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原子的结构

初中原子的结构

初中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初中阶段学习原子的结构是为了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变化过程。本文将从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性质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质子质量单位;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云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电子云中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1.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小而致密的区域。质子的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是不同的。

2. 电子云

电子云是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一层层电子组成的区域。电子云不是一个确切的轨道,而是由一系列能量不同的电子轨道组成的。电子轨道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三、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也有所差异。

1. 原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接近于1质子质量单位。

2. 原子的大小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3. 原子的电荷

原子的整体电荷为中性,即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正电荷和负电荷完全抵消。根据原子核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可以判断原子是否带正电荷(失去了电子)或带负电荷(获得了电子)。

4. 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结构决定。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原子通过与其他原子的电子重新组合,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总结起来,初中原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性质。通过学习原子的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过程。当然,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会进一步了解原子的其他性质和更复杂的结构模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认识历程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讲解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认识历程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讲 解 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1、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那么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可以再分吗?,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对原子的结构认识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1.1、道尔顿(1803年提出:实心小球模型)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个坚硬的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他对原子结构认识有以下几点: ①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②原子是个实心小球; ③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等。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虽然不正确,但他第一个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为以后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汤姆森(1904年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证明原子可分,并提出了“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圆球状内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的电子像一粒粒葡萄干一样均匀相欠在其中。他对原子结构认识有以下几点: ①原子可以分为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物质; ②原子是个平均分布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相嵌在其中; ③电子是静止不动的。 1.3、卢瑟福(1911年提出:核式模型或行星模型)

1909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也叫金箔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α粒子去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都能穿过金箔,且发生很小的偏转,很少的α粒子发生大的偏角,极少数α粒子发生超过90度的偏转,极个别的α粒子发生180度角偏转而反弹回来。 核式原子的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①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带正电的原子核上; ②原子内部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③带负电的电子随意的绕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运动; 1.3、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提出:波尔量子化模型) 1913年波尔原子模型指出: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层面上运动。 波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 ②在不同轨道上的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③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1.4、现代电子云模型(1926年提出)

初中原子的结构

初中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初中阶段学习原子的结构是为了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变化过程。本文将从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性质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质子质量单位;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二、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云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电子云中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使得原子整体电荷为中性。 1.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小而致密的区域。质子的数目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是不同的。 2. 电子云

电子云是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一层层电子组成的区域。电子云不是一个确切的轨道,而是由一系列能量不同的电子轨道组成的。电子轨道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三、原子的性质 原子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并且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也有所差异。 1. 原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接近于1质子质量单位。 2. 原子的大小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不同,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3. 原子的电荷 原子的整体电荷为中性,即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正电荷和负电荷完全抵消。根据原子核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可以判断原子是否带正电荷(失去了电子)或带负电荷(获得了电子)。 4. 原子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5.【性质与变化的区别】:描述性质时常常要加上“能”“易”“会”“可以”等修饰语 46.【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构成它的微粒保持】: 例如:(1)水由水分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2)铜由铜原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铜原子保持; (3)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化学性质由钠离子和氯离子保持 原子的构成基础知识归纳 47.【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b.汤姆森的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是可分的; C.卢瑟福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8.【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1)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49.【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薛原子核. 学[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0.【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由于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1.【原子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 (5)原子的质量是由原子核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6)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52.【原子的性质】: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2)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4)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5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如铜、铁)非金属固体(如金刚石、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 稀有气体(如氮气、氖气、氩气等) 54.【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C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小管^ 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网) 计算式: =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 5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每一层上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电子层数)。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系统整理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系统整理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现象和探索物质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内容。 一、原子的概念与组成 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电荷中性。原子的数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数目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外轨道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位于核心位置,中子与质子有着相同的质量,但没有电荷。电子以能量层级的形式环绕在原子核周围。 三、质子与原子序数 质子是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它决定了原子的特性。每个元素的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是固定的,称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性质越重。例如,氢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其原子序数为1,而金的原子序数为79。 四、电子与能级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其数目与质子数目相等,保持着原子整体 的电中性。电子以能级(壳层)的形式存在,能级从内向外依次为K、L、M、N层。每个能级都有特定的能量和最大电子容纳量。K层能级 最近核心,容纳最多2个电子;L层次之后,容纳最多8个电子。 五、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我们可以得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例如,氢 原子只有一个能级K,因此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个;氧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为2、6;钠原子为2、8、1。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决定了 它们的化学性质。 六、同位素与质量数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不同的质量数的原子。质量数是 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质量有所不同。例如,碳的同位素有碳-12、碳-13和碳-14。 七、原子的相对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方便测量和比较原子的质量,科学家引入了相对质量的概念, 即以质子为标准,质子的质量为1,其他粒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而言。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值。通过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任意物质的摩尔质量。 总结:原子结构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对我们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文所述的原子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整理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整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结构是化学 研究的基础,是我们理解物质的组成和特性的关键。本文将整理初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 由带电粒子组成,主要包括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和电子(带负电荷)。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外则围绕着电子构成电子壳层。原子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中子数用字母N表示,而电子数则 与质子数相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的基本粒子及其特性。质子是位于原子核中的粒子, 它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质子的电荷量为+1。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其质量 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荷。电子是原子中最轻的粒子,质量很小,电荷量为-1。电 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不断地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然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原子的构成和电子排布规律。根据电子在轨道上的分布 情况,可以了解到原子的电子排布。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同一个原子内的电子不会拥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根据欧姆定律,原子核外的电子对核的作用力等于电子对其他电子的斥力之和,因此电子在壳层上的排布符合能量最低的原则。 原子的壳层结构类似于梯型,每个梯级称为一个壳层,壳层主要分为K、L、M、N等几个能级。K能级最靠近原子核,能量最低,最靠近原子核的第一个壳层 只能容纳2个电子。L能级次之,容纳8个电子。M能级容纳18个电子。N能级 容纳32个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符合2n²规则,其中n为壳层的能级编号。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子核的结构与质量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集中于原子核中心。原子核的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有关。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用字母A表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差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与性质详解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与性质详解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对于理解化学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化学中原子的结构 与性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 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的。电子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部。 二、质子与中子 质子和中子都存在于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中子的数量则可以略有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质子数量,即 原子序数。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都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 三、电子 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它们位于原子核外部的电子壳层中。电子的 数量取决于原子的中性状态,与质子数量相等。电子质量相比质子和 中子可以忽略不计。 四、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元素的性质规律和周期性。在周期表中,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并分为不同的元素类别。

五、原子的性质 1.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原子半径来衡量。原子半径随 着元素周期增加而增大。原子半径的大小影响着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 素类别。 2. 原子的离子:原子可以失去或者获得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失 去电子的原子成为阳离子,带正电荷;获得电子的原子则成为阴离子,带负电荷。离子的形成与元素的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3. 原子的化合价:原子的化合价指的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原子 与其他原子结合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目。化合价决定了原子的 化学反应能力和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方式。 4.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虽然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质子数 不同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其物理性质 和放射性可能存在差异。 六、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确定了原子 的质量和质量数,而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 应能力。 七、原子结构的深层含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原子结构不仅仅是化学领域的基础概念,还涉及到物理学、生物学和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原子结构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特性以及构成物质性质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我们要知道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即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心,具有正电荷;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心,没有电荷;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核壳层中运动,具有负电荷。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约为1个质子质量,而电子的质量则远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其次,原子的结构通过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质量集中在核心,占据了原子大部分的质量。而电子则以电子壳层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一般来说,原子中的电子数目与质子数目相等,因此原子总体上是电中性的。 进一步,我们需要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对原子的性质造成的影响。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的原子序数,用来表示元素的特性,比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中子数的变化不影响元素的性质,只会使得同一元素的同位素数目不同。电子数的增减会产生离子,正离子为失去电子的原子,负离子为获得电子的原子。这些离子的形成会导致化合物的形成。 另外,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是有规律的。我们通常使用能级模型来描述电子的分布。能级分为K、L、M等不同的壳层,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每个壳层具有一定的容纳电子数目上限,即2n^2,其中n代表壳层的能级数。例如,K 壳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L壳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根据能级分布的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出元素的电子排布方式,比如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其电子排布为1s^1。 原子结构还涉及到原子的质量和电荷。原子的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最常用的单位是相对原子质量单位(u)。一个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约为1u,而电子质

初中物理教案 原子的结构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

初中物理教案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核 和电子的组成 初中物理教案 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 一、引言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提到原子这个概念。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了解其结构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重点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 二、知识概述 1. 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以轨道方式环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核

原子核主要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不带电 荷的。原子核的质量主要来自质子和中子。 3. 电子 电子是质量极小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围绕原子核以不同的 轨道运动,轨道与能级有关。电子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来跃迁到 不同的能级。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并且能正确区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2. 掌握电子的运动方式和能级变化的原理。 3.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流程安排 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原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思考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的性质,以及电子的特点和轨道运动方式。 3. 实验演示(20分钟) 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原子核结构和电子运动。可以借助模型、动画或实际实验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拓展学习(10分钟) 提供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研究等方式深入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5. 总结归纳(5分钟) 学生与教师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梳理思路,确保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检查并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配备图文详解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配备图文详解化学原子结构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 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非常重要。本文将通过图文详解的方式介绍化学 原子结构,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无电荷的中子和带负 电荷的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形成了原子核,而电 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图1:原子的组成示意图 二、质子和中子 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内,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被认为是原子的基本粒子。 图2:质子和中子的示意图 三、电子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带有负电荷。在原子的 稳定状态下,电子的数目与质子数目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图3:电子的示意图 四、能级和壳层

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并不是任意的,它们处于特定的能级和壳层上。能级是电子运动的轨道,而壳层则是能级的集合。 图4:能级和壳层示意图 五、简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表示原子 的组成。在这种示意图中,原子核用一个圆圈表示,圆圈上标出了质 子的数量,而外围则用一组圆圈表示电子的轨道。 图5:简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六、元素的原子结构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质子数,这也是元素间区别的重要依据。通过 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元素有多少个质子。 七、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量数不同。同位素可以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常常用 于辐射治疗和放射性示踪。 图6:同位素的示意图 八、总结 通过图文详解,我们了解了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 电子的特征,以及能级和壳层的概念。理解原子结构对于进一步学习 化学知识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认识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讲解专题辅导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模型”知识讲解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例1发现原子内有电子的科学家是() A. 汤姆生 B. 卢瑟福 C. 玻尔 D. 道尔顿 答案:A 解析:如下表: 点拨:原子结构是通过科学家不断地建立与修正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思考研究而得到的。 二. 原子的构成 例22002年初,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磁冰箱,其效率比普通冰箱效率高30%以上,生产磁冰箱所用的材料中含稀土元素钆,钆元素的一种原子其核电荷数为6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质子数为。 答案:64 64 解析:(1)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为: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核外电子(带负电) ⎡ ⎣ ⎢ ⎤ ⎦ ⎥ ⎡ ⎣ ⎢ ⎢ ⎢ (2)原子中的电量关系:(原子核带的电称为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所带的电称为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 所以: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各组成部分的质量关系: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就是整个原子的质量。 点拨:原子的电量之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原子变化的开始,原子因为电子的得失而变成离子,离子的结合就形成了新物质。 三.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例3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答案:C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三者的导同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点拨:本题可看出,无论是物质还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四. 同位素 例4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13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3517Cl和3717Cl表示()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讲解

原子的结构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高清课堂《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氯17 18 17 35.5 铁26 30 26 56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初中化学挖掘--联系--归纳——原子结构与化合价关系学法指导汇编

初中化学挖掘 联系 归纳——原子结构与化合价关系 陈世华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简单介绍了原子结构理论知识,这部分内容对高中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它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这部分知识成为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在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适当联系高中内容,进行规律总结,以便同学们作好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准备。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如下规律: (1)第一层排2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2个电子。例如,硫原子原子核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其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 。 二、原子结构与化合价 化学上,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K 层为最外层时,达到2电子为稳定结构)。 1. 金属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易失去,即最高正价数等于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非金属元素 原子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多得电子数等于8减最外层电子数(氢:2-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 特殊元素 对于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最外层已达到稳定结构,既难得电子也难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稳定;对于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的碳(硅)、氢,因为它们介于得失电子之间,易形成共价化合物,且形成化合物能力强。科学界一般认为,组成化合物种类多的三种元素排序为:H>C>Si 。 4. 特殊化合价 教材中只给出“常见元素化合价”表,并不等于没有其他化合价。元素化合价只要介于其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之间的任意一种化合价,都视为合理。例如,氧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单质时氧元素为0价,所以-2与0之间有-1价,如2222BaO CaO O Na 、、。硫代硫酸钠(322O S Na )中硫呈+2价,介于+6价与-2价之间。 三、原子结构与化合物类型 化合物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一些活泼的金属(如钠、镁、钾、钙等)与一些活泼的非金属(如氟、氧、氯等)相互化合时,采取得失电子的方式使各自成为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初中物理核能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核能是指原子核中储存的能量。在物理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是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而保持稳定的。 一、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体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性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以负电荷绕原子核运动,电子的质量和质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电子的数量和质子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中性。 二、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性子组成的,它们分别存在于原子核的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中。质子具有正电荷,而中性子不带电荷。质子子壳和中子子壳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以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原子核。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由核子的排列组成。核子是指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它们以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原子核。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原子核结构,这也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原子核的结构可以通过核素符号来表示,核素符号由元素符号和质子数、中子数组成。

三、原子的稳定性 原子的稳定性与核子的排列和核力的平衡有关。在原子核中,质子 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很大,但是核内却能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原子核中 的核力能够抵抗质子之间的排斥力,使得原子核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子核的稳定性取决于中子和质子的比例,以及核子的总数。在大 部分情况下,原子核中的质子与中子的比例是接近1:1的。这是由于中 子的存在能够增加原子核内部的力量,使其更加稳定。原子核的总数 也会影响到其稳定性,过多或过少的核子都会导致原子核的不稳定, 进而发生放射性衰变。 四、分子的结构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在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 价键或离子键相互连接。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 它使得原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分子结构。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 质和化学反应。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的原子组成的, 不同的原子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分子。分子通过化学键将原子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了一个整体,具有新的性质和特征。 五、核能的应用 核能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核能的最重要的应用 就是核能的利用,包括核能的发电、核武器的制造等。核能发电是利 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来产生电力。核反应堆中的核燃料

初中化学原子、分子、离子讲义

原子、分子、离子 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及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活泼 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8或2(He)稳定稳定 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初中化学第五讲分子原子原子结构

分子和原子、原子结构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 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固体时分子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某某分子由某某原子和原子某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某某由几个原子某某和几个原某某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结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1 (2 (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前20号元素、电子排布、离子)(人教版精编讲义+习题)

2019年初中化学专属讲义 课题:原子的结构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201 年月日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 1.原子的再分 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 (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质子 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 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不带电)中子 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子(带负电) 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

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 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⑤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难点) 1.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1)电子层: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即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成为电子层,用“n”表示。电子层最多的有7层,最少的有1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分层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3)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量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2个) 【注】 在原子中,电子层并不真实存在,只是科学家为了研究方便进行得一种认为规定,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2.原子结构示意图 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