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解析版)

中药炮制学资料大全

一、名词解释

1.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

2.反制:纠正药物的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3.抢水洗:对药材进行快速洗涤,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

4.下色:某些药材在浸泡时,所含成分渐向水中扩散,致使浸泡液呈现一定色泽的现象。

5.毒性:是指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

6.上水:是指药物蒸制时间过长,质变柔软,不易干燥,似含大量水分的现象。

7.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8.火候:是指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

9.扣锅煅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

10.圆气:是指药物在蒸制过程中,由于火力较大,使水分大量蒸发,而在蒸器周围出现大量蒸汽的现象。

二、填空题

1.中药材必须进行炮制才能入药。

2.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3.山楂经炒制后破坏了部分有机酸,减弱酸味,又增加苦味_,对胃的刺激性降低,增加其消食导滞的功能。

4.马钱子常用的炮制方法是砂烫,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

5.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炙后发汗作用缓和,宣肺平喘作用增强。

6.酒是一种常用辅料,一般炙药多用药酒,浸泡药多用白酒。

7.含鞣质类的药物在炮制时不能用铁器工具进行处理。

8.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以不超过60℃为宜。

9.常用的水处理方法包括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润法等

10.剁刀式切药机适宜于全草、根茎类药材的切制,不适宜于团块、颗粒状药材的切制。

11.饮片切制一般药材的质地不同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切制原则。

12.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湿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13.全草类药材宜切成段。14.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是净制、切制、炮炙。

15.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全草类的药物,须喷淋适量清水以免引起燃烧。

三、简答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

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增强药物疗效;③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⑧矫嗅矫味,利于服用。

2.一般中药饮片贮藏保管方法有哪些?

①充分干燥,防止虫卵繁殖;②控制温度、湿度,防止发霉变质;③选择密闭容器,防止氧化变色;④避免高温,克服走油现象;⑤相生相克,对抗同贮。

3.麻黄可分离成哪些药用部位?各部位功效有何不同?

麻黄可分离成根、茎分别入药,麻黄茎发汗解表功能,麻黄根能止汗作用。

4.叙述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称取王不留行: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于预热好的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迅速翻炒,炒至大多数爆成白花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王不留行炒爆后质松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药性偏温,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5.斑蝥为什么用米炒为宜?

①能使斑蝥受热均匀,使部分斑蝥素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减弱;②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指示炮制程度;③米受热后产生的焦香气味,还能矫正斑蝥的不良气味。

6.蜜炙甘草的炮制工艺和炮制作用各是什么?

炮制工艺:蜜甘草: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的开水稀释,与净甘草拌匀,闷润,待蜜被药物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炮制作用: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甘草性平偏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7.盐炙黄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各是什么?

炮制方法:取净黄柏丝或块,用药量的2%食盐溶解稀释成盐水,拌匀,闷润。待盐水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盐黄柏可缓和苦燥之性,不伤脾胃,并引药入肾,长于滋阴降火。

9.试述燀制苦杏仁的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

方法:称取定量的苦杏仁,置10倍量的沸水中煮5分钟至外皮微膨胀时,捞出,用凉水稍浸,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或簸去种皮。

注意事项:1)水量要大,以保证水温;2)时间不宜过长;3)去皮后的种仁,宜当天晒干或低温烘干燥。

10.试述砂炒骨碎补的炮制过程以及炮制作用。

炮制过程:将净砂置于锅内,用武火加热呈轻松滑利状态时,投入净骨碎补片,翻炒至鼓起,取出,筛去炒,放凉,撞去毛。

炮制作用:1)砂炒后易于除净绒毛;2)且质酥易碎和煎出有效成分;3)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四、单选题

1.《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A.缪希雍 B.李时珍 C.孙思邈 D.陶弘景

2.《修事指南》的作者是()A.陶弘景 B.张仲岩 C.孙思邈 D.缪希雍

3.能涵盖所有炮制方法的称谓是()A.修事 B.修治 C.炮炙 D.炮制

4.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五行学说

B.中医中药理论

C.现代医药理论

D.归经理论

5.现将与火有关的炮制方法称为()A.炮制 B.修治 C.修制 D.炮炙

6.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A.现代 B.明代 C.清代 D.梁代

7.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净制理论

B.炮制解毒理论

C.炭药止血理论

D.归经理论

8.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A.元、明代 B.唐代 C.清代 D.宋代

9.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雷斅 B.缪希雍 C.陶弘景 D.陈嘉谟

10.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A.汉代 B.春秋战国 C.秦代 D.原始社会

11.哪种药物中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刺激性,需要经过炮制处理将大部分出去()A.肉豆蔻 B.麻黄 C.荆芥 D.厚朴

12.含鞣制的药物炮制时不能采用哪一种器具进行处理()

A.铜器

B.砂锅

C.铁器

D.竹器

13.“三子养亲汤”方中莱菔子应首选()

A.生莱菔子

B.焦莱菔子

C.捣烂的莱菔子

D.炒莱菔子

14.“缩泉丸”方中益智仁应用()

A.酒炙益智仁

B.炒益智仁

C.生益智仁

D.盐炙益智仁

15.“麻黄汤”中麻黄应首选()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蜜炙麻黄绒

16.“补中益气汤”方中的黄芪应首选()

A.酒炙黄芪

B.炒黄芪

C.生黄芪

D.蜜炙黄芪

17.长于化痰止咳,泻火解毒的甘草是()

A.甘草炭

B.蜜炙甘草

C.炒甘草

D.生甘草

18.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一般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加热炮制

B.阴干

C.抢水洗

D.喷淋

19.“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是古代哪个医学家所说()

A.孙思邈

B.张仲岩

C.缪希雍

D.李时珍

20.炮制后为了达到矫嗅矫味,利于服用目的的药物有()

A.蒲黄

B.大黄

C.黄连

D.乌梢蛇

21.药物受潮后,在适宜温度下造成霉菌滋生和繁殖,在药物表明布满菌丝的现象为()

A.虫蛀

B.发霉

C.变色

D.风化

★★★22.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2%~5%

B.3%~7%

C.7%~13%

D.15%~17%

23.对于有效成分不清楚的炮制品,常用何法判定质量()

A.测定浸出物含量

B.测定含水量

C.测定灰分

D.色泽

24.当气温较高时,含脂肪油多的饮片就出现()

A.风化

B.粘连

C.挥发

D.泛油

25.当气温较高时,含挥发油多的饮片就易出现()

A.潮解

B.泛油

C.挥发

D.腐烂

26.容易变色的药材、如花类、全草、叶类等应贮于()

A.光线充足的容器

B.敞口容器

C.阴凉处

D.避光密闭容器

27.筛选是根据药物与杂质的()不同来清除药物中杂质的方法。

A.质量

B.体积

C.轻重

D.色泽

28.需采用挖去毛以清除毛核的药物是()A.枇杷叶 B.石韦 C.骨碎补 D.金樱子

29.制绒后能缓和药性的药物是()A.麻黄 B.竹茹 C.谷精草 D.灯心草

30.与朱砂拌衣可增强宁心安神作用的药物是()

A.麦冬

B.茯苓

C.灯心草

D.柏子仁

31.狗脊去毛宜采用的方法是()A.刷去毛 B.烫去毛 C.燎去毛 D.挖去毛

32.净选时需要去核的药物是()A.枳壳 B.山楂 C.黄柏 D.巴戟天

33.根、茎作用不同,应分别入药的是()A.白茅根 B.大蓟 C.麻黄 D.淫羊藿

34.枳壳入药需去()A. 瓤 B.皮 C.心 D.核

35.团块状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是()A.弯曲法 B.手握法 C.手捏法 D.指掐法

36.形状不规则的根或茎类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是()

A.弯曲法

B.手握法

C.手捏法

D.穿刺法

37.毒性药材和富含盐分的药材软化方法宜用()A.淋法 B.洗法 C.泡法 D.漂法

38.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软化宜用()

A.淋法

B.洗法

C.泡法

D.烘法

39.阿胶切“丁”前的软化方法宜用()A.淋法 B.洗法 C.泡法 D.烘法

40.黄芩软化方法宜用()A.淋法 B.蒸法 C.泡法 D.烘法

41.黄芩用冷水软化变质的标志是()A.变红 B.变紫 C.变绿 D.变黄

42.适用于泡法软化的药材是()A.白术 B.丹参 C.北沙参 D.防风

43.剁刀式切药机不适宜切制的药材是()

A.根茎类

B.全草类

C.颗粒类

D.叶类

44.中药薄片的厚度是()A.1mm以下 B.1~2mm C.2~4mm D.3mm

45.中药斜片的厚度为()

A.1mm以下

B. 1~2mm

C.2~4mm

D.3mm

46.一般中药人工干燥的温度不宜超过()A.50℃ B.60℃ C.70℃ D.80℃

47.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干燥温度应不超过()A. 50℃ B.60℃

C.70℃

D.80℃

48.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A.5%~6% B.7%~13% C.10%~13% D.12%~15%

49.炮制前需切“丁”的药物有()A.阿胶 B.象皮 C.羚羊角 D.水牛角

50.旋转式切药机不适宜切制的药材是()A.团块状 B.全草类 C.根茎类 D.颗粒类

51.炒后矫正气味的是()A.僵蚕 B.水红花子 C.白芥子 D.牵牛子

52.作用生升熟降的是()A.酸枣仁 B.决明子 C.蔓荆子 D.莱菔子

53.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A.王不留行 B.牵牛子 C.牛蒡子 D.决明子

54.只可炒黄的药物是()A.白芥子、白术 B.山药、芡实

C.茺蔚子、芡实

D.牛蒡子、莱菔子

55.缓和峻下之性的是()A.酸枣仁 B.决明子 C.蔓荆子 D.牵牛子

56.炮制僵蚕常用的辅料是()A.米 B.麦麸 C.蛤粉 D.土

57.中药炮制品土炒的主要的目的是()

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B.增强健脾补胃作用

C.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D.增强滋阴生津作用

58.土炒白术的作用是()A.健脾和胃 B.健脾止泻 C.补脾益气 D.健脾燥湿

59.既可以用麸炒又可以用土炒法炮制的药物是()A.苍术 B.白术 C.枳壳 D.僵蚕

60.砂炒穿山甲时,炒至什么程度出锅()

A.鼓起、发泡

B.鼓起、呈棕色

C.卷曲、鼓裂,断面棕色

D.发泡、边缘卷曲、表面呈金黄色

61.姜汁炮炙药物的目的是()

A.加强药物的止呕作用

B.加强药物的化痰作用

C.加强药物的止痛效果

D.消除药物的刺激性

62.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A.醋炙 B.蜜炙 C.姜炙 D.酒炙

63.醋炙法中,米醋的常用量是()A. 20%~30% B.10%~15%

C.40%~50%

D.10%~20%

64.宜用中火炮制的是()A.盐炙之母 B.盐炙杜仲 C.米炙甘草 D.醋炙柴胡

65.淫羊藿用羊脂油炙的目的是()

A.增强祛风湿作用

B.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C.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D.缓和药性

66.麻黄发汗解表的药用部位是()A.草质茎B.木质茎C.根茎D.根

67.下列药物中常用白酒炮制的药物是()A.蕲蛇 B.蟾酥 C.地龙 D.乌鞘蛇

68.白芍炮制品中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的是()

A.醋炙白芍

B.酒炙白芍

C.麸炒白芍

D.土炒白芍

69.用于治疗血虚便溏时应首选()A.酒炙当归B.油炙当归C.土炒当归D.当归炭

70.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时应首选()A.黄连B.酒黄连C.姜黄连D.萸黄连

71.醋炙芫花的目的是()

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

B.增强活血止痛功效

C.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D.便于调剂和制剂

72.醋炙柴胡的目的是()

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退热作用

B.缓其升散,增强疏肝解郁作用

C.抑其升浮,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

D.助其升浮,增强升举阳气作用

73.醋制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香附

B.三棱

C.延胡索

D.莪术

74.蜜炙黄芪主要用于()A.表卫不固的自汗 B.中气不足C.血热妄行D.气滞血瘀

75.蜜炙甘草的炮制的目的是()

A.增强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

B.增强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C.矫味矫嗅、利于服用

D.增强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

76.对表证较轻,喘咳较重的患者应首选()

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蜜炙麻黄绒

77.盐炙知母的炮制作用是()

A.引药上行,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B.升提药力,增强清热解毒作用

C.缓和药性,降低对脾胃的刺激性

D.引药入血分,降低寒泻之性

78.煅后失去结晶水的药物是()A.石膏 B.牡蛎 C.赭石 D.花蕊石

79.白矾常用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 B.暗煅 C.煅淬 D.焖煅

80.煅炭后具有凉血止血功效的药物是()A.棕榈 B.荷叶 C.灯心草D.干漆

81.自然铜常用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 B.扣锅煅 C.暗煅 D.煅淬

82.血余炭能缩短凝血时间,与下列哪些离子有关()

A.钙、钠

B.钠、铁

C.铁、锌

D.钙、铁

83.煅石膏的炮制目的是()

A.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B.增强生津止渴作用

C.增强收敛生肌作用

D.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84.煅制白矾温度不宜超过()A.200℃ B.230℃ C.260℃ D.315℃

85.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药物是()A.厚朴 B.地榆 C.棕榈 D.地黄

86.下列哪种药物宜采用煅淬法制成极细粉()A.自然铜 B.阳起石C.明矾 D.炉甘石

87.宜用煅后酒淬法炮制的药材是()A.珍珠母 B.阳起石 C.磁石 D.石燕

88.蒸法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药物性能,扩大用药范围

B.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C.利于切割

D.矫嗅矫味

89.酒蒸后消除刺激咽喉副作用,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的药物是()

A.肉苁蓉

B.女贞子

C.黄精

D.五味子

90.欲增强五味子的酸涩收敛作用,宜采用的炮制方法是()

A.清蒸法

B.酒蒸法

C.酒炖法

D.醋蒸法

91.藤黄常采用的炮制法是()A.水煮 B.甘草水煮 C.酒蒸 D.豆腐煮

92.硫黄的炮制法是()A.提净 B.豆腐煮 C.豆腐蒸 D.清蒸

93.苦杏仁的炮制条件是()A.10倍量沸水,加热5分钟B.5倍量沸水,加热10分钟

C. 10倍量清水,投药后加热5分钟

D. 10倍量沸水,加热10分钟

94.制吴茱萸采用的辅料是()A.甘草汁B.盐水C.黄酒D.白矾水

95.黄岑软化的最佳方法是()A.蒸至“圆气”后半小时B.蒸半小时

C.蒸10分钟

D.少泡多润

96.酒蒸五味子的目的是()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B.增强敛阴止汗作用

C.引药上行

D.增强益肾固精作用

97.苦杏仁燀制的作用是()A.使苦杏仁入汤剂有更多氢氰酸(HCN)溶出

B.促进酶解反应

C.使苦杏仁煎后内服迅速释放HCN

D.使苦杏仁酶受变形失活,防止苦杏仁苷水解

98.酒蒸山茱萸的目的是()A.便于切片B.利于贮存C.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D.保存疗效

99.酒蒸肉苁蓉的炮制的目的()A.减少副作用B.降低毒性

C.利于粉碎

D.增强补肾助阳的作用

100.煮制远志所用的辅料是()A.豆腐B.生姜 C.甘草D.白矾

101.首乌蒸制后消除了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其原因是()

A.蒽醌衍生物含量升高

B.蒽醌衍生物含量降低

C.结合型蒽醌水解成游离蒽醌

D.卵磷脂含量增加

102.发酵法的相对湿度为()A.40%~50% B.50%~60%C.60%~70%D.70%~80%

103.发芽技术要求的发芽率是()A.50%以上B.60%以上C.70%以上D.85%以上

104.巴豆霜的含油量规定为()A. 10%~15% B. 18%~20% C. 20%~25%D. 25%~30%

105.西瓜霜选用何种制霜法炮制()A.去油制霜B.升华制霜C.煎煮制霜D.渗析制霜106.用升华制霜法制得的药物是()A.西瓜霜B.木鳖子霜C.砒霜D.柏子仁霜

107.下列哪项不是复制法的炮制目的()A.增强疗效B.改变药性

C.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D.去除杂质,洁净药物

108.半夏炮制过程中所用辅料不包括()A.白矾B.石灰C.甘草 D.猪胆汁

109.炮制法半夏所用辅料为()A.甘草白矾B.甘草石灰C.甘草D.白矾

110.采用纸煨方法的药物是()A.肉豆蔻B.木香C.诃子D.干姜

111.芒硝提净后主要成分是()A.Na2SO4B. Na2SO4·10H2O C.NaCl D.NH4Cl

112.水飞法适应的药物是()A.所有矿物药B.溶于水的矿物药C.不溶于水的矿物药

D.贝壳类药物

113.烘法的操作方法为()A.药物置近火处,使内部水分蒸发

B.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C.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D.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114.焙蜈蚣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毒性,供外用B.降低毒性,供内服

C.便于煎煮

D.便于贮藏

五、判断题

1.含鞣质的药物不能用铁刀切制(√)

2.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15%~18%(×)

3.知母能升降,生知母偏于降,用于滋阴降火( ×)

4.干姜炒炭后具有止血温经的作用(√)

5.剁刀式切药机最适宜切制团块状的药材(×)

6.生地经制成熟地后,性由温转寒,功能由补转清(×)

7.若药材与杂质的轻重不同可用风选法分离(√)

8.动物或昆虫类药物去

头尾足翅的主要目的是分离不同的入药部位(×)9.欲增强白术的补脾止泻作用,应用麸炒(×)

10.五灵脂宜采用先拌酒闷润至酒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11.我国古代有3部中药炮制专著(√)12.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经醋制后可引药入肾经(×)13.蛤粉一般适用于炒制胶类药物(√)14.炒炭操作时,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中火,质地疏松的片、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文火(×)15.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料,应弃去不要(×)16.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为防止蒸干,应不断添加凉水(×)17.用复制法炮制药物,为了避免出现“化缸”,时间可选择在春、夏季进行(×)18.半夏用甘草、明矾、皂角、石灰、生姜等制后均可降低毒性(√)19.渗析制霜法主要制备的药物是西瓜霜( √)

20.“雄黄见火毒如砒”,故一般不煅制,也不入煎剂,而是水飞成极细粉末(√)

中药炮制学速记口诀

中药炮制学速记口诀 执业药师考试对炮制学要求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基本概念,主要炮制作用、方法及操作要点,有毒中药的炮制等。但这部分内容也不要轻易忽视,熟练掌握记忆口诀必不可少。 切药 饮片切得好,分档别大小, 粗细要分条,方法有技巧。 药材须纯净,少泡而多润, 药透水要净,关键看水性。 质地软或硬,类别细区分, 掌握吃水量,全在经验中。 饮片有厚薄,功夫在切技, 根茎厚薄片,还有块和咀。 全草切成段,皮类要切丝。 黄芩切薄片,开水煮或焯, 止血宜用炭,酒炒清上焦。 白芍和赤芍,根须皮去掉,

水头掌握牢,片薄药效高。黄芪质疏松,水润切厚片,生芪走肌表,蜜炙补益煎。当归切饮片,身尾全细分,补破和有别,酒炙活血用。白术质地硬,浸软再加工,炒焦健脾胃,燥湿宜生用。 炒药 中药炒得好,火候很重要,文火和武火,适度掌握牢。饮片要纯净,药性质地明,大小分档次,火候要分清,不及固无功,太过则损性,成灰不能用。 逢子必要炒,投药都得捣,为的是药效,煎出成分高。王不留行炒,先用水洗好,炒至爆白花,入药奏奇效。大枣先去核,斑蝥其中藏,然后上锅炒,解毒方法良。

地榆炒成炭,武火是关键,火星要灭尽,炒技功夫见。蒲黄质轻松,炒炭要下功,定要灭火星,止血效果灵。阿胶炒有术,蛤粉先炒熟,烫至其形鼓,筛粉留胶珠。杜仲要炒炭,明火把丝断,火星全灭掉,质量方过关。鲜姜能发汗,干姜须切片,炮姜切成段,止血要炒炭。麸皮炒白术,首先炒麦麸,炒到白烟冒,白术锅里倒,表面色变深,筛麸凉白术。 炙药 黄柏丝先炒,酒炙走头窍,盐炙趋下焦,利湿固肾腰。元胡醋炙好。止痛疗效高,先拌醋吸尽,随后上锅炒。乳香和没药,炒至黑烟冒,表面显油亮,醋炙瘀肿消。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学习相关)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 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 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 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 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其改进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实验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进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E) A、《本草纲目》 B、《省农本草经》 C、《雷公炮炙论》 D、《炮制大法》 E、《修事指南》 2、中国炮制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是(E)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清代 3、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B) A、陈嘉谟 B、缪希雍 C、李时珍 D、雷斅 E、张仲言 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E) A、修事 B、修拣 C、炮炙 D、炮制 E、修治 A、修治 B、制造 C、炮炙 D、修事 1、《本草蒙筌》中指出药物炮制称(B) 2、《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A) 3、《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C) 4、《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D) 1、雷公炮炙十七法不含的方法是(BE) A、镑 B、润 C、炙 D 、炮 E、泡 2、《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ABCDE) A、火制 B、制霜 C、加辅料制 D、制曲 E、水火共制 1、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斅,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 3、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包括净洗加工、饮片切制、炮制。 4、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药力反失。”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明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1、“秫米汤”中的制半夏是经修治过的半夏。对 2、《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当今的血余炭。对 3、“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经集注》。错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对 5、古代炮制十七法就是雷公炮炙十七法。对 1、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科学。 2、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 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章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1、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C) A、相反为制 B、相资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E、相从为制 2、“炮制不明,药性不准,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记载于(A) A、《修事指南》 B、《金匱玉函经》 C、《本草蒙筌》 D、《医学入门》 E、《炮炙大法》 3、姜汁制栀子可称为(B) A、从制 B、反制 C、相恶制 D、相杀制 E、相资制 A、制其形 B、制其性 C、制其质 D、制其味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药剂学快速记忆口诀

药剂学快速记忆口诀 药剂学快速记忆口诀片剂崩解时限口诀: 片剂崩解有口诀,舌泡五分普一刻。 三三十分可汗搏,六十定位常趟河。 注释:舌—舌下片。泡—泡腾片。普—普通片。一刻—十五分钟。三——三分钟,对应可——可溶片。 三十——三十分钟,对应汗——含片,搏——薄膜衣片。定位——结肠定位肠溶片。常——肠溶片。趟——糖衣片。 崩解剂口诀: 崩解干淀甲基淀,加上低取和交联。 润滑剂口诀: 润滑剂最好记,油滑硬硅醇月桂。 粘合剂口诀: 粘合剂丙甲基,甲乙丙最好记。 甲纤钠淀粉浆,明胶蔗糖pvp. 胃溶辅料: 胃溶丙基ⅳ树酮,加上丙甲准能溶。 肠溶辅料: 肠溶邻苯马来酸,树脂型号ⅰⅱⅲ。 热原的性质及除去方法: 热原热原脂多糖,

耐热吸附可滤亡。 不耐酸碱强氧化, 不挥水溶性质强。 热吸酸碱反渗透, 凝胶超滤离子帮。 制备方法: 乳剂:新生机械干湿胶, 两相交替胸前高。 脂质体:超生住入薄膜里, 冷冻你想脂质体。 注释:超生=超声、住入=注入、你想=逆相 固体分散剂:固体研磨水火溶, 溶剂后面加喷溶。 注释:水火溶=溶剂法+熔融法、溶剂后面加喷溶=溶剂-喷雾法;溶剂-熔融法。 包合物:饱和喷雾研磨完, 冷冻干燥包得严。 软胶囊、栓剂、膜剂、溶胶剂、混悬剂: 软囊滴压栓冷热, 膜剂匀浆热复合, 溶胶混悬同分散, 凝聚法中物化变。 复习药剂学的方法 1.理清复习思路 首先应建立一个清晰的复习思路,把教科书上独立介绍的板

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可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归纳总结 例如对于中药各剂型的制备,均需要寻找适宜辅料。辅料的选择原则,只需记住八字方针,安全、高效、稳定、易得。学习中,结合各剂型的特点,就很容易地将各附加剂的要求列举出来。所以,只要掌握了各剂型的特点,结合以上八字方针,即可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所需附加剂的性质要求。 而对于中药炮制学,执业药师考试对炮制学要求的内容较少,主要是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基本概念,主要炮制作用、方法及操作要点,有毒中药的炮制等。大家在复习总论时可以联系各论中具体药物炮制实例加以理解,而在讲解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时,要善于与总论中的知识联系、比较,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盐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盐制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药物与盐共同拌炒,炒后去盐使用,利用盐做加热介质,明代后已基本不用。另一种是盐水与药物拌匀后再经炙炒、蒸、煮等处理。近代多用盐炙法,利用盐本身的治疗作用,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泻相火、利小便等作用。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药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药物多采用此法,如黄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为度。2.先炒药后加盐水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或变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也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程度。如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5.近代入肾经的药物多盐炙,但对部分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衰的水肿病人,不宜用盐炙中药治疗,因为水肿与钠离子的代谢有关,中西医对水肿病人都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或忌盐。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高频考点速记口诀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高频考点速记口诀 (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常见考点速记口诀 互联网药品交易 1、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交易服务企业的条件:零售连锁消息服务资格,交易安全品种管理制度,保存交易咨询记录能力,配送系统交易服务功能,器械专人执业药师咨询。 2、审批主体:生经医之间国家局批,生经批之外省局,连锁零售向个人省局。 药品流通 1、销售凭证:共有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批号、数量、价格; 2、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多供货单位,医疗机构购进记录多剂型、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供货单位、购进日期 药品经营管理 1、色标分类:零货待发合格皆绿,待验退货黄不合格红。 2、零售质量管理制度:一报告二审核;二保障三药品;四质量六环节。注:报告:不良反应报告;审核:首营企业和收营品种;保障:卫生和人员健康;质量:质量责任、质量事故、质量信息、服务质量;药品:拆零药品、特殊管理药品、中药饮片;环节:购进、验收、储存、陈列、养护、销售。 3、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情形:

4、经营类别:处方或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 5、《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适用于《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发证、换证、变更、监督管理,即“发换变监”。 6、药品经营范围包括:麻精毒生物生化,中药材饮片成药,化原抗生原制剂。 召回管理 1、严重危害一级召,暂时逆害二级召,无害他因三级召。 2、通知一二三级召回123,报告一二三级召回137。 药品生产管理 1、批的划分:注射剂同一配液罐;粉针剂同一批原料,冻干粉针剂同一批药液同一台冻干设备;固体、半固体制剂:成型前或分装前同一台混合设备;液体制剂;灌装(封前最后混合液体;即“大小注配液罐药液,粉针原料冻干冻设,液体灌装混合药液,固半固体成型混设”) 2、生产管理文件:岗位标准操作工艺生产记录 3、质量管理文件:审批质标稳定考察检验记录 药品注册管理 1、药品注册申请的类型及界定 新药申请: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上市后改变剂型用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已有标准的生物制品。 仿制药申请:已有标准的药品。 进口药品申请:改变、增加、取消原批准事项或内容 再注册申请: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满 2、四期临床试验: Ⅰ期药理安全初评,观察人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Ⅱ期治疗作用初评,初步评价药物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学

第一讲讲稿 授课时间:2014-2-24,第1~2节。 教学内容: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点:掌握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炮制的特点和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了解中药炮制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本草文献的能力;培养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强调学科交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为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特点;中药炮制学的概念和任务。难点为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概述 1、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重点讲解: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的概念。 2、中药炮制的特点 先讲中药使用的特点,再讲中药炮制的特点。 中药使用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一药多用;需要调剂、制剂;需要炮制。 中药炮制的特点:独特性;古老性:起源、理论体系和生产方式都具古老性;合理性。 3、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紧紧抓住中药炮制学的概念来逐项讲解。 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发展方向。 二、第二节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1、中药炮制的起源: ①中药炮制起源于中药发现和使用的实践,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 ②中药炮制的产生与火的利用密切相关; ③中药炮制的产生与饮食相关; ④酒的发明促进了中药炮制的发展。 2、中药炮制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发展和积累阶段,技术出现—随方注脚—专章论述—专著出现—法定技术。(《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新修本草》、《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雷公炮炙论》)。 ②金元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阶段,伴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中药炮制理论迅速发展。(《药类法象》、《汤液本草》)。生升熟降、生泻熟补等。 ③明清时期: 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总结阶段。(《本草蒙筌》、《本草纲目》、《炮炙大法》、《修事指南》)。 ④现代时期: 振兴和发展时期。管理-生产-教育-科研-著作。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B辅导资料答案

《中药炮制学B》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归纳总结“雷公炮炙十七法”的书是B.炮炙大法 2.酒炙黄连在炮制学上可称为B.反制 3.净选时需要去心的药物不包括E.白首乌皮 4.检查药物软化效果的方法,习惯称为A.看水性 A5.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人工干燥的温度不宜超过 B.50℃ 6.苍耳子炒黄能C.降低毒性 7.蒲黄炭的作用是C.活血止血 8.炒制过程中散出香辣气的药物是E.芥子 9.适用于炒制韧性大的动物类药物的炮制方法是D.滑石粉炒 10.破血宜选用C.当归尾 11.砂炒马钱子在那种条件下,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最高?C.230℃~240℃,加热3~4分钟 12.宜用中火炒炙的药物是A.杜仲 13.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能增强宽中和胃作用的药物是A.厚朴 14.制藤黄的作用是A.降低毒性,可供内服 15.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药物是C.血余炭 16.治疗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宜选用B.酒黄芩 17.苦杏仁燀制的条件为E.10倍量沸水,加热5min 18.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中医中药理论 19. 可引药上行的炙法是D.酒炙 20. 制后可缓和辛散之性的是A.麻黄 21.净选时需挖去毛的药物是C.金樱子 22.质地疏松的全草类药材常采用的软化方法是A.淋法 23.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物,切制时宜切成 B.斜片 24.苍耳子炒黄能B.降低毒性 25.炒爆花的药物是C.王不留行 26.蒲黄炭的炒制程度为C.棕褐色 27.僵蚕的炮制方法为B.麸炒 28.苍术中过量的那类成分对生物体是有害的?B.挥发油 29.米炒斑蝥的辅料用量为D.20% 30.斑蝥素的升华点为D.110℃ 31.善于益肺润燥的是D.蛤粉炒阿胶 32.采用先炒药后加酒法炮制的药物是A.五灵脂 33.醋炙柴胡的目的是A.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34.治疗冠心病时,宜选用A.生延胡索 35.黄柏饮片干燥宜B.阴干 36.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法炮制的药物是C.车前子 37.制备枯矾时煅制温度应控制在D.180℃~260℃ 38.磁石的炮制方法是B.火煅醋淬 39.藤黄的炮制方法是A.豆腐煮或豆腐蒸40. 宜采用炒炭法炮制的是A. 大蓟 41.盐知母的炮制方法为 B.文火微炒至变色,喷盐水再炒干 42.石决明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法 43.较宽大的叶类药物,切制时宜切成D.宽丝 44.制炭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B.血余炭 45.宜用中火炒黄的药物是C.王不留行 46.蒲黄炭的炒制程度为C.棕褐色 47.黄精的炮制方法为A.清蒸和酒蒸 48.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的增强与哪类成分有关?E.鞣质 49.淫羊藿油炙的辅料用量为D.20% 50.甘草汁制吴茱萸的目的是A.降低毒性,缓和燥性 51.善于止血安络的是C.蒲黄炒阿胶 52.采用先炒药后加蜜法炮制的药物是D.百合 53.麦芽发芽工艺不包括E.炒至黄色 54.采用升华制霜法制备的药物是B.砒霜 55.苍术饮片干燥宜B.阴干 56.采用中火盐炙的药物是B.杜仲 57.马钱子砂炒的温度应控制在E.230℃~240℃ 58.宜采用滑石粉煨制的药物是B.肉豆蔻 59. 适用于水飞法炮制的药物不包括E.砒霜 60. 提净芒硝所用的辅料是C.萝卜 61.桃仁炮制多用 C.燀法 62.药物发芽的温度是B.18℃~25℃ 63.巴戟天需去除的非药用部位为 D.木心 64.五味子的炮制方法是A.酒蒸和醋蒸 65.桑螵蛸蒸制的目的是B.利用保存 66.药物炒炭最主要的目的是E.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67.产后腹痛宜选用B.酒白芍 68.炭药止血理论始载于B.十药神书 69.水蛭的炮制方法是A.滑石粉炒 70.先炒药后加盐水的药物是D.知母 71.治疗咽喉肿痛宜选用B.甘草 72.药物发芽时,幼芽的适宜长度为B.0.2~1cm 73.药物煅炭的条件是A.高温缺氧 74.制备枯矾采用的炮制方法是A.明煅 75.肉豆蔻的炮制方法是B.煨法 76.教材是按什么分类的?D.按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方法分类 77.E.以上都不是采用哪种方法炮制,可使白术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B.土炒 78.炙芫花常用的辅料是B.醋 79.药物根、茎作用不同,需分别入药的是B.麻黄 80.药物发酵的适宜条件是A.温度30℃~37℃,相对湿度70~80% 81.筛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的__不同来分离药物中的砂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中药炮制学(本)复习过程

中药炮制学(本)

中药炮制学(本) 交卷时间:2019-12-03 12:36:42 一、单选题 1. (2分)欲清热除烦时,脾胃较虚弱者可选用() ? A. 栀子 ? B. 炒栀子 ? C. 焦栀子 ? D. 栀子炭 ? E. 麸炒栀子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C解析2. (2分)下列炮制品中属于“从制”的是() ? A. 酒炙黄连 ? B. 姜炙黄连 ? C. 吴萸炙黄连 ? D. 黄连炙吴萸 ? E. 胆汁炙黄连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E解析3. (2分)炮制西瓜霜的辅助性药物是( )

? A. 白矾 ? B. 芒硝 ? C. 甘草 ? D. 生姜 ? E. 石膏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4. (2分)西瓜霜的功效是() ? A. 消肿清火 ? B. 泻热通便 ? C. 润燥软坚 ? D. 消导 ? E. 下气通便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5. (2分)麸炒时,麦麸一般用量为每100公斤药物,用麦麸() ? A. 5公斤 ? B. 10~15公斤 ? C. 20~25公斤 ? D. 30公斤 ? E. 40公斤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B解析6. (2分)烘法的操作方法为() ? A. 药物置近火处,使内部水分蒸发 ? B.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C. 药物置锅内,文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 ? D.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使内部水分蒸发 ? E. 药物置锅内,中火加热,勤翻动,使内部水分蒸发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A解析7. (2分)滑石粉炒适用于() ? A. 种子类药物 ? B. 腥味大的动物类药物 ? C. 质地坚硬的根类药物 ? D. 韧性较大的动物类药物 ? E. 骨骼类药物 得分:2 知识点:中药炮制学(本) 展开解析 答案D解析8. (2分)艾的加工方法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