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用友致力于向制造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全景如下:

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面构成,前两个层面立足于企业自身,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实习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逐步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和云化,并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协同互动,实现企业的智慧化。

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本方案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特指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类制造资源,通过对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物流驱动、控制模式、决策方式等方面的智能化,构建起体系化的智能化的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如下:

1.1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是衔接生产物流现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接口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产品、设备及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与生产现场之间的通路,向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并接收智能制造系统发出的指令。同时,通过统一的集成化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将不同的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从而为生产现场的协同、柔性、高效提供可能。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由以下关键要素构成: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构建的总体工作内容如下: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依赖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现场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用数字化智能化可编程控制设备替换传统设备,CNC设备及机器人的使

用逐步普及,一方面使生产线更加柔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状态数据;

?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位置、温度、压力、计数等各类传感器

改造现有设备,使现有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满足读取及监控的需

求;

在设备及产线旁加装终端电脑(工业平板电脑),部署终端应用以方便人工采集设备运行及加工数据。

让加工检测运输等设备及软件系统能够认识物料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的另一项基础工作,因此,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标识物料,标识的载体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芯片、IC/ID卡等,其中,以RFID为代表的非接触主动采集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标识物料的方式也可以是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对于课题研制产品、技术验证产品及主体单位需求的定型量产产品,要实现单品身份证管理,并且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量产民品,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管理。

基础网络构建要求能够覆盖整个生产及物流现场,采用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物理隔离涉密网及非涉密网,通过网络总线接入及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将各类设备集成到统一的网络之中,具体的网络建设规划可参考本规划的专门章节。

设备集成可通过访问设备实时数据库、PLC、嵌入式系统等方式,通过开放的输出端口读取所需的设备运行数据。智能设备一般都有开放的对外接口,可通过串口、USB端口直接访问硬件系统,或者通过开放的服务接口访问设备的控制系统,但这类接口的访问和集成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分别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

通过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需要存储在服务器上以备其他应用使用,而数据采集平台获取数据往往具有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的特点,因此,在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存储的实现技术,更好的支撑应用需求。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所有智能制造的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采集,只有对现场情况的充分掌握才能确保各类智能化应用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

1.2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在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之上,所有管理都必须以数据为基础,由数据来支持管理决策。而智能运营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企业运营管理的重心会随着管理升级不断改变,但无论如何,所有的运营管理都是围绕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展开的,只是着手的先后顺序在个体企业间有所差别。

1.2.1协同设计

产品设计是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在需求个性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产品设计本身都会有专业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支撑,而以下两个特征是体现产品设计与整个体系衔接的智能化的标志:

?设计制造一体化

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制造实现,而设计与制造体系衔接的紧密度和顺畅度也是体现设计软件是否融入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标志。设计制造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

◆基础数据的一体化:所有设计数据要求与制造系统无缝互通,在统一

编码、统一物料库基础上实现数据协同;

◆设计过程的一体化:研发项目管理、设计变更以及消息互动等所有研

发过程都要与制造系统衔接集成,避免设计活动孤立于制造体系,实

现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的设计制造业务一体化协同

?协同设计

在个性化定制及智能制造的业务环境下,设计活动不再由一个单一的设计部门完成,与第三方以及外部设计单元之间的协同也逐步常态化,尤其在工业互联网及云设计环境下,设计的协同能力也是智能设计的重要特征。

1.2.2智能排程

基于有限能力的排程是衔接主生产计划与现场作业执行的工具,其基本功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生产计划导入:从计划系统获取生产需求

?排程模型构建:根据实际生产执行的情况建立排程模型,定义排程计算中

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和算法,常见的有TOC、JIT等排程模型

?排程算法执行:根据排程模型和生产需求计算各个工位起止时间和设备

占用,生成可由现场执行的排程结果

?排程结果发布:排程结果传递到生产执行系统

?现场执行调度:根据排程结果驱动现场执行

高级排程(APS)系统往往会以独立工具或独立软件产品的形态提供,其重点聚焦在排程建模和排程算法方面,先进的排程工具的确能够提供丰富的排程算法和友好的交互界面,但是,排程应该基于对现场执行情况的实时掌控,排程结果与排程的执行必须是闭环并可随时调整修正的,否则,就失去了排程的实践意义。而独立的排程系统由于无法获知设备、作业、能源、材料、人员等各个方面

的全面信息,难以做到综合全局的排程。

从实际的排程应用需求来看,每个企业的排程算法并不会特别复杂,而排程的难点往往在于排程结果与现场实际执行之间的脱节,这会导致排程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成为调度和安排现场工作的依据。智能排程是智能制造系统之中的集成工具,与智能数据采集平台紧密结合,实时掌握生产动态,随时调整排程结果,做到与生产现场完全联动,运行顺畅后就会成为整个生产现场的核心调度系统,结合智能制造系统的其他工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生产和智能制造,是建设数字化无人工厂的中枢系统。

1.2.3智能调度

智能调度是将工序作业计划变为作业指令,并驱动现场按指令运作的活动,智能调度要解决以下两个重要问题:

?现场作业调度的形式

车间现场的作业模式多种多样,现场作业调度的具体形式也会比较丰富,但抽象整理后,都会集中到以下基本形式:

◆单品身份证:为每一个流转的产品标识唯一的身份信息,生产调度过

程管理到每个具体的单品

◆工艺流转卡:工艺流转卡往往以批次为管理单元,极端情况下也会以

将批量降低到1,成为单品工艺流转卡

◆派工报工(工票):将生产任务分解为单个碎片的工作任务,由工人领

取并完成,派工报工往往会与计件工资一并使用

◆固定地点/流水线装配:组装工艺的调度模式,管理的重点往往集中在

记录组装关系以便后续品质追溯

上述集中方式在一个工厂或车间中并非孤立存在,经常是几种形态并存,但管理模式一般会倾向于趋同,将不同的形式融入到一种主流模式中,尽量避免差异,降低管理成本。

作业指令发布到现场

生产指令形成后,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发送到现场,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工艺指导文件、数控文件、嵌入式软件等。在设备集中型的车间,可以考虑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指令及相关文件信息发布到DCS或DNC/CNC,控制设备运行;而在人工为主的车间,生产指令的发布需要通过一定设计的载体。不论如何,发布的目标是向生产现场准确发布指令信息,以便现场正确执行。

1.2.4智能物流

与制造系统相关的物流主要是厂内配送物流和车间作业物流,不论哪种物流,其主要目标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的物料送到恰当的位置,保证生产环节不发生停工待料。立体仓库和AGV是实现智能物流的硬件平台,WMS是其软件平台,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根据指令达到上述目标,但是,重点在于“指令”本身,这个指令就是要告诉系统:什么时候什么位置需要什么物料,如果没有集成化的智能制造系统,只是靠人为发出指令就大大降低了整体系统的执行效率。

智能物流系统是集成化的智能制造系统的子系统,其主要职能就是依据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收集到的现场执行进度和加工节奏,结合加工工艺和BOM信息,自主计算判定各个位置在未来各个时点的物料需求,进而向物流设备发布指令,驱动物流设备到适当的位置获取正确的物料,并运送到需要的工位或库位。

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循环系统,通过智能物流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现场库存,减少运输错误,实现生产物流的智能化。

1.2.5品质管理

质量溯源及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如下业务应用:

?品质记录

品质记录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包括:PQC记录、IQC记录、巡检记录、驻厂检验记录、售后记录等,品质记录负责整理和清洗数据,形成供应商来料品质记录、产品品质记录书等,其中,产品品质记录书用于记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数据,是最重要的品质记录。

?产品品质追溯

依托于产品品质记录书,提供产品品质追溯功能,产品品质追溯支持从两个视角展开:

◆由产品查询相关的各类品质信息,在产品品质缺陷分析或工艺设计改

进时,提供准确的用料信息、部装信息以及加工过程的质量数据,并

可进一步延展到售后服务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信息;

◆从材料出发,反向查询受到影响的部件及成品,从而精确界定由特定

批次的材料品质缺陷影响到的成品范围,以便召回或主动维护。

?生产防错

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类错误可能会引发重大的质量事故,智能数据采集平台可以采集到实时的加工信息,生产防错系统可以依据系统识别到的加工工艺、BOM 及当前加工任务,在加工开始前与线上产品或投入的材料再次验证,核对无误后

方可执行加工动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出现错误或不按规程操作的情况,实现预防性的质量控制。

?首件质检

首件质检是批量加工前品质确认的活动,智能制造系统提供首件质检的应用,通过识别加工件信息及工艺要求,提取质检方案,由现场工人和QC人员逐条确认检验指标的检验值并判定检验结果。对于首件质检不合格的批次,会提交到生产防错系统中,控制该批次不可向下流转。

?现场巡检

基于现场移动网络,提供手持设备(PDA)接入,通过手持设备上部署的现场巡检应用,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实时记录现场物流、存储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以便随时纠正及后期改进。同时,可以在质量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记录并反馈实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影响范围控制到最小。

?质量SPC

统计工序控制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它是利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以全过程的预防为主,因此,需要结合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提供的现场运行数据和累积历史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建模分析和趋势预测,有预见性的提出工艺工程改进建议,保证加工过程可靠,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1.2.6设备管理

在设备加工为主的工厂,尤其是设备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设备管理也会成为工厂日常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与现场相关的设备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档案及设备日历:记录每一台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运行时间计划,设

备日历会影响到计划排程

●日常运行记录:主要记录设备的启停时间、加工时间、设备参数等信息

●维修保养计划:制定日常的维修保养计划并在实际执行时记录维修保养

记录,维修保养计划会影响到设备日历

●设备异常管理:设备异常发布、异常处置及记录等内容,结合异常管理,

解决与设备相关的突发异常事件,异常情况会影响到设备日历

1.2.7异常管理

生产现场会有各类异常事件的发生,这也是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异常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异常申报:在发生异常时由现场申报异常状况,通常需要通过现场终端将

异常信息发布到系统

●异常推送:系统接收到异常信息后,需要根据异常类别将异常信息通过短

信、微信、消息通知等机制推送到异常相关人员的终端设备

●异常响应:异常处置人员接收到异常信息后,需要对异常做出响应,并根

据异常信息提出现场预处置意见和现场处置时间

●异常处置:异常处置人员赴异常发生现场处置异常,并记录异常解决情况

●现场巡视:主动发现现场异常的行为,主要工作是记录并及时纠正现场异

1.2.8售后运维

智能制造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最终产品交付客户使用后,依然保持着对产品的持续追踪、维护、保养、维修等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同样持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反馈到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产品售后保障主要涵盖以下工作:

■安装调试:安装调试是产品交付过程,需要将此事项纳入系统管理,记录安装调试任务的人员安排、执行情况、过程数据、最终结果等信息,并将数据反馈到系统中,可用于改进安装调试工艺及过程规范■定期保养:生成各个产品的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安排返厂或上门保养,记录保养过程数据,以及保养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异常事项

■配件供应:根据安装调试及维修保养任务计算生成配件及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完成采购过程、入库及发出的管理

■故障维修: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故障申报通道,安排维修人员响应故障申报,记录设备故障原因和维修过程,反馈这些数据信息到系统中■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记录支持信息

■投诉建议:记录并响应客户的投诉与建议

除此之外,随着产品的智能化改进,产品在交付客户后也会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主动反馈产品运行参数,厂家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产品运行状态,预测产品未来的运行状况,为用户提供主动服务,防患于未然。

1.3商业智能分析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和和智能运营管理平台都是业务数据的供应商,在系统中

积累了海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要为决策所需,就需要有数据的整理发布平台,商业智能分析就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的数据平台。

1.3.1智能监控及生产辅助

无论如何智能化的系统,都需要有可视化的监控体系来保障,智能监控是实现可视化管理的支撑系统。智能监控及生产辅助系统由现场看板、电子作业指导书(E-SOP)、安灯系统、中控系统等构成。

?现场看板种类比较多,常见的现场看板有:计划看板、效率看板、品质看

板、配料看板、机位/工位看板等,各类看板分别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

用数字化或图形化的方式实时展现现场执行状况,以便在异常发生时及

时发现并纠正。

?电子作业指导书是生产作业辅助系统,可通过机位终端展示工艺工程图

纸和三维图形,并查询标准作业方式。电子作业指导书的前提是设计成果

的电子化。

?安灯系统也是传统的目视管理系统,用于随时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

并及时响应异常。与智能制造系统结合后,可基于预设模型并根据智能数

据采集平台获取的加工数据分析判定及预测设备运行状况,反馈到安灯

系统,指挥设备维护或工艺技术人员及时关注潜在问题,从而达到预防为

主的设备管理模式。

?中控系统是总体上展现生产现状和趋势的看板系统,形式上采用中控室

或管理驾驶舱等,主要用于辅助企业整体运营和快速决策。

智能监控系统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整理和展现模块,依托于智能制造各子

系统采集和加工得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建模工具构建业务模型,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和发布。智能监控系统可支持多类终端设备,如:电子显示屏、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同时,还需要支持异常信息的通知和预警机制,在异常发生的第一时间以短信、微信、邮件等形式将异常信息推送给相关责任人。

除了实时监控和展现外,智能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更体现在对未来的预判和感知,通过对现场加工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并结合历史数据比对或分析模型构建,系统可以主动发现生产设备、工艺过程、材料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异常,或推断可能发生的异常,并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监控系统中,帮助监控人员及时快速决策。

1.3.2电子看板

电子看板是现场目视化管理的关键内容,在我们的解决方案中,电子看板所使用的硬件是安卓平台的LED智能电视,或者普通的液晶电视配安卓平台的电视盒子(如:小米盒子等),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

以下是普通液晶电视配小米盒子的硬件方案基础上实现图形化电子看板的实拍图片,数据可由后台实时刷新,图表展现形式可任意选择。

这种电子看板解决方案的硬件要求和软件实现成本均较低,便于在生产现场随需部署,有效的实现现场信息传递的要求。

1.3.3分析及预测模拟

数据分析是对历史数据的消费,预测模拟是站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对未来的预估,这些都是企业运营和决策的基本手段。在有丰富数据支撑的基础上,配合专

业的商业分析工具,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效用。同时,商业分析工具的数据仓库也是集中各类异构系统产生的各种数据的优秀载体,这样能够将数据分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配合根据企业管理需要设计的分析预测模型,就能够使数字化管理真正落地。

2软件系统及技术优势

2.1系统概况

系统的整体结构由后端网站和前端应用两个主要构成部分:

?后端系统:主要的设计目标是支持基础的参数设置,业务准备活动,一般

不会涉及日常的业务操作,也不是车间现场人机交互的平台。在日常业务阶段,后端系统要保证的是能够高效完整记录业务数据,能够支持大数据量I/O和高并发。

?前端应用:主要的设计目标是满足车间现场HMI(人机交互)的要求,要

保证交互友好,并且具有分散性和移动化的应用特征。

目前系统的应用地图如下(绿色为后端系统,蓝色为前端应用):

后端系统为网站架构,登录画面如下:

前端应用我们提供了基础运行平台,画面如下:

2.2系统特色

智能制造并不简单等同于MES系统,“中国制造2025”倡导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路径利用新兴技术条件解决传统制造业难题,因此,支撑系统本身

相对于传统MES系统要有足够的先进性。

并且,随着工业互联网逐步推进落地,先进制造模式将会向制造的云化和服务化转变,这必将要求制造系统能够平滑的支持互联网化和云化,不再是传统的MES系统那样单一的以功能为核心的模式。

基于此,我们的解决方案在以下方面具有特色及比较优势:

●专注离散制造领域,更适合离散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以系统集成的思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应用的终端化和碎片化,系统有充分的扩展弹性

●全面运用互联网产品技术,带来全新体验:

?灵活的系统架构

◆支持云端部署或私有部署

◆只需一套产品适配多个工厂

?优秀的人机交互体验

◆流行的Html5前端界面

◆基于安卓平台的终端应用

?强大的压力负载能力

◆更好的支持大数据量存储

◆更好的支持多终端并发

●移动应用的广泛使用,现场操作更便利

●集成大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预测、模拟更灵活

2.3技术优势

在技术路线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智能工厂的应用特点:

?业务逻辑相对简单,而业务数据量大

?并发点多,并发量大

?相对于ERP系统的逻辑复杂度,MES系统的数据I/O更重要

?单点的业务需求简单,而操作频次高

?操作者文化层次相对低,不能要求复杂操作

鉴于此,本系统在技术路线方面有如下选择:

总体来说,整个系统的技术选型均采用当前成熟应用的开源框架体系,在实现方式上,前后端系统都使用JavaScript,无需其他开发语言,学习成本较低,上手快。此外,系统提供了各种轻量级控件以及UI数据收集、缓存处理及统一的持久化机制,并且,数据读写基于ORM思想,开发速度快,维护容易,扩展简单。

2.4系统部署

支持局域网或公有云两种部署模式:

●局域网模式

●公有云模式

推荐的硬件清单如下:

工厂智能化设计规范

目录 1.1 工程概况 (2) 1.2 规划设计内容及范围 (3) 1.3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 (4) 1.4设计原则及子系统设计 (6) 1.4.1 数据通信系统 (8) 1.4.2融合通信系统 (9) 1.4.3综合布线系统 (9) 1.4.4安全防范系统 (12) 1.4.5一卡通系统 (14) 1.4.6公共广播系统 (16) 1.4.7信息发布系统 (18) 1.4.8智能会议系统及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20) 1.4.9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21) 1.4.10机房工程 (22) 1.4.11信息化建设PDM/CAD/CAM/ERP软件建设 (25)

1.1 工程概况 厂区主要建设功能分布情况: 一:生产区:共约151472平方米; 含第一联合厂房 第二联合厂房 第三联合厂房 第四联合厂房 二:动力辅助区: 含综合站房 油化库 地磅 废屑打包处理站 三:生活辅助区 含倒班宿舍 餐厅 四:厂前区域 含科技大楼 食堂 地下停车库等 通过建立安全完善的企业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实现产品设计、行政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和数据采集提供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办公自动化和客户关系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以CAD/CAM/CAPP/CAE/PDM为主的设计/工艺/制造系统,实现产品开发的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建立网络系统(含综合布线)和数据库系统作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

1.2 规划设计内容及范围 本次项目的设计部分为: ?一:信息设施系统 1.1通信接入系统 1.2语音通信系统 1.3通信网络系统 交换机系统 服务器系统 存储与备份系统 网络安全与认证 无线局域网 网络管理平台 ?二: 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 ?四:有线电视系统 ?五:会议系统 ?六:有线广播系统 ?七: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八:建筑设备监控与能源管理系统 8.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含冷热源与空调控制系统 给排水监控系统 动力监控系统 电梯监测系统 8.2:能源管理系统

面向制造业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生产线都建立了自动化监控系统,这样的系统通常能很好地解决设备运行和操作的问题,但是通常也会遇到许多挑战,譬如再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是否希望:对生产参数(比如产出率、性能、质量等)进行详细的组合比较,从不同方面来评价生产线的性能。 跟踪分析每一个班次的OEE统计和生产绩效,发现并解决和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 设备在线监测,分析历史数据提供设备预警,降低非计划停机率。 在工厂的内部网上发布生产信息并持续更新,授权用户都能方便而且安全地访问,并获得个性化的报表和实时信息。 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将帮助您实现希望,使企事业建立和完善智能工厂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您只需少量的投入就可轻松获得收益。

基于力控工业信息化产品和https://www.doczj.com/doc/5d16753304.html,框架的工厂智能系统 二、系统构成 1.综合数据集成平台 结合数据集成平台是基于三维力控pSpace企业实时历史数据库、pFfieldComm通讯网关技术和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括统一的生产线数据模型、生产管理业务模型。通过集成在pFfieldComm通讯网关中新一代的DAServer,可以通过工业标准的 OPC/DDE/IOServer 连接包括PLC/PAC/DCS等成百上千的现场控制系统和设备,统一地集成到pSpace企业实时历史数据库中。 2.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跟踪管理、实时监控、产量统计、运行记录、物料管理等。从而降低材料损失,改善准时发货能力;通过连续的分析,增强生产能力与订单之间的同步性。 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KPI OEE实时计算、SPC实时统计、员工绩效实时统计、停机分析、瓶劲工位优化、历史数据查询、个性化定制图表和报表等。通过这些强大而容易的分析工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持续地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绩效。 4.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管理等。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设备的集成管理和可视化管理。并通过分析评估,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管理,减少停机损失。 三.系统特点 1.统一的数据服务 构建在https://www.doczj.com/doc/5d16753304.html,框架之上,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主要包括ERP系统数据支撑和基于WEB服务的统一数据访问。授权用户能以Web方式通过企业网安全地访问不断更新的生产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报表。 2.生产可追溯性 通过实时数据库提供每秒2万个数据点的高速更新和海量的存储,并能支持对数据的各种复杂的查询,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追溯。 3.强大的开放性 通过标准关系数据库接口(ODBC,OLEDB)实现与ERP及其他MIS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用友致力于向制造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全景如下: 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面构成,前两个层面立足于企业自身,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实习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逐步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和云化,并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协同互动,实现企业的智慧化。 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本方案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特指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类制造资源,通过对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物流驱动、控制模式、决策方式等方面的智能化,构建起体系化的智能化的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如下:

1.1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是衔接生产物流现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接口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产品、设备及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与生产现场之间的通路,向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并接收智能制造系统发出的指令。同时,通过统一的集成化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将不同的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从而为生产现场的协同、柔性、高效提供可能。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构建的总体工作内容如下: 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物料标识基础网络构建 设备集成及 取数接口开发 数据存储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依赖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现场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用数字化智能化可编程控制设备替换传统设备,CNC设备及机器人的使用逐步普及, 一方面使生产线更加柔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状态数据; ?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通过加装位置、温度、压力、计数等各类传感器改造现有 设备,使现有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满足读取及监控的需求; ?在设备及产线旁加装终端电脑(工业平板电脑),部署终端应用以方便人工采集设 备运行及加工数据。 让加工检测运输等设备及软件系统能够认识物料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的另一项基础工作,因此,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标识物料,标识的载体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RFID 芯片、IC/ID卡等,其中,以RFID为代表的非接触主动采集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标识物料的方式也可以是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对于课题研制产品、技术验证产品及主体单位需求的定型量产产品,要实现单品身份证管理,并且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量产民品,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管理。 基础网络构建要求能够覆盖整个生产及物流现场,采用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物理隔离涉密网及非涉密网,通过网络总线接入及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将各类设备集成到统一的网络之中,具体的网络建设规划可参考本规划的专门章节。 设备集成可通过访问设备实时数据库、PLC、嵌入式系统等方式,通过开放的输出端口读取所需的设备运行数据。智能设备一般都有开放的对外接口,可通过串口、USB端口直接访问硬件系统,或者通过开放的服务接口访问设备的控制系统,但这类接口的访问和集成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分别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 通过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需要存储在服务器上以备其他应用使用,而数据采集平台获取数据往往具有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的特点,因此,在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存储的实现技术,更好的支撑应用需求。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所有智能制造的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采集,只有对现场情况的充分掌握才能确保各类智能化应用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从而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 1.2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在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之上,所有管理都必须以数据为基础,由数据来支持管理决策。而智能运营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企业运营管理的重心会随着管理升级不断改变,但无论如何,所有的运营管理都是围绕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展开的,只是着手的先后顺序在个体企业间有所差别。 1.2.1协同设计 产品设计是产品生命周期的起始,在需求个性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产品设计本身都会有专业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支撑,而以下两个特征是体现产品设计与整个体系衔接的智能化的标志: ?设计制造一体化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

用友软件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用友软件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今,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撑智能制造战略落地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正加速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企业如何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用友总部高级专家陈炅做“IOT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主题演讲智能制造到底怎么做?用友基于30多年在制造行业的实践与积淀,总结起来就是四化。第一,全局化,智能制造应该是企业全局的、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第二,一体化,软硬件一体化集成,智能硬件的终端数据采集上来才能做更精准的分析与决策;第三,行业化,制造业行业化特点非常明显,不同的行业,对生产监控和系统需求不尽相同;第四,云化,用友智能制造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的智能平台,聚集了很多SaaS应用以满足制造企业各种各样的云服务需求。那么,对制造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如何能切实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实现ERP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机器设备和ERP,机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物物相息,从自动化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如何使人和机器高效运转,实现设备换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开源节流,无人值守? 用友陈老师从工业互联,物物相息,机器设备互通互联开始,全面深入细致的讲述了AIOT物联网。物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需求持续增加,用友AIoT物联平台以平台化、智能化、生态化为发展目标,向客户提供全面的工业物联解决方案。用友AIoT物联平台分为设备接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设备接入层,支持100多种主流设备协议;平台层通过可视化组态、智能算法提供数据发布、运行监控、规则引擎和告警服务;应用层全面支撑用友各领域服务,并提供给各细分行业及专业领域支持。 用友陈老师讲到,在生产制造领域,用友AIoT物联平台提供生产进度跟踪、工艺实时监测、加工工时统计等服务,助力智能制造。在公用工程、安全环保、设备后服务、物流服务、智慧园区等场景中,都发挥着打通物理设备与数字模型链路的重要作用。 (用友总部高级专家陈炅老师)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

用友智能工厂V2.0-离散版-上市说明

用友智能工厂V2.0-离散版上市说明 一、产品标识 1.产品名称:用友智能工厂V 2.0-离散版 2.产品发布形态及配套资料说明: 用友智能工厂V2.0-离散版-服务器端-安装包:网络下载 用友智能工厂V2.0-离散版-APP:网络下载 用友智能工厂V2.0-离散版-发版说明 3.产品加密模式: 支持后台系统及移动应用APP加密、并按终端设备注册数控制的模式。 采用软加密License许可控制方式,License与服务器绑定。 二、产品领域和功能模块 当前版本已发布的功能清单如下:

三、产品特性 本产品以用友在离散制造行业的业务积累为基础,结合原型项目需求,以满足车间现场基础应用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工厂智能化的发展目标,设计实现如下应用特性: ●车间现场的班次、机台日计划 ●生产任务安排上线 ●生产任务的领用、执行 ●生产任务的完成汇报 ●产出与材料耗用的装配关系记录 ●基于条码、RFID等标识技术结合终端设备的生产过程进度采集 ●质检指标体系的设置 ●过程检验的检测数据及结果采集 ●与检验检测设备连接实现自动采集数据 ●过程检验的不良的处理(报废、返工、让步等) ●首件检验及首检确认 ●不良品特裁处理 ●物流节点的设置 ●物流供需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沟通 ●物流供需双方的实物交接 ●物流配送计划与接受 ●设备台账 ●设备运行监控

●设备日常维修保养 ●模具台账 ●模具领用的记录与防错检查 ●生产过程及物流流转的防错处理 ●与ERP系统的数据同步和流程贯通 ●现场电子监控看板 ●后台系统的监控及分析报表 ●过程及品质数据追溯 全新的技术路线选择使得本产品具有以下特性: ●互联网化服务端 ?纯粹的B/S架构,Portal端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地点限制 ?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支持一套系统部署,多地点工厂应用,无需安 装部署多套系统,有效保证数据完整和共享 ?采用互联网产品常用的成熟技术,满足大并发、大数据量存取的应用需求 ●移动化交互端 ?所有数据采集或人机交互均采用移动终端,无需在现场配置电脑或一体机,空 间占用小,移动及部署方便 ?终端设备以手持PDA和工业平板电脑为主,工业级产品,满足车间现场各种 恶劣环境下应用的需求 ?终端设备采用安卓平台,与智能手机类似的交互模式,用户学习成本低,并且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用友致力于向制造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全景如下: 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面构成,前两个层面立足 于企业自身,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实习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 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逐步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和云 化,并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协同互动,实现企业的智慧化。 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本方案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特指以物联网、互联 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类制造资源,通过对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物流驱动、控制模式、决策方式等方面的智能化,构建起体系化的智能化 的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如下: 1.1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是衔接生产物流现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 接口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产品、设备及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与生 产现场之间的通路,向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并接收智能制造系统发出的指令。同时,通过统一的集成化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将不同的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 整合在一起,从而为生产现场的协同、柔性、高效提供可能。

物料标识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依赖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 主要表现在现场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智 能化改造,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用数字化智能化可编程控制设备替换传统设备, CNC 设备及机器人的使用逐步普 及,一方面使生产线更加柔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状态数据; 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通过加装位置、温度、压力、计数等各类传感器改造现有 设备,使现有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满足读取及监控的需求; 在设备及产线旁加装终端电脑(工业平板电脑) ,部署终端应用以方便人工采集设 备运行及加工数据。 让加工检测运输等设备及软件系统能够认识物料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的另一项基础工 作,因此,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标识物料,标识的载体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RFID 芯片、IC/ID 卡等,其中,以 RFID 为代表的非接触主动采集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标 识物料的方式也可以是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 对于课题研制产品、技术验证产品及主体 单位需求的定型量产产品,要实现单品身份证管理,并且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 量产民品,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管理。 基础网络构建要求能够覆盖整个生产及物流现场, 采用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物理隔离 涉密网及非涉密网,通过网络总线接入及分布式部署的方式, 将各类设备集成到统一的网络 之中,具体的网络建设规划可参考本规划的专门章节。 设备集成可通过访问设备实时数据库、 PLC 嵌入式系统等方式,通过开放的输出端口 读取所需的设备运行数据。智能设备一般都有开放的对外接口,可通过串口、 USB 端口直接 访问硬件系统,或者通过开放的服务接口访问设备的控制系统, 但这类接口的访问和集成目 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分别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 通过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需要存储在服务器上以备其他应用使用, 而数据 采集平台获取数据往往具有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的特点, 因此,在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 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存储的实现技术, 更好的支 撑应用需求。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所有智能制造的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采 集,只有对现场情况的充分掌握才能确保各类智能化应用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及时准确的信 息反馈,从而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 1.2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在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之上, 所有管理都必须以数据为基础, 由数 据来支持管理决策。而智能运营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且呈现出 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基础网络构建 设备集成及 取数接口开发 数据存储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工业和中国制造 2025的大背景下,用友致力于向制造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 决方案,解决方案全景如下: 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面构成, 前两个层面立足 于企业自身,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 实习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 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 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 逐步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和云 化,并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协同互动,实现企业的智慧化。 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 本方案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 特指以物联网、互联 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类制造资源,通过对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逐 步实现制造过程、物流驱动、控制模式、 决策方式等方面的智能化,构建起体系化的智能化 的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如下: 1.1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 接口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产品、 产现场之间的通路,向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并接收 智能制造系统发出的指 令。同时,通过统一的集成化数据采集平台, 可以将不同的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 整合在一起,从而为生产现场的协同、柔性、高效提供可能。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由以下关键要素构成: 是衔接生产物流现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 设备及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与生

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物料标识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依赖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 主要表现在现场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智 能化改造,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用数字化智能化可编程控制设备替换传统设备, CNC 设备及机器人的使用逐步普 及,一方面使生产线更加柔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状态数据; 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通过加装位置、温度、压力、计数等各类传感器改造现有 设备,使现有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满足读取及监控的需求; 在设备及产线旁加装终端电脑(工业平板电脑) ,部署终端应用以方便人工采集设 备运行及加工数据。 让加工检测运输等设备及软件系统能够认识物料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的另一项基础工 作,因此,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标识物料,标识的载体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RFID 芯片、IC/ID 卡等,其中,以 RFID 为代表的非接触主动采集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标 识物料的方式也可以是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 对于课题研制产品、技术验证产品及主体 单位需求的定型量产产品,要实现单品身份证管理,并且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 量产民品,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管理。 基础网络构建要求能够覆盖整个生产及物流现场, 采用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物理隔离 涉密网及非涉密网, 通过网络总线接入及分布式部署的方式, 将各类设备集成到统一的网络 之中,具体的网络建设规划可参考本规划的专门章节。 设备集成可通过访问设备实时数据库、 PLC 嵌入式系统等方式,通过开放的输出端口 读取所需的设备运行数据。智能设备一般都有开放的对外接口,可通过串口、 USB 端口直接 访问硬件系统,或者通过开放的服务接口访问设备的控制系统, 但这类接口的访问和集成目 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分别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 通过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需要存储在服务器上以备其他应用使用, 而数据 采集平台获取数据往往具有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的特点, 因此,在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 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存储的实现技术, 更好的支 撑应用需求。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所有智能制造的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采 集,只有对现场情况的充分掌握才能确保各类智能化应用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及时准确的信 息反馈,从而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 1.2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在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之上, 所有管理都必须以数据为基础, 由数 据来支持管理决策。而智能运营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且呈现出 基础网络构建 设备集成及 T 取数接口开发 数据存储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初步解决方案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一)“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 (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三)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二、制定初步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初步方案 1.“机器换人”改造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以及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初步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

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3.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内容初步方案,还必须提出平台框架、与相关系统集成等方案,具体参照《宁波市“3511”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智能制造评判标准》中明确的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三种模式要求。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初步方案。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件: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软件清单

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范围.................................................. 三、设计依据.................................................. 、数据录制的要求 、软件的具体功能和要求....................................................................................................................................... 、实时监看及评估................................................................................................................................................... 6.2、公共广播系统.......................................................................................................................................... 6.2.1系统设计思想及选型原则 ................................................................................................................. 6.2.2、公共广播系统说明.......................................................................................................................... 、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广播系统的特点................................................................................................................................................... 、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公共广播工程系统设计....................................................................................................................................... 6.2.3、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几个技术参数 .......................................................................................... 6.3、停车场管理系统......................................................................................................................................

工厂智能化解决方案

..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5) 二、工程围 (5) 三、设计依据 (5) 四、设计定位 (6) 五、设计原则 (7) 5.1、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 (7) 5.2、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 (9) 5.3、先进性与实用性兼顾 (9) 六、工厂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 (11) 6.1、工厂视频监控解决方案 (11) 6.1.1、系统需求分析 (11) 6.1.2、用户需求分析 (11) 6.1.3、系统要求 (12) 6.1.4、监控系统选型 (13) 6.1.4.1、基于IP摄像机的监控系统的特点 (13) 6.1.4.2、IP数字摄象机的优势 (14) 6.1.4.3、网络数字监控方案与其他方案比较 (16) 6.1.5、建议方案描述 (16) 6.1.5.1、网络结构的要求 (16) 6.1.5.2、监控点的选择及设备配置 (17) 6.1.5.3、监控中心的要求及配备 (18) 6.1.5.4、数据录制的要求 (19) 6.1.5.5、软件的具体功能和要求 (19) 6.1.5.6、实时监看及评估 (21) 6.2、公共广播系统 (25) 6.2.1系统设计思想及选型原则 (25) 6.2.2、公共广播系统说明 (29) 6.2.2.1、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29) 1.2.2.2、广播系统的特点 (31) 6.2.2.3、广播音响系统的组成 (31) 6.2.2.4、公共广播工程系统设计 (32) 6.2.3、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几个技术参数 (41) 6.3、停车场管理系统 (46) 6.3.1、概述 (46) 6.3.2、系统特点、功能简介 (46) 6.3.2.1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46) 6.3.3、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的典型特点 (47)

企业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附件3 xxx(企业名称) 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 xxx(服务机构名称) 年月

智能化改造设计方案编制提纲 一、确定改造内容 对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企业需求,围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和“机器换人”改造(生产环节及工序改造、整条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提出改造方向和内容。 二、制定详细技术方案 (一)建设内容方案 1.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和“机器换人”改造建设部分应包括:工程设计、设备研制(集成)、零部件采购及应用;企业内外网改造;设备自身状态和环境的自感知功能、故障诊断功能、信息通信及数据传送功能、自适应功能、运行数据采集分析功能的实现等相关内容。 2.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整体方案,其中: (1)流程型应包括: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2)离散型应包括: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等相关内容。 (二)工业软件应用初步方案,内容应包括:设计软件、工艺仿真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开发应用。 (三)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还需制定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方案。 (四)智能化改造分阶段实施路径和考核指标。 三、提出改造的投资预算、项目建设期、设备及软件清单等。 四、提出改造后预计经济效益,包括:生产效率提高、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等。 五、提出如何提升内部精益化管理的初步报告。 附表:实施智能化改造需购置(研制开发)的设备、软件清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