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及其应用

图及其应用

图及其应用
图及其应用

(2)源文件

数据结构图的建立和应用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V 10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ANode /*弧的结点结构类型*/ { int adjvex; /*该弧的终点位置*/ struct A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条弧的指针*/ }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邻接表头结点的类型*/ { ElemType data; /*顶点信息*/ ArcNode *firstarc; /*指向第一条弧*/ } VNode; typedef VNode AdjList[MAXV]; /*AdjList是邻接表类型*/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adjlist; /*邻接表*/ int n,e; /*图中顶点数n和边数e*/ } ALGraph; /*图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 int no; /*顶点编号*/ ElemType data; /*顶点其他信息*/ } VertexType; /*顶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int edges[MAXV][MAXV];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顶点数,弧数*/ VertexType vexs[MAXV]; /*存放顶点信息*/ } MGraph; void jiemian() //界面函数 { printf("***无向图的建立及其应用***\n"); printf("--------------------------\n");

中考题:果果解读空气污染防治路线图

【中考题原创】 果果解读空气污染防治路线图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434400 【背景资料】果果在近日全文阅读了由国务院对外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全文共十项35条措施,具体描绘了清晰的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我国各级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采取系列行动来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果果将其称之为大气“国十条”,该行动计划的突出特点是主要针对颗粒物污染防治,对各省市地级及以上城市降低PM2.5等细颗粒物浓度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地区降低目标最为详细、严格。 【中考题原创】 1.果果亲身感受到本地区雾霾天气连年增多,她认为主要的来源是化石能源的消耗增多,逐年增加大气污染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治理雾霾天气需要长期的一致行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国环境部将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建设成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B.人体吸入PM2.5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C.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则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属于空气污染物。 2.果果阅读由国务院日前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了解到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我国中部城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全国范围内要整体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上表格中空气污染物对我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⑵一年四季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请你分析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答一点即可)是; ⑶到2017年要基本淘汰全国范围的黄标车,加快油品升级,全国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和柴油。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_______,这是汽油________燃烧产生的。 ⑷《行动计划》描绘了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请你设想出可采取的有效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措施有(要求至少说明两点)。 参考答案:1题:D;2题:⑴可吸入颗粒物或PM2.5;⑵冬季;冬季天气较冷,取暖所用煤的量增大;⑶碳、不完全;⑷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耗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大中城市建设成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和PM细颗粒物监测点;大量植树造林等。 【中考题原创】 联合国环境署认可北京空气污染治理 【背景资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总部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发布了有关北京空气污染治理的评估报告,认为北京大气污染物浓度在1998至2013年期间下降明显,治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应用 要正确地使用地形图,首先应了解地形图的内容 一、地形图的内容 地形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图外部分、图廓部分、图内部分。 1、图内部分 图内部分具体的反映实地情况,是地形图的主要内容,它使用各种图式符号、等高线及相应的注记来反映真实的地形信息,如地势的起伏、道路情况、居民地位臵等。另外,有的地形图上还标出了图幅平均磁北方向线,是一条横穿图幅南北的虚线。 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式符号的含义、等高线的表示原理是识图用图的关键。地图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用途。不同的行业对地形图的使用有不同的侧重面。 2、图廓部分 图廓线:图廓线分内、外图廓线两种。内图廓线是图幅的边线,梯形分幅时为经纬线,矩形分幅时为坐标线;外图廓线主要起装饰作用。 方格网:图上按坐标整数值(如公里)绘制的纵横坐标线,也称方里网。 图廓注记:图幅上对坐标线和经纬线的注记。 3、图外部分 图名: 图幅内最有名的地理名称。 图号: 地形图的图幅编号。 接图表:与本幅图相邻的八幅图的图名。 密级: 图的保密等级。 比例尺:地形图一般标注有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便于进行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换算。 三北方向图:中、小比例尺图上,反映真北、磁北、坐标北方向关系的图。 坡度尺:是一种在地形图上直接量测地面坡度和倾角的图解工具。其基本原 理可用下式表示: m d h i ?==αt a n 。 式中,i 为地面坡度,α为地面倾角,d 为相邻等高线平距,m 为比例尺分母。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测绘地形图所使用的坐标系统与高程系统。 测图时间、成图方法、等高距、图式版本等。 二、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也就是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它也是地形图在不同行业中应用的基础。下面来介绍几项地形图常见的应用。 平距 倾角 20° 15° 10° 5° 4° 3° 2° 1° 0.5° 36.4 26.8 17.6 8.7 7.0 5.2 3.5 1.7 0.8 (%) 坡度尺

数据结构 图的应用

实验六图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有关图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3、掌握如何应用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提供2个题目,学生可以任选一个! 题目一:最小生成树问题 [问题描述] 若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通信网络,只需要假设n-1条线路即可。如何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建设这个通信网,是一个网的最小生成树问题。 [基本要求] 1.利用克鲁斯卡尔算法求网的最小生成树。 2.要求输出各条边及它们的权值。 [实现提示] 通信线路一旦建成,必然是双向的。因此,构造最小生成树的网一定是无向网。设图的顶点数不超过30个,并为简单起见,网中边的权值设成小于100的整数。 图的存储结构的选取应和所作操作相适应。为了便于选择权值最小的边,此题的存储结构既不选用邻接矩阵的数组表示法,也不选用邻接表,而是以存储边(带权)的数组表示图。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题目二:最短路径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无向网,可以求得单源最短路径。 [基本要求] 以邻接矩阵为存储结构,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求解从某一源点到其它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路径长度。 [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题目三:拓扑排序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有向图,判断其有无回路。 [基本要求] 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用拓扑排序算法判断其有无回路。[测试数据] 由学生依据软件工程的测试技术自己确定。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图的相关概念。 2、掌握图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3、掌握图的各种应用的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要按照实验报告格式规范书写。 2、实验上要写出多批测试数据的运行结果。 3、结合运行结果,对程序进行分析。

空气线图与空气处理过程

空气线图(焓湿图)与空气处理过程介绍 空气调节:使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速度、压力、洁净度等参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称空气调节(空调)。 一、几个常用名词解释 1、干空气:是氮、氧、二氧化碳、氩、氦、氖、氪、氙、氡、臭氧等的混合物。空气中含有不同的水分,含有水份的空气称为湿空气。 2、空气焓值Enthalpy(i):kj/kg干空气,湿空气的质量焓,1Kg干空气和0.001dKg水蒸气质量焓的总和。也可理解为热函(kcal/kg),即干空气的显热和水蒸气的显热+潜热的总和,即湿气的全热量),也是物体保有热量的总量。 3、湿度:湿度就是指空气中湿气的含量。物理定义:空气湿度是用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少或空气潮湿程度的物理量。 4、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φ):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RH表示;实际空气的湿度与同温度下达到饱和的湿度之比值。也可解释为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或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或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5、湿度比Humidity Ratio:gw(water)/kga(air干空气),在含有1Kg的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汽的质量g; 6、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指单位体积(1m^3)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的重量(g),单位为g/m^3。简化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与湿空气的总体积之比。 7、干球温度Dry Buib Temperature(DBT):一般温度传感器所量到的温度,也是真正的空气温度; 8、湿球温度Wet Buib Temperature(WBT):是在温度传感器绑上湿布,再泡在一小杯水中,让水分包裹整个传感器,由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一定小于等于百分之百(空气中的水蒸气未达饱和),所以湿球的水份会被蒸发,在蒸发的同时将热量给带走,造成湿球温度下降,意即干湿球温度计读数相差愈大,水的蒸发愈旺盛;当湿球温度计读数相对稳定时,即为此时的湿球温度。也就是空气线图上等焓线与100%相对湿度饱和线相交的温度点。 9、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DPT):对于未饱和的湿空气,保持湿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不变,降低温度达到饱和湿空气状态时的饱和温度。温度较高的气体其所含水蒸气也较多,将此气冷却后,其所含水蒸气的量即使不发生变化,相对湿度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相对湿度达到100%饱和,此时,继续进行冷却的话,其中一部分的水蒸气将凝聚成露。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也就是空气线图上显热比线(有时也称等湿线)与100%相对湿度饱和线相交的温度点。 露点在0℃以下结冰时即为霜点(Frost Point)。当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而在物体表面凝结细小水滴称为露,此过程叫结露;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 10、空气线图:即表现含有水蒸气的空气(湿气)性质的线图。 11、显热"kcal/kg" :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降,干燥空气1kg所出入的热量/温度相当于0.24T显热,0.24即为干燥空气的重量比热(kcal/kg℃)。 12、潜热"kcal/kg":物体的蒸发,凝聚相互变化时,即使出入的热量/温度的升降发生变化,其出入的热量不变。温度T的水蒸气1kg的潜热(597.3+0.44T)。597.3是蒸气的气化潜热。 13、显热比(Sensible heat factor)"SHF":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变化时,针对全热量(热函)变化的显热量比率,即:SHF=(Cp*⊿t)/⊿i,此时Cp:定压比热,⊿i:热函变化量,⊿t:温度变化量。

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章工程建设中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节地形图在工程建设勘察设计阶段的应用 1设计用地形图的特点 工程建设一般分为规划设计(勘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有地形、地质等基础资料,其中地形资料主要是地形图。没有确实可靠的地形资料是无法进行设计的,地形资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质量和工程的使用效果。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地形图的精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二十地形图的比例尺应选择恰当;三是测图范围合适,出图时间要快,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2地形图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应用 我国具有极其丰富的水资源、港湾和海洋资源。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必须兴建水工建筑物,如河坝、船闸、运河、港口、码头等。为了合理地选择水利枢纽的位置和分布,以便使其在发电、航运、防洪及灌溉等方面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需在全流域测绘比例尺为1:500或1: 100 000的地图,以及水面与河底的纵断面图,一边研究河谷地貌的特点,探讨各个梯级中水利枢纽水头的高低、发电量的大小、回水的分布情况以及流域与水库的面积等,并确定各主要水利枢纽的型式和建造的先后顺序。 拦河坝市水利枢纽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坝址的位置。最有可能建坝的地方是在河谷最窄而岩层最好的河段。 为了确定建坝以后在河流上形成的水库淹没范围及面积,计算总库容与有效库容,设计库岸的防护工程,确定哪些城镇、工矿企业以及重要耕地被临时淹没或永久浸没,并拟定相应的防护工程措施,涉及航道及码头的的位置,指定库底清理、居民迁移以及交通线改建等的规划,需要各种不同精度的地形图。 3地形图在城市勘测设计阶段的应用

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地形图,在确定城市的整体布局时需用各种大、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比如:道路规划、各种管线的规划、工矿企业的规划以及各种建筑物的规划等。 在设计中如果没有地形图,设计人员就没办法确定各种工程及相应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利用1: 2 000或1:500比例尺地形图作为选址的依据和进行总图设计的地图,在图上设计人寻找合适的位置、放样各种设施、量取距离和高程,并进行工程的定位和定向及坡度的确定,从而计算工程量和工程费用等。设计人员只有掌握了可靠的自然地理、资源及经济情况后才能进行正确合理的设计。 4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其他作用 地形图除了在设计阶段的作用外,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也少不了。总之,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没有确实可靠的资料是无法进行设计的。地形资料的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质量和工程的使用效果。所以,在有关规程中明确规定:“没有确实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是不能进行设计的。 第二节工矿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进度要求工矿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形图的精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二是要选择恰当的比例尺和测图范围;三是出图时间要比较快。 对于工矿企业设计来说,地形图主要用于总图运输设计,结合工矿企业的特点和地形图提供的原始资料,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和生产车间相互之间的位置。1工矿企业设计对地形图的平面位置精度要求 图1-1 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将主要建筑物的轮廓位置按设计所需比例尺绘在透明再

数据结构--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相关知识点: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V网、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以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一>.基础题目:(本类题目属于验证性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一]:从键盘上输入AOV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然后对该图拓扑排序,并输出拓扑序列. 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V网的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8 [题目二]: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9 二>.简单应用题目:(ACM/ICPC训练题,本类题目属于设计性的,要求学生三人为一个团队,分工协作完成)) 【题目三】高速公路 描述 某国共有n个城市(n不超过200),有些城市之间直接有一条高速公路相连,高速公路都是双向的,总共有m条。每条高速公路都有自己的载重限制,即载重最大值。通过车辆的载重不能超过公路的载重限制。如今我们想了解的是,从某一起点城市出发,到达目标城市,车辆最多能带多重的货物。 输入 输入的第一行为两个整数n和m。以下有m行,每行三个整数描述一条公路,分别是首尾相连的城市以及载重限制。然后是一个整数k,即问题个数。接下来k行描述k个问题,每行两个整数表示起点城市和目标城市。问题数不超过一百。 输出

输出包括k行,每行对应一个问题,输出从起点到目标的最大载重量。如果两城市间无路径则输出-1。 样例输入 3 3 1 2 100 2 3 100 1 3 50 2 1 3 2 3 样例输出 100 100 【题目四】最短的旅程 描述 在Byteland有n个城市(编号从1到n),它们之间通过双向的道路相连。Byteland 的国王并不大方,所以,那里只有n -1条道路,但是,它们的连接方式使得从任意城市都可以走到其他的任何城市。 一天,starhder到了编号为k的城市。他计划从城市k开始,游遍城市m1,m2,m3……,mj(不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旅游)。每个城市mi都是不同的,并且,也与k不同。Starhder ——就像每一个旅行家一样,携带的钱总是有限的,所以,他要以最短的路程旅行完所有的城市(从城市k开始)。于是,他请你帮助计算一下,旅游完上述的城市最短需要多少路程。 输入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度以及应用 教学目标: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形状、疏密等变化,判度地形图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做地形剖面图并分析通视情况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重点: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等高线指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等高线具有以下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如重叠则为陡崖地形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问题 (1 )计算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海拔高度之差,进而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C)算出两点的温差。 (2)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处表现为等高线重合,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 度H的取值范围是:(n-1)d w H v(n+1) n-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等高距 [讲解]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 0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稀疏。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内部起伏小,等高线稀疏,边缘等高线密集。 [讲解]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①根据等高钱硫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硫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 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硫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山地地形 [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如图3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山口处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 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如选择气象观侧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较合适。疗养地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即山清水秀,远离污染源,光照、温度等适宜的地方。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要有足够的深度,表现为沿岸海区等深会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②选“线”: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等。 a.选择交通路线的基本要求: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 (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须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

数据结构实验六 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三、实验步骤 (一)、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本实验题目是基于图的基本操作以及邻接表的存储结构之上,着重拓扑排序算法的应用,做好本实验的关键在于理解拓扑排序算法的实质及其代码的实现。 (二)、函数调用及主函数设计 以下是头文件中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相关函数的声明: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弧结点 {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 *nextarc; InfoType info;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VertexType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图的定义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int kind; }MGraph; typedef struct SqStack //栈的定义 { SElemType *base; SElemType *top; int stacksize;

}SqStack; int CreateGraph(MGraph &G);//AOE网的创建 int CriticalPath(MGraph &G);//输出关键路径 (三)、程序调试及运行结果分析 (四)、实验总结 在做本实验的过程中,拓扑排具体代码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反复的调试和测试占据着实验大量的时间,每次对错误的修改都加深了对实验和具体算法的理解,自己的查错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最终实验结果也符合实验的预期效果。 四、主要算法流程图及程序清单 1、主要算法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创建AOE网模块: int CreateGraph(MGraph &G) //创建有向网 { int i,j,k,Vi,Vj; ArcNode *p; cout<<"\n请输入顶点的数目、边的数目"<

空气线图分析及推演(一)

空氣線圖(Psychrometric Chart)分析及推演 壹、空氣性質及相關公式 一、濕空氣(Wet)AIR=乾空氣Dry Air+水蒸氣Water Vapor P=P a+P v m=m a+m v 二、空氣線圖(Psychrometric Chart)~討論空氣中含有不同質量水氣時隻性質(濕空氣性質) 1.乾球溫度(℃DB):一般溫度計所測試得到之溫度。(計算顯熱量用) 2.濕球溫度(℃WB):一般溫度計之感溫球包紮濕砂布,在5m/s之氣流下所測試得到 之溫度。 3.露點溫度(℃DP):空氣受冷卻後(等壓冷卻),水蒸氣開始凝結成水滴之溫度。即為 對應於蒸氣壓P v之飽和溫度。 4.相對濕度ψ(%RH):同溫下,空氣中實際所含水分( m v)與所含最大飽和水分( m s) 之比。 ψ=( m v)/ ( m s)=( P v)/ ( P s);at Temp Constan 5.濕度比ω或絕對濕度X(Kg/Kg’):空氣中實際所含水分( m v)與單位乾空之量( m a) 之比。(計算潛熱量用) ω=0.622 (P v)/ (P a)=0.622 (P v)/ (P-P v) 6.焓h(Kcal/hr):空氣熱能之單位(計算全熱量用),焓值根據一定基準面,乾空氣的 零值系選擇0℃的空氣,水蒸氣的零值系選擇0℃的飽和液態水,即與蒸氣表所用 的基準面相同。 h=C p×T+ω×h v 7.比容υ(m3/Kg’):用理想氣體方程式計算比容。 8.顯熱比SHF(Sensible Heat Factor):顯熱(Hs)與全熱(H t)之比。 Reference Point:78℉、50%RH或80℉、50%RH SHF=(Hs)/ (H t)=(Hs)/ (H L+ Hs) 三、理想氣體Ideal Gas Law P a:Kpa υ:m3/Kg’=(V體積/ m a空氣質量) T:°K R:氣體常數(KJ/Kg-°K)=R v(萬用氣體8.134) / M(分子量) 四、練習題目 空調區域容積:6×4×4m,室溫38℃DB,大氣壓力101KPa,相對溼度70%RH,求室內濕度比ω、露點溫度(℃DP)、空氣質量m a、水氣質量m V。將室內等壓狀況下降低溫度至10℃DB,有多少冷凝水量。

空气线图

空气线图 术语与概念: 1、干球温度T:即为用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称其为干球温度。就是为了与后述的湿球温度相区别。 2、湿球温度T w:将温度计的温泡扎上润湿的纱布,并将纱布的下端浸于充水容器中,就成为湿球温度计了。将湿球温度计置于通风处,使空气不断流通,此时该温度计读数为湿球温度。 3、露点温度T d:指空气在水汽含量与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与时的温度,形象地说,就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4、绝对湿度Z(absolute humidity):定义就是每立方米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的重量,单位为g/m3。 饱与绝对湿度:指1m3空气中实际所含的水蒸气最大限度的重量。 5、相对湿度Ф(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与状态空气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6、含湿量d:每公斤干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g/kg干空气含湿量不就是以1kg湿空气为计算的基准,而就

是以1kg干空气作为计算的基准的。 7、焓i:定义为:该物质的体积、压力的乘积与内能的总与。对近似定压过程,可直接用湿空气的焓变化度量空气的热量变化。 8、比容(V):定义就是密度的倒数,即就是每千克的空气中所含空气的体积。 9、潜热(Latent Heat):潜的意思就就是温度计测量不出来温度的变化,也就就是物体的热能变了,但就是温度并没有变化,比如0度的水凝结成0度的冰需要散发出一定的能量,但就是温度还就是0度,还有100度的水汽化成100度的蒸汽也就是。 10、显热(Sensible Heat):这种能量的变化温度计可以感测出来有温度的变化,最简单的即就是天气的变化。

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

地形图的识别及其应用 前言 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很重要的图面资料。在资源林政管理、营造林规划设计、森林防火及病虫防治等林业生产中都经常使用地形图,因此认识和学会使用简单地形图是林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一、地形图基本知识 1、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工作的方便与需要,将地球表面上的形态按一定的比例尺缩小描绘于图纸上的资料。它是地面的缩影,主要是用各种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 2、地物:地球表面自然形成的森林、河流及人工构造的各种物体的总和。如居民点、房屋、道路、桥梁、铁塔、高压线、森林等,地物一般用符号表示。 3、地貌:地球表面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自然状态。如高山、中山、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平原等,地貌主要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 4、等高线:地球表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的点相互连接而成的封闭圆滑的曲线。1:1万地形图,每五条等高线为一组,每条等高线的等高距为5米。

5、高程:是指某一地点高出平均海水面的高度。又称海拔、绝对高度、绝对高程。我国于1956年以青岛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由该起算面推算的全国所有高程,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6、地面点位确实的要素:地面上任一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即以它的坐标和高程来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直接测出来的,而是通过距离、角度、高程来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7、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一等高线上点的高程处处相等。 ②为封闭曲线,除陡壁以外,不能中断,如在一幅图中不能闭合一定在另一幅图中闭合。 ③等高线平距与坡度是成反比。高距即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平距即相邻两等高线的水平距离。 ④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 ⑤等高线不能直穿河流,应折向上游正交。 ⑥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 ⑦等高线密集表示地势陡峻,等高线稀疏表示地势平缓。等高线均匀表示地面倾斜一致。 8、地貌的基本形态(详见附图): ①山头②盆地③山脊④山谷⑤鞍部⑥山坡

数据结构图及其应用实验报告+代码

附件2: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实验题目图及其应用实验时间 2011.5.10 一、实验目的、意义 (1)熟悉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的表示方法; (2)掌握建立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算法; (3)掌握图的基本运算,熟悉对图遍历算法; (4)加深对图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说明1:学生在上机实验时,需要自己设计出所涉及到的函数,同时设计多组输入数据并编写主程序分别调用这些函数,调试程序并对相应的输出作出分析;修改输入数据,预期输出并验证输出的结果,加深对有关算法的理解。 具体要求: (1)建立图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 (2)对其进行深度优先及广度优先遍历。 三、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 1.创建一个图: CreateUDN(MGraph &G) 2.查找v顶点的第一个邻接点: FirstAdjVex(MGraph G,int v) 3. 查找基于v顶点的w邻接点的下一个邻接点: NextAdjVex(MGraph G,int v,int w) 4.图的矩阵输出: printArcs(MGraph G) 5:顶点定位: LocateVex(MGraph G,char v) 6. 访问顶点v输出: printAdjVex(MGraph G,int v) 7. 深度优先遍历: DFSTraverse(MGraph G,Status (*Visit)(MGraph G,int v)) 8. 广度优先遍历BFSTraverse(MGraph G,Status (*Visit)(MGraph G,int v)) 9. DFS,从第v个顶点出发递归深度优先遍历图G: DFS(MGraph G,int v) 四、实验记录 1.对顶点的定位其数组下标,利用了找到之后用return立即返回,在当图顶点 多的情况下节省了搜索时间,程序如下 //对顶点v定位,返回该顶点在数组的下标索引,若找不到则返回-1 int LocateVex(MGraph G,char v){ for (int i=0;i

(完整版)数据结构详细教案——图

数据结构教案第七章图

第7章图 【学习目标】 1.领会图的类型定义。 2.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构造算法,了解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其选用原则。 3.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算法。 4.理解各种图的应用问题的算法。 【重点和难点】 图的应用极为广泛,而且图的各种应用问题的算法都比较经典,因此本章重点在于理解各种图的算法及其应用场合。 【知识点】 图的类型定义、图的存储表示、图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和图的广度优先搜索遍历、无向网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学习指南】 离散数学中的图论是专门研究图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但图论注重研究图的纯数学性质,而数据结构中对图的讨论则侧重于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图以及如何实现图的操作和应用等。图是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因此和线性表、树不同,虽然在遍历图的同时可以对顶点或弧进行各种操作,但更多图的应用问题如求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等在图论的研究中都早已有了特定算法,在本章中主要是介绍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实现。这些算法乍一看都比较难,应多对照具体图例的存储结构进行学习。而图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和树遍历的两种搜索路径极为相似,应将两者的算法对照学习以便提高学习的效益。 【课前思考】 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已从过去的一对改为三对,即每个方向的直行、左拐和右拐能否通行都有相应的交通灯指明。你能否对某个丁字路口的6条通路画出和第一章绪论中介绍的"五叉路口交通管理示意图"相类似的图? 2. 如果每次让三条路同时通行,那么从图看出哪些路可以同时通行? 同时可通行的路为:(AB,BC,CA),(AB,BC,BA),(AB,AC,CA),(CB,CA,BC)

数据结构 图的存储、遍历与应用 源代码

实验四图的存储、遍历与应用姓名:班级: 学号:日期: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基本思想,原理和算法描述:

四、源程序: (1)邻接矩阵的存储: #include #include #define INFINITY 10000 //定义最大值无穷大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最大顶点个数 typedef int AdjMatrix[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 typedef struct{ int vexs[MAX_VERTEX_NUM ]; //顶点向量 AdjMatrix arcs; //邻接矩阵 int vexnum,arcnum; //图的当前顶点数和弧或边数 }MGraph; void CreatGragh(MGraph G) //用邻接矩阵构造图 { int i,j,k,w; printf("请输入顶点个数和边数:\n"); scanf("%d %d",&G.vexnum,&G.arcnum); printf("请按顺序输入顶点中间用‘空格’间隔\n"); for(i=0;i #include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学案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 3.读懂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5.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人类活动的选址和选线。 【学习方法】图示法、探究法、归纳法、比较法、体验法 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 1.A山峰的海拔高度,D与A的 相对高度,C点所在等高线海 拔。 2.甲到乙处等高线比丙到丁处等高 线,(密集╱稀疏),坡。 3.指出M处为地形。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部位名称。 A B C D F 【规律与方法】: 1.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 读出右图AB两山顶的海拔高度,B与 E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 说出D处等高线与C处比是希疏还是密 集?坡度是陡还是缓? 3.陡崖和鞍部的判读 在右图中标注陡崖和鞍部,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4.山顶(山峰)与盆地(洼地) 左下图甲和乙分别是山顶(山峰)还是盆地(洼地),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5.山脊与山谷:。 思考?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火山口怎么表示?画出山顶火山口等高线图。 识别下面四副图的地形名称 300米 乙 200米 甲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应用 应用一:绘制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的模板 (一)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回答1-3题。 1.甲处地形为 A.平原B.丘陵C.山脉D.盆地 2.乙处山峰的海拔约为 A.160米B.320米C.640米D.1280米 3.图中丙处是一处高原,一般来说,高原地形 A.海拔较高,面积较大,地面起伏不大B.地势平坦,海拔一般不足200米C.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很大D.地势崎岖,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二)读地形剖面图,图b是图a中沿那条剖线做的剖面图? 应用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河流 1.河流位置:C、D两虚线处可能发育成小河流 的是,理由是。 2. 河流的流向: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 是,D、E、F三地最有可能形 成瀑布的是。 3.河流的流速:河流C和E,河水流速最快的 是。 归纳总结:

地形测量—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地形测量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学期第38次课

第八章地形图应用的基本知识 §8-1 地形图的比例尺 一、比例尺定义 比例尺定义——图上直线长度d与相应地面水平距离D之比。 式中:M——比例尺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亦反。 二、比例尺的形式 1.数字比例尺一般将数字比例尺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一个比较大的整数M表示。 M越大,比例尺的值就越小;M越小,比例尺的值就越大,如数字比例尺1:500>1:1000。 2.直线比例尺 优点:直接比量——方便;图纸变形的影响小。 三、比例尺的精度 地物地貌在图上表示的精确与详尽程度同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越精确和详细。 人眼的图上分辨率,通常为0.1mm。不同比例尺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平距,称为地形图比例尺的精度。 §8-2 地形图的图式 一、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分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1.比例符号 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小,用规定符号画出的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如房屋、较宽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2.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如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等,其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照地形图的比例尺绘到图上,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而是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3.半比例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其长度可按比例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二、地貌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线。(还有一些特殊地貌符号:如冲沟、梯田、峭壁、悬崖等) 等高线又分为首曲线、计曲线和间曲线; 在计曲线上注记等高线的高程; 在谷地、鞍部、山头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地方和凹地的最高、最低一条等高线上,绘制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称为示坡线,用以指示斜坡降落方向; 当梯田坎比较缓和且范围较大时,可以用等高线表示。 三、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9)空气线图及其应用

中正高工冷凍空調科講義 空氣線圖及其應用 一.空氣線圖之結構: 1.乾球溫度(DB) 單位:℃或℉ 2.濕球溫度(WB) 單位:℃或℉ 3.相對濕度(RH) 單位:% 4.露點溫度(DP) 單位:℃或℉ 5.飽和線在飽和曲線上之空氣性質狀態為DB=WB=DP 6.焓(H) 單位:kcal/kg或BTU/lb或KJ/kg 7.比容積(v) 單位:m3/kg或ft3/lb 8.比濕度(ω) 單位:kg/kg或Gr/lb或g/kg。在英制單位中1Grains=1/7000lb 9.顯熱比(SHF) 顯熱比稱顯熱係數或顯熱因數(Sensible Heat Factor),以SHF簡 稱。其定義為空氣顯熱(SH)總熱(TH)的比值,總熱包含顯熱與潛熱 (LH),以式表示為:SHF=SH/TH =SH/(SH+LH)m 10.焓的減少修正數(Minus Enthalpy Deviation) 在一般應用上,為方便起見,通常把等濕 球溫度線與等延伸至飽和狀態所讀出的焓,視為飽和狀態之等焓 線,但實際上並不等於空氣狀態的實際焓值,其間存有一偏差量, 即利用此線做為焓的減少修正數。 11.焓的增加修正數(Plus Enthalpy Deviation) 對於較低乾、濕球溫度的空氣狀態而言,由

等濕球溫度線延伸所查得的飽和狀態焓值,需加上焓的增加修正數 值,才是該狀態之實際空氣的焓值。 12.O為準原點:又稱參考點,其位置依用單位之不同而變;在公制空氣線圖上之位置為 25℃DB及50%RH;在英制空氣線圖上為80℉DB及50%RH;在 SI制空氣線圖上為24℃DB及50%RH。 二.空氣線圖之八種應用變化 空氣經過不同的空氣調節設備處理之後,其狀態之變化過程,在空氣線圖上可分成八種 A:為純減熱過程 B:為蒸發性冷卻過程 C:為純加濕過程 D:為加熱加濕過程 E:為加熱過程 F:為化學除濕過程 G:為純減濕過程 H:為減熱減濕過程 (一).純減熱過程:

数据结构图的存储结构及

数据结构图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验进一步掌握图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与要求 要求: ⑴能根据输入的顶点、边/弧的信息建立图; ⑵实现图中顶点、边/弧的插入、删除; ⑶实现对该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⑷实现对该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备注:单号基于邻接矩阵,双号基于邻接表存储结构实现上述操作。 3.数据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图状结构 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 4.算法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_VERTEX_NU M 2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char data[2]; //顶点就设置和书上V1等等一样吧 ArcNode *firstarc; }VNode,AdjList[MAX 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typedef struct { int data[MAX_VERTEX_ NUM+10]; int front; int rear; }queue; int visited[MAX_VERTE X_NUM]; queue q; int main() { ALGraph G; int CreateUDG(ALGraph &G); int DeleteUDG(ALGraph &G); int InsertUDG(ALGraph &G); void BFSTraverse(ALGrap h G, int (*Visit)(ALGrap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