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煤矿地震事故应急预案-1

xxx煤矿地震事故应急预案-1

目录

1 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适应范围 (1)

1.4应急工作原则 (1)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3)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3)

2.2 危险源分析 (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4)

3.1 应急组织体系 (4)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4)

4 预防与预警 (8)

4.1 危险源管理 (8)

4.2 预警行动 (9)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10)

5 应急响应 (12)

5.1响应分级 (12)

5.2响应程序 (12)

5.3应急结束 (17)

6 后期处置 (19)

7 保障措施 (20)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20)

7.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20)

7.3 应急队伍保障 (20)

7.4 经费保障 (21)

7.5 其他保障 (21)

8 培训与演练 (22)

8.1 培训 (22)

8.2 演练 (22)

9 附则 (23)

9.1 应急预案备案 (23)

9.2 制定与修订 (23)

9.3 应急预案实施 (23)

10 奖惩 (24)

xxxxx公司

煤矿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为了规范煤矿由于地震引发的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2、通过编制合理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来有效地指导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3、广泛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相关辅助人员熟悉有关避灾路线和抢险避灾方法,加强安全监督,提高自保互保能力。

4、为各级管理人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安全职责,做到超前预防,达到防患于未然。

5、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可靠、可行、可用的应急救援、事故处理方案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降低损失。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指南》、《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公司处置,由于地震引发的矿井灾害事件(含有感地震事件)的应急行动。

1.4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备和手段,切实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水平和科学指挥能力。

(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煤业公司负责统一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救援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紧密配合。

(3)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发挥应急救援第一响应者的作用,将日常生产、消灾演练与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实现一队多能,一人多长,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4)采集信息,科学决策。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多元化获取事故区域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技术和水平。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2.2 危险源分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对于煤矿而言,除了地面设施会遭受巨大的地震破坏外,由于其井下独特的生产和地质条件,可能引发顶板压力增大、风流紊乱、有害气体超限、燃烧、爆炸、供电、排水系统失调及地面设施损坏等其他行业不会遇到的一些地震灾害。

防范重点是矿井安全出口、井下巷道、井下通风系统、井下供电、排水系统地面筛分楼、洗选楼、各种生命线工程及人员密集的地方。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本企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经理担任,成员由采掘、通风、机电、地质测量等部门的人员及总工程师组成。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x

成员:xxx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经理、总工程师和其它领导必须立即赶到救灾指挥现场,组织抢救。经理是负责处置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经理未到之前,由值班经理负责指挥。

3.2.2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煤矿井下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3)负责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4)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组织修订、补充和完善;

(5)负责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评估,并组织落实;

(6)负责落实事故处理方案和营救遇险人员方案;

(7)负责按照《预案》程序,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反应组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

(8)负责选定井下救援基地,任命井下基地指挥;

(9)负责清点井下被困人员数量和姓名;

(10)负责签发下井许可证;

(11)负责指导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2)负责配合事故调查;

(13)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指挥部成员职责:

(1)经理(xxx)、书记(xxx):是处置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公司总工程师和付经理的协助下,制定营救人员和处置事故的作战计划。

(2)矿总工程师(xxx):是经理处理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经理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人员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救援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3)付经理(xxx):在经理的领导下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处理事故所必须的人员、物资设备的调配,并直接参与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4)通风付经理(xxx):组织指挥灾区的通风系统的恢复工作,处理现场相关的重大通风问题。

(5)机电付经理(xxx):负责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的相关机电运输问题。

(6)付经理(xxx):负责联系协调医疗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和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等事宜。

(7)矿山救护队队长(xxx):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人员营救和事故处理作战计划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

(8)通风副总(xxx)、通风部长(xxx):协助通风付经理组织恢复通风系统,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组织瓦斯排放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9)机电副总(xxx)、机电部长(xxx):协助机电付经理组织恢复机电运输系统,组织完成必要的机电运输工程。

(9)矿技术付总(xxx)、生产技术部长(xxx):协助总工程师解决救灾过程

中的技术问题,负责提供救援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基础资料。

(10)调度主任(xxx):负责指挥调度员立即将人数情况报告救护队和公司领导,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命令,召集综采队等部门人员到调度室待命。

(11)物供部(xxx)和地面生产车队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抢险器材和车辆,并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发放。

(12)急救站负责组织对遇难受伤人员的急救和治疗,组织药物供应。

(13)党办、后勤部、工会、企划、水暖科保证遇难人员妥善安置,保证救灾人员生活供给。

(14)矿山救护队队长带领矿山救护队,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

(15)井下各区队队长、班长:按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组织灾区人员有序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清点人数,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随时按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3.2.3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具体事务工作。办公室设在公司调度室,主任由经理兼任或由经理授权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兼任,副主任由相关副经理担任,成员由有关部门人员共同组成。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矿山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管理,根据事故灾难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联系,传达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

(3)调动矿山应急救援力量,调配矿山应急救援资源;

(4)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组参加救援工作,协调矿山医疗救护工作;

(5)调用矿山应急救援基础资料与信息;

(6)矿山事故扩大或专业领域救援力量、资源不足时,协调相关救援力量及设备增援;

(7)完成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3.2.4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相关职责

事故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救护队组成,主要负责指挥井下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处理各种安全生产事故。下设专业小组:

(1)抢险救灾组:组长xxx,成员由矿山救护队和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紧急调集的有关单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实施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技术专家组:组长xxx,成员由与煤矿有关的技术专家和公司技术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研究制定抢救技术方案和措施,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物资供应组:组长xxx,成员由物管科和公司各井区主管材料、设备的负责人组成。主要保证抢险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4)警戒保卫组:组长xxx,成员由保卫科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警戒、人员疏散、治安及交通秩序维持等工作。

(5)医疗救护组:组长由集团公司总医院任命,成员由集团公司总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和本公司保健室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护。

(6)后勤保障组:组长xxx,成员由矿车队,食堂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车辆调度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7)善后处理组:组长xxx,成员由公司工资、工会、政工、信访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和补偿等善后处理事宜。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管理

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煤矿危险源的产生,导致煤矿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有效防治各种灾害,实现安全生产,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地控制了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一是成立矿井抗震组织机构,形成自上而下一整套垂直管理体系,二是建章建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有条不紊,实现有序管理,三是实行科学管理,井上下各环节,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四是加强现场管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4.1.1信息监测与报告

保持与属地地震台网联系,对地震信息进行监测、处理、传递和存贮,并将灾情、震情信息及时上报,对各类地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震情跟踪,加强与上级部门进行联系,及时传达上级地震趋势预测意见。

4.1.2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震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震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

4.1.3地震灾害监测预防重点

公司所属的矿井井下、地面建筑和员工居住密集区域。

4.1.4地震灾害预防措施

(1)与地震部门加强震情通报联系,随时掌握震情变化;

(2)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提出应急要求和防御措施,必要时,建议组织避震疏散;

(3)由于本公司属于瓦斯、煤尘、火、水、顶板五大灾害俱全的矿井,地震引起各种次生灾害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要加大各系统及各生产环节管理,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

抓好“一通三防”管理,对井下各类通风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保证通风设施完好,加强瓦斯检查,对瓦斯大的采区实行“特区”管理,充分发挥好地面瓦斯抽放系统,超前做好瓦斯预抽工作,强化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注氮防火系统和火灾监测系统管理,杜绝发火隐患。

加强各系统的检查和巷道修维护工作,确保通风、运输系统安全可靠。加强巷道普查工作,对失修巷道限期处理,保证巷道状态完好。

对顶板围岩定期进行分析鉴定,制定有效的顶板管理措施,坚持采煤工作面"五日顶板鉴定"和"掘进20米地质预报"制。

积极开展矿压观测,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对顶板、围岩实行动态监测,通过纪录数据,认真分析顶板压力变化

加强排水设备、设施管理,检修好各排水管路,清理好各水仓、水池,保证正常排水能力。

对矿井地面供电双回路进行认真检查维护,确保供电正常。

(4)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发现地震谣言或误传事件及时平息,保持社会安定。

(5)做好变供电所、调度中心等重要电力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组织对电力设施进行抗震检查、加固,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

(6)加强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在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做好各类建筑设施和住宅的抗震安全检查和加固。

(7)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在人口和建筑物相对集中地段,就近划定避震疏散场地。

(8)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加强社会治安工作。

4.2 预警行动

4.2.1地震灾害险情巡查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震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险区人员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4.2.2地震预报预警制度

公司根据上级发布的震情中期预报意见,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做好防震应急准备;加强震情跟踪工作,对上级提出的短期地震预测意见, 要及时报告公司决策发布短期地震预报,并要求各部门做好防震应急准备,强化防御措施。

4.2.3灾害分级

破坏性地震,按其造成破坏程度可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中等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和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

(1)煤矿发生5—6级(含6级)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含1千万元)及以下的地震为一般破坏性地震。

(2)煤矿发生6—6.5级(含6.5级)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5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千万元到5千万元(含5千万元)及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

(3)煤矿发生6.5—7级(含7级)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10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5千万元到1亿元(包括1亿元)以下地震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4)煤矿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或造成人员伤亡1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地震为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

4.2.4预警级别

按照可能发生地震事件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地震预警发布级别分为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表示。

地震临震预警为Ⅰ级预警(红色):对未来10日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

地震短期预警为Ⅱ级预警(橙色):对未来3个月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

地震中期预警为Ⅲ级预警(黄色):对未来1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M≥5.0级地震的区域作出预报。

4.2.5预警发布

对市地震局提出的本区内的地震短期预测意见,要及时报公司决策发布;在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及时向市政府及上级地震部门报告。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报警、接警、记录和通知程序

公司调度室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应急救援接警工作,发现异常时,做到迅速、及时地汇报。地面除有有线通讯外,相关人员应做到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畅通。同时,公司调度室要将情况及时、迅速的向集团公司抗震救灾办公室汇报。

具体联络方式如下:

调度室程控电话:xxxxxxx

报警程序

(1)井下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和危害程度向公司调度室汇报。井下其他区域的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向公司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及汇报人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在抢救事故期间,井下救灾负责人应随时向公司调度室汇报灾区状况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和措施,取得矿井抢险组织部门指示和支持。

接警、记录程序

接警人员在接到报警后,必须迅速、准确地向报警人员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并记录在案。

通知上报程序

接警人员在接到报警后,首先要迅速向当日值班领导汇报,然后迅速按照要求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接到灾害通知后,指挥部成员要立即赶赴指挥部集中,由总指挥统一安排工作,分组行动积极救援,不准擅离职守。

在矿井积极组织事故救援的同时,要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受灾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监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由公司抢险指挥部指派专人通过会议、媒体及时将事故情况传达到每个员工、家属,以稳定员工、家属情绪,确保事故抢险及时、顺利进行。

5 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5.1.1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企业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多个部门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多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本企业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5.1.2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请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请上一级应急部门,并立即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较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Ⅳ级):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报请集团公司,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集团公司和矿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及相关救援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制定方案,按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立即投入抢险救灾。

5.2响应程序

5.2.1重大灾害事故应急响应基本流程

5.2.2应急响应措施

(1)临震应急响应

调度室值班人员在接到政府或上级地震临震发布后,要立即向值班经理和本单位负责人报告,迅速进行分析判断,值班经理同时向经理汇报。

经理立即通知医疗行动组现场救护人员。

经理立即成立防震减灾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震工作;通知防范重点区域人员组织自救和互救工作;

调度指挥邻近队组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控制,避免事态扩大或波及范围扩大。

指挥部立即检查和落实抢险救灾人员和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情况,提供一切抢险、救护所需的材料设备;

收集异常情况并向总公司汇报,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检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和路线指示牌等应急标志;

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做好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确保人心稳定、矿区秩序稳定。

(2)震后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防震减灾指挥部自行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

震后30分钟内指挥部指挥系统进入运行状态;

开通应急通讯指挥系统,指挥部成员全部到位;

总指挥下令启动《地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决定避灾方式和范围;

根据地震和灾情部署应急工作,依法调配、统筹、征用救灾所需的各类装备、物资等资源,保障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运行。

5.2.3应急处置措施

(1)要害生产部门处置措施

地面工程设施抢险组

组织抢险队伍对地面险、危工程及设施抢险、抢修,必须制定抢险方案,对可能发生的危情进行排查,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首先要切断事故区域的电源。建筑物发生倾斜或裂缝时,撤离内部人员,设立警戒线,严禁人员再次进入。建筑物发生倒塌后,以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抢险。

加强地面巡视,出现突发塌陷坑时,必须设好警示栏绳,并及时回填,组织抢险队伍对选煤楼、车间等建筑物、设备设施受损情况进行详细排查,营救受伤人员,特别是煤仓等容易发生爆炸的地方要迅速制定抢险方案,进行排险、抢险。受灾严重时,无法修复的建筑和设备,要划出安全线,严禁人员进入,同时上报总公司。

井下抢险组

通知救护队并组织抢险队伍,对井下人员实施避震转移、安全撤离。对矿井的安全出口、矿井的排水系统、通风系统、机电系统等实施抢险、抢修。如井下发生次生灾害事故,如主扇停止运转期间,由单台主扇担当全矿井通风任务的矿井,必须打开井口防爆盖或防爆门及有关风门,利用自然风压通风。利用多台主

扇通风的矿井,必须要正确控制好风流,防止风流紊乱;主扇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应立即停止工作,按要求从入风巷撤离,撤出人员的掘进道口,由瓦检员在道口设好警戒标志,防止其他人误入;地面瓦斯泵停止运转后,必须将排风阀打开,利用自然风压差排放管内瓦斯。

(2)职工密集的工业场地、住宅区人员的处置措施

严密监视火灾的发生,出现火灾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火势扩大、蔓延,组织力量扑救现场火灾,及时扑灭火灾。

对群众聚集场所划定警戒线,对主要档案、财务、生产资料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秩序稳定。

侦察、了解被埋被困人员及位置;侦察时救出容易救出的人员;进入倒塌(破坏)体后,先营救人员,再清理倒塌(破坏)体,抢救文档、贵重物品、搬运尸体等;

医疗队伍要根据现场人员受伤情况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治或送至医院治疗。采取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临时应急救治。必要时采取紧急现场救护,救护人员必须掌握紧急救护知识,医院要将出井伤员分类组织救治,必要时将伤重人员送到三医院或其它上级医院救治;同时要做好消毒及疫情监控工作,及时控制和隔离转染源,检测饮用水,确保饮用水安全。

利用各种工具积极宣传,组织群众有序转移到避难场所和安全地带。

(3)生命线工程的抢险措施

及时供应抢险救灾物资,做好所需物资的组织、装卸、运输等具体工作,确保抗震救灾所需物资供给。

及时对通讯线路、通讯设备、设施进行抢险抢修,确保通讯线路畅通;

对生活区、生产区的供暖、供电、供水系统等工程的抢险抢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对总供电系统、建筑物进行彻底排查,同时制定现场抢险方案,如供电双回路系统要进行认真检查维护,保证一条回路停电后,另一条回路能正常供电,两条线路都不能正常供电时,由带班干部组织好全矿井人员安全有序步行升井。供用电部门在供电停电后应优先恢复矿井主扇、提升、排水、运输系统用电。

对损坏比较严重的道路进行实地勘察,指定现场方案,动用设备设施进行抢险、抢修,尽快恢复道路畅通。

(4)现场警戒保卫措施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

警戒保卫组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在井下受灾区、及井口工业广场各路口设置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及车辆,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

在警戒保卫的同时,要尽量抽调力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必要时承担抢险救灾工作。

(5)井下应急避灾的基本原则

及时汇报

井下发生灾害事故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要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以争取地面救护人员尽快到达,使其它区域工作人员尽快撤离。

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灾害事故发生时,灾区内以及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以及实情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利用现场的设备材料在保证自身安全条件下全力抢险,及时进行现场救灾工作,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场人员行动要保持统一指挥,严禁各行其是、盲目蛮干或惊慌失措,贻误消除灾害的有利时机。当灾害严重、条件困难或短时难以消除灾害时,应尽最大努力将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防止灾情扩大。救灾要切实注意自身安全,如果灾区条件恶化、危及现场人员安全,有中毒、窒息、爆炸、二次突水等现象,应及时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安全撤离

当灾害发展迅猛,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无法进行现场抢救,或灾区条件急剧恶化,可能危及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接到命令要求撤离时,现场人员应想方设法有组织的迅速安全地撤离灾区。撤离灾区时应遵守下列行动准则:

①沉着冷静。撤离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镇定的情绪,做到临危不乱;同时大家要树立能安全撤出灾区的信心,并在各个方面、各环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谨慎稳妥地行动。

②认真组织。在场的干部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带领其他同志统一行动。现场所有人员要听从指挥,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各行其是、单独蛮干。

③团结互助。所有遇险人员都应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范,同心协力地到达安全地点。

④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所有遇险人员都要正确使用好必备的防护用品和器具,行动途中不可惊慌乱跑。遇有积水区、冒顶区等危险地段时,应先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⑤选择正确的撤退避灾路线。撤退前,要根据《井下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和灾变后的具体情况,确定撤退的路线。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避灾路线。切忌图省事或怀着侥幸心理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时机。

妥善避灾

当安全通道堵塞、有毒有害气体含量高、能见度低等原因,井下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且灾害严重危及人员身命安全时,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妥善进行自救和互救,寻找避难场所,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护人员的援救。避灾时应遵守以下行动准则:

①选择适宜的避难地点;

②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和信念;

③加强安全防护;

④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⑤积极同救护人员取得联系;

⑥积极配合救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6)媒体信息沟通及公众信息告知程序

①对需要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批准,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性,避免出现矛盾信息;

②指定新闻发布人,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准确发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传言;

③为公众了解事故信息、防护措施以及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咨询提供服务安排;

④接待、安抚死者及受伤人员的家属。

5.3应急结束

当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煤矿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并上报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宣布现场应急结束。

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收集整理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全面分析。对事故发生、抢救处理过程、重要的经验教训以及今后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报并存档。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的情况以及救援的情况进行详细总结,将事故情况上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并向事故调查小组移交相关资料和具体事项。最后做出工作总结。

6 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的具体事项包括污染物的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和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生产秩序恢复

(1)详细检查事故地点有无隐患,并确认通风系统良好。

(2)检查井下巷道峒室和采掘工作面的有害气体含量,若超过规定,要按排放瓦斯的安全措施处理。

(3)修复因事故而破坏的通风系统,并对巷道进行必要的支护。

(4)检查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不能出现失爆,经瓦斯检查符合规定,可按顺序送电。

(5)修复因事故而破坏的运输轨道、架线、排水设施以及巷道。

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按照国家和吉林省有关规定对工伤职工要进行积极地治疗,妥善安排好职工生活,对死亡职工要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要科学地总结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处理

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教训总结要以确定的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为依据,从上到下把住每一个环节,层层总结事故教训。

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预案修订

根据事故及抢险救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并对预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修订,确保预案的可操作行、针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