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舵角文件

舵角文件

舵角文件
舵角文件

最新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 1 2 1、本船采用半悬挂舵。 3 2、舵系中心线与轴系理论中心线应同时进行。 3、在舵上轴承上方和销下方安装临时支架,钢丝直径(1mm)能承受足够的4 5 拉力线时一般在清晨傍晚或阴天为宜。 6 4、舵系中心与轴系理论中心线的相交处应不大于3mm垂直度为1:100。 7 5、上舵套管定位,按舵系拉线的中心位置确定上下二点定位,开孔,对称施8 焊,完成上舵套管与船体结构焊接,船套管焊接完工后,重新拉线,偏差±0.5mm。9 6、复核上舵杆与舵叶连接精度,以及舵系配套完整性,上舵杆与舵杆承座,10 舵销与舵销承座等,其间隙应不大于0.03mm。接触面应在65%以上。 11 7、上舵杆锥体与舵杆承座锥孔的相配应满足规定要求,锥孔修刮后用0.03 12 塞尺检查锥体两端连接处,插入深度应不超过10mm宽度应不超过15mm接触面13 应大于65%。 14 8、锥孔修正后,在上舵杆大端平行上做好标记,供安装时参考。 15 9、舵销子锥体与舵销承座锥孔的拂配,每25X25(mm2)面积上应有2~3个接16 触点,接触面应大于60%。 17 10、锥孔修正后,在舵销大端平行平行上做标记,其安装时参考。 18 11、舵杆安装 将舵杆吊装套管中,按上舵和安装位置,装焊上舵承座,以上舵杆在套管中 19 20 转动灵活性为准,确定舵承的准确位置。

21 12、舵叶安装 22 吊装舵叶与上舵杆连接,逐一检查上舵杆,舵销的锥体与锥孔的安装质量要23 求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 24 13、舵叶完整性安装 按舵转动灵活,紧固上舵承,安装上舵杆轴封,复查舵叶与螺旋桨,艉柱相 25 26 对位置的正确性。 27 14、舵机安装 28 14.1舵机的中心线应与舵杆零位重合,调整垫块钢质,其厚度应大于20mm,29 加工后,要求用色油检查,在25X25(mm2)面积上应有色油接触点2~3点,且30 平面应向外倾1:100,用0.05塞尺检查。局部深度不大于10mm。 31 14.2在舵叶处于零度位置时,舵机液压缸处于中间位置,用舵杆上安装的专32 用工具,用检查舵机液压油缸的中心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应不大于0.5mm。 33 15、空转实验 34 舵机安装完整性检验合格后,注油进行舵机空转实验,检查舵设备,舵35 系运转正确性,准确性,灵活性,平稳性;不得有卡、滞异常抖动现象,舵角36 指示器,舵角限位器可靠限位。应急操作有效达到规范要求。

舵系拆装工艺

工程号: 标记数量修改单号签字日期版号总面积m2旧底图登记号编制打字 校对 底图登记号审核共页第页标检 审定日期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xxxxxxx”轮舵系的拆装程序和修理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CB/T 3680—95 船用转叶式液压舵机修理技术要求 CB/T 3424—92 船舶舵系舵承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CB/T 3425—92 船舶舵系舵杆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CB/T 3426—92 船舶舵系舵叶修理安装技术要求 3.工艺内容 3.1 初步了解的该轮舵系工程情况: 该轮舵系是转叶式液压舵机,舵机上有两道径向轴承和一道止推轴承,下舵承是一道带有内、外轴承的多重径向轴承。根据船方反映,舵系工作时偶尔有卡滞现象,有噪音。 3.2 该轮进厂后,应在码头做舵效试验和船舶进坞后进行零负荷转舵试验。记录各工况需要的时间(见附表1),通过听声音、观察摇摆方向及实际完成工况情况查找原因,定出修理部位与方案。 3.3拆卸步骤: 3.3.1拆卸前的准备工作 3.3.1.1由于该轮涉及到的舵系资料船方没有找到,所以无论是拆卸、修理还是回装都要做好数据记录。 3.3.1.2 准备好专用工具和需要更换的备件。做好场地的清洁工作。 3.3.1.3用舵杆专用吊鼻旋紧到舵杆顶部,上方用钢丝绳固定、保护舵杆。 3.3.1.4用专用风动葫芦或专用钢丝绳封舵叶,保护舵叶在拆卸过程中不掉落。 3.3.2 拆卸步骤 3.3.2.1拆卸舵叶底部丝堵,将舵叶舵筒内的存油放入盛油器内,禁止随便放泄在坞内。 3.3.2.2打开舵封板,拆除舵杆下部固定螺栓的止动板。松动螺母。用液压泵,采用液压胀毂的方法,使舵杆与舵叶分离。 3.3.2.3用葫芦、钢丝绳及专用吊具吊住舵叶,并逐渐承受舵叶全部重量。拆下舵叶。 3.3.2.4拆除转叶舵机的附属部件。 3.3.2.5 旋松液压螺母,连接液压泵,采用液压胀毂的方法,使液压舵机与舵杆分离,拆下转叶液压舵机部分。 3.3.2.6把舵杆放至坞底或抽至舵机间(无说明书,现不知向下或向上)。 3.3.3 转叶式液压舵机的修理 3.3.3.1液压舵机在现场或进车间解体、清洁、测量、检查。根据CB/T3680—1995规定超出极限或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零部件,应予以修复或换新。 3.3.3.2 更换轴承。密封件出现划痕、其它机械损坏或老化微裂等现象的,应换新。 3.3.3.3 根据工作有噪声的问题,着重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3.3.3.3.1 检查转舵机构零件是否发生不应有的摩擦,导致机械噪音; 3.3.3.3.2 检查油泵机组是否传动失中,导致机械噪音; 3.3.3.3.3 检查液压回路原件、接头、法兰、仪表、排气设施等是否密封不严,使系统吸气、存气,导致空气压缩,产生水击声响;

船舶动力装置

(对)1.气缸套在柴油机上的安装状态是上端固定,下端可以自由膨胀。 (对)2.柴油机气缸套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受燃气和冷却水的腐蚀。(对)3.柴油机中,气缸盖封闭气缸套顶部,与活塞、气缸套共同组成气缸工作空间。(对)4.柴油机气缸盖螺栓预紧力不足或严重不均会造成缸盖与缸套贴合面发生泄漏。 (错)5.柴油机轴承间隙过大会产生冲击,导致白合金疲劳脱落,因此轴承间隙越小越好。 (对)6.柴油机活塞环气密性好坏与搭口间隙和天地间隙的大小有关。 (错)7.柴油机同一活塞上的一组气环的开口间隙大小要一样。 (对)8.柴油机活塞环刮油环的作用是上行布油,下行刮油,安装时不能装反。 (对)9.柴油机活塞拆出后的清洁工作中,若环槽下平面上存有硬质碳渣不清除,可能会导致活塞环工作中弯曲断裂。 (对)10.柴油机运转中若机油油位逐渐上升,最大的可能是有水漏入曲轴箱。 (错)11.滑油滤器进、出口无压力差表明滤网脏堵严重。 (对)12.决定滑油滤器是否该清洗或更换滤芯的主要依据是滑油进、出滤器的压力差变化。 (对)13.柴油机运转中能表明滑油滤器滤芯破损的现象是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差变小。(对)14.齿轮泵具有自吸能力,但第一次起动前仍需注油。 (对)15.在拆检齿轮泵时,应仔细检查齿轮、泵体及端盖的工作表面有无擦伤、划痕。 (错)16.齿轮泵虽有自吸能力,但不能空泵起动,因此起动时应先关闭排出阀,在泵内充满油后,再逐步开启排出阀供油。 (对)17.泵吸入空气后,在工作中会产生噪声和振动。 (对)18.吸入阀未开足可能会使离心泵产生汽蚀现象。 (错)19.空压机在运转中,若发现其缺水时,应立即供水,加强冷却。 (对)20.空压机气阀检修后,还需要进行气密性、牢固性和灵活性检查后,才能装机使用。 (对)21.根据《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规定,船舶必须具有转换迅速、可靠和互不影

舵系安装工艺规程word版本

舵系安装工艺规程 一.说明 本船舵系是由双舵销式半悬挂舵、扫帚式舵杆、舵柄(进口组合件)、上下舵钮、舵承及舵承座(两者均为成品进口组合件)、液压舵机(进口组合件)等组成。 二.主要参考图纸 1.舵系布置图DNS507-230-16001 2.舵杆加工图DNS507-231-16002-01 3.舵叶结构图DNS507-231-16001 4.舵系附件DNS507-231-16005 5.舵承座布置图DNS507-231-16007 6.挂舵臂铸件图(加工图)DNS507-114-16002-2 7.舵机安装图DNS507-231-16008 8. 舵叶上部铸件加工图DNS507-231-16003-01 9. 舵叶下部铸件加工图DNS507-231-16004-01 10. 上舵钮衬套加工图DNS507-231-16009 11. 下舵钮衬套加工图DNS507-231-16010 12.轴系布置图DNS507-425-16001-00三.基准点的确定(见图一) 1.上基准点:舵机室0#肋位与船体舯线的交点处(用临时槽钢支架及可拆式十字线板)设点,支架的高度距舵机室甲板约1200mm. 2.下基准点:轴系尾基点下端0#肋位与船舯线的垂直交点处,用可拆式十字线板固定。

图一:舵系基准点确定 四.第一次拉线检查(与轴系照光同时进行) 1.舵线与轴线的相对偏移不大于±6mm。 2.舵线至艉管后端面的垂直距离的理论成品尺寸5600 mm。 3.根据拉线检查的数据核算上、下舵钮的机加工余量。 4.在舵机室甲板以舵系中心为基准划圆线φ900 mm及检查圆线φ940 mm,各线均打硬记。 5.舵承座的安装可按照“舵承座布置图DNS507-231-16007”要求进行。 6.按图二所示位置零对零制作舵承座、上、下舵钮孔的机加工用基准点,要求偏差<0.02mm。

舵机安装工艺样本

舵机安装工艺规程 The steering gear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procedure 1 依照《舵系液压压配工艺D6-920-03》规定将舵柄压装到舵杆上。 The tiller should be pushed-up rudder stock based on《Rudder hydraulic press-fit technology D6-920-03》. 2 舵叶(舵柄)对零位。 Align the rudder plate with the ship’s hull center line and the tiller with the zero rudder angle exactly. 3 依照舵柄拔叉中心高度找正液压缸中心。 Alig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center with the tiller fork center height. 调节舵机座高度然后焊接到船体上,同步应考虑环氧树脂垫厚度。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mounting bed and then weld the mounting bed to the ship hull. Simultaneously the thickness of epoxy resin chock should be considered. 4 将液压缸定位在指定位置上。 Located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n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⑴液压缸垂直位置拟定 Hydraulic cylinder vertical positioning 依照舵柄拔叉高度,使用四个安装在液压缸支架上调节螺栓找正液 压缸中心高度。见附图1。 Using four adjusting bolt fitted to the hydraulic cylinder

轴系安装工艺新

轴系安装工艺新

一、概述: 本工艺的制定是根据《中国造船质量标准》(2005)及相关规范、标准制定的。本工艺包括的 工作内 容:轴系、舵系放线、艉轴管及密封装置的安装、螺旋桨安装、中间轴安装、齿轮箱 安装、主柴油机安装;艉柱、吊舵臂、挂舵臂的安装,吊舵臂镗孔,下舵承、舵销承装配, 舵叶拂配,舵系装配等等;本工艺文件规定了上述内容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 1、基本工艺流程 轴系、舵系理论中 前支撑定位f 艉管定位f 艉轴承安装f 艉轴及密封装置安装 > 螺旋桨安装 中 舵系装配十 间轴 对中安装f 齿轮箱对中安装f 主柴油机对中安装 2、 放轴系中心线和舵系中心线 3. 1拉线前船台施工应具备的条件: 3. 1. 1拉线前应完成的工作主船体机舱段主甲板下全部完工及密性试验完成,尾部油、水 舱、柜密性试验完成,相关构件及外板装焊完工后,机舱前壁向船首的一条环形大接缝焊装 结束,大型机器设备预定位,船体基线以及横倾由船体部门确定并验收合格。 3. 1. 2主机及轴系的基座都已焊好,并交验合格。 3. 1. 3在确定轴系理论中心线、主机定位及校中轴系时,船上应停止冲击或振动作业。 3. 1. 4轴系校中安装应考虑和排除阳光照射引起船体变形的影响。一般在早晚或阴雨天进 行。 3. 2轴系和舵系理论中心线基准点的确定、检查: 编 制 描 打 校 对 描 校 审 核 标 检 审 疋 日 期 2011 -2-9 挂舵臂安装焊 接工艺 总面积 m 2 共12页 第1页 湖北江润造船有限公司 心线的确定 挂舵臂定位f 舵销套定位 吊舵臂镗孔 f 舵杆与舵叶拂配 f 下舵承、舵销承装配 吊舵臂、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 G21-LR1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目录 序: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说明 一: 舵系中心线找中应具备的条件 二: 舵系中心线的找中 三: 舵系镗孔 四: 舵系衬套的加工及安装 五: 舵杆玻璃钢包覆工艺 六: 舵系的安装 七: 舵“零”位及舵叶灵活性检查 八:悬式平衡舵的安装说明 九:下水前的工作

舵系安装通用工艺说明: 本工艺通用于我厂目前建造的各类内河、沿海使用的中、小型船舶。 舵系结构为:设有舵销承座的普通平衡舵、设有导流管的普通平衡舵及悬式平衡舵。 舵系数量为:单舵或多叶舵;操舵装臵为:手操、液压推舵等型式。 由于各建造船舶产品的舵系结构和特点不同,有本工艺顾及不到的特殊之处,车间工艺股应根据施工船舶产品特点的个性,制订补充工艺(其中包括工艺布臵图、舵系拉线图、舵系镗孔图等)以完善建造船舶的舵系安装工艺,但舵系安装的主要顺序,方法及技术要 1.舵系船台焊接工作结束。上舵承本体(舵杆套筒)或舵托应全部装配完工,船体密性泵水报验合格。 2.舵系中心位臵及尺寸已确定,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经报验合格。 3.上舵承座面板平行于基线。距基线的理论尺寸应符合要求,且上舵承座面板应留有镗削余量≥5mm。 4.下舵承本体,舵销承座内孔,均应留有镗削余量。 5.轴系中心线已测定。 6.舵系找中及安装期间,应停止一切振动性作业。

二:舵系中心线的找中: 1.上基准点:可在舵机舱顶部,亦可在舵机平台甲板舵中心线上方,设臵可调拉线支架 一具。 2.基准点:在舵销承座下方约800~1000mm处,焊装钢性支架,并在其上设臵可调节拖 板。 悬式平衡舵系可在船台地面设臵刚性支架,亦可不设下基准点,利用钢丝挂重划线。 或者将已加工内孔的下舵承本体直接装焊于船体上。 3.通过上基准点和下调节拖板拉线,采用φ0.8mm的琴钢丝,挂重60kg,钢丝应平直, 清洁和无扭曲,调节上、下基准,使其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同轴。 4.拉舵线与拉轴线应同时进行,其舵中心线位臵应符合图纸要求: 1)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的相对位臵偏差,每米不得大于1mm(即角度偏差<4′) (见图示) 2)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的相对位臵偏差,不得超过下式计算数值: δ=0.001 3 L ,L Array 3) 均不应大于5~10mm 5. 偏移及镗孔余量。 6. 镗削余量。 7. 上舵承座镗削平面至基线距离h 舵销承座镗削平面至基线距离,应符合图纸要求。 8.舵杆实际加工长度的确定: 测量记录舵销承座镗削平面及下舵承座端面至上舵承座镗削平面的实际距离尺寸,与 图纸相应位臵的理论尺寸来确定舵杆加工的实际长度,供机加车间加工。

安全质量技术提示(总012号 2010 008号)-有关驾驶室两翼的舵角指示器和推进器转速指示器的问题

安全质量技术提示 (总012号)No.: 008/2010 本技术提示送:社领导、技术管理处、质量管理处、入级事业部各处室、各检验单位、规范所、审图中心 ------------------------------------------------------------------------------各检验单位: 按照《关于实施入级船舶事业部安全质量提示制度的规定》(社船营字[2009]608号)及“关于进一步拓展《安全质量技术提示》功能的通知”(社船营字[2009]795号)发放本提示,请组织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安全质量问题的发生。 有关驾驶室两翼的舵角指示器和推进器转速指示器的问题 一、问题由来: 某船在进行换旗检验时,验船师登轮检验后发现该轮驾驶台两翼没有安装艉轴转速指示器和舵角指示器。该轮属于1974 SOLAS公约81修正案以前建造的船。其驾驶台内的舵角指示器为三面可读数形式,在驾驶台两翼能看到舵角指示器,基本可以看作是已满足公约要求。但对于艉轴转速则无法从两翼读数,如果驾驶台两翼理解为指挥位置,则此处可能没有完全满足公约的要求。 关于驾驶室两翼的舵角指示器和推进器转速指示器的问题,主要存在一个对“指挥位置”的解释问题,下面针对该问题解释总结如下: 二、SOLAS公约、国际标准和主管当局的要求: (一) SOLAS公约的要求: 1、 SOLAS公约1981修正案第V章第12.13条: “1984年9月1日之前建造的16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以及1984年9月1日或以后建造的500总吨及以上的所有船舶应安装能显示舵角及每个推进器转速的指示器,此外,在装有可变螺距推进器或侧向推进器时,指示器也应能显示此类推进器的螺距及工作状态。所有这些指示器均应在指挥的地点能够读数。”

轴系安装工艺

轴系安装指导工艺 1、总则 1.1本工艺规定的各道工序均为在下列工作完成后进行。 (1)船体大合拢(焊接)完毕并检验合格。 (2)主甲板以下全部装焊完毕并经火工矫正。(含主机座、齿轮箱座)(3)主甲板以下结构装焊及火工基本结束。 (4)轴系布置区域内各密性舱柜的气(水)密性试验验收合格。(5)拉线工作应在不受阳光爆晒或大风影响情况下进行,同时应停止各种强烈振动及移动重物工作。 1.2轴系拉线及舵系拉线同时进行,故在轴系拉线前,要求舵系拉线的准备工作同时完成。 1.3按图纸要求,内场制作人字架,图纸提交现场验船师备查。 2、拉线工作 2.1根据 (1)机舱布置图 (2)轴系布置图、校中计算书 (3)主机及齿轮箱安装图 (4)艉轴艉管装配图 (5)艉管总成 (6)舵系布置图(备考) 2.2基本要求 根据船体设计布置图上所标注的轴系及舵系理论中线的坐标来

确定基准点的位置。 2.2.1轴系基准点纵向位置的确定:按轴系布置图上所指定的肋位,将艏基点设在机舱前隔舱壁33#的肋位上,艉基准点定在0#肋位上。 2.2.2基准点垂直位置的确定:用钢直尺的指定的船体肋位上,从中龙骨或双层底上的船中线和舵斗上的标注线向上量取规定的高度数值。量取的数值应该分别等于h1减去中龙骨高或基线至双层上平面的高,h1减去舵斗上标注线至基线的高度距离h1h2分别是艏、艉基点至基线的距离。 2.2.3轴系基准点水平位置的确定:在船台上可用铅锤对准船中线来确定,也可用钢直尺从两舷左右分中来确定。 2.2.4拉线钢丝选用Ф0.6mm~1mmⅡ组碳素弹簧钢丝,艉拉线架处挂重。 2.3拉线 轴系拉中线前,应设置拉线架并在拉线所要通过的舱壁等处预先开出小孔,以便钢丝穿过小孔使其位置按轴系中线设计位置(高低、左右)大致确定下来。 拉轴系中线时,在舵系中线之后和在主机前0.5-1m处竖两个拉线架,并拉一根0.6m的钢丝。按艏、艉基准点调整钢丝的位置,使钢丝艏、艉基准点,这时钢丝线就代表轴系理论中线。 拉舵系中线前,将上舵承座大致到位,并在相应位置预先开孔。孔的位置按舵线的设计位置(前后、左右)大致确定孔的直径为成品孔直径处的1/3~1/2。

小型船舶的操舵装置

小型船舶的操舵装置 1.前言 船舶的自动化、省力化也渗透到了小型船舶。最近受劳动力不足的影响,甚至连只有数吨的渔船也装备起最新的电子仪器和省力的渔捞机械。 最近以来渔场逐步变得越来越远,到渔场去的驾驶已是相当繁重的劳动。特别是在一个人的时候,连吃饭时也得掌舵,真是够呛。 自动操舵装置(自动驾驶仪)却为我们一举解决了这些苦恼。只要用小的标度盘拨正了航向,说得过份一点就是睡着了船也会朝着那个方向驶去。 由于自动驾驶仪能使船沿直线驶向目的地,所以在缩短航行时间、延长渔捞作业时间的同时,其最大优点还可节约燃料。最近船上增加了这种自动驾驶仪,对主机的操作也可实行遥控,小型船舶的省力化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但是这些装置并不能防止碰撞的危险,所以了望工作绝对不能松懈。 现将最近装备于小型渔船上的操舵装置举例说明如下。 2.操舵装置的种类 小型船的操舵方法有下列六种:(1)棒舵;(2)机械式;(3)手动油压式;(4)机动油压式; (6)电动式;(6)电气——油压式。 2—1棒舵 这是一种最古老而简单的装置, 仅仅是把舵柄装在舵轴上直接用人力 操纵。因为用的是人力,转舵扭矩有 限,逢恶劣夭气等情况甚为不便。 2—2机械式 设有舵轮,通过链条、齿轮、连 杆或钢丝绳等带动舵。图1是典型的 钢丝绳式舵机。 当然,舵轮是装在离舵很远的“操 舵室”中,即使遇到恶劣夭气也不会 淋湿。另外,使用减速器后可提高扭 矩,使舵变轻。 2—3手动油压式 舵轮上安装油泵,使它回转产生油压动力。舵轴 与油压执行器连接,油压执行器与油泵间配以管路, 由油泵产生的油压动力推动油压执行器操舵。 因油泵的驱动源是人力,所以产生的动力是有限 的,不过可把舵轮放大,以得到较大的转舵扭矩。如 图2.。 手动油泵内装有为防止油箱和舵产生逆压的阀件 等。 2—4机动油压式 手动油压式是依靠人力产生油压动力的,与此相 反,机动油压式是由主机、辅机或电动机等驱动油泵 产生油压动力的。 图3是机动油压式舵机。

舵系安装工艺

标记数量修改单号签字日期编制DESIGNER 校对CHECKED 审核 REVIEW 标检CERTIFIED 审定APPROVED 船级 CLASS 船号 SHIP'S NO. 设计阶段 DESIGN STAGE 共页 TOTALE SHEETS 第页 PAGE NO. 扬州国裕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YANGZHOU GUOYU 14 1 BV 57000DWT散货船 舵系安装工艺 409 生产设计 SC4439-GYgB13

1、主要图纸资料 (1)SC4439(GY)-230-02_舵系布置图 (2)SC4439(GY)-154-03_舵机底座图 (3)SC4439(GY)-203-07-0_舵机安装图 (4)SC4439(GY)-231-01~19_舵系零部件图 (5)SC4439(GY)-114-01_尾部结构图 (6) SC4439(GY)-117-03_挂舵臂图 (7) SC4439-110-001_分段划分图 (8) HD80-3转叶式液压舵机工作图 (1)arrangement of rudder unit (2)Rudder base drawing (3)Steering gear assembly drawing (4)Parts drawing (5)Stern construction drawing (6)Rudder horn drawing (7)Unit breakdown drawing (8)Work diagram of hydraulic rotary vane steering gear HD80-3 2、总则 本船采用单只流线型半悬挂单舵钮舵,设有舵杆、舵销,采用HD80-3转叶式液压舵机。舵杆中心位于中纵剖面FR0#肋位。舵杆与舵叶、舵机推舵装置转子之间均采用无键联接,舵叶与舵销也采用无键联接。 舵系中的舵杆及其轴套(2只轴套)、舵销及其轴套、舵叶、舵杆下液压螺母、舵销液压螺母、舵机基座、舵杆密封装置等机加工或组焊零部件均外协加工到位,其中,舵杆分别与舵叶上的舵杆承座、舵机推舵装置转子之间及舵

舾装主要设备明细表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单位 数量 制造单位 附 注 1 锚系泊设备 1.1 斯贝克锚 4890kg CB/T711-1995 只 2 有CCS 证书 1.2 锚链 φ54AM 3级 GB/T549-1996 米 550 左右舷各275m 1.3 锚卸扣 GB/T547-1994 只 2 1.4 末端链环 AM 3-E54 GB/T549-1996 只 4 1.5 肯特卸扣 AM 3-KS54 GB/T549-1996 只 18 4只备用 1.6 末端卸扣 AM 3-AS54 GB/T549-1996 只 4 1.7 转环 AM 3-SW54 GB/T549-1996 只 2 1.8 加大链环 AM 3-AS54 GB/T549-1996 只 4 根据锚链长度 选用配套数量 1.9 8股丙纶索 φ60 长度190m 根 5 1.10 螺旋掣链器 B54~56 CB/T178-1996 只 2 1.11 掣链器 A6000 CB*877-1984 只 2 1.12 导链滚轮 56 CB/T290-1995 只 2 1.13 锚链舱眼环 B53~57 CB807-1975 只 2 1.14 螺旋弃锚器 57~67 CB*289-81 只 2 满足水密要求 1.15 羊角滚轮导缆器 A350 CB/T436-2000 只 6 1.16 船用双滚轮导缆器 D350 CB/T58-1983 只 12 1.17 船用三滚轮导缆器 D350 CB/T58-1983 只 2

序号 名 称 型 号 及 规 格 单位 数量制造单位 附注 1.18 带缆桩 A500 GB/T554-2008 只 3 1.19 导缆孔 C400×290 CB34-1976 只 2 1.20 系泊纤维索卷车 72 CB/T498-1995 只 2 容绳量160m 1.21 带缆桩 A450 GB/T554-2008 只 8 2 舵设备 2.1 上舵杆 船体结构用锻钢件 根 1 2.2 下舵杆 船体结构用锻钢件 根 1 2.3 水密上舵承 C220 CB*789-87 只 1 2.4 水密下舵承 B280 CB*790-87 只 1 3 救生消防设备 3.1 全封闭耐火救生艇(36P) 右舷一只兼作救助艇 只 2 3.2 气胀式救生筏 20P QJF-B20 只 1 配静水压力释放器 3.3 气胀式救生筏架 AD620 CB3068-91 副 1 3.4 救生圈 GB4302-84 只 10 其中: (带自亮浮灯) GB4541-91 只 3 (带30m可浮救生索) 只 2 (带自亮灯及烟雾信号) GB3107-91及GB4541-91 只 2 重量不小于4kg 3.5 救生圈架 CB640-68 只 10 驾驶室两侧为快速释放式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2.1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 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 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 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一般制成锥状体。 2.6 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7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8 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9 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0 轴系中心线 指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舵系安装的准备 3.1图纸 a) 舵系布置图;

b) 舵杆; c) 舵销; d)上、下舵钮衬套; e)舵机底座图; f)舵杆、舵销衬套; g)舵杆、舵销的液压螺母图; h)舵机安装图; h) 其他。 3.2 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尾部绞车附近,凡妨碍绞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外,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 人员 4.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或经过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 有关部门提出,以求先期解决。 4.3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规范及图纸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 规程。 5工艺要求 5.1 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尾楼甲 板焊接结束、A甲板吊装到位以及货舱大部合拢后进行。 5.2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 收报告)。 5.3 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 下施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5.4 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 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 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 于0.3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液压舵机操作实验

实验三液压舵机的操作实验 一、实验内容 1、液压舵机遥控系统操舵试验与调整。 2. 电子式随动操舵系统操舵实验。 二、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典型液压航机及遥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操舵方法。 三、实验设备 YD100 -1.6 / 28型液压舵机1套 D D1型电子随动操舵仪1台 (一)YD100 - 1.6 / 28型液压舵机 该舵机由广西梧州华南船舶机械厂制造。现装于辅机实验室内。 其主要技术数据如下: 型号:Y D100- 1.6/ 2 8 公称力矩: 1.6 t m(15.6 KN.M) 转舵时间:28 sec 最大转角正负35度 工作压力:100 kg/cm2 (9.81MPa) 安全阀调整压力:110kg/cm2 (10.8MPa) 电动机型号:JO2H-12-4(Y80L2一4) 电动机功率:0.8 kW 电动机转速: 1500 r.p.m. 电动机电压。380 V 油泵型号;10 SCYI4一1 油泵排量;10 m L/r 最大工作压力:320 kg/cm2(31.4MPa) 电磁阀型号: 34 E 1M-B10H-T

电磁阀流量:40L/min 电磁阀最大工作压力:210 kg/cm2(20.59 MPa) 溢流阀型号:Y E-B10 C 电磁阀流量:40 L/min 溢流阀最大工作压力:140 kg/cm2(13.73MPa) 注:转舵时间系指单机而言,双机组工作时,转舵速度可提高一倍。 1.转舵机构 舵机的转舵机构是采用柱塞式油缸,柱塞的往复运动通过拨叉机构转换为舵柄的转动。所以,舵机的输出力矩与工作油压的关系为(见图3—1)。 πd2R△P M= Z η 4 cos2a 式中:Z——油缸对数(Z=1) d——柱塞直径(d=10cm) R——舵杆中线到油缸中心线的垂直距离(R=18cm) △P——油缸压差(△P=P1—P2) η——推舵装置机械效率(η≈0.8) a——舵的转角 舵机力矩特性M=f(a)如图3—2所示。舵机公称力矩系指舵机转动舵杆的最大力矩,即舵的转角为35°时舵机的输出力矩。. 该舵机的转舵机构主要由油缸、柱塞、舵柄、边舵柄、拉杆等组成,如图3—3所示。 2.轴向柱塞式油泵 该舵机的油泵为手动变量轴向柱塞泵,其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它由湖南邵阳液压件厂生产。 泵的传动轴(19)通过花键与缸体(16)连接,且带动缸体(16)旋转,使

教学操舵仪

操舵仪模拟器 一、概述 该操舵仪模拟器运用现代控制技术,在开发了经典操舵仪手动、随动控制技术。采用先进的单片机技术操作监控界面,达到智能化水平。该操舵仪模拟器是专为船舶驾驶专业学习、训练用的,具备船舶广泛使用的操舵仪的功能,罗盘可模拟实船的转速和回转惯性。 典型操舵仪DD101 以大型散货船操舵仪为参考模型,实用性强。 二、技术指标 a.显示板:电源指示、运行指示; b.随动舵令发送范围±40°; c.舵角指示值±40°; d. 罗经盘360°、精度1°; e. 操舵方式:随动、应急、自动; f.海况选择:平静、中浪、大浪; g.船速调节::进3、进2、进1、进微速、停、退微速、退1、退2、退3 h.供电源:交流220V ±2%50Hz 80W 三、功能简介 a.应急操舵:搬动操舵开关手柄进行左舵或右舵训练。此时舵角指示器将 显示实际的舵叶方向,如果停止搬动手柄,则舵角指示器将停止在相应的 角度。 b.随动操舵:随动操舵系统是指在操舵者发出操舵指令后,不仅可使舵 叶按指定方向转动,而且可以指定舵叶的转舵角度。在训练时转动随动舵

操舵手轮到某一位置,舵角指示器将同步指示该位置所对应的角度。即此 时舵机将带动舵叶按照一定的速度转到舵角指示器所指示的角度,舵角指 示器将滞后于舵令。 c.自动操舵:自动把定当前航向。 d.船速调节:可模拟船在水中的航行速度。分前进四个档位、停止、后退四个档位。 e.海况调节:可模拟海上天气,分平静、中浪、大浪种状态。 f.航向指示:罗经盘显示船舶的实际航向。通过船速、海况、操舵角度的 选择可使罗经盘相应的转动。 根据教学材料转速公式得出转速如下公式: 转速=海况±(基本值X 船速平方X sin(2 X 操舵角度)) 四、面板介绍 五、使用说明 首先接通总电源开关给系统供电,电源指示灯会亮起。然后启动舵机, 将舵机油泵选择开关打到1#启动或2#启动,相应的指示灯会亮起。之后 将操舵方式选择开关转换到相应的操舵方式上进行操舵。

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 1、本船采用半悬挂舵。 2、舵系中心线与轴系理论中心线应同时进行。 3、在舵上轴承上方和销下方安装临时支架,钢丝直径(1mm)能承受足够的拉力线时一般在清晨傍晚或阴天为宜。 4、舵系中心与轴系理论中心线的相交处应不大于3mm垂直度为1:100。 5、上舵套管定位,按舵系拉线的中心位置确定上下二点定位,开孔,对称施焊,完成上舵套管与船体结构焊接,船套管焊接完工后,重新拉线,偏差±0.5mm。 6、复核上舵杆与舵叶连接精度,以及舵系配套完整性,上舵杆与舵杆承座,舵销与舵销承座等,其间隙应不大于0.03mm。接触面应在65%以上。 7、上舵杆锥体与舵杆承座锥孔的相配应满足规定要求,锥孔修刮后用0.03塞尺检查锥体两端连接处,插入深度应不超过10mm宽度应不超过15mm接触面应大于65%。 8、锥孔修正后,在上舵杆大端平行上做好标记,供安装时参考。 9、舵销子锥体与舵销承座锥孔的拂配,每25X25(mm2)面积上应有2~3个接触点,接触面应大于60%。 10、锥孔修正后,在舵销大端平行平行上做标记,其安装时参考。 11、舵杆安装 将舵杆吊装套管中,按上舵和安装位置,装焊上舵承座,以上舵

杆在套管中转动灵活性为准,确定舵承的准确位置。 12、舵叶安装 吊装舵叶与上舵杆连接,逐一检查上舵杆,舵销的锥体与锥孔的安装质量要求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 13、舵叶完整性安装 按舵转动灵活,紧固上舵承,安装上舵杆轴封,复查舵叶与螺旋桨,艉柱相对位置的正确性。 14、舵机安装 14.1舵机的中心线应与舵杆零位重合,调整垫块钢质,其厚度应大于20mm,加工后,要求用色油检查,在25X25(mm2)面积上应有色油接触点2~3点,且平面应向外倾1:100,用0.05塞尺检查。局部深度不大于10mm。 14.2在舵叶处于零度位置时,舵机液压缸处于中间位置,用舵杆上安装的专用工具,用检查舵机液压油缸的中心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应不大于0.5mm。 15、空转实验 舵机安装完整性检验合格后,注油进行舵机空转实验,检查舵设备,舵系运转正确性,准确性,灵活性,平稳性;不得有卡、滞异常抖动现象,舵角指示器,舵角限位器可靠限位。应急操作有效达到规范要求。

第五章 操舵

第五章操舵 作为值班水手,对驾驶台的各种航行设备应该有清楚的了解,并且必须能够操作各种允许水手操作的设备。 第一节操舵 目前海上的操舵系统一般都是集成式的即一套操舵设备包含了几种操舵方式,它们之间由开关进行转换。 一、随动操舵方式 1、舵角指示器 2、标准罗经 3、舵角与航向的关系 (1)航向 (2)航向 二、手柄操舵 1、应急操舵方式 手柄操舵方式又称应急操舵方式,它同样也是一种手动操舵方式,其控制系统是由手柄直接控制继电器是舵机转动的装置。 2、应急操舵须知 (1)手操舵失灵时,值班驾驶员应立即(命令)改为应急操舵,使用磁罗经航向操舵;并迅速通知电机员、大管轮并报告船长。 (2)驾驶台应急操舵装置失灵时,值班驾驶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派舵工迅速到舵机房进行应急操舵; ②在交通繁忙区立即停车。

③通知大管轮、电机员立即到舵机房协助舵工。 ④唤请船长上驾驶台指挥。 ⑤用有线电话或手持对讲机或话筒指挥舵工操舵。 ⑥请船长增派一名舵工协助操舵。 ⑦应急操舵生效后,立即用车舵控制航向和船位。 (3)舵机房应急操舵 ①将控制箱选择按钮由“驾驶台”切换到“舵机房”,即可用手柄进行应急操舵; ②用对讲机或电话与驾驶台联系,听从驾驶台指挥。 ③用舵工应急操舵手柄处的舵角指示器和航向分罗经协助操舵。 ④若操舵装置全部失灵,应迅速倒车、停车,就就地抛锚;若为深水区,应现显示失控信号,并警告附近船只。 三、自动操舵方式 自动操舵方式又称自动舵。提示根据罗经的航向信号来控制舵机自动地使船舶保持在给定航向上的操舵控制装置。 1、操舵方式转换 2、自动多使用须知 (1)权限:船长应根据航道、海面、气象等条件决定是否使用自动舵,船长不在驾驶台时,由值班驾驶员决定使用自动多的时机。 (2)禁用:进出港口,航经狭水道、分道通航区、交通繁忙区、锚地、危险航道、能见度小于5海里的区域,避让、改变航向、追越时不得使用自动舵。

轴系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2.1 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 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 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 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 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或螺栓。一般制成锥状体,按其部位和作用不同,分别称为上舵销和下舵销。 2.6 舵杆连接法兰 指舵杆下端与舵杆垂直,用于和舵叶相连接的安装面。 2.7 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8 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9 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10 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1 轴系中心线 指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 舵系安装的准备 3.1 图纸 a) 舵系布置图; b) 舵杆; c) 上、下舵钮衬套; d) d) 上舵承座;

e) e) 上舵承; f) f) 舵杆上螺栓及螺母; g) g) 舵柄安装图、舵机安装图; h) h) 其他。 3.2 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液压小车轨道附近,凡妨碍液压小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外,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 人员 4.1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有关部门提出,求得解决。 4.3 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 5.1 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进行。 5.2 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 5.3 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下施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 5.4 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 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 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于 0.3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5.7 舵与舵杆连接后的中心偏差不大于0.25mm,允许极限不大于0.5mm。 5.8 舵与舵杆的连接铰孔螺栓,过盈量为0.005~0.015mm,极限应大于0,可采用冷冻装配,或者压入装配法来进行装配。 5.9 舵与舵杆连接处的螺栓孔圆度不大于0.01,螺栓孔圆柱度不大于0.02,螺栓圆度不大于0.01,螺栓圆柱度不大于0.02。 5.10 装在舵纽处的衬套当用合成材料时,其过盈量应根据制造商的计算来确定。其压入力的计算,冷冻要求及其他工艺要求,均由制造商来确定。如用不锈钢或青铜,其过盈量 d1—d2 均为0~0.05mm,d1为衬套外径,d2为舵纽内径。上述衬套在舵纽上安装时,由于有过盈的原因,所以一般采用液压压入方法,压入力应符合技术部门提供的要求。 5.11 上舵承铰孔螺柱过盈量为0~0.02mm。 5.12 上舵承与甲板基座接触面积之间应加密封胶。 5.13 上舵承基座的中心线应与舵杆中心线重合,上舵承基座的下端有余量,面板亦有机加工余量.在安装上舵承基座时应先测量舵机平台甲板至下舵销,下端面的尺寸,以便掌握该甲板

舵系安装工艺

舵系安装工艺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舵系安装的施工前准备、人员、工艺要求、工艺过程和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大型钢质海船的半悬挂舵系的安装,其他类型的舵系安装,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2.1挂舵臂 指支撑半悬挂舵臂状构件。 2.2半悬挂舵 指舵的上半部,支撑于挂舵臂处的舵钮(销)上,下半部悬挂的舵。 2.3舵叶 指舵上产生舵压力的主体部分。 2.4舵钮 指挂舵臂等后缘供装舵销用的突出部分。 2.5舵销 指用以将舵连接在挂舵臂上的销轴或螺栓。一般制成锥状体,按其部位和作用不同,分别称为上舵销和下舵销。 2.6舵杆连接法兰 指舵杆下端与舵杆垂直,用于和舵叶相连接的安装面。 2.7舵杆 指连接舵叶和舵机或舵柄,传递转舵钮距的转动杆件。 2.8上舵承 指位于舵头处用来支撑舵的重量,及其所受到的径向和轴向力的舵承。 2.9上舵承基座 支撑上舵承的构件。 2.10舵系中心线

指舵杆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2.11轴系中心线 指按装螺旋桨的轴系中心线及其延长线。 3舵系安装的准备 3.1图纸 a)舵系布置图; b)舵杆; c)上、下舵钮衬套; d)d) 上舵承座; e)e) 上舵承; f)f) 舵杆上螺栓及螺母; g)g) 舵柄安装图、舵机安装图; h)h) 其他。 3.2场地 清除船舶艉部安装舵叶处周围的杂物垃圾,在液压小车轨道附近,凡妨碍液压小车运作的脚手架应拆除,工作场所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除了有固定的照明设备夕卜,还应装有足够的可移动的照明设备。 4人员 4.1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2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预先阅读与本系统有关的图纸,若有问题,应预先向有关部 门提出,求得解决。 4.3安装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熟悉本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5工艺要求 5.1舵系统安装应在船体尾部结构装焊工作、火工工作、密性试验完毕后进行。 5.2应掌握舵杆及舵叶完工后的实际尺寸,以作施工依据。(可利用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 5.3舵系中心线拉线应与轴系中心线拉线同时进行,应在船体不受阳光曝晒的情况下施 工。一般以清晨,傍晚为宜。拉线时应停止一切会产生振动的作业。 5.4拉线时,舵系的基准点应经检验认可。 5.5调整后舵系与轴系相交一般偏差不大于 3mm,允许极限不大于8mm。 5.6舵系孔在船台上或船坞内经机械加工成品后,各孔中心与舵系中心线偏差不大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