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该项工作必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建立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不断分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践,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学环境,高校建立现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l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已成为各行各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增加,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事务和数据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保证教学管理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准确、高效,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实施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践使教务管理的对象由群体转向个体,即由班级转向单个学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和参与权,突出了教务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具体化和复杂化。教务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也逐渐加大,若仍然维持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不变,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加快发展。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建设途径主要有高校自主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和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三种途径各有利弊,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建设途径。

1. 高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自主开发的优点是:高校的人才、知识、设备高度集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本校管理的特点量身定做,这样开发的软件有较强的适应性,软件的维护、修改和完善有自主权,有利于以后软件的扩充。其缺点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周期比较长,开发出来以后的软件跟不上业务的变化,面临繁重的修改任务。

2. 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

由高校的业务管理人员参加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提出开发意见和建议,由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编写程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直接购买软件导致的弊病,

使软件更科学,更适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但是在软件的修改和完善上还要依赖于软件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 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

直接购买系统在技术先进性、系统安全性上有优势,但是大多数软件公司缺乏教育行业背景,对教务管理信息化理解不深,开发的软件往往不能直接投入使用,需要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有些软件甚至在多次开发和完善后,仍然不能与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完全接轨。所以在购买公司产品时,用户应选择依托教学改革实践较早的知名高校开发的软件公司的产品,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学校如何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 教务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直接实施环节或职能,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因为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人员和教学条件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对准确度要求很高,却又非常繁琐的工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用手工来完成所有的教学计划、教务排课、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务管理模式,开展科学高效的管理教务工作。为了保证教学工作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成为必然。使用信息化管理教务,将会有以下优点。 1.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的教学相关数据网上输入,直接存储进数据服务器中,过程不再经过其他人,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2.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方便了教师、学生及时查询教学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相关教学信息和数据,使得教学工作更具有及时、方便和高效性。 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减轻了教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随着日常教务管理工作的日益繁重,使用信息化管理后,把很多原来需要手工操作的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算交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差错,使教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管理中去。 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信息的交换。原有的教学管理所涉及的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所拥有的教学信息也是单独的,信息的交互、反馈、处理需要经过繁杂的人工传递,对于紧急的事务难以及时处理,现在实现教务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可以解决了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要求。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建立 1.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目标。系统应基于WEB技术平台而构建,选择以B/S 体系结构作为基本框架。通过SQL数据库来实现,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查询信息和输入信息。不需要开发用户端界面。其中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学、教师、学生的各种信息,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选择B/S 体系是因为:由于客户服务器两层结构存在灵活性差、升级困难、维护工作量大等缺陷,已较难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WEB技术的日益成熟,B/S结构已成为取代C/S结构的一种全新技术。采用该结构软件的优势在于:(1)无需开发客户端软件,维护和升级方便;(2)可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机器只要装有WWW浏览器软件,均可作为客户机来访问系统;(3)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4)可采用防火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用户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因此该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领域中获得飞速发展,成为应用软件研制中一种流行的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应能实现教务管理的自动化,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实现个性化、交互式的教学管理,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学生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可移植性

大学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于目前学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方案的报告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基本指导方针。为实现学院提出的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校园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研究和实施学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我院与其他院校相比,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晚、投入少,无论在信息化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尽快缩小差距,全面提升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特建议如下: 一、学院网站建设 1、学院门户网站建设及维护 学院门户网站是学院进行网上宣传与展示、提供各类在线服务、实现校内外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办好我院门户网站,完善网站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学术参与、宣传展示的功能,提升学院的网上知名度,支撑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应对门户网站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的网站应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人文内涵,突出学术氛围,整体风格精美简约、典雅大方。 改版工作的实施方案建议: (1)网站页面制作 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负责门户网站的首页、一级栏目页、二级栏目页和内容展示页的页面设计和最终的网站制作。 (2)网站栏目设置 现教中心提出网站一、二级栏目设置建议,经院党委宣传部审定,最终确定各级栏目设置。 (3)网站栏目内容 根据网站栏目设置情况,各栏目内容由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提供,经党委宣传部审核,由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设计发布。

(4)网站内容更新维护 党委宣传部应根据学院信息变更情况及时通知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对网络栏目内容进行更新。 2、二级网站建设及维护 各系、部、中心业务网站建设由部门提供网站页面设计和栏目设置方案,现教中心网络管理科协助系统搭建和建设网站,网站内容和后期数据及更新由各部门自行维护。 3、网站群建设规划 更新现有内容管理系统,部署站群管理系统,建设以学院门户网站为中心和部门网站、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撑的学院网站群。实现统一规划,建立在一个软件平台之上,分布式维护;应用分级权限管理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资源统一存储,统一分类,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价值。 二、网络中心机房建设 1、现有网络中心机房存在的问题 (1)使用面积小 我院现有网络设备规模较建网初期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器从最初的4台增加到16台,核心设备从最初的3台增加到6台,光纤线路从最初的2条增加到10条。随着规模的扩大,现有机房变的越来越拥挤,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网络中心运行需要,更没有今后扩容的空间。 (2)配电系统不匹配 随着网络设备的增加,线路负荷逐年递增,给现有配电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由于现有机房没有电源分配柜,仅有的几路供电都是插座级联,存在超负荷隐患,增加了网络设备损坏风险。一旦配电系统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核心设备损毁,甚至引起火灾,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3)给排水存隐患 我院网络机房所在的一号办公楼属于八十年代砖混结构建筑,墙面、墙体均无防水措施,每年到雨季和冬季化雪时间,经常发生墙体阴水现象。现有暖气管道已经使用多年,虽然目前没有发生故障,但

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摘要]文章对中美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两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出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比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社会和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中心,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进行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如何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已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美国在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比较研究,能为我国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启示。 一、中美两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比较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可见,当前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是:美国一马当先,欧洲不甘落后,亚洲奋起直追。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校园数字化”而开展的。“校园数字化”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校园的辐射范围,提高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校园的基本功能,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教学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该项工作必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一、建立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不断分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践,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教学环境,高校建立现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l世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已成为各行各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增加,师生人数日益增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所要处理的事务和数据越来越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保证教学管理能稳定、高效、经济地运行,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准确、高效,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实施了学分制,学分制的实践使教务管理的对象由群体转向个体,即由班级转向单个学生,赋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和参与权,突出了教务信息的多样化、个性化、具体化和复杂化。教务管理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也逐渐加大,若仍然维持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不变,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障碍。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进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加快发展。因此,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建设途径主要有高校自主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和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三种途径各有利弊,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建设途径。 1. 高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自主开发的优点是:高校的人才、知识、设备高度集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本校管理的特点量身定做,这样开发的软件有较强的适应性,软件的维护、修改和完善有自主权,有利于以后软件的扩充。其缺点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周期比较长,开发出来以后的软件跟不上业务的变化,面临繁重的修改任务。 2. 高校与软件公司联合开发 由高校的业务管理人员参加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提出开发意见和建议,由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编写程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直接购买软件导致的弊病,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水平。高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当前高校信息化发展已经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然而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和寻找一条可行的、适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信息数据源建设、教学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3%,学校无限网络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了16.7%,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到了0.59;我国自主研发的Cernet软件系统,连接了分布在200多个城市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互联单位达到了2000多个,用户超过了2000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学术互联网。 2.数字资源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成员图书馆超过500家,联合目录数据库数据量180万条,馆藏总量近700万条;“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集中收录了近2800种中外文期刊和37万种外文图书,面向全国高校开放文献传递服务,注册用户近4000个,成员馆遍及全国。“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收集了30所高等院校的10余万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等基础资源,涵盖了地球科学、人文科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四大领域。此外,绝大多数高校建立了教学数据库,包含多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库和题库等。 85.7%的高校建立了电子图书资源,校均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9.3万册。 3.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长足进步 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比例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荣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将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然而21世纪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等方面。传统的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就在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信息化。 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或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什么是信息化?首先信息化应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某个事物或某个过程(或统称为一个系统)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而言的,其次,信息化应是一个社会过程。简而言之,信息化就是人们追求或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因此,信息化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即信息资源应是信息化的核心;第二,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因此它是信息化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以及团体的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制约,因此,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

高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我校自2000 年建立校园网络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校园网络已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目前我校各部门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学生处的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的教务系统,网管中心的网络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系统,人事处的人事系统,OA 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 从我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可见,以上大量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均分布在二级部门进行低水平,重复管理。各重要数据的产生源大多分布在各二级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现有的比较重要的应用几乎都没有应用级别的备份。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管理、规范的数据中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数据不统一为学校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系统没有进行过统一的规划与统一的管理,因此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数据的及时性 由于缺乏数据的统一管理,在数据上报时总是不能够及时有效的上报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工作人员各人做事方式和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上的差异,管理执行过程中难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即时、协同高效。

3、数据的重复性 由于数据不统一各院系及各职能部门经常会出现重复统计数据的现象发生,增加了各工作人的工作量。 4、数据的安全性 由于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地机器上导出,拷贝并借助第三方工具 (QQ/OUTLOOK/FT等)在公网上传递文件,学校的机密也容易从内部泄露;计算机的硬件损坏造成学校重要数据丢失,造成学校经济损失。 三、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根据我校信息化现状和需求,结合数字校园发展大方向,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应是建设一个中心、一套标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开发一系列应用系统,集成部分原有系统;为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个性化、可订制的综合校园信息服务门户。“一个中心”是立足于应用系统长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集中管理全校网络应用和软硬件平台的校园网数据中心;“一套标准”是指符合国家、教育部、相关行业标准并用于规范学校各业务系统持续建设的信息编码标准集;“四个应用支撑与管理平台”是为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统一的共享数据平台,为业务系统开发提供快速定义和开发集成接口的业务构建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在校园网上提供惟一数字身份的统一认证授权平台,为全校师生用户提供惟一的服务访问入口的信息门

“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

“互联网+”时代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平。高等教育行业在互联网思维化,在此背景下,高校信息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高校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和管理 1、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和效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 为经济发展的提振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的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的双重力量推动下,也发生了全信息化建设将何去何从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国高校信息化经历了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两个时和管理应用体系。 况和效果参差不齐 趋势报告 互联网平台,让互联配置的集成与优化水了全局性的深刻变 两个时代,现已形成

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建 均高于高职高专,而应用效果 1——效果较差评分原则,五大 表 图表1 基础平台总体建设状况 图表2 基础平台总体应用状况 专的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差异。普通本科的五 用效果却略逊于高职高专。按照3——效果较好,2 ,五大平台应用效果平均分如表2所示。 表格1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建设状况对比 科的五大平台普及率 2——效果一般,

表 2、应用系统建设状况 普通 表格2 不同类型高校基础平台应用效果对比 普通本科好于高职高专

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系统建设 务系统和移动校园两者已应用 比高职高专院校高出 10-20 统应用效果方面的评分均高于 图表3 应用系统总体建设状况 图表4 应用系统总体应用效果 统建设状况和应用效果均好于高职高专院校。在系统建 已应用比例比较接近外,普通本科在其他五大系统的已 20个百分点。应用效果方面,除OA系统外,普通本 均高于高职高专。 系统建设方面,除教 统的已应用比例方面 普通本科在六大系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总体方案 (印发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3年7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建设意义与发展现状 (3) (一)建设意义 (3) (二)发展现状 (4)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建设目标 (8) 第三章建设任务 (10) (一)教育基础数据库 (10) (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11) (三)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15) (四)部省两级数据中心 (16) (五)数据交换平台 (16) (六)支撑保障体系 (17) 第四章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 (20) (一)总体架构 (20) (二)技术路线 (23) 第五章两级建设与五级应用体系 (26) (一)国家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6) (二)省级系统建设与应用 (28) (三)地市级系统应用 (29) (四)县级系统应用 (30) (五)学校级系统应用 (31) 第六章组织与实施 (33) (一)组织与推进 (33) (二)部署与实施 (33)

序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将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国家终身学习体系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对支持教育宏观决策、加强教育监管、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对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繁重的任务。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与核心。“十二五”期间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教育基础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前景 (部分资料系转载) 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络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工作、思维和交往的方式,对传统教育体系制度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新的世纪开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信息化进程,这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教育同传统的单媒体电化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实现交互式的交流过程。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科目师资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与进度。据悉,发达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21世纪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结构体系的影响体主要体现在: 一是使知识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大大改变,社会成员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途径大大拓宽,比以往更加方便快捷,网上获取各种知识成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Internet伸入到教育领域,促进教育的结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借助网络技术形成的“虚拟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教育对象无限扩大,知识交流与更新能够随时实现,教育的对象将涵盖社会全体成员,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信息技术不仅是少数人掌握的一门专业,而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现代信息教育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新的增长点,有力改变着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的面貌。 四是网络技术将架起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以及社会教育相互沟通的立交桥,为建立学习化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IT教育发展的前景 ------中国IT教育市场盗版严重。在中国几亿农民、两亿工人、数千万下岗人员的现实国情下,中国政府一夜之间不可能倾其所有、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国家机关全部“正版化”,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懂计算机的“机盲”就是新“文盲”,已经成为不言而喻的共识。由于国力有限,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偏低。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尚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软件“正版化”,中国的教育机构就更不可能依靠财政拨款实现软件“正版化”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教育机构在原软件条例内所享有的在课堂教学范围内合理使用软件的权利完全撤销,让中国的所有教育机构一夜之间面临这样的窘境: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守法者,立即关闭所有的教学用计算机房,停止所有学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么做新软件条例下的违法者,冒着随时可能被起诉侵权的危险,继续向莘莘学子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以使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能够跟上世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步伐。 (很明显,很多人都因为微软公司打算对国内教育市场进行正版收费而跑到支持linux的行列中,但这也是国内软件市场的一个难题,优秀的软件由于提高价格或者打击盗版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效益。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相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文章从成本效益分析、资金投入、校园资源的利用率及信息网络安全等角度来分析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改革与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目前的当务之急,在学校的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必有弊,虽然教育信息化开展的情况较好,很多学校的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信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 基础校园网络不是很完善、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相 应的教育信息资源,因此就导致了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和 教师的匮乏,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师资队伍培训和素质训 练,就无法解决当时的问题,所以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 展就比较缓慢,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本效益分析。众所周知,学校并非是营利机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制度。从会计制度来看,一般营利机构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 而学校实行的为收付实现制。我国高等学校和中小学通过 固定资产投入和采购形成的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 大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存在固定资产的折 旧和折旧基金提取制度。因此高校的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 的教育信息化成本观念比较淡漠,无法深刻认识到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及成本效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教育信 息化成本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巨额投 入并没有产出与投入相应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金来源相对较少。我国教育信息化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少。从高等教育信息化完成程度来看,很多高等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力度,但资金依旧不能有效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由于资金的缺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各高校普遍轻软件重硬件、轻应用重建设的现象,致使校园网软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服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足够的教育信息资源,技术支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数量也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

一. 信息化校园各个系统建设方案 本次项目主要涉及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装备提升,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 设计配备。具体建设有: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精品录播教室 建设、传递教室、创客教室、终端设备、校园一卡通系 统、数字图书馆系统、校园电视台系统、校园数字广播系统、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园车辆管 理系统、学校人行出入口管理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校园无线覆盖、互动教学系 统建设、计算机机房建设、软件系统等。 1.硬件系统部分 1.1.1 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 校园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统一规划、设计,核心层、汇聚层及接入层三层网络架构设计,主要涉及的设备:万兆核心交换机、千兆汇聚交换机、千兆接入交换机、出口路由、防火墙、 上网行为管理器、认证审计、网络环境监控平台等。 规划子网: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安全监控子网、一卡通子网、数字广播子 网、信息发布系统子网、无线网络子网(办公SSID、教学SSID、教师生活SSID、学生学习SSID)。 安全设计:进行内外网络隔离处理,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无线网络实名认证、数 据流量审计等工作。 综合布线设计:重新设计弱点线路线槽桥架,做好工作子区间、水平子区间、垂直子区间、管理子区间布线工作。 常规主流厂商:锐捷、华三、华为、万网博通 1.1.2 多媒体教室 按照实际勘察报告与学校实际需求,常规配置普通教室有多媒体电教平台, 主要配置设备:65寸触控(70寸、80寸、86寸、82寸等)一体机(OPS电脑: I3/4GB/128GBSSD硬盘,电子白板软件)、推拉黑板、多媒体教学电脑 (I5/4GB/500GB)、多媒体中央控制器、高清视频展台、2.4G无线扩音教学系统、多媒体讲 台。 文案大全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1.1.1 系统概述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涵盖了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学籍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毕业生管理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运行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系统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原则、既能适应学年制、学分制的需要,也能适应学年学分制的需要。 1.1.2 应用特点 1、多种管理制度并存 系统融合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三种管理制度并的管理,来实现学校老生、新生在同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下的管理。 2、高安全性 采用三层架构,数据库服务器只允许应用服务器或WEB服务器访问,客户端只能通过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操作和查询,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3、便捷的数据导入、导出 可以方便快捷的导入DBF等格式的数据,提高实施效率。显示的数据可以随时导出到DBF或Excel。与Office深度融合,教学计划可以以排版好的格式直接输出到Word文档。 4、智能化的资源调配 先进的核心算法,使得学校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教师、教室、实验室、时间等的高效调配和合理利用,解决了学校资源紧缺、多校区、院系多级管理状况下排课、排实验室、排考场难等问题。 5、灵活的选课管理 学校可以灵活的定义选课的范围,选课的轮次、时间;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选

课,可实现跨专业的选课,新生进校后可以在导师和师哥师姐的引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根据大类、专业培养方案选择个性化学习课程,每个学期选择具体的教学班。 6、多途径的成绩录入 成绩录入人可以由任课教师录入,也可以是教学秘书。成绩可以通过WEB 页面直接录入,也可以通过EXCEL格式的成绩登记表直接导入。 7、多级管理设计 可以实现教务处、校区、二级学院、系等多级的管理,既能把教务处从繁琐的工作解脱出来,又能让院系较大的管理、操作权限,方便院系的教务管理。 8、开放的接口 提供WebService、视图、报文等多种接口开放,方便其他系统的对接:如自助打印、财务对接等。 1.1.3 学分制管理 1.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体现学生个性化培养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反映。 其特点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 它以选课制为核心,包括自主选修课程、选择专业(方向)、选择学习进程(上课时间)以及选择主讲教师等内容,即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个人特长与爱好选修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让学生的人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 2.学分制教务管理业务流程

[方案]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方案]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 摘要: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的校园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东北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并给出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分阶段实施方案~以期对今后进一步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1.引言 在“211工程”的支持下~东北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接入”的目标~可以向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基本网络服务~部分应用支持系统与信息服务系统在校园网上平稳运行。这些都为东北大学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终实现“校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搞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一个较为实际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将对长期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 步实施。首先~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和一贯做法。其次~校园信息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异常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从长远着想~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设计校园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对校园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大各个二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考核力度~将信息化建设变成一个人人支持的大环境。使得全校师生员工投入到信息化校园建设环境中来~才能不断开发出来网络上的应用系统。 2.建设原则和总体目标 校园信息化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从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到教学科研活动全部信息化。其特点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等进行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校园内的教师、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各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既然物理网络只是一个通信载体,自己又不专业、管不好,而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最基本的战略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又必须行业、单位自己建设、研究,并且是自己最需要的,那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如果不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还能是什么呢!还能把物理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成就来看吗? 诚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个单位、学校大多自己建了园区网络,而且不少单位不管是否需要,在不断翻新网络追求着豪华、时髦。他们却很少愿意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上投资和努力。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被严重忽视了。要知道,可以买来世界上最贵的交换机、服务器,但是却买不来师生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就像不能说学校有了十万亩土地,就理所当然是世界最好的大学一样,也不会因为买了个最牛的交换机就可以吹牛说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只会被人笑话。遗憾的是,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在引人发笑,我们已经笑得有点麻木了! 三、关于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这里有两个问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信息化能不能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学校是干什么的?第一是教书育人,第二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教书育人。所以毫无疑问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科研。那么信息化可不可以对教学、科研产生积极的影响呢?当然可以。国外已经证明这一点,但是在国内则不然。 首先是在理论上不承认“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命题。近两年,笔者遇到一些致力于“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研究的人,他们把论文投到国内在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期刊,送审后专家们持否定意见(不是文章本身),认为这不能成为理论,没有意义。这一方面反映了某些专家的霸道和浅薄,不允许不同观点发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在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上做得太少。 其次由于大多学校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建设方面进展甚微,师生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服务,缺少有效的信息资源,所以对“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没有什么感觉。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正因为信息化在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上还远远不够,我们才要不断深化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才能给师生提供良好、有效的信息服务。比如:利用信息化对师生教学进行跟踪服务,为科研提供信息跟踪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做后盾。而做好了这些服务,就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我们都迫切需要改变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信息资源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信息化建设绝不等于建网!筅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在2008年度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中,特设置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子课题,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研。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蒋东兴1,宓詠2;郭清顺3 (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3.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高校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当前信息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依据对于全国高校信息化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政策与微观措施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校级统一信息系统IT治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5-0027-04 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

高校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 展。 1.1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 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1.2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作者:姚颖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2期 姚颖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广州511370)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传统教务管理工 作已经难以与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需求相适应,如何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高 校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入手,提出了有效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希望能全面提高高校教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综合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教务管理工作的作用 能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增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综合质量。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在组 织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定位信息时代的影响,并探索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措施,争取能构建全新的信息化教务管理模式,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助力学校教育教 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开展。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对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和全面推 进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层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取 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高校教务管理水平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 程中,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会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消极影响,降低高校教务管理 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一,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无法满足要求,当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与高校教 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需求契合度偏低,很多功能无法有效使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会降低工作综合效果[1]。 其二,学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并未结合高校教务管理 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教务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方面与信息化教务管理 的适应性不足,无法发挥制度保障作用规范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行为,也会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有 序性和规范性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其三,高校在组织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人员培养存在滞后性,教务管理人员使用 信息技术开展教务管理工作的能力不足,无法为信息化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也 会降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效率。 二、信息时代高校全面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出现变化,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 与信息时代的管理需求相适应,高校要想全方位提高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整体水平, 就要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进行优化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