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论文作者及署名的规定

作者姓名应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

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章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集体署名的文稿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通信作者的相关信息;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的人员应列入致谢部分。全部作者均应签署论文授权书。所有文稿均应注出通信作者及其电子邮箱地址。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5年8月第4卷第3期 ChinJObstetEmerg(ElectronicEdition),August2015,Vol.4,No.3

谈谈我对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看法

学术论文的作者署名应该写?比如我有篇论文写好了,原来是先强调一个数值计算界权威的错误,然后引出我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纵横家说君主传下提高身价的套路。导师看了后对我说,你可以吹你的方法多高明,但没必要强调他的错误。帮我改了调子,正面强调我的理论结果和新方法,用例子指出他方法的不足,送那个权威审阅,得到他肯定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跟导师做研究,其实也是个自己观察学习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研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结果该怎么表达,基金是怎么运作的,论文是怎么审批的,学者是怎么互动的,这都在你写的论文之外,也是在书本和杂志上看不到的学问传承。 其次,我的研究资助来自导师的基金,基金需要论文交账,我对导师负责,导师对基金负责,就要署名,这个良性循环才能进行下去。我前面有个师兄,拿了钱半年没出活,导师就叫他开路,导师没有义务当保姆,他也是要生存的。美国很多大牌导师实际上是在忙基金,主要工作是看方向,拿基金,管理好研究的团队,活当然要靠下面的人干。能混到这地位,在研究上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的价值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而是让一大帮人有钱拿、有活干。 我的博士后,在医学院物理研究部门做放射治疗算法研究,题目是导师给的,内容是独立完成的,发表论文多是他打头,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领域,没有他提出的应用对象,这算法不过是个数学的技巧,没人会关注,也产生不了价值。我的算法是个改进放疗的新思路,他们以此来申请NIH 新基金,在申请中,他是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我只是关键者(key person),这在美国也是常态,不是由他挑头,这基金就不会批下来,大家都没戏。所以不要过于理想化世界,许多的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并不像初看的那样简单。 我在国内读硕第一篇论文发表时,我的师兄问我,我说,是导师叫我单独署名的。他诡异地一笑,「科学上有个定理,叫1/2 大于1,知道吗?」我当时没有深刻体会,多年以后,开了眼界后重看我这篇学报的论文,觉得除了较早把模糊数学用到控制,欺负当时没几个地方有计算机来做仿真计算外,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的导师除了高风亮节外,也许根本觉得不值得提携这个研究结果。 师生关系,论文贡献的是非和怎么署名也许不那么容易搞明白的,但自己怎么做,会对长远的未来更有利,却是不难想明白的,可惜有些人却悲催地钻牛角尖了。 当然有人说这是庸俗地对现实的妥协,我争的是公平正义!其实师生关系也像自主婚姻一样,要结合与要破裂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行动前最好先要冷静想清楚,这双方关系冷暖自知,毕竟除了自己外没人会强迫你的。 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署名应该在哪里?是否还可以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这里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说说对论文署名原则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一点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但这一点常有例外。例如,不少导师在为顶级学术刊物撰写论文时,往往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漂亮,也更容易中),但是仍然把做具体的学生放在第一。近年来,在各顶级学术刊物上,共同第一作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是现体制下看重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日益增多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由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可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确实很难分清谁的贡献更大。 再说说通讯作者。设置通讯作者,其原本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和论文作者联络。因为学生、博士后等人员的流动性,因此导师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 地址),作为通讯作者。同时,通讯作者也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 和经验。在目前科学界的评价体系中,通讯作者被看作是论文学术credit 的所有者。在多个课题组平等合作、贡献相当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共同通讯作者。 对于一篇论文,其学术思想来自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这点非常难说。一般来说,刚刚入门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老板提出的想法完成工作。对於比较资深的如课题组成员,如高年级的博士生、博士后等,他们的工作独立性较强,作为第一作者往往对于学术思想的贡献也很大。就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这方来说,很多的大老板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外面跑经费和拉关系,具体的学术细节常常无暇过问。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很可能指出研究方向的人,但是却不一定是提出具体研究思路的人。 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比如说,欧美的导师,通常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署在最后。而我注意到,日本某个做纳米材料的大老板,从来都是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放在第二。欧洲一个做计算材料学的课题组,则是学生自己投稿、自己做第一作者兼通讯作

学术论文应该如何署名

学术论文应该如何署名 所有署名的作者都要对论文负责。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论文中作者署名书写方法

论文中作者署名书写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这部法律。但本刊在编辑、校对过程中,经常遇到作者要求更换姓名或调换排序的情况。编辑部认为作者署名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为此将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1.署名的意义: (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 (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 (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更改。 2.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对和修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在每篇文章的作者中需要确定1位能对该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及邮政编码。通信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决定。 本文来源于写邦论文检测系统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c2875292.html,/static-20121230-174-1.html

学术论文的署名问题

学术论文题名, 署名和单位地址格式规范标准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编排格式有详细规定.中国期刊用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依次是:题名, 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 ,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除国家标准外, 《CAJ-CD B/T1-1998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是现在流行的标准,已为3000 余种中国期刊采用. 学术论文题名格式规范标准1 题名的定义与重要性科技论文的题名又叫"题目""标题"或"文题" , .有的题名还包括副标题或引题.一篇论文一般还有若干段落标题,也称层次标题或小标题. 题名是一种标记,题名不是句子,它比句子更简洁.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 规定:"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 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 首词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 字.报告,论文用作国外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 个实词" . 不管读者是从检索工具,还是期刊目录等地方接触某篇论文,论文题名都是读者先接触的.判断一篇论文是否值得一读,也是从题名开始的.如题名不当,需要的读者不会去阅读它,因而失去应起的作用.此外,索引和文摘都依赖论文题名的正确性,如题名不当,读者可能检索不到它.在INTERNET 或其他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用关键词检索可能会检出大量文献,读者一般通过论文题名浏览来取舍论文.为文章争取读者,为报告争取听众,为科研基金申请得到批准,都必须考虑拟定好的论文题名.可见一篇科技论文的题名是十分重要的. 2 一般写作要求科技论文题名一般要求以最明晰, 最简练而便于检索的词组, 能简单明了, 恰当, 鲜明, 准确地概括论文中最主要的内容,同时又引人注目.国外通常要求科技论文题名符合四性, 即:brevity( 简短性),clarity(明确性),indexibility(可检索性),specificity(特异性). 在科技论文题名中,最好避免使用缩略语,首词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化学分子式, 专利商标名称,行话,罕见的或过时的术语.在撰写题名时,作者应问一问自己:我怎样在索引中寻找这这篇论文,看到这种题名的论文我是否会继续往下看吗? 在科技论文的写作中, 往往先草拟一个题名, 等论文完成后, 再拟定题名. 拟题过程中, 可设想几个题名加以选择,也可查阅有关文献,避免与同类论文的题名相似或雷同.邹承鲁院士指出:如果结论或主要发现能用一句话表明,用它作为论文题名有时可达到醒目,生动的目的. 副标题的形式一般是在主题名下一行用破折号引出副标题(主题名副题);引题的一般形式由冒号引出(主题名:引题名) .在对待副标题和引题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为了使题名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使题名尽可能的简明,可采用副题名的方法;另一种-1- 观点认为:多数编辑反对用"主题名副题名"这样的题名形式,也反对用引题.因为每一篇发表的论文"应提出独立而完整的研究结果,而不提倡标有篇序的系列文章" .系列文章内容的不独立完整,严重防碍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主题名副题名"的第一部分价值一般不大,可以不用. 当二次情报源编出的关键字索引过长时,常常使人无法理解,因为索引不可能列出"主题名--副题名"这样的双重题名.而引题中必须加标点,会使索引系统混乱不堪.因此, 一般来说它不及直截了当的标记式题名. 当二次情报源编制采用关键词自动方式标引时, 应尽量少用或不采用副标题或引题形式题名(特别是外文稿件). 科技论文中题名及层次标题的书写格式要依指定的标准. 不同的刊物, 场合和对象可能要求不同.国际标准ISO2145-1978 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科技报告, 论文采用六级层次题名, 1 至4 级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各级间数字右下加圆点.如下所示: 第一级 1 第二级 1.1 第三级 1.1.1 第四级 1.1.1.1 第五级a) 第六级(1) 国内外对题名的层次体现方式还有字体大小,外文字母大小写,罗马字,数字结合等. 3 七类写作错误3.1 采用套话空话采用"… 的研究","… 的分析研究", "… 的探讨"," …调查","… 观察"," … 的机理"" …的规律"等套话空话.采用"…浅

【精编范文】论文作者署名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文作者署名 篇一: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 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 签名同意,文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一般要求 在已接收的文章中更改作者署名和增减作者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求更改作者顺序,将过去不是第一作者的改成第一作者,将过去排在后面 的作者排到前面。有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来信说,将以前排位第二的作者改成第 一作者,原因是这位作者需要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才能毕业。 2.要求增加作者,一通讯作者要求在文章中增加一位共同第一作者,因为他的 一位学生今年要毕业,还没有发表SCI文章,这篇文章对那位学生至关重要。 3.要求增加作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SCI带来的实惠。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在已 接收的文章中添加两位国外的作者作为共同作者,原因是为了将来好进一步进 行合作;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增加两位作者,说这两位对论文的发表作了较大贡献, 之前在投稿的时候忘了写他们的名字。 4.要求变更通讯作者,顺应学校的规定。一在国内湖北某高校读博的外国作者,在投稿时他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讯作者,文章接收后要发表的时候,他写信要 求将导师换成通讯作者,说学校有规定,导师必须是通讯作者,他才能毕业。 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签名同意,文 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因此在投稿时要认真考虑,哪些对本文的研究和写作有重要贡献,应该列入作者名单中,并且根据贡 献的大小排列作者顺序。对本文研究作了贡献但还没有重要到足以列入作者名 单中的人员,可以在致谢中表示感谢。 篇二:论文作者署名及致谢样式 论文作者署名及致谢样式:

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

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 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 (2018年4月24日发布) 恪守科研道德是从事科技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履行党和人民所赋予的科技创新使命的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日常科研不端行为举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总结当前学术论文署名中的常见问题和错误,予以提醒,倡导在科研实践中的诚实守信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 提醒一:论文署名不完整或者夹带署名。应遵循学术惯例和期刊要求,坚持对参与科研实践过程并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学者进行署名,反对进行荣誉性、馈赠性和利益交换性署名。 提醒二:论文署名排序不当。按照学术发表惯例或期刊要求,体现作者对论文贡献程度,由论文作者共同确定署名顺序。反对在同行评议后、论文发表前,任意修改署名顺序。部分学科领域不采取以贡献度确定署名排序的,从其规定。 提醒三: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数量过多。应依据作者的实质性贡献进行署名,避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数量过多,在同行中产生歧义。 提醒四:冒用作者署名。在学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其姓名作为署名作者。论文发表前应让每一位作者知情同意,每一位作者应对论文发表具有知情权,并认可论文的基本学术观点。

提醒五:未利用标注等手段,声明应该公开的相关利益冲突问题。应根据国际惯例和相关标准,提供利益冲突的公开声明。如资金资助来源和研究内容是否存在利益关联等。 提醒六:未充分使用志(致)谢方式表现其他参与科研工作人员的贡献,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和科研道德纠纷。 提醒七:未正确署名所属机构。作者机构的署名应为论文工作主要完成机构的名称,反对因作者所属机构变化,而不恰当地使用变更后的机构名称。 提醒八:作者不使用其所属单位的联系方式作为自己的联系方式。不建议使用公众邮箱等社会通讯方式作为作者的联系方式。 提醒九:未引用重要文献。作者应全面系统了解本科研工作的前人工作基础和直接相关的重要文献,并确信对本领域代表性文献没有遗漏。 提醒十:在论文发表后,如果发现文章的缺陷或相关研究过程中有违背科研规范的行为,作者应主动声明更正或要求撤回稿件。 院属各单位应根据以上提醒,结合本单位学科特点和学术惯例,对科研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让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对学术论文署名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珍惜学术荣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将科研诚信贯穿于学术生涯始终。

SCI论文写作的署名规则

对于SCI论文的作者署名,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在署名的时候SCI期刊编辑常常会因 为你的中文式署名而出错。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英文SCI作者署名的规则。 一、作者排序和作者单位 1.作者署名表示对SCI论文内容负责,也是对作者著作权的尊重。署名者不可过多,必须是 参加全部或者主要研究的工作者,对本文内容负责并能进行答辩者。作者排序按贡献大小, 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动。一般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为资深作者(senior author)和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排在最后,而研究的具体承担者为第一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如有多名作者,在每一作者姓名右上角依次标出阿拉伯数字1、2、3,有些杂志要求写英文 字母a,b,c注明。通讯作者,一定要注明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等。 2.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应写全称,并含有邮政编码。一位作者的工作单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因为许多作者身兼不同单位职位或近期改变单位。 二、作者姓名及学位的正确拼写 1.姓名的正确拼写。英文期刊在发表SCI论文时作者的姓名一般用全称,这与参考文献中作 者姓名的写法不同。中英文作者的拼写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文一般姓在前、名在后,而英文 则是名在前姓在后。 有些英文期刊在发表SCI论文时亦采用缩写,应注意的是姓名是缩写名而不缩写姓,缩写名 的书写形式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并省略所有缩写点。如Neal D.Freedman 缩写为Freedman ND;国外也有复姓,如SoniaAncoli-Israel 缩写为Ancoli-Israel S;姓名中含有前缀De,Des,Du,La,Dal,La,Von,Van,den,der等,将前缀和姓作为一个整体,按字顺排列,词间 空格和大小写字母不影响排列,例如James Lemos 缩写为de Lemos JA。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中国人名字的署名。由于同音或重名太多,中国人的英文杂志投稿时姓 名的拼写容易产生混乱,导致人们通常无法通过检索找到文章的准确读者。中国人名字拼音 的署名以下两种形式都没有错,比如“谢日华”可写成“Rihua Xie”或者“Ri-Hua Xie”。前一种署名形式发表的文章,在检索中题录名字的缩写是Xie R后一种形式在检索中题录名字的缩写 是Xie RH。进行检索时,前者可能会检索出成千上万篇文献,而后者只有几十或者上百篇。因此,后一种形式的署名为以后的检索带来很大的方便。 赛恩斯发现国内作者的署名确实非常不统一,结果造成很大的混乱和不准确。有些甚至产生 不可弥补的后果。举个例子,之前有学者来咨询我们的时候说自己发表文章时由于不懂英文 姓名和拼写规则,以致于很多发表的SCI论文将无法在PubMed上查找。后来,经过我们的 协助,虽然与美国国立卫生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商讨后,将大部分发表SCI论文的题录名字纠正。但是,很多早年的文章还是无法纠正。 2.作者学位的正确拼写 有些期刊要求作者署名后给出学位,一般用缩写的形式。常有的学位:PhD(理学/哲学博士)、MD(医学博士)、MSc(科学硕士)、SM(理科硕士)、和MBA(管理学硕士)等。如果一篇SCI论 文作者署名为Kristine Yaffe,MD。Kristine Yaffe是作者姓名,MD表明该作者是医学博士。

学术论文署名和单位地址格式规范标准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5c2875292.html,)/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学术论文署名和单位地址格式规范 标准 1、署名和单位地址 在期刊论文上署名能表明署名者的身份,即拥有著作权,并表示承担相应的义务,对论文负责。署名和地址的编写是检索工具编制作者检索途径、单位检索途径的需要,是引用、引文统计的需要,是评价作者水平和学术地位、影响等的需要,是出版社及读者与作者联系的需要。 2、署名对象 中国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

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排于篇首页脚注”。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集体署名时,一般应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课题组名称,并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3、署名的权利与义务 3.1 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在作品上署名即表明作者身份,拥有作品的著作权。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其他任何人不得占有、控制和使用其作品。一般期刊社在“作者须知”有关条目说明论文著作权的转让、归属等事项,作者向其投稿即表明接受期刊社的约定,国外期刊社一般要求作者填写《版权转让证书》。 3.2 文责自负 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应对论文负责。负有政治上、科学上的责任和道义上的责任。如果论文中存在剽

录用论文署名变更办法【模板】

录用论文署名变更办法 署名权是论文作者一项重要的著作权,为了进一步保护期刊录用论文作者的署名权、消除录用论文署名变更造成的学术不端和规范期刊编校流程,特制定**大学期刊社录用论文署名变更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论文署名作者的资格要求 作者姓名应在文题下按照顺序排列,排序应该由作者在投稿前确定。论文署名作者应该是:(一)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者参与论文所需材料的分析和解释者;(二)起草或者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和其他主要内容者;(三)能够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或可以在学术界进行论文答辩,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者。只有同时具备以上3条内容者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仅参与获得论文研究经费或者收集材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但可列入论文致谢名单。集体署名的论文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通讯作者的详细信息。 二、录用论文作者变更的要求 作者署名顺序、作者数量和通讯作者姓名需要作者在投稿之前确定,编辑部原则上不同意投稿后对作者署名顺序、作者数量和通讯作者等作出变更,有以下情况编辑部可以协助作者署名进行变更:(一)论文核心内容确认进行了重大修改,可以增加参与修改部分的作者姓名,具体排序由作者自行协商。对于核心内容进行重大修改的论文,编辑部需要根据论文具体修改情况重新审理并确认是否

录用。 (二)有确切证据证明同时参与论文选题、关键性内容撰写和论文修改的作者姓名投稿署名时出现遗漏,可以添加遗漏作者的姓名,具体排序由作者自行协商。 (三)开具录用通知的论文不可再删减作者。 三、录用论文署名变更的流程 (一)论文通讯作者提出论文署名变更要求,并提交论文署名变更申请书; (二)论文署名变更申请书内容包括:1、手写变更前所有作者签字;2、手写变更后所有作者签字;3、变更详细原因;4、作者具体贡献度说明和第一作者确认签名;5、如果作者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需要填写导师意见和导师签名;6、第一署名作者单位科研部门意见和联系方式,并加盖公章。 (三)署名变更申请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一作者和研究生导师(如果作者为在读研究生)的身份证复印件。 (四)各期刊编辑室主任负责审核论文作者提交的署名变更申请表,确认符合变更条件后由执行副主编审核并上报**大学期刊社主任签字确认后对论文署名做出修改,将署名变更申请表与论文运转审批表一并交于档案馆存档备查。 四、录用论文提出作者署名变更的时间结点 论文编校工作流程性较强,一篇论文的作者署名变更有可能影响期刊的排版、出版和发行工作,因此作者署名变更申请的提出必须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签名同意,文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一般要求在已接收的文章中更改作者署名和增减作者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求更改作者顺序,将过去不是第一作者的改成第一作者,将过去排在后面的作者排到前面。有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来信说,将以前排位第二的作者改成第一作者,原因是这位作者需要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才能毕业。 2.要求增加作者,一通讯作者要求在文章中增加一位共同第一作者,因为他的一位学生今年要毕业,还没有发表SCI文章,这篇文章对那位学生至关重要。 3.要求增加作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SCI带来的实惠。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在已接收的文章中添加两位国外的作者作为共同作者,原因是为了将来好进一步进行合作;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增加两位作者,说这两位对论文的发表作了较大贡献, 之前在投稿的时候忘了写他们的名字。 4.要求变更通讯作者,顺应学校的规定。一在国内湖北某高校读博的外国作者,在投稿时他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讯作者,文章接收后要发表的时候,他写信要求将导师换成通讯作者,说学校有规定,导师必须是通讯作者,他才能毕业。 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签名同意,文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因此在投稿时要认真考虑,哪些对本文的研究和写作有重要贡献,应该列入作者名单中,并且根据贡献的大小排列作者顺序。对本文研究作了贡献但还没有重要到足以列入作者名单中的人员,可以在致谢中表示感谢。

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应该怎样署名

医学研究生论文代表着自己的科研工作的成果展示,一篇论文怎样署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实中,论文的署名往往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署名的作者数量与此论文的实际贡献者人数不一致,或者作者出现的顺序与实际贡献的比例多少不一致。署名既是一种可以分享研究成果的荣誉,也代表着一种严肃的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曾有朋友在美国读研,纯粹纸面上的数学证明和计算机验证工作,看到导师给的题目,也看了导师在基金申请里说的方法后,觉得是错的,对导师说了不同的看法。导师同意学生自己想论文选题。最后朋友按照自己的方法得出些结果,写了论文把这基金对付过去了。而另一个题目,同学老做不出来就放弃了,朋友知道后对此有点兴趣,就主动请缨,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几篇论文,又对付了基金,后来这几篇论文成为他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这些论文从思路到成文,都是朋友自己独立完成的,写成后让导师签署发表,朋友是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二,挂上基金资助的名。毕业后与导师在这课题上又合作发表过几次,也是这个规矩。笔者也认为这是合理的。首先,读书到了研究生缺的不是知识、智力和动手能力了;缺的是眼界、经验和对前沿的了解,以及学术研究的传承。这后者是导师的贡献。做研究写论文,其实不难,除了一些许多人没啃动的硬骨头,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大型作业的工作量,有些甚至切好剔干净的题目,分给大学生也能做。难的是你怎么知道做这题目有意义,值得基金给钱,写出来会有人感兴趣。 医学研究生与自己导师的关系,论文贡献的是非和怎么署名也许不那么容易搞明白的,但自己怎么做,会对长远的未来更有利,却是不难想明白的,可惜有些人却悲催地钻牛角尖了。这就需要许多知识、经验对前沿和现状的了解和判断,从茫茫大海中拎出来一个有意义又大约啃得动的题目。所以我写的论文,就我导师肯定了我的选题,对研究结果的审核把关,就当得了这个副署。如果他预先花时间把问题切合适,变成了一个普通研究生工作量的题目,那他要作为第一作者也不为过。 比如我写好了一篇论文,原来是先强调一个数值计算界权威的错误,然后引出我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纵横家说君主传下提高身价的套路。导师看了后对我说,你可以吹你的方法多高明,但没必要强调他的错误。帮我改了调子,正面强调我的理论结果和新方法,用例子指出他方法的不足,送那个权威审阅,得到他肯定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跟导师做研究,其实也是个自己观察学习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研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结果该怎么表达,基金是怎么运作的,论文是怎么审批的,学者是怎么互动的,这都在你写的论文之外,也是在书本和杂志上看不到的学问传承。 我在国内读硕第一篇论文发表时,我的师兄问我,我说,是导师叫我单独署名的。他诡异地一笑说:科学上有个定理,叫1/2大于1,知道吗?我当时没有深刻体会,多年以后,开了眼界后重看我这篇学报的论文,觉得除了较早把模糊数学用到控制,欺负当时没几个地方有计算机来做仿真计算外,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的导师除了高风亮节外,也许根本觉得不值得提携这个研究结果。 其次,我的研究资助来自导师的基金,基金需要论文交账,我对导师负责,导师对基金负责,就要署名,这个良性循环才能进行下去。我前面有个师兄,拿了钱半年没出活,导师就叫他开路,导师没有义务当保姆,他也是要生存的。美国很多大牌导师实际上是在忙基金,主要工作是看方向,拿基金,管理好研究的团队,活当然要靠下面的人干。能混到这地位,在研究上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的价值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而是让一大帮人有钱拿、有活干。 当然有人说这是庸俗地对现实的妥协,我争的是公平正义!其实师生关系也像自主婚姻一样,要结合与要破裂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行动前最好先要冷静想清楚,这双方关系冷暖自知,毕竟除了自己外没人会强迫你的。 我的博士后,在医学院物理研究部门做放射治疗算法研究,题目是导师给的,内容是独立完成的,发表论文多是他打头,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领域,没有他提出的应用对象,这算法不过是个数学的技巧,没人会关注,也产生不了价值。我的算法是个改进放疗的新思路,他们以此来申请NIH新基金,在申请中,他是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我只是关键者(key person),这在美国也是常态,不是由他挑头,这基金就不会批下来,大家都没戏。所以不要过于理想化世界,许多的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并不像医学论文扣

论文署名

参考:学术论文如何署名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

学术论文著作权的作者署名规则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愈演愈烈,包括学术界,学术论文著作权也是很多学术人热切追求的。通讯的发达使得第一发明者和第一发现者的争夺也日益明显。有时候慢一步就将发现权和发明权拱手相让。著作权是任何一个科研究工作者所关注的話題,这也是一个常议论到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涉及到单位,研究机构,公司集团,国家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利益。 讲起来,最白热化的争夺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为了解决贡献不相上下的第一作者利益分配,只好有共同第一作者。常见的是两人列为共同第一作者,但也能看见更多的人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有时候导师不再需要第一作者利益了,虽然实际贡献应该为第一作者(比如idea,关键实验技术打通和论文撰写均为导师的情况下),也可能谦让至最后一名,仅列为通讯作者。久而久之,通讯作者成为了老板和idea的代名词。 那么工作辛辛苦苦做出来,论文是一种重要的公开宣布发明者或者发现者的载体。论文署名本身理论上很简单,就是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可称为论文作者,并按贡献大小分列成名次;没有实质性贡献的但是有贡献的人列入致谢中。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肯定不是这么简单,这里面有礼仪也有利益。 但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第一通讯作者排列组合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创造性”的分配利益,使得似乎每个人都变得重要起来,但是也变得让人困惑起来。分配的最后结果就是大家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个。即对愈演愈烈的利益分配论文,大家都不将其作为具体评价时候的评价依据。 当涉及到多单位的时候,除了共同通讯作者外,又有一项争夺变得非常重要,那就是第一单位。原因在于很多高校考核中不是第一单位的不计算,所以会出现赵大良老师所著博文的现象“创新不断的论文署名形式”,即第一作者非第一单位。第X作者反而是第一单位。另外,当有多名通讯作者时候,确实不好判断谁是最重要的通讯作者,一般视为等同贡献。当然如果第一作者的单位有时候有助于判断多名单位的通讯作者谁更是主要通讯作者(如果潜意识里面一定想分高下)。 这使得国内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起来,很多工作需要合作,但是良好的合作者也更加难以寻觅,常常面对的是一定被要求共同第一或者共同通讯,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贡献并不足以成为该荣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合作,在合作之前就明确论文分配的礼仪。而为了避免自己论文的无法判断贡献的下场,就是慎用利益输送。 不过,我认为在我们高校研究所团队中共同通讯作者的纠结必将长期存在。因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必须依附大牛才能生存,大牛也存在将年轻教师作为科研主力(国外导师所聘博士后的替代品)的实际需求,那么必然会长期存在共同通讯作者的现象。然而现实也是残酷的,据我所知一位我们高校老师职称外评的时候就遭遇到无法评价的结论,这给我们敲了警钟。其实国内乱搭车现象越严重,同行就越不重视第二、三作者的贡献,而这就使得本正常的合作也变得无法评价,导致大家愈来愈争抢论文中的利益而丧失了礼仪。 署名的规则,不同领域和国家是有较大的差异。隨着科学技术交流的国际化,科学家也达成了共识。涉及作者的署名权,首先得谈到署名的规则。尽管不同杂志出版了不少的规则,这些规则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缺乏实际的操作模式,很大范围仍属灰色地带,很多情况不能量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一作者和资深作者的态度。 严格的讲,任何人实际上参与了科研工作,并提供好的科研思路(尽管没有做实验),分析及实验的工具,有数据,图片,数据分析,破译结果并提供结论,都应亨有署名权。但不同实验室有自己的规则,就我知道的和经历的类型简述如下: 1太严格型:我们常看到有些大型实验论文仅有二到三个作者,诚然有个別人能达到这点,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不可取之处,对于一个好苗头的课题应鼔励更多人加入,从中得到训练及经验,这对于大学学生和资源缺乏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尤其重要。但我也不是那种平均平义者。我认识的有几个实验室,所有实验员都没有署名权,尽管他们准备了大量的实验,他们只在最后的致谢栏处给于感謝。 2太不靠谱型:由于存在灰色地带及很多情形不能量化,不论国内及国外,论文署名存在很多弊端,我想只是轻重不同罢了。有很多情况下署名也突破了道德底线,成了利益转化的工具。这些情况也只有待以时日看否能够得以解除。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终审稿)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 的问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签名同意,文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一般要求在已接收的文章中更改作者署名和增减作者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求更改作者顺序,将过去不是第一作者的改成第一作者,将过去排在后面的作者排到前面。有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来信说,将以前排位第二的作者改成第一作者,原因是这位作者需要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才能毕业。 2.要求增加作者,一通讯作者要求在文章中增加一位共同第一作者,因为他的一位学生今年要毕业,还没有发表SCI文章,这篇文章对那位学生至关重要。 3.要求增加作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SCI带来的实惠。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在已接收的文章中添加两位国外的作者作为共同作者,原因是为了将来好进一步进行合作;一位作者来信要求增加两位作者,说这两位对论文的发表作了较大贡献,之前在投稿的时候忘了写他们的名字。 4.要求变更通讯作者,顺应学校的规定。一在国内湖北某高校读博的外国作者,在投稿时他既是第一作者又是通讯作者,文章接收后要发表的时候,他写信要求将导师换成通讯作者,说学校有规定,导师必须是通讯作者,他才能毕业。

文章一旦投稿,作者人数和署名顺序一般是不能改动的,如果需要修改作者署名,需要说明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的原因,并且所有作者均需要签名同意,文章接收以后,一律不得增减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因此在投稿时要认真考虑,哪些对本文的研究和写作有重要贡献,应该列入作者名单中,并且根据贡献的大小排列作者顺序。对本文研究作了贡献但还没有重要到足以列入作者名单中的人员,可以在致谢中表示感谢。

学术论文署名,一个越来越乱的角落

如今在学术界,学术论文作者署名这一项,反映出很多问题,论文署名不当等屡屡见诸于媒体。今天笔者关于论文署名的混乱现象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署名不当,它包括无贡献署名或者与贡献不相称的署名,乃是学术不端的表现之一。对署名重视的原因是,署名是认定作者贡献的依据,而且也经常与作者的实际利益有关;放在世俗的观点里,无非就是“名”与“利”。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不当署名引起学术界的不满甚至批判,是因为这种做法侵犯了作者的“名”与“利”。 在那个时代,由于论文署名与实际利益关系不大,再加上在政治高压下对个人利益的批判,所以无人敢对这种集体署名提出异议。后来中国的政治气候变化了,开始承认个人贡献,论文署名也就恢复正常了。后来随着论文“定量评价”体系的出世,论文署名变得越来越重要,与个人利益也有了直接的关联,也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当署名问题。 网上最近关于署名问题沸沸扬扬的讨论,盖因某博主谈及一本科普著作由某流行作家任主编的事,并认为这样的做法“值得探索”。该博主的意思似乎是说有利于科普著作的发售,至少其支持者如是说。不少参与辩论的人都声称对方误解或者混淆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讨论似乎变成了一场混战。我认为具有争议性的不在于科普著作本身的问题,而在于是否应当为了“更好地传播知识”而对不当署名问题刻意忽视,甚至如那篇引发争论的博文所言,这是一个市场经济下值得探讨的有益做法? 当我们对有些科研人员给亲戚同事友情署名或让领导挂名的行为予以谴责时,为什么应该对这种拉名人署名的做法心安理得?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种署名,那么给科研项目资助的人,或者期刊编辑是否也可以署名?他们也是使得论文得以发表的人,不是吗?这样不断地推而广之,署名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有关署名的规范对于中国人是否属于舶来品不好说,但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对于不当署名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和批评,以及中国出现此类事件时,公众舆论对西方学术界有关规则的认同,体现出西方学术规范对中国的影响。说到对个人贡献不够重视,在中国文化环境里似乎比较有传统,与西方承认个人贡献的传统不同,中国长久以来缺乏以人名命名的理论、公式、发现的做法。中国这种“集体主义”传统在文革期间达到登峰造极。看看那时的期刊,除了每期必有的最高指示外,就是论文里“xx 课题协作组”、“xx 单位”一类的署名。这种做法也为青蒿素这类重要发现给个人授奖时带来认定的麻烦。 其实曾有不少有钱人买作品的事,即使著名艺术家如莫扎特者,也为出钱的人做过这种事。不过艺术家与有钱人签署的合同上,写明的是作品的版权属于出钱人,但还承认艺术家是作者。当然,有的有钱人希望连作者的名字也据为己有,如莫扎特的《安魂曲》就是以此为目的而作,尽管后来并未实现。也许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行为,应该是理直气壮,与道德无涉吧? 如果进行一个大胆猜测,那就是上述引起争议的博主对于科普著作上的署名并不在乎,觉得只要能让书出版就行,况且又没有把作者的名字抢去,这样做甚至还对于书籍热卖有利。对此我很好奇地想问,假如该博主的某篇论文投稿前请一个大牛过目,大牛的唯一“贡献”就是告诉原作者,你应该写得能让更多不同专业的人看懂,这样才有利于在《科学》或《自然》这样读者群甚广的杂志上发表。那么该博主是否愿意把大牛作为通讯作者,使论文更有机会在顶级杂志发表,被更多的人关注? 我们的很多老师,看到很多有潜力的人逃离科研。然而,我们的学校,现在保证学生的适当权益了吗?让他们对科研有更多的兴趣了吗?如果像该校一样,制定一些明目张胆的强盗政策,我肯定,在不久的将来,会让更多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对科研失去兴趣! 近年来耳边不断充斥的“团队”热,又导致了带头人在团队所有论文上署名的现象。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更加复杂,界限也更加难以界定。如果团队是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逐渐形成的,带头人对于团队方向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和贡献,那么其在团队上论文都署名还算基本正常。不过,那种在短期内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横跨多个学科的“团队”,领头人在团队所有的成果产出上都署名,又该怎么看待? 然而,学生第一作者有错吗?当然没有错。很多情况下,学生默默无闻地看文献,辛辛苦苦做实验,踏踏实实整理数据,认认真真分析结果,勤勤恳恳撰写论文,反反复复修改投稿。对于他们,写一篇好的论文,怎么也需要好几个月。投出去了,被期刊接收了。反过来,因为把自己放在第一而只能算60% 的成绩。荒唐呀,荒唐。无耻呀,无耻。这样的评审制度,真是杀人不见血,损人不利己。对于这种评审制度以及他们学校研究生院老师的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