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说课稿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说课稿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说课稿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说课稿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其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分析与定位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中第二章第二节的前两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其中又以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技巧为课的重点。这个课题的前一课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实际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知道网络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基础知识的准备。

这个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自学、终身学习的利器,更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运用网络解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根据整个学科的设计,要求高一年级的学生是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的。而就我教授的班级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不陌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这类大型的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反馈信息量巨大、筛选困

难、对问题的切入点无从着手、对目前搜索引擎的功能了解不够及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这里我谈一个现象:常有学生拿着MP4找我问,为什么英语老师给的视频资料无法观看?为什么歌词不能同步?我怎么找到这个连续剧的所有视频?等一系列问题。我告诉他们可以在网上搜索找到答案,然后就看见他们拿着鼠标盲目的网上点击,没有任何头绪,要么就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长串的关键词,比如:“MP4无法看视频怎么办?”在反馈的大量结果中海底捞针。这让人感觉到,学生对如何在网上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缺失和能力的不足。)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积累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

另外,由于城乡差异,班上还有少部分来自农村的同学则对网络的体验不够充分,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互助、合作,教师辅导时注意层次。

3、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a 搜索引擎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b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a如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和搜索方法。

b关键字的合理选取,如何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

1、以搜索引擎为重点,引导学生从理性上认识获取网络信息的几种方法。

2、以乡土文化为载体,实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3、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常用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的学习。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网络中获取信息制作简易的本土文化介绍文稿。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意图

1、教材中的教学安排:

2、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3、几个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a 为什么把第二部分——搜索引擎提前?

通过几次教学,发现学生在上这堂课之前对他们提到网上检索信息的方法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想的搜索引擎。当按照课本上的顺序上时,他们对其它的方法非常不敏感,所以就想不如先从他们熟悉的东西开始,让他们通过设计的抢答题中体验后,再引导他们认识到检索信息除了搜索引擎外还离开不其它的方法。这样一堂课下来,不会让学生有强灌的感觉,在体验中学习到新知,这和人类的认识新知的规律是相合的,也和新课程的理念是一致的。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 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 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 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 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文 档交流仅供参考...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 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 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 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 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 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 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 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 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 色发展。...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 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

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Guangdong version of high school informatio n technology foundation lecture draft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 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 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 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 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 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 1、学习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 (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doczj.com/doc/5d15899189.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doczj.com/doc/5d15899189.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doczj.com/doc/5d15899189.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doczj.com/doc/5d15899189.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1汇总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B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C ) A.文字 B.视频 C.声音 D.图像 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7.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 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例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例2.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B )功能 A.处理信息 B.传递信息 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例3.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例4.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B )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例5.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D)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例6.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使用 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例7.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doc

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 1、学习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2)互评学习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对比,首先是量的对比。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平稳?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设计意图:揭示表格呈现方式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为下一环节用柱形图、折线图分析数据作铺垫。 第二是呈现方式的对照,以10个班作例子,生成两个图表,同样问刚才的三个问题,对比刚才的纯表格呈现方式,学生更快更直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1 粤教版必修1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但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是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形成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精选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三篇

精选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在任务驱动与分组协作中体验和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能够借助网络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①掌握各类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④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手段 ①网络电脑教室(与Internet相连); ②易思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③Office、IE浏览器等软件; ④ftp服务器(在教师机架设一台FTP服务器)。 五、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选用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模块强调学生在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的策略与方法。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借助

网络有效地获取信息,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着重要求学生学习网络 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将为本模块其他内容和选修模块 的继续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学习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该部分设置了任务, 要求小组协作、借助网络检索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初步了解学生的网络检索水平,并通过 比较这几种方法的差异性及各自的优缺点,得出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学会根据遇到的具 体问题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第二部分学习使用搜索引擎,在众多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中, 利用搜索引擎使网络信息高效检索成为可能,但是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及搜索引擎的不同 使用技巧均会影响检索的结果和效率。该部分设置了搜索小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六、学生分析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 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高中学生原本应该具备使用 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地区的差异,高一只有少数学生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历史 和感性经验,大多数学生对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 原因(如家长担心子女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响影学习,排斥子女上网)从未接触信息网络,给 课堂的教学实施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分组协作(在新学期第一课已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协作方式,每五位 学生为一组),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原动力”。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应用 头脑风暴 (8分钟)1.情境导入:同学们,因特网的本质就是一个连接全球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碰到的多种多样问题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有人形象地说:“信息就在指尖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这一说法吧! 2.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大地震和海啸发生核泄漏,这次核泄 漏事件引起全世界恐慌,因为核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核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们 试试通过网络看能否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取所需信息。 2.上网检索答案。让学生初步感知信息检索的过程,并可以观察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 检索水平。利用网络检索信息。 新课学习

高一信息技术说课稿(综合2篇).doc

高一信息技术说课稿(综合2篇) 【前言】高一信息技术说课稿共含2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高一信息技术说课稿 高一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精选系列,如果你喜欢可以下载全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一点了解,使用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由于教材已使作用多年,有些新内容没有,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扩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信息的含义。 ⑵、掌握信息处理过程。 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⑷、知道计算机和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⑸、区分信息和信息载体。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会思考。 ⑵、通过观察计算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让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信息的处理过程,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因特网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对“信息”及“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因特网的作用。 3、突破方法:师生讨论,上机操作。 四、说学生 我校是省级示范中学,每年面向全县招生,高一新生的来源有两大块,一块是农村初级中学,另一块是县城初级中学,来自县城中学的学生,对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处理——我们身边的信息》说课稿教案

信息与信息处理
——我们身边的信息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三章《信息技 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b5E2RGbCAP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目标 A、了解有关信息的基本特征 B、认识信息处理的过程 C、深入理解信息的相关理论 2、技能培养目标 A、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辨别、归纳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务 B、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方法和能力 3、情感体验目标 A、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自处理图片,尝试成功的喜悦 B、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C、探究性学习、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信息的基本知识 2、进一步认识信息处理的过程与实质
教学难点:
1、 “信息”定义的理解 2、 “信息处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教科书为人教版全日制《信息技术》的学生)或高一年级学生(教科书为 其它版本的学生)
教学环境
多媒体微机教室。要求所有微机可以上网,可进行网络屏幕(视频)广播。
教学过程:
一、 开展游戏与活动,了解信息“基本特征” 1、趣味游戏导入,理解信息的可传递性 利用趣味游戏“你猜我做” ,让学生认识这个活动是在传递信息,从而导入本课教学。 2、再次开展活动,深入理解信息其它特征 再次开展活动理解信息基本特征。用“即时复述” 、 “看图说信息” 、 “表格处理”等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依附性、可处理性、无限性等。p1EanqFDPw 二、 利用网络搜索,了解“信息”的定义 利用前面的活动,引出“信息”的定义,让学生来进入网络利用搜索查找,教师在活动后 总结什么是信息。 三、 反思活动过程,深刻理解“信息处理” 针对学生刚才的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引导学生思索我们(学生)信息技术使

高中信息技术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2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中的中头的集成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AuthorWare的流程;认识Authorware几种图标的作用。 能够导入外部声音、动画;欣赏和体验用图标方式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常见作品片头的创作,让学生了解AuthorWare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了解AuthorWare界面、图标、窗口等的特点,掌握几种图标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Authorware作品的过程与乐趣。 3、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Authorware作品的展示,学生对用Authorware开发作品跃跃欲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该软件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所见即所得的软件而言,无论是界面还是设计思想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讲解、练习与个别指导的力度,让学生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声音图标、等待图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件.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数据筛选、数据排序、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期中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培养学生运用EXCEL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根据条件筛选数据。 2、多种关键字数据排序。 3、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分类汇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模式。 通过对学生提出一个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任务,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情景中的任务产生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该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不仅使学生掌握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及分类汇总操作,而且使学生更知该操作的实用性。在对任务的操作中,若学生不会的可以查看学习资源:如点击任务边上的帮助视频、看教材、上网查询(已搜集了几个网址)或者请教同学、老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读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而且培养了他们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操作结束后,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评价本班的期中成绩情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对象和环境] 1、教学对象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初识、建立、编辑、美化工作表。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学生一人一机,能上互联网。 3、教学准备 课前把甲、乙、丙、丁4张其中考试成绩表(内含有8个任务)、1张高一年级学生档案表、3个帮助视频,全部拷入学生机上。如下图是甲班其中考试成绩表及8个任务布置示意图。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一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1、信息的定义 2、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起包含的内容 3、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定义 4、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难点:①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突破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小结内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 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2、讲授新课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

高中中学信息技术选修课说课稿

高中中学信息技术选修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本《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分别是IP地址的格式、分类以及管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域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等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再谈谈对学情的理解: 1.在知识方面,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网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存在着个体差异。 2.在技能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及操作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在情感方面,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及授课学生的情况,制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IP地址概念;完整复述IP 地址的格式及分类方法,能通过计算分辨出IP地址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受IP地址的作用

和便捷;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掌握IP地址的分类形式,并能正确辨别IP地址类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通过计算识别IP地址类型的学习乐趣,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同时提高对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兴趣。 四、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够理解IP地址的概念,了解其格式组成以及分类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能根据IP地址的分类正确判断所属类型。 五、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来谈谈这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首先,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准备采用“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其次,新课改理念也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全套资料1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