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规说明书

控规说明书

控规说明书
控规说明书

绵竹市土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解读 (2)

(一)规划背景 (2)

(二)上层次规划相关解析 (2)

二、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2)

(一)现状概况 (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三)现状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本次规划重点、难点分析 . (3)

三、规划依据、原则、目标和范围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范围 (4)

四、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规模 (4)

(一)功能定位 (4)

五、规划用地布局 (4)

(一)布局结构 (4)

(二)用地布局 (5)

六、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5)

(一)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5)

(二)用地划分控制 (6)

(三)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6)

(四)地块控制指标 (6)

(五)色线控制规划 (9)

七、道路交通规划 (10)

(一)现状交通分析 (10)

(二)城镇道路布局规划 (10)

(三)交通设施规划 (11)

八、市政工程规划 (11)

(一)给水工程规划 (11)

(二)排水工程规划 (12)

(三)燃气工程规划 (13)

(四)电力工程规划 (13)

(五)电信工程规划 (13)

(六)有线广播电视规划 (14)

(七)管线综合规划 (14)

九、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14)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14)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15)

(三)城镇防灾规划 (15)

十、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16)

(一)现状 (16)

(二)规划原则 (16)

(三)规划目标 (16)

(四)绿地布局规划 (17)

(五)景观系统规划 (17)

十一、城市设计引导 (17)

(一)引导原则 (17)

(二)重点引导元素 (17)

(三)重点引导区域 (19)

十二、规划实施建议 (19)

(一)立法 (19)

(二)宣传 (20)

(三)控制 (20)

(四)建设次序 (20)

(五)规划实施 (20)

(六)奖励与惩罚 (20)

一、规划解读

(一)规划背景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概念后,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于2004年在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来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在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建立“统筹城乡试验区”的背景下,2009年提出了建设“西部川陕渝金三角”的战略设想。“西三角”的提出将使位于该经济圈的川东北区域面临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对于位于川东北城镇群的绵竹市来说,将会面临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首先将享受优惠政策带来的发展机会。

四川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五大经济区”的战略规划。德阳作为其中的川东北经济区最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将在川东北区域形成巨大的中心集聚效应,德阳附近区域将率先得到强有力的拉动。绵竹市处在四川省东北山区,在在德阳市的区位有一定的优势,绵竹市的各乡镇建设想必会在德阳市的发展带动下,不断地进步与繁荣。

从《绵竹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来看,土门镇虽不属于规划确定的中心镇层次,但会在绵竹市重点镇的发展辐射下、县域公路交通的建设下和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下,依然会有着较好的发展契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镇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将不断增加,为优化和整合镇区空间结构,提升与完善城镇功能,确保城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整体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依据城镇发展的新思路,综合土门镇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编制了《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为进一步落实该总体规划,强化规划管理与控制,使土门镇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因此对土门镇进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求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和设施配套、环境保护以及空间形态等方面均达到预期目标。

(二)上层次规划相关解析

根据《绵竹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将土门镇发展定位为绵竹市的一般集镇,属于县域北中山低山经济区。在《绵竹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确定土门镇城镇职能为农贸型,积极发展新的农产业,稳固和深化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寻找新的增长点。根据用地的规模、现状、周边建设的情况,及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要求,本着近远期相结合、分期推进、重点开发的原则,在镇区形成“一轴,一带,两中心,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指以老镇区中心与新镇区中心相对接的商业景观轴

“一带”:指镇区东部的滨海休闲绿带。

“四组团”:指北部居住组团,东北部居住组团,西南部居住组团和南部工业组团。

二、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分析

全镇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7.0公里,幅员面积42.1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海拔650米-950米)、东南低(海拔590米-650米),西部和西南部为总岗山系,属丘陵低山地形,中部和东部为开阔的平原。地质结构简单,地耐力12—16吨。

2、人口现状

2010年总人口26709人,其中非农人口1541人,农业人口25249人,镇区常住人口约4500人;村庄总户数12197户。

3、自然及资源条件

该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年降雨量在1500-2300毫米之间,日照时间为150天,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4、社会经济环境

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00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915万元,第二产业35087万元,占总产值的84.41%和15.59%。。农民人均收入7360

5、建筑质量评价

土门镇区内现状建筑质量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建筑三个类别。

一类建筑是指建筑质量较好、外观较新的框架或砖混结构三层及以上建筑。建筑外墙部分进行了瓷砖铺贴。

二类建筑是指建筑质量良好的一、二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立面部分铺设瓷砖,部分以水泥涂抹,部分直接裸露红色砖体,总体立面构成杂乱无章,外观脏旧。

三类建筑是建筑质量较差且外观陈旧的土、木结构建筑,个别建筑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外立面基本无任何装饰,建筑材料裸露,外观脏旧。

6、现状用地

1、镇区居住用地

现状居住用地18.14ha,布置形态为沿路发展,没有成规模、品质的的小区,且部分危旧房屋未撤除。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中心地带,其边缘处基本被2—3层的农房占据。

2、公共设施

土门镇的公共设施基本为灾后重建,门类比较齐全,主要集中在常熟路两侧及南侧的板房区。现状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土门中学、小学、幼儿园、派出所、供电所等

3、商贸、金融

现状的商业基本为沿街铺面,集贸交易也是沿街为市;土门镇缺乏农贸市场,也缺乏大型的商业设置;这严重制约了土门的发展,也影响土门的城乡风貌环境。

4、市政公共设施

土门现状市政公共设施比较缺乏,但已列入了近期建设,110KV变电站、电信支局、水厂、污水处理设施的修建,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绿地

土门现状绿地严重缺乏。

6、工业

仟坤机械厂已迁至绵竹工业园区,该厂所占据的地块已调整为商住用地;故现有工业用地在该片区非常缺乏,只能向北、向西发展。

7、现状开发强度分析

现状镇区开发强度较低,平均容积率小于1。

现状镇区建筑以1-3层建筑居多,另有部分4-5层建筑。

8、现状基础设施

1、供水现状

土门镇现状有一座自来水厂,位于罗荣村八组,水源取地下水,主要供镇区居民用水。

2、排水现状

目前,排水方式为雨污合制,无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就近排入沟渠。

3、燃气现状

镇区北侧建有天然气配气站,气源来自玉泉,燃气管沿村道敷设至此。

4、供电现状

现状110KV线路已从镇区南侧经过,且已在南侧板房区空地内预留了变电站用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功能结构模糊。

各种用地混合布置,功能结构模糊;生产设施用地夹杂于居住用地中,对居住生活有干扰。

2、配套设施缺乏。

镇区尚未形成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工程设施体系。

3、建筑缺乏特色。

现状建筑多为居民自建,仅能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建筑风貌考虑较少,街道景观匮乏,城镇整体风貌缺乏特色。部分年代久远的川北民居传统建筑由于破旧,已停止使用、拆除,地方建筑文化正在消逝。

4、公共开敞空间缺乏

土门镇区现状基本没有公共绿地及广场用地,缺少为居民提供交流和游憩的场所。

5、道路系统不完善

现状道路不成体系,已经无法满足镇区交通需求。

(三)本次规划重点、难点分析

1、应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为城镇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这是本次规划的重点。

2、如何通过对城镇职能、布局、风貌进行合理规划,来提升城镇活力与竞争力,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3、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控制,使其发挥最大效应,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三、规划依据、原则、目标和范围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四川省《村镇规划与审批办法》

8、《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9、《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10、《绵竹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11、《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

(二)规划原则

1、落实《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深化其对土门镇区提出的各项建设目标,为下一步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指导。

2、坚持生态和文化优先,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和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推动镇区可持续发展。

3、调整优化土地使用布局,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4、加强镇区与其他镇的衔接及内部道路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完善,建立对内、对外便捷的交通网络。

5、规划方案应尊重地区本身及周边环境条件,保持并发扬现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在土地使用功能布局、规划道路布线、空间形态营造等方面结合该地区现有条件编制规划,并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建设关系。

(三)规划目标

依托小城镇发展实际,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打造空间环境优美的宜居小城镇风貌。

(四)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所确定的镇区范围。

四、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规模

(一)功能定位

土门镇区是城乡经济联系纽带和农村物资交流集散地,为广大农村提供各项事业服务,是镇域农村行政管理、商业贸易、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交通中心。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结合城镇发展实际与潜质,土门镇区功能定位为:土门镇政治、经济、工业中心,绵竹市北部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集散功能为一体的重要集镇。

(二)规模

1、人口规模

镇区现状人口4500人,按上位规划《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镇区人口规模至2030年达到13000人。

2、用地规模:

规划至2030年镇区总用地规模147.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146.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12.8㎡。

五、规划用地布局

(一)布局结构

根据用地的规模、现状、周边建设的情况,及总体规划功能布局的要求,本着近远期相结合、分期推进、重点开发的原则,在镇区形成“一轴,一带,两中心,四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指以老镇区中心与新镇区中心相对接的商业景观轴

“一带”:指镇区东部的滨海休闲绿带。

“四组团”:指北部居住组团,东北部居住组团,西南部居住组团和南部工业组团。

(二)用地布局

结合规划结构,共设三个居住组团。以现代简约建筑风格为主。规划在保持现状居住用地基本格局的基础上,逐步对旧镇区内的危房、农房进行综合改造,开辟新型的、设施配套齐全的城镇综合居住区,加快新区开发促进旧镇人口疏解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规划住宅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

规划居住用地58.8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6.9%,人均45.2㎡。

第一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根据不同的等级,采用城镇——居住组团级配套,形成合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系统。尊重传统风俗及居民心理,充分考虑旧镇区在区域中的传统地位并加以延续,结合新区的开辟,充分发挥级差地相效益,考虑各类公共设施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合理布置各类设施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32.2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9.9%,人均22.6㎡。

1、行政管理用地

将土门镇政府用地迁至规划镇区北面,规划行政管理用地5.3公顷。

2、教育机构用地

规划对土门原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进行原址扩建,达到国家有关中、小学用地和

设施标准。规划教育机构用地11.6公顷。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文体科技用地0.7公顷。

4、医疗保健用地

土门镇镇区医院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考虑各种因素利弊,故做出决定保留现有医院,并在新镇区中心的南部设有敬老院一所。规划医疗保健用地2.4公顷。

5、商业金融用地

结合规划结构,在镇区的商业金融用地主要以带状用地为主,其间在新老镇区为集中商业中心,并且在居住组团内部也设置了一些零散的商业点,以满足各组团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1.4公顷。

6、集贸市场用地

在中部偏东地段设置了集贸市场一处,满足镇区居民的赶集集散,规划集贸市场用地0.8公顷。

第二条生产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在镇区南面临近绵广公路南侧路侧设置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规模为8.6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5.9%,人均为6.6㎡。

第三条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规划在镇区西面新建长途汽车站。规划对外交通用地规模为0.3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2%,人均为0.2㎡。

第四条工程设施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内工程设施用地包括给水厂、污水处理厂、邮政所、垃圾站等用地,用地规模为5.6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8%,人均为4.3㎡。

1、供水用地:给水取水点选址在本镇的河流上游,水厂在原址扩建,供水规模达到10000吨/日,以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建设用地面积15928㎡。

2、供电用地:以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村庄的生产生活用电量需求,建设面积为11973。

3、邮电设施用地:建设用地面积4503㎡。

4、污水站用地:污水处理设施布置于镇区东部,建设用地面积2644㎡。

六、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一)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镇区的土地按照镇土地使用的性质划分为9大类,19小类,大类主要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本次控规包含所有大类。

本规划用地性质划分至小类。在开发过程中,可征对镇区发展的要求,在控规用地兼容性的范围内转换用地性质。

(二)用地划分控制

1、地块划分及编码

根据镇区布局规划、道路骨架特征,对用地进行划分编号,土门镇区分为A、B、C、三个街区,记为A、B、C、。

每个街区按单位用地界限划分为若干个地块,记为A-01-01、A-02-01……。

2、地块划分原则

(1)基本地块应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功能性质的用地在未来开发建设中参照建筑布局的相关要求合理划分。

(2)充分考虑保持用地性质的完整性,对生产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等尽量单独划分,以便重点优先保证。

(3)基本地块划分应依据由镇区道路、河流水系、山体等形成的人工界线和天然界线。单一性质的成片用地内可增加灵活管理的支路。

(4)地块划分应兼顾行政区划界及土地权属界。注意将同一街区的建成区和未建区单独划分。

(三)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1、控制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土门镇总体土地储备状况及绵竹市国土管理局对土门镇区土地规模的控制,充分考虑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整个土门镇区的开发强度以低强度开发为主。

(2)交通、区位引导原则

沿镇区干道、道路交叉口、中心区可扩大、增强开发的原则。

(3)重点控制原则

镇区老建成区的玉川街两侧、镇区东西主干道两侧和红岩渠沿岸重点环境控制,应具与其空间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控制强度。

2、分类强度控制

本次规划的开发强度结合功能结构的规划和城市景观控制要求来控制。在符合景观和特殊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尽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高度控制:

依据用地性质、用地所处区位、周边道路等级、地形及保证景观视线的完整性,确定镇区形成10米及以下、15米及以下、24米及以下、30米及以下三个高度分区。

镇区生产设施用地、社区医疗用地及教育以及部分住宅高度等可控制在15米以下,邻近高速路边的二类居住用地高度控制在24-30米,其余高度控制在10米及以下。

另外,临街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六章的规定,即下述公式的规定:H≤(W+2S)/1.2

公式中:H为临街建筑物高度;W为道路红线宽度;S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2)建设强度控制

依据用地性质、用地所处区位,确定镇区形成三个类别的开发建设强度。

第一类:用地低强度控制区,FAR≤1.0,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用地,市场、汽车客运站、工业用地等工程设施用地。

第二类:用地低强度控制区,1.0<FAR≤2.5,主要包括靠近镇区的二类居住用地;

第三类:用地中强度控制区,2.5<FAR,主要包括处在高速路段附近的二类居住用地、镇区商业用地等。

(四)地块控制指标

地块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前者是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管理时必须遵循执行的指标,后者是供设计者和管理者参照执行的指标。地块指标的确定在参照绵竹市现行指标体系,结合规划区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规划区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相互均衡的基础上制定,突出其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1、规定性指标包含: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后退、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和公共设施配套。

(1)用地性质

(GB 50188-2007)中用地分类类别和代号。

规划用地类别划分至小类。

用地性质确定以土门镇镇区用地布局规划为基础,原则上各大类用地不作变换。为

增加规划的适应性、持续性和操作性,功能性质相近或相互干扰较小的类别可以混合布

置。同时,允许用地性质具有一定弹性,在不影响整体功能和环境的前提下,在小类的

范围内适当变更,规划按建设项目与地块规划用途“兼容”(允许设置),有条件“兼容”

(有条件允许设置)和“冲突”(不允许设置)三种情况做出规定,并通过用地相容性和

建筑用地相互适建来反映和规定。用地兼容范围见表1。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1

备注:1.√允许兼容;○经批准后方可兼容;×禁止兼容。2、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的用地性质不能

兼容经营土地的用地性质。

(2)用地面积(S)

指地块界线围合的面积,在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时以实测面积为准。地块的大小根

据镇区用地具体情况,一般划分不跨越道路,以用地性质、开发建设方式、市场需求、

现状和已征用地范围等状况为基础来划分地块,并便于用地管理和土地拍卖的方便,地

块内可以包括7米以下道路。

(3)建筑密度(BC)

建筑密度指标主要考虑环境质量、地块区位、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

安全卫生间距、气候条件、朝向等,并结合现状给予确定。该指标反映了不同性质用地

对环境的不同要求。

居住用地≤30%;

行政管理用地≤25%;

教育机构用地:幼儿园≤25%;

文体科技用地≤25%;

商业金融业用地≤35%;

(4)建筑高度(HL)

建筑高度主要考虑土地使用、镇区总体景观视觉空间要求、空间轮廓、地块区位、建筑性质、间距、容积率、街道尺度、消防等来给予确定。

临街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六章的规定,即下述公式的规定:

H≤(W+2S)/1.2

公式中:H为临街建筑物高度;W为道路红线宽度;S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居住用地≤30米;

行政管理用地≤15米;

教育机构用地:幼儿园≤15米、小学、中学≤18米;

文体科技用地≤12米;

商业金融业用地:一般商业用地≤24米;商业中心≤30米;

集贸市场用地≤12米;

(5)容积率(FAR)

容积率的确定主要考虑合理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社会效益,涉及地块区位、建筑性质、密度、高度、间距、环境景观的拆建比等。

居住用地1.5-2.0;

教育机构用地:幼儿园、小学、中学≤1.5;

文体科技用地≤1.0;

商业金融业用地≤2.0;

集贸市场用地≤1.0;

(6)绿地率(AC)

绿地率确定主要根据地块使用性质和国际有关规定,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状况。绿地率的大小是环境优美与否的重要标志。

居住用地≥30%;

行政管理用地≥35%;

教育机构用地≥40%;

(7)建筑后退(SB)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确定主要根据地块位置、使用功能和消防、日照、安全、卫生、视线等要求。分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后退该项目的用地边界线两种情况控制: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严格按照《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执行;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依据下述原则:

第5.2.1条用地内部道路后退道路红线不得小于2米。

第5.2.2条围墙后退道路红线不得小于2米。

第 5.2.3条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原则上按多层建筑控制红线进行控制。

(8)出入口位置(E)

出入口位置控制的确定主要考虑减少对外围交通干道的干扰,并合理组织引导地块内交通。规划出入口位置至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半径切点距离必须保证:与城市道路相交的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应尽量采用正交布置,如斜交则不宜小于75度。

各类人流密集场所基地出入口位置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应小于70米,距离次干道交叉口不应小于50米,距桥引道、隧道的起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0米。

基地位于两条以上道路交叉口,出入口应设置在级别较低的道路上。

(9)停车泊位(P)

停车泊位主要根据建筑性质、规模和地块所处区位来确定。汽车车位数:住宅按0.5车位/每户,公建按0.5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执行。摩托车车位数:住宅按2车位/每户,公建按4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执行。

(10)配套设施

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配套公共设施有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文体科技、教育机构、医疗保健、集贸市场等。

本规划未涉及的其它配套公共设施(如便利店、药店、书店、餐饮、储蓄所、垃圾收集点等等)应结合人口规模以及服务半径,综合考虑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按照《镇规划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及其它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和标准,在具体建设中进一步落实。

镇区公共及工程设施配置见表2

镇区公共及工程设施规划一览表

2、指导性指标

包含:建筑体量、形式、风格和色彩、其他环境要求。

(1)建筑形式

建筑风格形式是土门镇区建筑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土门镇自然地理、气候、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社会习俗和居民审美意识等的综合反映。规划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结合城镇发展定位及建筑使用功能、所处区位,建议土门镇区建筑形式以现代简约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布局应以院落式和自由式布置相结合,体现平原区建筑文化内涵,展现川北秀美小镇的风貌。

(2)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通常由建筑的屋面色彩、墙面色彩和小装修色彩组合而成。建筑色彩应结合不同地段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综合设计。建筑色彩组合(特别是墙面色彩和屋面色彩)主要取决于建筑形式,并考虑不同建筑环境气氛的要求。

居住建筑以白色、浅暖色系列为主,公共建筑可以深灰色为主,体现其在城镇中的景观地位,建筑的檐口、阳台、门窗等可运用不同色彩以增加建筑鲜明特色。

(五)色线控制规划

1、红线

规划区范围内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一般指道路红线)

具体如下:

主干道:红线宽度(20米)

次干道:红线宽度(16米)

支路:红线宽度(7米)

红线范围内,地下可埋设市政管线,地面以上则不能进行开发建设。

2、绿线

规划区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镇区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必须按照《城镇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本次规划包括工程设施用地防护绿带、城镇公共绿地。工程设施用地防护绿带按10米进行控制,公共绿地的绿线控制为用地界线。新建建筑必须按《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退城市绿线。

3、蓝线

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本次规划主要是水磨河的蓝线控制,其岸线以外最高峰水位以上0.5米为控制范围。

在蓝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①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②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

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④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⑤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4、黄线

对镇区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本规划区内确定的公共交通设施、供水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供燃气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消防设施必须严格明确其用地控制界限(设施用地周围防护绿地一并纳入黄线控制范围)。

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①.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②.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④.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七、道路交通规划

本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城镇道路及交通设施三部分。

本规划区内所有规划道路坐标、平面线型等技术指标均只作为规划管理和下阶段设计的依据。

(一)现状交通分析

1、道路现状镇区现状对外交通主要靠绵广路联系绵竹,广济,该道路从镇区南侧绕城经过,基本达到了过境交通不穿越镇区;但随着南侧板房区内公共设施的建设,土团路的建设及两旁农村居民聚集点的建设,该路将部分穿越镇区,但不会对镇区的交通造成影响。

镇区内部的道路主要包括鼓楼街,三溪街,常熟路、政府街、玉川路等。玉川路、常熟路、土三路与绵广路交接处形成三角路口,其对交通影响不大。鼓楼街随着破旧房屋的拆除可实现东西贯穿;政府街随着食品厂的拆除及土门综合市场的修建,可实现南北贯通;学校、医院之间的断头路随着玉溪花园的建设及原村委会建筑的拆除,可实现东与常熟路、西与三溪街的对接。

总之:现状镇区对外交通路线明确;镇区内部道路系统欠缺;基本可实现道路的延伸。

2、交通设施现状

镇区内暂无集中公共停车场、汽车客运站及加油站,交通设施相对缺乏。

3、存在的问题

(1)现状城镇道路不成系统,不能满足镇区现状交通的需求。

(2)镇区几条主要内部道路宽度均在7m及以下左右,人车混行、沿街为市现象较为普遍,人车相互干扰,对居民的出行影响较大。

(3)镇区内多路交叉口、畸形交叉口较多,造成局部路口通行能力降低,对内部交通影响较大,同时由于缺乏统一建设,出现部分断头路,降低了道路网连通度,影响道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

(4)静态交通设施缺乏,无独立的社会停车场,造成占路停车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交通组织。

(二)城镇道路布局规划

1、规划原则

(1)根据小城镇特点,采取高密度窄路幅的路网布局。

(2)规划与现状用地相结合,近期、远期相结合。

(3)道路规划与道路性质与环境相适应,与道路两侧用地性质相协调。

(4)道路规划结合平、纵、横统一考虑,使之有机结合,布置合理。同时,兼顾线路的总体性及局部路段的特殊性,使布局更加合理。

(5)与城镇防灾规划结合起来,组织疏散通道。

2、城镇道路规划布局

依据《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在镇区形成以“三横,多纵”的城镇干道为基础,组织镇区的道路系统,在满足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充分结合现状和自然地形进行设计,以便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3、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

(1)道路等级

城镇道路分为三级:

主干道:红线宽度20米;

次干道:红线宽度16米;

支路:红线宽度7米

(2)道路横断面与尺寸

4、规划指标

(三)交通设施规划

1、平曲线半径

主路最小圆曲线半径18米;

次路最小圆曲线半径15米。

支路最小圆曲线半径6米

2、道路纵坡

规划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6%,最小纵坡不低于0.3%。

3、交叉口控制缘石半径

主路与主路相交18-20米;主路与支路相交10-15米。第五条交通设施规划

1、长客运站

结合用地在镇区西面入口处新建长途汽车站(3314㎡)。

2、加油站

规划一处加油站,在西面紧临长途汽车站出口处,面积2270㎡

八、市政工程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设施现状

土门镇现已建成以温家河为水源的小型自来水厂一座。现状自来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0000m3/日,现状给水采用加氯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目前水厂供水量基本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量的需求。

2、城镇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土门镇镇区部分管线管径偏小,且管网供水可靠性较差,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已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用水量需求。

(2)土门镇存在部分自备水源,供水各自为政,不利于镇区内水资源保护、水厂也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3)镇区尚未完善消防设施,且主供水干管管径偏小,将严重制约城镇发展。

3、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原则

规划镇区用水由现状自来水厂供应,废弃各种小型简陋的自备水源,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2)用水量预测

根据《村镇供水技术规范》(SL 310-2004),结合集镇实际,确定其用水量标准如下:集镇近期规划人口6000人;远期人口8000人,考虑到周边部分村民生活、生产用水,确定集镇综合用水量标准以200L/人·d计,供水普及率100%,,预测近期总用水量4400 m3/ d;远期集镇总用水量6000 m3/ d

(3)水源选择

土门镇区任然将温家河作为全镇的主要水源地,同时将规划上游的油坊沟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规划保留现状自来水厂,远期对给水取水点以及水厂供水池进行扩容整治,

供水规模达到10000吨/日,以满足城镇居民及周边村庄的生产生活用水量需求。

(4)给水管网布置

规划镇区内配水干管形成环网,配水支管为树枝状,形成支环结合的配水管网系统,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5)消防给水

按最大规划人口规模(即8000人)确定,根据防火规范,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每次消防用水量为15L/S,火灾持续2小时计,则城镇消防用水量为108吨。

城镇内部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网系统,根据消防用水量确定道路下城镇配水支管不应小于DN150,在街道上应按规范设置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m。

(6)水厂生产区卫生防护

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的外围不小于10m的区域内,其卫生防护要求与水厂生产区相同。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设施现状

土门镇目前道路骨架不成系统,城镇道路功能不完整,新建道路很多未敷设下水道,老街和小巷主要用两侧的阴沟排水;由于排水管道不成系统,以阴沟为主,淤塞破坏严重,且污染较普遍。

2、土门镇现状排水主要问题:

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化粪池简易处理,但未进一步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天然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城市环境及居民生活。

3、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根据《土门镇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区内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宅前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近期在污水厂建成之前,尽量将污水纳于下游排放,远期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方可排入。

(2)污水量预测

各类污水均按用水量的80%计算。

(3)污水管道系统

污水截流主干管顺应地势沿城镇主干道敷设,其余道路布置污水干管及支管。城镇污水由支管、干管、主干管构成,结合地形和城镇布局、全镇生活污水分为镇区东部、城镇中心区和镇区南部三套污水排除系统,由污水主干管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排放。

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布置在规划道路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超过45米道路两侧均布置污水管。

(4)污水处理

规划城镇管网收集的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站,工业废水自行处理达标后80%进入污水厂集中处理,则污水厂最终规模为0.60万吨/日,占地0.30ha;规划在镇区西部靠近温家河下游部设置城镇污水站,采用生化二级处理方式处理后排入河流。

(5)雨水管道系统

①排放原则:雨水的排除以顺应地势,直接分散为原则,划分排水分区就近排入附近流域,减少雨水管道的长度,缩小管道尺寸。

②暴雨强度公式:参考采用德阳市的暴雨强度。

56

.0

231

.0)

P

8.

12

(

)

803

.0

1(

2806

+

+

=

t

LgP

q升/秒·公顷

Q=ψFq

其中:重现期P=1年,综合径流系数ψ=0.60,延续系数m=2,

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

(6)雨水管道布置

根据土门镇的城镇布局,地形和外围排水沟渠,将全镇划分为三个排水区域:镇区南部组团、东部组团和西西部组团各为独立排水系统。各排水分区内的雨水管道自成体系,各个排水区域分设一套排水系统,各区域的雨水经雨水管汇集后,分别排入就近水体内。雨水管一般沿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顺坡敷设,以减少管道埋深;雨水管在街道上的最小管径不宜小于D400mm,在机动车道下,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0.7m。雨水暗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三)燃气工程规划

1、供气现状

土门镇区现状通气,气源由金城镇配气站接入。

2、燃气工程规划

(1)气量指标及用气量

①居民生活用气量:用气定额为0.4 m3/人·日,气化率100%

②公建设施用气量:取相应生活用气量的30%。

人口规模(万人) 生活用气量

(万m3/日)

公建用气量

(万m3/日)

总用气量

(万m3/日)

远期规划0.8 0.6 0.18 0.80

(2)管网系统

考虑城镇人口规模的不确定性,并结合现状管道压力状况,规划镇区天然气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系统,出站压力为0.2Mpa,配气主管道构成环状,以提高供气可靠性,并通过树枝状配气管道延伸至用户,各用户分设楼栋式调压器降压。配气主管道应按规划管径一次建设到位,以保证供气的连续性。

(3)管材

镇区配气管网均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干管最小覆土厚度,车行道上不小于0.8米,居住区内道路上不小于0.5米。

(四)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工程现状

镇区现有供电所两座,占地1.2ha。

现状供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变电不配套、电源与电网建设不同步、电网构架薄弱。

2、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指标及供电负荷预测

规划土门镇城镇人均生活用电负荷指标近期达400W,远期达到500W,则城镇生活用电负荷近期为0.44万KW,远期为0.75万KW;

考虑周边村庄聚居点的用电,规划城镇远期用电负荷为1.5万KW。

(2)供电电源

规划保留现状35KV变电站,扩容至4 х1.3万千伏安。

(3)输配站线路

中压配电:镇区采用10KV中压配电,10千伏中压配电网近期采用架空电力电缆均架设在镇区道路上,以覆盖全镇,穿越主干道交叉口时采用埋地电缆。

规划在道路上均预留了埋地电力电缆空间,远期可逐步改造为埋地敷设。

低压配电:低压为220/380V。在居住区和公共建筑一般采用杆式变压器,负荷较大的单位自设变压器,公用变压器服务半径不大于200米,尽量以低压线路不穿越主要街道的原则设置变压器。在小区内部,低压线路埋地敷设。

(五)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现状

镇区内现已建成邮政电信所,镇区内电信线路均架空敷设。

2、邮政规划

根据地块分布和服务半径,规划保留并扩建老镇邮政服务设施。

3、市话水平预测

近期取市话普及率为40门/百人,则近期市话装机容量为4400门;

远期取市话普及率为50门/百人,则远期市话装机容量为7500门。

近期取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5门/百人,则近期移动电话用户数为3850门;

远期取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0门/百人,则远期移动电话用户数为6000门。

4、电信局所设置

根据地块分布和服务半径,规划新建电信支局。

5、线路敷设

城镇主、次道路主干电信采用电缆穿PVC波纹管埋地敷设,配线电缆采用直埋敷设,在小街道可采用电缆明杆架设。电信线路与电力线路各设在道路的人行道两侧,并在居住小区内实施户线工程。

(六)有线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一处具有多种功能的广播电视中心,有线电视人户率按100%计算,居住小区按2000户左右为一个基本单位,并划分为若干个片区,由几个基本单位划分为光接点机;在各片区设电视电缆分配系统;各基本单位通过光缆干线直连。广播电视主干线路采用光缆埋地敷设,近期与电信线路同路由敷设(单独留一孔),远期广播电视线路电话与计算机网络,向多媒体宽带通信技术方向发展。

(七)管线综合规划

1、镇区内各类管线应在规划的道路红线内平行红线敷设,走向应顺直、便捷。同一管线不宜自道路一侧转至另一侧。地下管线施工宜与道路建设和道路改造同步进行。

2、沿公路走向的管线,一般可在公路两侧布置。

3、管线平面综合一般情况下的布置顺序按(自建筑红线向道路方向):电力电缆或燃气管道、给水管道或电信电缆、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同时应优先考虑自流管、大口径管道的竖向要求。

4、电力浅沟在穿越道路时,应作结构处理以解决承受车荷载问题,尽量避免加大埋深方式,以减少管线在交口的碰撞矛盾。

5、在各种管道设计和实施中,管道高程出现矛盾,一般按下面原则解决: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状;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6、规划断面管线布置:在一般情况下道路的西、南侧布设电力、供水、雨水管道,道路的东、北侧布设电信、污水管道和燃气管道。管道与建筑红线以及管道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

7、各种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雨水排水管线、电信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为0.7米。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九、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1、生态建设以加强绿化为重点,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以公共绿地为基本内容加强社区生态建设,继续以集中绿地为主体,以街道绿化为骨架,以单位庭院和居住组团为基础,植树种草,增加绿地,美化环境。

2、按区域水环境保护要求规划区一级保护区要达到Ⅱ类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Ⅱ类标准。地表水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规定的Ⅲ类标准。

3、按国家有关大气环境保护规定,该地区执行空气环境质量2级保护标准。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小于0.06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小于0.1毫克/立方米。

4、声环境治理

昼间的商业噪声和夜间的文化娱乐噪声将是规划区的主要噪声源,过境公路也将对规划规划区部分地段造成一些影响,可通过管理措施和隔离带工程措施(隔声屏障)对噪声进行控制。

5、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按1.0千克/人.日,处理原则运至相邻镇的卫生填埋场采用填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

城镇其它固体废弃物

工业垃圾:运至德阳市危险固废填埋场进行固化填埋。

建筑垃圾:采用低洼地段填埋和作为回填土相结合的方式。

医院垃圾:以集中焚烧为主,杜绝填埋。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回收,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70米。

2、小型垃圾转运站:镇区日产生活垃圾约15吨,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一座,周边区域应充分绿化。镇区的垃圾全部转运至区域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3、公共厕所:镇区每300—500米设一座水冲式公厕。

4、果皮箱:原则上商业街每隔25—50米设置一个,交通干道每隔60—80米设置一个,一般道路100—120米设置一个。

(三)城镇防灾规划

1、防震规划

(1)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土门镇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ec,重点工程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设防。

(2)工程抗震规划

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从场址选择、平面规划、工程设计都必须严格按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严格方案审查、规划发证、施工管理和验收。

加强对新建工程的管理,对一些重要的工程设施,要由防震减灾局对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图纸进行审查,经同意后方可施工,施工验收应有防震减灾局人员参加。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改造必须由原勘察设计单位对地基资料、设计图纸校核,并上报防震减灾局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建筑物上随意增设隐患工程,削弱原有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抗震加固工程由建设单位向抗震管理部门提交委托书,严格按照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查、加固施工、竣工验收的程序进行。己加固并经验收合格的工程,所有资料都要归抗震部门留存。

土门镇生命线系统的主要设备,应按照《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不符合标准者必须限期纠正。

(3)避震疏散规划

规划利用学校、广场、公共绿地等作为紧急疏散场地。土门镇规划总人口为1.3万人,规划固定避震场所2处,临时避震疏散场所15处,总面积18公顷,人均为13.8平方米。固定避震场所总面积为9.6公顷,人均为7.4平方米;临时紧急避震疏散场所10.6公顷,人均为8.2平方米。固定避震场所的服务半径在1000米以内,临时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服务半径在250米以内。

(4)避震疏散通道

对外交通疏散通道必须与城市主要疏散道路相接。主要疏散通道车行道必须达到12米以上,次要避震疏散通道车行道达到10米以上。主要疏散道路满足两侧建筑物倒塌堆积后仍有6米以上的宽度。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内外的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5,固定避震疏散所内外的避震疏散主通道有效宽度不宜低于7m。与城镇出入口、中心避震疏散场所、政府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相连的救灾主干路不宜低于15m。避震疏散主通道两侧的建筑应能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主要疏散道路必须为沥青柔性路面。

(5)避震疏散的组织与领导

避震疏散工作应该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避免产生社会混乱与不安。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组织与领导机构。

2、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根据相关资料,并参照现行《城市防洪规划规范》确定红岩渠的防洪标准为: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防洪设防。防洪工程措施可按二十年一遇标准设防,在五十年一遇与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之间可采用非工程措施设防。

(2)防洪措施

1)规划以原始地形为准,将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河床定为主行洪区,在主行洪区内严禁修建一切碍洪阻洪的建筑物;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上和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下的用地为限制使用区,限制使用区内严禁修建影响行洪的建筑物,此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必须具有防御洪水的功能(防淹、防冲、能过水、有拆离通道等)。

2)规划大力加强沿河流域的绿化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扩大雨水调蓄能力,减少雨水宣泄量,强化河道管理,提高防洪和防灾能力。

3)为防止洪水对河岸冲刷,防洪堤应同滨河路结合,以路带堤,改善城镇防洪能力,

也可防止低洼地段的洪涝。滨河路外侧预留一定的滨河绿地,尽量打造为生态河堤,使人们有更多的亲水机会。

4)建立、完善防汛信息网络,做好汛期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防汛实施计划,完善雨水管道、河流水系、防汛蓄洪等设施管理细则,成立专业队伍定期检查、维护防洪堤、水情观测等各类防汛设施,保证设施齐全完好、正常运行、河水宣泄通畅。

(3)防涝措施

为防止内涝,规划尽量保留区内自然水系,并保障其通畅。

3、消防规划

(1)确定城镇重点消防保卫单位

主要有以下单位和地区:镇行政管理中心;城镇供电所、水厂、天然气储配站、电信局所、医疗卫生、急救抢险等城镇生命线设施;城镇主要公共场所;三、四级耐火建筑集中、街道狭窄的旧城区;物流、人流集中的重要场所;规划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设施集中区。

(2)消防站布局规划

消防站布局遵循“从接警起5分钟内应到达责任区最远点”原则。规划在日兴城镇设置二级消防站,用地设置在新建东西大道南侧。

(3)消防车通道规划

加快城镇旧区改造的工作,在规划建设中要充分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对于其近期尚无条件开发或改造的地区,要力求开拓必要的消防车通道。

在城镇新区道路的建设中,应适当加密城市支路,保证消防通道间距的要求,使小区内部消防通道建设不留后患。

对大型公共建筑及其它民用建筑,以及物资仓库的规划建设应符合有关消防规范,设置环形通道,如设环形通道有困难的地段,至少沿建筑物长边设消防车通道,并留足消防车扑救火灾的操作场地。

重视交通管理,取缔非法占道经营、占道停车、占道施工等违章行为,保证消防通道车的畅道,保证消防施救和安全疏散。

(4)消防给水规划

城镇消防供水与生产、生活供水共用一套系统,消防水源均取自城市供水管道。保证储备足够的消防水量。为保证储备足够的消防流量,同时发生火灾次数和消防流量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取值,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城镇远期人口达到1.5万人,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1次,一次消防流量15升/秒,消防用水量108立方米。要达到城镇管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水压不低于0.28MPa,以保证消防所需流量。市政消火栓设置必须满足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规范要求。在主要交叉口、大型公共建筑及娱乐场所、火灾隐患较突出地段必须安装室外消火栓。规划要求大型公共建筑、有条件多层建筑在城镇给水不能满足消防供水要求时应建消防水池,公安消防部门应加大消防监督力度,督促各单位落实这方面的工作。

十、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

(一)现状

现状城镇基本无公共绿地,镇内绿色空间奇缺。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距园林城镇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的绿化标准相差较远。

2、城镇绿化覆盖率低,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建设未能作到同行,特别是公共绿地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有关规定指标。

3、园林绿化用地和休憩地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4、未能充分利用思德水库的景观资源。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强化自然,完善界面,把自然田园、滨水环境、生态林地引入城镇。

2、以人为本,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城镇绿地系统,多开放、少封闭将自然环境完整的还给居民。

3、将绿地系统建设与思德水库景区紧密结合起来。

4、把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镇区绿化覆盖率放在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外围空间和城镇布局特点,合理布置各类绿地,以发挥其环境保护效益和自然景观效果。

(三)规划目标

规划绿地系统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打造田园、水体、城镇浑

然一体的生态园林城镇为目标,结合城镇用地布局特点,以各类生态林地为外围背景,街头绿地、小游园为集中点以遍布在居住区的内部绿地为基础“面”,以红岩渠水景观绿带为轴线,与周围果园、农田、菜地、生态环境绿地相结合,形成城中有林、林间为城的清新、优美的开放型生态园林城镇。

(四)绿地布局规划

规划绿地总面积20.1公顷,占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3.7%,人均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1、公共绿地

规划在城镇主入口、城镇中心区、镇区各组团中心、红岩渠沿线布置公共绿地,并配置小品、铺地和花卉林木,以供人们休闲、游憩、锻炼、交往。

2、红岩渠滨水绿带

规划在红岩渠的西岸设置绿地,构建贯穿整个城镇的休闲绿带,作为镇区各组团的联系纽带。

3、防护绿地

规划在工业区周围,设置防护绿地。

4、生态型的“环境绿地”

根据环境绿地所处位置及生态作用的不同,把环境绿地分为自然生态绿地和基础绿地(1)自然生态绿地

规划对城镇周边的以自然林地、观光农业用地、果园、散落林盘等为主的生态环境绿地、加强保护和培育,保证城镇与自然之间最大的接触界面,并且为城镇创造层次丰富的背景绿地,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基础绿地

基础绿地指城镇各用地内部和居住建筑宅前绿地的总和,是城镇绿化环境和景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议所有建设单位应强制栽植与其征地面积相适应的绿化,并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绿地面积,使用围墙的单位应拆墙透绿,使各级绿地浑然一体。

(五)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确定“一带、多点”景观总体框架。

一带:依托西部河流为依托的滨河休闲绿化带

多点:镇区内的组团绿地、街头绿地以及镇区内未利用的生态绿地。在街头绿地打造具有区域识别性和文化性的入镇节点景观;组团绿地则结合景观设计,充分展示镇区生态休闲景观。

十一、城市设计引导

(一)引导原则

1、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居民活动空间,注重丘区小镇环境景观的塑造,创造富有地方特征的整体空间形象。

2、关注邻里环境,单体建筑设计尊重相邻建筑特点,从而保证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3、着重处理重要景观节点的设计,结合沟渠、绿地的建设,控制和把握整体空间形态的基调和特点。

4、重视公园、绿地、游憩广场、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营造舒适、宜人的公共活动领域。

(二)重点引导元素

1、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是影响城镇整体风貌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城市设计中予以关注。为塑造平原区田园小镇的形象,规划建议城市设计从建筑形式、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空间布局等几方面予以统筹考虑。

(1)建筑形式:

建筑物的造形应与功能匹配。不同功能区建筑形式应通过屋顶形式、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元素的设计分别对现代文化、地域传统民俗文化进行表达和展示。沿街公共建筑立面应具有较大面积的交易展示区,丰富街道环境,与居民产生行为互动。而居住区建筑形式以现代简洁建筑并充分反映德阳小镇建筑特色,简单、大方,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同时,应尽量以街区为单位对建筑形式进行统一,并使用乡土建筑材料,不选用瓷砖铺面。

(2)建筑体量:各类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居住建筑控制为低层到多层,公共建筑控制为多层为主。

(3)建筑色彩:延续传统川北民居朴素淡雅的风格,以白、灰、青色为区域主色,以棕色、褐色为点缀色,利用以上色彩进行变化组合,打造具有识别性的空间环境。其中,居住建筑以白色、浅暖色系列为主,公共建筑可以深灰色为主,体现其在城镇中的景观地位,建筑的檐口、阳台、门窗等可运用不同色彩以增加建筑鲜明特色。

(4)建筑空间布局:以“一”字型、“L”型、“U”型等川北建筑布局形态构建院落式和街巷式空间布局,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户外交往空间,赋予城镇亲切和谐的生活气氛和生活活力。建筑具体后退距离严格按照《德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执行,避免街道空间的拥挤,不允许建筑随意退突,重要地段的建筑应保障街道空间界面的完整与连续。

2、公共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是城镇生活的魅力区域,需要在城市设计中予以重点关注。为塑造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规划建议城市设计从滨水空间、广场、绿地、街道等几方面予以统一考虑。

滨水空间:结合地块用地功能打造不同风貌特色的空间,创造流动的城镇意象。以环境优美的步行道、临水驳岸平台等空间结合绿地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集集会性、活动性、观赏性、休闲性为一体的城镇公共空间。

广场:与城镇规模相适应,以“小、精”为主。设计多样化空间场所并配置完善的

休憩、庇荫、娱乐设施,以满足老人、儿童、年轻情侣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在不同时间阶

段、天气状况下的心理需求和活动需求。以雕塑、片墙等文化设施小品结合戏曲、歌舞、

评书等文化活动充分对地方文化进行展示。通过广场的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主题明

确,场所趣味性和文化性强,舒适的交流场所和聚会休闲场所。

绿地: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合理搭配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不同品种、特色多

样、地域性的林木、花木、草木,并考虑季节性因素,将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快生树

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使绿地很自然地空插于镇区内,不同时节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形成城镇独特自然景观。同时,配置文化内涵丰富的设施小品,加强空间场所艺术感染

力。

街道:街道立面轮廓线应清晰、明确、无杂乱感,沿街建筑体量、风格、色彩过渡

应自然、协调。

对道路退红线区域进行绿化带建设,丰富街道环境景观。

停车设施的出入口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以使其不会影响到街道界面的和谐和美观。

对道路环境设施要素进行整体考虑和配合,为空间环境增色。

3、环境小品

环境小品是城镇外部环境的“形象代言”,因此对于小品的选择形式上寻求独具匠心、

尺度上要求亲切宜人、风格上讲求与整体风格相融合。小品的尺度应和周围建筑环境协

调,小品设计应成套,文饰、色调、基本构件形式都应统一,打造城镇特色。广场上的

重要小品与城镇的整体格调相统一,使其构成土门镇的特征符号。在一个视角范围内只

能存在一个主体小品,因此小品的布置应从主要的观景点作视线分析,避免人们视线散、

乱,没有主题感。

4、标识

标识的设计应能反映所在地段的特质,与所在建筑物相和谐,具有可视性和可读性,适合于所实存的外部空间环境。

标识需保持适当间距,以避免过度拥挤而混乱。

禁止在人群大量聚集的场所如广场、公园等端景处,设置大型标识。

相同街区标识应从形式、色彩、内容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各类广告标牌设施满足协调、规范、安全要求。

(三)重点引导区域

1、镇区西部、北部、东部入口区域:土门镇区的三个主要入口区域,具有区域识别性和文化性的入镇节点景观。

区域内建筑形式以现代简洁建筑为主,沿街建筑界面保持连续统一。

公共开敞空间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适当硬质铺地、树池或可移动式花台,采用雕塑或景墙等作为展示镇区形象的符号。

2、新建南北大道风貌景观带:通过连续的临街建筑界面和以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的绿化,打造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城镇干道空间景观序列。

3、新建商业片区:作为土门镇的今后商业片区,以传统建筑风貌展示为主,辅以现代风貌建筑,建筑单元以院落式和街巷式为主,临街商铺建筑界面保持连续统一。

十二、规划实施建议

(一)立法

1、本规划经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并由绵竹市土门镇人民政府依法公布、实施,并广泛宣传规划和政策,动员广大群众人人参与规划和建设。

2、规划实施中,因故必须进行重大调整和变更时,须由有相应资质单位进行调整,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

3、本规划解释权属绵竹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4、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5、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本规划。

6、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城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规划做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7、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供气走廊和压力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8、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整治、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

9、编制和完善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政策规定,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和引导土地使用和产业开发。

10、加强规划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以法治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规划的法律地位,严格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保证本规划的实施。

11、规划区任何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进行地质详勘和环境影响评估后,才能依程序报批建设。

(二)宣传

做到“人人皆知,共同参与”。

(三)控制

对目前没有修建的用地坚决控制出来,不能乱作他用。可根据实际情况修建精美的临时服务设施作为过渡。

对12米以下的镇区内支路、管理上可根据开发及建设的具体状况调整其线型,但与区域干道系统接口的方位不得改变。

(四)建设次序

市政设施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管网设施按设计标准建设以免今后的破坏性开挖。

(五)规划实施

1、城镇建设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逐步分期实施。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严格控制公共设施用地,保证公共设施特别是学校、医疗及市政设施的建设。

3、建立良好的规划弹性控制机制,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对土地的兼容性、开发强度等可作适当调整

(六)奖励与惩罚

对在规定的范围内提高绿化率和建筑退后红线距离,愿意承担附近地块公用设施、公共绿化和公共铺装建设的单位,对其容积率可按实际投资进行相应的建筑面积奖励。对那些采用各种手段在建设中侵占建筑后退红线、减少绿地率、提高容积率和不按规定配套公用设施的单位一经发现坚决让其停工重新进行方案审批,重新按合格方案进行建设,否则取消其土地使用权。

表一:

现状用地计算表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区位于三江片西北部。为综合协调区域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宁波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江北城乡一体化规划(2001-2020)》等。 第三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整体性原则,一期用地的开发要考虑与江北工业产业园区整个片区的关系,在市政、道路、结构等方面衔接好。 3.2 弹性的原则,在道路设置、地块划分、土地兼容性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弹性,使园区发展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3.3 注重生态设计原则,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好规划用地与周边条件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工业园区环境景观。 3.4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内便利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 3.5 强化产业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3.6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开发强度、道路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功能需要,使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集中紧凑,以期经济地建设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3.7 创造城市的标志和窗口,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规划要点 4.1 为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当地工业开发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地块规模,既有利于开发地块的完整性,又适应于地块拆并的可能性。 4.2 妥善处理高压线走廊、水网与道路、用地规划的关系,保证开发地块的完整性。 4.3 加强环境规划,创造和谐、优美的生产环境。 4.4 加强竖向规划,在保证道路交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

总规、控规、详规的区别

总规、控规、详规的区别 一、几个层次 1、总规(城市总体规划): 对整个城区甚至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详规(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二、如何进行总规、控规、详规

3、详规 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进行详规规划需要的材料: (1)控规 (2)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要求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4)工程造价等材料 (5)其他一些必须的材料 详规都搞出啥东西来? (1)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6)绿地率。 7)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2)图纸 1、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 3、规划总平面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规划建筑、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 4、道路交通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道路的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停车场用地界线; 5、竖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标明道路交叉点、变坡点控制高程,室外地坪规划标高; 6、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比例尺同上,图上应标明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 7、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模型或鸟瞰图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牛山控规说明书

项目名称:牛栏山组团东南街区滨河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委托方(甲方):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顺义分局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签名章)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杨保军签名章)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5年 6月 7日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所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徐泽城市规划师 谢从朴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徐泽城市规划师 谢从朴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晓燕工程师 杨斌城市规划师 李全宇城市规划师 刘世辉城市规划师 薛金鑫城市规划师

目 录 7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 7 第三章 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及控制................................................ 8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及控制 ..................................................... 10 第五章 景观系统规划及控制 ..................................................... 11 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及控制 ..................................................... 12 第七章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 15 第八章 建筑高度及间距控制 ..................................................... 15 第九章 建筑物边界退让控制 ..................................................... 16 附录 名词解释 .. (17) 20 第二章 规划依据、范围与原则 ................................................. 21 第三章 功能定位 ........................................................................ 22 第四章 功能结构 ........................................................................ 23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 24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25 第七章 道路交通规划 ................................................................ 26 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 . (28) 第九章 景观系统规划 .................................................................29 第十章 给水工程规划 .................................................................30 第十一章 排水工程规划 .............................................................32 第十二章 供电工程规划 .............................................................33 第十三章 通信工程规划 .............................................................34 第十四章 燃气工程规划 .............................................................35 第十五章 供热工程规划 .............................................................37 第十六章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8 第十七章 管线综合规划 .............................................................38 第十八章 规划控制要求 . (39)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1) 一、项目背景 (1) (一)区域背景 (1)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 (三)项目背景 (1) 二、规划范围 (2) 三、社会经济概况 (2) (一)经济概况 (2) (二)社会概况 (2) 四、上位规划分析 (2) 五、用地条件 (2) 六、现状概况 (3) (一)用地现状 (3) (二)建设现状 (3) (三)道路交通现状 (3)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4) 三、规划理念 (4) (一)规划愿景 (4) (二)规划理念 ............................................................................................... 4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5) 一、功能定位 (5) 二、发展规模 (5) (一)用地规模 (5) (二)人口规模 (5) 三、规划结构 (5) 四、开发强度 (6) 五、用地布局 (6) (一)居住用地(R) (6) (二)公共设施用地(C) (7) (三)对外交通用地(T) (8) (四)道路广场用地(S) (8) (五)市政设施用地(U) (8) (六)绿地(G) (9) (七)水域及其它用地(E) (9) 第四部分支撑系统 (10)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 (一)区域交通分析 (10) (二)道路网规划 (10) (三)重要立交及道路交叉规划 (12) (四)交通设施 (12) (五)停车系统规划 (12) (六)公交系统规划 (12) 二、竖向规划 (13) (一)设计标高: (13) (二)设计坡度: (13)

控规文本+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功能定位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章居住区规划 第六章绿化景观规划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章市政用地设施规划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一章五线控制 第十二章地块控制 第十三章非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第十四章建设开发时序 第十五章附则第二部分说明书1 前言 规划背景 规划范围 规划依据与原则1.3.1规划依据 1.3.2规划原则 项目概况 2 现状概况与分析区域位置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 水文水系 土地利用现状 道路交通现状 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规划定位与发展策略区位分析 上位规划 基地优劣势分析 优劣分析 劣势分析 发展策略 交通策略 土地利用策略 景观策略 4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总体结构 土地利用规划 5 地块划分及开发控制地块划分及编码 控制指标 5.2.1 控制指标的内容 5.2.2指导性控制指标 6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原则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7 竖向规划 现状地形 规划目标与原则 规划目标 设计原则 道路竖向规划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总体思路 布局规划 9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 9.2.1绿地结构 9.2.2绿地分类 10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城市设计目标 城市设计原则 整体城市设计

第三部分附图 1区位分析 2与老城区衔接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及环境分析4土地使用规划 5地块编码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道路交通规划 8道路线位(坐标) 9道路竖向(坡度/坡长)10四线规划图 11城市设计概念图 12规划结构 13功能分区 14绿地系统 15绿地景观结构 16开发强度 17高度分区18分图则1 19分图则2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控规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背景 秦皇岛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实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目标,根本方法是统筹“三生”,即生产、生活和生态。通过统筹“三生”,努力把秦皇岛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型城市。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三宜”型城市的目标,省政府要求各个职能部门要做好沿海城市的文章,以促进秦皇岛市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快秦皇岛城市化进程,逐步实现将产业发展转向旅游产业的目标。 面对国际国内新的经济形势和秦皇岛市自身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借助国家扩大投资的经济政策,从“道路交通、环境治理、公益保障、生态园林、住房保障、旧区改造、文化建设、市民素质”等八个方面,实现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河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 6、《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09) 7、《秦皇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8、《秦皇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农村学区建设规划(2009-2013年)》 9、《秦皇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10、其他法规规范 第三节规划范围 海港区H-ZX-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位于海港区中心片区南面,规划区东、北起东港区、西至新开河,南到渤海。规划范围总用地2.06平方公里。该控规单元包括河东办事处。 第四节规划指导思想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控规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2) 一、规划研究背景 (2) 二、规划范围 (2) 三、主要相关规划及关联 (2) 四、规划任务 (6) 第二章现状概况 (7) 第三章规划原则、目标定位与规模 (10) 四、规划发展目标及要求 (10) 五、发展定位 (10) 第四章规划结构与土地使用规划 (11) 一、功能结构与分区 (11) 二、用地布局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一、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12) 二、道路系统规划 (12) 四、公共交通规划 (13) 第六章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3) 一、绿地系统规划 (13) 二、景观系统规划 (14) 第七章给排水工程规划 (15) 一、给水工程规划 (15) 二、排水工程规划 (15) 第八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16) 一、电力工程规划 (16) 二、电信工程规划 (16) 第九章燃气工程及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6) 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 第十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8) 一、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目标 (18) 三、环卫设施规划 (19) 四、道路清扫等级规划 (19)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一、消防规划...................................................................................................... 19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20) 一、规划目标 (20) 二、环境功能区划 (20) 三、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 第十三章开发控制 (21) 一、土地使用控制 (21) 二、容量控制 (22) 附表:控制性指标规划一览表 (25)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一、总则 1.1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莆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 黄石工业园区首期用地面积126.35公顷。用地范围:东至道山路,西至兴业路,南至普连路,北至晴岚路。 1.3 适用范围 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使用原则 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建设、改造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5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本规划经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解释权属莆田市城乡规划局。 二、规划设计要点 2.1 规划原则 2.1.1 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黄石镇区总规关系及园区分期建设衔接问题。 2.1.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2.1.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2.1.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期限、性质和规模 2.2.1 规划期限:2001—2005年 2.2.2 规划性质:轻型、低耗、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市级工业园区。 2.2.3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6.35公顷,建设总用地121.2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76.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6 3.46%。 2.2.4 人口规模:本区可提供11260个就业岗。园区总人口16407人。其中:村庄人口2250人,单身职工8712人,带眷职工5445人。 2.3 规划结构 2.3.1 本区通过黄石镇区总规确定的谷城路进行功能区划分。谷城路北侧为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谷城路南侧为二类工业及园区生活配套集中发展区。二个区通过谷城路和东井南路为骨架,组成相互联系有机整体。 2.3.2 本区路网是在黄石总规在园区内所确定的二条“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2.3.3 土地使用情况 详见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现状概况 (2) 一基本条件 (2) 二土地利用现状 (3) 三基础设施状况 (3) 第三章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3) 一园区现状不足 (3) 二条件分析 (4) 三SWOT分析 (4) 第四章规划技术路线及编制程序 (5) 一项目特点 (5) 二规划技术路线 (5) 三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5) 四园区与其他园区的关系 (6) 五其他园区的借鉴 (6) 第五章规划总论 (8) 一规划依据 (8) 二规划原则 (8) 三规划范围 (8) 四规划期限.................................................................................................................... 9第六章园区规模与性质. (9) 一示范园区性质 (9) 二园区规模 (10) 第七章园区总体设计 (11) 一园区发展目标 (11) 二园区发展策略 (11) 三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第八章建设用地布局 (12) 一空间布局形态与结构 (12) 二建设用地规划 (13) 第九章交通体系规划 (15) 一对外交通组织 (15) 二内部交通组织 (15) 三交通设施 (16) 四公共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17) 一技术路线 (17) 二设计重点 (17) 三园区循环经济体系设计 (17) 四产业循环 (17) 五资源循环 (18)

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18) 一给水工程规划 (18) 二排水工程规划 (19) 三电力工程规划 (20) 四邮政电讯规划 (20) 五供热工程规划 (21) 第十一章绿地景观规划 (21) 一绿地系统规划 (21) 二景观规划 (2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卫生规划 (23) 一环境保护规划 (23) 二环境卫生 (2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25) 一防洪规划 (25) 二消防现状 (25) 三抗震规划 (26) 四人防规划 (2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一近期规划指导思想 (27) 二近期建设重点 (27) 三近期建设重大项目 (27) 四园区入驻企业 (27) 五、园区初期发展模式 (27) 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28) 一、组织措施 (28) 二、法规措施 (28) 三、技术措施 (28) 四、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28) 附表:建设用地计算表: (29)

城市某区域控规设计说明

编制单位: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规划专业:胡延汉 给排水专业:李爱萍 电气专业:张伟 暖通专业:何强 二零一零年八月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导演 第二章规划目标和原则第三章用地现状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市政设施规划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第五节热力工程规划 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第七章环卫设施规划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第九章地块控制图则

第一章、导言 一、背景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地处中原, 是中原地区继郑州之外规模最大的城市,洛阳市政府也提出了“国家卫生城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发展。如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改善城市形象已成为广大洛阳市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经把改善洛阳城市形象付诸行动,部分地区已完成了亮化、美化工程。 西工区地处洛阳市中心,总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39万,现辖洛阳工业园区、车站地区管理处和2个乡、8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市经济、文化、金融、交通、商贸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规划地块位于九都路以北、定鼎路以西、洛浦路以南、洛浦西路以东,处于西工区东南部,该建筑群有的建筑已常年失修,形成危房。有的因种种原因一直空置,与建成的华源财富广场、华源河畔名居和洛浦公园以及周边环境很不协调,消防通道不畅,造成安全隐患。该地块上的建筑与洛阳市的整体规划不相符。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 虽然近年来周边相邻部分地段已经进行了规划建设,但还有些地段缺少相关的规划指导。因此,我公司对该地块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梳理本地块用地功能,以期提升地区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使其成为环境优美、功 能齐全、运营高效的城市亮点。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06版);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实施方案的批 复》;(洛政文【2005】139号 2005年9月17日); 8、《洛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公告》(洛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2007 年4月26日);《成交确认书》(洛阳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4月26日); 9、《规划技术要点通知书》(洛阳市规划局); 10、《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04-2008年度已出让土地未开工项目建设 的工作部署》(洛阳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14号,2009年7月21日); 11、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2、规划地块1:1000地形图。 三、规划范围 规划地块位于九都路以北、定鼎路以西、洛浦路以南、洛浦西路以东,处 于西工区东南部。总规划用地面积17.27公顷。 四、规划内容 本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和开发控制图则。规划文本包括通则和细则,涉及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与地块开发控制图则一起,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 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 第十一章附则 (11) 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 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 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 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二)xx地方法规、文件 《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 《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 《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二)立足大经济区域,分析xx-xx工业区在xx县以及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科学确定其职能和发展规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从于上位总体规划。 (三)注重工业园区的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从有利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构成有现代xx的工业园区风貌。 (四)规划体现市场运作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规划管理的规范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 因地制宜与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在深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考虑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山水的自然肌理特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以体现规划区的山水文化品质,融山、水、城、林为一体。 (二) 整体协调原则 从整体性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对规划区的相关要求,合理衔接周边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创造功能配套、环境协调、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本规划表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深化和落实了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合理划分地块,确定通过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为综合开发和相关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三) 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 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指标为刚性控制指标,其建筑形式、色彩等为弹性控制指标,规划采取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以利于规划的实施。 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变化需求,规划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用以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 (四) 以人为本的原则

某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总则 本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各种管线均为地下直埋敷设,为协调各种管线之间的分布,各管线沿道路横向原则上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的排布顺序为:电力、电信、给水、供热、污水。具体位置以管网综合道路横断面图为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 给排水部分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设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及相关资料。 建筑专业提供图纸资料。 二、设计范围 规划区内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系统、排水系统。 三、给水规划 1、本规划《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定额,本规划用水定额200L/(人.天),最高日用水量为965.5(m3/d),居民住宅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取2.5,其它取2.0,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13.8(m3/h)。 2、根据《某市中心城给水专项规划2006-2020》及供水公司要求,给水在北京路、西风路西侧新建DN600给水管线上已有预留的DN400管线,可直接接入小区内,区内给水主管管经DN200, 给水管线采用HDPE管, 给水管道接入点压力0.40MPa,但用水高峰期水压难以保证,因此,规划区内设置管网叠压给水系统,平常利用管网压力直供,高峰期采用叠压供水,规划区内的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管网结合供水的形式,泵房设置在A-03地块内。

工业区修建性详细的规划说明书

晋江市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政策背景 2007年6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镇村建设专业化标准厂房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围绕“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结合晋江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明确提出每个专业化标准厂房园内只能有一个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专业化标准厂房主导产业的选定由镇(街道)根据辖区中小企业产业聚集情况选定,同时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用地上,标准化厂房选址除了必须符合相应规划建筑相关规范外,为使标准化厂房达到效果,晋江市对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单体建筑面积不得小于4000平方米;同时,除特殊行业外,标准厂房要建多层,原则上不低于3层;建筑密度要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1.5以上。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也有相应规定,办公和生活区宜集中设置,并与生产区相分离,总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区域内部不得建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非生产性配套建筑。 根据该文件要求,深沪镇政府决定结合本镇中国内衣名镇的产业特色,建设内衣制造园,在晋江市政府的支持下,确定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2.0以上的规划条件。考虑到内衣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性,以及让利于周边村民的社会化配套原则,园区按50%的职工配套设施标准控制,其他职工配套设施由周边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并以此为规划前提,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研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究院进行《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深沪镇总体规划相关背景 依据晋江市总体规划,泉州市域晋南片发展方向以外向型、市场型、轻加工为主,逐步向高科技型转化。晋江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概念性规划,分析深沪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晋江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深沪镇为晋江市域南部经济区中重要的旅游港口城镇。 规划分析了深沪镇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各行业发展潜力,确定在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在以发展轻工为基础的同时,对台贸易和沿海且具港口必将大力影响其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确定深沪镇镇域性质为:滨海港口城镇。 深沪镇产业空间布局:以镇区服务为核心,巩固现有各主要职能片区地位,拓增主要职能片区的交通联系,加快“旅游、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镇区和沿海旅游带全面增强服务业,由旅游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保证各基础性设施的齐备,率先实现在各镇中由生产型城镇向高层次的消费型城镇转变。 其次,渔业捕捞是深沪镇的传统产业,深沪镇对渔业体制进行优化改革,要求以发展深加工产业为延伸主业,加大作业区,大力推广新型网箱养殖技术。深沪镇同时是一个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目前经国务院审批,泉州港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沪港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今后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 第三,利用沿海地区优势,设立生态隔离带和直通镇区中心的生态绿色走廊,形成绿水相依的镇区生活环境。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