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纸质版)

申请人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学时间年月学科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何时在何大学何何时获何校何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本科毕业(如为提前或直接攻博者请注明)

博士学位

论文工作起止时间年月—年月论文题目

按序号;项目名称及来源;主要参加者(排序);博士生本人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及完成(或获奖)情况等顺序填写:

在校期间参加与

学位论文有关的

科研及获奖情况

按序号;论文(专著)题目;刊物名称;刊物主办者名称;发表时间、卷、期、页码;所有作者姓名;本论文与学

位论文相关章节;被SCI 或 EI 收录情况及相应的收录号等顺序填写(限填有代表性的论文或专著 3 篇):

在校期间发表与

学位论文有关的

论文或出版专著

情况

(仅限本人以第

一作者发表的论

文情况)

包括上述 3 篇论文(专著)在内,本人以第一作者共发表论文篇,其中 SCI 收录篇、 EI 收录篇ISTP 收录篇。

导师对学位论文总体水平的评价(优秀、良好、基本合格)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是否博导

博士

1

学位

论文

2

评审3

专家

4

名单

5

专家评审意见汇总

专家打分情况(按百分制,按评审专家名单中的序号排列)

平均得分评议项目

(按百分制)

12345

论文选题(15 分)

审论文综述(10 分)

见论文反映作者的基础理

汇论与专门知识( 30 分)

总论文反映作者的科研能

35 分)

力与创造性(

写作能力(10 分)

总分

注: 1、本表是《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电子版)》的简写版,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学位用。

2、本表只收纸质版本,且必须打印,在答辩后的 5 天内,经申请人签名后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所在学院(系)各一份。

评审专家结论(综合各位评审专家的结论性评语后逐条填写):

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所有评审专家的意见都必须填入,同类的意见可归并):

评审专家优秀人;良好人;中等人;评审专家同意答辩人;修改后答辩人;

是否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人;

对学位论文总体评价情况

一般人;较差人;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是否博导

答辩委员会

组成人员名单

秘书

答辩委员会决议(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中照抄):

声明:

本表所填内容真实、准确,且严格按照表格所要求的格式填写,如有差错,本人愿承担后果。

申请人签名:年月日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电子版)

申请人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年月日入学时间年月学科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何时在何大学何何时获何校何专业硕士学位

专业本科毕业(如为提前或直接攻博者请注明)

博士学位

论文工作起止时间年月—年月论文题目

何时何地

因何原因受过处

分或奖励

课程名称学分成绩考试方式课程名称学分成绩考试方式

博士所有课程考

试成绩

按序号、项目名称及来源、主要参加者(排序)、博士生本人在项目中承担的任务及完成(或获奖)情况等顺序填写:

在校期间参加与

学位论文有关的

科研及获奖情况

按序号;论文(专著)题目;刊物名称;刊物主办者名称;发表时间、卷、期、页码;所有作者姓名;本论文与学

位论文相关章节;被 SCI 或 EI 收录情况及相应的收录号等顺序填写:

在校期间发表与

学位论文有关的

论文或出版专著

的情况

(仅限本人以第

一作者发表的所

有的论文情况)

注: 1、本表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在网上审阅用,为word 文件,文件名为“学科名+博士生姓名” ,例如:光学工程李力。

2、本表电子版在答辩后的 5 天内送交研究生院学位办或发至:

学位论文情况简述(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中照抄):

一、学位论文内容简介

二、对论文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述

三、学位论文创新之处

指导教师意见(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中照抄):

一、对作者在学位论文中关于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准确性的评价

二、对学位论文所反映的作者基础理论水平的评价

三、对学位论文所反映的主要学术见解和创新点的评价

四、对学位论文撰写正确性的评价(包括格式、引用标注、公式、图表、计量单位和文字表述等)

五、对学位论文总体水平的评价(分优秀、良好、基本合格等级划分)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是否博导博士

1

学位

论文2

评审3

专家

4

名单

5

专家评审意见汇总

专家打分情况(按评审专家名单中的序号排列)

评议项目平均得分

12345论文选题( 15 分)

审论文综述( 10 分)

论文反映作者的基础理

论与专门知识(30 分)

论文反映作者的科研能

力与创造性(35 分)

写作能力( 10 分)

总分

评审专家结论(综合各位评审专家的结论性评语后逐条填写):

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所有评审专家的意见都必须填入,同类的意见可归并):

评审专家优秀人;良好人;中等人;评审专家同意答辩人;修改后答辩人;

是否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人;

对学位论文总体评价情况

一般人;较差人;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是否博导

答辩委员会

组成人员名单

秘书

答辩委员会决议(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中照抄):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毕业条件(2014新版)《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

南理工研…2014?447号 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 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已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届第二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4年夏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本规定执行。 2014年夏季之前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既可以按原规定执行,也可以按本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目录 2.部分被CSSCI收录的期刊目录 3.思想政治教育类重要期刊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 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4版)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投向指南(试行)》。 一、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在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并被会议论文集收录1篇; 3. 受理1项发明专利(排名前二); 4. 通过软件产品检测,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排名前二); 5. MBA、MPA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研究报告,MTI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翻译报告(作品); 6. 体育类学位点的研究生,在体育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7. 艺术学位点的研究生,参加两次国家级的设计竞赛或举办由设计与传播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同意的个人作品展1次。 二、对博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必须符合或高于以下四类标准之一: (一)第一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1篇或2篇)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南京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23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生659名左右(含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公开招考), 其中工程博士50名。招生专业与导师信息查看《南京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导师介绍。各学院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考生报考情况作适当调整。 我校招收的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形式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我校各学院用于公开招考的招生计划参见附表,各学院导师的招生名额有限,报名前考生必须向报考学院和导师进行咨询,了解报考学科专业招生计划情况并征得导师同意后再报名。 二、招生方式 (一)直接攻博 直接攻博是面向校内外选拔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二)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是面向校内在读硕士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根据《南京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规定》进行选拔。 (三)公开招考 1、公开招考是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按照“申请-考核”方式遴选博士生。 2、公开招考含专项计划招生。我校专项计划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计划”。 (1)我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招生专业为我校各博士招生专业。 (2)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博士,招生专业为数学、物理、力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兵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联合培养单位包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和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4个科研院所。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

研究生〔2014〕51号 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现将经过修订的《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予以公布,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原同名文件(2010年8月10日下发,南理工研[2010]79号)作废。 附件:《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 二〇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主题词:博士学位预答辩细则

附件 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细则为了提高我校博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决定实行博士学位论文正式评审前预评审和预答辩制度(以下简称“预答辩”)。预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对预答辩前的学位论文进行前期质量把关,并为预答辩提供参考性意见,预答辩的目的是判定博士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标准,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博士学位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据此对博士学位论文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后定稿。 一、预评审 1. 申请人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方可提出预评审: 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考核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对未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还须采取适当的方式考核部分硕士课程。 2. 预评审事宜由申请人在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且经导师同意后在所在培养单位教务员处办理。 3. 申请人提交的预评审材料为学位论文和预评审评阅书2份和专家评审费(具体费用由所在培养单位自定)。 4.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原则上为2人,且都是本领域内博士生导师或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 5. 评阅专家对学位论文质量全面把关,着重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工作量和撰写质量等予以审查,根据审查情况填写《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评审评阅书》,该评阅书作为申请人预答辩材料之一提供给预答辩专家。 6. 学位论文预评审意见有关问题的处理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南京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七届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分门类分别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少数暂无授予权的学科需授予学位的,可向有权授予学位的高等院校的有关学科申请相应的学位,并按该校的规定办理申请手续。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三条学校成立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会一般由十九至二十五人组成,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至二人,委员会成员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任期二至三年。委员会成员由学院提名,经遴选后由校长确定。 第四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若干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由五至十五人组成,分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分委员会成员应具有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任期二至三年。分委员会的组成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批准。 第五条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审议并做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2.审议并做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3.审议并做出授予名誉学位的决定; 4.审议并做出撤消学位的决定; 5. 审查申请增列或调整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6.审批增列或调整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 7. 审批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 8.审查、批准博士、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9.研究、处理学位授予工作中的争议和其它事项。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 1.受理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2.受理授予硕士学位的申请,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3.负责推荐并初审本领域内申请增列或调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事宜; 4.初审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 5.初审博士、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6.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代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某些职责。 第六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其分委员会形成重要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方为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为学位办公室,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设兼职秘书一名。

博士毕业工作流程准备版

南京理工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审批工作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审批工作 1.提出预答辩申请前,须填写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

表; 注:本表不存档,作为工作过程表格,可手工填写或打印; 2.预答辩注意事项: 1时间一般安排在学位论文送审前1-3个月内; 2需要3位评审老师参加预答辩,每位预答辩评审老师的评审费用报销时不超过200元; 3通过预答辩后,须将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登记表复印一份,自己留一份,交一份至学院教务办公室周琳玲老师处; 3.预答辩之后,学位论文送审之前携带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 况登记表附件和开题报告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领取相关表格: 1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工作单; 2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 注:本表作存档用,必须手工该填写,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改; 3博士信息上报表; 注:本表不存档,作为工作过程表格,可手工填写或打印;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提交的材料清单; 5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综合情况表研究生院网站可直接下载,打印3份2份以后提交,1份自己保存,电子版最后通过邮件发给研究生院学位办; 注:本表不存档,提供给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时用,必须打印; 6到学院研工办B232领取毕业研究生登记表; 注:本表作存档用,除答辩委员会决议复印外,其余内容必须手工填写,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改;

4.学位论文送审,将以下材料送交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1准备3份学位论文作者姓名和作者有关的论文、参考文献以及论文致谢部分一律删掉; 2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第3、6页复印3份第6页复印时隐去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初期不签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3盲审费用1050元; 注:论文盲审一般在40天左右,如果有寒暑假时间会稍微长一些,盲审结果都是“良好”以上可以直接申请答辩环节,如果结果有“中”,需要修改一段时间再进行提交答辩申请; 5.答辩前准备: 1各学院至少在答辩7天前安排确定答辩日程,并将学位论文提前送交答辩委员;答辩前3天,至少在校内张贴3张海报,海报到研究生院学位办领取; 2自我介绍一份:包括学习经历、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科研情况以及论文盲审评价评价中的不足之处也要写; 3博士答辩学位论文至少准备6份7份为佳; 4答辩投票决定单,学院教务办公室周琳玲老师处领取; 5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草稿一份; 6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审定表相关内容提前写好交给答辩秘书,由答辩秘书交给答辩委员签字; 7答辩程序和流程打印7份,导师、答辩秘书、5为答辩委员各一份; 8答辩酬金单1份,及答辩老师费用;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修订

附件: 南京理工大学 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4年修订)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投向指南(试行)》。 一、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在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并被其会议论文集收录1篇; 3. 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1项专利(排名前三); 4. 艺术类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参加两次国家级的设计竞赛或举办由设计与传播学位分位委员会组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同意的个人作品展1次。 二、对博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必须符合或高于以下四类标准之一: (一)第一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1篇或2篇) 申请人发表1篇SCI、SSCI检索的本学科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学术论文(SCI、SSCI分区表中一区、二区论文)或被A&HCI

收录的期刊论文; 或2篇SCI(E)、SSCI源期刊论文。 (二)第二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3篇) 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以下类别期刊中至少发表1篇论文: 《中国科学》(全辑); 《科学通报》(全辑); SCI(E)、SSCI源期刊。 2.被EI核心版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在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见附表1)发表的论文,若被EI 核心版收录,可冲抵本类标准中(1)的论文;若没有被EI核心版收录可冲抵(2)的论文。 3.在指南中的其它期刊发表论文1篇,如果申请人在第1、2条规定的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本条款要求可以取消。 申请人必须有1篇以上的外文撰写的正式发表(有出版刊号)的学术论文。若上述三个条款的论文没有外文论文,则另需1篇外文撰写的正式发表(有出版刊号)的学术论文。 (三)第三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4篇) 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在以下类别期刊中至少发表2篇论文: 被EI核心版收录的期刊论文; 部分被CSSCI收录的期刊(见附表2)。 在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见附表1)上发表的论文可以冲抵本条款的论文。 2.在指南中的其它期刊发表论文2篇,如果申请人在第1条规定的期刊发表2篇以上论文,则超出的论文可以1:1冲抵本条款的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开题及撰写要求

某某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与撰写的规定 〔研究生〔2014〕49号〕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对于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非常重要,学位论文阶段包括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与撰写。选题是学位论文工作的关键,而开题报告如此是保证学位论文进度、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现提出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与撰写的规定。 一、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与撰写的有关规定 〔一〕学位论文选题 1.选题一般应与课程学习同时进展; 2.选题要考虑本学科的开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选题应尽量结合国家下达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关键性问题; 4.选题因学科门类的不同可以是多样化,因研究工作的不同可以是多种类型的,但必须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 5.所选课题应来源于本学科研究X畴的科研课题或应用项目,在经费、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根本物质条件,对其可行性进展充分论证; 6.指导教师充分了解硕士生的专长,结合硕士生在某方面的特长和兴趣指导选题; 7.鼓励论文题目由研究生自己拟出或导师和研究生分别拟出,共同商榷,但都需结合学科的研究方向充分调研。 〔二〕学位论文开题 1.开题时间

开题报告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完毕前完成,无故不按期开题者,不允许按期进展学位论文辩论。 硕士学位论文从开题通过之日到辩论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在选题、调研等根底上撰写《某某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的来源与选题的依据。着重说明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展趋势与存在问题〔附主要参考文献〕; 〔2〕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预期创造的成果; 〔3〕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步骤和进度,以与完成论文所需的研究和实验条件等; 〔4〕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与相应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研究经费预算计划和经费落实情况等方面。 3.开题报告的要求 〔1〕字数:字数不少于8000字〔其中文献综述5000字左右〕; 〔2〕参考文献:要求查阅不少于40篇与选题相关的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总数的1/3,近五年的文献不少于总数的1/3; 〔3〕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需符合《某某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的相关规定。 4.开题报告会的组织与要求 〔1〕开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人数成立相应的开题报告考核小组,每个考核小组设组长和秘书各1名,成员由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组长必须由正高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毕业条件(2014新版)《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

南理工研…2014‟447号 关于印发《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 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014版)》已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届第二次会议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4年夏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按本规定执行。 2014年夏季之前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既可以按原规定执行,也可以按本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学校选定的部分中文期刊目录 2.部分被CSSCI收录的期刊目录 3.思想政治教育类重要期刊目录 南京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 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 (2014版) 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博士、硕士研究生或其他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在向我校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时,必须以第一作者且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本规定中的“指南”系指2009年12月印发的《南京理工大学期刊论文投向指南(试行)》。 一、对硕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 在统计源期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并被会议论文集收录1篇; 3. 受理1项发明专利(排名前二); 4. 通过软件产品检测,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排名前二); 5. MBA、MPA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研究报告,MTI研究生提交1份被政府、企事业单位采纳的翻译报告(作品); 6. 体育类学位点的研究生,在体育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7. 艺术学位点的研究生,参加两次国家级的设计竞赛或举办由设计与传播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同意的个人作品展1次。 二、对博士学位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申请人发表学术论文必须符合或高于以下四类标准之一: (一)第一类标准(要求论文总篇数至少1篇或2篇)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 料 学 院 分册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

目录 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 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 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 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

博士 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科代码:0805) 一、学科简介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三、研究方向 1.新型金属及复合材料 2.纳米材料与技术 3.先进功能材料(光、电、磁等) 4.新能源材料 5.生物材料 6.无机非金属材料 7.材料表面工程 8.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9.材料连接与控制 四、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4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8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