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联

对联

对联百讲·1·对联的含义



如果给对联下个定义,应该属于一种文体。是中国特有的雅俗共赏的用途广泛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文体。严格地说,对联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但广义的对联要讲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历史演变使对联本身附加了过多的内容。简单从语言角度说对联,二个字,一是要对,二是要联。




对,是相对的意思。对称的对联的美学特征,源于相对的两句话。对作为名词,可以作对联的简称。同时对作为动词,可以对对联。结双成对叫对,一对对的量词说对,给一句再对上一句还叫对。这个意思在一副对联中体现出来了: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对联也叫对子。“对”字与对偶的“对”相同。偶即双,对亦双,对联必成双才成对。如果不成双,不对偶,就不成对联了。




联,是联合的意思。表明两句话形式、内容都是有联系的,联即呼应、相关、联合、协调。联的含义还包括相辅相成,珠联璧合。




因为对联一词,对字在先,联字在后,所以更讲究对。即形式上的联系。如上面所举的一副对联,内容上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他是古代“对课”作业的杰作,却很难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具体目的中去,当然,我们应用于课堂教学除外。




因为对联有两句,所以分上下。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在对联创作中,可以一人单独写作成上下联,也可以二人合作成上下联,合作时可以一个出一个上联让对下联,也可以出个下联让对下联。一般将先出的句子叫出句,后对的句子叫对句。




所以在对联简称联时,要注意量词的应用,上联与下联合成一联,或叫副对联,是独立的文体完成,叫成联。孤立的一句没有人对得上,即有上联没下联或有下联没上联,一般叫绝对。有人把经典绝妙的对联叫绝对,是不合理的。



对联百讲?2?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是对联的第一个基本要求。意思即上下联的字数都完全一样。可是在对联史上也有不少上下联字数不完全相等的对联。
如我的老师曾经介绍过他在农村干校时,一支书书写的对联,上联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下联是: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上联七个字,下联十一个字。还不能说对得不好,也不能说不是对联,因为大过年的结结实实地贴在大队部的院门上呢。文革时以口号代对联,闹出的笑话不止一个,这里不多说了.
严格地说,上下联还要尽量避免重复的字。这在修辞上叫避复。上面所说和上下联动词都是一个靠字,也不合对联规则。
据说袁世凯死

后,有人(传说是四川怪杰刘师亮)写作副挽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寓意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一说“中国人民”为“中华民国”,寓意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因为其寓意好,所以传为名联,又因为他实在是不合对联基本规则,有人叫它“绝情对”。



对联百讲?3?结构相同
严格的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对联既是对偶,则结构相同是应有之义。可是我听说过结构不同的对联,因为对联的应用性压倒了艺术性,我们说他不是对联也不行。
比如一家人家贫穷,过年时写作副对联: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天有门地有门揭拦无门。(揭拦是借贷的意思)
可以说对仗工整。可是因为新一年还是旧一年一样的难过,债主们每每在年关要帐紧急,他就不再追求什么工整不工整,对仗不对仗,写了这么一副对联:
上联:手掂大棍门前站;
下联:谁来要帐头打烂。
横批:不停试试。
如果再表现附庸风雅,往往也会编出些不对偶的对联来,这种对联见于文学作品中。如萧史《野猪英雄传》野猪帮的对联,横批就是野猪帮,表达他们的立帮宗旨,对联却不全要求。原文引如下:
老头拉着雪儿与净土穿街过巷,人越来越多,似乎是来到了闹市。在一座朱漆黑瓦大宅院门前他们停下了脚步。只见门口蹲着两只石狮,张牙舞爪、威风凛凛。大门左右贴着副对联,左书“绿林好汉我不当官差行伍看不上”,右书“只求兄弟情意在两肋插刀山河壮”,横披三个大字“野猪帮”!雪儿虽从小在雪谷长大,但水笙也教过她一些诗书礼乐的常识。这副对联,即不对偶,又不用典,只是图了个音节上的压韵,内容也相当粗陋浅显,横披更是令人啼笑皆非。雪儿暗想,原来是一群粗人。



对联百讲?4?平仄相对

对联的平仄相对是较为严格的要求,平仄就声调论,追求的是抑扬顿挫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上下联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而所谓平仄声,一般是按古代字书如《广韵》。今天写作诗词已经有人用今韵,甚至还编成韵书。如果按今天的音韵讲,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前两声属平声,后两声属仄声。古代则分四声为平上去入,对联不分阴阳,只论平仄,平声即平,仄声即上去入声。现在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了。所以按旧律写对联很难。但作为讲对联,一半则为了欣赏对联,还是了解一下古韵的好。
对联的平仄律根据字数的多少而各不相同,这里不细谈。对联一般常用七字句,七字句又常律句,如果对古代的七律比较熟悉,则可以按照七律的平仄

方式填写即可。
如: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上句格律是律句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句格律是律句中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不知道某字是平声还是仄声,可以查相关字典。可以根据律诗的格律与用字推断,也可以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与古代韵音韵的对应的关系确定。一般上说,现代的去声上声都是古代仄声无疑,而阴平阳平中只要知道部分字是入声字就可以了。
就上边所举对联为例:
“一”字与“十”字今为平声,古为入声。古诗中也有借为平声用的。在第三字,可以一三五不论。
我有一篇文章,叫《如何辨析入声字》,发在博客里,可以参考。在学习写对联时,可以多下功夫对一字对,一个字一个字练习,严格注意平与仄,积累久了,对写诗写骈文都有好处。
因为平仄的要求比较难,古诗中就有不太全律的句子,如崔灏《黄鹤楼》诗中的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平仄仄仄仄仄仄。
白云千载空悠悠。仄平平仄平平平。(白字入古代入声字,以白为声旁的字如拍、泊、皤、伯、柏、魄、陌、百、箔、舶、迫、粕、帛、珀、碧等往往都是古入声字。怕字古今皆去声除外。)
现代人写对联,当然可以更宽一点一滴,不拘平仄也可以,除非比赛的规定,但必须知道,严格意义上的对联是必须讲究平仄的。所以凡是经典对联,我在博文中注明平仄,借心让更多的对联欣赏者理解对联音韵的妙处。如我们第一讲提到的对联: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出”字为古入声字,又有去声音,以


对联百讲?5?内容相关
说内容相关,即上下联内容表达同一主题,这才是正常的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要求。根据对联内容可以把对联分成婚联、春联、行业联、山水风景联等,则一别对联就是一个作品,一个完整的可以应用的作品。
说内容相关,含有两方面意思,如果内容完全相同,仅仅是字面差异,那叫做合掌。是对联整体或局部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合掌”我们以后再说。
如果内容完全无关,仅仅字面相对,那样的对联除了表现作者自己的语言艺术才能之外,没有实际用途,有专门的称号,叫做无情对。无情对是练习对联的方法,也是考察语文水平的方法,可以成联甚至是名联,但成联一般不算文学,只算杂技。我们无从欣赏其意义,但去品味其艺术,也有用处,特别对学习对联有好处。
相传无情对是张之洞发明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张之洞到了北京陶然亭,发现自己的名字与陶然亭天然成对,

即:
陶然亭
张之洞
陶与张是姓氏相对,然与之是虚字(旧称文言虚词为虚字)相对,亭与洞都是名词,同属居室类名词。
当然古代对联讲内容,包括字面内容,字义分类特别是名词的分类,很细,要求字类相同的才能相对,如前边分析的。姓氏对姓氏,虚字对虚字,居室对居室。这个方面的字面内容必须是同类或近类,是严格要求,力求工整的对联要讲究一番,现代人则不拘泥。
其实,就陶然亭与张之洞这个对联而言,上联平平平,下联平平仄,不尽符合平仄相对的要求。



对联百讲?6?最短的对联一字对

最短的对联当然是一字对了,不过关于对数字数说法有所不同。一般上下联都是一个字,叫一字对,两个字,叫两字对或二字对。三个字叫三字对,四个字叫四字对,五个字叫五字对,七个字叫七字对。七字对也叫七言联,七言联、七字对的上下联字数实际是十四个字,有时我们说长联时,共有多少字,就说有多少字,而不说几字对了。
一个字开始学习对联,是上“对课”的起步要求。一个字对对子追求严格,不过往往不是副完整的对联,只是一种对联基本技能的训练。
如颜色对:红可对白。可对绿,可对黑。而白可对红,可对黄,可对青。这样你就知道红黄青是平声字,绿白黑是仄声字。(黑是古入声,今为平声。)
如数字对:一可对三,千,双。二四五六七*十百都是仄声字。
如虚字对:之、乎可以对者、也。之与乎是平声,者与也是仄声。
一个字成为完整对联显得单薄,因而极少见。有一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死字正写,下联是生字倒写。表达的“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的含义。一字联的上下此处按平仄论。
有时利用拆字艺术手法编出的对联,纯艺术的出对中,也有一对联,如:
墨,泉。(墨仄泉平,相传为清时皇帝求对。)
上联墨字即黑土,下联泉字即白水。
有人出题骑拆字相对,对上的有:
狼,羞,牡。
如此对联可以说是一字联非一字联,贵在巧妙。
有个网站叫墨联缘,主要发布写好的对联书法作品。有书法家就以此为题作了副也算是最短的对联:
上联:墨。
下联:联。
横批:缘。
这个对联可以看作是完整形式的最短的对联。



对联百讲?7?二字对

二字对也叫二言联。和一字对一样,往往用于学习对联对仗技巧时打好基础,成联或名联很少。
二字对,也流传一些对联故事。如相会是纪晓岚对乾隆皇帝的“色难”。乾隆说:色难这个词怎么这么难对?纪晓岚说:“容易”。乾隆说那你对对看,纪晓岚说,我已经对过了。这就是个两言联:
色难;仄平。
容易。平仄。
“色难”

的意思是儿子孝养父母容易,而承顺父母之色为难。这个色即颜色,也就是父母的脸色,儿子一起看父母脸色行事,那比让父母有吃有穿难得多,所以圣人叹色难。
容易是一个现成的词汇。字面含义容为面容,易即容易,与色难对仗工稳贴切,无疑是一个好对。
作为完整楹联存在的著名二言联,我所知道的是山西省临汾市的“古尧帝庙”联:
就日;仄仄(日为古入声字)
瞻云。平平
这个对联作者不详,联语用典故,两个词取自司马迁的《史记》“尧帝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可能是我国最短的名胜联。
中国著名对联著作《楹联丛话》之《巧对录》中记载一则故事:
朱竹垞幼时,塾师举“王瓜”使属对,即应声曰:“后稷”。师怒其不伦,而心服其对之巧。在京师时,与人会饮,各举古人男女成对者为酒令:“太白,小青”;“无咎,莫愁”;“灌夫,漂母”;“武子,文君”;“东野,西施”等字。
这既是人名对的典型例子,也是二字对的典型例子。试分析如下:
王瓜;平平
后稷。仄仄
瓜为植物,瓜果类不能与人名相对。所以说“不伦”。可以王对后,瓜对稷,又十分贴切,所以服其巧。这段故事可以相见当时对课情景。这个朱竹垞后来成为文学大家决非偶然。
河南作家二月河读此,把它化入《康熙大帝》的情节中,变成伍次友与苏嘛拉姑初次见面的斗智,把太白、小青等居前,后以王瓜一对结束,另起波澜,很是巧妙。
练习:对于中学生而言,二字对应该学习。我曾经在李白《蜀道难》之后,讲学生就“龙吟”为题向学生求对。如果你能对上十个,我个人以为,已经高中毕业了。原诗中可对的是“虎啸”。
龙吟;平平
虎啸。仄仄



对联百讲?8?三字对

“三字对”能对得上,则对仗的基础已经具备。“三字对”有难有易,较容易的是经典对偶,如声律启蒙书中所载,旧时学生要背诵烂熟的。
所以“三字对”要多几讲。多练习几次。这里先引述些经典旧对。下面的三字对就从《声律启蒙》中录出(上平声十五韵部分):
一东韵: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广寒宫。杨柳绿,杏花红。颜巷陋,阮途穷。濯足水,打头风。天浩浩,日融融。流水绿,落花红。杨柳雨,芰荷风。
二冬:冯妇虎,叶公龙。莺恰恰,雁雍雍。花灼烁,草蒙茸。陈后主,汉中宗。风淡淡,月浓浓。朝看蝶,夜闻蛩。
三江:青布幔,碧油幢。安社稷,覆家邦。辛纣战,子婴降。鸥对对;燕双双。青琐闼,碧纱窗。
四支:四目颉,一足夔。红菡萏,白荼蘼。汾水鼎,岘山碑。红锦绣,碧琉璃。云里降;雪中移。天

弄笛,地围棋。春睡早,昼眠迟。槐树赋,海堂诗。
五微:霜菊瘦,雨梅肥。渔父去;牧童归。桃灼灼,柳依依。莺并语,燕双飞。龙也吠,燕于飞。资日气,借霜威。
六鱼:伯乐马,浩然驴。齐鲍叔,蔺相如。孙绰赋,窦滔书。千字策,八行书。犀角带,象牙梳。持短剑,曳长裾。
七虞:横醉眼,捻吟须。花易赏,酒难沽。鸠哺子,燕调雏。端石砚,博山垆。甘刺股,惜焚须。
八齐:星拱北,月流西。蝴蝶舞;子规啼。徐稚榻,鲁班梯。清似水,醉如泥。千里雁;五更鸡。萧史凤,宋宗鸡。彭泽县,武陵溪。游绮陌;掩香闺。
九佳:鱼圉圉,鸟喈喈。桃荠女,采莲娃。六义备,八音谐。梅可望,橘堪怀。沽酒市,读书斋。
十灰:周召虎,宋桓魋。生殿阁,照楼台。忘曲蘖,用盐梅。花蓓蕾,草根荄。
十一真:韩五鬼,李三人。红烁烁,碧粼粼。金翡翠,玉麒麟。穿谢屐,脱陶巾。同傲岁;各争春。仁无敌,德有邻。三峡水,一溪冰。
十二文:歌北鄙,咏南薰。周太保,汉将军。巴地月;楚天云。花有艳,竹成文。梁宰相,汉将军。唐李杜,晋机云。周仆射,鲍参军。众禽长;百兽尊。
十三元:鱼跃沼,鹤乘轩。芳草渡,杏花村。十二策,五千言。妃子骑,夫人轩。刘向阁,李膺门。来泣恨;去伤魂。
十四寒:风淅淅,露漙漙。荷叶沼,蓼花滩。叔子带,仲由冠。元亮宅,仲尼坛。青罗带;白玉盘。携郭泰,并潘安。
十五删:山垒垒,水潺潺。公旦作,仲尼删。经灞水,出函关。黄牛峡,金马山。孔北海,谢东山。仁贵白,老莱斑。
鲁迅先生上私塾时,老师出对“独角兽”,鲁迅对以“比目鱼”,深得老师 喜爱




对联百讲?9?三言联
我没有区分三言联与三字对的概念,上文谈了三字对,这次再谈。区分是这次谈成联。上下联都是三个字,写出来就是三言联。
冲霄汉;平平仄
起宏图。仄平平。
这是书法家陆维钊八十岁(1976)所作的隶书三言联。联语显然是集毛泽东诗词联。上联出自“天兵怒气冲霄汉”。下联出自“龟蛇静风雷动起宏图”。
志于道;仄平仄(《论语》:“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时乃功。平仄平(《尚书》之《大禹谟》云:“帝曰:‘俞!地平天成,时乃功。’”又“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于予正。时乃功,懋哉!”《益稷》云:“迪朕德,时乃功。”)
这是书法家伊秉绶作于1798年的三言联,隶书。传世作品。是集句联,也可以看作是格言联。用于自勉。
金石乐;平仄仄(石字为古入声,凡声旁带石的字如拓、跖、)
书画

缘。平仄平
这是吴昌硕的篆书三言联。2002年在上海以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以⒋18万元拍卖成交。
1932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考试的国文试卷,陈寅恪先生设计了一道对联题,就是三言对联。出句是“孙行者”,所有考生中只有周祖谟答对给了满分。他答的“胡适之”,而标准答案设计的是“祖冲之”。这属于考题性质的人名对或专名对,长期以来传为佳话。
孙行者;平平仄
祖冲之。仄平平
胡适之。平仄平
一说学生是丁声树。原标准答案是胡适之,是想调侃胡博士。丁与周都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还有说法是当时命题是两个三言对,另一个是“墨西哥”,标准答案是“文中子”。是以地名对人名。
墨西哥;仄平平
文中子。平平仄(文中子是隋代思想家王通的号)



对联百讲?10?三字成语对
我曾经收集不少三言联并多次指导学生练习。以三字成语为例,比较好的对偶有以下几个:戴高帽;穿小鞋。仄平仄;平仄平。
敲竹杠;耍花枪。平仄仄;仄平平。
拦路虎;落汤鸡。平仄仄;仄平平。
钻狗洞;跳龙门。平仄仄;仄平平。
留后路;打圆场。平仄仄;仄平平。(打古入声,凡浊声母阳平声字皆古入声字。打声母为d,浊声。)
下地狱;上天堂。仄仄仄,仄平平。
肉中刺;掌上珠。仄平仄,平仄平。
死心眼;贱骨头。仄平仄,仄仄平。(骨,古入声。)
一头热;两面光。仄平仄,仄仄平。
闹意见;发牢骚。仄仄仄,仄平平。
催命鬼;丧门神。平仄仄,仄平平。
唱高调;开小差。仄平仄,平仄平。
走红运;背黑锅。仄平仄,仄仄仄。
独脚蟹;没头鹅。仄仄仄,仄平平。
撑场面;赶时髦。平平仄,仄平平。
鬼打鬼;人托人。仄仄仄,平平平。
拜天地;闯江湖。仄平仄,仄平平。
看冷暖;比高低。平仄仄,仄平平。(看字古可平可仄)
揪辫子;割尾巴。平仄仄,仄仄平。
试金石;敲门砖。仄平仄,平平平。
长舌妇;负心郎。平仄仄,仄平平。
咬耳朵;磨嘴皮。仄仄仄,平仄平。

经典三字对联:
1. 孙行者--------祖冲之
2. 墨西哥--------文中子
(陈寅恪在清华国学院招生出题,周祖谟以胡适之对之。)
3. 凸碧堂--------凹晶馆
4. 潇湘馆--------衡芜院(大观园匾额名自成对联)
5. 霍去病--------杨大年
(据说是黄炎培看望生病的杨姓朋友的对联)
6. 独角兽--------比目鱼(据说鲁迅先生幼时对塾师的对句)
7. 张之洞--------陶然亭(张之洞的无情对之一)
8. 柳浑青--------李太白(柳生前即说但愿死后与李白名字相对)
9. 金石乐--------书画缘(吴昌硕生三言篆书联)
10. 冲宵汉--------起宏图
(陆维钊先生76

年集毛泽东句三言隶书联)
11. 乾元阁--------坤贞宇(北京雷坛庙旧匾上下自成联)
12. 金不换--------石敢当
13. 志于道--------时乃功(伊秉绶1798年作隶书联)
14. 黄花宴--------红叶诗(九日重阳节短联)
15. 疑无路--------小有



诗词讲义----暮天新雁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与联系
律诗的分类: 每首诗为8句,称为律诗,又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每首诗如果在8句以上,则是排律,亦分为七言排律、五言排律。 二、绝句的分类: 每首诗为4句,称为绝句,同样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 绝句每首诗4句,上下句式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律诗每首诗8句,中间的四句(既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四、律诗与绝句的联系: 第一,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通称近体诗或格律诗,都讲求诗韵、平仄、对仗,平仄格律及韵脚有定式,且韵脚一般只押平声韵。第二,绝句其实就是律诗的断章。换言之,一首律诗,取其首联与颔联(一二三四句)、或取颔联与颈联(三四五六句)、或取颈联与尾联(五六七八句)、或取首联与尾联(一二七八句),均可成为一首绝句。但是,不是每首律诗都可随意断章,就能成为数首绝句的,这要看这一首律诗的写作构成,在它分割以后,形成绝句,在起承转合四大要素上是否单独成立。 排律的格式及特点: 前面讲了,一首诗,如果句式在8句以上者,称为律诗。那么,做为排律,在符合律诗“诗韵、平仄、对仗”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则至少10句,而且,排律诗,除去第一、第二句,及最后两句外,其它的句式,每句要求上下句对仗。如果不符合“诗韵、平仄、对仗”三大要素,就不是排律,而要纳入古风诗论。 根据每句中字的多少,排律诗亦分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下面列举一首月沐的排律诗近作,直观地品读以加深理解:
田野晚春(排律?新韵) 平川望断秀云天,万里春光渭水边。 雨后初晴斜影外,东风转向乱红前。 花摇瑞气牵诗意,叶荡轻风网趣闲。 油菜金枝嵌细露,麦田绿浪泛青烟。 禽鸣犬吠惊丝柳,蝶舞蜂飞恋澈泉。 莺语穿杨鸣绿树,笛声透栅醒桃园。 风吹碧树开云路,日照浮桥渡木船。 一抹朝霞勾粉黛,稀疏飞絮憩茅檐。 新泥有意劳春燕,老马用心犁沃田。 本是花间陶醉客,食香饮露不思还。 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成功的排律诗,符合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诗韵:首句及每双数句最后一字押韵平声且韵脚在同一个韵部;二、平仄:符合平起式首句押韵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三、对仗:除去第一、第二句“平川望断秀云天,万

里春光渭水边。”及最后两句“本是花间陶醉客,食香饮露不思还。”外,每句上下句均对仗,如“叶荡轻风网趣闲”对“花摇瑞气牵诗意”、“麦田绿浪泛青烟”对“油菜金枝嵌细露”等等。 作诗难,作格律诗更难,而做排律诗,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初学者,切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可先试作一些绝句,慢慢掌握并运用格律诗的一般格式,以融会贯通,逐步提高,精益求精。 五言诗与七言诗的一般惯例: 前面讲了,格律诗以每句字的多少,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它们在写作时,都有一般惯例。 五言诗,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多以首句不押韵的格式;当然,首句押韵式,亦可。同时,在五言诗中,尾三仄不算出律。 七言诗,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多以首句押韵式;同样,首句不押韵式,亦不算错。但是,在七言诗中,尾三仄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在五言诗中,尾三仄不算出律。 在七言诗中,尾三仄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诗的意境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之直观体现对联巧法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
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
上句我用仄作尾,
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 (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
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 (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
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
一三五,
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
他说平来我说仄,
他说仄来我说平。细敲平仄费心机,
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对联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字句相等。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

”,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句式相称。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谐。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内容相关。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

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一字属对法

天类:
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地类:
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人伦:
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
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物类:
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
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


二字属对法

天文类:
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地理类:
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人伦类:
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器物类:
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地理:
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人伦:
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器物:
芙蓉带

,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四字属对法

天文:
风吹槛外,渡口绿烟,春风舞柳,踏雪溪桥,微雨淡云,有风伏热;
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地理:
万顷波光,埋盆作池,绕城水绿,风皴麦浪,三径苔痕,山色迎眸。
千山雨意,叠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树影,水声入耳。









人伦:
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谢隐东山,才储国器,苏妇题图,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妻织夫耕,含饴弄孙,韩瞻北斗,寿冠耆英,宓妃赠枕,丹心报国,肠荡九回。

器物:
冠裳毕集,舞扇歌衫,屏围芍药,紫云割砚,跃马横戈,菊泉汲酒,hj吟诗,霜侵橘熟,花鸟和风,狐知集腋。
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五字属对法

天文:
日照花为锦;风吹柳似丝。
凉风桑叶岸;细雨菊花天。
雪尚晴时积;星从曙后孤。
水高春雨足;山杂夏云多。
暮烟明月黯;残雨夕阳收。
细雨重阳菊;和风上巳兰。
晴窗逢谷日;雨径记花朝。
蝉催残暑去,雁带早凉来。

地理: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山昏函谷雨;水落洞庭波。
白水千层浪;青山一片云。
云堆山径仄;雨涨石桥平。
天势回平野;河流入断山。
江声通白帝;山势入青羌。
岫石苔缘绿;江村叶落黄。
山家潜豹雾;海国靖狼烟。

人伦:



旧谊酬宾主;新妆拜舅姑。
鸡鸣修子职;燕翼贻孙谋。
北漠孤臣梦;南陔孝子心。
宦游妻子远;乡梦弟兄多。
阮籍生涯懒;嵇康意味疏。
红裙沾越女;翠袖醉吴姬。
色艳梅侵额;毫轻碧展眉。
长贫惟祝健;渐老不禁愁。



器物:
径晚红粘屧;林深翠湿衣。
弹冠登仕路;曳履伺侯门。
字弈摊清簟;看书照短檠。
横刀奇侠传;舞剑大娘行。
野店人沽酒;邮亭客唤茶。
麦香吹饼饵;花暖卖饧糖。
夜宴喧桃李;晨游静芰荷。
暖红烘橘市;寒碧湿菱塘。
碧水双鸥静;青山一鹤归。
哀声猿入峡;渴势骥奔泉。
六字属对法



天文:
月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冶东风旖旌;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理:
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伦:
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赐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器物:



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容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田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燃犀。




七字属对法




天文:



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地理:



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山径烟浓迷栈道;海涵雨急荡楼船。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帝京西望诗吟杜;王室东迁政失周。
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人伦:



孙子曾玄分族谱;舅甥伯叔列封圻。
逢友鞠躬双握手;呼朋促膝两谈心。
天钟异遇唐三侠;世纵清谈晋七贤。
晚风鼓急喧红玉;秋雨楼空感绿殊。
老来岁月看腰脚;身外云宵付羽毛。



器物:



衣冠济楚威仪美;杖履优游岁月闲。
山衣草履渊明趣;缓带轻裘叔子装。
宝鼎添香红袖女;珠帘说偈雪衣娘。
花砖昼永分簪笔;画烛宵凉快读书。
红飞帘外花频落;绿映窗前草不除。
双鬓秋霜留菊傲;满身夜月纳荷凉。
林鸦落日红三面;野鹤闲云白一行。
残堞草莱嘶石马;故宫刺棘访铜驼。



上列属对法,大都为工对(狭对)的典型范例。它要求上下联文,除形式,平仄符合对联规则外,还须要内容范畴的一体性,初学撰联的同志熟读和领会本文章节的要领,是大有裨益的。下面逐一说明。



所谓一字属对法这种形式,一般说来是不能成为一副对联的(个别例外),这种属对方法实际上是说明对联中单一的词或词组的属性(类别),同另一词组含义相一致(有部分伴有比较或相反意),如,智对愚,穷对富。也有相辅辞意的,如,月对星,山对水(名词类)。一字属对法分动词比较级,名词并列级。两者都要求属性相同。



二字属对法的规则,亦须按天文,地

理,人伦,器物等词的属性来对,如:菊月对梅天,奇侠对逸民。这里的“奇”和“逸”均属形容词,一定要和“侠”和“民”等名词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完整的“词组”。



三字属对法:一般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如:“看花日”对“斗草天”。“看花”、“斗草”都是动宾词组,分别修饰名词“日”与“天”。名词与名词也能组成三字对,如“桐叶雨”对“楝花风”。三字对较二字对的内容更为完整。



四字属对法:一般由两个复合词组组成,如:“晓风残月”对“微雨淡云”,“千山雨意”对“万顷波光”等。这种对仗方法在楹联学中被称为顺意对,因上下联文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种对仗方法也称正对。







遴选联的上下联,各表示一种取舍,在上联中肯定取,则在下联中就舍。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注重联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再如吉鸿昌的一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名何足论”的自勉联,用“松间明月”和“身外浮名”来作比较,联文作者
以“松间明月”为可取,而以“身外浮名”为舍,这里一经取舍,遴选过程即告完成。




5.目的对: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教授的这副自勉联,从字面上看,好象是两句不相干的话,一经分析,始觉其中自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旧时治学、修行的人常用“面壁十年”来表明自己的潜心追求、刻苦钻研,只有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坐了十年冷板凳,才能学得书中真谛,因为联又讲究韵律,故将“要坐十年冷板凳”写作“板凳要做十年冷”,“冷”字是仄声,故而把它调正到字尾,是为符合对联的规则。这副联的主语是“文章不写一句空”,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刻苦学习,坐十年冷板凳。



对联的“联”字,即是对联逻辑关系的最典型的“前题”,如果对联内容“联”不起来,根本就不能成为对联,又因为对联的字数少,篇幅短,不可能引用逻辑论理程式,从论据、论证、递进、对照等过程的推理,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包含在短短的联文中,就象数学公式一样,一系列演算公式被省略了,而只留下了“得数”,对联中所有论证过程,都是以不公开手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撰联者,在构思联文时,要具有高度的逻辑概括能力,熟练地掌握制联结构的整体性,以及上下联文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撰写出逻辑性强的佳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