本月共计31天,除“五一”、“瑞午”放假三天,周六、周日放假合计4.5天,31日未列入分析范围,因此本月个人有效工作日:19.5天,计8190小时。 2、本月有14人要求做出工作计划,共计划127项。 3、本月计划完成经济指标100万。

如何做好岗位工作量调查

如何做好岗位工作量调查 岗位工作量调查,也称为“岗位工作饱满度测试”,它是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本单位在岗员工工作状况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各单位进行定岗定编的重要依据,它对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很多单位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往往感觉非常棘手,经常因推行困难而不了了之或半途而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导致调查结果形式各异,无法比较;二是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对调查结果不能进行有效判别;三是受制于本单位人员能力素质和管理制度的制约,调查结果没有反映岗位真实情况。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岗位工作量调查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意义也就大打折扣。笔者根据以前项目上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岗位工作调查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较好地应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并得到了客户认可,现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这套方法是从工作分析入手,首先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然后对这些工作步骤的完成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最后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经营目标,对岗位设置合理性进行评判,对相关岗位职责提出调整以及对岗位编制提出建议。在上述步骤中,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是属于工作分析的范畴,在很多文章中均有阐述,因此不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是从岗位工作职责明晰以后入手,重点讨论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一、设定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从岗位工作量、岗位工作结构和岗位工作强度入手,根据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标准,以此作为判断岗位设置依据是否充分以及岗位是否需要调整的依据。如下表所示:

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岗位工作量调查,也称为岗位工作饱满度测试,是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在岗员工工作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进行定岗定编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感觉非常棘手,往往半途而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导致调查结果形式各异,无法比较: 二是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对调查结果不能进行有效判别: 三是受制于本单位人员能力素质和管理制度,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岗位真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岗位工作量调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以上问题。这套方法首先是从工作分析入手,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然后对这些工作步骤的完成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最后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经营目标,对岗位设置合理性进行评判,提出相关岗位职责调整方案以及岗位编制建议。本文重点讨论岗位工作职责明晰以后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是根据岗位工作量、岗位工作结构和岗位工作强度来确定相应标准,以此作为判断岗位设置是否充分以及岗位是否需要调整的依据。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如下: 1、岗位工作量标准工作量百分比法:工作量饱满度=岗位有效工作时间/平均正常工作时间×100% 统计工作时间一般以日、周、月或年为单位,如岗位年实际工作饱满度=岗位年实际工作日/年有效工作日×100%。一般饱满度达到70%以上时,说明岗位工作量饱满。 岗位工作量饱满度判别标准如下 很饱满:90%以上; 饱满:70%-90%: 基本饱满:50%-70%, 不饱满:50%以下。 2、岗位工作结构标准 按照日常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划分,日常性工作是指依据现有组织目标和职能展开的工作,日常性工作量/总工作量×100%,比值在50%以上,说明岗位设置依据充分,一般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和报价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生育保证金%,残疾基金%,工会基金2%,累计为%。B为平均工资,即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物质奖励等多项总和,除以企业员工数,分摊到每个月。

员工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表.doc

有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表 2017年

有限公司 员工满意度调查目的 一、调查目的:为更好了解到您对公司的管理、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各方面情况的真实看法或意见,以便公司能针对出现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整改。 二、调查时间:2017年5月17-18日 三、调查内容:共四个方面,涉及工作职业发展培养、公司文化/制度和管理、薪酬福利、人事工作。 四、员工参与情况: 本次满意度调查时工厂总人数192人,其中参与本次满意度调查的员工共有164人,参与数占公司总人数的85.4%,其中书面问卷有35人,口头问卷129人,调查结果基本可信,各部门参与情况如下图所示: 1020 30405060708090包装 冲压 喷粉 仓库 品管 采购 办公室 后勤

五、全公司员工工龄分布图如下图: 全公司工龄分布图 6-9年 结果分析:员工在公司工作1-3年者居多,上一年度为一年以下者居多,可见公 司多让员工参与各项会议提出意见,制定并实施保护员工的长远目标,是有利于稳住员工的。

问卷结果分析 1、您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 努力工作也无济于 事0.61% 只要努力工作必能 成功97.56% 望渺茫1.83% 结果分析:员工对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挺满意的,占97.56%,这个数 据在同行业中应该是比较高的,需努力也是希望很小的,只占1.83%,努力工作也无济于事的只占0.61%,这个结果是非常意外惊喜的,说明公司给了大部分工员发展的希望。大家都觉得可以在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结果分析:在工作中大多数人员还是能得到关心和成长的占84.15%,只有一小部 分的人员是没有在工作中得到关心成长占 1.22%,故管理人员要多加关心各人员的成长。 2、工作中有人关心你的成长吗? 经常有84.15% 不经常1.22% 几乎没有1.22% 总是有8.54% 有时有4.88%

企业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企业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岗位工作量调查,也称为岗位工作饱满度测试,是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在岗员工工作状况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进行定岗定编的重要依据。但很多企业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感觉非常棘手,往往半途而废。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导致调查结果形式各异,无法比较: 二是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对调查结果不能进行有效判别: 三是受制于本单位人员能力素质和管理制度,调查结果不能反映岗位真实情况。 笔者根据多年的咨询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岗位工作量调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以上问题。这套方法首先是从工作分析入手,明确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并将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然后对这些工作步骤的完成时间进行统计,与预先设计好的岗位工作判定标准进行对比,结合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各岗位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判断,最后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未来经营目标,对岗位设置合理性进行评判,提出相关岗位职责调整方案以及岗位编制建议。本文重点讨论岗位工作职责明晰以后如何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 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是根据岗位工作量、岗位工作结构和岗位工作强度来确定相应标准,以此作为判断岗位设置是否充分以及岗位是否需要调整的依据。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如下: 1、岗位工作量标准工作量百分比法:工作量饱满度=岗位有效工作时间/平均正常工作时间×100% 统计工作时间一般以日、周、月或年为单位,如岗位年实际工作饱满度=岗位年实际工作日/年有效工作日×100%。一般饱满度达到70%以上时,说明岗位工作量饱满。 岗位工作量饱满度判别标准如下 很饱满:90%以上; 饱满:70%-90%: 基本饱满:50%-70%, 不饱满:50%以下。 2、岗位工作结构标准 按照日常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工作划分,日常性工作是指依据现有组织目标和职能展开的工作,日常性工作量/总工作量×100%,比值在50%以上,说明岗位设置依据充分,一般日常性工作应占总工作量的60%以上。如果日常性工作低于50%,说明岗位工作量不稳定,会出现时而饱满,时而不饱满的情况。 3、岗位工作强度分布标准 如果岗位工作量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正常,但主要集中某段时间,造成这段时间工作量出现了波峰(一天工作量达到10小时以上),而其余时间出现了波谷(一天的工作量不足4小时):或者持续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且这样的工作日占全年有效日的30%以上,应认为工作强度分布不均。 进行岗位工作量调查 一般来说,每个岗位的工作可以划分为日常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和临时性工作。日常性工作指每天重复做的工作,阶段性工作指每周/月/季/年做的工作,临时性工作指上级单位/领导或相关部门临时安排或突发性的工作。根据岗位工作职责,填写工作调查问卷,将岗位职责细化为日常的工作步骤,对每一工作步骤进行现场观察并统计完成每一步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对照岗位工作量化判定标准,对岗位工作饱满度进行初步判断。以某公司产品调运计划岗为例,如表1所示。

医疗工作效率分析

医疗工作效率分析 1.病床利用情况分析病床是医院工作规模的计量单位。通常根据病床编制确定医院的人员编制、设备、经费和物资分配等,分析病床利用情况,对评定医院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反映病床利用情况的主要指标有: (1)平均病床工作日平均病床工作日是平均每张病床一年间(或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天数。由于修理、消毒或其他原因,每一病床在一年内不能每天都使用,一般情况下,平均病床工作日以340日较为恰当,各科根据具体情况稍有差别。如果超过,可能给医疗质量带来不利;如果过少,则说明病床空闲,尚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2)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反映平均每天使用病床与实有病床的比率,正常最高使用率以93%为宜。病床使用率的高低与各科病床分配、是否合理、病房管理是否科学、门诊和住院处收住病人是否及时有关。 (3)病床周转次数是衡量病床周转速度的指标,分析时必须考虑医院的收容任务和对象。例如,收容慢性病人,治疗时间长,病床周转次数就少。病床周转次数低,应调查原因,加强管理增快周转,病床周转次数过多,说明病人住院时间短,判定这种现象是否合理,还必须与检查医疗质量结合起来。 (4)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既是一个反映工作效率的指标,也是一个集效率、质量、管理一体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它较病床周转,更能说明问题,而且便于操作,这个指标成为医院的一个龙头指标。因此,它是分析医院工作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指标。 2.收容病人量和辅助、医技科室工作量分析对病人收容数量和比例的分析,可反映医院发挥人力、物力和技术效能的情况。收容的病人愈多,表示完成的任务愈多,发挥技术、设备的效能愈高。 (1)收容病人这一指标是从总工作量上来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的,可分析是否完成了计划收容人数。计划收容人数是根据上级要求和医院具体情况,订出全院(或各科)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指标,然后按下式计算:某时期计划收容人数 =实有病床数×病床使用率×该时期病床周转次数 (2)收容病人的病种数量和比例 (3)各辅诊、医技科室工作量分析 2.关于治疗质量的分析治疗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治疗是否有效、及时和彻底。常用来反映治疗质量的统计指标有: (1)治愈率是反映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只看医院总的治愈率,并不能说明治疗质量的真实情况。 (2)治愈好转率准确性较高,但此指标不能确切地说明治疗的质量水平。 (3)病死率从反面反映治疗质量。但它和收容对象的情况有密切关系。因此,还必须从“来院前的治疗质量、入院到死亡的时间、死亡疾病和原因、死亡年龄、治疗的及时性等方面进一步作分析。 (4)治愈者平均住院天数是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反映。分析时应注意分析缩短和延长的原因。 二、医疗质量统计分析要点 1.综合分析:主要针对医院医疗工作数质量完成情况统计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同期对比或目标对比。所挑选的统计指标要有代表性和导向性,能

数据生产效率分析报告

数据生产效率分析报告 1数据生产效率整体情况 1.1各工序间平均生产效率基线 数据大赛已经结束,根据大赛积累的数据结果统计,各生产工序之间的生产效率基线,如下表1: 表1 内业一天平均生产效率 单位:平方公里 根据表1得出以下结论: 1)信息录入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4.07平,按90%折算,为3.66平。 2)影像处理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72.25平,按90%折算,为65.03平。 3)更新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5.88平,按90%折算,为5.29平。 4)矢量化一天平均生产效率为2.58平,按90%折算,为2.32平。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按90%折算),内业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为1.61标准平方公里/人日,如果加工一个300平方公里的项目,内业生产约为186天。(未包含嵌道和配图) 1.2项目评审时生产效率之间对比 目前毛利润评审时内业平均生产效率按1.4标准平方公里/人日进行评审,根据数据技能大赛数据统计结果建议在以后的毛利润评审过程中可以提高内业生产效率的评估,可以按整体内业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建议值为1.6标准平方公里/人日,也可以按各个工序的一天平均

生产效率,最后进行累加来评审项目的毛利润。 2影像矢量化数据分析 因信息录入、影像处理、更新嵌道等工序员工参与较少,在这里将不作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可详见原始数据的统计,《数据技能大赛效率分析.xlsx》。影像矢量化作为数据加工主要工序,本次对矢量化做主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1)最快用时与最慢用时进行了对比; 2)最快一天生产效率与最慢一天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 3)排名靠前与排名靠后之间进行了对比; 4)根据现有员工工资水平对比; 5)根据员工学历进行了对比; 6)根据员工入职年限进行了对比分析; 7)根据部门分工对比; 8)根据地区状态进行了对比。 说明:因考题题量较大,有部分员工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根据评分结果分析,后面完成矢量成果质量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最后在统一时间内提交比赛成果,这样会造成统计的生产效率会偏高。 2.1矢量化最快用时与最慢用时之间对比 1.制作1.17平方公里矢量化最快用时及最慢用时,并根据大赛时间原始数据,折算成一 天8小时计算,统计出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见表2: 表2 最快与最慢用时对比 从表2中可以看出,最快一天与最慢一天的平均生产效率之差为1.82平,速度快了近43.75%,说明排后的员工技能提升的空间很大。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1.1开发工作量 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l≤风险系数≤1.5 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的程度。 1.1.3复用系数(以τ来表示) 估算工作量经验值是软件企业承担一般项目来估算的,但如果软件企业已经采用“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并己建立起能够复用的构件库(核心资产库),或者已有一些软件产品,仅作二次开发,从而使软件开发工作量减少。因此: 0.25≤复用系数≤1 根据国内外软件企业在实施基于构件开发方法(软件产品线)的经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达到25%(最高值)。 1.2开发费用/人·月 软件企业的商务成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管理成本和质量成本。均可摊分到各个软件开发人员头上。 开发费用/人·月=(P+Q+R)×S×τ 1.2.1P(人头费) 人头费主要是员工的工资、奖金和国家规定的各项按人计算的费用。其总量在软件企业中的商务成本占70%-80%。 P=B×1.476 国家规定的公积金7%,医疗保险金12%,养老金22%,失业金2%(即通常所说的四金),另外还有按工资总额计征的工伤保证金0.5%,生育保证金0.5%,残

员工工作量分析报告

2009 年 5 月份员工工作量分析报告 一、概述: 为了解公司员工5 月份的实际工作量,提高员工工作方法,增强员工办事效率,改善公司组织结构,合理利用人力成本。特进行本次调查分析,本次分析辖营销部,拓展部,行政办,技术工程部(除施工人员),财务部,办事处。共计24 人(新入职员工不例入分析范围)。以《周工作动态表》和《月度工作完成情况表》为依据,对员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拆解并列出数据,采用对比法进行图例分析。找准岗位特性,为下一步更好的进行员工工作量分析确定模块及方法。 本次分析因为数据真实度和数据完成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加强,因此分析结果只做为参考。 全公司详细分析数据见《5 月份各员工工作量数据分析表》 二、分析方法: 1、本次分析采用工作量化分析法,即按照各部门岗位职责分解成: V:客户拜访(Visit )包括电话拜访和当面拜访所用时间; M :会议时间(Meeting )包括参与公司例会、甲方会议、工作安排、工作汇报、公司活动所用时间; R:工作准备时间(Ready )包括方案制作/修改、技术沟通、测试所用时间; C:工作洽谈、联系时间(Con tact )包括陪客户或公司上级聊天、询问、检查所用时间; E :应酬时间(Entertainment )包括吃饭、活动、打牌等用于应酬时间; F:撰写时间(Write )包括编撰各类报告、申请,及审核票据、填写各类日常表格、登/ 统计、分析等所用时间; S:履行岗位职责时间( Status )主要是行政、财务部人员履行本职岗位所用时间以及各部门经理、主管用于部门人员管理所用时间;

P:技术处理时间( Processing )主要是处理各类技术问题所用时间; T:培训时间(Training )主要是授课人培训所用时间; D :路程时间( Distance )包括往返于工地、客户场所、出差旅途所用时间; 0:其它时间(Other )不属于上述范围内的时间,主要是指帮助别人工作所用时间。 2、以上分解时间,除D(路程时间)和0 (其它时间)不计入有效工时,其余均列入有效工作时间。 3 、优点: ( 1)工作分解量化分析,是激发员工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 ( 2 )由于工作量化是通过数字和图表形式体现,其结果简单明了,直观性和可视性强,便于做纵横各项对比分析; ( 3)由于所有员工的工作量都用一样的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计算,所以对员工评价更现公平、公正; ( 4)便于市场需求与现有人员配置的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市场需求对人员进行调整。 三、5 月份基本情况 1、本月共计31 天,除“五一”、“瑞午”放假三天,周六、周日放假合计 4.5 天,31 日未列入分析范围,因此本月个人有效工作日:19.5 天,计8190 小 时。 2 、本月有14 人要求做出工作计划,共计划127 项。

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羀工作量的评估方法 肄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袅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 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膂软件开发价格=开发工作量×开发费用/人·月 螇1.1开发工作量 莇软件开发工作量与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和复用系数等项有关: 芄软件开发工作量=估算工作量经验值×风险系数×复用系数 羂1.1.1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以A来表示) 螈软什开发工作量的计算,曾有人提出以源代码行或功能点来计算,这些方法 实施起来均有不少难度。目前国际上仍旧按以往经验的方式加以计算,国内各软件企业也是采用经验的方式加以估算工作量。 蒅为了更好地规范估算方法,建议可按照国家标准“GB/T8566-2001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所规定的软件开发过程的各项活动来计算工作量。 蚄工作量的计算是按一个开发工作人员在一个月内(日历中的月,即包括国家 规定的节假日)能完成的工作量为单位,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月”。 蚃特别要提醒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既包括了通常所讲的软件开发,也应包括各 类软件测试的活动。 袀1.1.2风险系数(以σ来表示) 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亦会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软件危机的因素很多,这也是一 个方面的因素。特别当软件企业对该信息工程项目的业务领域不熟悉或不太熟 悉,而且用户又无法或不能完整明白地表达他们的真实的需求,从而造成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需求获取,修改设计等各项工作。因此: 肃l≤风险系数≤1.5 蒃根据我们对软件企业的了解,超过估算工作量经验值的一半,已是不可接受,所以我们确定“1.5”为极限值。当然这既要看企业的能力,也要看用户能接受 的程度。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

常用的工作量评估方法在测试项目管理中或编写测试计划时,经常需要对某个测试工作进行工作量的预算,很多时候都是凭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估算的,如能结合一些常规的估算方法,有助于估算的精确度。 以下是网上找到的一些常规的估算测试工作量的方法: 1、Ad-hoc方法 这种方法下的测试工作量不基于任何确定的期限。工作一直继续直到达到一些由管理或市场人员预先定下的时间表。或者,一直到用完了预算的经费。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非常不成熟的组织,并且时常有100%的错误差数。 2、开发时间的百分比法Percentage of development time。 这个方法的基本前提是测试工作量依赖于开发时间/开发工作量。首先,开发工作量使用例如LOC或FP方法被估算出来,然后使用一些探索性的方法来限制测试的工作量。这种方法变化比较大而且通常基于以前的经验。 通常预留项目的总花费时间的35%给测试。?5-7%给组件和集成测试?18-20%给系统测试?10%给接收测试(或回归测试等) 3、类比法(经验值法或历史数据法) 根据以前或相似项目(主要在项目性质,领域,规模上有相似)所积累的经验或历史数据来估算工作量。类比法估计结果的精确度取决于历史项目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因此,用好类比法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组织建立起较好的项目后评价与分析机制,对历史项目的数据分析是可信赖的。需要收集以下相关的历史数据:?在设计和实现阶段花费的时间?测试工作的规模,例如用户

需求的数量,页面数,功能点?数据样式,例如实体,字段的数量?屏幕或字段数量?测试对象的规模,例如KLOC 4、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估算法 将项目或产品分解为具体的工作,然后分别对各个工作进行时间估算,最终求和得出项目或产品的测试工作量/时间。 5、Delphi法 Delphi法是最流行的专家评估技术,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Delphi法鼓励参加者就问题相互讨论。这个技术,要求有多种相关经验人的参与,互相说服对方…… Delphi法的步骤是:1、协调人向各专家提供项目规格和估计表格;2、协调人召集小组会各专家讨论与规模相关的因素;3、各专家匿名填写迭代表格; 4、协调人整理出一个估计总结,以迭代表的形式返回专家; 5、协调人召集小组会,讨论较大的估计差异; 6、专家复查估计总结并在迭代表上提交另一个匿名估计; 7、重复4-6,直到达到一个最低和最高估计的一致。 6、PERT估计法 PERT对各个项目活动的完成时间按三种不同情况估计:一个产品的期望规模,一个最低可能估计,一个最高可能估计。用这三个估计用来得到一个产品期望规模和标准偏差的Pert 统计估计。Pert 估计可得到代码行的期望值E,和标准偏差SD 1.软件开发价格估算方法 软件开发价格与工作量、商务成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等项有关。为了便于计算,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分析

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分析 在我们周围,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不经常加班,却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获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升职加薪也比一般人要快。 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天天努力工作,别人下班了还在忙碌,甚至节假日也要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完成任务,但是呢,任务完成率却很低,经常受到领导批评。 上面两种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效率高的人自然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工作效率低的人只能靠加班来弥补。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提高职场人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是指工作投入与产出之比,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某任务时,取得的成绩与所用时间、精力、金钱等的比值。产出大于投入,就是正效率;产出小于投入,就是负效率。 工作效率是评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而且,工作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对单位来说,团队能否高效的工作,决定着公司能否盈利,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总结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下面4个好处:在这里,给你提供3种方法:一:利用“二八法则”,将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时间利用率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通过对19世纪英国各社会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研究发现:社会上有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而另外80%的人却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最初的“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这一平衡性普遍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活动不受“二八法则”的影响,“二八法则”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也存在着无法解释的不平衡性。

这就告诉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就要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每天有干不完的事,一周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加班,没有时间去运动,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有人说,社会变化太快,因为工作都没时间充电了。其实,大家缺少的不是时间,而是没有有效的利用时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在调查了3000名职业经理人后发现,那些成功的经理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对自己的工作范围有设定,不会把手伸的太长,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二是对自己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合理安排,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平时工作也很忙,但是他每天还要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包括政治、历史、哲学、诗歌等方面的书。如此数十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 后来他被任命为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他也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 马思纯是时下当红演员,漂亮的外表加上完美的身形让她圈粉无数,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她以前是一个体重120斤,高高壮壮的女孩,她就是通过高效的利用时间才达到现在的完美身形的。 在拍摄电影《左耳》的时候,条件很艰苦,平时拍摄任务也非常重,其他人一般完成拍摄就会躺在床上休息,或者跟朋友聚餐。但是,她依然坚持每天一小时的训练,如果白天有时间她就去跑步,晚上有时间她就在房间里做瑜伽。

工厂岗位工作量评估框架

目录第一部分工作量评估概况 一、工作量评估概况及实施过程 二、工作量评估目标 三、评估的定义及有关数据说明 四、评价指标和标准 第二部分各岗位工作量评估汇总 一、各岗位工作量评估结果汇总表 二、基于评估结果的建议 第三部分各岗位工作量评估 一、技术质量部(5人) 1、质量工程师(1人) 2、检验组长(1人) 3、质量管理(1人) 4、技术员(1人) 5、检验员(1人) 二、制造物流(44人) 1、组长(2人) 2、装配副组长(1人) 3、质量工程师(1人) 4、销售管理(1人) 5、质量管理(1人) 6、技术员(1人) 7、检验组长(1人) 8、检验员(1人) 9、班长(3人) 10、模具工(5人) 11、叉车工(1人) 12、机修工(2人) 13、操作工(8人) 14、包装工(14人) 15、清洁工(2人)

第一部分工作量评估概况 一、工作量评估概况及实施过程 岗位工作量评估实施的目的是,通过工作量负荷的评估,掌握各岗位工作量分布状况,合理划分工作流,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可信和公平的依据。 工作量评估以7-8月作为旺季的工作负荷率,11-12月作为淡季的工作负荷率,然后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该岗位的全年平均综合工作负荷率。 二、工作量评估项目的目标 1、辅助工岗位中操作工、叉车工、包装工为将要实行计件计酬的方式,不属本次的评估对象;除此之外,属于本次评估的其他各岗位,有日班、或两班班次的,各个班次均进行评估。 2、针对负荷率未达饱和标准的岗位,着重从工作流程设计、人力资源的充分整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合理分配员工工作负荷,提高班组整体运行效率。 3、为了做到评估结果的全面、准确,尽可能的降低误差率,评估采用员工个人自评、上级主管确认、现场观测相结合的形式,以期能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员工的日常工作负荷情况。 三、评估的定义及有关数据说明 为便于阅读,现对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定义及数据进行说明: 1、岗位工作量负荷率:制度工作时间(8小时)内纯劳动时间所占比率。定义如下: 岗位工作负荷率=纯劳动(规范劳动)时间/制度工作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