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选修2-2 3.2.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高中数学选修2-2 3.2.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高中数学选修2-2 3.2.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高中数学选修2-2 3.2.1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依据新大纲及教材分析,复数四则运算是本章知识的重点。

2、新教材降低了对复数的要求,只要求学习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形式及几何意义,加减乘除运算及加减的几何意义。因此,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数运算法则和性质的比较,多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在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的代数运算的教学中,应避免烦琐的计算,多利用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3、将实数的运算通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创新,有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1、学生以了解复数的概念与定义以及复数在数域内的地位。

2、学生知识经验与学习经验较为丰富,以具有类比知识点的学习方法。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

(五)教学难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法法则。教学方法:(六)启发式教学法关键:掌握复数加法、减法的定义和复数相等定义的运用。

二、说教法:

1、本节课通过复习整式的运算,复数的运算,通过类比思想体会整式的运算与复数的运算的共性,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例题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会复数运算的基础上归纳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学法:

1、复习已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作铺垫。通过对数系学习的回忆,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让学生板演运算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实现学习目标。

3、通过例题学会复数的运算,归纳运算简便方法。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转化问题的努力。

四、说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21i =-;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

则运算时, 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i 与-1的关系: i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 2=-1的一个根,方程x 2=-1的另一个根是-i

3、复数的概念:形如a+bi (a ,b ∈R)叫做复数,a ,b 分别叫做它的实部和虚部。

4、复数的分类:复数a+bi (a ,b ∈R),当b=0时,就是实数;当b≠0时,叫做虚数; 当a=0,b≠0时,叫做纯虚数;

5、复数Z1=a1+b1i 与Z2=a2+b2i 相等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

6、复数的分类:

0,0)0)0,0)Z a bi a a ??=+≠≠??≠??≠=??实数 (b=0)复数一般虚数(b 虚数 (b 纯虚数(b 虚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即使是 也没有大小。

7、复数的模:若向量OZ 表示复数z ,则称OZ 的模r 为复数z 的模,

||z a bi =+= 积或商的模可利用模的性质(1)

112n n z z z z z ?=???,(2)

()1

12220z z z z z =≠ 8、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 的横坐标是a ,纵坐标是b ,复数z =a +bi (a 、b ∈R )可用点Z (a ,b )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x 轴叫做实轴,y 轴叫做虚轴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柏树学校的张明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1、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教法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2011年05月17日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个学 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三、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理清算理——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早餐进行了调查,请看这幅统计图: 火腿稀粥:1/4 豆奶花卷:3/20 奶茶蛋糕:3/10 肉丝炒粉: 3/10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分数加减法的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的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的说课稿 分数加减法的说课稿 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一、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 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

难。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四、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廖水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上杭县实验小学廖水卿 一、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的特点 1.结合学生经验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3.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在计算教学中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课改理念。 5.编排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同、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六、教学建议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1教材解读: 主题图告诉我们:要结合现实的生活情境,引进分数加减法的新知教学。 直观图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图示来理解算理算法。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是相同的。 例2教材解读: (1)主题图1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 运用类推法自主探究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主题图2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例3教材解读: 主题图告诉我们:要结合生活原型,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小精灵”的话告诉我们: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要突出直接相加的简便算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例2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块蛋糕?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块蛋糕? 2、自主列式,探究算法。 让学生借用整数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从而推出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再引导学生正确的计算过程并说出算理。 3、利用直观图,理解算理算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2008.10执教:丁大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二、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早餐进行了调查,请看这幅统计图: 火腿稀粥:1/4 豆奶花卷:3/20 奶茶蛋糕:3/10 肉丝炒粉:3/10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5个算式中,其中3/10+3/10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外4个是导分母的加减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计算1/4+3/10,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20XX年05月17日 一、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三、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理清算理——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早餐进行了调查,请看这幅统计图: 火腿稀粥:1/4 豆奶花卷:3/20 奶茶蛋糕:3/10 肉丝炒粉:3/10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青岛版)简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训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抽到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5页至67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通分、约分,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悟。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6.教学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大小一样的圆片。 二、说教法学法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力图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 在学法上,我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以两个数学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建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以及上述分析,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奥帆赛是在哪儿举行吗?为了迎接奥帆赛的到来青岛各个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看,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的叔叔阿姨们为改善空气质量,还特地计划实施了“蓝天工程”。(多媒体展示65页情境图)根据二月份的统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从迎接奥运会的奥帆赛这一情境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市实验一小陈思思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 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设计 周至中学 高二数学组 白晓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加法、减法的运算法则,了解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2.过程与方法:由实数的四则运算的规律,类比归纳出复数的运算法则,由向量的几何意义类比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以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动自发的投入到学 习中,体验成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类比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复数的有关概念. 2. 复数的几何意义. 二、讲授新课: 问题1:化简:1.(2+3x )+(-1+x) 2. (3+x)+(-3+2x) 计算: 学生类比推理复数的加法运算 (1) (2) (3) (4) 学生根据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复数加法运算法则 1.复数的加法法则:12z a bi Z c di =+=+与,则12()()Z Z a c b d i +=+++。 计算(1)(24)(44)i i +-+ (2) 将上面的计算前后交换位置让学生再进行计算,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探究1:观察上述计算,发现复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3ln 2)(4ln5)+++( (76)(3) i i -+-(34)(23)i i ++--(34)(34)i i -++-2(12) i i +-4(2)(2)i i i -+-+-+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黄振安,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说教材。 2 说教法、说学法。 3 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下一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最好铺垫。 1 教学目标 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预设教学目标时,要力求准确。并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学会条理的处理生

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并能够正确计算。 3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4准备教具:三角板、圆规、纸张。 二说教法、学法 1、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者,为能够让学生更加方便的接受知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 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习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归纳与总结的学习方法,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先学意义,后总结计算方法。之所以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出发,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能根据分数单位进行口算,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其经历一个口算、比较、交流、概括、验证这样一个全过程。尽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同时也努力使学生保持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合贤学校王卫 一、说教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二、说学情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迁移、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及算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五、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 新课开始,首先出示教学情境图,小红一家吃晚餐的生活画面,引出分数八分之三和八分之一。 (二)自主探索、归纳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课件首先演示例1的教学情景图,学生根据情境尝试列出算式“1/8+3/8”后,适时的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法的意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把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同时,克服了由机械复习所带来的枯燥无味,当然,这不是教学的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会计算了,因此,当学生列出算式后,马上就会有学生说出3/8+1/8等于4/8。因此,我采用“从结果走向过程”的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为什么不用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呢?”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算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渗透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理解算理后的计算法则印象深刻。可谓一举三得,即“重了过程”也“深化了结论”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学生可以看出8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不能参与相加.结果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有了例1的基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例2分数减法的教学,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分数减法的含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并归纳出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观察例1和例2,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一般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归纳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2篇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n simple addition and subtract ion of fractions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 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2、篇章2:《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预案 篇章1:《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教材简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 用小步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分数 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然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 事例和帮助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部分内容,既 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 作些准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

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 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察或者观察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出现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能力培养目标: 在学生体会到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 难点:受整数加、减计算法则的影响和对分数的含义不理解,分数加法学习有困难。 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有效地达成目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

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为以后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提供了知识准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分析、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数感和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理解“1”的处理。 我打算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出课题教学新课 第二部分:联系新课探讨试一试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第四部分:全课总结

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结合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挂图,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二分之一种黄瓜,四分之一种番茄,问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提问:怎样来列式?学生举手回答:1/2+1/4=___。怎么来计算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会出现多种解题方法:一种是画图解决。取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涂色部分合起来表示的就是3/4。另一种是通分计算。先把1/2和1/4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计算。解答中发现,画图解决很麻烦。而异分母分数加法先通分,再进行计算比较合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 第二部分:联系新课探讨试一试 5/6-1/3,请同学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办,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老师反馈交流,订正错误。这里要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1-4/9,指引学生想到把1转化成9/9的,老师进行讲评板演,然后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进行计算。计算完成,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同学们会自然想到验算。 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教学,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复数加法法则。难点是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加法法则是教材首先规定的法则,它是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的难点在于复数加减法转化为向量加减法,以它为根据来解决某些平面图形的问题,学生对这一点不容易接受。 三、教学建议 (1)在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中,重点是加法.教材首先规定了复数的加法法则.对于这 个规定,应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个规定的合理性:①当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②验证实数加法运算律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③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复数加法的向量运算讲解设,画出向 量,后,提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让学生自己画出和向量(即 合向量),画出向量后,问与它对应的复数是什么,即求点Z的坐标OR与

RZ(证法如教材所示). (3)向学生介绍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讲过复数加法可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后,可以指出向量加法还可按三角形法则来进行:如教材中图8-5(2)所示, 求与的和,可以看作是求与的和.这时先画出第一个向 量,再以的终点为起点画出第二个向量,那么,由第一个向量 起点O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Z的向量,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4)向学生指出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好处.向学生介绍一下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 则是有好处的:例如讲到当与在同一直线上时,求它们的和,用三角形法则来解释,可能比“画一个压扁的平行四边形”来解释容易理解一些;讲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时,用三角形法则也较平行四边形法则更为方便. (5)讲解了教材例2后,应强调(注意:这里是起点,是终 点)就是同复数-对应的向量.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向 量的模,也就是复数-的模, 即. 例如,起点对应复数-1、终点对应复数的那个向量(如 图),可用来表示.因而点与()点间的距离 就是复数的模,它等于。 教学设计示例 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复数减法法则和它的几何意义. 2.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公开课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公开课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公开课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苏教版五(下)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这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先是以长方形试验田为素材,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并通过这个知识点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通过此部分学习了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从而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在此基础上学习异分母分 数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通过本单元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第一课时的内容显然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二、说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 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 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借助动手操作,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 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 教学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首先要通分,这就要用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而通分也易于与实际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所以此部分可 以通过让学生折纸、画图等来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易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因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有一定的联系,所以也可以通过类比法进行教学,从而既巩固以前的知识,又利于新知识的获得。 学法 1.通过具体的素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等方法理解问题。 2 .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对比学习,加深理解。 五、说教学线索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下三步线索:

高二数学: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高中数学 / 高二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复数加法法则。难点是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复数加法法则是教材首先规定的法则,它是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基础,对于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重视。

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的难点在于复数加减法转化为向量加减法,以它为根据来解决某些平面图形的问题,学生对这一点不轻易接受。 三、教学建议 (1)在复数的加法与减法中,重点是加法.教材首先规定了复数的加法法则.对于这个规定,应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使学生逐步理解这个规定的合理性:①当时,与实数加法法则一致;②验证实数加法运算律在复数集中仍然成立;③符合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复数加法的向量运算讲解设 ,画出向量 , 后,提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并让学生自己画出和向量(即合向量) ,画出向量后,问与它对应的复数是什么,即求点z的坐标or与rz(证法如教材所示). (3)向学生介绍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讲过复数加法可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后,可以指出向量加法还可按三角形法则来进行:如教材中图8-5(2)所示,求与的和,可以看作是求与的和.这时先画出第一个向量 ,再以的终点为起点画出第二个向量 ,那么,由第一个向量起点o指向第二个向量终点z的向量 ,就是这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4)向学生指出复数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好处.向学生介绍一下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有好处的:例如讲到当与在同一直线上时,求它们的和,用三角形法则来解释,可能比“画一个压扁的平行四边形”来解释轻易理解一些;讲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时,用三角形法则也较平

说课稿_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说课稿 王飞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加减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 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通分,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今天将继续学习(分数加减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课例题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课堂活动及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节内容分为(4)课时,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前面的学习使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根据学情、教材和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简单进行运用。 2.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会用所学的(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中感受分数加减法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习的的信心。 本课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三、说教法学法:学情,是制定学法与教法的基础,除上述学生基础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所有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起点。对此,在学法指导上,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法上,以学定教,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与讨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我将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数学情景图(例题1),对学生说这几天有工人在广场上铺设地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根据这上面告诉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图上所展示的具体内容:前几天已铺了1/4,今天上午铺了这个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1

《3.2.1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复数的加法运算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实数进行四则运算的规律,了解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复数集、代数形式、虚数、纯虚数、实部、虚部) 理解并掌握复数相等的有关概念;画图得到的结论,不能代替论证,然而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往往能起到启迪解题思路的作用 教学重点:复数加法运算,复数与从原点出发的向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复数加法运算的运算率,复数加减法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 教学设想: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复数z =a +bi (a 、b ∈R )与有序实数对(a ,b )是一一对应关系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复数z =a +bi (a 、b ∈R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可知,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a ,b )惟一确定.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 2 1i =-;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2. i 与-1的关系: i 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 2=-1的一个根,方程x 2=-1的另一个根是-i 3. i 的周期性:i 4n+1=i, i 4n+2=-1, i 4n+3=-i, i 4n =1 4.复数的定义:形如(,)a bi a b R +∈的数叫复数,a 叫复数的实部,b 叫复数的虚部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 表示* 3.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通常用字母z 表示,即(,)z a bi a b R =+∈,把复数表示成a +bi 的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 4.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对于复数(,)a bi a b R +∈,当且仅当b =0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课稿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二、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谈话引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