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在特约记者和通讯员来稿中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的”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对象,就不再赘言了。【见明证09-11-20日记】

(二)有一次给实习生讲新闻写作,说到给文章起标题,我说标题很重要,是诱饵,勾引读者往下看。一篇文章,标题是否出彩,跟人眼睛一样,这人眼睛长不好看,就缺少亲和力,再往下看,五短身材,弯腰驼背罗圈腿,就没人想再多看了。

为举例说明,我从旁边书架上取出四五种杂志,想找出几个好标题,再找出几个平庸标题,对比讲一讲,我一边翻一边说:“标题里最忌讳有的地得,着了过,以及副词、连词和形容词,凡是虚词用在标题上都特别呆板。”但是一本杂志我从头翻到尾,居然每个标题上都带“的”,你们猜这是哪本杂志?还有一本杂志几乎把复句都端上来,生怕读者看不清楚。还有一本杂志,虽然“的”数量少,但是就是没有一种诱人神韵。合上这些杂志,我忽然感觉,原来媒体已不太重视标题。

我做报纸那时候,总编室主任反复提醒,标题要在正文改干净之后再专门改一遍,必须把标题改漂亮,每次我为起一个好标题都绞尽奶汁。标题就这么重要。

现在不重视标题,大概跟编辑们比较忙有关。那标题怎么起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王朔小说名字都有哪些?他起标题很讲究,从两个字“顽主”,三个字“橡皮人”,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中很多标题耐人寻味。早期作品他还没放开,名字比较平庸,以描述性为主:比如“空中小姐”。后来一开窍,就知道标题该怎么吸引人,比如“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谁比谁傻多少”“你不是一个俗人”“一点正经没有”“千万别把我当人”“给我顶住”“玩得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王朔给小说起名很有特色:通俗、直白、有冲击力。除“玩得就是心跳”有“得”外,一般都是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这种句式有节奏感,比较生动。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这样,当一些介词、连词、虚词出现在句子中,就会变罗嗦,而标题最怕啰唆,如果是“××的××”这样句式,就特别呆。如果文章中“的地得”出现频率高,就意味形容词和副词出现频率高,读起来可能花里胡哨,但是实际意思表达却打不少折扣。

有人也许会说,干吗那么较真?是,你平时说话不用这样,但是作文,就要讲究一点。中国古代没有“的地得”,但是有“之乎者也”,所以念起来肯定挺难受,你看唐诗宋词为什么屡有佳句,就是虚词少。还有对联,以动名词为主,取文字精华,你读起来很过瘾。

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为什么没有改《静夜思》,说是敬仰中国传统文化。我看原诗,其实跟我们这个版本差不多,原诗是:“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们改后是这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动不大,意思也一样,但是第一句“牀前看月光”用一个动词“看”,不仅比较形象化,也和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中“明月”不重复。动词一出现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我们都可以把虚词、介词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一个都没有。比如我这篇文字,除必须要出现,我在其余地方没有用一次“的地得,着了过”。

(三)“的、地、得”的用法

的,一般用在名词和形容词的后面,用在描述或限制人物、事物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表示一种描述的结果。如:“漂亮的衣服”、“辽阔的土地”、“高大的山脉”。结构一般为名词(代词或形容词)+的+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衣服、他的孩子,美丽的景色、动听的歌曲、灿烂的笑容。

地,用法简单些,用在描述或限制一种运动性质、状态时,形容的词语与被形容的词语之间。结构通常是形容词+地+动词。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后面的动作。一般“地”的后面只跟动词。比如高兴地跳、兴奋地叫喊、温和地说、“飞快地跑”;“匆匆地离开”;“慢慢地移动”.........

得,用在说明动作的情况或结果的程度时,说明的词语与被说明的词语之间,后面的词语一

般用来补充和说明前面的情况。比如。跑得飞快、跳得很高、显得高雅、显得很壮、馋得直流口水、跑得快、飞得高、走得慢、红得很……得通常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动词之间)。结构为动词(或形容词)+得+形容词(动词或副词)。

“的、地、得”的用法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名词之前“白勺”的,形后动前“土也”地,动后形前“双人”得。

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他高兴地(得)笑了。既可以用“地”,也可以用“得”。到底用哪一个?就要看句子所处的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

1、他高兴地笑了。是在表述一件事情。也即是说,你现在是要表述这件事,那就用“地”。

2、他高兴得笑了。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他为什么笑了。是因为高兴所以笑了。或这可以理解为,他高兴的结果是笑了。若你此时是要告诉读者,“他”高兴的程度或高兴的结果,就可以用“得”。

(四)“的地得”的用法

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

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例:美丽的花、我的衣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例:紧张地进行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例:痛苦得想哭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五)的地得的用法

暑假后,迎来了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不明确,出错率太高。因此,特给学生整理了三个字的用法。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六)简单地说说“的”、“地”、“得”的词性和用法

一、的——助词,读音为“de”

1.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如:这就是我的博客。

2.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词组之间的修饰关系。如:诗集中的格律诗词写得真美!

3.附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事物。如:我的诗不如各位高手的写得好。

4.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博客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5.用在谓语动词的后面,强调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我是2006年11月10日建的博克。

“的”这个助词发音为“de”,但唱歌时基本唱成“dì”。

二、地——助词,读音为“de”

用在词或词组的后面,在句子中间作状语。如:我认真地品味、欣赏博友们的美文、美诗。

三、得——助词,读音为“de”

1.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如:那些古色古香的格律诗只有造诣极深、积淀深厚的高手们才作得出来。

2.放在动词后面表示行为、动作的进行状况、结果、影响等。如:高手们的诗词作得非常好。

3.放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或结果、影响等。如:有些博友们的博文字号太小,小得都看不清楚了。

“的”、“地”、“得”在具体的句子中到底用哪个,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方法,这就是:“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反过来说,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如:才子才女们的诗词写得美,我非常地欣赏!

(七)

笔者看电视有一个好看字幕的毛病,每每看到字幕中乱乱地用“地”代替“的”,“的”又代替了“得”,就很不舒服,很憋气、很难受,简直要暴跳如雷!

这样的错误竟然都是在国家的文化教育阵地中央及省市电视台出现,且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吾不得不呼,不得不提,这样的现象起码有两大恶果:

一、误导少儿及各阶段学生“的地得”的使用。三者用法本来在计算机普及前是很分明、严格的,现在却一遍遍被电视、电脑误导得乱了分寸,恶习一旦形成,一辈子都难改了,君不见许多大专家、大科学家、名人、明星至今还在念着他们那个时代的错别字吗?小的时候不抓就晚了。

二、破坏中国汉语语法有关助词的系统性、逻辑性,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的地得”都可以乱用,“着了过”也可以乱用,“关于、而且、然而、可是、所以”等等都可以慢慢乱用、变着用,则汉语语法还不溃如决堤之水?

“的”字前一般是名词、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形成“定语+的+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地”字一般在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修饰动词,形成“状语+地+中心词”的语法结构。“得”字则是在动词、形容词后,“得”后再跟补语,是补语的特定表示。

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措施,严格限制“的地得”的用法,不要以为一闪即过了,无所谓,时间长了,则中国文化大坏也!我们的后代长受其乱,恐怕打也打不回来了怎么办?现在的小学生作文中“的、地、得”的用法已经混为一谈了,叫我哭笑不得、难受至极!

(八)“的、得、地”用法及其区别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特查找到此文。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以下信息来源自由自在小鱼儿

主谓宾与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这些标志要记清。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动词

动词+得

(九)“的”、“地”、“得”的用法(2)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副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强化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的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4.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5.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6.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7.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了。

8.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9.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10.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

11. 四大名山(名词)的佛教寺院(主语)大都是重要的观光景点。

12.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13.她兴奋(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次邀请。

14.天渐渐(时间副词)地暗(形容词,谓语) 了下来。

15.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16.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像桃花一般(补语)。

17.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地强化安全意识。

18.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19.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得很好。

20.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铁车梯。

(十)助词“的、地、得”的一些用法及区别

最初注意到关于助词“的、地、得”的错误用法,是两年前在一个朋友的MSN上,后来发现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将这些助词混用或错用,有的人,干脆都使用“的”,一的到底。

“的”、“地”、“得”作为助词,在句子中起着结构的作用,都读作“de”,而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混淆。有的时候,用不同的“de ”,尽管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例如: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得哭了。

看着他的背影,她难过地哭了。

前一句强调“难过”,“哭了”是对难过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难过”是对哭这一动作的修饰。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漂亮的女孩、高大的身材、聪明的孩子、可爱的宝宝、火红的太阳……

可以发现,“的”后面的词都是名词,也是中心词。“的”前面的词对其起修饰的做用,是定语。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痛苦地挣扎、认真地思考、大声地唱、急速地滑落、飞快地行驶……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词性,“地”前面的词均用来描绘、限制他们,做状语。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面,如:难过得泪流不止、累得吐血、疼得撕心裂肺、打扫得干干净净……

其中,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在补充说明它们时,要用“得”做助词,及表示程度的词来做为补语。

综合以上关于助词的用法,可以简单归纳为:

定语+ 的+ 名词

状语+ 地+ 动词

形容词(动词)+ 得+ 补语

(十一)“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要正确使用“的、地、得”,首先必须掌握好词类、语法,要懂得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宾语、补语)。

一般来说,在句子中“的”衔接在名词前面,“的”的前面是这个名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名词、代词、形容词或相应的词组充任,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被修饰的事物的性质,做句子的定语。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是用在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主要由名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充任,对中心词(动词)起限制、修饰、说明作用。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而在句子中用在“得”字后面的,是由形容词或词组(有时也由动词)充任,用来补充说明“得”字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的程度、结果,作它的补语。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十二)“的”的其他用法,比如:

1、这个东西是谁的?我的。这里“的”是代词,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2、另一类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3、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 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4、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5、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6、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7、同“得”,后面带补语,这是未规范化以前的用法。如: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十三)

助词“的、地、得”在语文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它们作为结构助词时,都念轻声“de”。

怎样准确运用它们呢?按照汉语语法,一般说来,名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地球;动词前用“地”,如快速地奔跑;动词后用“得”,如笑得开心。一般句式如下:

的+名词;地+动词;动词+得。(注:以上说法只是大致而言,并不代表全部;代词前面也用“的”。)

小练习:用“的、地、得”给下面的句子填空。

1、爸爸()手机正快乐()唱着歌。

2、为了赶上班车,我们走()很快。

3、“嫦娥”顺利()升入了太空,开始了我国()探月之旅。

4、勇武()鲁提辖打()镇关西趴地求饶,为受欺()人们出了一口气。

(十四)“的”、“地”、“得”的用法(1)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修饰限制+的+名词。

比如说,有趣的小说,漂亮的姑娘,我的大学,你的样子,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例如:灿烂的阳光”,“灿烂”(形容词)是“阳光”(名词)的定语;“我的书”,定语“我”是代词;“又高又大的建筑物”,采用的是联合词组“又高又大”作定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修饰限制+地+动词。

比如说,狠狠地打,飞快地跑,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例如:“果树渐渐地绿了”;“渐渐”是形容词,是修饰动词“绿”的,作“绿”的状语;“科学地总结了……经验”,名词“科学”是动词“总结”的状语;“……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地工作”,“忘我”是动宾词组,作动词“工作”的状语,等等。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比如说,打得漂亮,唱得动听,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例如:“牙疼得厉害”中,形容词“厉害”是动词“疼”的补语;“高得像一座山”中,“像一座山”这个词组用“得”连接,作形容词“高”的补语;“惹得大家十分生气”中,“得”连接“大家十分生气”这个主谓词组,以补充说明前面“惹”这个动词的结果,起到了补语的作用。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① 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量词一锅烩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量词?

量词有明显的表形作用:运用不同的量词可以表现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形态特征;运用量词可以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运用不同的量词,可以借助其表形作用来区分那些本质相同而外部形态不同的事物。

所以,小学生学好量词是非常有必要的!

十八类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其中“位”是比较正式客气的用法,“条”的用法有限

一个人、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画家

一个司机、一个工人、一个农民

一个士兵、一个朋友、一位同学

一位老师、一位客人、一位长官

一位代表、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

一只狗、一只鸟、一只猴子

一只鸡、一只大象、一只羊

一只猫、一只老鼠、一只蝴蝶

一只虫、一匹马、一头牛

一头羊、一头驴、一头骡

一头豹子、一条蛇、一条鱼

一条虫、一峰骆驼

3、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个、只、颗、根、张、片、条

除了“个”和“只”以外其他大都表示形状

一个脑子、一颗脑袋、一根头发

一根眉毛、一只眼睛、一个鼻子

一个耳朵、一张嘴、一片嘴唇

一颗牙齿、一个舌头、一个下巴

一条胳臂、一只手、一个手指头

一个拳头、一条腿、一只脚

一条尾巴、一颗心

4、表示植物的量词:棵、株

一棵树、一棵白杨、一棵草

一棵松、一株水稻、一株麦子

一株树、一株小草

5、表示水果的量词:个

例外:一粒葡萄、一根香蕉

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柿子

一个梨、一个李子、一粒葡萄

一根香蕉

6、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朵、片、条、颗、粒

大都表示形状

一朵花、一朵玫瑰、一朵红梅

一片叶子、一条根、一颗种子

一粒米

7、表示食物的量词:顿、道、片、块、根、个、粒

一顿饭、一顿早饭、一份早餐

一份午餐、一份晚餐、一份中餐

一份西餐、一份点心、一根油条

一个包子、一个馒头、一根鸡腿

一个鸡蛋、一片肉、一块牛肉

一个三明治、一道菜、一道汤

一片面包、一块蛋糕、一根冰棒

一片饼乾、一粒糖果、一片西瓜

一根棒棒糖

8、表示餐具的量词:根、把、张

一根筷子、一把叉子、一把汤匙

一张餐纸,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ABC微课堂

9、表示家庭用品的量词,包括表示电器仪器的量词:张、把、条、张、台、根、个、块、盘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条板凳

一条沙发、一张床、一条棉被

一条毛巾、一根火柴、一根蜡烛

一盏灯、一个灯泡、一把牙刷

一条牙线、一块香皂、一块桌布

一块手表、一面镜子、一个脸盆

一只桶、一把伞、一条绳子

一部电话、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影机

一盘录影带、一盘录音带、一个冰箱,

10、表示穿戴用品和装饰品的量词:件、条、顶、个、只、枚

一件衣服、一件上衣、一条裤子

一个口袋、一顶帽子、一条围巾

一只手套、一只袜子、一只鞋

一只眼镜、一只耳环、一枚胸章

一枚戒指

11、表示建筑物的量词:座、栋、条、面、扇、间、堵

一座城、一座桥、一条路

一栋房子、一座别墅、一座高楼

一幢楼房、一座塔、一座庙

一扇窗、一扇门、一面墙

一堵墙、一间房

12、表示交通工具的量词:辆、列、架、艘

一辆车、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

一列火车、一架飞机、一条船

一枚火箭、一艘军舰,更多学习内容请关注:ABC微课堂

13、表示工具的量词:把

一把锤子、一把锁、一把剪刀

14、表示文具的量词:支、张、块、方、台

一支笔、一张纸、一块墨

一方砚台、一台电脑

15、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个、支、张

一封信、一则日记、一首诗

一篇文章、一幅照片、一张照片

一幅画、一台戏、一道命令

一首歌、一支曲子、一篇报告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16、表示事件和动作的量词:件、顿、场、通、个、阵

一件事、一个事件、一个动作

一通电话、一顿毒打、一顿吵架

一顿臭骂、一场球赛、一场风波

一场战争、一场大火、一个案例

一通报告、一阵骚动、一阵掌声

17、表示武器的量词:把、面、张、支、发、门、枚

一把刀、一面盾、一张弓

一支箭、一支枪、一发子弹

一门大炮、一枚炮弹、一枚导弹

18、表示地理天文气候的量词:座、道、条、个、轮、颗、朵、阵、场

一座山、一道梁、一条江

一条河、一个池子、一个湖

一个海、一个月亮、一轮明月

一颗星星、一个太阳、一朵云

一阵风、一场雨、一个响雷

一道闪电

量词总结

数量:

匹、张、座、回、场、尾、条、个、首、阙、阵、网、炮、顶、丘、棵、只、支、袭、辆、挑、担、颗、壳、窠、曲、墙、群、腔、砣、座、客、贯、扎、捆、刀、令、打、手、罗、坡、山、岭、江、溪、钟、队、单、双、对、出(戏)、口、头、脚、板、跳、枝、件、贴、针、线、管、名、位、身、堂、课、本、页

重量:

丝、毫、厘、分、钱、两、斤、担、铢、石、钧、锱、忽、

长度:

毫、厘、分、寸、尺、丈、里、寻、常、铺、程

容积:

撮、勺、合、升、斗、石、盘、碗、碟、叠、桶、笼、盆、盒、杯、钟、斛、锅、簋、篮、盘、桶、罐、瓶、壶、卮、盏、箩、箱、煲、啖、袋、钵

时间:

年、月、日、季、刻、时、周、天、秒、分、旬、纪、岁、世、更、夜、春、夏、秋、冬、代、伏、辈

形状:

丸、泡、粒、颗、幢堆、条、根、支、道、面、片、张、颗、块

关于词语的基本知识

理解词语

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的地得的用法和习题

“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大家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在此提供一组用法口诀供大家参考。 “的、地、得”快板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朋友们都记着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三)“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 de” 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庆祝、巨大()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默记5 遍脑开窍。 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2、有一种情况,如 “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 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用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 一、选择“的、地、得”填空。 紧张()工作静静()流过变化()真快明亮()月光 缓缓()移动熟练()操作愉快()歌唱茂密()树林 美丽()田野暖暖()春风清清()河水.五彩()泡泡 用力()踢仔细()看开心()笑笑红红()花朵 缓缓()流淌香甜()面包大声()说高兴()跳起来 笑()多甜辛勤()劳动清澈()小河慢慢()走 考()好扫()真干净跑()快唱()好跳()高谁()橡皮 、地+动词: 满意地()快活地()伤心地()顺利地()亲切地()骄傲地 ( )兴奋地()飞快地()甜甜地()沉着地()( 高兴地()静静地()仔细地()惊奇地()深情地()赞许地()悄悄地()紧紧地()轻轻地()呆呆地()牢牢地()安稳地()平稳地()叽叽喳喳地()摇摇摆摆地()()地说()地操纵着()地回答()地观看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详解(附实例)

“得、地、得”得用法口诀详解(附实例) 小学语文考试中得失分项,“得、地、得”可以说就是最冤枉得了,瞧似简单得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却各有不同,下面详解各种用法。“得、地、得”得用法口诀得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得花儿绽笑脸,青青得草儿弯下腰, 清清得河水向东流,蓝蓝得天上白云飘, 暖暖得风儿轻轻吹,绿绿得树叶把头摇, 小小得鱼儿水中游,红红得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就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修饰限词“得” 名词修饰限词“地” 动词 动词(形容词) “得” 补充说明 结合实例,谈谈“得、地、得”得用法。一、“得、地、得”得基本概念1、“得、地、得”得相同之处。 “得、地、得”就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得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 音上得区别。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2、“得、地、得”得不同之处。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得”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得、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得诸多现代汉语论著与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得使用情况瞧,“得”与“地”、“得”得分工日趋明确,特别就是在逻辑性很强得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就是将“得”与“地”、“得”分用。 “得、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得字:在定语后面写作“得”,在状语 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得好处,就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得、地、得”得用法1、得——定语得标记,一般用在主语与宾语得前面。 “得”前面得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得”后面得事物,

“作、做、坐、座”“得、地、的”的用法和记忆小窍门

“作、做、坐、座”“得、地、的”的用法和记忆小窍门 “做” 和“作”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 作这个字,很早的时候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发生”,像现在我们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发生、兴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 做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 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所以,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是: 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是否是书面语,内容抽象或书面语

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坐”与“座” 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是指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这是本来的意思,后来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骑。 或者表示乘,搭:坐车,坐船。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倒:房顶往后坐。 副词 a.空,徒然,如“胡为坐自苦,吞悲仍抚膺”; 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坐长十倍”; c.遂,即将,如“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d.深,如“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的、地、得”的用法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的、地、得”的用法具体说明 1.的——定语的标记,“的地得”用法小口诀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掌握“的、地、得”用法的口诀

掌握“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孩子看后再也不会混淆了) 1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2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3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A.“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B.“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 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 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的、地、得使用方法、口诀和练习题

1、“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我的太阳,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总结:“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区别“的”、“得”、“地”口诀左边白,右边勺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左边两人就使得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小学生“的、地、得”用法口诀、用法分析、用法练习(后附答案)

小学生“的、地、得”用法口诀、用法分析、用法练习(后附答案)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及记忆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和区别 (一)“的”、“地”、“得”的用法区别本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在使用中也最容易发生混淆,再加上一段时间里,中学课本中曾将这三个词的用法统一为“的”,因此造成了很多人对它们的用法含混不清进而乱用一通的现象。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的、地、得“用法

一、“的、地、得”的区别 儿歌版 的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地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得 左边两人就是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二、口诀记忆法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三、公式记忆法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当作助词都读“de" “的、地、得”的区别 用法详细分析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得地用法口诀、解释

“的、地、得”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补充两点: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 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转,另外补充自己一点个人观点:好象听说以后可以通用“的”. 一般来说 的后接名词我的老师 地后接动词飞快地跑 得后接形容词十分得鲜艳 或者 的前面是名词 地的前面是形容词 得的前面是副词 当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 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 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 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 补语.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 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他们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和习惯.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详解(附实例)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详解(附实例) 小学语文考试中的失分项,“的、地、得”可以说是最冤枉的了,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使用频率很高,用法却各有不同,下面详解各种用法。“的、地、得”的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

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修饰限词“的” 名词修饰限词“地” 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 补充说明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ABC微课堂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设计与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 而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3、练习巩固 (1)形近区分 静静(的)河面静静(地)写字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满意(地)点头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5、小结归纳: 怎么样,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的记住它们的用法,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口诀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地得用法

一、导入语: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的地得”的用法。 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常会有人提到“的”“地”“得”用法的问题,不少人对“的、地、得”用法也是含糊不清,乱用一气。“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各不相同。你知道吗? 二、的、地、得”用法记忆小窍门——“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正确使用“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规范“的、地、得”的用法,并易记好懂,容易掌握,下面我提供一组记忆小窍门供大家参考。我们先来听一组快板。 (1)“的、地、得”快板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 事物前面用(白勺)“的”字,小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用(土也)“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动作后面用(双人)“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想学吗?跟我读吧!) (2)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三、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胜利(地)到 达迅速(地)前进观察(得)仔细感动(得)流泪 (短语练习简单吗?我们来个有难度的。请看题目) 四、句子练习: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清晨,可爱(的)多多兴高采烈(地)来到金灿灿(的)葵花园。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轻轻(地)摸摸,一会儿细细(地)闻闻,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您看,她跳(得)多好,让人幸福(得)冒泡。 五、用法总结(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您记住了吗?) 六、结束语:“的地得”的用法,您学会了吗?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再见!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最主要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那我今天要和家分享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很多人都不曾在意,却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小知识——“的、地、得”这三个字的用法。 “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是非常重要的。 可能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区不区分开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但对于学生们来讲,这些可都是考试的难点。尤其是在我们非常重视的升学考试中,因为这么简单的知识点,白白丢掉几分,可就太可惜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更规范的使用“的、地、得”,我整理出来一组用法口诀,易记好懂,容易掌握。 家长朋友们如果你家孩子语文基础差,成绩不好,相信这是解决他学习问题的关键!如果你家孩子即将迈入小学学习,那赶快将以下内容分享给孩子,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修饰限词+“的”+名词

小学生“的、地、得”用法口诀、用法分析、用法练习(后附答案)[1]

“的、地、得”用法练习 一、的、地、得用法分析: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3、“得”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五、短语练习: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红红()太阳、轻轻()摸、跑()快极了、 金黄()玉米、悄悄()说、跳()可真高、 宽宽()公路、热情()照顾、写()工整又大方。 长长()绳子、急急忙忙()去救火、唱()动听、

“的、地、得”与用法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 “的” +名词 修饰限词+ “地” +动词 动词(形容词)+ “得” +补充说明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 “ 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 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 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 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的、地、得”的用法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三、“的、地、得”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 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的地得的用法和口诀

“的、地、得”口诀及用法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一、“的、地、得”的基本概念 1.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不同之处: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二、用法详解 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