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PRRS,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流行性流产----呼吸综合征,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肺炎和断奶前后仔猪的死亡率增高,自1987年在美国,1990年在欧洲被发现后传播蔓延速度十分惊人,病毒分离和血清检查表明,PRRS现已传遍世界主要养猪国家。1995年,我国在北京郊区首次暴发了PRRS,1996年以来,国内一些单位进行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证明,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已有此病,且血清阳性率都很高,但呈地方性流行特征。特别是2002年大有全国一片蓝的趋势。

针对PRRS的现状,各国都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技术,综合防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PRRS的诊断与防制尤其成为当前兽医研究的一个热点。

(--)病原

PRRSV为一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65nm,表面相对平滑,立方形核衣壳,核心直径25—35nm。PRRSV对热敏感,这种敏感性提示用于病毒分离的血清和组织样品应保存在-20C下或4C条件下,以保护样品的感染性,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处理以后,PRRSV失去活性。北美和欧洲PRRSV分离株虽然不能凝集进行实验的各种红细胞,但最

近的研究发现,部分毒株及用去污剂预处理的毒株可以表现出对一定动物红细胞的凝集性。

PRRS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最初是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及其它组织的巨噬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的,在体外培养中,PRRSV可以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及其衍生的细胞系如MARC—145,CL——2621中生长。

在肺泡巨噬细胞的培养物种加入PRRSV抗体后,可使病毒的复制增强,同样在病毒中加入PRRSV抗体后,其在妊娠期胎儿体内的复制也大为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其原因可能是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借助细胞表面Fc受体与PAM结合,从而促进了病毒进入细胞。ADE在PRRS的发病机理及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母原抗体获得被动免疫的仔猪,一旦母源抗体水平降至保护水平以下PRRSV就会表现出ADE,从而增强了仔猪的易感性。这种作用对本病的防制带来困难,因为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增强野毒株在体内的复制,而野毒株产生的抗体也可能会增强疫苗毒的复制。

2 流行病学

最初多呈急性暴发,以后转为慢性和地方性流行。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病毒感染后157天内可以从扁桃体上分离到病毒,在妊娠后90天易感染,且成为持续性感染猪

向外界排毒7—16周。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胎盘,乳汁母婴传播,可经精液传播。本病的发生率与传播距离很难确定,常呈跳跃式的远距离传播。易感动物为猪,不分年龄,品种,性别都可感染,鸟类可机械带毒,其它动物尚未见到感染的报道。本病传播力强,一旦感染可迅速传播,环境恶化,饲养密度过大,管理不当可成为本病的诱因。大流行后隐性感染病例增多,临床病例明显减少,症状减轻,是病毒毒力变弱或猪免疫力上升,使猪的易感性降低的结果。

3 临床症状

北美和欧洲猪群中PRRS的临床症状都类似。PRRS 的临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猪群免疫状态以及管理因素的影响,猪群的临床疾病首先是个体出现急性病毒血症。随后是经胎盘从有病毒血症的母猪传播到胎儿的,这一过程常发生于怀孕的后三分之一期。

PRRS病毒株毒力变化很大。低毒株可以引起猪群无临床症状的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所有年龄猪都敏感,其急性感染的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发热,呼吸困难。在随后的1—4个月,很多母猪早产,常发生于妊娠100天以后。少数在怀孕115—118天后产仔。早产,足月或推后产出的感染胎儿有下列一种或所有的情况;死胎木乃伊胎,后期死胎,

不同大小的弱仔猪以及不同大小外表正常的仔猪。空怀母猪出现流感的症状,不久痊愈。但配种率,受精率下降,公猪的精液减少,活力降低。哺乳母猪表现厌食,沉郁,发热的一过性反应,但日后的泌乳量减少或无乳。哺乳仔猪整窝感染,短暂发热,既而腹泻,气喘,打堆,消瘦衰竭死亡。保育仔猪见于本病流行的后期往往断奶一周后出现厌食,呼吸困难腹泻,打堆,消瘦,发病率高达百分之三十,病死率很高,幸存者成僵猪,持续时间长短与环境和管理有关。

4 病理变化

以急性型病典型,但个体间有差异。外观尸僵不全,皮肤色淡似蜡黄,鼻孔有泡沫,皮下脂肪较黄,稍有水肿。肺有大理石样病变,肝样病变较多,形态有萎缩,水肿,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水,肺门淋巴结充血,出血。心肌变软,心内膜出血,心耳出血坏死。肝肿大,个别有灰白色坏死点,胃出血,水肿。肾包膜易剥离,表面布满针尖大小出血点,肠管气胀。

剖检病变:哺乳仔猪淋巴结肿大,肾有小点出血类似猪瘟,保育猪的肺炎呈橡皮样变。流产仔猪,部分仔猪脑膜血管充血,表面湿润,渗出多量液体,肺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间质性肺炎,肾包膜混浊,膜下出现紫红色斑点,切面可见肾盂和肾乳头积存多量粘稠乳白色物质。其它组织器官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肌肉营养不良。

5 诊断

(1)临床诊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是各种年龄猪都可

感染发病,病猪表现为发热,嗜睡,厌食;繁殖母

猪受精率下降,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

伊胎及弱仔猪,种公猪感染后精液质量和精子活力

受到影响,仔猪和育肥猪出现咳嗽,喷嚏,呼吸急

促和呼吸困难,耳部及肢体皮肤发绀。猪繁殖与呼

吸综合症(PRRS)病毒毒株间的毒力变化差异很大,

从而在不同地方及不同猪群中的症状表现不一。这

些年来,本病的临诊表现及流行病学也出现了新的

变化,如隐型感染及慢性感染病例显著上升,持续

性感染在猪群中较为普遍。由于本病同其它引起猪

繁殖障碍性的疾病(如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

瘟,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等)表现出极为相

似的症状,并伴随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综合考虑

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来对PRRS进行初步诊断,已

显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仅仅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

表现的特点已很难对本病作出诊断。

(2)病毒分离与鉴定

病毒分离与鉴定是诊断该病最确切,可靠的一种方法,病毒分离时最好采用死胎或活产仔猪的肺,心,脑,

肾,脾,肝,淋巴结等组织的匀浆混合物,然后接种于适当的细胞培养物。尽管可以从许多组织中分离到PRRSV,但血清和肺组织分离成功率最高,尤其血清采样方法方便可靠,因感染PRRSV后12—24小时即可在感染猪的血液中发现较高滴度的PRRSV。分离物接种PAM细胞后1—4天即出现CPE,细胞呈现灶状变圆,膨大,随后皱缩,脱落形成空洞。不同分离株在细胞培养上生长增殖情况各不相同,有些毒株在每一代细胞培养3—4天即可出现CPE,但有些毒株则在第三代才出现CPE,这对结果的判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抗原检测

3.1 免疫过氧化物酶(IP)技术

这是诊断本病最广泛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检测PRRSV抗原的总体分布。Patrick等于1994年报道了检测病猪肺脏内的PRRSV抗原的链酶亲和素—生物素---免疫过氧化物酶方法。并于1995年应用此技术检测未采食初乳经人工接种PRRSV的仔猪,分别于接种后地4,9天扑杀,检测结果显示肺,心,扁桃体,脾,淋巴结,胸腺为抗原阳性。

3.2 免疫胶体金技术

Mager等用特异性单抗MabDoW-17建立了检测PRRSV抗原的免疫金银染色方法(IGSS),他们用

10TCID50LHTA—92—1和10CID50LHTA—92—2PRRSV 毒株内分别人工接种3周龄的仔猪,接种后第6或8天扑杀,结果在酒精固定,福尔马林固定及冷冻保存的肺脏组织中检测到PRRSV抗原,接种后第4,6,8天从用酒精固定的扁桃体,胸腺,淋巴结,肾脏等组织中检测到抗原。

3 .3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Benfield等(1992)制备了针对PRRS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株单抗能与北美和45株分离株反应。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建立了棉衣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用于直接检测仔猪肺组织中的抗原。还可对猪的肺泡巨噬细胞的培养物用病毒特异性荧光抗体进行检测,也有较高的检出率。

3 .

4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PRRSV不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但可以凝集BALB/C 小鼠红细胞,病毒材料经土温80和乙醚处理后血凝活性增强,效价增加4-8倍,可达1:128。用MARC-145细胞培养的PRRSV,经乙醚和土温处理后,在4C和37C均棵凝集小鼠红细胞并且这种凝集反应能被PRRSV特异性抗体所抑制。但对牛,羊,马,猪,豚鼠,鹅和鸡的红细胞却没有凝集作用。此法简单,但能否直接检测组织中的PRRSV还需探索。由于本方法处理病毒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所以在我国还未广泛应用。

(4)血清学试验

4. 1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

该法敏感性,特异性都较好。可用于PRRSV的抗抗体原检测,病毒鉴定及血清抗体检测。实验主要在PAM,C12621,MA104,MARC,145细胞上进行,能在感染后6日血清中检测到PRRSV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缺点是实验判定主观性较强,不利于自动化操作不适于大规模检测。

4.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YOO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该方法检测PRRSV抗体,与IPMA具有相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从感染后6天的动物体内检测出PRRS抗体。也可用PAM ,CL2621,MARC-145培养物进行IFA。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细胞培养和借助荧光显微镜的观察,检测结果不能自动显示,结果判定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使得大量检测样品和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4. 3血清中和试验(SN)

本方法检测抗体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PRRS的中和抗体出现的较晚,对急性感染的敏感性较差,因此SN法不适于早期诊断。

4. 4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常用Dot—ELISA,阻断ELISA,该法易操作,适用短期内大批量血清样品检测,且敏感性高,经济,快速。(5)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5. 1核酸探针杂交技术

Sur等(1996)以PRRSV的RNA为模板,通过RT—PCR 扩增,ORF7片段,利用地高辛标记方法制备PRRSV特异性cDNA探针,建立了检测PRRSVRNA的原位杂交技术。

5. 2反转录—集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

这是诊断该病的最为可靠和确实的一种方法。也是近年来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种分子生物诊断技术。现已研究出常规RT—PCR,套式PCR,RT—PCR微量比色法和RT—PCR—RFLP等多种方法。

6 防制措施

本病的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重组亚单位苗也正在研制中。我国目前对此病无特效疗法,目前疫苗也尚未普遍推广,在发病猪场可参照南京农业大学蔡宝祥教授提出的方案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1)口岸动物检疫部门应对进口种猪进行严格检疫。

(2)种猪场或规模猪场当发现有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和弱

仔以及仔猪呼吸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细微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

(3)种猪场或规模养猪场需从外引进猪只时,首先应做流行

病学调查,应知引进猪只来自无本病地区。对引进猪应隔离观察3周以上经血清学检查为阴性时方可引入猪群。

(4)种猪场或规模养猪场应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限制访客入

场。

(5)在爆发流行时,育成猪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进出

前后,猪舍都要严格清洁消毒,哺乳猪提早断奶,母子

隔离饲养,不同年龄猪群相互隔离,分别饲养在不同的

地区,可减少病毒从老龄猪传至仔猪的机会,有助于消

除猪群的持续感染。

(6)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当发生流感症状时,可采用支持疗

法及改善环境温度(保持20—25C)和通风条件,疏散猪群,减少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增加营养,使用抗生

素和维生素E等控制继发感染。为减少初生仔猪死亡

损失,可哺喂初乳,电解质和葡萄糖,多加垫草保温。

(7)本病的疫苗尚未推广应用,在流行地区必要时可试用灭

活油佐剂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和怀孕母猪,基础免疫进行

两次肌注(间隔21天),在泌乳期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对后备母猪或育成猪可接种弱毒疫苗,一次接种后可在

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在4个月以上。弱毒疫苗一

般还不允许用于种猪,但当猪群面临PRRSV的流行威胁,所有怀孕母猪和初产母猪均有易感性,可能引起繁

殖障碍的情况下,有必要考虑对母猪免疫接种。

(8)在不用疫苗的地区,已感染本病的猪场,可将后备猪提

前放进种猪群,使其与感染本病的猪群接触一段时间,

使其获得免疫,然后再进行配种。

(9)发病种猪场的阳性母猪及其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应淘

汰作为商品肉猪。猪肉及其产品一般不致传播本病。

-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综合防制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综合防制 【研究背景】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在全国呈现地方流行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之一,现已成为中国养猪业中以经济学意义影响最大的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即猪群在亚健康状态下先后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后,从而使猪呼吸系统表现出一系列综合症候群。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危害体现在主要发生于仔猪、保育猪和生猪育肥阶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为高发期,发病率通常在30-70%,死亡率在10-30%。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 20周龄,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成本增加,以及延缓猪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效率和猪群整体的均匀度,出栏时间延长10- 25天等;猪场因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该病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泰农、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泰乐菌素、磺胺药、金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理论上对发病早期的猪有一定的效果,而在临床实践上,往往是猪群发病多日、免疫力下降,而且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严重,此时再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 2003年以来,河南广安集团专家组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上百个规模猪场用防蓝灵 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进行数据研究,并制定了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试验研究依据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综合防制措施的设计思路 1.1、完善强化日常防疫措施,防止病原传播; 1.2、制定和实施猪瘟等主要疾病的免疫程序,防止并发病; 1.3、防蓝灵保健,广谱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并发病。 2、防蓝灵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2.1防蓝灵组方:(1)替米考星、(2)免疫强化剂、(3)特殊营养元素等。本品主要以广谱抗菌、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猪群生产性能指标为主,综合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2.2、现代药理学表明: (1)替米考星对G+、G- 和支原体均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及畜禽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 2009年08月24日来源:本站原创我要评论(0)作者:猪场动力 概述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称“猪蓝耳病”,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本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于养猪业发达国家的一种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国引发了空前的“流产风暴”,给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先发生,随后加拿大也报道了本病,90年代初欧洲开始流行,在我国,本病首先于1995年底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其后短短几年时问在我国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等。1991年,欧洲学者提出将本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研讨会正式采用该命名,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定名。OIE将该病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d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呈球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无血凝活性,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即在亚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3~1.19g/mL,在蔗糖梯度中的浮密度为1.18~1.23g/mL。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在pH小于5或大于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在pH7.5的培养液中可于-20℃和-70℃长期保存,在4℃则缓慢失去感染性。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可下降99.99%。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组长约15kb,含有9个开放阅读框,基因之间有部分重叠。可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上增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 VR-2332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和以Lelystad 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变异性,欧洲和美洲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序列分析表明北美两地区的分离株存在广泛的基因组变异,而欧洲毒株之间则呈较为保守性。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和致病力上有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完整版)

病猪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猪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猪,病猪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猪只体重迅速下降。 中文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英文名: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病原学: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季节分布:四季 传染病:是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只体 重迅速下降 疫苗预防:是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 病能力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主要器官病变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生产的迅速发展,病的发生与流行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以保育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许多规模化场迅速蔓延,由于病因复杂,一些专家将其称为复合病因呼吸道病。 该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环境应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往往是入侵的或正常携带的病原体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危害断奶后的保育及早期生长的育肥,病的主要特征为咳嗽、呼吸急促、眼鼻分泌物增多、发热、厌食,只体重迅速下降。该病一旦发生,如果仅采取单一的措施防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近年来,该病已成为影响养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了养业的发展,给养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是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先后感染两种以上病源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一系列综合征群。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中国养猪业中最重要以及经济学意义最大的疾病,猪场因为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近年来,成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疫病防治十分突出生的问题之一。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发病率30-50%,而死亡率较低。由于发病猪体温升高,所以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 呼吸道综合症对养业的主要危害 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常出现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造成在诊断和控制上出现混乱,使药物应用和紧急注射不见明显效果,进一步增加了对呼吸道综合症的控制难度,使发病过程延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得到基本控制。 呼吸道综合症发病期间,母可能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等;公可能出现跛行和睾丸炎等,进一步对场生产造成影响。康复生长明显受阻,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推迟上市10~30天,甚至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给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发病群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均升高。由于呼吸道综合症主要侵袭断奶后仔,而此时群正处于母源抗体保护力下降,自身免疫没有完全建立,消化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尚未健全,又处于断奶应激和更替时期,所以呼吸道综合症发病场的群发病率高达30%~70%,死淘率高达10%~30%。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 病原体 病毒性病原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等。 细菌性病原体

区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病因

区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病因 ?点击:721 ?日期:2014-06-09 09:17 ?来源:猪价格网 ? 1 PRDC临床症状差异大注意区分病型 许多有关PRDC的报道显示,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从近几年临床病例观察,许多病例不显示体温升高,而且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也不明显,或仅有不引人注意的浅表性呼吸增快或偶而咳嗽,但常有喷鼻、“鼻子不透气”、以至“流鼻血” 等症状。对这些猪进行剖检时,绝大多数肺部有严重以至极为严重的炎症、纤维化、硬化等病变,确诊它为PRDC是无可怀疑的,认为这属于PRDC的慢性型和隐性型,这种病型的病例远远多于急性型,这说明不少地方已成为PRDC的老疫区,并在逐渐扩大。 当前急性型的PRDC常呈爆发形式,多见于新疫区的猪群,可找出明显的激发因素或饲养管理失误因素,它发病初期具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咳嗽、发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废绝,或有腹泻、便秘现象。急性型的PRDC在病早期的皮肤常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部分慢性或隐性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渗出浅红色液体并干涸结成棕黑色痂皮,附着于毛孔处。也见有极个别猪皮肤呈现苍白贫血现象。 相当数量的病猪于病的中、后期,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侧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部分急性型病猪因治疗失误,如大剂量使用退烧药、抗病毒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而致体温降至常温或其以下,从而掩盖了热性病的症状,少数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贫血、黄疸。 在PRDC的临诊中,应特别注意体温不高,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群,往往发生漏诊或误诊。应对此类病、死猪做剖检诊断,即可迅速得出确切诊断并分清病型,有助于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近几年在某些猪群,还发现长势良好的猪,突发高度呼吸困难的同时,伴有瘫痪不能站立的情况,致死率达70%以上的情况,个别猪还有神经症状,对此类猪做剖检可确认属PRDC,但其发生瘫痪的机理有待研究,初步考虑可能与某些病原体的毒素有关。 2 患PRDC发生猝死的原因何在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PRRS,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流行性流产----呼吸综合征,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肺炎和断奶前后仔猪的死亡率增高,自1987年在美国,1990年在欧洲被发现后传播蔓延速度十分惊人,病毒分离和血清检查表明,PRRS现已传遍世界主要养猪国家。1995年,我国在北京郊区首次暴发了PRRS,1996年以来,国内一些单位进行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证明,我国大部分省市都已有此病,且血清阳性率都很高,但呈地方性流行特征。特别是2002年大有全国一片蓝的趋势。 针对PRRS的现状,各国都已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流行病学,免疫学及致病机理,实验室诊断技术,综合防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PRRS的诊断与防制尤其成为当前兽医研究的一个热点。 (--)病原 PRRSV为一有囊膜的病毒,直径50---65nm,表面相对平滑,立方形核衣壳,核心直径25—35nm。PRRSV对热敏感,这种敏感性提示用于病毒分离的血清和组织样品应保存在-20C下或4C条件下,以保护样品的感染性,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处理以后,PRRSV失去活性。北美和欧洲PRRSV分离株虽然不能凝集进行实验的各种红细胞,但最

近的研究发现,部分毒株及用去污剂预处理的毒株可以表现出对一定动物红细胞的凝集性。 PRRS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最初是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及其它组织的巨噬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的,在体外培养中,PRRSV可以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及其衍生的细胞系如MARC—145,CL——2621中生长。 在肺泡巨噬细胞的培养物种加入PRRSV抗体后,可使病毒的复制增强,同样在病毒中加入PRRSV抗体后,其在妊娠期胎儿体内的复制也大为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其原因可能是病毒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借助细胞表面Fc受体与PAM结合,从而促进了病毒进入细胞。ADE在PRRS的发病机理及免疫学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母原抗体获得被动免疫的仔猪,一旦母源抗体水平降至保护水平以下PRRSV就会表现出ADE,从而增强了仔猪的易感性。这种作用对本病的防制带来困难,因为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增强野毒株在体内的复制,而野毒株产生的抗体也可能会增强疫苗毒的复制。 2 流行病学 最初多呈急性暴发,以后转为慢性和地方性流行。传染源为病猪和带毒猪,病毒感染后157天内可以从扁桃体上分离到病毒,在妊娠后90天易感染,且成为持续性感染猪

防蓝灵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应用成果

防蓝灵在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应用数据研究 【研究背景】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在全国呈现地方流行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大突出问题之一,现已成为中国养猪业中以经济学意义影响最大的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即猪群在亚健康状态下先后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后,从而使猪呼吸系统表现出一系列综合症候群。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危害体现在主要发生于仔猪、保育猪和生猪育肥阶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为高发期,发病率通常在30-70%,死亡率在10-30%。特别是在13-15周龄和18-20周龄,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治疗成本增加,以及延缓猪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效率和猪群整体的均匀度,出栏时间延长10-25天等;猪场因该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最为严重。该病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泰农、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泰乐菌素、磺胺药、金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这些药物理论上对发病早期的猪有一定的效果,而在临床实践上,往往是猪群发病多日、免疫力下降,而且病毒、细菌等混合感染严重,此时再用上述药物,效果不佳。 2003年以来,河南广安集团专家组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上百个规模猪场用防蓝灵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进行数据研究,并制定了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试验研究依据 1、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综合防制措施的设计思路 1.1、完善强化日常防疫措施,防止病原传播; 1.2、制定和实施猪瘟等主要疾病的免疫程序,防止并发病; 1.3、防蓝灵保健,广谱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并发病。 2、防蓝灵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2.1防蓝灵组方:(1)替米考星、(2)免疫强化剂、(3)特殊营养元素等。本品主要以广谱抗菌、抗病毒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猪群生产性能指标为主,综合防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2.2、现代药理学表明: (1)替米考星对G+、G-和支原体均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及畜禽支原体均有超强的抗菌活性,且内服吸收快,组织穿透力强,可选择性的聚集肺部等。

区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病因

区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病因 核心提示: 有些养猪者常反映,“未见猪有任何症状”而发生突然死亡,也有的是 晚上饲喂时“正常”,第二天清晨发现巳死在圈舍内,上述这种情况以25~ 50kg的猪占比例较多,畜主往往怀疑为急性中毒致死。经我们剖检证实,它的 死亡原因可以确切认定是因患PRDC而致。 1 PRDC临床症状差异大注意区分病型 许多有关PRDC的报道显示,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从近几年临床病例观察,许多病例不显示体温升高,而且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也不明显,或仅有不引人注意的浅表性呼吸增快或偶而咳嗽,但常有喷鼻、“鼻子不透气”、以至“流鼻血”等症状。对这些猪进行剖检时,绝大多数肺部有严重以至极为严重的炎症、纤维化、硬化等病变,确诊它为PRDC是无可怀疑的,认为这属于PRDC的慢性型和隐性型,这种病型的病例远远多于急性型,这说明不少地方已成为PRDC的老疫区,并在逐渐扩大。 当前急性型的PRDC常呈爆发形式,多见于新疫区的猪群,可找出明显的激发因素或饲养管理失误因素,它发病初期具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咳嗽、发喘以及精神沉郁,采食废绝,或有腹泻、便秘现象。急性型的PRDC在病早期的皮肤常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部分慢性或隐性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被毛粗糙逆立,毛孔渗出浅红色液体并干涸结成棕黑色痂皮,附着于毛孔处。也见有极个别猪皮肤呈现苍白贫血现象。 相当数量的病猪于病的中、后期,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侧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部分急性型病猪因治疗失误,如大剂量使用退烧药、抗病毒药

和糖皮质激素等,而致体温降至常温或其以下,从而掩盖了热性病的症状,少数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贫血、黄疸。 在PRDC的临诊中,应特别注意体温不高,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群,往往发生漏诊或误诊。应对此类病、死猪做剖检诊断,即可迅速得出确切诊断并分清病型,有助于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近几年在某些猪群,还发现长势良好的猪,突发高度呼吸困难的同时,伴有瘫痪不能站立的情况,致死率达70%以上的情况,个别猪还有神经症状,对此类猪做剖检可确认属PRDC,但其发生瘫痪的机理有待研究,初步考虑可能与某些病原体的毒素有关。 2 患PRDC发生猝死的原因何在 有些养猪者常反映,“未见猪有任何症状”而发生突然死亡,也有的是晚上饲喂时“正常”,第二天清晨发现巳死在圈舍内,上述这种情况以25~50kg的猪占比例较多,畜主往往怀疑为急性中毒致死。经我们剖检证实,它的死亡原因可以确切认定是因患PRDC而致。 此种死亡多发生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肺部感染的急性发作,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被分泌物充满而致缺氧引起急性死亡,死亡猪常在鼻孔流出泡沫性分泌物,有时带有血液,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发病区(群),往往是将要爆发PRDC的信号。另种情况是发生于隐性或慢性型猪群,而且大多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剖检可见肺间质、肺泡中有较粘稠的液体存在,以及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或呈纤维化、硬化形成的“橡皮肺”,常在应激因素作用下使病情加剧而突然死亡。间质性肺水肿和弥漫性肺间质的纤维化发展过程较慢,生前症状多不明显,常常有潜在性发生的特点,生前症状往往被忽略。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治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它是一种多原因疾病,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及易感猪群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综合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40℃反复,四肢末端、耳尖发红,病程长,治疗不及时有较高的死亡率。 1 PRDC的特点 . 1 PRDC与呼吸道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防御性密切相关 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下呼吸道(各级气管),几乎都是由软骨作支架,其结构既能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又可影响进入气体的速度,有利于颗粒沉着于气管上皮黏膜;呼吸道黏膜中含丰富的血管和黏液腺,有利于吸入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的提高,黏液腺分泌出的黏液对吸入气体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然后借助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向喉的方向移动而咳出。支气管黏液含有有溶菌酶,铁蛋白、溶解素等生化物质具有杀菌性质,这些生化物质能导致吸入呼吸道的微生物生化性失调而失去感染力;在病原微生微和其它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呼吸道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受到干扰,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呼吸疾病的发生和扩散。如副猪嗜血杆菌可使猪发生急性化脓性鼻炎和黏液纤毛细胞消失;猪蓝耳病病毒破坏肺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猪伪狂犬病病毒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猪肺炎支原体破坏及麻醉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猪流感病毒也能破坏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从而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病猪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免疫力。 病因包括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疾病。 一. 原发性感染包括 1.病毒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所致的。 2.细菌性:传染性胸膜肺炎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3.其它:猪气喘病。 二. 继发感染疾病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猪副嗜血杆菌病等。如果在一个猪场中,发生和流行上述原发性感染疾病,同时又合并发生或继发感染,即可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造成极高的死亡率。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的混群饲养,来自不同猪或不同来源的猪只饲养在一起,不良的饲养方式,不同季节温度的巨变和猪舍温度变化过大,加之猪群因营养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都可引起猪场或猪群PRDC的暴发和流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的混群饲养,不同猪或不同来源的猪混养,气温变化过大,加之猪群因营养和疾病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等。 本病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18周龄墙。发病率在25-60%,发病猪的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上述临床症状在不同猪场表现的程度有所不同。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和花斑样病变,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