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教材梳理

文题解读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篇》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背景纵览

《边城》写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字词梳理

1.字音

傩.(nuó) 喁.喁私语(yú) 黝.(yǒu) 傍.

(bànɡ) 吁.(xū) 篁.(huánɡ) 嘘.(xū) 啭.

(zhuàn) 蒿.(hāo) 涎.(xián) 莞.(wǎn) 隅.

(yú) 2.辨音

3.辨形

?????嗤笑嗤不辨妍媸媸蚩尤蚩 ??

???偶然偶负隅顽抗隅喁喁喁

4.词义

黝黑:黑;黑暗。

竹篁:竹林,泛指竹子。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样子。

莞尔:形容微笑,如“不觉莞尔”。[

胡诌:胡乱编造言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河”也作“合”。意同“信口雌黄”。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整齐;③形容很像。

《边城》课文导读

《边城》课文导读 1、文学文化常识 ⑴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⑵关于《边城》(具体内容见“40分”上介绍)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的是:在湖南、四川交界处有一座小城茶峒,小城外溪流边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摆渡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爱上了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也爱上了翠翠。兄弟俩相约以唱歌的方式来进行爱情的“决斗”。后来天保知道了傩送和翠翠才是彼此真心相爱的人,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也为了远离使自己伤心的人和事,外出闯滩而死。傩送心怀内疚,离开了家乡。摆渡人也忧郁去世,只剩下翠翠苦等自己的心上人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3)关于作者 主要作品集:《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朱光潜说:“据我所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从文与老舍。”沈从文有“文字魔术师”之称,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锤炼。张允和说:“赤子其人,星斗其文”。 2、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内心无比孤独。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但少女的羞涩又使她难以明确表达。面对爷爷的委婉引导,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又闪烁其辞地表明态度。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但她仍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的人的归来,表现了她爱的执著。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是一个成功而又独特的人物形象。 (2)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善良纯朴、热心好客、甘守清贫、尽职尽责。对孙女无比疼爱。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活、唱歌。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和傩送兄弟俩对爱情的诚挚态度非常感人:他俩同时爱上了翠翠,但并未互相嫉视,使用阴谋,而是充满了坦诚和仁爱。 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后来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 点评中心词:爱忧伤 十三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翠翠生长在这片纯净的山水间,自然的动与静,吐与纳,仿佛都与她生命中的纯真和成熟,与她内心的安静和萌动相谐。那桃花色的薄云,不也像翠翠萌动的内心流出的丝丝情愫吗?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不也像傍晚林旁水际飘出的轻柔的薄雾吗?极凄美的意境!】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心若是净净的,柔柔的,满装着爱,满装着忧伤,就会有这种体验。)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那随翠翠的生命渐渐成熟悄然出现的萌芽,有一种莫名的力,它让翠翠的心染上些儿狂野,让她兴奋,以至萌生离开爷爷的淘气臆想,但又让她不安,害怕。】 “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 那老船夫不明白她的意思,还以为是翠翠要为他代劳了,就说: “翠翠,等一等,我就回来!” “你不拉回来了吗?” 【与适才逃离的臆想相映成趣。见出翠翠的淳朴天真,见出翠翠对爷爷的依恋,见出爷孙亲情之笃深。】

高级中学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边城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高中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边城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语文课文《边城》是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大陆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下面小编给高中学生带来语文《边城》公开课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边城》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如果有机会,你想去哪儿看看?看的出来。同学们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如果问我的话,我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边城”在哪儿呢?就是今天的湘西凤凰。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边城,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别样魅力。

二、作者介绍 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富有传奇色彩。台湾学者金介甫说他“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少年时代顽劣异常,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四处游逛,惹是生非。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想上大学。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一边苦读,一边写作。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先后在武

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连江青都说,她在青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还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他的爱情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解放后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做一般职员:抄卡片,作讲解,为各方面打杂……文学创作从此停止。“文化大革命”中先后8次抄家,无休止的检查、批斗之余是扫厕所,到农村“劳改”。但仍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中国的瓷器》等大量学术著作,著名作家转变成著名文物学家。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沈从文热”。他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边城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张元,字孝始,是河北芮城人。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元传(节选)》阅读原文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①。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热,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节选自《周书》) 注:①释典,佛教的经典。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一)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汝何为不肯浴 ( ) ②是以收而养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译文: (2)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译文: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张元所做的三件事,然后结合张元所做的事对这个人作简要评价。(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一)10. ①为什么②因此 11.(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同意他收养这条小狗。 (2)我不能猥亵裸露自己的身体在阳光之下。或张元我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阳光之下。(关键词语译出,语句通顺,大意正确方可得满分3分) 12.不在阳光下洗澡(有羞耻之心);送还捡到的杏(拾金不昧不贪小利)收养遗弃的狗(有仁爱之心)(各1分,共3分) 《张元传(节选)》阅读题目(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

边城(节选)赏析

边城(节选)赏析 一、内容概述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积累文学方面的知识。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小说情节。 3.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 4.分析和鉴赏小说中典型环境的描写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5.分析和鉴赏小说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积累有关文学知识和本篇小说中的相关字词。 2.理解本篇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握情节,把握主题。 3.鉴赏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鉴赏本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整体把握课文 1.关于沈从文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苗族。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前往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在《晨报副刊》登载,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到上海,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沈从文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他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下了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后来,他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沈从文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章。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届文化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十五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沈从文 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纯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教学方法:1、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韵。 2、引导学生讨论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 学法指导:在粗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情节和人物行动,透视人物的思想感情,印证作者的写作动机。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这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散文《在昆明的时候》中的一段话。如此简单,如此熟识的两个字却鲜有人能参透其深意。世上最美丽的东西无过于缠绵的情思,那爱不管凄婉抑或豪迈都永远那么美丽,于是玉溪生说“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如此之凄婉,如此之缠绵。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纯的世俗人情去反照他心中的缠绵而质朴的爱和那人性之美,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种美,用你我的心去共同体会。 二、作者介绍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他的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是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城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关于《边城》 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风光秀丽的湘西,在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又一个与世无争的70岁摆渡老人和15岁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城中管水码头的船总的次子傩(nuó)送,麻烦的就是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先求婚,老头也似有允意,但翠翠怎肯作答。这种复杂的多角关系势必引起矛盾冲突。弟兄俩夜晚上山唱歌,约定谁得到翠翠回答算谁赢。这种爱情“决斗”真是有地方特点。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乘船离家,结果失足死于河里。翠翠因天保之死,对老船夫有所误解。老人在雷雨夜猝死,傩送因反对父亲包办婚姻出走。从此翠翠终年孤苦伶仃守渡口,在碧溪岨等待着自己心爱的青年归来,可使“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父子之亲、睦邻之意,生动地表现了边城人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通过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的诗意盎然。著名评论家李建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人教版必修五 边城 教案 (1)

《边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为文章各部分拟写小标题。 2.分析文章第一、二部分内容。 学习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等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各树一帜,而沈从文的作品也另辟新径,为现代文学注入了一股难得的清新之气。 二.介绍作家作品: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镌》、《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7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红黑》杂志,并参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编《大公报》副刊《文艺》及天津《益州报》副刊。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四.识字与解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黑黝黝()焖菜()挪移()竹篁()碧溪且()傩送()涎皮()甬道()莞尔()滨水()蒿艾()角隅()胡诌()嗤笑()茨滩()碾坊()茶峒() 2.用下列词语编写一段话: 神往倾心间或悲悯信口开河自言自语 五.快速浏览全文,给各部分拟写一个耐人品味的小标题。

第四课 边城(节选)

那山,那水,那人 ——《边城》的诗意与孤独 一、导入新课 “我轻轻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这是沈从文先生写给他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一段话。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文先生对边城炽热的爱。(湘西文化对沈从文的影响) 二、知人论世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边城》完成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2.湘西文化 凤凰县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几千年来这里聚集了古楚文化、蜀文化与苗族文化,进而形成了特殊的湘西文化,也因此造就了湘西浓厚的文化底蕴。湘西凤凰被中原文化鄙夷为“荆蛮之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但是自然环境优美、山水风光秀丽,人民古朴勤劳、美丽善良、勇敢机智、天真热情,具有野性美、自然美、心灵美,湘西人民似乎成为了真善美人生形式的象征。沈从文从小生长在这样的氛围下,于是形成了他喜欢探索自然、思索自然的敏感性格;也因为湘西文化及人民的朴实、抒情、唯美以及温暖,让他儿时便在心里种下了湘西的种子。他属“乡土小说”流派,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通过描绘湘西人的自然生活形态表现农村社会的弊端及其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动摇和瓦解。沈从文用优美古朴而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倾诉着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小故事,构建成他独特的“湘西世界”。沈从文在湘西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这十几年的生活无疑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段时光成为他今后人生中几十年的思念和回忆,也是他创作的出发点和支撑点。儿时的经历及积累使他生发出创作文学的念头,也使他创作时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人情美”与“人性美”是湘西存在的生命形式。而沈从文对“人性”极力推崇,说明湘西乡土文化对他的影响极大。 3.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三、初读课文,了解小说情节 故事发生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70,仍很健壮,孙女翠翠15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

高一语文上册边城教案

《边城》 【学习目标】:(★为重点,※为难点) ★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学习方法】:诵读法(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课文预习】: 1、字音字形: 放散(sàn)热气寻觅(mì)喁喁(yóng)说话黑黝黝(yǒu)痴(ch ī)情 埋(mán)怨焖(man)瓜菜间(jiàn)或啭(zhuàn)着喉咙傩(nu ó)送 涎(xián)皮莞(wǎn)尔而笑 2、词语积累: ⑴多音字: xū(喘吁)mái(埋没)qiào(翘起)fāng(牌坊) 吁埋翘坊 yù(呼吁)mán(埋怨)qiáo(翘首)fáng(油坊) yì(自怨自艾)cháng(一场雨)yúyú(喁喁私语)(形容说话的声音,多指小声) 艾场喁 ài(方兴未艾)chǎng(广场)yóngyóng(喁喁)(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⑵形近字: 喁yú(喁喁私语)肆sì(大肆)媸chī(妍媸) 隅yú(负隅顽抗)肄yì(肄业)嗤chī(嗤笑) 蒿hāo(蒿草)篁huáng(篁竹)俑yǒng(兵马俑) 嵩sōng(嵩山)徨huáng(彷徨)甬yǒng(甬路) 缟gǎo(缟素)惶huáng(惶恐)涌yǒng(涌现) 槁gǎo(枯槁)蝗huáng(蝗虫)踊yǒng(踊跃) ★文学常识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 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O余本作品集,如《石子船》、《八骏图》、《湘西散记》等,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 《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写了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与当地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的爱情纠葛,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又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

边城阅读答案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节选》教学设计

《边城(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特点。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能力目标 1.美读课文,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2.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性美”。 ●教学方法 1.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韵。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

二、解题 出示多媒体投影: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十三岁就参加预备兵训练,后正式入伍,其早期创作大多是写童年生活和青少年行伍生活,具有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1931年以后的创作转向现实生活,在理想化的牧歌情境中表现着作家所向往的人情和人性美。作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他创作成熟后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边城》写湘西江城一个恋爱故事:山城茶峒的掌水码头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爱上碧溪岨渡口老船夫天真美丽的外孙女翠翠。两兄弟坦诚地互诉心事,相约按古老习俗以歌声相比,谁能打动翠翠,得到应和,谁就赢得爱情。天保不善唱歌,又明白了翠翠倾慕傩送的实情,就毅然随船下辰州。这个“水鸭子”竟被竹篙弹到水里“淹死”了。傩送为天保的死难受,又被家中逼着接受中寨王团总的女儿的妆奁,痛苦地坐船去了桃源。老船夫深为外孙女的婚事、幸福而忧虑,加上船总父子的误解和冷遇,在一个大雷雨的夜晚悄悄地死了。翠翠继续操持渡船,在碧溪岨等待着自己心爱的青年。但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父子之亲、睦邻之意,生动表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概括三节课文各节的具体内容,然后选代表发言。 明确:课文的第一节(“黄昏来时”至“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写与爷爷相依为命的纯洁美丽少女翠翠情窦初开,听爷爷讲父母年轻时恋爱的故事。第二节(“老船夫做事累了”至“不告给翠翠一个字”)写翠翠夜晚听歌,暗中爱上二老的情形,暗中也交代了大老天保和二老傩送以唱歌进行爱情“决斗”的情景。第三节(“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游去了”到结尾)写大老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的爱情而外出闯滩,翠翠与爷爷畅谈与二老傩送未来的爱情生活。 四、具体研习 1.分析翠翠的形象

《边城》(节选)

《边城》(节选) 教学要点:  1、(主)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的人性美  2、(次)分析本文的文化内涵  教学法: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导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

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秋背景,对故乡人民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请问这位大家是谁?对,就是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苗族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今天,我们就欣赏他的小说《边城》中的片断。  一、 简介创作动机:  《边城》完成于是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动是:  “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

美和人性美。  二、简介《边城》的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李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的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二、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自己阅读分析,然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同学典型发言,教师可作点拔。 

高一语文 2.边城(节选)教材梳理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教材梳理 文题解读 “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先生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使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走近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篇》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背景纵览 《边城》写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字词梳理 1.字音 傩.(nuó) 喁.喁私语(yú) 黝.(yǒu) 傍. (bànɡ) 吁.(xū) 篁.(huánɡ) 嘘.(xū) 啭. (zhuàn) 蒿.(hāo) 涎.(xián) 莞.(wǎn) 隅. (yú) 2.辨音 3.辨形 ?????嗤笑嗤不辨妍媸媸蚩尤蚩 ?? ???偶然偶负隅顽抗隅喁喁喁 4.词义 黝黑:黑;黑暗。 竹篁:竹林,泛指竹子。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样子。 莞尔:形容微笑,如“不觉莞尔”。[ 胡诌:胡乱编造言辞。

边城(节选)教案教学设计

边城 【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教学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

高一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一语文:边城(教学设计) > 新教材高二语文《》教学设计详案桂林市第十八中学杨进红 > (说明:教案写得较详细,主要是便于教师取舍,请教师教学时按自己所需进行取舍) >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 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 二、重、难点 >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 三、课时安排 > 2课时

>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 1、导入新课 > (1)、简介作者沈从文。 >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边城(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拼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嚼(jiáo)嚼.舌嚼.碎咬文嚼.字味同嚼.蜡 B.埋(mái) 埋.葬埋.怨埋.头苦干隐姓埋.名 C.荷(hé) 荷.花荷.包荷.枪实弹肩负重荷. D.辟(pì) 开辟.复辟.鞭辟.入里开天辟.地 解析:B.“埋怨”中的“埋”应读mán;C.后两个“荷”应读hè;D.“复辟”中的“辟”应读bì。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驯熟仓皇失措不为己甚男女授受不亲 B.绵亘恼羞成怒好高骛远正其义不谋其利 C.熨帖惟妙惟肖推崇倍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端详毋庸赘言掎角之势仰之弥高,钻之弥艰 解析:A.己—已;C.倍—备;D.艰—坚。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__________地躺在渡船上。 (2)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我__________说个笑话给你听。 (3)她__________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4)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__________。 A.无可奈何信口雌黄确实宣告 B.无能为力口若悬河似乎报告 C.无可奈何信口开河似乎奉告 D.无能为力滔滔不绝仿佛忠告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表水冻结,动物渴死,植物冻死,人类将面临水源、食物、燃料,黑暗、疾病、强辐射操作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情况。

B.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使出重拳,采取强力措施拯救危机,但能否奏效,还很值得怀疑。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的。 D.生命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它在各国多是由于中小学生涉及吸毒、自杀、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的增多而提出的。 解析:A.成分残缺,在“燃料”后加“的缺乏”;B.“能否”与“怀疑”不对应;C.句式杂糅,去掉“才会有”。 答案:D 5.选出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②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 ③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 ④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 ⑤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 A.⑤③④②①B.③⑤④②① C.①⑤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 解析:以吊脚楼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写景顺序。 答案:B 6.将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5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形象。 翠翠坐在白塔下看薄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属于提供中心句的扩展题。解答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等直接摹写,也可以运用修辞加以扩写。 答案: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翠翠,带着对祖父深沉的依恋与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坐在家中屋后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染成桃红色的薄云。 7.结合《边城》课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风声、水声、歌声、谈话声、啜泣声、声声惊残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应当注意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可不考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