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人监护仪产品技术要求libang

病人监护仪产品技术要求libang

-3.0dB

-3.0dB -3.0dB

2 性能指标 2.1 安全

1)仪器的安全应符合 GB 9706.1-2007、GB 9706.25-2005、YY 0601-2009、YY 0667-2008、YY 0668-2008、YY 0709-2009、YY0784-2010、YY 1139-2013。

2)仪器的电磁兼容应符合 YY 0505-2012、YY 0667-2008、YY 0668-2008、YY 0670-2008、YY 0784-2010、YY 0785-2010 的要求。 2.2 基本性能指标 2.2.1 心电参数

心电参数应满足YY 1079-2008的适用项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1.1 心率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

应满足以下要求(其中bpm 为心脏每分钟搏动次数,适用于标准全文): a) 成人心率测量范围应为15bpm ~300bpm ,测量误差应为±1%或±1bpm取大

者;

b) 小儿心率测量范围应为15bpm ~350bpm ,测量误差应为±1%或±1bpm取大

者;

c) 新生儿心率测量范围应为15bpm ~350bpm ,测量误差应为±1%或±1bpm

取大者;

d) 心率参数分辨率应为1bpm 。

2.2.1.2 频率特性应符合以下要求:(a ~c 适用于表1.1的机型,d ~i 适用于表1.2的机型)

a ) 在强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1Hz ~20Hz (+0.4dB)的要求;

b ) 在监护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0.5Hz ~40Hz (+0.4dB)的

要求;

c ) 在弱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0.05Hz ~150Hz (+0.4dB)的

要求。

d ) 在加强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2Hz ~18Hz (-3dB )的要求;

e ) 在强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1Hz ~20Hz (-3dB )的要求;

f ) 在监护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0.5Hz ~40Hz (-3dB )的要求;

g)在弱滤波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0.05Hz~150Hz(-3dB)的要求。

h)在弱滤波 1 模式下,幅度频率特性应满足 0.05Hz~40Hz(-3dB)的要求。

i)在自定义下,幅度频率特性可选择基线漂移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基线漂移滤波可选择带宽:0.01Hz,0.05Hz,0.15Hz,0.25Hz,0.32Hz,0.5Hz,

0.67Hz。低通滤波可选择带宽:25Hz,35Hz,45Hz,75Hz,100Hz,150Hz。

2.2.1.3增益选择

增益选择应有 1.25mm/mV、2.5mm/mV、5mm/mV、10mm/mV、20mm/mV、40mm/mV 和自动 7 种模式。

2.2.1.4共模抑制

a)在弱滤波模式下,监护仪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应在 95dB 以上;

b)在加强滤波、强滤波、监护滤波、弱滤波 1 模式下,监护仪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应在 105dB 以上。

c)在自定义滤波下,低通滤波< 40Hz 时,监护仪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应在105dB 以上;低通滤波> 40Hz 时,监护仪的共模信号抑制能力应在 95dB 以上。2.2.2呼吸参数

2.2.2.1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其中 rpm 为每分钟呼吸次数,适用于标准全文)

a)成人测量范围应为 0rpm~120rpm,在 6rpm~120rpm 范围内测量误差应

为±2rpm;

b)小儿、新生儿测量范围应为 0rpm~150rpm,在 6rpm~150rpm 测量误差

应为±2rpm;

c)呼吸参数分辨率应为 1rpm。

d)成人、小儿与新生儿模式下,在 0rpm~5rpm 范围内,测量误差不予定义。

2.2.2.2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a)成人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6rpm~120rpm,报警误差应为±1rpm;

b)小儿、新生儿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6rpm~150rpm,报警误差应为±1rpm。

2.2.2.3窒息报警延迟时间和延时误差

a)窒息报警延迟时间可设置为 10s、15s、20s、25s、30s、35s、40s;

b)窒息报警延时误差应为±3s。

2.2.3无创血压参数

无创血压参数应满足 YY 0670-2008 的适用项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

3.1EDAN 无创血压模块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

2.31表 1.1 中的机型测量范围按表 2.1,表 1.2 中的机型测量范围按表2.2,血压模拟器测量误差应为±1.07kPa(±8mmHg)。

2.31表 1.1 中的机型报警设置范围按表 2.1,表 1.2 中的机型报警设置范围按表 2.2,报警误差应为±0.133kPa(±1mmHg)。

表 2.1 EDAN 无创血压测量、报警范围

表 2.2 EDAN 无创血压测量、报警范围

2.2.

3.2Omron 无创血压模块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适用于 iM80、iM80A、iHM6、iHM7、iHM8)

2.31测量范围按表 3,血压模拟器测量误差应为±1.07kPa(±8mmHg)。

2.3报警设置范围按表 4,报警误差应为±0.133kPa(±1mmHg)。

2.2.

3.3过压保护

2.2.

3.3.1EDAN 无创血压模块的过压保护

a)成人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39.6kPa±0.4kPa

(297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b)小儿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32.6kPa±0.4kPa

(245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c)新生儿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19.55kPa±0.4kPa

(147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2.2.

3.3.2Omron 无创血压模块的过压保护(适用于 iM80、iM80A、iHM6、iHM7、iHM8)

a)成人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39.6kPa±0.4kPa

(297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b)小儿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39.6kPa±0.4kPa

(297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c)新生儿模式当无创血压测量压力值超过19.55kPa±0.4kPa

(147mmHg±3mmHg)时,监护仪应泄放气压。

2.2.

3.4自动测量间隔时间

a)监护仪的自动测量间隔时间应可设置为 1min、2min、3min、4min、

5min 、 10min、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240min、480min。(适用于表

1.1 机型)

b)监护仪的自动测量间隔时间应可设置为 1 分钟/2 分钟/3 分钟/4 分钟/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30 分钟/60 分钟/90 分钟/120 分钟/180 分钟/240 分钟/360 分钟/480 分钟/整点/自定义。(适用于表 1.2 机型)

2.2.

3.5无创血压参数分辨率应为 1mmHg。

2.2.4脉搏氧饱和度参数

脉搏氧饱和度参数应满足 YY 0784-2010 的适用项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4.1EDAN 血氧模块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

2.2.4.1.1 测量范围应为 0%~100%;

a)在70%~100%范围内,成人和小儿模式下,测量误差应为±2%;

b)在70%~100%范围内,新生儿模式下,测量误差应为±3%;

c)在0%~69%范围内,测量误差不予定义;

d)脉搏氧饱和度参数分辨率应为 1%。

2.2.4.1.2 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20%~100%,报警误差±1%。

2.2.4.2Nellcor 血氧模块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表1.2 的机型不适用)2.2.4.2.1 测量范围应为 1%~100%;

a)在 70%~100%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2%;

b)在 1%~69%范围内,测量误差不予定义;

c)脉搏氧饱和度参数分辨率应为 1%。

2.2.4.2.2 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20%~100%,报警误差±1%。

2.2.5脉率参数

2.2.5.1EDAN 血氧模块脉率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

量范围应为 25bpm~300bpm;测量误差应为±2bpm。(适用于表 1.1机型)

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适用于表 1.1 机型)报警设置

范围应为 30 bpm~300bpm,报警误差为±1bpm。

脉率来源于 NIBP 时,测量范围应为40bpm ~ 240bpm,精度应为

±3bpm 或3.5%取最大值;当脉率来源于SpO2 时,测量范围应为25bpm ~ 300bpm,精度应为 2bpm(适用于表 1.2 机型)

脉率来源于 NIBP 时,报警设置范围应为40bpm ~ 240bpm。(适用于表 1.2 机型)

2.2.5.2Nellcor 血氧模块脉率测量范围和报警设置范围(表 1.2 的机型不适用)

2.2.5.2.1测量范围应为 20bpm~300bpm:

a)在 20 bpm~250bpm 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3bpm;

b)在 251 bpm~300bpm 范围内,,测量误差不予定义。

2.2.5.2.2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30bpm~300bpm,报警误差为±1bpm。

2.2.5.3脉率参数分辨率应为 1bpm。

2.2.6体温参数

体温参数应满足 YY0785-2010 的适用项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6.1 测量范围应为0.0℃~50.0℃;测量误差应为±0.1℃。

2.2.6.2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0.0℃~50.0℃,报警误差应为±0.1℃。

2.2.6.3双通道温差检测

监护仪应能显示两个通道温度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2.2.6.4体温参数分辨率应为0.1℃。

2.2.6.5时间响应

当经历快速的温度改变 150s 后,体温参数与参考值的差异应不超过

±0.1℃。

2.2.7二氧化碳参数

二氧化碳参数应满足 YY 0601-2009 的适用项目,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2.7.1Respironics 呼吸末二氧化碳(适用于表 1.1 机型)

2.2.7.1.1参数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

测量范围应为 0kPa~20kPa(0mmHg~150mmHg);

a)在 0kPa~5.3kPa(0mmHg~40mmHg)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0.27kPa

(±2mmHg);

b)在 5.5kPa~9.3kPa(41mmHg~70mmHg)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读数±5%;

c)在 9.5kPa~13.3kPa(71mmHg~100mmHg)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读数

±8%;

d)在 13.5kPa~20kPa(101mmHg~150mmHg)范围内,测量误差应为读数±10%。

2.2.7.1.2报警设置范围和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0mmHg~150mmHg;报警误差应为±1mmHg。

2.2.7.1.3呼吸率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

a)旁流模块测量范围应为 2rpm-150rpm;测量误差应为±1rpm;

b)主流模块测量范围应为 0rpm-150rpm;测量误差应为±1rpm。

2.2.7.1.4报警设置范围和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2rpm-150rpm;报警误差应为±1rpm。

2.2.7.1.5分辨率

a)呼吸末二氧化碳参数分辨率应为 1mmHg;

b)呼吸率参数分辨率应为 1rpm。

2.2.7.2EDAN G2 型呼吸末二氧化碳参数

2.2.7.2.1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

2.71测量范围应为 0kPa~20kPa(0mmHg~150mmHg);

2.71在呼吸率≤60rpm的情况下,EtCO2 精度为为:

a)在 0kPa ~5.3kPa (0mmHg ~40mmHg )范围内,精度应为±0.27kPa

(±2mmHg);

b)在5.5kPa~9.3kPa(41mmHg~70mmHg)范围内,精度应为读数±5%;

c)在9.5kPa~13.3kPa(71mmHg~100mmHg)范围内,精度应为读数±8%;

d)在13.5kPa~20kPa(101mmHg~150mmHg)范围内,精度应为读数±10%。

2.2.7.2.1.3 在呼吸率>60rpm 时,测量误差应为读数±12%或± 4mmHg,取较大者。

2.2.7.2.2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0mmHg~150mmHg,报警误差应为±1mmHg;

2.2.7.2.3呼吸率测量范围与测量误差

测量范围应为 2rpm-150rpm,测量误差应为±1rpm。

2.2.7.2.4报警设置范围与报警误差

报警设置范围应为 2rpm-150rpm,报警误差应为±1rpm。

2.2.7.2.5分辨率

a)呼吸末二氧化碳参数分辨率应为 1mmHg;

b)呼吸率参数分辨率应为 1rpm。

2.2.7.2.6抽气速率(适用于表1.2 机型)

抽气速率应为 50ml/min、70ml/min、100ml/min 可选。

2.2.8记录功能

2.2.8.1打印内容

从监护仪的记录模块输出的波形、参数等内容应与视屏同时刻显示内容一致。

2.2.8.2走纸速度

应具有 12.5mm/s、25mm/s、50mm/s 的走纸速度,误差应为±5%。

2.2.9内置充电电池

2.2.9.1电池工作状态

内置电池应能支持整机工作,并正确显示充电及工作状态。

2.2.9.2电池连续工作时间

a)内置电池在充满电后,在监护仪标准配置下,NIBP 每 15min 进行一次测量,连续工作时间应不低于 180min。iM80 型与 iM80A 型连续工作时间应不低于120min。(适用于表 1.1 机型)

b)内置标配电池在充满电后,在环境温度20?C ~ 30?C,SpO2 连续测量,NIBP 工作时间间隔为15 分钟的自动测量模式,不连接ECG 和TEMP 导联,屏幕亮度设为最暗。连续工作时间应不低于 240min。(适用于表 1.2 机型)

2.2.10联网功能

a)3G 和 WIFI 联网功能(适用于表 1.1 的机型):监护仪应具有 3G 和 WIFI 无线联网功能,应将监护仪信号和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护系统主机上。

b)联网功能(适用于表 1.2 的机型):监护仪应具有有线联网、无线联网、移动通信功能,可将监护仪信号和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护系统主机上。

2.2.11正常工作状态

a)监护仪接入脉搏氧探头检测脉搏氧饱和度信号,应能正常显示脉搏氧饱

和度值和脉搏波形。(适用于表 1.1 的机型)

b)监护仪处于生理报警状态时,应能正确驱动护士呼叫信号;

c)监护仪接入ECG(3 电极/5 电极),TEMP(T1,T2),SpO2,NIBP 信号,应能正常显示心电,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数值和波形。(适用于表 1.2 的机型)

2.2.12软件功能(适用于表 1.2 的机型)

a)应具有演示模式、待机模式、夜间模式、隐私模式、NFC 模式、清洁模式的工作模式;

b)应可接收病人、快速接收病人、编辑病人信息、更新病人信息;

c)应具有大字体界面、观察呼吸氧合图界面、观察趋势共存界面、经典界面的各种界面选择;

d)应具有冻结、回顾(趋势图回顾、趋势表回顾、血压回顾、报警事件回顾、

12 导诊断回顾)、计算和滴定功能(包括药物计算滴定、血液动力血计算、氧合计算、通气计算、肾功能计算)、记录功能、它床观察、血氧报警功能、护士呼叫、模拟输出和除颤同步,可移动存储设备数据存储、有线和无线联网功能、扫码功能、窒息报警延迟功能、中央监护功能;

e)具有 3 电极、5 电极、6 电极、10 电极、自动电极系统识别功能。

2.2.13数据接口(适用于表 1.2 的机型)

具有心电模拟信号输出/除颤同步接口、网络接口(TCP/IP协议)、USB接口,护士呼叫、VGA接口。

2.2.14用户访问控制(适用于表 1.2 的机型)

a)用户身份鉴别方式:通过输入授权密码后,具有相应的用户类型设置权限;b)用户类型:用户、厂家;

c)用户权限:语言设置、导联设置、科室选择、报警设置、触摸屏设置、血压维护、颜色设置、快捷键设置、网络设置、用户配置设置、系统时间设置;d)厂家权限:模块选择、模块校准、系统软件更新、网络配置、评分选择

2.3外观与结构

2.3.1监护仪外观应端正,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凹凸、裂纹、锋棱毛刺;2.3.2监护仪的文字和标志应清晰、准确、牢固;

2.3.3各控制部件操作应灵活、可靠,紧固件无松动现象。

2.4环境试验要求

气候环境试验应按 GB/T14710-2009 中 II 组及表 3 的规定。采用液晶显示屏的监护仪低温贮存试验为-20℃;机械环境试验应按 GB/T14710-2009 中Ⅱ组及表5 的规定;运输试验应按 GB/T14710-2009 中第 5 章的规定;对电源的适应能力应按 GB/T 14710-2009 中 5.1 及表 5 的规定。

(以下内容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