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

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

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

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 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

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

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

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

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

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

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

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

家波义耳(RobertBoyle, 1627-1691)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

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

(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化学】中考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中考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说课稿(特等奖) 初中化学中(会)考重难点优质课说课大赛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说课稿 说课人:谢琴 单位: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谢琴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它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原因和应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同时,该节内容还是中考化学的一个必考考点。如:08云南中考第23题、09云南中考第27题、09昆明中考第14题、10玉溪11题、10曲靖15题、10普洱7题、11成都18题、12成都6题、13成都13题。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中考化学以及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 总和”的理解.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难点突破方法:1、借助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实验的分析与改进,帮助学 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总和”。 2、借助镁条燃烧的实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参加”。 3、动画模拟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 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四)考情分析 本课题为中考的考查热点,纵观近六年成都中考化学,其命题范围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以及应用,常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或分析计算等形式考查,分值在4~8分左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 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兀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2A + 5B = 2C + 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9:22,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C ?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应符合客观事实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 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 )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的是( )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 点燃 4P+5O 2 2P 2O 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 其中错误 6g A 和8g B 2充分 反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 A ? 9g B ? 11g C 12g D ?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H . H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 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说课稿.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阳平二中的李少辉。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我们知道教学理念是教学设计的指挥棒,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以我先谈一谈我的教学理念。其实在学习新课程后,新课程所体现出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一直以来都指引着我的教学。生活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体现了对学生的未来关怀,让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体现了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会使知识变得鲜活,使课堂焕发活力。今天我的说课也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课题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关于化学反应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的。本节课是学生从定性角度向定量的角度去过渡的第一站。同时,他又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做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 实践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探究实验设计之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化学反应原理: 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 ⑴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如图13-1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如图13-2。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 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 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能正确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复习重、难点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从宏观和微观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且会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听写强化记忆 导入:同学们能学元素符号,根据化合价原则就能写化学式,就能用化学式表达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化学方程式,但是,书写化学方程式也是有原则的,一要根据客观事实,再一个就是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及其它的应用。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复习过程 1、检查课前复习阅读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清楚实验探究过程。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能正确解释一些现象。 2、回顾探究实验,重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守恒的原因,归纳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三个可能变”。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类型(例题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化学问题 1、判断并解释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在装有100克稀盐酸溶液的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仍为110克.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即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推断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式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H 2O + CO 2 = 淀粉 + O 2 由此判断:淀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点燃 H2O B.2Mg+O2点燃 2MgO C.2KClO3催化剂 2KCl+3O2 D.4 Fe+3O2点燃 2Fe2O3 3.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4.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

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 N Q R 反应前质量(g)2155111 反应后质量(g)11待测850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待测物质N的质量为22g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召陵区邓襄一中周耀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建立假说并论证的科学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假说,使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科学探究之旅,体会科学探究的含义、过程,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大胆

推理建立假说、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带来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1、教法依据 以辨证唯物主义认知规律为指导,在教师创设的一定问题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已学知识推理、假说、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结合。 2、教学方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归纳推理、实验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提出假说——设计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首先复习知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得出质量守恒这一推理假说。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学生经历初次验证自己的推理正确的喜悦后,再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和铜与氧气的反应,使之感受矛盾,受到打击。同老师一道认真分析原因,优化方案,再次演示,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确具有普遍性,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使学生享受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愉快的接受并运用知识。 三、学法指导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A卷)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A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H2B.NaCl C.HCl D.HClO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2215 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8.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89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的历史名著——《化学概论》也出版了。在《化学概论》中,拉瓦锡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把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出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并说明了它在化学中的应用。拉瓦锡的发现很快被各国科学家所接受,在科学界广为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化学概论》中他写到:“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拉瓦锡第一次写出了糖变酒精发酵过程的表达式: 显然,这是现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雏形。拉瓦锡已深深意识到这种表述方式的重要性,所以又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通过求解方程,就可算出某项的值来。这样一来,既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至获得成功。”在拉瓦锡眼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同账目的收支一样,应当是平衡的。通过化学方程的建立,使化学定量化、计量化,成为象数学、物理一样的精密科学。也为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不灭的原理第一次公开地提出了科学的证明,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但是,人们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18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并不清楚,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很复杂,人们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很有限,特别是对于生成气体的物质和与气体结合的物质往往觉察不到,心中存有许多疑团,无法得到回答。例如:木柴燃烧后,除了少部分灰烬外,大部分都“消失”了。蜡烛点到尾“一点也不剩”,好象它们都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又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花盆里会长成很大的花卉,而花盆里的泥土重量并没有变,花卉却“无”中生出来了。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够对一些简单的反应从质量的角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学习分析和断定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猜想要有依据的意识,强化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发展很重要。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难点: 对一些简单的反应从质量的角度做出正确的解释。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讲解 教学仪器:天平2台,锥形瓶2个,带橡胶塞和气球的玻璃管一支,橡胶塞一个 教学药品:红磷,铁钉,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产生。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旧的物质就变成了新的物质。大家能列举几个过去所学习的化学反应吗? 学生: 例如蜡烛的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教师:通过这些反应,我们能够知道,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等等。这一系列的反应直接告诉了我们,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能够生成多少新的物质呢?化学变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我们知道,新物质是由旧物质转化而来的。要想知道生成多少新物质,我们就要弄清楚新旧物质之间有着怎样的质量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首先,对于一个反应,我们还不知道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猜一猜。假设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没有变化,那就是说,反应前的物质质量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是…相等的。这是第一种情况。 即:M前= M后 假设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了变化,那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 两种。一是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大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这是第二种情况。 即:M前>M后, 二是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小于反应后的物质质量。这是第三种情况。 即:M前< M后 教师: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对,不会有了。这样,我们就通过分析,猜想出了三种可能的关系。那到底是哪种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学生: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2.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 1.68.0 29.6 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 A.4:1 B.3:1 C.2:1 D.37:8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待测物质N的质量为22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中M、N、Q、R四种物质质量比为9:37:80:111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64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8.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 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9.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O B.He C.O2D.NaCl 10.闽西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 l9H 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1.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B.P4C.SO2D.SO3 1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教案:第五章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问题及推理能力,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6.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历程,初步构建科学探究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升降台 【仪器及用品】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带刻度)、微型烧杯、锥形瓶、小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小气球、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镊子、 药匙、滤纸、火柴、砂纸、棉线 【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镁条、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等 四、主要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式 五、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多彩的化学变化组图。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等反应现象,能量有改变。[观看] [认同]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中能量可能会有变化! 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引入新 问题。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思考] 化学变化中质量可能会有 变化吗? 明确研究课题。 [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假设。 [PPT]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时,可能的一些思想火花。[大胆猜想]改变或不变,简单阐述 依据。 [思考]假如我是化学家,我想…… 我要……我做…… 初步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 史实。 感受科学家科学严密的思维方 式。 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思路和方 法。 [指导探究] [PPT]1.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白磷的燃烧的反应特点。 [指导探究] [PPT]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特点。 [指导探究]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的要求 [指导实验] 巡视并指导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重点关注正常和异常实验结果。[思考回答] 1.白磷燃烧的反应物有固体和气 体,生成物是白色固体(白烟)。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有发光、放 热等现象。 气球起缓冲气压和密封管口的作 用;加热的导管在瓶内引燃白磷, 保证反应在密闭体系内进行。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是 固体和液体,生成物也是固体和液 体。 [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实验装置细节设计,增长解 决问题的经验。 在实验探究中,初步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步树立 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5340.粤教初中化学九上《4.3 质量守恒定律》word教案 (5)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4.5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班级: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单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纲要: 三、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的实质。从原子、分子的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解成,重新组合成的过程。在反应过程中,原子的、、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 五、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 A.18克 B.7克 C.8克 D. 6克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XY2+Y2=2Z,则X的化学式为() A.XY B.XY2 C.X2Y D.XY3 4、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5、质量守恒定律可应用于() A、自然界中所有变化 B、主要是物理变化 C、主要是指化学变化 D、主要是能量变化 6、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用30g白糖和70g水配制100g糖水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8、(肇庆中考2011)、燃煤发电厂利用反应2SO2+2CaCO3+X=2CaSO4+2CO2来减少SO2的排放,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9、(肇庆中考2007)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观察图片,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反应后的粒子一定是水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比赛经典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优质课比赛经典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和研究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组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思路 2、通过CuSO4、NaOH 与Na2CO 3、稀H2SO4实验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概括等加工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本质原因的分析,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学习,树立“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研究历程的科学史料,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曲折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其运用贯穿于整个中

学化学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将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即从“质”到“量”的过渡。同时,质量守恒定律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从教材设计来看,教材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而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实验事实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定律。由此来看,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关键是要做好探究实验。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储备分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物质的构成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对化学变化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掌握

专题十三--探究题(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 沭阳银河学校 1 专题十三—探究之质量守恒 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 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 3N 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 2的含量计远大于O 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 却远多于Mg 3N 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H 2,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与镁条反应的溶液 NH 4Cl NaCl Na 2SO 4l H 2O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气泡极少 加热后,实验现象 气泡明显增多可 闻到氨味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