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

★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

★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

★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

★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

★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

★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

★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

★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

1950年

★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

★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

1951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

★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

★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

1952年

★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观城4县,荷泽专区的荷泽、定陶、曹县、鄄城、郓城、梁山、南旺7县

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7县,荷泽专区的东明县划

归河南省;原平原省划入河南省的六河沟煤矿区(9个村)划归河北省峰峰矿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4月8日批准)

★撤销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27日批准)

★撤销淮滨办事处,设立淮滨县,驻地淮滨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谷熟办事处,设立谷熟县,驻地谷熟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郸城办事处,设立郸城县,驻地郸城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

★撤销郑县,并入郑州市、新郑县、中牟县(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

★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信阳市,并入信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南阳市,并入南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

★撤销新乡市第四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2年12月26日报告备案,1953年月1日实施)★安徽省永城县及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原属于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政务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

★安徽省霍邱县史河川西的孙戚乡划归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桂庙乡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固始县的新街乡、花园乡划归安徽省霍邱

县(六安专员公署1952年5月9日批准)

★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苗庄、黄庄、祝庄、张井、呼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内务

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

1953年

★撤销淮阳专区,所属的周口镇和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归许昌专区;淮阳、鹿邑、太康、项城、沈丘、郸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政务院1953

年3月27日批准)

★新乡专区驻地由焦作矿区迁至新乡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批准)

★谷熟县驻地由谷熟集迁至马牧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2月7日批准)

★项城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水寨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4日批准)

★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的信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周口市,以商水县的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的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0月21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1月6日批准)

★设立开封市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18日批准)

★山西省平顺县的苇池凹村、高家台村划归河南省林县(内务部1953年4月30日批准)◎山西省注解为内务部1954年12月11日批准

1954年

★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

★撤销濮阳专区,所属的长垣、封丘2县划归新乡专区;濮阳、滑县、内黄、清丰、南乐5县划归安阳专区(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第一区、第二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4月19日报告备案)

★许昌专区的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9月4日办公备案)

★撤销邺县,并入安阳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淇县,并入汤阴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洧川县,并入长葛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阌乡县,并入灵宝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谷熟县,并入商丘县、虞城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成皋县,并入荥阳县(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

★撤销兰封县,考城县,合并设立兰考县,驻原兰封县城(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安阳县驻地由水治镇迁至安阳市(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虞城县驻地由利民镇迁至马牧集(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

★撤销安阳市第三区、第四区,合并设立郊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4年8月5日报告备案)

★河南省濮阳县第九区的郝楼、夏庄、岱堂等3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鄄城县(政务院1954年11月24日批准)

1955年

★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驻地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国务院1955年1月17日批准)★新乡专区的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2月18日报告备案)

★撤销洛阳县,并入洛阳市及孟津、宜阳、伊川3县(国务院1955年11月7日批准)

★郑州市第一、二、三区更名为陇海区、二七区、建设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9月23日批准)

★开封市第一、三区更名为鼓楼区、龙亭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二区、第四区,合并设立南关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

★撤销安阳市第一区、第二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报告备案)

★撤销洛阳市第一区、第二区,设立老城区

★新乡市第一至三区更名为新华区、红旗区、郊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2日报告备案)

★安徽省阜南县的五湾、两河集等7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区的共100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阜南县(国

务院1955年8月24日批准)

★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共2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修武县(国务院1955年10月14日批准)

1956年

★撤销焦作矿区,设立焦作市(地级),下设焦作、李封、马村3区(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

★淮滨县驻地由乌龙集迁至淮滨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批准)

★设立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17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5月4日批准)

★设立安阳市闻峰区、车站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2月11日批准)

★郑州市回族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23日批准)

★湖北省应山县的孝子店乡独流树村、岗渡村划归河南省信阳市(国务院1956年4月28日批准)

★河南省项城县贾岭区的杨楼、冷庄、李房庄、张楼、刑营、张小庄等6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临泉县;安徽省临泉县鲖城的白杨树、文庄、黄

庄等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项城县(国务院1956年6月29日批准)

★山西省晋城县西尧乡的云台、风门、西东水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沁阳县(国务院1956年8月11日批准)

1957年

★设立三门峡市(地级),以陕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设立鹤壁市(地级),以安阳、汤阴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

★设立平顶山市(地级),以叶县、宝丰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

★撤销陈留县,并入开封县(国务院1957年5月31日批准)

★灵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虢略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1月23日批准)

1958年

★撤销安阳专区,并入新乡专区(国务院1958年4月8日决定)

★撤销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开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开封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洛阳市、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平顶山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许昌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新乡、安阳、焦作、鹤壁4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新乡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开封专区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郑州市(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

★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

★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

★范县驻地由古城镇迁至樱桃园

★撤销焦作市焦作、李封、马村3区,设立城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月14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上街区,以巩县、荥阳2县铝业厂矿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4月2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金水回族区、陇海区,合并设立管城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5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22日批准)

1959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安阳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焦作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武修县、博爱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开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开封专区的开封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洛阳专区的陕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

★伊阳县更名为汝阳县(国务院1959年8月21日批准)

★孟津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长华镇(1959年6月18日)

1960年

★鹤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汤阴县(国务院1960年10月13日批准)

★撤销新乡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通许县,并入尉氏县(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陕县,并入三门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

★撤销安阳县,并入安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获嘉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开封县,并入开封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偃城县,并入漯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南阳县,并入南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信阳县,并入信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商丘县,并入商丘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温县,并入沁阳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宁陵县,并入雎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栾川县,并入嵩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淮滨县,并入息县、固始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撤销博爱县、武修县,并入焦作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

★长葛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和尚桥(1960年9月)

★设立郑州市金水区

1961年

★设立安阳专区,辖新乡专区的安阳、鹤壁2市和安阳、濮阳、林县、滑县、清丰、南乐、汤阴、内黄、浚县、长垣10县(国务院1961年12月

19日批准)

★设立商丘专区,辖开封专区的商丘市和淮阳、太康、永城、雎县、虞城、鹿邑、郸城、项城、柘城、鹿邑、商丘、沈丘、民权、宁陵、夏邑

14县(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

★郑州市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开封专区(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

★开封市升为省辖市,辖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12月25日批准,1962年1月1日实施)

★安阳市、焦作市降格为县级市

★鹤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安阳专区管辖

★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

★设立温县,以原温县并入泌阳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宁陵县,以原宁陵县并入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栾川县,以原栾川县并入嵩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开封县,以原开封县并入开封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安阳县,以原安阳县并入安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新乡县,以原新乡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获嘉县,以原获嘉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武修县,以原武修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博爱县,以原博爱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商丘县,以原商丘县并入商丘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许昌县,以原许昌县并入许昌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偃城县,以原偃城县并入漯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南阳县,以原南阳县并入南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信阳县,以原信阳县并入信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设立宝丰县,以原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

★信阳县驻地由信阳市市区迁至信阳县平桥镇(1961年10月)

★淅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上集(1961年11月)

★孟津县驻地由旧孟津镇迁至长华镇

★郑州市建设区更名为中原区

★山西省阳城县郭庄生产大队划归河南省济源县(国务院1961年11月7日批准)

1962年

★设立陕县,以原陕县并入三门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3月27日批

准)

★设立淮滨县,以原淮滨县并入息县的地区和并入固始县的期思、张庄2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设立淇县,以原淇县并入汤阴县和鹤壁市的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设立通许县,以原通许县并入尉氏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

1963年

★巩县驻地由东站镇迁至孝义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10月26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8月21日批准)

★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国务院1963年3月23日批准)

1964年

★撤销平顶山市,设立平顶山特区(地级)(国务院1964年6月23日批准)

★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涧西区、洛北区、瀍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4年4月30日报告备案)

★山东省莘县的前任屯村、后任屯村划归河南省南乐县;河南省南乐县的杨寨村、东节村、寨节村划归山东省莘县(国务院1964年6月16日批

准,1966年8月10日交接完毕)

★山东省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和范县城附近地区划入河南省,具体省界划法:山东省寿张县所属跨金堤河两侧的斗虎店、子路堤、侯李

庄、明堤、临河、大寺、关门口、赵台、李堤、孟楼、同堤、南台、刘海等13村仍留归山东省;范县所属的金堤以北的范县县城及金村、张

夫2村划入河南省。以外的地区划入山东省莘县,山东省聊城专区的范县建制划归河南省。(国务院1964年6月16日批准)

★撤销寿张县,分别并入阳谷县和河南省范县(国务院1964年10月31日批准)

1965年

★设立驻马店专区,辖信阳专区的确山、汝南、平舆、新蔡、上蔡、西平、遂平、正阳8县和南阳专区的泌阳县,驻马店镇(国务院1965年6月

16日批准)

★设立周口专区,辖商丘专区的太康、淮阳、鹿邑、郸城、沈丘、项城6县,许昌专区的商水、西华、扶沟3县,驻周口镇(国务院1965年6月

16日批准)

★设立社旗县,以南阳、唐河、方城、泌阳4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社旗镇(国务院1965年11月13日批准)

★设立周口镇(县级),以商水县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镇(县级),以确山县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

★安徽省砀山县西南部仓屯等6个村以王引河为界划归河南省夏邑县(国务院1965年10月18日批准)

★安徽省萧县西南部豆庄等5个村以王引河为界划归河南省永城县;河南省永城县西洪河以东的何寨等4个公社55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萧县(国

务院1965年10月18日批准)

1966年

无变更

1967年

无变更

1968年

★开封市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更名为红旗区、红光区、红星区、红卫区★郑州市管城区更名为向阳区

1970年

★设立义马矿区,以渑池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0年1月27日报告备案)

1971年

★开封地区开封县划归开封市;荥阳县划归郑州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1年11月8日报告备案)

★洛阳地区的孟津县划归洛阳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1年11月8日报告备案)

★撤销平顶山市新华区、卫东区,设立中心区(中共平顶山市委员会1971年6月23日报告备案)

★设立平顶山市郊区(中共平顶山市委员会1971年6月23日报告备案)

1972年

★开封市红旗区、红光区、红星区、红卫区更名为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区(中共开封市委员会1972年5月20日报告备案)

1973年

★设立舞钢工区办事处(地级),以舞阳县的杨庄、八台、武功、枣林、尚庄、尹集6公社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3年12月16日

报告备案)

★设立台前办事处,以范县东部原寿张县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3年12月7日报告备案)

1974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文峰、北关、铁西、郊区4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鹤壁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鹤山、山城、郊区3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焦作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解放、中站、马村、郊区4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新乡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新华、红旗、郊区3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月19日报告备案)

★设立云阳办事处,由南召县、方城县析置(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4年10月17日报告备案)

1975年

★设立济源工区办事处(地级),辖新乡专区的济源县(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5年5月2日报告备案)

★设立洛阳市西工区,以洛北区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5年12月20日批准)

★商水县驻地由周口镇迁至老城关

1976年

★洛阳市的孟津县划归洛阳地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1976年11月12日报告备案)

1977年

★撤销舞钢工区办事处,并入平顶山市(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5月30日报告备案)★撤销娄济源工区办事处,所属的济源县划归新乡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5月30日报告备案)

★开封市开封县划归开封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4月报告备案)

★开封专区的兰考县划归商丘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10月28日报告备案)

★撤销云阳办事处,并入南召县、方城县(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7年3月20日报告备案)★撤销平顶山市中心区,设立新华区、卫东区、西区(平顶山市革命委员会1977年5月9日决定报告备案)

★设立平顶山市舞钢区

1978年

★安阳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安阳专区管辖(国务院1778年12月29日批准)

★新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新乡专区管辖(国务院1778年12月29日批准)

★撤销台前办事处,设立台前县(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8年1月11日报告备案)

1979年

★平顶山市的舞钢区划归许昌地区(中共河南省委员会1979年9月10日报告备案)

★撤销平顶山市西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79年12月12日批准)

1980年

★商丘地区的兰考县划归开封专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0年8月18日报告备案)

★撤销周口镇,设立周口市(国务院1980年9月26日批准)

★撤销驻马店镇,设立驻马店市,以驻马店镇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马店镇的其余部分并入确山县(国务院1980年9月26日批准)

★开封市顺河区更名为顺河回族区

★郑州市向阳区更名为向阳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0年11月27日批准)

1981年

★撤销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国务院1981年4月4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金海区,以郊区的金海、老鸦陈2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81年12月25日批准)

1982年

★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文峰、北关、铁西、郊区4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3月10日报告备案)

★新乡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新华、红旗、郊区3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3月10日报告备案)

★许昌地区的舞钢区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1982年9月22日批准)

★设立洛阳市吉利区,以孟津县的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金鹅、济涧、南陈、东寨、送庄、郭庄7大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82

年8月13日批准)

★设立郑州市新密区,以密县来集公社和城关公社的惠沟、五里店、楚沟、杨寨、高沟、甘寨6大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82年8月13日批

准)

★设立新乡市北站区,以郊区北站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4月8日批准)

★洛阳市洛北区更名为老城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1月30日批准)

1983年

★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地级)(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撤销开封地区,所属的开封、兰考、蔚氏、通许、杞县5县划归开封市;巩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5县划归郑州市(国务院1983年9月

1日批准)

★撤销安阳地区,所属的安阳、淇县、浚县、林县、汤阴5县划归安阳市;内黄、滑县、清丰、南乐、长桓、范县、台前7县划归濮阳市(国务

院1983年9月1日批复,国函[1983]176号)

★新乡地区的新乡、汲县2县划归新乡市;武修、博爱2县划归焦作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复,国函[1983]176号)

★许昌地区的宝丰、鲁山、叶县3县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洛阳地区的新安、偃师、孟津3县划归洛阳市(国务院1983年9月1日批准)

★郑州市向阳回族区更名为管城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4月28日批准)

1984年

★宝丰县的曹镇乡划归平顶山市

★商水县的赵寨、大康楼、麦仁店、小王营、官坡、聂徐庄、单庄、冯庄、艾营、中村、许寨、紫堂、杨井沿、郑洼14大队;淮阳县的张楼、

北赵寨、马庄、郭埠口、陈滩5大队;西华县的郭庄、下口、觉庄、下楼、李营、徐营6大队划归周口市(国务院1984年10月6日批准)

1985年

★设立濮阳市市区(国务院1985年12月30日批准)

1986年

★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撤销新乡地区,将辉县、获嘉、原阳、延津、封丘5县划归新乡市;武涉、温县、沁阳、孟县、济源5县划归焦作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

批准)

★撤销许昌地区,所属的禹县、长葛、许昌、鄢陵4县划归许昌市;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郏县、襄城2县划归平顶山市(国务院

1986年1月18日批准)

★撤销洛阳地区,将栾川、嵩县、汝阳、宜阳、伊川、洛宁6县划归洛阳市;渑池、陕县、灵宝、卢氏3县划归三门峡市;临汝县划归平顶山

市;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濮阳市的长桓县划归新乡市;内黄县、滑县划归安阳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国务院1986年1月18日批准)

★设立漯河市源汇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设立三门峡市湖滨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设立许昌市魏都区(国务院1986年5月9日批准)

1987年

★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驻城关镇(国务院1987年4月20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并入密县(国务院1987年2月16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金海区、郊区,设立邙山区(国务院1987年2月16日批准)

1988年

★撤销济源县,设立济源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临汝县,设立汝州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国务院1988年6月25日批准)

★撤销汲县,设立卫辉市(国务院1988年10月8日批准)

★撤销辉县,设立辉县市(国务院1988年10月11日批准)

★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国务院1988年11月17日批准)

1989年

★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国务院1989年9月27日批准)

1990年

★撤销平顶山市舞钢区,设立舞钢市(县级)(国务院1990年9月4日批准)。

★焦作市郊区更名为山阳区(国务院1990年12月27日批准)。

1991年

★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民政部1991年6月12日批复民行批[1991]13号)

1992年

无变更

1993年

★撤销灵宝县,设立灵宝市(民政部1993年5月12日批复民行批[1993]92号)

★撤销长葛县,设立长葛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4日批复民行批[1993]245号)

★撤销偃师县,设立偃师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5日批复民行批[1993]246号)

★撤销项城县,设立项城市(民政部1993年12月16日批复民行批[1993]247号)

1994年

★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民政部1994年1月24日批复民行批[1994]25号)

★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民政部1994年4月5日批复民行批[1994]51号)

★撤销荥阳县,设立荥阳市。(民政部1994年4月5日批复民行批[1994]52号)

★撤销新郑县,设立新郑市。(民政部1994年5月16日批复民行批[1994]79号)

★撤销登封县,设立登封市。(民政部1994年5月30日批复民行批[1994]85号)

★(1)撤销南阳地区、县级南阳市、南阳县,设立地级南阳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中州路。(2)南阳市新设宛城区和卧龙区。宛城区辖

原南阳市的新华、东关2个街道办事处和环城乡,原南阳县的白河、瓦店、官庄3个镇和新店、红泥湾、高庙、茶庵、溧河、汉冢、黄家岗、

金华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关街道办事处建设路;卧龙区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

七一、靳岗、卧龙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漳

河、石桥3个镇和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溪街道办事处七一路。(3)南阳市辖原南

阳地区的桐柏县、方城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南召县、内乡县、新野县、旗社县、西峡县和新设的宛城区、卧龙区。原南阳地区的

邓州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4年7月1日批复国函[1994]67号)

★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民政部1994年8月10日批复民行批[1994]118号)1995年

无变更

1996年

★撤销孟县,设立孟州市。(民政部1996年4月29日批复民行批[1996]30号)

★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民政部1996年10月11日批复民行批[1996]76号)

1997年

★(1)撤销商丘地区和县级商丘市、商丘县,设立地级商丘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梁园区凯旋中路。(2)商丘市设立梁园区和雎阳区。

梁园区辖原县级商丘市的八八、向阳、东风、3个街道和袁庄、周庄、黑刘庄4个乡,原商丘县的双八、张阁、谢集3个镇和李庄、王楼、刘

口、观堂、平台、周集、水池铺、孙福集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民主东路。雎阳区辖原商丘县的城关、郭村、李口、宋集4个镇和城北、路

河、王坟、勒马、阎集、娄店、冯桥、高辛、坞墙、临马店、毛锢堆、包公庙1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3)商丘市辖原商丘地区的

夏邑县、宁陵县、虞城县、柘城县、民权县、雎县和新设立的梁园区、雎阳区。原商丘地区的永城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97年6月1日批复

国函[1997]46号)

★将平顶山市的襄城县划归许昌市管辖。(国务院1997年7月31批复国函[1997]70号)★设立平顶山市石龙区。石龙区辖南顾庄和梁洼、高庄2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国务院1997年12月18日批复国函[1997]111号)

济源市改由省直辖 (无批文)

1998年

★将陕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三门峡市迁至陕县大营镇。(民政部1998年3月9日批复民行批[1998]9号)

★(1)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2)信阳市设立浉河区、平桥区。(3)信阳市辖原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

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新设立的浉河区、平桥区。(国务院1998年6月9日批准)

1999年

无变更

2000年

★(1)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2)同时对洛阳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国务院

2000年5月20日批准)

★(1)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川汇区。(2)周口市设立川汇区,以原县级周口市的行政区域

为川汇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老街。(3)周口市辖原周口地区的商水县、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扶沟县、沈丘县、郸

城县和新设立的川汇区。原周口地区的项城市由河南省直辖。(国务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1)撤销驻马店地区和县级驻马店市,设立地级驻马店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驿城区。(2)驻马店市设立驿城区,以原县级的行政区

域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富强路。(3)驻马店市辖原驻马店地区的确山县、新蔡县、上蔡县、西平县、泌阳县、平舆县、汝南县、遂

平县、正阳县和新设立的驿城区。(国务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2001年

★调整驻马店市部分行政区划:将确山县的古城乡、朱古洞乡、胡庙乡,遂平县的关王庙乡、诸市乡和汝南县的水屯乡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

辖。(国务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国函[2001]172号)

★(1)将鹤壁市郊区更名为淇滨区。(2)鹤壁市人民政府驻地由鹤壁市山城区红旗街迁至淇滨区九州路。(国务院2001年12月26日批准国

函[2001]173号)

2002年

★濮阳市市区更名为华龙区。(民政部2002年12月25日批准民函[2002]222号)

★(1)撤销安阳市铁西区、郊区,设立安阳市殷都区、龙安区;调整安阳市北关区、文峰区和安阳县的行政区域。(2)殷都区辖原铁西区铁

西路、梅园庄、电厂路、水冶、李珍、纱厂路6个街道,原郊区的西郊乡、北郊乡的三家庄、大司空、西大姓、前皇甫、后皇甫、皇甫屯、杜

小屯、大碾屯、郭王度、武官、侯庄、小营、秋口、双塔、东大姓、西司空、枯河17个村,东郊乡的任家庄村。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3)

龙安区辖原郊区文明大道、太行小区2个街道,东风乡、龙泉镇,东郊乡的侯七里、苏七里、李七里、肖七里、宗村、四府坟、余家庄、侯家

庄、烧盆窑9个村,原安阳县的马投涧乡、善应镇的中龙山、张家庄2个村,曲沟镇的西高平村,水冶镇的北彰武村,宝莲寺镇的丁家庄、郜

家庄、杨家庄、北田村、南田村5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文峰大道西段。(4)北关区辖红旗路、豆腐营、洹北、解放路、灯塔路5个街道,原安

阳县柏庄镇的东石桃、西石桃、桃村口、田桃村、李桃村5个村,韩陵乡的西良贡、养鱼屯、六寺、唐庄、羊毛屯、黄家营、西见山、西于曹

8个村,白壁镇的前崇义、中崇义、后崇义、西六村4个村,原郊区北郊乡的屈王度、方北营、周家营、安阳桥、西漳涧、东漳涧、董王度、

冯家庙、宋家庙、十里铺、马家垒、张贺垒、程寸营、韩王度、缑家垒15个村,原东郊乡的小营、李家庄、杏花村、苏家村、南漳涧5个村。

区人民政府驻洹滨南路。(5)文峰区辖南关、东关、西关、甜水井、头二三道街、东大街、西大街、唐子巷、北大街9个街道,原安阳县的

高庄乡、宝莲寺镇的郭村集、西郭村、杨家井、马束庄、皇甫庄、三十里铺、黎庄、梁家庄、崇召、何官屯、任庄、南马庄、袁薛庄、孙薛

庄、张薛庄、刘薛庄、张村、黎官屯、赵官屯、东风、刘王坡、马官屯、二十里铺、小营、魏家营、牛房26个村,白壁镇的郑家村、晁家

村、盖津店、三府村、任家庄、西瓦亭、东瓦亭7个村,原郊区东郊乡的汪家店、大营、三官庙、石家沟、王村、郭家街、东关、南关、聂

村、后张村、郭家庄11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文明大道。(国务院2002年12月28日批准国函[2002]123号)

2003年

★调整新乡市市辖区和新乡县行政区划(国务院2003年12月25日批准国函[2003]134号)。(1)新乡市新华区更名为卫滨区,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郊区更名为牧野区。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行政区域。

(2)将新乡县的关堤乡、洪门镇(不含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定国、吕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11个村)划归红旗区管

辖;将原郊区平原乡的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臧

营13个村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红旗区辖东街、西街、渠东、南干渠、向阳5个街道和关堤乡、洪门镇。区人民政府驻新生巷。

(3)将原郊区的平原乡(不含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

臧营13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5个村,大召营镇的元庄、十里铺、中召、王固城、

张固城、丁固城、络丝潭7个村,合河乡的东水东、西水东、水南营、水南4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调整后,卫滨区辖中同街、铁西、解

放路、胜利路、健康路、自由路、南桥7个街道和平原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

(4)将新乡县的大块镇划归凤泉区管辖。调整后,凤泉区辖原北站区的行政区域和大块镇。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

(5)将红旗区的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4个街道和原新华区的新辉路、卫北2个街道划归牧野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定国、吕

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6个村划归牧野区管辖。调整后,牧野区辖和平路、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新辉路、卫北7个

街道和王村镇、牧野乡。区人民政府驻学院路。

★将郑州市的邙山区更名为惠济区(民政部2003年12月25日批准民函[2003]270号)。2003年

★调整新乡市市辖区和新乡县行政区划(国务院2003年12月25日批准国函[2003]134号)。(1)新乡市新华区更名为卫滨区,北站区更名为凤泉区,郊区更名为牧野区。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行政区域。

(2)将新乡县的关堤乡、洪门镇(不含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定国、吕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11个村)划归红旗区管

辖;将原郊区平原乡的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臧

营13个村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红旗区辖东街、西街、渠东、南干渠、向阳5个街道和关堤乡、洪门镇。区人民政府驻新生巷。

(3)将原郊区的平原乡(不含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城关、东关、骆驼湾、马小营、张庄、段村、留庄营、饮马口、西马小营、

臧营13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王湾、李村、赵村、贾屯、梁任旺5个村,大召营镇的元庄、十里铺、中召、王固城、

张固城、丁固城、络丝潭7个村,合河乡的东水东、西水东、水南营、水南4个村划归卫滨区管辖。调整后,卫滨区辖中同街、铁西、解

放路、胜利路、健康路、自由路、南桥7个街道和平原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

(4)将新乡县的大块镇划归凤泉区管辖。调整后,凤泉区辖原北站区的行政区域和大块镇。区人民政府驻区府路。

(5)将红旗区的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4个街道和原新华区的新辉路、卫北2个街道划归牧野区管辖;将新乡县洪门镇的定国、吕

村、堡上、孙村、东聂庄、秦庄6个村划归牧野区管辖。调整后,牧野区辖和平路、东干道、北干道、荣校路、花园、新辉路、卫北7个

街道和王村镇、牧野乡。区人民政府驻学院路。

★将郑州市的邙山区更名为惠济区(民政部2003年12月25日批准民函[2003]270号)。2005年

★调整开封市市辖区和开封县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5年5月30日批准国函[2005]44号)。

(1)将开封市郊区的北郊乡、柳园口乡、水稻乡划归开封市龙亭区管辖,将郊区的土柏岗乡、东郊乡划归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管辖。

(2)将开封市南关区的五一街道、郊区南郊乡的浅河、牛墩、刘寺、杨砦、杨寺庄、蔡屯、小王屯、南柴屯、丰收岗9个村和开封县仙人庄

乡划归开封市鼓楼区管辖。

(3)开封市南关区更名为开封市禹王台区。将郊区的汪屯乡、南郊乡(不包括浅河、牛墩、刘寺、杨砦、杨寺庄、蔡屯、小王屯、南柴屯、

丰收岗9个村)划归禹王台区管辖。

(4)开封市郊区更名为开封市金明区。将龙亭区的梁苑街道、鼓楼区的城西街道和开封县的杏花营镇划归金明区管辖。

★将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政府驻地由金水区南阳路迁至惠济区开元路(民政部2005年7月27日批准民函[2005]182号)。

◎撤销清丰县王什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濮阳市华龙区胡村乡。

2006年

二〇〇六年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最近更新时间:2007年2月12日)

一.国务院批准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河南无)

二.民政部批准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河南无)

三.省级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河南省

2006年,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4号):将延津县的小店镇整建制划归红旗区管辖;将新乡县朗公庙镇的油坊堤建制村和红旗区洪门镇的南马庄、东台头、西台头、东杨村、西杨村5建制村,共6建制村划归红旗区关堤乡管辖;将关堤乡的关堤、申店、东陈庄3建制村划归洪门镇管辖。

2006年,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3号):将原阳县葛埠口乡的毛滩、西李寨、东李寨、任庄4建制村,师寨镇的曹杨庄、刘纪岗庄、老杨庄3建制村划归新乡县七里营镇管辖。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历代政区沿革

第六章历代政区沿革 主要分为几个历史时期:春秋中期——秦汉,为郡县制的萌芽与确立时期,魏晋南北朝为州郡时代,(包含了东汉末年),隋唐五代两宋为道路时代,元明清时期为行省时代。 了解历史时期的政区沿革,需要知道今天的行政区划的情况。省(自治区)——州(地级市、盟)——县(县级市、旗)。这些区划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怎么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国家疆域越来越广大时,对地区的直接控制就越来越难,甚至 道、路是什么,道是唐代的行政区划,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道路是如何产生的呢? 道,在唐代,全国的行政区划已经设置有300多个府州,1600多个县,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的府州,中央很难进行直接控制。对比今天,我们的省一级行政区划也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而当时中央下辖300多个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省),如何进行有效控制?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府州一级再增设一级行政机构,但是中央却又害怕增设的行政区划数目少,地域大从而地方权势会与中央进行抗衡,不利于巩固统治,因此想出了另一种办法,设计了一种又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司机构,每一种机构只负责一项事务,直属于中央,互相之间可以进行牵制,于是产生了道路制度。唐代所设的即是道。 唐初所划分的道主要是依据自然的山川形势进行划分为十道:关内(潼关以西,秦岭以北,包括了河套)、河南(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陇山以西)、山南(秦岭以南,长江以北)、淮南(江淮之间)、江南(长江以南)、岭南(五岭以南)、剑南(剑阁以南)十个区域。从名称上也可以看出其与地形的关系。河:黄河,陇:陇山,江:长江,淮:淮河,剑:剑阁,岭:五岭。 唐开元年间(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15道,增设黔中道(贵州一带),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分析出京畿道(长安附近)、都畿道(洛阳附近)、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江南东道、剑南西道。每道设置了采访处置使,有固定治所,专事监察,很想汉朝的刺史制度也就是增设了15个监察区。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贞观末年,全国有10道,360个府州,1557个县,开元二十年共有15道,328府州,1753县。总的来说,行政区划变化不大,比较稳定,体现当时的社会状况,政局也是比较稳定的。 唐朝在公元8世纪以后(中唐以后)开始在边区设置方镇,并设节度使进行管理,最初这些区域只是具有军事区的性质,后来道与节度使管理的地区部分重合,道成为虚设,形成了方镇、府州、县这样的地方行政格局。 由于唐朝节度使在玄宗开元之后权势逐渐加重,天宝年间更是囊括了边州所有的军政财监大权,最终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爆发了安史之乱,造成了唐末的藩镇割据。所以宋初吸取了这个教训,革除了藩镇的实权,罢掉了节度使所辖的支郡,节度使成为了空衔,不理州事,各州直接由中央控制,并在当时将全国分为若干个路的区域,每路设置转运使负责征收和转输各地财物和赋税。以后转运使职权逐渐扩大,控制了地方行政事务,于是形成了分路而治的局面,宋真宗时(宋统治者心思很多,比较会玩弄权术),考虑到转运使职位太重,于是又设置了提点刑狱使(管司法、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使(粮食储备、平抑物价),转运使这时只管一路的财政赋税和民政,因此,宋代一个路有4个长官,也即是转运使(漕司)提点刑狱使(宪司)安抚使(帅司)提

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市。面积1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256万(2000年)。总计 17地级市 48市辖区 21县级市 89县 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 上街区邙山区 郑州市371 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 荥阳市 中牟县(城关镇) 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南关区 郊区开封市371 开封县(城关镇) 尉氏县(城关镇) 兰考县(城关镇) 杞县(城关镇) 通许县(城关镇)

西工区老城区涧西区瀍河回族区 洛龙区吉利区洛阳市379 偃师市 孟津县(城关镇) 汝阳县(城关镇) 伊川县(城关镇) 洛宁县(城关镇) soldiers in the war to win the confidence and courage, strength has grown. In March 1939, finally created the direct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ranks--Jiangsu Taihu anti-Japanese volunteer army.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ong Ling Zhen Qian Kangmin (song Ling Monument Park ? famous martyrs of the Revolution Money's eldest son) as Commander, Deputy Commander Ding Bingcheng. This is territory of Wujiang first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嵩县(城关镇) 宜阳县(城关镇) 新安县(城关镇) 栾川县(城关镇) 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平顶山市375 汝州市舞钢市 宝丰县(城关镇) 叶县(昆阳镇) 郏县(城关镇) 鲁山县(鲁阳镇) 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焦作市391 沁阳市孟州市 修武县(城关镇) 温县(温泉镇) 武陟县(木城镇) 博爱县(清化镇) 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鹤壁市392 浚县(城关镇) 淇县(朝歌镇) 新华区红旗区北站区郊区 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市373 新乡县(新乡市红旗区) 获嘉县(城关镇) 原阳县(城关镇) 长垣县(城关镇) 封丘县(城关镇) 延津县(城关镇) 北关区文峰区殷都区龙安区 林州市安阳市372 安阳县(安阳市北关区) 滑县(道口镇) 内黄县(城关镇) 汤阴县(城关镇) 华龙区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萌芽时期 这个时期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即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在原始社会,人们按氏族、部落进行生产和生活,根本不需要行政区划,也没有地域区划的概念,正如《礼记·礼运》篇所述,那时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步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形成了国家。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夏、商两代和西周,都还没有完善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也不可能对整个国家进行全面的行政区划,无论是“方国”,还是“诸侯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与夏、商、周王朝之间都只是松散的臣属关系。春秋以后,县、郡的出现才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州服制说 在本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夏、商、西周王朝存在着“十二州”、“九州”、“五服”等行政区划。最典型的如《汉书·地理志序》所云:“昔在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即说黄帝时已有州制,尧因洪水之灾,分中国为十二州,禹治水后更改为九州,以后又把中国分为五服。实际上,所谓夏、商、周代的“十二州”、“九州”、“五服”之说都仅是种种传说而已。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十二州说 它是传说中的尧舜氏族社会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尚书·尧典》的“肇十有二州”。西汉学者谷永(前?—前4年)最先把“肇十有二州”解释为“尧遭洪水,天下分绝十二州”。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年)撰《汉书》即从其说。他们认为这“十二州”是尧舜时代的行政区划制度,而且在禹设置“九州”之前。可是,东汉马融(79—166年)认为“十二州”产生于禹治水之后,它是由当时氏族首领舜在禹置“九州”的基础上,增置幽、并、营三州而成。后世的释经家多从马融之说。自顾颉刚(1893—1980年)在20世纪30年代以确凿证据考证《尚书·尧典》乃汉人之作,“十二州”说是汉人影射汉武帝所置刺史部十三州而起,马氏所叙的十二州名只是调和了《禹贡》、《尔雅》、《职方》“九州”之名的矛盾而形成的混合物。(现代的秦汉史和先秦史学者都从顾氏之说,否定了“十二州”说是尧舜时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观点。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九州说 它是传说中大禹时代的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划制度,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以前,都认为“九州”系禹治水后划分的,但具体的说法各书所载互不相同,大致有四种说法:(1)《尚书·禹贡》记载九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图1)(2)《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无梁州;(3)《周礼·职方》有幽州、并州,无梁州、徐州;(4)《尔雅·释地》有幽州、并州、营州,无梁州、青州、徐州(见表1)。各地所载各州的地域亦不尽相同,如泰山以北、以东地区在《禹贡》中属于青州,在《职方》中属于幽州;《职方》中的青州相当于《禹贡》中徐州的大部分和豫州的一部分。 这些“九州”说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对当时所知周朝领土所做的地理区域的划分,并不是某个朝代的行政区划。然而,在历史上把它们长期地误认为是行政区划。在西汉以前,误认为《禹贡》是大禹治水后所划分的九州,代表夏朝的行政区划制度;《汉书·地理志》最先把《周礼·职方》中的九州误称为代表周朝的行政区划制度;三国时期魏人孙炎在注释《尔雅》时,又把《尔雅·释地》中的九州牵强附会地解释为代表商朝的行政区划制度;以后的经学家进一步推而广之,把“九州”误称为夏、商、周三代的行政区划制度。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畿服说 它最初见于《国语·周语》。《周语》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即说周王实行“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的五服制度。《尚书·禹贡》中也说了五服,只是用“绥服”替代了《周语》中的“宾服”;并认为每服皆有一定的范围,都为五百里。《周礼·夏官·职方氏》更将“五服”扩展为“九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在《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则把“服”改称为“畿”,认为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九畿。以上叙述的“五服”、“九服”、“九畿”等记载,都是后人杜撰的先秦时代的行政区划,事实上它们只是战国时代或稍后人们地理视野不断开阔的反映。(9)(10)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县的出现 前面已述,商、周王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各个领主在自己的封国内独立为君主,整个商、周王朝无所谓任何行政区划。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一些诸侯国逐渐强大,开始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他们在新开拓的疆土上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统治,为了便于统治,开始萌生了县、郡等行政区划的单位。 县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西方大国秦。《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武公在

信阳市行政区划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信阳市行政区划图 篇一: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行政区划及地图 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市。面积16万多平方千米,人口9256万(2000年)。总计 17地级市48市辖区21县级市89县郑州市 中原区金水区上街区邙山区 巩义市新郑市荥阳市 中牟县(城关镇)开封市 鼓楼区龙亭区郊区 开封县(城关镇)尉氏县(城关镇)通许县(城关镇)洛阳市 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 孟津县(城关镇)汝阳县(城关镇)嵩县(城关镇)宜阳县(城关镇)平顶山市 新华区卫东区汝州市舞钢市 宝丰县(城关镇)叶县(昆阳镇)焦作市

解放区中站区沁阳市孟州市 修武县(城关镇)温县(温泉镇)鹤壁市 淇滨区山城区浚县(城关镇)淇县(朝歌镇)新乡市 新华区红旗区卫辉市辉县市 新乡县(新乡市红旗区)长垣县(城关镇)封丘县(城关镇)安阳市 二七区新密市顺河回族区兰考县(城关镇)涧西区伊川 县(城关镇)新安县(城关镇)湛河区郏县(城关镇)马村区武 陟县(木城镇)鹤山区北站区获嘉县(城关镇)延津县(城关镇)管城回族区登封市南关区杞县(城关镇)瀍河回族区洛宁县(城关镇)栾川县(城关镇)石龙区鲁山县(鲁阳镇)山阳区博 爱县(清化镇)郊区原阳县(城关镇) 北关区文峰区殷都区龙安区林州市 安阳县(安阳市北关区)滑县(道口镇)内黄县(城关镇) 汤阴县(城关镇)濮阳市华龙区 濮阳县(城关镇)南乐县(城关镇)台前县(城关镇)清丰 县(城关镇)范县(樱桃镇)许昌市魏都区 禹州市长葛市 许昌县(许昌市魏都区)漯河市源汇区 郾城县(城关镇)临颍县(城关镇)三门峡市湖滨区 义马市灵宝市 渑池县(城关镇)卢氏县(城关镇)南阳市

河南行政区划代码

. '. 附件1: 河南省(41)行政区划代码 0000 河南省 0100 郑州市 0101 市辖区 0102 中原区 0103 二七区 0104 管城回族区 0105 金水区 0106 上街区 0108 邙山区 0122 中牟县 0181 巩义市 0182 荥阳市 0183 新密市 0184 新郑市 0185 登封市 0200 开封市 0201 市辖区 0202 龙亭区 0203 顺河回族区 0204 鼓楼区 0205 南关区 0211 郊 区 0221 杞 县 0222 通许县 0223 尉氏县 0224 开封县 0225 兰考县 0300 洛阳市 0301 市辖区 0302 老城区 0303 西工区 0304 廛河回族区 0305 涧西区 0306 吉利区 0307 洛龙区 0322 孟津县 0323 新安县 0324 栾川县 0325 嵩 县 0326 汝阳县 0327 宜阳县 0328 洛宁县 0329 伊川县 0381 偃师市 0400 平顶山市 0401 市辖区 0402 新华区 0403 卫东区 0404 石龙区 0411 湛河区 0421 宝丰县 0422 叶 县 0423 鲁山县 0425 郏 县 0481 舞钢市 0482 汝州市 0500 安阳市 0501 市辖区 0502 文峰区 0503 北关区 0505 殷都区 0506 龙安区 0522 安阳县 0523 汤阴县 0526 滑 县 0527 内黄县 0581 林州市 0600 鹤壁市 0601 市辖区 0602 鹤山区 0603 山城区 0611 淇滨区 0621 浚 县 0622 淇 县 0700 新乡市 0701 市辖区 0702 红旗区 0703 新华区 0704 北站区 0711 郊 区 0721 新乡县 0724 获嘉县 0725 原阳县 0726 延津县 0727 封丘县 0728 长垣县 0781 卫辉市 0782 辉县市 0800 焦作市 0801 市辖区 0802 解放区 0803 中站区 0804 马村区 0811 山阳区 0821 修武县 0822 博爱县

政区沿革

概述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地下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人类活动。境内最著名的好川文化遗址,其文化类型属良渚文化。古文献记载,五千年前的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封地即在境内缙云县,故黄帝又称缙云氏。隋朝年间(公元589),中央在这里建立了市级地方政权称处州府,后来先后有括州、缙云、丽水等名称,但处州和丽水两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这里是历代文人喜爱的地方,特别是道家或具有道家哲学思想的人所喜爱。中国最著名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抱朴子》作者)曾在境内辟谷练丹。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曾留下“缙云川谷滩,石门最可观”的诗句。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预言家刘伯温曾在境内的石门洞研读兵书,并在这里当过军事长官。他在几百年前即对今天的许多事情作了预言,据说都被一一证验。历代书法家如唐朝的李阳冰、李邕,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当代的沙孟海等都在这里留下摩崖石刻。 这里人民勤劳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境内龙泉市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兵器和瓷器产地,龙泉剑为传世之宝,著名的越王剑干将莫邪即产于此。其青瓷产品在十七世纪即远销欧洲,被称为雪拉洞。境内青田县产的青田石为中国名贵的玉石,其雕刻作品价值连城,曾获公元192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这里还是世界培植香菇的发源地,香菇区域产量世界第一。 政区沿革 东汉建安四年(199),分章安县地建松阳县,因地处长松山这南而得名。建安二十三年(218),分太末县地建平昌县,因县东十五里平昌山而得名。晋太康元年(280)更名遂昌县,即昌盛之义。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乡建括苍县。废临海、永嘉郡,建处州,因处士星见于分野而取名。处州辖括苍、松阳、临海、永嘉、安固、乐成县,州治括苍,隶东扬州。十二年(592),安固、乐成并入永嘉县,因州治在小括苍山巅,改处州为括州,辖括苍、松阳、永嘉、临海县。 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另说武德三年,改松阳为松州。始有丽水县,因县北有丽阳山而得名。分括苍及永康县地建缙云县,隶属婺州。复改永嘉郡为括州,辖括苍、丽水县。设总管府,管松、嘉、台三州。七年(624)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八年(625),改松州为松阳,遂昌并入松阳,废丽水入括苍,括州辖括苍、松阳县。废缙云县。 贞观元年(627),废都督府,废嘉州,括州隶属江南道,永嘉、安固入括州,括州辖括苍、松阳、永嘉、安固县。 上元二年(675),划永嘉、安固县建温州。括州辖括苍、松阳县。登封元年(696),分括苍及永康县地复建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编辑版

-*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北京市110000东城区110101西城区110102朝阳区110105丰台区110106石景山区110107海淀区110108门头沟区110109房山区110111通州区110112顺义区110113昌平区110114大兴区110115怀柔区110116平谷区110117密云区110118延庆区110119 天津市120000和平区120101河东区120102河西区120103南开区120104河北区120105红桥区120106东丽区120110西青区120111

津南区120112北辰区120113武清区120114宝坻区120115滨海新区120116宁河区120117静海区120118蓟州区120119 河北省130000石家庄市130100唐山市130200秦皇岛市130300邯郸市130400邢台市130500保定市130600张家口市130700承德市130800沧州市130900廊坊市131000衡水市131100 山西省140000太原市140100大同市140200阳泉市140300长治市140400晋城市140500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运城市140800忻州市140900临汾市141000吕梁市1411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呼和浩特市150100包头市150200乌海市150300赤峰市150400通辽市150500鄂尔多斯市150600呼伦贝尔市150700巴彦淖尔市150800乌兰察布市150900兴安盟152200锡林郭勒盟152500阿拉善盟152900 辽宁省210000沈阳市210100大连市210200鞍山市210300抚顺市210400本溪市210500丹东市210600锦州市210700营口市210800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大纲 一、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 1、秦汉的两级制向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转变 2、隋唐前期的州、县二级制向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转变 3、元代的多级制向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转变 二、行政区划幅员的变化 1、县级政区的幅员变化 2、统县政区的幅员变化 3、高层政区的幅员变化 三、行政区划边界的变迁 1、山川形便的原则 2、犬牙相制的原则 知识点汇总 T01:郡县制的起源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郡和县的历史起源及发展,指出郡县制并非老早就有,也非起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T02:分封制和郡县制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形式和性质,应避免将两者混为一谈,两者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但郡县制并非直接继承分封制,两者之间有个延续的过程。 T03:基层政区、统县政区、高层政区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行政区划的不同层级政区的特点以及各自演变的规律。 T04:山川形便、犬牙相制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历史上行政区划边界划定的两个基本原则,以及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于这两个原则的运用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政治背景。 正文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今天我们讲的这一讲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行政区划当中生活,但是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因为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专门的学问。我们今天大概把中国两千五百年以来的行政区划变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就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议帝号,二是定制度。议帝号就是秦始皇把自己的称号定为皇帝,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所以就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起来,叫做皇帝,他就称为秦始皇帝。这个帝号的议定就是表示皇权专制的出现,另外一个定制度,就是确定如何来划分全国的行政区划。最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个郡之下设若干县。这个制度虽然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在局部地区实行,但是在统一的国家中却是第一次实行。因为统一的国家也是秦始皇第一次缔造的。 行政区划在全国的实行,表明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所谓的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分权形式。中央政府把全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

河南行政区划的变迁

河南行政区划的变迁(1949-1989) 1949年 ★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 ★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 ★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 ★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 ★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 ★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 ★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 ★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 1950年 ★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 ★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 1951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 ★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 ★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 1952年 ★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观城4县,荷泽专区的荷泽、定陶、曹县、鄄城、郓城、梁山、南旺7县 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7县,荷泽专区的东明县划

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 ★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 ★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 ★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 ★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 ★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 ★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 ★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 ★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 ★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 ★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 1950年 ★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 ★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 ★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 1951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 ★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 ★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 ★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 ★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 1952年

河南行政区划代码

河南行政区划代码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附件1: 河南省(41)行政区划代码 0000 河南省0100 郑州市0101 市辖区0102 中原区0103 二七区0104 管城回族区0105 金水区0106 上街区0108 邙山区0122 中牟县0181 巩义市0182 荥阳市0183 新密市0184 新郑市0185 登封市0200 开封市0201 市辖区0202 龙亭区 0203 顺河回族区 0204 鼓楼区 0205 南关区 0211 郊区 0221 杞县 0222 通许县 0223 尉氏县 0224 开封县 0225 兰考县 0300 洛阳市 0301 市辖区 0302 老城区 0303 西工区 0304 廛河回族区 0305 涧西区 0306 吉利区 0307 洛龙区 0322 孟津县 0323 新安县 0324 栾川县 0325 嵩县 0326 汝阳县 0327 宜阳县 0328 洛宁县 0329 伊川县 0381 偃师市 0400 平顶山市 0401 市辖区 0402 新华区 0403 卫东区 0404 石龙区 0411 湛河区 0421 宝丰县 0422 叶县 0423 鲁山县 0425 郏县 0481 舞钢市 0482 汝州市 0500 安阳市 0501 市辖区 0502 文峰区 0503 北关区 0505 殷都区 0506 龙安区 0522 安阳县 0523 汤阴县 0526 滑县 0527 内黄县 0581 林州市 0600 鹤壁市

0601 市辖区0602 鹤山区0603 山城区0611 淇滨区0621 浚县0622 淇县0700 新乡市0701 市辖区0702 红旗区0703 新华区0704 北站区0711 郊区0721 新乡县0724 获嘉县0725 原阳县0726 延津县0727 封丘县0728 长垣县0781 卫辉市0782 辉县市 0800 焦作市 0801 市辖区 0802 解放区 0803 中站区 0804 马村区 0811 山阳区 0821 修武县 0822 博爱县 0823 武陟县 0825 温县 0881 济源市 0882 沁阳市 0883 孟州市 0900 濮阳市 0901 市辖区 0902 华龙区 0922 清丰县 0923 南乐县 0926 范县 0927 台前县 0928 濮阳县 1000 许昌市 1001 市辖区 1002 魏都区 1023 许昌县 1024 鄢陵县 1025 襄城县 1081 禹州市 1082 长葛市 1100 漯河市 1101 市辖区 1102 源汇区 1121 舞阳县 1122 临颍县 1123 郾城县 1200 三门峡市 1201 市辖区 1202 湖滨区 1221 渑池县 1222 陕县 1224 卢氏县 1281 义马市 1282 灵宝市 1300 南阳市 1301 市辖区 1302 宛城区 1303 卧龙区 1321 南召县 1322 方城县 1323 西峡县 1324 镇平县 1325 内乡县 1326 淅川县 1327 社旗县 1328 唐河县 1329 新野县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一、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萌芽时期 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一一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更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与人口的分布、历史文化传统和军事上的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若干行政区,由中央派员组织管理,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也就是说,直至郡县制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二、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400余年。 县本是天子、诸侯直属土地中的邑,其首领称为“县人”。春秋前期,秦、晋、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邻国土地上设立一种特殊行政区,称之“县”。在古文中,县即古悬字,意为新设之县,远离诸侯国都,悬于诸侯统治中心之外。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所以,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因为此时置郡大多于边远荒辟之地,地旷人稀,经济发展落后于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有效地控制,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秦分天下为36郡,标志着郡县制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行政制度已正式确立。三、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发展——州制时代 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在东晋与南朝还实行一种特殊的地方政区划制度,即侨州、郡、县制。该制度是为安置西晋永嘉之乱后的北方移民,笼络人心,维护统治。侨州、郡、县制度是东晋南朝地方行政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它搞乱了地方正常的行政区划,不利于行政统一和国家的有效管理,也加速了州制的变革,直至隋朝建立后,侨州、郡、县才彻底废除。 四、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道路制时代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这表明我国唐宋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进入道路制时代,先后长达600年左右。 辽朝所采用的州县制基本上承袭唐代制度,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京城所在地称府。又在州之上以五京为中心,分成5道:即上京、东京、中京、西京、南京,亦称五京道。后又受宋代行政制度影响,表现在道一级所设行政机构就仿效宋代路一级行政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制度,所设总管府掌一道之军权,似宋路中

南京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

南京市行政区划及历史沿革(1949年后)。 行政区划 南京市面积6600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北京东路41号。 玄武区面积80.97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18。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珠江路455号。 白下区面积30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02。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太平南路69号。 秦淮区面积22.69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01。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秦虹路1号。 建邺区面积80.87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04。区人民政府设在江东中路269号 鼓楼区面积26.62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09。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山西路124号。 下关区面积30.91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11。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中山北路540号。栖霞区面积376.09平方千米。邮政编码210046。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文枢东路1号。 雨花台区面积134.60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12。区人民政府设在南京市雨花南路2号。江宁区面积1572.87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1100。区人民政府设在江宁区上元大街369号。浦口区面积902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1800。区人民政府设在浦口区天浦路6号。 六合区面积1485.5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0031。区人民政府设在六合区雄州南路268号。溧水县面积1067.26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1200。县人民政府设在溧水县永阳镇大东门街68号。 高淳县面积802平方公里。邮政编码211300。县人民政府设在高淳县镇兴路228号。 历史沿革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为中央直辖市。下设13个区。8月增设1个郊区。10月,南京市的大黄洲、小黄洲划归安徽省的和县管辖。12月,苏南区的句容、江宁县,皖南的当涂县,苏北的六合县,皖北的江浦、和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50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后,南京市由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1月,华东局决定将江宁、句容县仍划归苏南的镇江专区,六合县仍划归苏北的扬州专区。当涂、江浦、和县划归安徽省管辖。6月,南京市重新划区,将13个市区和1个郊区划为11个市区和1个陵园区。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江苏建省,1953年1月江苏正式建省。南京市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直辖市,为江苏省省会所在地。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南京市。1958年7月15日,常州专区所属江宁县和扬州专区所属江浦、六合2县划归南京市。1962年5月8日,江宁县划归镇江专区,江浦、六合县划归扬州专区。 1964年,南京设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区、栖霞区。1970年,增设钟山区。 1971年3月11日,原六合地区所属江浦县和镇江地区所属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 1975年,扬州地区所属六合县重又划归南京市领导。南京市辖3县。撤销钟山区,并

河南行政区划代码

附件1: 河南省(41)行政区划代码 0000 河南省0100 郑州市0101 市辖区0102 中原区0103 二七区0104 管城回族区0105 金水区0106 上街区0108 邙山区0122 中牟县0181 巩义市0182 荥阳市0183 新密市0184 新郑市0185 登封市0200 开封市0201 市辖区0202 龙亭区0203 顺河回族区0204 鼓楼区0205 南关区0211 郊区0221 杞县0222 通许县0223 尉氏县 0224 开封县 0225 兰考县 0300 洛阳市 0301 市辖区 0302 老城区 0303 西工区 0304 廛河回族区 0305 涧西区 0306 吉利区 0307 洛龙区 0322 孟津县 0323 新安县 0324 栾川县 0325 嵩县 0326 汝阳县 0327 宜阳县 0328 洛宁县 0329 伊川县 0381 偃师市 0400 平顶山市 0401 市辖区 0402 新华区 0403 卫东区 0404 石龙区 0411 湛河区 0421 宝丰县 0422 叶县 0423 鲁山县 0425 郏县 0481 舞钢市 0482 汝州市 0500 安阳市 0501 市辖区 0502 文峰区 0503 北关区 0505 殷都区 0506 龙安区 0522 安阳县 0523 汤阴县 0526 滑县 0527 内黄县 0581 林州市 0600 鹤壁市 0601 市辖区 0602 鹤山区 0603 山城区 0611 淇滨区 0621 浚县 0622 淇县 0700 新乡市 0701 市辖区 0702 红旗区 0703 新华区 0704 北站区 0711 郊区 0721 新乡县 0724 获嘉县 0725 原阳县 0726 延津县 0727 封丘县 0728 长垣县 0781 卫辉市 0782 辉县市 0800 焦作市 0801 市辖区 0802 解放区 0803 中站区 0804 马村区 0811 山阳区 0821 修武县 0822 博爱县 1

行政区划代码完整版

省省区域代码市区市区域代码 东城区110101 西城区110102 朝阳区110105 丰台区110106 石景山区110107 海淀区110108 门头沟区110109 房山区110111 北京市110000 通州区110112 顺义区110113 昌平区110114 大兴区110115 怀柔区110116 平谷区110117 密云区110118 延庆区110119 和平区120101 河东区120102 河西区120103 南开区120104 河北区120105 红桥区120106 东丽区120110 西青区120111 天津市120000 津南区120112 北辰区120113 武清区120114 宝坻区120115 滨海新区120116 宁河区120117 静海区120118 蓟州区120119 石家庄市130100 唐山市130200 秦皇岛市130300 河北省130000 邯郸市130400 邢台市130500 保定市130600 张家口市130700

承德市130800 沧州市130900 廊坊市131000 衡水市131100 太原市140100 大同市140200 阳泉市140300 长治市140400 晋城市140500 山西省140000 朔州市140600 晋中市140700 运城市140800 忻州市140900 临汾市141000 吕梁市141100 呼和浩特市150100 包头市150200 乌海市150300 赤峰市150400 通辽市150500 鄂尔多斯市150600 内蒙古自治区150000 呼伦贝尔市150700 巴彦淖尔市150800 乌兰察布市150900 兴安盟152200 锡林郭勒盟152500 阿拉善盟152900 沈阳市210100 大连市210200 鞍山市210300 抚顺市210400 本溪市210500 丹东市210600 辽宁省210000 锦州市210700 营口市210800 阜新市210900 辽阳市211000 盘锦市211100 铁岭市211200 朝阳市211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