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空中乘务

学时: 32学时

一、课程概述

学科地位:《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为培养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心理服务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服务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核心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科性质:《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新兴学科,是民航服务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开设《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空中乘务基础能力。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把握民航服务过程中的旅客心理、自我心理等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培养学生心理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

课程目标:知识方面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民航服务工作所需要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力方面目标是提高学生心理服务的能力,进而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素质方面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服务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描述

1.教学重点:讲清各章中知觉、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客我交往,沟通,语言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并明确这些知识在民航服务工作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本课程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应用性很强,而且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了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所以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模式:构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讲“需要”时,侧重谈“如何根据不同旅客的心理特征把握旅客的需求”?讲“首因效应”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讲“气质”时,侧重谈“民航服务人员如何对不同气质类型的旅客进行服务。”等。

4.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时,给学生展示了案例。如:讲到“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以“新首都国际机场”为例,给学生文字介绍,并展示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机场环境对知觉效果的影响;讲到“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时,给学生展示国航、南航、海航等服装设计图片和设计风格,与学生共同分析服装对知觉效果的影响;讲人际交往,心理素质及气质类型时运用心理测验量表进行测试,让学生对自己有客观公正的认识,提高能力。

在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强调学生紧密结合民航服务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做到学有所用。

5.各章课外作业题的设计:

设计各章课外作业题时,均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于民航服务的能力而展开。这些题目如:

(1)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民航服务人员应如何给旅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通过学习四种气质类型的分类与特征后,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哪种气质类型的人比较适合于从事空乘服务这一职业?

(3)请结合你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建立融洽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感悟。

三、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本课程选择普通心理学中与民航服务关系密切的内容(如知觉、情绪、需要、兴趣、动机、个性心理和客我交往等)加以阐述,并将这些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民航服务行业中。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

第一,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掌握民航服务的基本特点,理解民航服务的本质要求;

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明确其研究方法。

具体教学内容:(4课时)

一、心理学概述

二、服务与民航服务

三、民航服务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社会知觉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注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理解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注重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

第三,掌握社会知觉的内容,注重提高服务的技能技巧;

第四,掌握社会知觉的偏差,注意克服服务中的偏见与不良习惯。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社会知觉概述

二、影响旅客社会知觉的因素

三、民航服务中的社会知觉偏差

第三章需要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学习需要的内涵与本质,重点体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了解旅客的各种服务需要,明确民航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

第三,了解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为从事民航服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需要概述;

二,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

三,特殊旅客的服务需要与满足。

第四章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服务态度的特点,注重服务态度在民航服务中的作用;

第二,明确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及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民航服务质量的保证;

第三,认识提高旅客满意度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态度概述;

二,民航服务的态度标准

三,民航服务的态度要求

第五章沟通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沟通的含义与特点,重点了解沟通对民航服务工作的作用;

第二,学习身体语言沟通的内容,掌握身体语言沟通的技巧;

第三,了解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避免工作失误;

第四,掌握民航服务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教学内容:(2课时)

一、沟通概述;

二、身体语言沟通

三,民航服务工作的沟通障碍;

四,民航服务中的沟通技巧。

第六章客我交往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第一,理解民航服务中可我交往的含义,把握客我交往的性质;

第二,了解客我交往的心理效应,客服客我交往失误;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 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 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 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 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 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 ) 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领会: (二 )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 三、考核要求 (一 )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 )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2019临床心理学教学大纲李惠民

《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504 课程名称:临床心理学 英文名称:Clinic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集中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二、课程简介 临床心理学是关于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援助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临床评估和临床干预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心理咨询能力为核心强调心理咨询的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人格的理解与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教学中需配合助理心理咨询师的考核要求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全面综述。根据我校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应紧密配合心理咨询师考级内容展开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基础理论的有关知识,能够对人格作出较好的理解与诊断,掌握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并且能够对临床心理学中的特殊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诊断工作对咨询和治疗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咨询和治疗也就无从入手,误诊往往也是咨询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诊断时必须掌握诊断程序和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将诊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按要求整理行文。 (1)掌握异常心理症状,能够区分病与非病 (2)掌握心理诊断的分类标准 (3)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分类 (4)能够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选择心理测验 (5)能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诊断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掌握) (1.2)摄入性谈话(重点掌握) (1.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掌握) (1.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重点掌握) (1.5)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熟悉) (2)初步诊断 (2.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掌握) (2.2)确定是否属于本职工作(重点掌握) (2.3)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重点掌握) (2.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熟悉)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2、课程类别:必修课 3、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7、先修课程:预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二、课程目标 认知心理学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精密、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弄清楚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对认知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二、相加因素法实验

三、“开窗”实验 四、出声思考 五、计算机模拟 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1.内部原因: 2.外部因素: 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 二、关于加工方式 第二章知觉(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和掌握知觉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和存在地问题。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觉信息与知觉过程 一、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二种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和刺激物说 三、知觉加工 (一)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二)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四、模式识别 (一)模板说 (二)原型说 (三)特征说 “鬼城”模型 (四)优势效应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 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 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 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 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 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 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 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

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 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 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 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 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 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 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 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0 学分:2 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 考核要求:平时30%,期末考核7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门课程为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懂得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其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需要与兴趣;使其掌握为现实生活所必须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学会自觉应用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和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自觉性与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宏观社会结构并且如何通过微观社会结构对个体发生作用,从而使社会心理学有助于对人们社会行为进行理解,预测和控制。 3.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确社会心理学在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系统的观念来看待社会心理学作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涵盖个体、群体与大众心理等不同层次的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趣味性与专业性并重。因此要求学生

预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讲授必要的社会心理理论与观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讲座、讨论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社会心理原理与规律解释分析社会心理现象的能力,并能学以致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2.十三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第4版).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 3.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2月. 5.[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 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社会心理学历史发展 (4)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难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4、教学建议 (1)全面、简要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树立正确观点 (2)采用讨论、案例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1、基本内容 (1)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2)第二节社会角色 (3)第三节自我意识 2、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心理咨魂与治疗服务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共24学时。考查课。1.5学分。 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木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心理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理论、内容、基木方法、常见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为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引导。学习木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木要求: 1.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 (1)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及其生涯性和心理健康科学的发展,掌握不适应问题的表现和症状;了解精神障碍与疾患,理解社会不适应的病理行为,了解儿童身心发展障碍。 (2)掌握人格理解的基木原则,掌握人格诊断的基木理论,理解临床面接中的人格理解方法的基木运用。 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理论和技术 (1)掌握心理援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心理援助中人际关系建立的意义和基木方法;理解临床面接技术的要点。 (2)掌握来谈者中心疗法和行为疗法的原理和要点,理解精神分析疗法的要点和案例, 理解现代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的形式。 (3)掌握游戏疗法、箱庭疗法、感觉统合疗法的心理学基础和主要技术,理解音乐疗法的主要技术,了解各种疗法的案例。 3.社会层面的心理健康 (1)掌握家庭生活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的基木内容和方法,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教材名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临床心理学》,徐光兴,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010073 2.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 3.总课时:50 4.总学分:2 5.开课时间:第4学期 6.适用专业:心理学专业 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也是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是为了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社会心理学知识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应用专业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学科。它既有极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力求对人的形形色色的社会或文化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做出解释。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与管理者的理论意识、工作方法和管理水平,并且结合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进行工作,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可以直接增进学生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使学生了解人们行为与社会环境及个人形成的内在社会心理特性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理解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使人们从社会心理学的思维方法观察人、理解人,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更好地去解释和预测到人的行为,进而提高人们实际工作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系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对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处理、归纳、综合,培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社会化;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社会沟通;社会群体及其行为;社会角色;文化与人格。 本课程属于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都属于心理学科的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应该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并对社会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哲学有一定的基础。 3.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学中,积极推行亲验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创建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在共同目标下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分享知识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社会心理学关于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群体心理、大众心理的连锁反应等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应用问题,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难点: 社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经典实验和结论,要求对心理学取向、社会学取向、文化人类学取向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应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并要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五、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月 参考教材: 1、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晓虹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1版 3、郑全全著社会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年1版 4、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精华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1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 二、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与学分: 周学时:2 总学时:24(一学期) 总学分:2 五、开课单位:音乐教育学院 六、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教育理论必修课,也是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体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意蕴,进而产生学科兴趣并形成对人心理与行为的探索态度。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好基础。 本课程共分九章,包括: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 七、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同时结合演示法、图式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问题诱导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讲解。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进行教学。 八、课程教材: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九、参考教材: 陈录生等主编《新编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 叶奕乾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8月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5月 十、考查与考试: 每学期末,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闭卷考试。 十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四)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脑与心理 (一)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弧

咨询心理学教学大纲(0530) _43406

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 供4年制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使用 执笔人:谢静涛 审定人: 学院负责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各流派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观点、心理障碍产生的病理观以及治疗观。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和主要治疗方法,熟悉心理治疗的分类、基本程序、适应症和技术等,为未来的心理治疗实践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咨询心理学的先修课程为西方心理学史、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训练、人格心理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的理解运用,在咨询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消除或缓解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消除心身症状,缓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各种疗法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 2 理解和掌握各种疗法的理论观点及其治疗特点。 3 熟悉各疗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人本主义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疗法的来源及发展历程 马斯洛简介 罗杰斯简介 罗洛·梅简介 第二节人本疗法的基本观点 人性观 存在观

自我实现理论 第三节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治疗的病理观 人本治疗的治疗观 第四节案例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人本疗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熟悉人本疗法的病理观和治疗观。 【教学方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课堂讲授为主。 【参考学时】 4学时 第二章行为疗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疗法的概述 行为治疗的理论假设 行为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放松疗法 音乐放松 意念放松 呼吸放松 肌肉放松 第三节系统脱敏 等级量表的建立 脱敏的实施 系统脱敏疗法的注意事项

工程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程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060122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sychology ◆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三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工程技术、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学、人体测量学、营销学、美学等学科内容。本课程从宜人性角度介绍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方式、运动系统的机能、作业岗位等特点,讨论了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环境、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舒适性、有效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问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建立系统设计观,树立工业产品设计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能初步通过对工具、机器、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解决有关工作的效率、舒适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学习以人机工程学所涉及到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的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当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若干专题设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表述能力。本课程强调小组学习,由学生根据教案,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资料解决问题,以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通过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期刊,网络检索,和他人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结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人机工程学实验。 (二)教学难点 人机工程学中的常用人体测量数据及应用;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08 (二)课程英文名称:Counseling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学生 (四)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即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本课程属专业教育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技能,形成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必须以心理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作为基础,同时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课程有着交叉联系。 (五)教学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员的基本职责,养成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学会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咨询的一般概述、心理咨询的历史简介、心理咨询员的职业素养、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章节。通过教学和课堂互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54学时 分数: 3 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八)教学方式 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谈话与练习相结合。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试类型:开卷或闭卷考试。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互动练习,课堂口头练习成绩与书面作业成绩一起记入平时成绩。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咨询心理学绪论 教学要点:了解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认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联,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及类型,掌握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含义与性质 一、心理咨询的含义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与作用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四、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一、心理咨询的内容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原则 考核要求: 1.1心理咨询的综合定义(识记) 1.2心理咨询的性质(领会) 1.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区别(识记) 1.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联系与区别(领会) 2.1心理咨询的内容(识记) 2.2心理咨询的类型(识记) 3.心理咨询的原则(领会) 第二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作用机制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S 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1011B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致力于了解和说明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及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是一门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应用心理学学科。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对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社会心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明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与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社会心理观 二、认识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 四、符号相互作用理论的社会心理观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具体方法 第二章社会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意义、任务、内容、因素、心理机制; 2、了解角色及社会的要求; 3、联系社会的要求思考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内容 三、社会化的种类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三、教师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四、同辈集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工具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章自我意识 [目的与要求]:掌握自我意识的含义和内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节、自我意识的一般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二、自我意识的内容 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一、生理与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编撰日期: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计划总时: 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二、教学内容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五、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学大纲是本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经

过反复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并综合分析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对学生要求的熟练程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重难点说明如下: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入门 第二章教学内容: (1)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几个很重要概念 (3)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模式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5)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6)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等几个重要概念,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规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理解: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1)心理的表现形式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章消费者信息获得 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注意 (2)消费者的感觉 (3)消费者的知觉 (4)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1.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依据就业岗位需要阐述); 本课程力图让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及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及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及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2.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3.该课程在专业学习目标中的作用以及该课程及前后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修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学习运用基本实验方法分析实际心理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把握两点:一是要力求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要点。实验心理学是一门既广博又精深的学科,需要考生综合已学的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思想道德及职业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科学研究伦理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踏实做事,诚信做人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结果分析,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实验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技术及方法,感觉实验,知觉试验,记忆实验等。 3.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技能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在理解了实验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和心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现象做出初步分析和评价,并能够使用实验心理学中提供的方法和工具指导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2)方法能力:本课程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给出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及讨论提示。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课程编号: 学时数及学分:学时:54。学分:3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本大纲主笔人:林海亮 一、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认知心理学起始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立足于心理学界了。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强调人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认知心理学既是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它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深化课程,主要探讨信息加工的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包括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高级心理活动信息加工过程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认知心理学课程中提供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了解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学生掌握信息加工的内部机制和知识的表征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会认知心理学的几种主要的实验设计。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