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检验学考试要点

种子检验学考试要点

种子检验学考试要点
种子检验学考试要点

种子检验学考试要点

种子科学与工程

1. 四唑染色

(1)测定原理:

有生活力的种子活细胞在呼吸过程中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四唑溶液(无色)被种子活组织吸收后,参与活细胞的还原反应,从脱氢酶接受氢离子,被还原成红色、稳定、不扩散、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臜;

DPNH2 + TTC →DPN + TTCH + HCl

(辅酶IH2) (四唑) (辅酶I) (甲臜) (氯化氢)

(2)测定方法

<1>试验样品从净度分析后并经充分混合的净种子中,随机数取100粒种子,4次重复。如果是测定发芽试验末期休眠种子的生活力,则单用发芽试验末期所发现的休眠种子。

<2>染色前的种子准备(预湿、预措):

1)种子预湿(方法:①快速水浸预湿:适用于直接浸入水中不会造成组织破裂损伤,不会影响鉴定正确性的种子;②缓慢纸床预湿:适用于直接浸在水中容易破裂和损伤的种子,以及衰弱的种子或过分干燥的种子;③H2O2溶液浸种:为加快种子吸胀、促进酶的活化,缩短预湿时间。)

2)染色前的种子处理(预措):(方法:①刺穿:对经过预湿的种子或硬实种子,可利用解剖针或解剖刀,刺穿种子的非主要部位,适用于小粒牧草等种子。②纵切:通过胚中轴和胚乳,纵向切开,使胚的主要构造暴露出来,适用于具有直立胚的大粒禾本科等种子。③横切:用解剖刀、刀片、弯曲剪子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沿种子非主要组织横向切断。)

3)染色程序:将准备好的100×4种子放入适宜大小的培养皿或烧杯中。加入适宜浓度的四唑溶液,以淹没种子为度,移置到一定温度的(黑暗或弱光)恒温箱内进行染色反应。

4)一般鉴定原则:

<1>凡是胚的主要构造及有关活营养组织染成有光泽的鲜红色,且组织状态正常的,为有生活力种子。

<2>凡是胚的主要构造局部不染色或染成异常的颜色和光泽,并且活营养组织不染色部分已超过1/2,或超过允许范围以及组织软化的,为不正常种子。

<3> 凡是完全不染色或染成无光泽的淡红色或灰白色,且组织已软腐或异常、虫蛀、损伤、腐烂的为死种子。

2. 离体胚测定的原理:将离体胚在规定的条件下培养5~10d有生活力的胚仍然保持坚硬新鲜的状态,或者吸水膨胀、子叶展开转绿,或者胚根和侧根伸长、长出上胚轴和第1叶;无生活力的胚,则呈现腐烂的症状

3. 染料染色法测定原理:活细胞原生质膜具有选择透性,染料大分子不能进入活细胞内,胚部等活组织不能被染料染色;死的种胚细胞因原生质膜丧失选择吸收能力,故可被染料染色

4. 种子活力:决定种子或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的活性水平和行为的那些种子特性的综合表现。

5. 种子活力、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1)高活力的种子一定具有高的发芽力和生活力

(2)具有高发芽力的种子也必定具有高的生活力

(3)具有生活力的种子不一定都具发芽力,能发芽的种子活力也不一定高。

6. 发芽测定法(3类):

(1)标准发芽试验(发芽速率测定)法(最古老和最为简单的方法,适用于各种作物。) (2)幼苗生长量测定法:适用于具有直立胚芽或胚根的禾谷类和蔬菜种子,采用纸卷直立发芽法。

(3)幼苗评定试验:对大粒豆类种子,细弱苗也可达到相当的长度,不能用幼苗长度表示活力,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方法,幼苗评定时分成不同等级。

7. 电导率测定:

(1)测定原理:种子吸胀初期,细胞膜重建和修复能力影响电解质(如氨基酸、有机酸、糖及其他离子)渗出程度,膜完整性修复速度越快,渗出物越少。高活力种子能够更加快速地重建膜,且最大限度修复任何损伤;高活力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低于低活力种子。

(2)测定方法:取50粒种子称重(精确至2位小数)2个重复。取烧杯3个,用热水和去离子水洗净。将种子放入烧杯中,加入250ml去离子水,另一烧杯内加去离子水作对照。所有烧杯于20℃条件下放置24h,用电导仪测定浸泡液和对照的电导率。

8. 种子真实性:指一批种子所属品种、种或属与文件描述(品种证书、标签等)是否相同。即种子样品的真假。

9. 品种纯度:品种个体之间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的种子数占供检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即品种一致性程度的高低。

10. 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方法分类

(1)根据其所依据的原理不同主要可分为:1)形态鉴定:籽粒、种苗、植株形态测定;2)物理化学法鉴定:荧光鉴定法、煮沸法;苯酚染色法、碘化钾染色法;3)生理生化法鉴定:愈创木酚染色法、电泳法、色谱法、免疫技术;4)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子标记技术;5)细胞学鉴定:染色体数目

(2)依据检验的对象分:1)种子纯度测定2)幼苗纯度测定3)植株纯度测定

(3)根据检验的场所分:1)田间纯度检验2)室内纯度检验3)田间小区种植检验

11. 苯酚(石炭酸)染色法

(1)染色原理:由于每个品种皮壳内酚酶活性不同,将苯酚氧化呈现深浅不同的褐色。(2)适用范围:小麦、水稻和燕麦、大麦、黑麦草、早熟禾等牧草种子。

12. 愈创木酚法原理:大豆种皮内具有过氧化物酶,能使过氧化氢分解而放出氧,使愈创木酚氧化而产生红棕色的4-邻甲氧基醌。

13. 应用电泳鉴定品种的理论基础:

电泳基础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与其电性相反方向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电泳。蛋白质带有电荷,因此在电场中能泳动。品种鉴定中,个体或群体间酶及蛋白质成分的差异,反映基因表达的差异。电泳技术可非常准确地分析种子蛋白质或同工酶的差异,进而区分不同品种14. 种子纯度电泳检测的一般程序:

(1)样品的提取;(2)凝胶的制备(3)加样电泳(4)染色(5)谱带分析

15. 田间检验: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对品种真实性进行验证,对品种纯度进行鉴定,对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和杂草等情况进行调查,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程度的活动(种子能否作为种用)。一般由地方种子检验部门负责。

16. 田间检验时期:种子田在生长季节可以检查多次,通常为苗期、花期、成熟期,至少应在品种特征、特性表现最充分、最明显的时期检查一次。常规作物通常在成熟期;杂交作物在花期或花药开裂前;蔬菜作物则在食用器官成熟期

17. 田间检验方法(程序):

(1)取样1)了解情况:<1>了解种子田基本情况<2>检查隔离情况<3>检查种子田总体状况;2)划分检验区;3)设点

(2)检验:边设点边检验,(根据品种特征特性)逐株观察

(3)结果与报告

18. 种子水分(种子含水量):

指种子中所有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总量占种子总重量的百分率。

19. 种子水分测定的意义:

(1)保证种子安全贮藏(2)种子水分是种子分级的主要(四大)指标之一

(3)节约贮运费用(体积、重量)

20. 种子水分测定的方法:

(1) 标准测定方法:烘干减重法:样品烘干后失去水分的重量计算种子水分百分率。

(2) 其他方法:11)(卡尔-费休)滴定法:适用于微量水份的测定。

2)(甲苯)蒸馏法:适用于含挥发性物质的样品。

3)快速法(电容式、电阻式和红外线水分测定仪)。

21. 标准测定法:

(1)低恒温烘干法(标准:103℃、8h,一次烘干):

适用种类--所有农业、园艺和牧草种子。特别是油料作物种子(油分易于氧化而挥发而降低样品重量)必须采用此法。葱属、花生、芸苔属、辣椒、大豆、棉属、向日葵、萝卜、蓖麻、芝麻、茄子、所有林木种类等。

(2)高恒温烘干法(标准:130℃、1h):

适用种类:除油料作物以外的种子。禾谷类、豆类、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芹菜、胡萝卜、茼蓠、石刁梢、甜菜、西瓜、黄瓜、莴苣、番茄、菠菜、大麻、烟草等。

(3)(高水分种子)预先(二次)烘干法:

适用种类--需要磨碎的高水分种子。禾谷类种子水分超过18%,豆类和油料作物水分超过16%时,必须采用预先烘干法。

22. 电阻式水分速测仪测定原理:

在一闭合电路中,当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I=U/R)。把种子作为电阻接入电路中,电流随种子自由水含量的高低而变化。把电表的刻度转换成相应水分的刻度。电容式水分速测仪测定原理。电容是表示导体容纳电量的物理量。电容量的大小与物质的介电常数(ξ)和两极板对应面积(s)成正比,与两极间的距离(d)成反比。当两极板的距离一定,测试的样品量一定(即两极的对应面积一定)时,电容量的变化只与介电常数变化有关。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种子干物质为10,水为81,因此种子内水分变化,就会引起介电常数的变化,从而引起电容的变化。若将种子放在电路中,作为电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测得电容的大小就可间接测得水分含量。

23. 甲苯蒸馏法测定原理:

甲苯为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沸点为110.5℃,相对密度为0.867,当其与样品共沸时,水分首先蒸发,同时也伴有甲苯蒸发,经冷凝滴入测量管中。由于甲苯不溶于水,且相对密度较水小,二者共存时有明显的界面,蒸馏完毕,可测出水的体积。根据水分体积和样品重量,计算样品的含水量。

24. 种子健康检验:

对种子所携带病(真菌、细菌及病毒)虫(线虫及害虫)害种类及数量进行检验。

(表示方法:种子带病率;种子虫害率。)

25. 种子病原物的检验方法:

(1)肉眼检验(2)过筛检验(3)洗涤检验(4)漏斗分离检验

(5)萌芽检验(6)分离培养检验(7)噬菌体检验(8)接种指示植物法

(9)血清学检验(10)隔离种植检验

26. 种子害虫的检验方法:

(1)肉眼检验(2)过筛检验(3)剖粒检验(4)染色检验(5)相对密度检验

27. 种子质量评定:

对种子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检验得到的结果与现行有效规定的最低标准或与标签(发票、合同、协议、检验报告单、广告目录等)标注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结论的过程。28. 种子质量评定的依据和原则

(1)种子质量评定的依据:1)国家标准:2)行业标准:3)地方标准:4)企业标准:(2)种子质量评定的原则:

1)品种品质评定的一般原则品种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品种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同一批种子当田间和室内纯度检验结果不一致时,应以纯度低的为准。若田间品种纯度过低,达不到国家分级标准的最低指标时,应严格去杂,经检验合格后作为种用,否则不能作为种用。若室内纯度低于国家分级标准最低指标时,绝不能作种用。

2)杂交种品种品质的评定:察看亲本纯度、制种田的隔离条件是否符合制种要求。田间杂株(穗)率(父本杂株散粉率、母本杂株率及母本散粉率)在分级指标内

29. 国外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特点:

(1)品种纯度的大多数指标侧重于过程控制的指标,很少规定最终产品的指标(因为最终产品指标在短期内无法鉴定),标准容易实施。

(2)品种纯度指标与室内检测指标(净度、发芽率)分开(因为像预基础种子、基础种子没有发芽率规定的约束,可以较低)切合种子繁殖的实际情况。

(3)国际规定的品种纯度的指标都比较高,且与前作、隔离条件、亲本种子质量等结合起来使用。

(4)种子的物理质量(如净度、发芽率等)(OECD)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只规定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最低标准

30. 国际种子检验证书包括种子批证书

①橙色国际种子批证书②绿色国际种子批证书、种子样品证书

③蓝色国际种子样品证书、检验报告

31. 种子标签:

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特定文字说明及图案。是种子生产者、销售者向种子使用者传递该种子质量状况及其它有关信息的方式,种子标签属种子质量证书的范畴。(外标签、标牌、内标签)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种子检验学

种子检验学 1. 种子检验学: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测定,判断其优劣,评定其种用价值的一门应用科学 2. 种子检验:按照一定的标准(现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为依据),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农业生产上使用的种子质量进行检测、鉴定、分析,以判断其使用价值的过程。 3. 种子检验的分类(1)从职能上分:①内部检验②监督检验③仲裁检验(2)从检测对象上分①田间检验②室内检验③小区种植鉴定。 4. 种子检验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顺序性(2)、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结果才有效(3)、种子检验必须借助大量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进行 5. 扦样:利用一种专用的扦样器具,从袋装或散装子批取样的工作 6.(1)种子批: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2)初次样品:从种子批的一个点,用扦样器或徒手所扦取的一部分种子。 (3)混合样品:从种子批内所扦出的全部初次样品合并混合而成的样品。 (4)送验样品:从混合样品中分取一部分种子送至检验室作检验用的样品,其大小至少符合规定重量 (5)试验样品:由送验样品中分出一定量种子,供检验种子某个质量项目用的样品

(6)半试样:将试验样品分减成一半重量的样品 7. 扦样目的:从一批大量的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的,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8. 扦样的原则:(1)种子批质量要均匀(2)扦样点要均匀分布(3)各个扦样点扦出种子数量应基本相等(4)合格扦样员扦样 9. 扦样、分样仪器及其使用方法:(1)袋装种子扦样器①单管扦样器:尖端朝上,洞孔向下,与水平约成30°,从袋的一角向另外一角慢慢插入袋内,直达袋的中心。然后将扦样器旋转180°,使洞孔朝上,减速抽出,从空心手柄中流出适量的种子。②双管扦样器:垂直或水平。扦样器在关闭状态插入袋内,然后开启孔口,转动两次或轻轻摇动,使扦样器完全装满种子,最后关闭、拔出无论垂直或水平使用,必须将扦样器对角插入袋内或容器中(2)散装种子扦样器:①双管扦样器:②圆锥形扦样器:将扦样器垂直或略微倾斜地插入种子堆中,压紧铁轴,使套筒盖盖住套筒,达到一定深度后,拉上铁轴,使套筒盖升起,此时略为振动一下,使种子掉入套筒内,然后抽出扦样③器气吸式扦样机:一次扦样可从各层分级取得样品,可以垂直及水平两个方向来扦取样品(3)徒手扦样 10.分样器:(1)圆锥形分样器(钟鼎式分样器)(2)横格式分样器(3)四分法(4)徒手分样:适用于有稃壳的种子 11.种子净度:又称种子清洁度,是指供检样品中除去杂质和其他植物种子后留下本作物净种子重量占样品总重量的百分率 12.净种子:指送验者所叙述的种(包括种的全部植物学变种和栽培品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新闻学概论复习重点题

2015.4 简答: 简述陆定一新闻定义的内容、优点及不足。 以传播技术作为划分依据,人类新闻事业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对无产阶级报刊党性原则的主要概括是什么?简述当前我国媒介滥用权利的几种表现。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论述: 试述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和基本特性。 试述当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舆论监督的意义。 2014.10 简答题: 简述西方最早手抄新闻的发展情况?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具有的支配性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事业的多种功能。 简述防止新闻失实的办法。 简述正确开展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论述题: 试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试述新闻与信息的异同关系。 2014.4 简答: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述“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概念异同。 简述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要点。 简述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的关系。 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本含义。 论述: 试述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兼具的主动性和受动性。 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本土特色。 2013.7 简答: 简述新闻与历史的共同点和区别。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包含哪些方面? 简述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 简述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的基本要求。 简述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 论述: 结合实例论述你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理解。

在新闻工作中如何才能坚持“政治家办报”?请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历年试题简答: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简述新闻报道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简述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五要素说的局限性。 为什么说失去了真实新闻事业就失去了信誉和优势? 简述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和社会与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的统一。 新闻职业有何弱点?举例说明新闻职业的弱点虽然难避免却可以弥补。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简述新闻从业者的业务修养。 为什么说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具有宏观指导作用?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党性原则? 简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 简述新闻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点。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历史上的正面作用。 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形成的三个阶段。 简述新闻“新”的含义。 为什么说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述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简述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的关系。 简述新闻与情报的不同之处。 简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简述拉斯韦尔5W模式包括的因素。 简要说明新闻媒介为什么要具体分析“群众需要”。 范长江的新闻定义有哪些优缺点? 简述新闻事业运作规律的基本含义。 简要概括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说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 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简述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与特点。 新闻工作者如何做到不断创新?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种子检验

一、概念 1.种子检验:是利用规定的程序对种子样品的质量指标进行分析、鉴定,判断和评价种子批利用价值的活动。 2.播种品质:指影响播种质量的种子质量性状。 3.品种品质:指与品种的遗传基础有关的种子质量性状。 4.田间检验:是指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在田间对品种真实性进行,对品种纯度进行鉴定,对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危害、异作物和杂草等情况进验证行调查,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符合性的活动。 5.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6.原种: 7.育种家种子: 8.良种: 9.大田用种: 10.品种真实性:是指一批种子所属品种与文件(品种证书、标签等)是否相同,是否符合其实。 11.品种纯度:是品种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用本品种种子数占供检本作物种子数的百分率表示。 12.扦样:是指利用专用的扦样器具,从袋装或散装的种子批中扦取适量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的过程。 13.种子批:指同一品种、同一来源、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质量基本一致,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群体。 14.初次样品:又称小样,是指从一批种子的某个扦样点扦取到的一小部分种子。 15.混合样品:又称原始样品,指由同一种子批中所扦出的全部初次样品混合而成的样品。 16.送验样品:又称送检样品或平均样品,指从混合样品中分取、送到种子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数量符合要求的样品。 17.试验样品:简称试样,是由送验样品分出,供检验种子品质具体项目用的样品。 18.半试样:将试验样品分成为规定重量一半的样品。 19.发芽:在实验室内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其主要构造的状态,表明在田间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20.发芽力: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生长成正常植株的能力。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21.发芽势:指在种子发芽试验初期长成的全部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22.发芽率:指在种子发芽试验末期长成的全部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23.正常幼苗:指生长在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成为正常植株潜力的幼苗。 24.不正常幼苗:指生长在良好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无继续生长成为正常植株的潜力的幼苗。 25.未发芽种子: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时,在试验末期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未发芽种子、死种子和其它类型。 26.新鲜未发芽种子:在发芽试验条件下,既非硬实,又不发芽而保持清洁和坚硬,具有生长成为正常植株潜力的种子。 27.种子含水量:种子中含有的水分重量占种子种子重量的百分数。 28.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29.种子活力:通常指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能和指标。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 冗余信息:信息中包含的、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心愿自由选择的那一部分。 3. 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4. 噪音:对正常传播的信息起干扰作用,使讯息变得不清晰的信号。 5.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形成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包括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两种。 6. 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7. 编码:认知 --- 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 8. 把关人:控制信息在信道里流通的个人或组织。 9. “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0.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聚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11. 释码: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释码过程要受到受众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故体现了社会的多样性。 12. 信息沟: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 13. 经验学派: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 14. 批判学派(西欧学派):是对欧、美等国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态度。 15. 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6.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7.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简答题 1. 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的性质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过程。 (6)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2. 传播的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 拉斯韦尔“ 5W模式”:查书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 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种子发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种子质量的检测。 2 引用标准 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 3 术语 3.1 发芽 在实验室内幼苗出现和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幼苗的主要构造表明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能否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 3.2 发芽率 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见表1)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 3.3 幼苗的主要构造 因种而异,由根系、幼苗中轴(上胚轴、下胚轴或中胚轴)、顶芽、子叶和芽鞘等构造组成。 3.4 正常幼苗 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5 不正常幼苗 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能继续生长发育成为正常植株的幼苗。 3.6 复胚种子单位 能够产生一株以上幼苗的种子单位,如伞形科未分离的分果,甜菜的种球等。 3.7 未发芽的种子 在表1规定的条件下,试验末期仍不能发芽的种子,包括硬实、新鲜不发芽种子、死种子(通常变软、变色、发霉,并没有幼苗生长的迹象)和其他类型(如空的、无胚或虫蛀的种子)。 3.8 新鲜不发芽种子 由生理休眠所引起,试验期间保持清洁和一定硬度,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 4 发芽床 按表1规定,通常采用纸和砂作为发芽床。除6.2条所述的特殊情况外,土壤或其他介质不宜用作初次试验的发芽床。湿润发芽床的水质应纯净、无毒无害,pH值为6.0-7.5。 4.1 纸床 4.1.1 一般要求 具有一定的强度、质地好、吸水性强、保水性好、无毒无菌、清洁干净,不含可溶性色素或其他化学物质,pH值为6.0-7.5。可以用滤纸、吸水纸等作为纸床。 4.1.2 生物毒性测定 利用梯牧草、红顶草、弯叶画眉草、紫羊茅和独行菜等种子发芽时对纸中有毒物质繁感的特性,将品质不明和品质合格的纸进行发芽比较试验,依据幼苗根的生长情况进行鉴定。在表1规定的第一次计数时或提前观察根部症状。若根缩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 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 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 5,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 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 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它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 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 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它是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 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即“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 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这个模式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 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也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 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也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种子检验学复习题

种子检验学复习资料(农大)第1章 优劣,评定用种价值的应用科学。 种子评定4大硬性指标: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 种子检验的作用:保证实现种子标准化;保证加工、贮藏和运输安全;检 验经营流通中的种子质量,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防止、控制种传病害的 传播与蔓延,特别是检疫性病虫、杂草。 种子质量应包括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 品种品质——是指与遗传特性有关的品质,可用真、纯两个字概括。 播种品质——是指种子播种量与田间出苗有关的品质,可用六个字概括 净、壮、饱、健、干、强 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种 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因 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杂草种子比率超过规定的;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 象的有害生物的; (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 AOSCA北美洲官方种子分析者协会 EU(欧盟)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种子检验的内容总则、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鉴定、水分测定、其他项目测定 种子检验的分类按职能分为内部检验、监督检验、仲裁检验;按时期分为 田间检验、室内检验、田间种植鉴定 第2章 同一来源、同一品种、同一年度、同一时期收获和质量基本一致、

在规定数量之内的种子 ,其数量必须满足规定的最低标准 品。 扦样的目的与原则: 目的:从一批大量的种子中扦取适当数量、有代表性、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 原则:种子批要均匀一致,不能存在异质性;扦样点的均匀分布;各扦样点扦取样品的数量要基本一致 扦样的步骤:①样品的扦取。②样品的制备。③样品的处理 袋装种子批和散装种子批的扦样方法: 袋装:1、确定扦样袋数;2、扦样点的设置;3、扦取初次样品。 散装:1、扦样点数的确定;2、扦样点的设置;3、按堆高分层4、扦取初次样品 种子批的异质性测定 属于非常规测定项目,用于判定种子批是否存在真正的差异。并不是每个种子批都需要进行异质性测定,只有当扦样人员认为必要时,即怀疑种子批存在异质性时才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异质性针对的是多容器包装的种子批,是指不同容器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3章 重量占分析样品总重量的比例。 净度分析的意义:为质量分级和计算播种用价提供依据;为种子清选分级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 第九章

第九章受传者研究 学习指导:本章是五个W中间仅次于效果研究的部分,也是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的部分。需要对各种理论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受众的选择性因素、使用与满足理论应该重点加以掌 握。 第一节受传者和受众 概念:受传者和受众的相同之处和区别 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传播学中的受众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 名称。 问答: 1.受众在大众传播中有何重要作用? ①受众不但是大众传播信息到达的目的地,而且也是媒介信息的积极主动的“寻觅者”。 ②在大众传播中,受众是否接触某一媒介传递的信息,得凭受众自愿,传播者无法也无 权强迫受众接受媒介传递的信息。 2.大众传播中受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广泛性。大众传播是面向全社会公众的传播活动。 ②混杂性。大众传播的受众是混杂的,由特点各异的受众成员组成。 ③分散性。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与传播者没有直接的接触,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 分隔开的,无法展开当场的对话交流。 3.受众接受信息的动机有哪些?(联系“使用与满足”) ①消遣娱乐。广大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动机之一。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消遣、 娱乐的工具。 ②满足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市场、商品、文化等信息。 ③获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空中学校”广播电视大学、中专等,极大的延伸了学校的 课堂。 ④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它们把受众成员同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关于受众的理论 概念: 1.枪弹论(魔弹论、子弹理论、皮下注射论):大众传播的受众是被动的、相对而言无自卫能力的“靶子”,很容易被大众传播媒介射出的“子弹”——信息——所击倒。但后来的实证研究发现,有时,受众受众似乎是“中弹”了,而却“拒不倒下”。

传播学概论测试题3

第一章、第二章测试 1、人类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口语传播时代 (2)文字传播时代 (3)印刷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时代 2、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分别是: (1)拉斯韦尔 (2)拉扎斯菲尔德 (3)卢因 (4)霍夫兰 4、信息论的创立者香农认为,只要是能够消除或减少事物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都是信息。 5、十五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6、人类传播有哪些特点? (1)社会传播是信息在扩散中实现共享的过程。 (2)社会传播是传播双方的互动行为。 (3)社会传播的发生是以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前提的。 (4)社会传播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建立着新的社会关系。 (5)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是各种类型的传播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 7、什么是符号化?什么是符号解读? 符号化(编码):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声音或文字语言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译码):是受传播者对其接受到的符号进行理解和阐释,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第三章、第四章测试 1、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传播者(C),受传者(R),讯息(M),媒介(MD),反馈(F) 3、1949年,美国的信息论学者(香农)和(韦弗)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 4、1967年,美国学者(丹斯)强调了传播过程的动态性质,比如,谈话中双方“认知场”总是在不断扩大。麦奎尔将其观点概括为“螺旋形模式”。 5、在对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研究中,(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是由普遍联系的各种类型的传播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则看到了大众传播各个环节都受到各种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对传播者和受众具有重大的影响。 6、人内传播的一些理论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看来,人的自我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另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布鲁默)则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7、1973年,美国学者(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模理论的个体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8、“镜中我”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依赖于同他人之间的互动。他人的评价和态度是一面“镜子”,个体依此调整自身行为。 9、图示:拉斯韦尔五W模式。 10、图示: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