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科基实验第2次

材科基实验第2次

未知显微组织样品的鉴定

在实际科研中,科研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已知样品成分但未知各成分含量的情况。根据体视学原理结合在显微镜下的金相组织可以利用人工计点法测量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利用相图和求得各相密度,最后利用相图中的杠杆定理求得先析出相的质量分数和合金的具体成分;也可以利用自动图像分析法结合

image tool处理数据。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

Pb-Sb合金1块

金相显微镜,数码照相设备,PG-1A金相抛光机

1500#砂纸,2.5μm抛光膏,4%硝酸酒精,无水酒精,玻璃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

1.2实验方法

1)使用1500#砂纸打磨样品至其表面光滑且划痕方向一致[1]

2)将抛光膏均匀涂抹于样品表面,在抛光机上抛光至样品表面光滑且无划痕

3)用清水将样品表面冲洗干净,本次实验浸蚀剂为4%硝酸酒精。将浸蚀液和纯酒精各倒入一个玻璃

器皿中,用竹夹子夹脱脂棉、蘸浸蚀液在样品表面擦试,当光亮镜面呈浅灰白色,立即用水冲洗,并用酒精擦洗后经吸水纸吸干。操作过程要迅速利落,以防带水样品表面在空气中氧化。严禁用手摸其表面,以免皮肤受到伤害

4)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制备好的样品用显微镜在100~1000倍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组织并拍照

记录

5)将样品放在金相显微镜载物台上,利用网格规则点阵以计点法测量样品中先析出相落在测量对象

上的点数,记录数据,测量不同的视野,重复测量至点数大于400。

1.3自动图像分析法

利用image tool 处理数据计算体积分数

1)双击桌面上的Image Tool图标启动程序;

2)单击“Open”按钮调入需要分析的图像文件;

3)单击“Manual”按钮将灰度图转变为黑白二值图;

4)在跳出来的“Threshold”窗口设定门槛值,将右侧门槛调节到图象中所需区域被盖上;

5)选择“Analysis”菜单对图像进行各种分析,分析所得的数据显示在“Result”窗口中;

2 实验结果

Figure 1 Pb-Sb alloy 4% nitrate alcohol 100 X 图1 Pb-Sb合金4%硝酸酒精100倍

Figure 2 Pb-Sb alloy 4% nitrate alcohol 200X 图2 Pb-Sb合金4%硝酸酒精200倍

Figure 3 Pb-Sb alloy 4% nitrate alcohol 500X 图3 Pb-Sb合金4%硝酸酒精500倍

图4 Pb-Sb合金4%硝酸酒精1000倍

Figure 5 Pb-Sb alloy 4% nitrate alcohol 2000X

图5 Pb-Sb合金4%硝酸酒精2000倍

Pb-Sb合金的金相组织由先析出白色方块状β相和共晶相组成,共晶相由黑白相间的β相和α相混合

组成。

Figure 6 Pb-Sb phase diagram (atomic percentage)[2]

图6 Pb-Sb相图(原子百分比)

Pb-Sb相图中共晶温度为251.7℃,图6为原子百分比相图,将其转换为质量百分比,可知在共晶线上Sb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3.5%,11.1%,96.8%。

根据已知条件知道Pb-Sb合金是过共晶成分,由此可知在共晶温度时有两相,即为先析出β相和共晶相E;

先析出β相密度为:

(1)

带入数据,,,得:

α相的密度:

(2)

带入数据,,,得:

α相的质量分数:

(3)

带入数据求得;β相的质量分数为。

共晶相E的密度为:

(4)

带入数据得:

先析出相所占质量分数为:

(5)

2.1人工计点法

根据体视学原理,第二相体积分数为:

(6)

为保证高的测量效率,使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误差5%,采用网格式规则阵点随机叠加在显微组织图像上作为测量点数,相应的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误差可用下式估算:

()(7)

式中是用规则点阵以计点法测量时落在测量对象上的点数综合除以测试用总点数所得的比值,则是落在测量对象上的点数。

取满足预定相对标准误差的测量结果为最终结果。采用如下形式报告测量结果:

在95%的置信水平下,第二相的体积分数为()。

本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因此落在测量对象上的总点数应大于400。

采用人工计点法测量先析出β相的体积分数,所用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0X,测量网格点数为,测量时随机选择视场,记录落在测量对象上的点数:

Table 1 Artificial point method data

表1人工计点法数据

14.5 14 18 13 14

13 12 14 14 13

15 11 14 14 15

15.5 12 14 16 19

14 13 17 17 11

13.5 15 15 10 8

9 11 16 16 14

14 15 15 17 15

由表1知人工计点测量共40组数据,落在测量对象上的总点数为:

先析出相β的体积分数:

根据式(7)可知标准差。

本实验中取置信系数c=2,则先析出相体积分数的不确定度:

2.1.1先析出相质量分数

由式(6)可知;将数据带入式可知先析出相β所占质量分数为:

计算共晶组织质量分数的不确定度[4]U:

(8)

化简得:

(9)

求得 2.87%.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先析出相的质量分数为。

2.1.2样品成分

设未知样品的Sb含量为,由Pb-Sb相图根据杠杆定理可知:

(10)

带入数据求得=36.01%,即未知样品中Sb的质量百分数为。

计算Sb含量的不确定度Ux:

(11)

化简得:

带入数据求得0.88%

在95%的置信水平下,Pb-Sb合金中Sb的质量分数为

2.2利用image tool处理数据

用image tool测量11张不同显微组织图片中两种组织的体积分数,image tool处理过后的图片如图7所示,图中“黑白”两种像素对应不同成分,“黑”对应α相,“白”对应β相。

Figure 7 image after processing 200X

图7 image tool 处理后图像200倍

通过组织相对量计算合金成分,image tool处理所得数据见表2:

Table 2 image tool data after processing

表2 image tool数据表

Black Count White Count Black % White % Mean 2836885 2165739 56.71 43.29 Std. Dev. 163232.78 163232.78 3.26 3.26

1 2654591 2348033 53.06 46.94

2 2732826 2269798 54.6

3 45.37

3 2732826 2269798 54.63 45.37

4 270515

5 2297469 54.07 45.93

5 2684963 2317661 53.67 46.33

6 3069135 1933489 61.35 38.65

7 3031612 1971012 60.6 39.4

8 2834651 2167973 56.66 43.34

9 2876768 2125856 57.51 42.49

10 3108551 1894073 62.14 37.86

11 2774660 2227964 55.46 44.54

由image tool处理数据可知黑色对应像素百分比平均为56.71%,白色对应像素百分比平均为43.29%,即,,

样本的标准差公式:

(12)

带入11个数据求得S=3.26%,

多次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

β,本实验中取1,求得

β

,则β对应的体积分数为

β

则β相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β

ββ

ββαα

(13)

则α相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αα

ββαα

(14)

带入数据求得

α

β相的不确定度:

α

α

(15)

带入数据求得

即该合金成分中α相的含量为

α

,相的含量为。2.2.1合金成分

根据杆杆定理计算合金成分的成分:

带入数据求得

带入数据求得

Pb-Sb合金中Sb的质量分数为;Pb的质量分数。

2.2.2先析出相质量百分数

由式10结合相图根据杆杆定理可知:

带入数据求得先

先析出β相的不确定度:

(16)

带入数据求得先

该合金中先析出β相的质量分数为先。

2.3合金的步冷曲线

利用matlab做步冷曲线图:

Figure 8 Pb-Sb alloy step cooling curve

图8 Pb-Sb合金步冷曲线

步冷曲线分析:

系统中有2 个组分、P 个相,整个系统的自由度F=2-P+1=3-P

直线ab段对应熔液,自由度F=3-1=2,温度随时间降低。

直线bc对应开始析出先析出相β,系统中有L和β两相,自由度F=3-2=1,随着β相的析出,熔液的成分向着共晶成分靠近。结晶过程中放热使温度下降速度变慢,曲线出现转折。

直线cd对应温度降低到共晶温度251.7℃时,熔液组分为共晶成分,α相也开始析出,α和β相形成共晶组织,共晶反应为L→α+β,三相共存。自由度F=3-3=0,温度保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平台。

曲线de对应共晶完全析出,系统再开始降温,室温下对应的平衡组织为先析出β相和共晶相。

3 分析讨论

本实验利用人工计点法和自动图像分析法结合体视学原理测量未知样品的具体成份。人工计点法求得样品中Sb的质量分数为,自动图像法得到Sb的质量分数为;两者结果相差不大,样品的真实成分参考值为25%Sb,测量结果与真实成分相差超过5%,存在较大误差,误差原因如下:

人工计点法由于先析出相体积较大,显微镜放大倍数不相匹配,在50倍时视场中先析出相小而密集,无法人工计点,放大100倍时,视场中的先析出相较大,存在对一个晶粒的重复计数

自动图像法的对比度选取主观性较强,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明显第10组数据的波动较大

从铸造条件来看,在铸造成型过程中,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使合金的铸造组织变细。Pb-Sb固溶体晶粒由粗大的树枝晶变为细小的等轴晶[3],还引起初生相和共晶相的变化,并使它们分布的更均匀。同时,温度的不断降低,初生的树枝晶向铸锭中间移动,中部的等轴晶逐渐增多,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金相组织尚未有明显的不同晶区的变化,但推测应该是等轴晶区。凝固过程中存在非平衡凝固,冷却速率较大,固相中的溶质原子来不及扩散,从图7可知在初生相周围富集α相,固相线向富Sb一侧偏移,在计算过程中按照理想状态,因此实测的Sb含量要比参考值要大。

4结论

实验所用的6号样品为Pb-Sb合金,其金相组织由大量白色初生β相呈方块结晶,其余黑白相间的共晶组织均匀分布。

人工计点法求得样品中Sb的质量分数为,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为;自动图像法得到Sb的质量分数为,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为。

本次实验,提升了我样品的制备能力,加深了我对体视学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同时我学会了独立查找资料,搜寻相关的相图,通过读图和使用杠杆定则计算样品的组织成分。此外此次试验也提升了我文档的编辑能力,matlab,image tool等工具的使用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姚志浩老师在课上的细致讲解,实验室老师给与的支持,庞思敏同学制样过程中的帮助,谢谢。

参考文献

[1]杨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M].北京:北京科技大,2004;17-19,31-40

[2]Effenberg, G. Pb-Sb Reference Phase Diagrams. Stuttgart:MSIMaterials Science International Services GmbH, 2010:1

[3]余永宁.材料科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688-692

[4]吴平.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1-15

附录

image tool处理图片:均为经4%硝酸酒精浸蚀放大200倍,共11张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螺位错:柏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2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3晶胞:指晶体结构中的平行六面体单位,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空间格子中的单位平行六面体一致。 4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 5聚合: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这个过程称为缩聚,也即聚合。 6非均匀成核: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而形成晶核的过程。7稳定扩散:扩散质点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8玻璃分相:一个均匀的玻璃相在一定的温度和组成范围内有可能分成两个互不溶解或部分溶解的玻璃相(或液相),并相互共存的现象称为玻璃的分相(或称液相不混溶现象)。 9不一致熔融化合物: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这种化合物到某一温度便发生分解,分解产物是一种液相和一种晶相,两者组成与化合物组成皆不相同,故称不一致熔融化合物。10晶粒生长: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均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11非本征扩散:受固溶引入的杂质离子的电价和浓度等外界因素所控制的扩散。或由不等价杂质离子取代造成晶格空位,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2.5)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晶体结构中本征热缺陷,由此而引起的质点迁移。 12稳定扩散:若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各处的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在扩散层dx内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即dc/dt≠0。这种扩散称为不稳定扩散。(2.5分) (2.5分) 13可塑性:粘土与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均匀制成泥团,该泥团受到高于某一个数值剪应力作用后,可以塑造成任何形状,当去除应力泥团能保持其形状,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2.5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用六个参数即三条边棱的长度a、b、c和三条边棱的夹角α、β、γ即为晶胞参数。 14一级相变: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称为一级相变。 15二次再结晶:是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新析出的固相包裹起来,使转熔过程不能继续进行,从而使液相进行另一个单独的析晶过程,就是液相独立析晶。(2.5) 16泰曼温度:反应物开始呈现显著扩散作用的温度。(2.5) 17晶子假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晶子假说,他认为玻璃是高分散晶体(晶子)的结合体,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结构特征为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无规则网络假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18正尖晶石;二价阳离子分布在1/8四面体空隙中,三价阳离子分布在l/2八面体空隙的尖晶石。 19液相独立析晶:是在转熔过程中发生的,由于冷却速度较快,被回收的晶相有可能会被

武汉大学《880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大学《880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详解 2021年武汉大学《880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全套 目录 ?全国名校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说明:本科目考研真题不对外公布(暂时难以获得),通过分析参考教材知识点,精选了有类似考点的其他院校相关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 ?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 导论 1.试举例分析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2007研] 答:材料加工过程对材料使用性能有重要而复杂的影响,材料也必须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材料来。通过合理和经济的合成和加工方法,可以不断创制出许多新材料或改变和精确控制许多传统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提高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制备/合成和加工不仅赋予材料一定的尺寸和形状,而且是控制材料成分和结构的必要手段。如钢材可以通过退火、淬火、回火等热处理来改变它们内部的结构而达到预期的性能,冷轧硅钢片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能使晶粒按一定取向排列而大大减少铁损。 2.任意选择一种材料,说明其可能的用途和加工过程。[中南大学2007研] 答:如Al-Mg合金。作为一种可加工、不可热处理强化的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塑性,在飞机、轻质船用结构材料、运输工业的承力零件和化工用焊接容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材料使用目的,设计合金成分,考虑烧损等情况进行配料,如A15Mg合金板材,实验室条件下可在电阻坩埚炉中750℃左

材科基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各主要部件及元件的效用。 (2)掌握正确的使用操作规程及维护方法。 (3)掌握一般金相显微样品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4)熟悉碳钢平衡组织的显微形貌特征及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相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与介绍: 显微镜的基本放大作用由焦距很短的物镜和焦距较大的目镜来完成的,物体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外但很靠近焦点位置,物体经过物镜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内但很靠近焦点位置,作为目镜的物体,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成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距人眼250mm)处,供眼睛观察。 为了减少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等像差,金相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因此物镜的构造尤为复杂,根据对各种像差的校正程度不同,物镜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和平视场物镜等三大类。近年来,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物镜的设计和制造都有了很大改进。 实际上,一方面,金相显微镜所观察的显微组织,往往几何尺寸很小,小至可与光波波长相比较,此时不能再近似地把光线看成直线传播,而要考虑衍射的影响。另一方面,显微镜中的光线总是部分相干的,因此显微镜的成像过程是个比较复杂的衍射相干过程。此外,由于衍射等因素的影响,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和放大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目前金相显微镜可观察的最小尺寸一般是0.2μm左右,有效放大倍数最大为1500~1600倍。 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用符号“Х”表示,例如物镜放大倍数为20Х,目镜放大倍数为10Х,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

第一章原子排列 本章需掌握的内容: 材料的结合方式: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瓦尔键,氢键;各种结合键的比较及工程材料结合键的特性; 晶体学基础:晶体的概念,晶体特性(晶体的棱角,均匀性,各向异性,对称性),晶体的应用 空间点阵:等同点,空间点阵,点阵平移矢量,初基胞,复杂晶胞,点阵参数。 晶系与布拉菲点阵:种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的特点; 晶面、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确定及晶面族,晶向指数的确定及晶向族,晶带及晶带定律六方晶系的四轴座标系的晶面、晶向指数确定。 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fcc、bcc、hcp; 晶胞中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与致密度,晶面间距、晶向夹角 晶体中原子堆垛方式,晶体结构中间隙。 了解其它金属的晶体结构:亚金属的晶体结构,镧系金属的晶体结构,同素异构性 了解其它类型的晶体结构:离子键晶体结构:MgO陶瓷及NaCl,共价键晶体结构:SiC陶瓷,As、Sb 非晶态结构:非晶体与晶体的区别,非晶态结构 分子相结构 1. 填空 1. f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bcc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 晶胞中原子数为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hcp结构的密排方向是_______,密排面是______,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晶胞中原子数为 ___________,原子的半径是____________。 2. bcc点阵晶面指数h+k+l=奇数时,其晶面间距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 3. Al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其结构原子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4.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体心原子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 5. 在fcc晶胞中,八面体间隙中心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6. 空间点阵只可能有___________种,铝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点阵。Al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Fe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Cu的晶体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7点阵常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1是fcc结构的(-1,1,0 )面,其中AB和AC的晶向指数是__________,CD的晶向指数分别 是___________,AC所在晶面指数是--------------------。

名词解释(材料科学基础)

第二章原子尺度的结构 1. 阿雷尼乌斯方程式 2. 氢键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的一种,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 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 3. 电离势从孤立的中性原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叫做原子的电离势。 4. 短程序凝聚态物质中原子的近邻排列的规律性。 5. 键能将相距无限远的两个离子或原子集合在一起时系统所作的功,或将原子完全地 相互分开所需向系统提供的能量。 6. 键长两个成键原子A和B的平衡核间距离。 7. 线膨胀系数指温度每变化1℃材料长度变化的百分率。 8. 交联橡胶链之间的一次键是通过打开未饱和的双键而生成的,这成为交联。 9. 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把电子吸引向自己的本领叫做元素的电负性。 10. 长程序材料在比键长大得多的距离呈现有序时,称这些材料具有长程序。 11. 热力学研究物质的热性质与外部的系统变量如压力温度组成等之间的关系。 12. 范德瓦尔键由瞬间偶极矩和诱导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引力所构成的物理键。 第三章晶体结构 1. 各向异性指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呈现差异的特性。 2. 各向同性材料的性质和测量方向无关。 3. 原子堆垛因子(APF)在晶体结构中原子占据的体积与可利用的总体积的比率定义为 原子堆垛因子。 4. 晶体点阵晶体点阵是晶体粒子所在位置的点在空间的排列。 5. 密勒指数用以描述晶体点阵系统中指定的点方向面的惯用约定。 6. 多晶体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多晶体。 7. 同素异构体很多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其晶体结构会发生从一种单胞到另一种单胞的转 变。而化合物出现这种该行为称为多形性。 第四章点缺陷和扩散 1.扩散涉及一种原子移动到另一种原子基体中去的物质输运过程。 2. 扩散系数表示气体(或固体)扩散程度的物理量。 3. 有效渗入距离扩散物质含量具有原始含量与表面含量平均值的地方。 4.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指某个晶格间隙中挤进了原子。 5. 点缺陷三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的缺陷,相当于原子的尺寸,例如空位、间隙原子、 置换原子等。 6. 自扩散在纯材料中原子的迁动称为自扩散。 7. 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 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8. 空位指在晶体结构中本应由质点正常占有的位置,实际上缺失了质点。

材科基作业题

石墨是由二维石墨层一片片沿其法线方向以ABABAB …方式重叠而成,片层间距相等,且为l 0=0.336nm 。每层碳原子构成正六角形网状结构,片层投影如下图所示(注:实心点代表A 层原子,空心点代表B 层原子)。碳原子与碳原子的最近距离a =0.142nm 。 (1) 画出石墨片层(二维)的Brivais 空间点阵,并确定其点阵矢量; (2) 确定石墨晶体的Brivais 点阵类型及点阵常数大小。 (3) 比较石墨片层的晶胞与原胞的异同。 解:(1)石墨片层的Bravais 空间点阵如下图红虚线所示,其中a 1和a 2为点阵矢量。如两原子间距离为a ,则点阵矢量可表示为(i,j 为单位矢量): 10 22cos3033sin 6022a a j j a ai a j ai j ===+= (2)若考虑对称性,则石墨为六方晶胞,其点阵常数大小为: 00.1420.246a nm === 00220.3360.672c l nm ==?= 0090,120αβγ=== (3)石墨片层的晶胞(黄色)与原胞(浅兰色)分别如下图所示。 j i

3. 推导出正六变形点阵的倒易点阵矢量,并确定其倒易点阵的空间点阵类型。 解:设正六边形的变长为a ,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正六边形的原胞矢量可以写为: 122a a i j a ai =+= (1) 其点阵常数间的关系为设其倒易点阵矢量为: 111222b x i y j b x i y j =+=+ 则由公式:1122211211 0a b a b a b a b ?=?=?=?= 可得: 1211b j b j a a =+=+ (2) 将(1)式和(2)式进行比较,可知两组点阵矢量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由(2)矢量所构成的倒易点阵仍是正六边形。 注:原胞矢量的写法不唯一。 1. 有一工件需要使用到1000℃以上, (1)采用铁合金材料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试计算由于铁晶型转变所造成的体积变化。 (3)假设单轴应变为体积应变的1/3,铁的弹模量为210GPa,试计算所产生的应力大小。 (已知:BCC 铁的晶格常数为0.2863nm ,FCC 铁晶格常数为0.3591nm ) 111222111222)1022)02)02 0)12 a i j x i y j x a x i j x i y j a a y i x i y j y a i x i y j ?+=?=?????=+=????????=+=????=??+=?? (+)((+)(()(() (i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重点内容:均匀形核时过冷度与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之间的关系;细化晶粒的方法,铸锭三晶区的形成机制。 基本内容:结晶过程、阻力、动力,过冷度、变质处理的概念。铸锭的缺陷;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构条件,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相起伏: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着的近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在浇铸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使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以细化晶粒的方法。 过冷度与液态金属结晶的关系:液态金属结晶的过程是形核与晶核的长大过程。从热力学的角度上看,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 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 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 1. 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 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 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 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 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 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 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 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0:当k0<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1时,k0越大,偏析也越大。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大,则偏析程度较小;反之,则偏析程度较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晶内偏析程度越严重。 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使合金的机械性能下降,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06材料科学基础试卷A(答案)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东 北 大 学 秦 皇 岛 分 校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试卷: A 考试形式: 闭卷 授课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考试日期: 2008年12月31日 试卷:共 4 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三元凝聚系统中最大相数是 4 。 2、某一氮气和氧气的混合物系统,其独立组元数是 2 ,相数是 1 。 3、下图为晶核的半径r 与△G 间的关系,现有不同温度的三条曲线,请指出哪条温度最高? T 1 。哪条温度最低? T 3 。 4、在单元系的p (压强)-T (温度)相图内,当高温相向低温相转变时体积 收缩,则根据克拉珀龙方程,相界线的斜率为 正 (填正、负或大 于零、小于零)。 5、测定某种晶体凝固时生长速度(υg )与液固相界面前端动态过冷度(△T K )的关系为υg 正比于△T K 2,则该晶体的长大属于 借螺型位错长大 方式。 6、一般金属在非均匀形核时,所需的过冷度是其结晶温度Tm 的0.02 倍。 7、高分子从熔体冷却结晶时,通常形成 球晶 。高分子的熔点随其晶 片厚度的增加而 增加 。 8、二元包晶合金中,有α相和β相两相,α相是初生相,其包晶转变式为βα→+L 9、调幅分解是经过 组元的上坡扩散 方式形成。 10、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K 0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 。 A. 高分子材料; B. 功能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2、在下列结合键中,不属于一次键的是: A. 离子键; B. 金属键; C. 氢键; D. 共价键。 3、材料的许多性能均与结合键有关,如大多数金属均具有较高的密度是由于: A. 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 B. 金属键具有方向性; C.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 D.A 和C 。 3、下述晶面指数中,不属于同一晶面族的是: A. (110); B. (101); C. (011- );D. (100)。 4、 面心立方晶体中,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目为: A. 2; B. 4; C. 6; D. 14。 5、 体心立方结构晶体的配位数是: A. 8; B.12; C. 4; D. 16。 6、面心立方结构晶体的原子密排面是: A. {111}; B. {110}; C. (100); D. [111]。 7、立方晶体中(110)和(211)面同属于 晶带 A. [110]; B. [100]; C. [211]; D. [--111]。 6、体心立方结构中原子的最密排晶向族是: A. <100>; B. [111]; C. <111>; D. (111)。 6、如果某一晶体中若干晶面属于某一晶带,则: A. 这些晶面必定是同族晶面; B. 这些晶面必定相互平行; C. 这些晶面上原子排列相同; D. 这些晶面之间的交线相互平行。 7、金属的典型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它们的晶胞中原子数分别为:A. 4, 2, 6; B. 6, 2, 4; C. 4, 4, 6; D. 2, 4, 6 7、在晶体中形成空位的同时又产生间隙原子,这样的缺陷称为: A. 肖脱基缺陷; B. 弗兰克缺陷; C. 线缺陷; D. 面缺陷 7、两平行螺旋位错,当柏氏矢量同向时,其相互作用力: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胡赓祥《材料科学基础》(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9分) 1.体心立方金属的滑移系是由_________滑移面和_________滑移方向组成的。 <> {110}111 【答案】; 2.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特征,可将它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莱氏体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机械混合物。 【答案】奥氏体;渗碳体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再结晶 答: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了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变形前的状况,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结晶。 2.割阶 答:在位错的滑移运动过程中,若曲折线段垂至于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之为割阶。 3.柯肯达尔效应 答:由于两种原子的扩散速率不同,导致了一种原子扩散出去的通量不等于另一种原子扩散进入的通量,进而导致标志面(Mo丝)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柯肯达尔效应。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原子的结合键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原子的结合键有:

(1)离子键。其特点是:正负离子相互吸引;键合很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熔 点、硬度高,固态不导电,导热性差。(2)共价键。其特点是:相邻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键合强,有饱和性,有方向性;熔点、硬度高,不导电,导热性有好有差。 (3)金属键。其特点是:金属正离子与自由电子相互吸引;键合较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熔点、硬度有高有低,导热导电性好。 (4)分子键。其特点是:分子或分子团显弱电性,相互吸引;键合很弱,无方向性;熔点、硬度低,不导电,导热性差。 (5)氢键。其特点是:类似分子键,但氢原子起关键作用;键合弱,有方向性;熔点、硬度低,不导电,导热性好。 2.简述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与应用。答:(1)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①表征位错线的性质。据与位错线的取向关系可b v b v 确定位错线性质;②表征了总畸变的积累。围绕一根位错线的柏氏回路任意扩大或移动,b v 回路中包含的点阵畸变量的总累和不变,因而由这种畸变总量所确定的柏氏矢量也不改变;③表征了位错强度。同一晶体中大的位错具有严重的点阵畸变,能量高且不稳定。位b v b v 错的许多性质,如位错的能量,应力场,位错受力等,都与有关。 b v (2)柏氏矢量的应用:柏氏矢量可表示位错性质和取向,即晶体滑移方向。柏氏矢量越大,位错周围晶体畸变越严重。 3.一根多晶Zn ()棒和一根多晶镁()棒受压缩变形,分析二/ 1.86c a =/ 1.62c a =者的变形特征,比较二者的塑性。(提示:从分析滑移和孪生入手) 答:多晶体压缩滑移转动,(0001)转向压缩面,产生织构。继续压缩,滑移越来越难。 对于Zn :由于c /a =1.86,位于锐角区,宏观压力方向与微观孪生变形相适应,故可发生孪生。孪生之后改变位向可继续滑移,反复进行,故表现出较好的塑性。 对于Mg :由于c /a =1.62,压力轴位于钝角区,宏观压力方向与微观孪生变形相反,故不可发生孪生。因此表现出较差的塑性。 4.根据凝固理论,简述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 答:由凝固理论可知,结晶时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目Z 取决于形核率N 和晶体长大速率V g 两个因素,即ZN /V 。基本途径: (1)增加过冷度T 。T 增加,ZV g 都随之增加,但是N 的增长率大于V 的增长率。 因而N /V 的值增加,即Z 增多。(2)加入形核剂。加入形核剂后,可以促使过冷液体发生非均匀形核。即不但使非均匀形核所需的基底增多,而且使临界晶核半径减小,这都使晶核数目增加,从而细化晶粒。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郑举功编

东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填空题 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Y、Z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2O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2+进入到KCl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0014.析晶过程分两个阶段,先______后______。 0015.晶体产生Frankel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而有Schtty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一般说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两种离子半径相差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 0016.少量CaCl2在KCl中形成固溶体后,实测密度值随Ca2+离子数/K+离子数比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判断其缺陷反应式为_________。 0017.Tg是_________,它与玻璃形成过程的冷却速率有关,同组分熔体快冷时Tg比慢冷时_________ ,淬冷玻璃比慢冷玻璃的密度_________,热膨胀系数_________。 0018.同温度下,组成分别为:(1) 0.2Na2O-0.8SiO2 ;(2) 0.1Na2O-0.1CaO-0.8SiO2 ;(3) 0.2CaO-0.8SiO2 的三种熔体,其粘度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0019.三T图中三个T代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0020.粘滞活化能越_________ ,粘度越_________ 。硅酸盐熔体或玻璃的电导主要决定于_________ 。 0021.0.2Na2O-0.8SiO2组成的熔体,若保持Na2O含量不变,用CaO置换部分SiO2后,电导_________。0022.在Na2O-SiO2熔体中加入Al2O3(Na2O/Al2O3<1),熔体粘度_________。 0023.组成Na2O . 1/2Al2O3 . 2SiO2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_________。 0024.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六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格子相对应,立方最紧密堆积与_______ 相对应。0025.在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之间如果相连,只能是_________方式相连。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doczj.com/doc/5d3914587.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