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观潮(1)

1观潮(1)

1观潮(1)
1观潮(1)

四 年级语文《1、观潮 》导学案 执笔人:张欣 备课组长 :曹红霞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 课题 1、观潮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板题,理解题意)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引导学生鉴赏。 三.预习检测。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称 笼 蒙

薄 号 观

四、说说你的收获:(自由展示)

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2、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吗?

五、说说你不理解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自主

结构

化预

预习

检测

小组

交流

自由

展示

锁定

疑难

四年级语文《观潮》导学案 执笔人:张欣 备课组长: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2 课题

1、观潮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潮来时、潮过后的壮观、奇特的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重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行、思其序

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规律。

教 学 流 程

学 案 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展示。 问题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问题二:潮来前看到了什么?作者观察的顺序是什么? 问题三:细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找描写潮来时的景象和声音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假如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做什么? 问题四:作者是怎样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提示: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描写?) 二、课后作业:以解说员身份,以课本为蓝本,以插图为依托,写一段钱塘潮的解说词。 三.拓展练习。 模仿本文这种有条理地进行叙述的写法,写一次下雨的过程。注意观察天空的变化、人们的反应、雨点的情状等,可以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写。 傍晚的时候,天上的云层黑压压地布满了西天,

明确

目标

分配

任务

自主

学习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提升

穿插

巩固

1观潮解析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浪越来越近,……颤动起来。”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图画,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介绍钱塘江大潮 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 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4、提问:为什么钱江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课前,谁查到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对查到的资料不要照本宣科,而要把最感兴趣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既节省时间,又初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时,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予以指正。(指导读准生字的字音。强调“潮、罩、逐、霎、涨”都是翘舌音,不要错读成平舌音。“鼎、崩、涨”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韵母。“风号浪吼”的“号”是多音字,读第二声。) (2)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薄(bó)雾风号(háo)涨(zhǎng)起 (3)理解词义。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如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或声响巨大。 猝不及防:猝:突然。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漫天卷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4)理清文脉,给课文分段。 ②交流:说说按什么方法来分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1、2自然段——潮来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讨论:“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指什么?(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2、你知道作者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吗? 3、为什么要描写远处近处的景物呢?(说明江大)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

部编四年级上册随堂练 1 观潮 课堂习题

1 观潮 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háo B. hào 号角()哀号()口号()号叫()二、拼拼写写。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若: A.如果,假如 B.如,像 C.你,汝 1.(1)若隐若现( ) (2)倘若( ) (3)若辈() 漫: A.水过满,向外流 B.到处都是,遍 C.没有约束 2.(1)漫天卷地( ) (2)漫溢( ) (3)漫谈() 观: A.看 B.景象或样子 C.对事物的认识 3. (1)天下奇观( ) (2)悲观() (3)走马观花()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 若( )若( ) ( )平( )静( )( )并进 漫( )卷( ) ()( )相接人( )人( ) 1.上面画“”的词语的结构很有特点,这种结构的词语还有:、。 2.与词语“( )平( )静”的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与词语“若( )若( )”的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五、选词填空。 欢腾沸腾奔腾 1.霎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起来。 3.眼看着“神十”成功发射,指挥中心大厅里一片() 六、比较句子,完成练习。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第二句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潮的像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让句 子更加、。 2.用第二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改写下面的句子。 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 七、给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话。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1观潮解析

1、观潮 教学目标: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浪越来越近,……颤动起来。”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势。 2、利用电教手段进行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图画,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介绍钱塘江大潮1、同学们见过潮起潮落吗?在哪儿见过?2、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共同感受江潮那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板书课题) 4、提问:为什么钱江潮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课前,谁查到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对查到的资料不要照本宣科,而要把最感兴趣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既节省时间,又初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时,有什么不 足的地方,予以指正。(指导读准生字的字音。强调“潮、罩、逐、霎、涨”都是翘舌音,不 要错读成平舌音。“鼎、崩、涨”是后鼻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韵母。 “风号浪吼”的“号”是 多音字,读第二声。) 2)读准多音字。 3)理解词义。 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或声响巨大。 猝不及防:猝:突然。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漫天卷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 笼罩: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4)理清文脉,给课文分段。 ②交流:说说按什么方法来分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再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懂的或认为重要的、需要提请大家深入理解的问题。 4、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被称为“天下奇观”? 三、学习第 1、2 自然段——潮来前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讨论:“奇观”是什么意思,这里指的是什么?“天下”指什么?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 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为中国之最, 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 ,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 2、你知道作者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吗? 3、为什么要描写远处近处的景物呢?(说明江大) 越往东越宽”这写出了钱塘江的什么?(地形) 教师告诉学生 : 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4、“人山人海”一词说明了什么?(奇特卓越的江潮吸引了许多人们。 )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人们这时的心情怎样?(急迫、兴奋) 5、点拨学生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6、学生读第 2 段,读出江面的宽阔和人们的兴奋、急迫的心情。 闷(m e n )雷 薄(b 6)雾 风号(h a o ) 涨(zh a ng )起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如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声鼎沸: 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风平浪静: 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练习题

1观潮 一、下列带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屹.(yì)立昂.(án)扬 B.滚.(gǔn)动沸.(fèi)腾 C.浩.(hào)荡贯.(guán)彻 D.食盐.(yán) 霎.(sà)时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进入初秋,天气zhú jiàn( )凉爽起来。一下课,学校kuān kuò( )的操场上dùn shí( )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2.pàn wàng( )着,秋的脚步近了。jiāng dī( )染上了秋的色彩,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柔和的阳光下,让人感觉生活是多么美好!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观: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 的认识 观.潮( ) 天下奇观.( )

2.,贯:①穿,贯通②连贯③世代居 住的地方 横贯.江面( ) 鱼贯.而入( ) 四、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 若( )若( ) 人( )人( ) 风平( )( ) ( )( )鼎沸 ( )( )相接山( )地( ) 漫( )卷( ) 齐头( )( ) 1.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形容人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潮来前,江面上____________,几座小山在云雾中____________,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1)从“________”一词中我知道这句话把钱塘江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气势。 (2)我也能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____________”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长,“____________”说明水量大,从侧面烘托出江潮的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再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文中概括表达了作者观潮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仅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我能从文中摘抄这样间接描写的句子:

1观潮

教学设想: 如何简约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事实说明,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最大收获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 (本次上课,郭小菲和新毕业的王老师来听) 一、读一首诗,引入新课。 清刘延玑 滚滚长江去复回, 蛟龙飞处响如雷。 万千人尽回头望, 一片银山驾海来。 1、全班读。 2、有心人背。 师:猜的事情最好做了。尽管猜好了。 生:观潮;看潮;潮。 师:你们都说到一个词:潮。凭什么认为写的是潮? 生:“银山驾海来”“响如雷” 师:的确跟潮有关,它的真正的题目是《钱塘观潮》 (读一读诗,猜一猜诗题的方式,引出课题,既体现了课前的延伸,符合全息的观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心句)。 师:课文中的那句话“……”。你们也会背了吧? (这个地方显得有些突然和高要求,一般的学生还是不会背,不如打开书找到这个跟诗一样

1观潮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的所见所闻,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重点描写了潮来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你们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欣赏钱塘潮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出现在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世界著名,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师板书: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观潮1

第1课观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 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两段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像闷雷一样在滚动”、“一条白线”写出了潮未到声先到的气势。“白线”“前移”、“拉长”、“变宽”、“横贯江面”写出了潮越来越近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再近些,“白浪翻滚”、“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写出了潮的气势。越来越近时,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方面写出的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余波之大,水涨之高,衬托潮来时的宏伟气势。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生活经验有限,对稳重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地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知识与技能: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造课件,备好课。 2.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四.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 页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句古诗,我们一起读一读。

1观潮(1)

四 年级语文《1、观潮 》导学案 执笔人:张欣 备课组长 :曹红霞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1 课题 1、观潮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教 学 流 程 导 案 学 案 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电影、电视上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钱塘江大潮。(板题,理解题意)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引导学生鉴赏。 三.预习检测。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称 笼 蒙 薄 号 观 四、说说你的收获:(自由展示) 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 2、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吗? 五、说说你不理解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自主 结构 化预 习 预习 检测 小组 交流 自由 展示 锁定 疑难

1观潮

1、观潮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仍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道理。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但部分后进生的理解和交流能力还比较低下,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注重培养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课堂上还将创设不同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培养学生欣赏美、感悟美、抒发美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评价任务: 1、借助多媒体通过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等方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境导读悟情法。引领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4、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课表达方法。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课件出示: 钱塘江大潮: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

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 2.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的感受。 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3.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 1.生字学习。 (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课件出示: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 渐堵犹崩震霎余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观潮

1 观潮 教材解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登上海塘大堤,为读者描绘了几幅静态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镇海古塔等、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堤。每一幅画面都各有特点钱塘江“横卧”眼前,“横卧”一词写出了江的宽阔,又带有一种动感。江面“笼罩”着薄雾,小山“若隐若现”,透露着几分神秘的美感。镇海古塔等“屹立”着,则显示出一种又高又稳的力量感。海堤上的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则传达出人们心中的期待。所有这些画面为钱塘江潮的到来勾勒了一幅生动的背景。 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了江潮的声音。接着从“一条白线”,到“拉长变粗”,到“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了江潮的样子。最后,同时描写了浪潮的样子和声音一一浪潮如千万匹战马飞奔,声音如山崩地裂。这两个自然段的描述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感受到江潮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循着“传来响声一出现白线一拉长变粗一形成水墙一飞奔而来”的线索,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此外,“人声鼎沸”“踮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都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课文第5自然段简要描述了潮去后的情景。虽只有几句话,却呈现了不同的画面。从潮头奔腾西去,到余波涌来,风号浪吼,再到恢复平静,江水涨高,在不同的画面切换中,展现了潮头西去,恢复平静的过程。 课文配了一幅插图,呈现的是波推浪涌、横贯江面、浩浩荡荡的钱塘江大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资料袋”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让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围绕“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

1观潮

1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铺设情境,感知自然美。 1、出示《望庐山瀑布》,有感情地诵读。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观潮。 二、研读词语,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2、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有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 3、入文理“观潮”。 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C、认读词语 D、指名分节读课文。 E、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理清文章脉络。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部编版2019年部编语文四年级上1观潮课文解读.pdf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开门见山,总写钱塘江大潮“奇”的特点,起总领全文的作用。2“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课文主要写观潮,为什么在这里写江面的平静?写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更能烘托出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此处的“横贯”改为“横卧”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横贯”指横向贯穿,写出了潮来时江面的动态变化,而“横卧”一词体现的则是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句中“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反映的是江面的动态变化。所以,不能将“横贯”改为“横卧”。 六.课文内容解读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1中心句“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以此说明“天下奇观”这个称谓历史悠久。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交代观潮的时间和地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2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一是“江面很平静”,这和下文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越往东越宽”,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而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衬托写了观潮者的神态、动作,衬托出大潮的壮观。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用“闷雷”形容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暗示钱塘江潮气势宏大。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村托通过“人声鼎沸”“踮着脚”等词写出了观潮人心情的迫切及迎接大潮的兴奋之情,从而衬托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比喻这条“白线”是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宽阔的潮头激起的白色浪花比作“一条白线”,写出了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形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3江面。(这句话写出了“白线”的变化,“横贯”一词比上文“横卧”更有气势,体现了潮来时的动态变化。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比喻把水浪比作“水墙”,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广。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重点比喻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看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形象地比喻大潮的形状,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容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响。真是气势非凡,蔚为壮观。〕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衬托写潮头过后的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由此可见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

1观潮 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体会“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2.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背诵部分语句。 3.感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领略“潮来时”的壮美和神奇。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潮的。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观潮。(出示课题:观潮)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3.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打开书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指导读好“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等词语。 3.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朗读体会 1.指名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 2.学生交流重点句子,重点指导“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四、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一近 2.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五、积累运用 巩固学过的词语,读词语。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生领读,师跟读。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点拨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的区别与联系。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观潮1(部编版)

课题:1观潮第 1 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中出现的15个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 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潮来前”,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大意,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学习,导入新课 1.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师:潮涨潮落,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4.“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看、观赏)“天下奇观”的“观”呢?(景象。)“奇观”:奇异的景象。 出示钱塘江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 相机朗读第一段,并明白它的作用:统领全文。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导语导入新课,让孩子们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整个单元的内容,并能运用其中的方法进行学习。这项单元导语的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很重要的。】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检查自主探究情况,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小组内互读;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薄、贯、雾、罩、鼎 2.掌握多音字

1观潮

阳光学校“三案合一·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四年级语文课例课题:1 观潮主备人:张大霞审核人: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我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我能理解“横贯、山崩地裂”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二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二)指导独立学习,初步达成目标。(18分钟) 学法指导一: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裂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评价语:你理解的真好,我佩服你。 3.指名读下列词语。 闷(mēn)雷薄(bó)雾风号(háo)浪吼(hǒu) 涨(zhǎng)起颤(chàn)动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读书,把字词读得很准,那么课文是按怎样思路展开的呢?让我们再回到课文去看看。 (三)引导小组学习,落实学习目标。(15分钟) 学法指导二: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小组交流。 评价语:每个小组讨论热烈,回答积极,太棒了。 3.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总结语:同学们,我们领略了钱塘潮的壮观,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欣赏吧。 (四)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10分钟) 1、抄写本课生字。

1.1观潮

柳林国际创新双语学校导学案 年级:四年级 学科:语文 主备人:张小花 课型:预习展示课 编号:001 审核人:冯志雯 执教人: 时 间:2012-8-30班级: 姓名: 课 题: 1.1观潮 三、去伪存真。用“\”划去搭配不正确的字。 (潮 嘲)笑 (沸 佛)腾 (薄 簿)雾 横(贯 惯)江面 (潮 嘲)水 (沸 佛)像 习(贯 惯) 练习(薄 簿) 四、锦上添花。根据句子意思,用“观”字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括号中。 1、今晚大家要去( )学校的歌舞演出。 2、钱塘江大潮真是伟大的( )。 3、星期天,我们要去( )水电站。 4、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留心( )我们身边的事物。 【快乐空间站】 五、超级模仿秀。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大潮到来之前,江面很平静,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_________市的____________镇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3、课文描写了大潮由_______而______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义词: 屹立---矗立 霎时---刹那 昂首---仰首 犹如---好像 反义词: 风号浪吼--- 风平浪静 感悟心语: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找来 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 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 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基础城堡】 一、小小书法家。 l ǒng zh ào b áo w ù h ?ng gu àn hu ī f ù f ai t ?ng áng t óu ( ) ( ) ( ) ( ) ( ) ( ) y ì l ì l àng ch áo y ī ji ù r ?n sh ēng d ǐng f ai y án shu ǐ ( ) ( ) ( )( ) ( ) 二、拼音长廊。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江面笼.(l ǒng l óng )罩着一层蒙蒙的薄. (b áo b ó)雾,她那单薄.(b áo b ó)的身子站立在江边,看着竹笼.(l ǒng l óng)里的小鸟发呆。 2、夏夜,屋里太闷.(m ēn m an)热了。突然,窗外闷.(m ēn m an)雷滚动,要下暴雨了。 3、他再风号.(h áo h ào )浪吼的江面上,唱着船工的号. (h áo h ào)子。 4、她找到了称.(ch ēng ch an)心如意的礼物,大家对她称. (ch ēng ch an)赞不已。 课前加油站: 【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 动摇。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 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