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浙教版中考科学--中考生物常考点总结归纳

2020年浙教版中考科学--中考生物常考点总结归纳

中考生物部分常考点总结

一、显微镜部分资料

1、显微镜作用:观察微小物体

2、粗准焦螺旋:视野中从没有图像到有的时候用,即可以通过调节使得看不到到看得到图像。即粗调

3、细准焦螺旋:图像从模糊到清晰的时候用。即微调

4、粗准焦螺旋使用:向前旋转,使镜筒上升,向后转,使镜筒下降,注意下降的时候,要一只眼看镜筒,另一只眼看镜头,防止镜头压到切片。

5、显微镜用眼方法:使用时候,两眼都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6、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物镜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长度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度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7、如何区别物镜、目镜:物镜一端有螺旋,目镜没有物镜:4、5、6

8、镜头使用顺序: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9、高低倍镜下的像的特点:高倍镜下视野小,视野暗,体积大,个数少。

低倍镜下视野大,视野亮,体积小,个数多

10、视野暗怎么办:放大光圈,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11、视野亮怎么办:缩小光圈,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12、视野中静止像的移动顺序:与实际方向相反,镜中是左上方,移动的时候,

还是需要朝左上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13、视野中流动物体的移动顺序:如玻片上,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视野中也是顺时针。

14、实际图像与显微镜下像的形状:实际图像上下,左右各反一下,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像的形状

15、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切片,切片的制作步骤:

先滴水→再撕表皮→再展开→再盖盖玻片→再染色→再吸水

吸水要求:载玻片一侧滴,另一侧吸盖玻片盖的时候,朝一个方向盖下去,并与载玻片呈45°角。

16、物镜越靠近载玻片,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

17、使用显微镜操作顺序是:安放、对光、放片、先粗后细调焦、观察

18、物镜下降时候,要注意眼睛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破切片

19、观察鱼的尾鳍:低倍显微镜观察蜗牛:放大镜

二、细胞部分

1、动物,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a、细胞膜作用: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保护细胞

b、细胞质作用: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

c、细胞核: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

2、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①细胞壁作用:支持和保护细胞,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②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液泡:里面的液体叫做细胞液,与植物花的颜色,汁液味道有关系,

比如花的颜色,生姜的辣味等成份都位于液泡中的细胞液中

三、病毒、细菌、真菌部分

1、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靠寄主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由蛋白质外壳、核酸两部分构成,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无效,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2、真菌:有成型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常见的有霉菌(青霉、根霉、黄曲霉)、酵母菌(单细胞)、食用真菌(平菇、金针菇、木耳、灵芝等)

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①细菌概述:无成型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②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集中区

③细菌根据形态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④细菌是否进行光合作用:细菌不含叶绿体,只有少数细菌含有叶绿素,如蓝藻(也叫蓝细菌)会进行光合作用

⑤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⑥补充: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对病毒无效,

大部分带“菌”字的都属于细菌(粗略判断),但是酵母菌、霉菌不属于细菌。

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利用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以酿酒;

酿酒大致过程:将葡萄糖及酵母菌放于桶中,先不要密封木桶,让其处于有氧状态,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再密封木桶,让酵母菌无氧状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

四、植物三大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1、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

2、光合作用条件:光照、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物:有机物和氧气

3、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怎么来:植物根尖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经过导管,叶脉运输到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4、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怎么来:空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

5、增强光合作用有哪些方法(也就是让植物增产,写出4种):

增强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改变环境温度。

6、光合作用表达式:6CO2 + 6H2O=光

叶绿体

C6H12O6 + 6O2 + 能量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 + 氧气

7、为什么新疆等地区的瓜果产量高,甜度大:这些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8、呼吸作用场所:组织细胞

9、呼吸作用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0、呼吸作用方程式:一般写有氧呼吸的:C6H12O6 + 6O2酶

=6CO2 + 6H2O+能量

11、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低温可以减弱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2、植物呼吸作用实验

①进行暗处理的目的:将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以免残留有机物对实验造成干扰

②部分遮光处理的目的:让部分叶片不见光,与其余部分形成对照,以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的条件。

③酒精水浴加热的目的:让酒精溶解叶绿素,并可减少酒精的蒸发过快,也可以避免引起酒精燃烧。

④实验中叶片颜色变化情况:叶片先由绿变白,再变蓝色,原因:酒精溶解叶绿素,使其变白,加碘液染色变成蓝。

13、植物烂根的原因:由于浇水过多,导致植物根缺氧死亡

14、蒸腾作用的意义:有利于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有利于植物叶片的降温、有利于植物根对矿物质的吸收

易错点:蒸腾作用是促进无机盐的运输,而不是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吸收的动力是土壤溶液和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差相对大小。

15、植物根吸水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

植物吸的水用处: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99%),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1%)

17、植物的移摘

①植物带土移栽目的:防止破坏植物幼嫩根毛

②植物减去大部分枝叶,并傍晚或者阴天移栽目的:减弱蒸腾作用

18、炎热的午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增加,反而下降的原因:由于气温高,植物气孔关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原料减少。如下图中的E点。

五、植物叶片

1、植物叶片的分层: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为上表皮、叶肉、下表皮,表皮细胞无色透

明,不含叶绿体,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对叶内结构的保护

2、气孔的组成:每个气孔由两个月牙形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3、气孔的作用:可以打开和闭合,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进出的通道。温度高,

气孔会关闭。

4、植物叶片气孔分布:一般陆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量多,这样可以减弱植物的蒸

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但是睡莲、荷叶等水生植物却是上表皮气孔多,因为

水生植物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水中空气不能满足植株的需求。

5、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失水气孔开放

(1)右图中①,④分别是上下表皮,③是叶肉细胞,⑧是叶脉,⑥是气孔,⑦是

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

(2)叶脉包含两种类型的管道,一种是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另一

种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3)叶肉内含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

六、植物的茎

1、植物茎由里到外:髓→木质部(含有导管)→形成层→韧皮部(含有筛管)→树皮

2、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从下往上运输

3、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从上往下运输

形成层作用:使植物茎长粗,水稻,小麦,竹子等植物无形成层,

茎不会长粗。

4、植物茎上刻字,最先破坏的是:韧皮部筛管

5、食茎植物可以多施:钾肥,促进茎秆的强壮。

七、植物根知识

1、植物根系包括:直根系、须根系(如右图)

2、根的作用:固定作用、吸水作用

3、根尖结构(从上到下):根毛区、分生区、伸长区、根冠

4、根尖各区的作用

①根毛区:加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植物吸水和无机盐

②分生区:分生能力强,该区细胞细胞核比较大

③伸长区:可以使根伸长

④根冠:保护根

5、植物根尖吸水失水条件:根尖根毛区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则吸水;反之,失水

6、外界的水进入根部的途径:水根毛细胞皮层细胞导管

7、烧苗现象解释:由于一次性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导致根细胞失水,使得植物失水萎蔫

8、植物施肥:

N:枝繁叶茂,缺乏会叶色发黄,植株矮小P:促进果实种子提前成熟,缺乏植株矮小,叶片暗绿带红K:使得植物茎秆粗壮,抗倒伏,缺乏使植株矮小,叶片有褐斑、易倒伏

对于食用茎的食物,可以多施用钾肥,如青菜、甘蔗

9、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根毛区细胞

八、植物花、种子

1、植物花中最重要的部分:花蕊(包含雌蕊,雄蕊)

2、雄蕊包括什么:花丝,花药

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

4、植物各部分发育成什么: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5、胚包含什么: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胚乳和子叶的作用:为植物萌发初期提供营养物质,含有大量淀粉,可以用碘液检验

6、常见裸子植物:松树、铁树、侧柏、银杏、水杉、苏铁(一般记忆方法:带松字的,带杉字的,带柏字的植物,注意特殊的如卷柏)

7、裸子和被子区别:都有根、茎、叶、花、种子,但是裸子无果实

8、无种子植物:蕨类(有根茎叶,如蕨、卷柏、胎生狗脊、满江红)、苔藓类(有茎叶,葫芦藓、地钱)、藻类(无根茎叶分化,衣藻、球藻、海带、紫菜)

9、无种子植物中谁最低等:藻类

10、常见双子叶种子(无胚乳):豆类(黄豆,绿豆等)、花生。发芽初期靠子叶提供营养

11、常见单子叶种子(有胚乳):玉米。发芽初期靠子叶提供营养

12、双子叶、单子叶种子共有的部分:胚,种皮

15、种子的萌发条件:

①外界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不需要光照

②内在条件:活的种子,具备完整的胚

16、种子萌发不能埋的太深原因:防止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自身营养支持不到出土,还有太深缺少空气也有一定的影响。

17、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的变化如图,决定了种子的总质量变化,水分的变化是逐渐上升的。一开始通过吸涨作用吸水,之后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18、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先变少,后变多(先通过呼吸作用减少,后通过光合作用又增多)变化图图如下

植物的生殖

1、植物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营养生殖、孢子繁殖

2、营养生殖:分根、压条、嫁接、扦插无性繁殖优点:①繁殖速度快②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3、利用孢子繁殖的植物:蕨类、苔藓类、藻类

4、嫁接:嫁接在上面的叫接穗,下面的叫砧木,长出来的植物取决于接穗

5、嫁接成功与否的条件: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相互紧贴

6、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更有利于在恶劣环境下生存

7、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

十、生物的生命结构层次

1、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注】两者只相差了系统

3、生物分类等级(从大到小):

界→门→纲→目→科→属→种种为最基本分类单位

4、动物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5、植物五大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

6、上皮组织分布:皮肤和各个器官的内表面

7、两种常见的结缔组织:血液、软骨神经组织分布:脑和脊髓

十一、动物、植物的分类

1、动物按有无脊椎: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

2、体温恒定的有:哺乳类、鸟类

3、常见两栖类:青蛙、蟾蜍、娃娃鱼、蝾螈

4、哺乳类特征:胎生、哺乳,全身被毛

5、常见爬行类:鳄鱼、蛇

6、常见哺乳类:鸭嘴兽、鲸鱼、白鳍豚

7、易错的分类:黄鳝属于鱼类,蝙蝠、鸭嘴兽属于哺乳类

8、植物的分类(图在上一页)

十二、动物的生殖

1、动物无性生殖: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生殖(水螅),克隆

2、有性生殖:如试管婴儿(为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

4、克隆:属于无性繁殖方式,没又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

5、人体胚胎初期营养来源:卵黄,后期有胎盘和脐带提供

6、子宫:人体胚胎发育场所受精场所:输卵管

7、女性主要生殖器官:卵巢,非子宫,卵巢每月可以产生一个卵细胞

8、第二性征的产生和维持靠什么:性激素(男性靠雄性激素,女性靠雌性激素)

9、人体死亡主要标志:脑死亡

10、什么是卵胎生:卵黄提高营养,但是胚胎还是在母体内发育,如鲨鱼,蝮蛇

11、昆虫的两种发育方式: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区别在于有无蛹期

12、昆虫的发育类型:

①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成虫(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12、昆虫的发育模式图: A:幼虫 B:蛹 C:成虫D:受精卵

13、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存在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养蚕是为了获取蚕丝,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__幼虫____期.十三、反射、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基本结构:反射弧

2、反射弧:包含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才有,植物没有反射弧)

3、反射类型: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6、常见非条件反射:允吸反射、膝跳反射、脊蛙反射、排尿排便反射

7、膝跳反射可以初步检查:脊椎是否完好

十四、食物的消化吸收

1、人体七大营养素:水、无机盐、脂肪、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维生素

2、人体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营养素:水、无机盐不吸收的是营养素:粗纤维

3、粗纤维的作用: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便秘

4、脂肪消化过程:需要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才能被酶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5、消化终产物:糖类→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

6、代谢终产物,也叫最终产物,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

7、各营养物质的起始消化部位:蛋白质:胃脂肪:小肠糖类(淀粉):口腔

8、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具体过程:

①淀粉消化:淀粉唾液

口腔

→麦芽糖→

肠液、胰液

小肠

葡萄糖

②蛋白质消化:蛋白质胃液

→多肽→

肠液、胰液

小肠

氨基酸

③脂肪消化:脂肪胆汁的乳化

小肠

→脂肪小微粒

肠液、胰液

小肠

→脂肪酸 + 甘油

9、主要供能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

10、单位质量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中:脂肪产生的热量最多

11、消化道途径: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2、胆汁分泌部位:肝脏作用:解毒、乳化脂肪

13、胆汁的乳化属于什么类型的消化:物理性消化,不需要酶的参与

14、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15、小肠为消化吸收主要场所原因:

①小肠很长,内壁有小肠绒毛②小肠表面有皱襞③小肠绒毛内含丰富毛细血管④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

16、酶的化学成份:蛋白质作用:高效生物催化剂

17、酶的催化作用受到什么外界因素影响:温度、PH

18、酶的三大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19、吸收和消化的区别:吸收是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消化是大分子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一般物质需要先消化再吸收,同时吸收不需要酶参与,而消化需要酶的参与。

20、不含消化酶的器官:肝脏21、酒精代谢需要参与的器官:肝脏、肾脏

22、不含消化液的器官:肝脏23、需要酶参与的是生理过程:消化

24、不需要酶参与的:吸收

25、人体排泄的三大途径:皮肤排汗、泌尿系统排尿、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注意排便属于排遗)

十五、新陈代谢部分

1、新陈代谢包括两方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各个状态下的同化异化强弱

(1)一般青少年时期:同化大于异化

(2)成年人:基本同化等于异化

(3)老年人或者患者:同化小于异化

3、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组织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含量最大的地方应该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应该是组织细胞。小肠周围毛细血管中,营养物质丰富,但是氧气含量并不是最丰富。

4、有机物体内氧化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5、有氧呼吸文字表达式:葡萄糖+氧气酶

=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能量比无氧呼吸多

无氧呼吸分为:动物:葡萄糖酶

=乳酸+能量植物: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

6、人体在剧烈活动状态下还是在安静状态下均以有氧呼吸供能为主。

补充:

1、微生物获取营养物质方式:自养和异养

2、自养与异养的概念:自养可以自己合成有机物,异养必须从外界获得有机物

3、自养主要指的是哪些生物:绿色植物异养有哪些生物:消费者

4、微生物异养两种方式:腐生和寄生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做:发酵

5、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出芽生殖,可以利用其无氧呼吸酿酒。

具体过程:先在坛子中放入葡萄糖,再放入酵母菌,先不密闭,让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繁殖,后密闭,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十六、血液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圆盘状,含有凝集原,数量最多,减少时,会出现贫血 作用: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有抗炎,吞噬作用,数量最少,炎症时数量会增多。

4、血小板:无细胞核,体积最小,可以促进血液凝固,数量较多,数量减少会产生血流不止

5、血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红细胞上含有血红蛋白,贫血患者需要补充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6、右图血细胞切片中:B 是白细胞 A 红细胞 C 血小板 8、血液,血浆,血细胞三者关系:血细胞血浆血液+=

9、血浆作用: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只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十七、血循环部分

1、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毛细血管特性:血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细胞在内部单行逐个通过,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极细管道。(如下图1,图2) 毛细血管作用: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图1 图2 图3 图4 动脉:血流比较快,与心室相连接,如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如图4) 3、静脉:血流速度慢,与心房相连接,如左心室连接(如图4) 血管内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如上图3所示) 4、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区别:

动脉里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里不一定流静脉血,除了肺动脉里流静脉血,其他动脉还是流动脉血。肺静脉里流动脉血,其他静脉都流静脉血

5、另外记住流出心脏的血是动脉血,流回心脏的血是静脉血。

6、瓣膜类型、位置:①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②动脉瓣:只有心脏与动脉的连接处有,动脉内段没有 ③房室瓣:位于心脏与心房之间 9、血管流向规律:

毛细血管 静脉 (除了肾脏部位毛细血管左右都是动脉) (进行物质交换) 常考部位 血液流向 物质变化

胃部或者小肠部位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从左到右,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毛细血管——肺静脉 从左到右,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肾脏部位毛细血管

入球动脉——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

从左到右,尿素,尿素等废物减少,蛋白质浓度增大

10、心房心室工作:交替工作,如房室瓣关闭,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动脉瓣开放

11、上肢注射药物治疗胃炎、肠炎、脑膜炎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动脉→组织部位毛细血管

12、上肢注射药物治疗肺炎途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13、上肢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进入心脏几次:1次

14、上肢注射药物治疗肠炎、胃炎进入心脏几次:2次

15、手臂或者下肢出血:出血快,血颜色鲜红,为动脉破裂,需要近心端包扎止血;若出血慢,血颜色暗红,则为静脉破裂,远心端包扎止血

16、药物注射都是先进入右心房。

十八、肾脏部分

1、肾脏的两大重要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3、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4、肾小球滤过:小分子物质,如大部分水、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

5、不可以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

6、重吸收哪些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

7、滤过后在肾小囊腔种形成的液体称做:原尿

8、滤过后,出球小动脉中的成分变化:蛋白质浓度增加,尿素尿酸含量减少

9、尿液的生成、排出:尿液生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隙的

10、两大肾脏疾病:

①尿液中有血丝疾病在于:肾小球

②尿液中有葡萄糖疾病在于:肾小管

11、进出肾小球的两条血管特点:都是动脉,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备注:

原尿:经过肾小球虑过形成的液体(不含蛋白质,血细胞等大分子物质)

尿液:肾小管重吸收以后的液体(不含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

【补充】如果经过肾小球后的液体有血丝,说明肾小球滤过网有问题。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重吸收有问题。

十九、生态系统部分知识

1、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关系:

①种群: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总和

②群落:一个地区内所有生物总和,即多个种群之和

③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

2、生产者:绿色植物分解者:微生物(蚯蚓、蘑菇也是分解者)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不可缺少,消费者可以没有

3、消费者、分解者三者关系:双向箭头直接为生产者和分解者,甲为分解者

4、生态系统伴随: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7、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关系:越高级数量越少,能量越少

9、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内可以逐渐累积,越高级生物,体内积累越多

10、掌握食物链的数法和书写:注意箭头不要画反,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写

11、生态系统:可以自动调节,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二十、身体的防卫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

组 成 皮肤、胃壁粘膜、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作 用 阻挡或者杀死病原体, 同左 产生抗体,清除抗原,人体出生后才产生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免疫监视: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和癌变的发生

②防御(抗感染功能):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③自我稳定功能: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 4、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5、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细胞外的抗体消灭的过程,淋巴细胞是B 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细胞内的抗体消灭的过程,淋巴细胞是T 淋巴细胞

6、易错点:T 淋巴细胞主要识别侵入人体的寄生虫,外来细胞团块,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细胞。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7、抗原类型:细菌、病毒、寄生虫、移植器官、癌细胞(病原体类型也是这几个) 8、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可以是大分子异物,也可以是移植器官等 9、抗体:化学成分属于蛋白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产生。 10、传染源:能够将上面三种病原体散播开来的人或者动物 如: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而狂犬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二十一、地球、宇宙、星空部分常用知识点 1、全球板块:六大板块

2、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板块的特性: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易发生地震和火山。

板块的运动形式: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3、六大板块分布图

六大板块中,亚欧板块面积最大,除了太平洋板块大部分为海洋外,其他板块都包含海洋和陆地 4、三大学说的提出顺序:大陆漂移学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魏格纳 5、常见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

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②红海: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板块处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板块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

亚欧、美洲板块

6、地震和火山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类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 被消灭的病原体所在地方 细胞外 细胞内 免疫物质 抗体 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体液中的抗原

细胞内的抗原

共同点

都是特异性免疫,都有免疫记忆功能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板块处

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印度洋板块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亚欧、非洲板块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板块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均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7、月亮

①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作月陆,暗区是平原或者盆地等低陷地带,称作月海

②环形山的形成原因:环形山也叫月坑,是月亮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形成的。

③月亮上面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弱重力→g为地球上g

6

1

无大气层→昼夜温差大、无磁场不可以使用指南针、无空气→不能传递声音,不可以使用汽油机设备

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月亮的同一个面: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一样

⑤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29.53天

8、月相:(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变化(2)产生原因: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月相从新月→满月→新月叫做一个月相的周期,平均29.53天,称朔望月,我国农历月份根据朔望月确定。

(4)常见的农历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五月初五重阳节:九月初九元宵节:满月

(5)题目中常见的月相图

(6)

9、阳历(公立),农历:我们平时的几月几号是阳历,二十

四节气是阳历成份计算的,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端

午,中秋,春节,重阳是农历成份。注意清明也是按阳历计算

的。

10、太阳直射点和日期、昼夜长短的关系: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在夏

至日,即6月22号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北

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这

一天,昼夜等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

可以用这下面个图来表示:根据此图和题目中告诉的时间可以轻松的判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位置。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时间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

形状

怎么记全黑英文字母D,上D 全亮反D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

第二章:第4-6节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 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 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 镜内() 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 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 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 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 , 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的三个像() A.全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子2米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子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子4米远处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 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 D.无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 * 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那么() A.β1=β、γ1=γB.β1<β、γ1>γC.β1<β、γ1<γD.β1>β、γ1>γ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中考必读: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个高频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 个高频考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

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 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 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 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

中考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精选).doc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 1/2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 倍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困 气体能在空气中阖,产生便靠灭祐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屈]产生的气体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 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豚水主体|是|冰川团,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匹 3.水何|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 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秆①陆上内循环:陆地一一大气 5.水的循环彳L②海上内循环:海洋一一大气 L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1)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植物的蒸腾和冰川的升华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 下径流) (2)地球于水体的昨?更新周期最堆的是大气水 6.每年的|3月22百|为| “世界水百”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2氧1)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国和园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西。.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 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密度的公式: m P= ------- (公式变形:m=pv v=m / P ) P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 水的密度为lo 0X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lkg/m3=lX10 -g/cm3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主要感官和感受器的功能。 2、学会用实验和归纳的方法探究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特点。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觉的形成及功能特点。 难点:皮肤觉、嗅觉、味觉的相同性,互补性。 三、课程资源开发 相关的课堂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觉到了什么? 【问】你现在坐在教室里面感觉到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来感觉的? 【答】声音、光线、温度、呼吸、空间位置…… 走近一个学生,做要打他的姿势,他躲避了。 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停地感觉这个世界,然后做出反应,以至于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感知温度,增减衣服。 【读图P2】图中的人感觉到了什么? 1、音乐 2、花香 3、光线 4、温度 5、味道 学生还会说出很多,但只要理由正确都对。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对环境做出反应以更好生存的例子? 炒菜…… 【讨论P2】 1、你最喜欢和最讨厌的环境刺激有哪些?大家的结论都相同吗?分小组讨 论,小组代表发言回答:…… 说明每个人对外界环境的感觉都不一样,各有所好! 2、小明为什么要戴着耳机欣赏音乐? 个人喜好不同,不戴耳机可能会影响别人,你有影响过吗?或者其他方式?不同的人感觉不一样,所以,要确立一个标准,如测量等。 (二)皮肤的感觉功能 【问】对外界的感觉,皮肤是比较敏感的一个,拿你通过皮肤能感觉到外界哪些信息呢? 【答】形状,大小,冷热,软硬,光滑还是粗糙…… 【实验P3】 1、两个人一组,随便找一样东西让对方去感觉(闭上眼睛) 那对于同一样物体,我们感觉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对于同一个人,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呢? 【做实验】 2、注意:用笔的后面点,轻轻的,然后交换。 如果用前面扎呢?触觉不等于痛觉 3、各种感觉几种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 触觉比较:打麻将,用手指摸,手背不行。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9个多月(约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女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骨盆变大,乳房增大,声音变尖;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最新整理中考生物50个考点总结初中生必看!.docx

最新整理中考生物50个考点总结,初中生必看! 中考生物考察的知识点通常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其实只是看书,复习效率是不会提高的,我们要做的,是在看书的同时,学会归纳总结。小明为大家整理了50条重要的中考生物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多看多记,如果觉得好,记得转发给其他小伙伴哦~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

(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不能存活。 22.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与生殖细胞(孢子)不是同一概念。 23.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24.苔藓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5.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的,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来自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0、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1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

体无系统。 14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酱主要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1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16、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8、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 19、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20、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缺氮时叶片发黄,植株矮小瘦弱,严重时叶脉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茎杆软弱,叶边缘呈褐色。 21、雌蕊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2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植物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23、在营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向日葵的果实仍然是空瘪的。这主要是由于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超详)

初中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新)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 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 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 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 质上是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 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第二节: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