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昌 八大胡同

许昌 八大胡同

许昌 八大胡同
许昌 八大胡同

一、臧胡同

臧胡同里至今还保存着老建筑。

臧胡同不好找,因为在胡同入口没有路牌,因为它和附近的其他胡同太像。10月29日上午,当记者进入这个胡同询问这里的居民时,才知道这条胡同就是臧胡同。

臧胡同是一条东西向的死胡同,只有西面一个出口直通北大街。它有200余米长,一米左右宽,最多能容纳三个人并排站到一起。

65岁的关春英和83岁的包凤伦在这条胡同都住了30年以上。关春英领着记者顺着胡同一路向东,在一处房屋旁停下,指着那栋房屋说,从此处以东,过去都是一个大坑,坑很大,像一条河。

关春英所说的大坑和在佟家胡同居住的居民所说的大坑应该是同一个,因为两个胡同距离很近。在关春英的记忆中,这个大坑是她经常洗衣服的地方,水很清。包凤伦老人回忆说,这个坑虽然很大,但一下雨,水就会漫出来直到她家门口。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填坑盖房,于是坑逐渐消失,胡同里的房子多了起来。据这里的住户讲,由于是在水坑上盖的房子,所以屋里非常潮湿。

在胡同两侧众多房子中间,记者偶然间发现了一处斜顶瓦房。关春英称那是老房子,说着领着记者来到了已经把房子租出去了的包凤伦家的院内。记者发现院子里也有和刚才记者看到的外表相同的房子。仔细观察房子的墙面,建筑石材青砖上,存在着凸起的文字。这文字的颜色和砖块的颜色是一致的,应该是制作砖块时就加工上去的,内容包括“永保”、“太平”、“长安”、“天下”等吉祥词汇。

据包凤伦讲,房子是她公公留给他们家的,当年她公公因为开着不小的药材铺,所以就在这个胡同里臵下了产业。他们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西面、北面都是两层阁楼,南面是平房。“文革”期间,部

分房子被国家收走了。“80年代初,落实政策,房子又要回来了。”包凤伦说。

为何这条胡同叫臧胡同?关春英和包凤伦都说不清楚,他们都说不知道有姓臧的在此居住过,或者时间太久了,最初是姓臧的在这里居住,后来搬走了,但这都是猜测。

二、靳家胡同

靳家胡同口原来有大门,靳家胡同是北大街所有胡同中离当时的老城墙最近的一条胡同。这条胡同由于老城区改造,目前胡同北侧的住房已被拆除,只剩下了南侧的住户。

10月31日上午,在雨水的冲刷下,靳家胡同依旧难掩它的颓废之气。这条胡同从西到东逐渐变宽,因为从胡同西口的公厕向东,南面的房屋都向南退了一些。在这条胡同现存的住房中,没有发现清末民初建筑的身影。

现在这里的住户几乎都是租房户,老居民都搬迁到了外面。听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工作人员讲,这里现在的居民以清洁工、街头小商贩居多,年龄也普遍偏大。

67岁的郭凤莲在这条胡同租房住已有15年了,如今她和打工的儿子相依为命。他不知道这条胡同为何叫靳家胡同,但她告诉记者,在拆迁前,胡同北侧住着几户姓靳的人家。

在郭凤莲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曾在这条胡同居住的靳跃武。现年50岁的靳跃武告诉记者,这条胡同之所以叫靳家胡同,是因为过去这里是他们靳家的过道。他听父辈讲,解放前,这条胡同口还存在着他们靳家盖的大门。

历史上他们靳家的房屋到底在这里占地几何,族人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条胡同居住,靳跃武并不知晓,他只记得从记事起,他们一大家人就

住在一个东、西、南面都是房屋的院落里。

靳跃武称,原来靳家胡同宽2.5米,约百十米长,是一条规矩的东西向胡同。最初这条胡同由于是靳家的过道,因此只有西端一个出口和北大街相连,是条死胡同,后来靳家为了行走方便,就把胡同东面的墙拆了,因此,有一段时间,此胡同成为了连接平定街和北大街的活胡同。后来,这里的居民越住越杂,在他们翻新自己房屋的时候,又把东面的出口给堵上了,如今靳家胡同还是一条死胡同。

据靳跃武讲,现在胡同西头公厕的位臵,当年就是他们靳家自家厕所所在。最早那里是靳家的私厕,解放后,当时的人民公社为了积肥就翻盖了厕所。如今,为了方便居民如厕,公厕再次得到了翻新.

三、甄胡同(这是记者在报纸上发表的,不确定事实存在的胡

同)

甄胡同是叫甄胡同吗?甄胡同,这里的居民通常称它为甄家过道。这个名字从何时开始,现在已无从考证。甄胡同不是一端封死的死胡同,而是两边通透的活胡同,它西起北大街,东端与南平定街相连。如果没有熟悉的人带着你进入这个胡同,你在北大街众多的胡同中很难发现这个仅两米宽、200多米长的小胡同。

10月29日,记者在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这个小胡同。可能是下雨的缘故,这条胡同的道路上和两侧的墙壁上看起来湿漉漉的,上面布满了青苔。

记者发现,这条胡同里的住户都在胡同北侧住,胡同南侧房子的住户没有把大门开在这条胡同上,而是开在了南边的汪公祠胡同,所以并不算这条胡同里的居民。这条胡同之所以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可能是因为我国盖房子的传统都是面南背北,也可能是这条胡同太过于狭窄。

现年81岁的李喜梅老人从15岁起就居住在这条胡同里,她回忆说,15岁时来这条胡同的时候,很少有瓦房,更没有阁楼,几乎都是草房。慢慢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住户手里有了钱,才把房子盖成了现在的楼房。

李喜梅不知道甄胡同的来历,平时别人问在哪里居住,她和女儿都说在北大街,就连寄信用的地址也是北大街65号。

在该胡同东端南平定街上居住的老人们和李喜梅母女俩一样,称这条胡同叫甄胡同,但这里的老居民臧振东和住在佟家胡同的王金怀老人却说这条胡同应该叫臧胡同。52岁的臧振东告诉记者,他们家从太爷爷算起,四辈人都居住在这条胡同,名字应该是臧胡同。但他也听人说这条胡同有人称之为甄胡同,但没听说有姓甄的在这条胡同居住,不知是何原因。

这条胡同到底该叫什么名字,需要历史学家和地名学家来进行考证,当年政府确定胡同名时,到底确定的是什么名字,由于路牌丢失,人们也是众说纷纭。但记者在平安社区居委会的一幅手绘的简易地图上看到,这条胡同被称为南臧胡同。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幅地图是当年这片区域刚刚从北大街道办事处划归东大街道办事处时绘制的,随着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接触的增多,发现这条胡同有着不同的称谓,由于这条胡同北面有条臧胡同,社区工作人员认为这条胡同应该叫甄胡同。

四、佟胡同

归于平静的佟家胡同,若干年前,佟家胡同是异常喧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城区的改造,在胡同里住的居民也日趋稀少,佟家胡同不变的是名字,改变的是氛围。现在的这条老胡同,归于平静。

10月29日下午,斜风细雨中,记者和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的工

作人员来到了佟家胡同。南北朝向的北大街的东侧,有许多小胡同,佟家胡同就这样不引人注目地存在其中,如果不是在胡同口一侧的墙壁上看到了路牌,许多人都会找不到这个两米多宽、200多米长的胡同。

佟家胡同是条死胡同,沿着胡同一路向东,最后被住宅堵住。胡同两侧已没有了建国前盖的青砖瓦房的身影,清一色水泥楼房,最低的也有两层。因为要迎接创文检查,胡同两侧的墙壁被刷成了橘黄色。胡同称谓源于蒙语“水井处”,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佟家胡同过去东面有一个大坑,大坑附近有一水井,过去这里的居民吃水全靠这口井,这可能也是这条胡同没被称作“过道”、一直都叫胡同的原因,有人还认为是因为这条胡同比周边的其他胡同较为宽阔的缘故。

81岁的王金怀老人在这个胡同出生、成长、安享晚年。他说,佟家胡同的名称来源于这里居住过的一户姓佟的生意人,听父辈讲,当年佟家在许昌城可谓是一方财主。他家在现在的塔湾地域有大量土地,在这个胡同开着一个规模很大的药材铺。“佟家因为生意做得大,当年他在市政府都能说上话。”王金怀说。后来,从王金怀记事起,佟家已经破败了,族人回到了塔湾地域种地,他们在这里的房子也成为了空房子。再后来,族人把这里的房子卖给了大新烟厂。解放后,这个烟厂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也被东大街的泰兴烟厂合并。因为佟家胡同这一地名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因此,佟家破败、搬走后,这一名称也没有变,一直沿用至今。

在采访中,王金怀老人还回忆起1939年,日本鬼子的炸弹落在了他家附近,周边的房子倒了八九间,至于他家后面的佟家院子倒了没有,他已记不清楚。不过有一点能确定,当年,这个胡同里大多数人还住

在草房里的时候,佟家就是一座青砖灰瓦的的两进院落。

五、姜胡同

姜胡同中那串银铃般的笑声。

在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的8个胡同中,姜胡同处于最南端,它全长不到200米,宽不到4米。目前胡同里居住的老居民不到5户,今年77岁的朱老太太便是其中一位。老人自1958年嫁到姜胡同以来,就一直在此居住。她告诉记者,原来姜胡同是一条死胡同,后来,居民们为了方便出行,便把胡同东边的墙扒掉了,变成了胡同如今的样子。

“几十年过去了,姜胡同的变化很大。我刚到胡同的时候,路都是土路,到了雨雪天,都没法出门,这几十年,胡同的路修了很多次。除此之外,居民们住的房子从草房变成了瓦房,现在经济条件好了,都盖的是砖房。”朱老太太家的房子因为修建年份较早,现在正在整修。她家的房前种有一棵构树,有近20年的历史,也是姜胡同里目前唯一的一棵树。

说起姜胡同名称的由来,老人说,姜胡同因以前胡同里住有几户姓姜的人家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条胡同最初的名字叫菅家胡同,有的人念错了,念成了姜胡同。

朱老太太的老伴儿已经去世,她的几个儿子也都搬出去住了。“以前,胡同里谁家有了婚丧嫁娶的大事,街坊邻居都前去帮忙。平日里,来个客人缺了油盐酱醋,跑到邻居家一开口,谁也不会计较。现在胡同里住的人大都是租住户,有时候想出门转转,聊聊天,也没有认识的人。”老人说,姜胡同的东边和西边挨着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每天早晨、中午和下午,会有许多学生和家长从胡同经过,这条寂静的胡同也变得特别热闹。孩子们说着、笑着,在胡同里跑着、闹着,

留下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每每听到孩子们的这些笑声,她心里就特别高兴:“孩子们走胡同比走大路安全,我特别喜欢看着他们从这条胡同经过。”

因为胡同狭窄,朱老太太的房子不容易见到阳光,虽然夏天较为凉爽,但是冬天湿冷。在姜胡同住了大半辈子,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自己的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

六、小王胡同

小王胡同:这里住着一位81岁的理发师

提到大王胡同,就不得不说说小王胡同。小王胡同在大王胡同的南边,与大王胡同相隔100多米,比它稍窄一些,之前居住的大多也都是王姓居民。和大王胡同一样,小王胡同之前的老宅子都换了新颜。据胡同里的一些居民说,原来小王胡同并没有这么长,在胡同的东端还有一个小广场,但是因为重新规划,东端的广场就没有了。

胡同里的许多老居民都搬走了,但是仍有一些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居住地的人们,他们在小王胡同过着舒坦的日子。今年81岁的方玉拴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方玉拴老人在小王胡同已经居住了50多年了,她的3个儿子也都在小王胡同住。用老人自己的话来说:“住了一辈子,就没想着离开。”

虽然已经是80多岁的高龄,但是方玉拴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目前还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理发店在北大街上,离小王胡同很近。

10月29日,记者来到方玉拴老人的理发店,虽然天气较为寒冷,但理发店里十分暖和。不到20平方米的理发店里有一面镜子、一把可以升降的转椅、一排长沙发和一个给顾客洗头的水池。方玉拴老人一边招呼着顾客,一边向记者介绍说,她十几岁的时候来到小王胡同并开始学习理发的手艺,这家理发店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正在理发店剃头的李大爷说,他是这儿的常客,方玉拴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剃头剃得特别仔细,有板有眼,一点儿也不含糊。

方玉拴老人不仅理发,还会修颜。只见她手持一把老式刮胡刀,仔细地给顾客修理鬓角,旁边的炉子上热着滚烫的水。她用热毛巾给客人敷一把脸,随后在客人嘴巴周围刷上一层肥皂,刮胡刀轻轻一拂,再用热毛巾一擦,一套工序就完成了。

“这把刀用的时间不短了,钝了我就自己磨,现在很少见到这样的老式刀了。”刮完胡子,方玉拴老人把刀往一条皮布条上撇几下,擦去油腻和污垢。老人说:“这老房子和老物件都陪了我几十年了,只要我身体还硬朗,我就希望能一直这样干下去”。

七、大王胡同

大王胡同:王姓居民的根

提起北大街的大王胡同,不少老许昌人都知道。这条如今长不到500米,宽不到3米的胡同里曾经发生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通过翻阅相关文史资料得知,大王胡同居住的王姓人家均为清道光时鸿儒王渠的后裔。

清光绪年间,王渠一支后裔大王家住现在的大王胡同,小王家住现在的小王胡同。大王做生意发了财,生活富裕。小王继承祖训,勤学苦读,终于在庚子年间一举考取岁科贡生,做了儒学训导。光绪三十年,当时的知州闻知王氏家事,为了给街坊邻居树立和睦、向上的榜样,遂在两块匾额上挥笔大书“双惠胡同,王在其中”,其意为大王和小王堪称“双惠”。并将这两块匾额分别悬挂在“大王胡同”和“小王胡同”门楼上方。可惜的是,这两块匾额均毁于战火。

“刚解放的时候,胡同的两头都有大门,时间长了,其中一座大门坍塌了,随后,另一座大门也被扒掉了。”今年74岁的胥森林老人几代

人都在这里居住,他告诉记者,以前大王胡同里有许多四合院,但是现在大都被扒掉了,盖成了两层的小楼。

在不长也不宽的大王胡同中,有棵皂荚树特别显眼。虽已是深秋时节,但它仍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住在皂荚树旁的居民王应发介绍说:“我今年50多岁了,从小就在皂荚树旁玩儿,听老人们说,这棵皂荚树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是王家人栽种的。它春天发芽,夏天结皂荚。20世纪60年代,挖防空洞的时候说要把这棵皂荚树除掉,但是因为附近居民的生活离不开它,就没有除掉。几年前,相关部门普查时,认定它为古树名木。为了保护皂荚树,在皂荚树的旁边还专门垒的有墙。”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街坊邻居都离不开这棵皂荚树,都用皂荚洗衣、洗头,虽然现在树上还结很多皂荚,但已经没人用了。”胥森林老人感叹道。

许多外地人到大王胡同寻根

“大王胡同住有近20户居民,大多都姓王。胡同虽然不大,但是每年都会有许多外地人到这儿寻根,特别是一些王姓的人。”大王胡同的老居民王恒文说,前几年,还有一位台湾人来这儿寻根,但是因为时间长了,很多老居民有的已经去世了,有的搬走了,所以很不好找。

“虽然现在城市在不断发展,但是胡同应该存留下来。这儿离曹丞相府很近,可以联合到一起发展旅游业,让更多的人走进胡同,了解胡同。”王恒文建议说。

八、汪公祠胡同

汪公祠胡同: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者

10月28日,秋雨蒙蒙,记者来到位于南平定街与北大街之间的

汪公祠胡同。全长不到500米的汪公祠胡同与大多数狭窄的胡同相比,可以称得上是“宽敞”了,一辆汽车能够从胡同中间开过去。唠唠家常,出门逛逛,胡同里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悠闲。提起汪公祠胡同的历史和发生在胡同里的故事,几位老居民打开了话匣子。过往:曾叫杀猪胡同,被日军轰炸过

今年70岁的曹海江是汪公祠胡同里的老居民,他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提起汪公祠胡同名称的由来,老人介绍说,汪公祠胡同原来叫杀猪胡同,是因为这条胡同住有几户以杀猪为生的人家。后来,一户姓汪的人家在胡同口盖了一座祠堂,所以就被叫成汪公祠胡同。“听老人们说,在解放前,这个祠堂被日本飞机用炸弹给炸掉了,解放后又在祠堂原来的地方盖有新的瓦房,20多年前也被扒掉了。”曹海江老人说。

如今:一棵400多年的老槐树见证时代变迁时光荏苒,多少年过去了,汪公祠胡同的老房子、老建筑都消失不见,胡同里盖了许多新砖房,大多是两层小楼。但提起汪公祠胡同,就不得不说一说胡同里的一棵老槐树。“我家院子中间的这棵槐树,树干直径有30多厘米,现在天冷了,叶子都掉了,但是一到夏天它就会变得郁郁葱葱,而且还会开花。这棵槐树能够遮挡阳光,一到夏天,我家就特别阴凉,都不怎么开空调。”居民曹海民向记者介绍说。

当初曹家为何要种一棵槐树呢?据曹海民介绍,他的祖先400多年前从陕西迁到河南,因为之前家乡有棵大槐树,所以曹家人都称自己是“大槐树底下的人”,为了纪念祖先,便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了一棵大槐树。

“每年夏天,我都会给这棵老槐树打药,防止其被虫蛀。听老人们说,1958年“大跃进”时期,说要把这棵槐树砍掉,但是经过家里

人的极力劝说,老槐树最终得以存活了下来。”曹海民说,他儿时就在老槐树下玩耍,他们全家都很珍爱这棵老槐树。心愿:希望胡同能长久存留沧海桑田,时代巨变。汪公祠胡同里曾经居住的许多老居民大多都已经搬走了。“现在胡同里居住的老居民不超过10户,其他都是出租户。”今年70多岁的王老太太在汪公祠胡同住了近60年。住的时间长了,她和这个胡同有了感情,也和胡同里的居民们有了感情。“在这儿住习惯了,有时候卖菜的会走到家门口,特别方便。街坊邻居没有吵架的,晚上吃过晚饭,喊一声,大家一同出去聊天,遛狗,其乐融融,这不比住在高楼里、邻居之间都不认识强吗?希望老胡同能够永远留下来,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家。”老人望着远方,眼中充满了希冀。

九、魏胡同

胡同里有魏家祠堂,魏胡同由此而得名

在市区豫园美食城内,有一条隐藏的非常深的胡同。光看建筑,

你很难说它还是一条胡同,因为魏胡同经过整改,南北两侧的建筑

大部分成了豫园美食城的门面房。只有仔细看这些门面房的门牌号,才可以确定这条胡同现在依然存在。

《许昌市地名志》记载,魏胡同是东西走向的,东起南大街,

西到古槐街,因巷内有魏家祠堂而得名。

70岁的乔伯祥在魏胡同住了60多年。在他的印象中,魏胡同

并没有魏家祠堂,只有一个魏家大院。小时候,他和父母一起租住

在魏家大院内。当时的魏家大院已经比较破旧,不大的院子内租住

着五六户人家。

魏家大院当时并不是魏胡同最大的院子。魏家大院隔壁有一个

赵家大院,其前后有好几进院落。现在豫园社区所在的一栋楼和后

面的几户住户,都在以前赵家大院的范围内。

乔伯祥住到魏家大院时,魏家可能已经败落了。可是在2010年左右,还有山东和河北的魏姓人到魏胡同寻根,请他帮忙回忆以前魏家的情况,以便续写家谱。

说到这里,乔伯祥想起了现在还有一位魏家的后人依然健在,并建议记者前去找这位姓魏的老人打听魏胡同的情况。

魏胡同确有魏家祠堂,姓魏的有三家

魏焕卿87岁,是乔伯祥口中魏家目前他所知道的还健在的唯一一个人。对于记者的到来,老人非常高兴,非常愿意讲一讲魏胡同的往事。

记者从魏焕卿的口中得知,魏胡同确实有一个魏家祠堂,乔伯祥年幼时所住的魏家大院就是魏家祠堂。该祠堂的主人叫魏谦(音),他家是一个有钱的大户,但是后来因为其吸食大烟,把家业败光了。

魏胡同其实有3家姓魏的,除了魏谦家外,还有魏西脚(音)家,以卖小吃为生。魏焕卿还记得他家的第二代叫魏炳彦(音),第三代叫魏金铭(音)。魏胡同整体改造后,这家人搬走了。

第三家姓魏的就是魏焕卿家。他的老家原来在长葛市,爷爷那辈人逃荒到魏胡同安了家。新中国成立前,魏焕卿家以卖水为生;新中国成立后,魏焕卿于1952年担任了古槐街街长,1955年任西大街道办事处主任,后担任五一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直至退休。

魏焕卿说,前几年确实有山东姓魏的来魏胡同寻根,并且找到他询问情况。听说有3家姓魏的,他们对各家人进行统计后离开了。

北京胡同历史介绍

北京胡同历史介绍 北京胡同简介 进入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胡同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外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最深的体会。 历史渊源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外郎营、皮条营)。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地区,1.26平方公里,西边是现在的新华街,东边到前门大街,南边在珠市口,北边就在前门大街。八大胡同不仅是娼妓业的代名词,还是老北京商业繁荣的缩影。据载,当年这里不仅妓院林立,还是老字商号、会馆文化及戏曲文化的发源地。八大胡同的形成,它一定是依靠了当年繁华的商业。从清初开始繁荣,到乾隆,到清末一直非常繁华。 八大胡同的成名与大栅栏的崛起密不可分。大栅栏的繁荣起源于清初的“旗民分住”政策。大清朝的这一国策形成了满汉分治的格局,这也意外地带火了今天前门外大栅栏一带。随着汉人外迁,北京的商业娱乐中心开始转移到大栅栏一带。这里也成了戏园子、饭馆子、窑子的汇集之所。 大栅栏一带至今还集中了北京最多的老字号。其中有家鞋店叫内联升。内联升是河北武清县人赵廷于100多年前创办的。有趣的是,当时就凭“内联升”这三个字,他的鞋店竟火爆了京城的官场天成斋,做老百姓穿的低档鞋,而内联升专做坐轿子的人穿的鞋。当时,北京有句俗语,叫“爷不爷,先看鞋”,是说鞋能抬高人的身价,赵廷把眼光盯上了官员们上朝穿的朝靴。妙招:就是把清政府大小官员范式在他店里买过朝靴的人的姓名、年龄、住址、靴子尺寸、特殊爱好、特殊脚型等计入专门的账中,叫做《履中备载》。根据这个《履中备载》做的靴子准保合脚。甚至他媳妇、孩子穿多大的鞋都有记载,不让别人看。据说,一些官员经常到他这里来打听上司或恩师的“足下之需”,花重金给上司或恩师制作几双朝靴送去。连上司穿多大尺寸的鞋都知道,自然是“心腹”之人。因此,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数十两。 还有一招:顾客一进门,门口有一个沙子的箱子,一踩就过去了,后边的伙计就赶紧给你量鞋底子的长度,等于你还没说话呢,店里就已经知道你穿多大的鞋子。 鞋店的成功还得益于鞋店的字号。“内联升”这三个字是赵廷专门为逢迎做官者心理取的,“内”指大内宫廷,“连升”寓意穿他的鞋能官运亨生。甚至皇帝的龙靴也出自内联升。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百顺胡同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文档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文档Beijing Hutong tour guide words reference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北京胡同游导游词参考文档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北京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小泰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北京胡同的导游词,希望你们喜欢哦。 北京胡同导游词 以目前通用的什刹海西岸、后海,鼓楼等三轮车路线为 主要参考。这里是北京市划出的25个文化区中最大的一个, 极有典型意义。 (开场白)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 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

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 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 (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胡同一词的由来) 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

解读许昌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方略

解读许昌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方略 第一篇北上战略打造中原城市群的“极核” 在“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研究”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称赞许昌坚定不移地走“北上战略”,彻底摈弃了过去“摇摆不定”的发展状态。他们认为,许昌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发展空间比较大,在今后的发展中,依托县域经济基础,从空间结构上往郑州靠拢,和长葛对接,与郑州进行呼应,完全顺应了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决策。 “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研究”认为,许昌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比较优势突出,有条件与郑州实现一体化发展,为大郑州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形成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极核”,从而增强中原城市群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如果以“一小时车程”来界定,许昌、开封、新乡三城市很自然地成为融入大郑州都市圈的首选。而许昌市和开封市与郑州接壤,三城市之间距离相近,地势上又都是平原地区,发展成本较低,应该顺理成章地融入大郑州。郑、汴、许三城市功能上互补性较强,开封市以科教文化见长,许昌市以产业发展见长,都是独具特色的城市。郑汴一体化已明确提出并开始推动。开封与郑州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文化方面,产业优势明显;许昌与郑州的互补主要在产业方面。许昌的长葛市与郑州的新郑市地缘上相连,经济实力基本相当,随着郑州航空港组团向南延伸和新郑郑州卫星城建设,许昌主动北上,以许昌市区和长葛市为南北两端,以尚集镇、苏桥镇、和尚桥镇为连接点,形成自南向北的带状城镇群,两市对接更容易实现,具有率先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我市可以凭借产业优势、地缘优势,与开封市一起融入郑州,从而实现郑汴许一体化,构建中原城市群的“极核”。 从统计指标看,三城市人口占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40%,其他相关总量指标基本都接近50%,三个城市融合能真正形成中原城市群的“极核”。 许昌“北上战略”,紧紧抓住我省建设新郑漯产业带的机遇,优先发展许昌至长葛产业带,先期实现许长产业一体化,主动推进与郑州的产业对接。在京广铁路以东、京港澳 高速公路以西、许昌北环路以北、长葛南外环以南的87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功能完善的产业带,以产业为链条,形成许 长城市带。目前,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示范区建设高度重视,这一战略已经开始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许长产业带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和尚桥、苏桥、尚集为依托,重点推进许昌市区产业向北集聚发展,长葛市产业向南集聚发展,增加入驻企业数量,实现许长产业对接。 “十二五”期间,在扩张产业的同时,发展蒋李集镇至107国道、河街至高桥营、苏桥至107国道、增福庙至大周镇四大聚集区,完成许昌与长葛城市空间的对接。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篇一:南锣鼓巷实践报告~~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

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还在这里回荡。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

北京商圈分析报告

北京商圈分析报告 目录 一北京东部商圈 (3) (一)王府井商圈 (3) (二)崇文门商圈 (6) (三)广渠门商圈 (8) (四)建国门商圈 (9) (五) CBD商圈 (11) (六)双井商圈 (14) (七)朝外商圈 (17) (八)燕莎商圈 (19) (九)朝阳公园商圈 (22) (十)工体商圈 (24) (十一)东直门商圈 (26) 二北京南部商圈 (28) (一)前门商圈 (29) (二)方庄商圈 (31) (三)马连道商圈 (33) (四)丽泽商圈 (35) (五)木樨园商圈 (37) (六)潘家园商圈 (39) 三北京西部商圈 (41) (一)西单商圈 (41)

(二)金融街商圈 (44) (三)公主坟商圈 (46) (四)五棵松商圈 (48) (五)石景山鲁谷商圈 (50) (六)四季青商圈 (52) 四北京北部商圈 (53) (一)亚奥商圈 (54) (二)立水桥商圈 (56) (三)中关村商圈 (57) (四)万柳商圈 (60) (五)上地商圈 (61) (六)望京商圈 (63) (七)大钟寺商圈 (65)

北京商圈分析报告 任何商圈的发展都是由区域内消费人群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现根据方位将北京商圈分析如下: 一、北京东部商圈 北京东部是最早的外事区、商务区,由于北京规划的原因,第一使馆区、第二使馆区、第三使馆区,甚至即将面市的第四使馆区全部集中在北京东部,使北京东部外籍人士及城市白领等高端消费人群相对聚集,随之带来了针对该群体消费需求的商业项目,逐步形成商圈并迅速发展,成为北京商业发展的领跑者。建国门商圈、朝外商圈、CBD商圈及燕莎商圈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著名商圈,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并影响到周边区域进而形成新的商圈,使北京东部成为商圈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整体消费力最强、商品档次最高的商业区域。 (一)王府井商圈 北京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商圈以故宫为原点,分别是位于故宫西面的西单商圈和东面的王府井商圈,西单和王府井商圈同属于北京最早的、最成熟的商圈,由早期的供应城区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应中心,逐渐演化成现今成熟的商业中心,并随着城市的建设,影响着并同周边区域的一起发展,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北京商业的新格局,其商业鼻祖的地位无可争议。 1.王府井商圈范围

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简介(附英文).pdf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伴侣。例如,我国的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那一天,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吃粽子(zongzi)。中秋节是观赏满月的日子。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圆满,象征着家 庭团聚。因此,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的特制食品是一种圆形的月饼。 ,除了常见的家禽和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holiday) 肉类之外,人们还要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传统食物,如饺子和年糕。 端午节The Duanwu Festival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忠诚和受人 敬仰的大臣,他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最后因为受到诽谤(vilify)而最终 投河自尽。人们撑船到他自尽的地方,抛下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 原的身躯。几千年来,端午节的特色在于吃粽子(glutinous dumplings)和赛龙舟,尤其是在一些河湖密布的南方省份。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在我国,一年有很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这不仅因为它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更因为它是新一年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也因 为它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不管身在何方,人们总会在春节前回到家里准备 过节。通常,我们会在除夕夜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家人团座一起,分享一 年以来的生活以及新年计划。有的人则会玩游戏或者出去玩。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会与见到的人说吉祥话。孩子们会得到压岁 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带上新年祝福互相串门拜年。总之,春节是一 个欢聚一堂、供人享乐的日子。 元旦New Year's Day -day holiday, so I can go out have fun Today is the New Year’s Day. I have a three or stay at hometo have a good rest. Today, my parents take me out. We go to the mall. Many things are cheap somy mother buys many. I have a new cloth and a pair

许昌市城市规划指标指导意见7月10日(最终)

许昌市城乡规划指标指导意见

目录 城区篇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建设用地-----------------------------------------------------------------------1 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兼容性规定----------------------------------------------1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3 第三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5 第三章建筑工程----------------------------------------------------------------------11 第一节建筑间距--------------------------------------------------------------------11 第二节建筑物退让-----------------------------------------------------------------15 第三节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19 第四节容积率指标计算-----------------------------------------------------------20 第五节绿地和停车----------------------------------------------------------------22 第六节城市夜景亮化--------------------------------------------------------------24 第四章交通工程--------------------------------------------------------------------27 第一节城市道路--------------------------------------------------------------------27 第二节道路交叉口-----------------------------------------------------------------30 第三节机动车停车场--------------------------------------------------------------32 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33 第五节其他交通设施--------------------------------------------------------------34 第五章市政工程

北京商圈可行性报告

北京商圈规划分析 什么是商圈?商圈是指以店铺座落点为核心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而形成的一个方圆范围,是店铺吸引顾客的地理区域。它由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构成。核心商业圈是离商店最近,顾客密度最高的地方,约占商店顾客的50%-70%,核心商业圈的外围,则顾客较分散,市场占有率相对减少。一般讲,商圈有四种形态: 一、商圈的定义 商业是由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商业企业的经营能力所决定的,而商圈是商业物业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消费者到商业场所进行消费活动的时间距离或者空间距离。确定商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商圈需要从体量、目的、位置等方面定义。商圈是一个群体,它的层次是多元化的。第二,消费群体。一个商圈若没有消费力,消费组合只是盲目地打造,也不能称为成功的商圈。第三,位置。商圈的关键要素在于便利性和消费环境,所以位置非常重要。第四,目的。打造商圈肯定有一个目的,开发商的目的是如何体现商业价值。第五,城市规划。通过商业的改造形成消费环境,聚集人气,这也是打造商圈的重要目的。 二、商圈的要素 商圈必需的要素,包括消费人群、有效经营者、有效的商业管理、合理的发展前景和政府支持,此外还有商圈的形象、功能、建筑形态以及建筑成本等。 第一,消费人群。第二,有效经营者。这两者需要有机结合。第三,有效的商业管理。第四,商业发展前景。打造商圈需要多方面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入驻,商圈未来的形象、概念都是打造商圈的主要手段。第五,商业形象。商圈必须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特色。环境、包装、对外宣传都是商圈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第六,商圈功能。商圈按功能分为传统商圈和主题、概念商圈。赛特商圈、王府井商圈等属于传统商圈,而像电子城等属于主题商圈。 北京市老商圈分析 王府井商圈:王府井商圈主要是由一条步行街带动的,而且“客流量不小,外地人不少”,定位具有传统色彩,北京市商业规划中,王府井商业将由一条街转为一个区域的繁荣。 西单商圈:气旺盛,商铺租金增长迅速;以“时尚、品位、休闲”为主题的青春型商圈;西单商圈的消费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北京居民,西单商业区是北京市居民众所周知的购物消费场所,人流量大。 燕莎商圈:主要经营国内外高档名牌商品和时尚精品;受CBD和泛CBD商业冲击明显,商业经营效益下降。燕莎商圈是北京最为知名的国际化社区之一,是北京外籍人士主要居住地之一。燕莎商圈是北京较早形成的涉外商圈之一。由于该区域以燕莎商场为核心,东临使馆区,周边聚集了许多北京最早的涉外酒店,燕莎商圈西临东三环,东三环以内即为使馆区。

北京胡同英语导游词

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Beijing,and welcome to today's Hutong tour!First of all,I would like to start with the term"Hutong",H-U-T-O-N-G what does Hutong mean? According to experts,the word Hutong originated from Mongolian language meaning"Well".In ancient times,people tended to gather and live around wells. S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Hutong should be"a place where people gather and live." Nobody knows exactly how many Hutongs there are in nowadays Beijing. But one thing is for sure,if we connected all the Hutongs together,their total length would even be longer than the famous Great wall,which is about 4000 miles longer. Today you can find various Hutongs with different shapes,lengths or directions.The shortest one is only 40 centimeters wide, And some Hutongs have more than 20 turns.As we walk through the Hutongs,you may find most of them look almost the same with gray-colored walls and bricks. Actually inside those walls are the courtyard houses,where people live. In Chinese we call them"siheyuan". The gate building of each Siheyua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we can see along the Hutongs. Chinese people used to try to protect their privacy from being intruded by strangers. So the gate building,in old times,was a symbol to show the position of each house owner. look at thtis one nest door,it has the lion design,because that owner used to be a military officer. Interesting? Now let's see the doorway. Almost every doorway has a threshold,that high step over there. For what reason they put a big step at the door?You know Chinese people believe all the evil spirits are short. They can not jump over high steps. So the threshold is actually for warding off evil spirits. In old times,transportation was not as convenient as today,so street vendor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tong life. They wandered from lane to lane selling various goods or providing all kind of services. People could judge the goods or services from their peddling or the sounds of their special instruments. The food they sold usually include baked pancakes,seasoned millet mush,or Youzhaguo,a kind of deep-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s,and all kinds of vegetables. But now,with modern life all around,it's hard for people to hear the traditional melodious hawking. Look at the crowd sitting over there!What do you think they are doing?Talking about Vic Tanny?Oprah's?Or just gossiping?Any ideas?Let's go and see! Oh,they are building a new Great Wall. But their bricks are Chinese Mahjong!A very popular pastime among the Hutong people,especially among the senior citizens who have retired. The main attraction of Hutong life is friendl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毛万春:全方位打造许昌市的城市品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d4642545.html, 毛万春:全方位打造许昌市的城市品牌 作者:祁春玉吴晓丽 来源:《中国报道》2007年第05期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示范区 《中国报道》:从去年开始,许昌市在许昌一长葛87平方公里带状区域内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请问当初提出这一构想是基于什么考虑?对于城乡的发展有何意义? 毛万春:目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导向已经确立,城乡关系、工农业关系面临着历史性重大调整。因此,需要把城市和工业、农村和农业两道难题联起来破解。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同时,把农村的基础性、生态性功能引入城市,形成以城带乡、以乡补城、互为资源、相互融合的局面,能改变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二元结构。但是,如果现在就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现实和可能的是先在一个区域内推进。选择许昌一长葛带状区域作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一是有利于加快郑州、新郑、长葛、许昌城市经济带的建设步伐;二是这个区域基本处于城乡结合部,人口较为稠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有利于形成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市、县,市、县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格局,易于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居住一体化、就业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化紧密相联,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中国报道》: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是如何整体规划的?您能否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等方面给我们介绍一下? 毛万春: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范围是京广铁路以东、京珠高速公路以西、许昌北环路以北、长葛南外环以南的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涉及长葛市、许昌县、魏都区的7个乡、61个行政村、11万人、13万亩土地。在功能定位上,要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园林生态园区、民营工业园区、服务产业园区,逐步形成城在村中、村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格局,使紧密的工业园区与松散的园林生态区相点缀、相结合,成为展示我市独特风貌的新区域;在建设目标上,力争到“十一五”末初见成效,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建设内容上,一是以“三园、两带、一基地”为重点,强化生态建设,二是以三个工业园建设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三是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为重点,强化村庄改造。村庄建设要突出城乡一体、农民受益,积极引导农民,围绕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进行整治、改造,产生经济效益。 《中国报道》:在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中,许昌坚持怎么样的原则和工作方针?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五.实施步骤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2.实地考察 二.胡同现状原因分析 三.改造意见 第三部分:感悟

第一部分:课题陈述 一.前言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北京胡同现状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2.胡同居民居住环境以及对胡同的看法 3.对胡同建设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北京胡同现状,深入北京文化,了解其历史,体验民俗文化。从而了解胡同对北京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文情怀的影响,对胡同

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研究的手段、方法及途径 1.上网查找资料 2.采访胡同居民 3.实地考察 4.阅读文献资料 五.实施步骤 1.查找关于胡同的资料 2.实地考察、采访 3.对胡同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实践过程 1.查阅资料: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了解有关胡同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在实地考察中面对问题更加应对自如,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地了解研究课题。

较全的北京商圈

北京东部商圈分析 综述: 任何商圈的发展都是由区域内消费人群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北京东部是最早的外事区、商务区,由于北京规划的原因,第一、第二、第三,甚至即将面市的第四使馆区全部集中在北京东部,使北京东部外籍人士及城市白领等高端消费人群相对聚集,随之带来了针对该群体消费需求的商业项目,逐步形成商圈并迅速发展,成为北京商业发展的领跑者。建国门商圈、朝外商圈、CBD商圈及燕莎商圈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著名商圈,逐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并影响到周边区域进而形成新的商圈,使北京东部成为商圈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整体消费力最强、商品档次最高的商业区域。 东部商圈之——王府井商圈 北京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商圈以故宫 为原点,分别是位于故宫西面的西单商圈 和东面的王府井商圈,西单和王府井商圈 同属于北京最早的、最成熟的商圈,由早 期的供应城区市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供应中 心,逐渐演化成现今成熟的商业中心,并 随着城市的建设,影响着并同周边区域的 一起发展,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了北京商 业的新格局,其商业鼻祖的地位无可争议。 王府井商圈范围: 王府井商圈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 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面 积达45万平方米左右。 王府井商圈的概况: 王府井商圈主要是由一条步行街带 动的,而且“客流量不小,外地人不少”,北京市商业规划中,王府井商业将由一条街转为一个区域的繁荣。 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唯一一条步行商业街,由南向北全长810米,大街两侧分布着七百余家大大小小的商店。在这条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商业街上,有着众多最著名的商业老字号。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开放,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再加上新东安市场、东方新天地等大型综合性购物中心的加入,颇具传统色彩的王府井商圈逐步演变成一个国际性旅游商圈。 王府井商圈的特点: 1、老字号聚集,商业档次不统一 盛锡福、瑞蚨祥、东来顺、全聚德、四联美发、中国照相、亨得利表行等老字号云集与次,是北京传统商业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府井步行街已逐渐成为人们印象中的旅游商品一条街。但是由于商圈形成的历史很长,各项目的定位和形象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既有东方广场、东方新天地、东方经贸城、新东安商场等高端新兴的商业业态,又

许昌 八大胡同

一、臧胡同 臧胡同里至今还保存着老建筑。 臧胡同不好找,因为在胡同入口没有路牌,因为它和附近的其他胡同太像。10月29日上午,当记者进入这个胡同询问这里的居民时,才知道这条胡同就是臧胡同。 臧胡同是一条东西向的死胡同,只有西面一个出口直通北大街。它有200余米长,一米左右宽,最多能容纳三个人并排站到一起。 65岁的关春英和83岁的包凤伦在这条胡同都住了30年以上。关春英领着记者顺着胡同一路向东,在一处房屋旁停下,指着那栋房屋说,从此处以东,过去都是一个大坑,坑很大,像一条河。 关春英所说的大坑和在佟家胡同居住的居民所说的大坑应该是同一个,因为两个胡同距离很近。在关春英的记忆中,这个大坑是她经常洗衣服的地方,水很清。包凤伦老人回忆说,这个坑虽然很大,但一下雨,水就会漫出来直到她家门口。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填坑盖房,于是坑逐渐消失,胡同里的房子多了起来。据这里的住户讲,由于是在水坑上盖的房子,所以屋里非常潮湿。 在胡同两侧众多房子中间,记者偶然间发现了一处斜顶瓦房。关春英称那是老房子,说着领着记者来到了已经把房子租出去了的包凤伦家的院内。记者发现院子里也有和刚才记者看到的外表相同的房子。仔细观察房子的墙面,建筑石材青砖上,存在着凸起的文字。这文字的颜色和砖块的颜色是一致的,应该是制作砖块时就加工上去的,内容包括“永保”、“太平”、“长安”、“天下”等吉祥词汇。 据包凤伦讲,房子是她公公留给他们家的,当年她公公因为开着不小的药材铺,所以就在这个胡同里臵下了产业。他们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西面、北面都是两层阁楼,南面是平房。“文革”期间,部

分房子被国家收走了。“80年代初,落实政策,房子又要回来了。”包凤伦说。 为何这条胡同叫臧胡同?关春英和包凤伦都说不清楚,他们都说不知道有姓臧的在此居住过,或者时间太久了,最初是姓臧的在这里居住,后来搬走了,但这都是猜测。 二、靳家胡同 靳家胡同口原来有大门,靳家胡同是北大街所有胡同中离当时的老城墙最近的一条胡同。这条胡同由于老城区改造,目前胡同北侧的住房已被拆除,只剩下了南侧的住户。 10月31日上午,在雨水的冲刷下,靳家胡同依旧难掩它的颓废之气。这条胡同从西到东逐渐变宽,因为从胡同西口的公厕向东,南面的房屋都向南退了一些。在这条胡同现存的住房中,没有发现清末民初建筑的身影。 现在这里的住户几乎都是租房户,老居民都搬迁到了外面。听东大街道办事处平安社区工作人员讲,这里现在的居民以清洁工、街头小商贩居多,年龄也普遍偏大。 67岁的郭凤莲在这条胡同租房住已有15年了,如今她和打工的儿子相依为命。他不知道这条胡同为何叫靳家胡同,但她告诉记者,在拆迁前,胡同北侧住着几户姓靳的人家。 在郭凤莲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曾在这条胡同居住的靳跃武。现年50岁的靳跃武告诉记者,这条胡同之所以叫靳家胡同,是因为过去这里是他们靳家的过道。他听父辈讲,解放前,这条胡同口还存在着他们靳家盖的大门。 历史上他们靳家的房屋到底在这里占地几何,族人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条胡同居住,靳跃武并不知晓,他只记得从记事起,他们一大家人就

许昌市介绍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腹地,因上世纪八十年代,莲花被尊为市花,所以又称“莲城”。许昌在中国历史上历来是群雄逐鹿,兵家必争之地。截止2010年,许昌市辖3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2市(禹州市、长葛市)1区(魏都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超过70万人;城镇化率超过41%。许昌市同时还有许昌新区(副厅级)和东城区、中国许昌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3个现代化新城区。许昌市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30.72万人(2010年)。 历史起源: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夏都夏邑,位于今天的许昌禹州,而三国时的魏都位于今天的许昌魏都区。2007年“许昌人”的考古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一环,有望打破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 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为许昌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文物古迹,其中的汉魏故城、关羽辞曹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胜迹颇为有名。因三国文化丰富,许昌被国家列入“三国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城市之一。 交通运输: 许昌的交通数铁路最发达。2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国家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4条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京广铁路、淮海铁路、孟平铁路、平禹铁路)、3条城际铁路在建筹建(郑州—许昌城际铁路、许昌—漯河城际铁路、许昌—平顶山城际铁路)。在公路方面,新近开通了郑州-许昌公交,漯河-许昌公交以及平顶山-许昌的公交专线。 许昌工业:许昌市现代工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在烟草种植、加工业方面历史悠久。许昌有许继集团、奔马机械制造厂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名牌;许昌市下属鄢陵县是我国有名的花卉产地,许昌还是我国有名的假发制品地,而瑞贝卡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近几年来,许昌市高度重视产业聚集区建设,相继发展了“许昌至长葛集群经济产业带”、“20个产业集群”、“中原电气谷”(是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等,形成了“一带十区二十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2008 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 062 亿元,位居全国第75 位。2010年许昌市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312.78亿元。 许昌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维持在“二三一”水平。其中,工业所占产业比重由2003 年的54%增加到2008 年的66%;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2003 年的20%下降到2008 年的13%。表明:六年来许昌市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其区域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工业化进程逐年加快,许昌市正由一个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