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8)

最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8)

最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8)
最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8)

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数学思考: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引导、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给咱们班添置一些新书,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2、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师: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生:14×2=28(本)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师:如果王老师买10套呢?(14×10=140(本))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式。

师:王老师究竟买了多少套呢?谁来读题?

生读题

师:怎样列式?

生:14×12=

师:怎样计算?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然后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14×12的积是多少?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做完的同学给同桌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汇报

生1:14×2=28 14×10=140 140+28=168

生2:12×4=48 12×10=120 120+48=168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这是比较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那如果遇到比较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两种方法老师感觉都很麻烦,谁有更好的方法?

生:列竖式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14×12列竖式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先试着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汇报,重点让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师: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4×12列竖式怎样计算

教师重点讲解:

1 4

× 1 2

-----------------

2 8 . . . . . .14×2的积

1 4 . . . . . . 14×10的积

------------------

1 6 8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养成认真仔细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也是理解算理,正确地列竖式计算。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2、教学策略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环节。 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安排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因为从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 (2)问题提出,独立思考,充分准备,小组交流。 问题提出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并且在学生充分准备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的质量必定提高,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体会和经验为学生的表达奠定基础。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1.直接写得数。 11×20 70×20 40×30 30×21 30×13 60×20 40×12 11×50 25×10 12×40 2.用竖式计算。 14×26=81×18=94×11=45×34= 1、21个14的和是();24的32倍是()。 2.、14乘63的积是();16个45相加,和是多少?最简便列式是(),结果是()。3、小明在计算完37×62后,想核实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来进行检验。 4、52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18的积是()。 5、365加上()正好是75的14倍。 6、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那么工作14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8 × 1 4 7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1 8………………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2 5 2……………工作()小时做()个零件。 7、如果口算35×19,可以先口算35×20=(),然后再减去()个35。

8、一盒彩色胶卷最多能拍36张照片,照这样计算,15盒胶卷最多可以拍()张照片。 9、成人平均体重大约是65千克,15名成人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如果这些人一次性的乘坐载重是1吨的电梯,会超载吗?()。(填:没超载或超载) 二、口算下面各题(16分 ) (1)你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8×40 = 43×0 = 100-40= 3×190= 40×9 = 270×3= 150×6= 4×28= (2)先口算,再熟记这些口算答案。 25×4= 125×8= 25×6= 125×2= 250×4= 1250×8= 25×8= 125×4= 三、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要验算,共28分) 83×26= 33×66= 84×59= 26×47= #54×25= # 21×44= # 66×77= # 19×36= 四、文字题(6分) 1、36的315倍是多少? 2、135个32是多少? 五、应用题(18分) 1、工厂平均每天要用51吨煤,42天共用多少吨煤?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5分钟)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49 x 64=23 x 78=42 x 45=25 x 52=23 x 48= 4923422523 x 64 x 78 x 45 x 52 x 48 24 x 36=41 x 67=43 x 54=25 x 92=43 x 73= 2441432543 x 36 x 67 x 54 x 92 x 73 36 x 73=94 x 54=62 x 42=50 x 25=94 x 37= 3694625094 x 73x 54x 42x 25x 37 25 x 53=52 x 36=48 x 94=26 x 85=57 x 57= 2552482657 x 53 x 36 x 94 x 85 x 57 72 x 48=54 x 62=29 x 24=32 x 52=35 x 93= 7254293235 x 48 x 62 x 24 x 52 x 93

27 x 64=24 x 78=46 x 35=26 x 23=45 x 28= 2724462645 x 64 x 78 x 35 x 23 x 28 52 x 63=24 x 27=49 x 34=35 x 42=83 x 46= 5224493583 x 63 x 27 x 34 x 42 x 46 26 x 62=48 x 27=92 x 35=49 x 65=64 x 57= 2648924964 x 62 x 27 x 35 x 65 x 57 65 x 23=82 x 26=28 x 74=36 x 65=42 x 57= 6582283642 x 23 x 26 x 74 x 65 x 57 32 x 68=54 x 32=98 x 34=82 x 32=65 x 23= 3254988265 x 68 x 32 x 34 x 32 x 23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

奇妙的图形密铺 教学内容:教科书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理推理能力,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 教学难点: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准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课件。

2、圆、正三角形、正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七巧板和水彩笔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分析比较,认识密铺 1、找一找 出示生活中一组图片:(多媒体播放) 师:同学们,在我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画面,你能在上面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生回答) 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拼接而成的,这些图形拼在一起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2、分析比较 师:老师这有一副用圆形铺的画面,和上面两幅图形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圆形铺的画面) 师:那这样呢?(演示圆重叠效果)就会重叠。 3、小结定义 师:像上面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

上,这种铺法数学上称它为“密铺”。(板书:无空隙、不重叠铺在平面上) 屏幕演示正方形密铺。看,像这样在平面上无空隙、不重叠的一直铺下去。 4、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密铺现象,(出示:蜂窝、龟壳、棋盘、水立方)找到密铺的图案了吗?播放生活中密铺的例子。 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图形密铺”世界。(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体验密铺 (一)一种平面图形密铺 出示课始的两幅图形 师:刚才我们发现哪些图形能单独密铺呢?(长方形、正方形)出示这样的两种图形。哪个图形不可以密铺?(圆形) 1、下面几种图形也能密铺吗? 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 学设计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 4 × 1 2 —————— 4 8 ……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 4 ……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 8 8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200道A4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练习题 11×81= 39×54= 43×23= 22×72= 95×37= 45×86= 98×27= 43×90=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14×21= 94×33= 89×66= 55×91=

12×66= 60×56= 70×60= 41×27= 39×84= 78×88= 72×65= 47×23= 52×61= 88×94= 40×91= 49×66= 97×73= 82×10= 18×14= 21×44=

80×55= 53×21= 25×50= 40×19= 24×55= 11×87= 86×74= 93×91= 96×54= 84×81= 91×82= 84×41= 76×46= 60×62= 43×50= 82×46=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28×29= 77×67= 37×50= 17×31= 59×49= 96×95= 26×83= 17×68=

78×89= 71×39= 69×54= 64×78= 86×39= 61×39= 45×62= 79×78= 54×40= 83×77= 81×96= 18×62= 60×47= 37×97= 38×26= 59×93=

54×37= 35×57= 43×98= 81×22=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6= 84×13= 15×46= 87×20= 95×28= 54×97= 33×34=

小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习题集

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计算练习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9×59= 98×75= 98×24= 98×33=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96×27=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友谊的回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点: 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方法: 听唱法、模唱法、对唱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钢、教材、彩纸、磁铁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 一、组织教学 上课:师生问好!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还特意邀

请了我的小伙伴一起来和大家完成今天的任务,瞧,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来了(播放小猪佩奇的回声那一集) (如果学生不安静,提示学生仔细看,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师:同学们刚才观看的可真认真,为什么山谷也会唱歌呢?谁能告诉老师。 生: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生:回声! 师:那么羚羊老师发出的原声和回声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你听的可真认真) 音乐里面我们常用强弱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强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f,贴板书),弱用这一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很弱用两个这个符号来表示(出示pp,贴板书),回声我们就可以用很弱的力度来演唱,面对着连绵起伏的大山老师忍不住也想向大山问声好,下面和老师一起做个友谊,向大山打个招呼吧!老师来唱原声,你们来表现回声。大山你好!(切分节奏)生模仿回声(在这里老师布置任务要明确,师唱原声,生唱回声,提示学生回声的力度很弱,师并示范一个)找个学生来向大山问好,其余的学生表演回声。 通过力度对比,我们感受到了美妙的回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回声有关的歌曲——《友谊的回声》(写板书) 二、学唱歌曲。 1.初听(身体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地动)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 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2×3= 12×10= 12×13=? 师:前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第三道题学过吗? 生: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用前两道题的结果算出第三道题目。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 生:把13分成3和10,12×13就分成了12×3和12×10。再把两次、结果相加。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到了什么方法呢? 生:先分后和。 师:不错,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我们解决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难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探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练习题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练习题 乘法竖式计算练习题(一)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98×28= 95×25= 94×34= 47×57= 406×16= 193×35= 901×60= 218×1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121×52= 198×25= 408×24= 248×23= 58×48= 57×27=

乘法竖式计算练习题(二)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思考导语中问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9 那一定会很好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能读正确。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吧。 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遍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 3.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4.同学们,你们跟他填的一样吗?还有补充吗? 三、朗读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师:一粒种子它被泥土紧紧的包裹着,这多难受啊。种子想——(请你来读)要是能站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谁再来读读种子的愿望(指名读),对呀,成长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于是他努力生长,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大树。 师:它长成一棵大树,他又想(指名读)正巧,农夫经过这里,他把大树砍下来,拖到家里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着耳边的呼呼声,多么舒服。你知道手推车为什么感到这么舒服吗?(生回答)是啊,做一辆会跑的手推车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再来读读他的这个愿望。师: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当他变老了的时候,他就想——(生读) 它已经老了,动不了了,师范读,你再来试试,于是农夫和儿子把他拆了,做成了椅子。师:这椅子一待就是很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板坐在很吃力, 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 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它多么想躺下好好歇歇呀,请你读——最后,农夫的儿子把它拆了,锯成木片,铺在阳台上,它变成了木地板。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段历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变化? (时间在变、愿望在变、种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帮助人它的人在变)什么没有变呢? (那一定会很好)大家发现了吗?每一次想法,后面的“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没有变,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快乐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大家看,这粒种子从大树到手推车、椅子再到木地板,就像连环画一样,向我们展现了它这样一段生命历程,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历程,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课外书啊?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爱学习的好孩子,最近,图书室的阿姨准备购买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2、回顾旧知: 过渡语: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每本书24元) 师:她告诉我们什么? 问题一:买2本书要多少元?谁会口算? (列式:24×2=48(元))。 问题二:买10本书,又要多少元呢? (列式:24×10=240(元)), 问题三:如果要买12本这样的书,又要多少元呢?我们该如何列式计算? (列式:24×12=)。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3、引出新知: 对比前面两题,这是一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算法探究 1、估算: 24×12虽然我们不会计算,但是我们能不能估算出它的得数呢? 估一估,24×12大约是多少?预计如下方法:

(完整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3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分,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只是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学案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 跟学生在聊课外书的时候,引入购书的数学知识。 2、出示情境图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2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2=4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如果买10本这样的课外书,又应付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24×10=240)(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d、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 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24×12(板书:算式) 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让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本63页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最后算什么。 3、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 (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4、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 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四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列竖式并验算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35×94= 23×94= 94×32= 78×46= 93×48= 93×27= 93×36= 93×25= 59×12= 89×24= 89×35= 89×23=

《怎样听到声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回答)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又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听到声音使用哪个器官?(学生回答)观察耳朵的结构。逐步讲解: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鼓膜的振动 为了便于观察, 我们可以在纸板前悬一个小球 在纸板前敲击小鼓, 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一 A.保持小鼓与纸板的距离不变 B.用不同的力敲击小鼓 观察二 A.用相同的力敲击小鼓 B.小鼓距离纸板远近不同

仔细观察小球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总结: 距离不变 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 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 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三、小结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1、尽量避开噪声。 2、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挖耳朵。 3、听到巨大响声时要张开口。 4、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介绍各种耳朵。 五、课堂练习 1.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2.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3.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 3.鼓膜是椭圆形的、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听神经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4.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5.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如果受到伤害,人的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杨惠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昨天去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那么买3套有多少本?生:14×3=42(本) 师:那老师如果买10套书,又有多少本?

生:14×10=140(本) 师:3套书,10套书,同学们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很快的计算出来。那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买了12套书,有多少本呢?该怎么列式?生:14× 12 二、探索新知,明确算理: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列? 生:要求有多少本书,也就是要求 12 个 14 是多少。 师:说的真不错,请同学们估算一下,14× 12大约得多少? 生1:我把12估成10,大约是140本。 生2:我把14估成10.大约是120本。 生3:我把14和12都估成10,大约有100本。 师:如果我把书看成1个点,那么1套书就是14个点,那14套书就组成这样的一幅点子图。老师把刚才你们估算的结果在点子图圈出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都是估小的。 2、师:14× 12 到底得多少,你能算出准确的答案吗?下面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点子图,用黑笔试着在纸上用我们

学过的方法来,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把14× 12的结果写出来。 生:独立思考后在纸上写出得数。 4 、师巡视,拿出几个同学的做法并投影。 生 1 :14× 4=56(本)56× 3=168(本)师:先把12分成3个4,再算12乘4,最后算56乘3,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 2 :14 × 6=84(本) 84×2=168(本) 师: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3:14 ×10=140(本)14×2=28(本)140+28=168(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先分后和的方法,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都积极动脑思考了,真棒。 师:刚才我们利用点子图来计算14× 12 准确值,那是不是我们所有的计算都要用点子图来计算,这样子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靖边县第十一小学张晓霞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教学设计思路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因此,教学时把教材设计的电影院的情景,改为“学校多功能大厅能坐多少人”的情景。 2.重视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比一比”等系列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在学生交流算法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探索估算与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产生交流的渴

望,在交流各自估算策略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提倡算法多样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这样的教学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重点:学习和巩固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 1、竖式计算。通过学生的计算来说说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的地方。(例如数位对齐问题,及书写的问题。以及进位的问题) 2、让学生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的积加起来。)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她是我的朋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词、重点句段、战争场景图、和课文插图等内容的课件。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小诗。(多媒体播放儿童配乐诗朗诵《朋友》)朋友,是一棵大树。围在我们的身边,用枝繁叶茂的叶子庇护着我们。朋友,是一件厚厚的外套。天凉的时候,为我们保暖。朋友,是一把雨伞。下雨的时候,为我们挡风遮雨。有一种爱很小很小,可它,却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付出一切,这就是朋友的爱。 师:这是一首写朋友的诗,今天我们也要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小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她是我的朋友

【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走进文本之前就能够自然而地怀有对真挚友谊的向往之情,为感受主人公内心世界做好铺垫。这样,既让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堂,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了友谊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她是谁?我是谁? 生:她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动脑筋提出了问题,只要你们认真阅读、仔细考,就一定能读懂这些问题的。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还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吗?那词语大家都会读了吗? (课件出示词语:草垫啜泣呜咽拳头竭力阮恒迫在眉睫噢流血输血血型血管抽血献血) (1)指名认读词语。 (2)正音、巩固练习。区分“血”字的读音:“血”用在合成词和成语中,属于书面语用法,应读成xuè。“血”单独使用或用在短语(词组)中,属于口头语用法,应读成xiě。师:词语大家都已经掌握了。那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她”指的是?生:小姑娘。师:“我”指的是?生:阮恒。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战争时期,有个叫阮恒的小男孩虽然以为献血就要死了,但是还是勇敢的为受伤的朋友献血的故事。

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98×28= 95×25= 94×34= 47×57=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74×64= 73×23= 72×27= 69×29= 68×48= 67×57= 66×26= 62×42= 59×59= 98×75= 98×24= 98×33= 58×48= 57×27= 56×36= 55×25= 54×34= 53×23= 52×25= 49×29= 48×38= 45×25= 44×24= 43×23= 42×52= 39×29= 97×63= 99×74= 38×58= 37×67= 99×46= 99×35= 35×45= 34×24= 33×74= 32×62= 29×19= 99×19= 92×59= 92×28= 88×37= 88×24= 87×65= 87×44= 28×28= 25×35= 24×34= 24×43= 23×95= 24×95= 24×52= 93×29= 99×18= 99×27= 89×48= 89×26= 83×38= 99×13= 99×32= 98×29= 98×27= 98×26= 86×34= 98×32= 97×29= 97×28= 82×46= 82×28= 97×46= 97×35= 97×44= 78×34= 97×32= 96×49= 98×28= 96×27= 96×45= 96×34= 96×33= 96×22= 49×95= 28×95= 37×95= 36×95= 44×95= 94×29= 94×28= 57×94= 94×37= 56×94= 76×27= 76×25= 35×94= 23×94= 94×32= 78×46= 93×48= 93×27= 93×36= 93×25= 93×44= 93×32= 92×23= 92×54= 92×45= 92×26= 59×28= 47×59= 92×17= 89×29= 89×27= 56×38= 59×12= 89×24= 89×35= 89×23= 89×22= 88×38= 88×26= 88×35= 88×43= 88×52= 85×29= 27×74= 87×29= 87×26= 87×33= 87×22= 86×29= 86×28= 77×28= 54×59= 86×27= 86×25= 82×33= 82×25= 86×73= 86×52= 85×68= 85×47= 85×26= 85×34= 85×22= 85×33= 84×29= 84×38= 84×37= 84×26=

部编本《那一定会很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缩、努、茎、吱、嘎、拆”等8个生字,在语境中,注意读准“背、骨”两个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大树的语言,读出它期待的心情。 3.通过填写表格,感受大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地板的历程,了解故事大意。 4.抓住“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 5.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两篇童话的相同与不同点。感受童话中树的喜怒哀乐,想象丰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抓住“那一定会很好”,感受大树乐观、平和、愉快的心情。难点:对比阅读,比较本课与《去年的树》的相同与不同。【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读字词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大家齐读课题:9 那一定会很好 2.检查词语:缩成努力根茎叶手推车吱嘎拆下来旧木料

3.提醒:你认为这些词语中哪个字不好读,能给大家讲一讲吗?出示图“茎”这就是植物的“茎”部分,注意读音读一声。 4.练习用词语说话。 二、整体感知 1.字音大家都正确了,相信课文大家一定会读的更好,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接读课文。 2.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三篇略读课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的要求呢?(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啊?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都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有的同学想好了,有的同学还需要再思考一下。大家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师画)对,一边读一边想,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1.默读课文,画出种子变化的关键词语。2.填写表格,完成自学记录卡。 3.与同桌讲一讲,种子的这段历程。) 4.哪位同学能看着学习记录卡说说种子的这段变化历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