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视图的种类

剖视图的种类

剖视图的种类
剖视图的种类

按l.用图全不的图交2.当以为所画(18-(2但的(3年半3.

用按机件被剖切全剖视图用剖切面完全8-17等。全剖视图主要不论哪一种剖的剖视图都是8-24是采交的剖切平面半剖视图当物体具有对以对称中心线为半剖视图。所示。

画半剖视图时1) 半个视图-30所示。

2) 由于半个但对于孔或槽的结构,可以3) 当机件形年剖视图,如半剖视图的标局部剖视

用剖切面局部切范围划分图

全地剖开物

要用于表示剖切方法,是全剖视图采用两个相交面获得的展图

对称平面时线为界,一。半剖视图主时应注意以图与半个剖个剖视己将槽等,应画以在半个视形状接近于如图8-31所

标注方法与视图

部地剖开物分,剖视图有物体所得的剖示内部形状复采用一个或图。图8-21是交的剖切平展开全剖视图时,向垂直于一年画成剖视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点:

剖视图的分界将机件内部结画出中心线位视图中作局部于对称,且不所示。 与全剖视图相

物体所得的剖有全剖视图剖视图,称复杂的不对或几个剖切是采用两个平面获得的全图。

于对称平面视图,另一于内外形状都界线应是点结构表示清位置。对于部剖视,如不对称部分相同,如图

剖视图,称图、半剖视图为全剖视图对称机件或外切面,只要将个平行的剖切全剖视图,面的投影面上一年画成视图都需要表示点画线而不应清楚,半个视于那些在半个如图8-30所

分已有图形表图8-30所示

称为局部剖视图和局部剖图,如图8-外形简单的将机件完全切平面获得图8-27是上投射所得图,这种组示的对称机件应画成粗实视图中不应个剖视图中所示。 表示清楚时示。

视图,如图剖视图三种。-13、图8-1的对称机件。全剖开,所得得的全剖视图是采用三个相得的图形,可组合的图形称件,如图8-实线,如图应再画出虚线中末表示清楚时,也可画成图8-32所示。15、。得图,相可称-30线;楚成示。

局地(1分他(2与(3部(4在当

所局部剖视图主地方。画局部1) 剖切位置分界。波浪线他图线重合,2) 当被剖的与视图的分界3) 当对称机部剖视,如图4) 局部剖视在旋转后的视当单一剖切平

所示。

主要适用于部剖视图时置与范围应线应画在机如图8-3的局部结构界线,如图机件在对称图8-35所示视图也可移视图上方标

平面的剖切于表示机件的时应注意:

应根据实际需机件的实体部3所示。

构为回转体时图8-34所示称中心线处有示。

移出原视图表标注剖视图名

切位置明显时的局部内形需要决定,部分,不能时,允许将示。

有轮廓线而表示。有时名称"×-×时,

局部剖形,或不宜采剖开部分与能超出视图的将该结构的中而不便于采用时,移出的局×"及旋转符

视图可省略采用全剖视与原视图之的轮廓线或中心线作为用半剖视时局部剖视图符号,如图略标注,如图

视或半剖视的之间用波浪线或与图样上其为局部剖视图时,可使用局图可旋转配置8-36所示。图8-32~8-的线其图局置,。-35

称假想用剖切面

称为断面图,面将物体的

简称断面第三的某处切断,面,如图

8-三节 断面图,仅画出该37

所示。top

该剖切面与物物体的接触

触部分的图形形,

图断一画绘1.(1

示(2(32.(1

制(2应(3如

二8-37a 所示断面图按其图一、移出断面画在视图外面绘制。

移出断面1) 移出断面示。必要时也2) 当断面图3) 在不致引移出断面1) 当剖切面制,如图8-2) 当剖切面应接剖视图绘3) 由两个或如图8-41所

二、重合断面示轴上开有图形所画位面图

面的断面图面图的配置

面图通常配也可配置在图形对称时引起误解时面图的画法

面通过回转38中的A-A 面通过非圆绘制(图8或多个相交所示。

面图

有键槽和通孔位置不同,分图形,称为移配置在剖切符在其他适当位时,移出断面时,允许将图转面形成的孔A、B-B 等;圆孔,会导致-40中的A

交的剖切平面孔,用断面分为移出断移出断面图符号或剖切位置(图8面图可配置在图形旋转,孔或凹坑的;

致出现完全-A);

面剖切所得面图表示简明断面图和重合图。移出断面切线的延长线-38中的A 在视图的中如图8-40的轴线时,这全分离的两个

得到的移出断明清晰,便合断面图两面图的轮廓线上,图8--A 和B-B)中断处,如图中的A-A。这些结构应个断面时,

断面图,中便于标注尺寸两种。 廓线用粗实线-38、8-41)。

图8-39所示

应接剖视图绘则这些结构

中间应断开,寸。线所示。

绘构,

剖8-图三对配所移在

为剖切后绕剖切-42~8-44所图的图形重叠三、断面出的对称的重合断配置在剖切迹所示。

移出断面一般在断面图的上

为使图形清晰切平面迹线所示。重合叠时,视图的标注

断面图不必迹线上的不般用剖切符上方用同样

晰,移出断线旋转并重合断面的轮廓图中的轮廓线必标注,如图不对称重合断符号表示剖切样的字母标出

断面图可采用合在视图内廓用细实线线仍应连续图8-42、8断面图,应切位置,用出相应的名

用省略方法内的断面,称绘制 ,当续画出,不可-44所

应注出剖切符用箭头表示投名称"×-×"

法标注,见表称为重合断视图中轮廓可间断。

符号和箭头投射方向,",如图8-表8-2:

断面图

廓与重合断头,如图8-并注上字母-38中的A-断面-43母,-A

产品概念与分类

产品概念与分类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通过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是通过产品来联结的。产品是市场交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市场营销组合的核心,或者说4P因素的第一因素就是产品。产品策略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决策。因而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产品组合结构、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产品在品牌和包装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为顾客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也是市场竞争的基础策略。 要作出正确的产品策略,必须先明确产品的概念。所谓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观察、主意等。可见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电视机、空调等实物,也可以是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甚至可以是一种观念或主意,如广告公司的广告创意。 一、产品整体概念 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市场营销者必须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考虑产品,即市场营销中所指的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5个层次。如图3-1-1所示。 1.核心产品层。核心产品又称为实质产品,是指产品能向顾客提供的基本利益和效用。这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顾客购买某种产品,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所有权,而是由于它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或欲望。人们购

买化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某些化学成分。而是要获得“美”。同样,人们买空调是为了“凉爽”。 2.形式产品层。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式产品包含五个要素:包装、品牌、质量、式样、特征。这五个要素,物质产品都具备,而服务也具有相类似的要素,可能具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特点。形式产品是呈现在市场上可以为顾客所识别的,因此它是顾客选购商品的直观依据。 3.期望产品层。期望产品是指顾客购买某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例如,旅客在寻找一旅馆时期望干净的床、洗漱用品、衣橱等。对没有特别偏好的顾客来讲,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营销者都准备了一个期望产品,而且能够满足该类顾客的最低期望,所以获得该类产品的便利性成为选择这一产品的首选考虑因素。 4.附加产品层。附加产品指顾客购买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利益与服务,包括安装、送货、保证、提供信贷、售后服务等。如今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附加产品的层次,这正如美国学者西奥多·莱维特指出的:“现代竞争的关键,并不在于各家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它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用户咨询、融资信贷、及时送货、仓储以及人们所重视的其他价值。每一公司应寻求有效的途径,为其产品提供附加价值。”能正确发展附加产品的公司必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资产的概念及其分类 1、资产的概念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5d14023203.html,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 (3)资产的目的旨在为某个会计主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 2、资产的分类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5d14023203.html, 企业资产由各个具体的资产项目所组成,为便于资产的计量,有利于资产的管理,可以根据经济内容,按资产负债表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转自环球网校https://www.doczj.com/doc/5d14023203.html,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定义 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cogudignzichan固定资产的 1)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也应列为固定资产。 (2)属于整体之一部分, 不便或不宜划分, 而其整体总值符合固定资产标准者,应列为固定资产。 (3)凡相同种类、规格的设备、器具、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虽然单位价值不足2000元,但数量较多,总值较大,而又集中管理者亦应列为固定资产。(4)单台电动机其功率为30KW以上(含30KW)应列为固定资产。 (5)成套生产装置上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线路在竣工时应列为固定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并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商誉等。

剖视图的分类与剖切面的种类教案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剖视图的分类与剖切面的种类教案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 视图相同。例如图6—9(a)所示的 机件为前后对称,图6—9(b)中主 视图所采用的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前后 对称平面,所以不需要标注;而俯视图 所采用的剖切平面并非通过机件的对称 平面,所以必须标出剖切位置和名称, 但箭头可以省略。 (a)(b) 图6—9 半剖视图及其标注 (4)注意几点: 1)具有对称平面的机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才宜采用半剖视。如机件的形状接近于对称,而不对称部分已另有视图表达时,也可以采用半剖视。 2)半个剖视和半个视图必须以细点画线为界。如果作为分界线的细点画线刚好和轮廓线重合,则应避免使用。如图6—10 所示主视图,尽管图的内外形状都对称,似乎可以采用半剖视。但采用半剖视图后,其分界线恰好和内轮廓线相重合,不满足分界线是细点画线的要求,所以不应用半剖视表达,而宜采取局部剖视表达,并且用波浪线将内、外形状分开。

(a)正确(b)错误

1)机件只有局部内形要表达,而又不必或不宜采用全剖视图时; 2)不对称机件需要同时表达其内、外形状时,宜采用局部剖视图。 (3)波浪线的画法表示视图与剖视范围的波浪线,可看作机件断裂痕迹的投影,波浪线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波浪线不能超出图形轮廓线。如图6—12(a)所示。 2)波浪线不能穿孔而过,如遇到孔、槽等结构时,波浪线必须断开。如图6—12(a))所示。 3)波浪线不能与图形中任何图线重合,也不能用其它线代替 或画在其它线的延长线上。如图6—12(b)、(c)所示。 二)剖切面的种类 剖视图是假想将机件剖开而得到的视图,因为机件内部形状的多样性,剖开机件的方法也不尽 相同。国家标准《机械制图》规定有:单一剖切平面、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不平 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组合的剖切平面等。 1、单一剖切平面 用一个剖切平面剖开机件的方法称为单一剖,所画出的剖视图,称为单一剖视图。单一剖切平 a)b)c) 图6—12 局部剖视图的波浪线的画法 4)当被剖切部位的局部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中心线作为 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如图613 所示的拉杆的局部剖视图。 (4)标注 局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和全剖视相同。但如局部剖视图的剖切位 置非常明显,则可以不标注。图6—13 拉杆局部剖视图

机械制图-剖视图的画法

机械制图-剖视图的画法 一、剖视图的概念 假想的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国家标准要求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机件的轮廓及棱线,采用剖视的目的,就可使机件上一些原来看不见的结构变为可见,用实线表示,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清晰可见。

二剖视图的配置 各种视图的配置形式同样适用于剖视图 根据剖视的目的和国标中的有关规定剖视图的画法要点如下: 1 剖切位置及剖切面的确定 根据机件的特点,剖切面可以是曲面,但一般为平面,表示机件内部的结构剖视,剖切平面的 位置应通过内部结构的对称面或轴线。 2 剖视图的画法 1)剖切符号:用粗短画(线宽1~1.5d)表示,用以指示剖切面的位置,并用箭头表示投影方向。 2)剖视图:“假想”剖开投影后,所有可见的线均画出,不能遗漏。 3)剖面符号:剖切平面与机件的接触部分(断面)画剖面线,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的细实线绘制,最好为45°斜线,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中剖面线方向与间距必须一致 4)剖视图的配置与标注.剖视图名称用”X-X“表示。

三、剖视图的种类 按剖切的范围,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视图。 1、全剖视图 (1)概念: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 (2)应用:表达内形比较复杂、外形比较简单或外形已在其他视图上表达清楚的零件。 例:全剖视图的作法:(如下图)

(3)注意:因剖视图已表达清楚机件的内部结构,其它视图不必画出虚线。 2、半剖视图 (1)概念:当零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到的图形,可以对 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另一半画成视图。 (2)应用:由于半剖视图既充分的表达了机件的内部形状,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所以常采用它来表达内外部形状都比较复杂的对称机件。当机件的形状接近于对称,且不对称的部分已另有图 形表达清楚时,也可以画成半剖视图。 (3)注意:

概念分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概念教学已成为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启发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并再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形象生动的展示过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但是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兜圈子,绕弯子,华而不实,忽视了概念自身的内容。多媒体运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分散学生注意力。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解读不深造成的。如何有效创设多媒体情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又能直截了当地把要讲述的概念信息传授给学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需从最本质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或者说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这

种事物所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性质。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例如,直角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一个三角形,并且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有了这个本质属性,它就可以和其他概念区别开来。至于边的长短,两个锐角的大小,都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由这两个本质属性,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某个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三角形,它的两条边相等。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又如,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四边形,并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某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个概念中,它的内涵扩大时,它的外延就会缩小;它的内涵缩小时,它的外延就会扩大。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内涵有三条:1.它是一个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如果把“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这个内涵去掉,它的外延就扩大了,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 有这么一个诡辩:“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是鲁迅的小说,所以《孔乙已》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结论显然是荒谬的,但是推理似乎又无懈可击,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这就涉及到概念的种类问题。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举个例子说,“人”这种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有五官四肢,会行走,会说话,会思维……其中,“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就是人会说话、能思维。 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后者指的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在概念中的反映。比如:“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有三条边、三个角,内角和是180度的多边形”,它的外延包括“各种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三角形”,即所有的三角形。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概念一般有以下三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外延只有一个,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如长江、地球、雷锋、孔乙已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普遍概念是指外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概念。如树木、学校、作品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群体,非群体) 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非群体),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集合体:指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不一定能反映其中的个体 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与集合体不同,非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它的个体一定具有。 树、书、岛、汽车、党员、词、工人 例如:森林是有广泛用途的。树是植物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具有。 集合词项的特征:构成整体的分子不具有整体的属性。车队由车构成,但车不具有车队的属性,我们看见停车场里有停有许多的车,我们并不就认为停车场里有一支车队。 2、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不仅这类事物具有,其中的个体也具有。 例如(1)中国人是黄种人中国人是亚洲人 (2)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集合概念) (1)非集合概念--鲁迅是中国人的一个个体,鲁迅是黄种人。 (2)集合概念--并非每一个中国人张三、李四都是有骨气的。 判断方法:加上全称量词是否改变原来判断的含义。 所有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所有中国人都是亚洲人。 3、同一个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例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集合概念例2、人是有理性的。非集合概念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概念) “《祝福》是鲁迅的著作”非集合概念

机械制图中剖视图的种类及画法汇总

机械制图中剖视图的种类及画法汇总 假想的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国家标准要求尽量避免使用虚线表达机件的轮廓及棱线,采用剖视的目的,就可使机件上一些原来看不见的结构变为可见,用实线表示,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清晰可见。 2.剖视图的画法 (1)确定剖切面的位置剖切面的的位置一般应通过物体的孔洞、槽等内部结构的轴线或对称面;(2)画出剖切后的剖面区域;(3)画出剖切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4)在剖面区域内应画上剖面符号以表示物体的材料,并完成其它视图。 ①剖视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表达物体的层次,凡已经表达清楚的结构,在各视图中的虚线轮廓线不再画出。②剖视只是假想将某视图剖开,所以某视图的剖视不影响其它视图的完整性。其它视图仍应完整画出。 (a)物体的视图(b)画出剖面区域(c)完成剖视图 (5)剖视图的标注一般应在剖视图上方注出剖视图的名称“×-×”(×为大写拉丁字母或阿拉伯数字,如“A-A”)。在相应的视图上用剖切符号(粗短画)表示剖切位置的起、迄和转折,用箭头指示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如“A”。剖切符号尽可能不与图形轮廓线相交。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没有其它视图隔开,可省略箭头。 当剖切面通过物体的对称面或基本对称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它图形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如图(a)中的左视图,其全剖视省略了标注。 还要注意,同一机件的剖面线倾斜方向应相同、间隔应相等,当图中的主要轮廓线与水平成写45°或接近45°时,该图的剖面线应画成与水平成30°或60°,如图(b)所示。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有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两大源流,每条源流的支脉又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影响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

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

公司的概念及分类

公司的概念及分类 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现行中国公司法(2005),其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公司均为法人(民法通则36条),投资者可受到有限责任保护。 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司是指即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换句话说,公司是按照一定组织形式形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以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公司一般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统称为法人。(一)分类 公司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company)、个人无限责任公司、合伙无限责任公司(proprietary company)以及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等,其区别于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事业机构等。现行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西方公司理论看,公司根据不同条件可做多种分类。例如根据是否适用有限责任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2条对公司进行分类,是根据组建公司的特征并配合社会经济需要而做出的。但并未排除其他公司形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因之,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较为可采。 有限责任公司最显著的特征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例如上市公司。 公司除上述《公司法》第2条所规定的分类外,常见的分类方法还有以下几种:根据股东所承担的责任形式不同而划分;根据公司的信用标准不同而划分;根据股东对象不同和股票能否转让而划分;根据公司的国籍而划分;根据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的控制和依附关系而划分;根据公司内部管辖系统而划分等七种较为常见的分类方法。 (二)个体工商户与公司的区别 1、从所需要的资金上来看:个体工商户一般要租一套房子,一年要20000块左右,进货存货要20000块左右,装修投入50000元左右,工人工资每年20000左右。这总共大约110000左右。而注册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的唯一区别似乎就是你能拿出100000块钱的存摺给他看一下。 2、从税收费用上看:个体工商户要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有限公司要缴企业所得说,增值税。上上下下没有多少差别。 3、从信誉值上来看:买家对个体工商户的信任远远不如有限公司。 4、从市场范围上来看:个体工商户只能在本地经营,而有限公司则可以把经营范围伸向全国。 5、财产责任:民法通则第29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即: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收益也归个人者,对债务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 二计划的特点 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 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 三计划的作用 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 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 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 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数学概念的分类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章建跃(2012-01-31 17:13:00)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邵光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 摘要: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根据来源可将数学概念分为两类,相应地有两类概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有多重特征,揭示这些特征是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有多种策略,策略的使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增长这方面知识.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特征;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键地位,它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存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过于强调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倾向。所以,应更深入地研究概念教学,以丰富概念教学法的知识并指导实践. 本文在讨论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概念及其分类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一般地,数学概念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抽象;二是在已有数学理论上的逻辑建构.相应地,可以把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如此贴近,以至人们常常将它们与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三角形、四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有人提出,数学内容可以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过程”就是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则、公式、原理等;“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数学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二重性,许多概念既表现为过程操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如“等于”概念,在数与式的运算中具有过程性,它表示由等号前的算式经运算得出等号后的结果的过程指向,在式的恒等变形中蕴涵着“往下继续算”的操作属性;而方程中“等于”的意义则不同,它没有过程指向性,只有结构意义,表示了等号两边代数式的一种关系.Sfard(1991,1994)等人的研究表明,概念的过程和对象有着紧密的依赖关系,概念的形成往往要从过程开始,然后转变为对象的认知,最后共存于认知结构中.在过程阶段,概念表现为一系列固定操作步骤,相对直观,容易模仿;进入对象状态时,概念呈现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并可转变为被操作的“实体”. 我们认为,关于数学概念特征的上述描述稍嫌抽象。为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对数学概念的特征作更具体的描述。 (1)判定特征概念具有判定特征,也即依据概念的内涵,人们便能判定某一对象是概念的

浅显易懂逻辑学概念的种类3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例如:地球、亚洲、中国;河流、国家 1.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由于单独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独一无二,所以不能使用数量限定词去限制它,否则就是错误的。 2.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3.普遍名词在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以后,也可以表达单独概念。如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学—坐在这间教室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个同学。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例如:树——森林、工人——工人阶级、陪审员——陪审团、犯罪分子——犯罪集团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又如:《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非集合概念)。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概念)

映射的概念分类及与函数的关系

映射的概念分类及与函数的关系 1.映射:对于非空集合A、B,定义从A到B得对应法则f, 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a,按照法则f的作用,在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与之对应。这就叫做从A到B得一个映射。记作f:A→B。通常把集合A叫做像集(源像),集合B 叫做像。为了理解透彻,对其有两点说明: (1)集合A的遍历性,即集合A中的所有元素都必须参与法则f的作用,也就是说A中没有“剩余” 元素,但是集合B不要求遍历性,B中可以有“剩 余”元素,即B中可以有一部分元素不存在A中 的任何元素与之对应。 (2)对应的唯一性,即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法则f作用下,只能对应B中的一个元素,即“一 对一”,如果“一对多”,则不叫做映射,只能叫 做对应。所以可以说映射是对应的一个子集。同 时,“多对一”也是映射所允许的,因为它仍满足 唯一性。 2.单射:对于f:A→B,B中的每一个不“剩余”的元素b在 A中只有一个a与之对应。即除去了“多对一”的情况,但是仍然保留了B中可以有“剩余”元素这一点。 3.满射: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A中都至少有一个元素与 之对应。即对A、B都要求遍历性,使B中元素也没有“剩

余”的。即“满”之意。当然,也允许“多对一”。 4.双射:既单又满谓之双,即“一一对应”,A、B元素皆遍 历,并除去了“多对一”的情况。换句话说,映射f:A→B 反过来(即f:B→A)也是映射。这大概就是“双”的意思吧。其他的类型则不然,所以双射的约束是最严苛的。 5.函数:是映射的一个子集,通常将A和B限定在数集中(对 实际问题也总能够进行数学建模抽象成数域上的函数),集合A和B分别叫做定义域和值域。法则f就抽练为函数表达式。显然,它首先必须是一个满射,即值域不能有“剩余”,如果有了,则它不是函数值,当然集合B就不能叫做值域了。其次,当函数又满足双射的条件时,自然就是所谓的严格单调函数了,或者说反函数存在(当然,函数的分类有许多种,我这样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但是对于高中生,一般处理的是一元连续实函数,故可以按此理解)。 需要说明一点,本人的这些定义并不是教材上的数学语言,故希望学子们先按照课本的严格定义学习,有一定基础时再按我说的加深理解。如有错误与遗漏,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并参与讨论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计划的概念与种类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事先制订的明确具体的行动安排,包括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对时间的限定,对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措施等.二计划的特点⒈预测性.计划是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完成的工作,生产或学习的安排,对未来的工作,生产或学习有较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因此,计划应预先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先制订措施,作好安排,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⒉可行性.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工作,生产或学习的行动指南.制定的目标,措施应具可行性,否则计划就成了一纸空文.⒊明确性.计划的目标,措施,指标必须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工作,生产或学习的有序性,主动性.三计划的作用⒈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在进行一项工作之前要作出具体详细的安排,使全体参与人员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工作进程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任务的完成.⒉计划具有指导作用.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是对全体参与人员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要求.在总的目标下,分解任务;在总的措施下,明确任务.一个科学的计划是全体参与人员在工作,生产或学习中配合和协调的指南.⒊计划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计划不但要考虑计划范畴以内方

方面面的问题,而且还须考虑计划范畴以外相关联的问题.这就要求计划的制订者及执行者必须根据复杂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使计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二,计划的种类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设想,规划,打算,安排,意见,要点,方案等都属于计划.只是由于内容等方面的不同,所使用的名称也不同.大体上说,它们的差别如下表.名称时间内容范围设想长远或近期对未来工作作粗线条的,非正式的安排本单位,本部门规划比较长期涉及面广,目标较大,内容较概略的安排本单位,本部门打算近期内提出任务,但其中的指标,措施较粗略本单位,本部门安排短期内任务明确,内容较单一,措施较具体本单位,本部门意见一个阶段内布置任务,交代政策,提出要求,制定措施上级对下级要点一定时期内布置主要任务,交代政策,提出原则性要求上级对下级本单位,本部门方案近期,短期就某项任务的实施,从目标,要求,方法等作全面具体安排本单位,本部门计划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别:⒈从内容方面看,有工作计划,学习计划,生产计划,科研计划等.⒉从范围方面看,有国家计划,单位计划,小组计划,个人计划等.⒊从时间方面看,有远期规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⒋从性质方面看,有综合性计划,专题计划等.⒌从表现形式方面看,有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件式计划等.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第一章28讲剖视图

第二十八讲§6—3 剖视图的分类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思维的概念及分类

思维的概念及分类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思维这个知识点都是一个高频考点,并且主要是做客观题考察,作为考生需要理解思维的特性以及思维的分类;接下来中公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这一块知识点。 一、思维的概念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点拨:要将思维与感觉、知觉加以区分,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而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性 1.间接性 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点拨:间接性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事物,例如医生通过看体检报告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体现的是间接性。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点拨:概括性是指反映本质属性或者内部联系,例如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种现象体现的就是概括性,体现的是发现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二、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要以具体、实际动作作为支柱而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目标一般总是直观的、具体的。 点拨:例如幼儿通过掰手指数数主要体现的就是直观动作思维,家电修理工人在修理电器时一边操作,一边思维,体现的也是直观动作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表象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低年级小学生在数字运算时通过头脑中一个梨子加两个梨子的形象进行运算体现了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点拨:学生在学习有关的动物知识时,能够通过鹦鹉是卵生的,鸽子是卵生的,鹦鹉和鸽子属于鸟类,推理出鸟类是卵生动物体现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点拨:韩寒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突然灵感涌现体现的是直觉思维,因为灵感涌现没有经过分析。 (2)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 点拨:警察在破案时通过找线索、取证、对证等一步步分析最终锁定和找出犯罪嫌疑人体现的是分析思维,因为警察破案是通过一步步分析后得出结论。 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点拨:聚合思维强调解决问题时最终形成唯一、确定的答案,在数学解题中经常让学生找出最佳答案这体现的就是聚合思维。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这一过程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多种信息的过程,因为发散思维使思考者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个方法。 点拨:发散思维强调解决问题时寻求多种解答,例如让学生思考杯子的多种用途体现的就是发散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