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案

7.6 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能量的定义,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规律之一,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3.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际问题,体会能量守恒.

4.用几种典型的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理清几种典型的功能关系.

2.会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际问题,体会能量守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预学

1.能量守恒定律:阅读课本“能量守恒定律”,回答:

⑴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⑵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

⑶举出生活中能量守恒的例子.

⑷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

2.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⑴做功的过程就是的转化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增量”是终态量减去始态量)

⑵物体动能的增量由来量度:W总=;

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由来量度:W G=;

是弹性势能变化的量度,即:W弹=;

【预学疑难】

课内互动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多种能量,学会了求做功的方法.通过课前预学,我们初步认识了做功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几种关系.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下面来看几个问题.

【新课教学】

1.常见的几种功与能量的关系

【讨论探究】

学生活动:填空(检测学生预学情况)

⑴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总=ΔE k=E k2-E k1,即动能定理.

⑵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W G=-ΔE p=E p1-E p2

⑶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

W弹=-ΔE p=E p1-E p2

师生总结:

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用上面的(1)(2)两个功能关系推导证明: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表达式:W其他=ΔE.

⑷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表达式: W其他=ΔE.

【核心解读】

①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②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③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典例导学】

例1.如图所示,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

功之和

要求:每个选项的判断都要有上面所学的理论支持.

解析:设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为W G,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由动能定理有:W F-W f-W G=ΔE k即:W F=ΔE k+W G+W f=ΔE k+ΔE p+W f

故选项D正确.克服重力做的功W G=ΔE p,故选项C正确.答案:CD 思考:D答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呢?

引导学生用第④个功能关系解题.

【核心解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形式的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一定要注意什么力做功和什么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对应关系.

2.摩擦力做功中的功能关系

例2.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水平外力F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如图所示.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动能的

增量

C .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 对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外力F 对B 所做的功等于B 动能的增量与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提示: 研究对象及过程的明确是关键;受力分析,运动分析依然是重点.

解析:从功能关系的角度来说,A 、B 组成的系统中还有内能产生,故W F =ΔE kA +ΔE kB +ΔQ .从动能定理的角度来说,A 、B 动能的增量应为所有力做功的总和,包括一对滑动摩擦力,而这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之和并不为0,故A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B 正确.两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的位移不相等,故C 错误. 正解:对于A ,W BA =ΔE kA ,故B 正确. 设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由动能定理得:W F -W f =ΔE kB 即:W F =ΔE kB +W f .故D 正确.

【核心解读】

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总功是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度,即:f ·S 相=Q .

3.用能量转化和守恒解题

教师引导:

在课前预学中我们已初步知道了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看前面的问题. 学生活动: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 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增加 ,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 另外物体的能量增加 ,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典例导学】

例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转化为内能的能量为( )

A .mv 2

B .2mv 2

C .14mv 2

D .12

mv 2 解析: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传动轮对皮带做的功等于木块动能的增加和转化的内能.由于皮带保持匀速运动,故木块加速过程中传动轮对它的牵引力大小F =μmg 所以有:W F =ΔE k +ΔQ 即μmg ·v 2μg =12mv 2+ΔQ 所以ΔQ =12

mv 2. 答案:D 【核心解读】

用能量转化和守恒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做功的结果导致了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减少量等于增加量.

【课堂小结】

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是:先确定研究对象及过程,并做好受力分析,再分析有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做功的结果导致了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减少的能量一定等于增加的能量,据此列出等式增减E E ?=?.

【板书设计】

1.常见的几种功与能量的关系

⑴W 总=ΔE k =E k2-E k1

⑵W G =-ΔE p =E p1-E p2

⑶W 弹=-ΔE p =E p1-E p2

⑷W 其他=ΔE

2.摩擦力做功中的功能关系

⑸f·S 相=Q

3.用能量转化和守恒解题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做功的结果导致了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减少量等于增加量

4.课堂小结

由做功与能的转化关系人手,认识增减E E ?=?

【随堂训练】

1.上端固定的一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摆球机械能守恒

B .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能量正在消失

D .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某人用手将m =1kg 的物体由静止向上提升1m ,物体获得速度为2m/s ,则( )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12J

B .人对物体做功为12J

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10J

D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12J

课后提升

1.自动充电式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车自动滑行时,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一些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使车以5000 J 的初动能在水平路面上自由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如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

第6题 设两次滑行的空气阻力及地面阻力都保持恒定且相等,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

( )

A .2000 J

B .2500 J

C .3000 J

D .5000 J

2.在将物体举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

A .举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B .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增加

C .举力和重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

D .物体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3.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 /2的加速度竖直下落高度h 的过程中 ( )

A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 /2

C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mgh

D .物体克服阻力做功mgh /2

4. 如图,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 ,A 、B 两端固定

在天花板上,今在最低点C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拉至D ,在此过

程中绳索AB 的重心位置将(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低后升高

D .始终不变

5.如图所示,木块 A 放在木板B 上的左端,用恒力 F 将 A 拉至 B 的右端。第一次将 B 固定在地面上, F 做功为 W l ,产生的热量为 Q l ;第二次让B 可以在光滑的地面上自由滑动, F 做功为 W 2 ,产生的热量为Q 2,则( )

6.一个人站在商店的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向上

加速运动,如图所示,则 ( )

A .人只受到重力和踏板的支持力作用

B .人对踏板的压力大小等于人所受到的重力大小

C .踏板对人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增加量

D .人所受合力做的功等于人的机械能的增加

7.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 2,某物以a =9.8m/s 2匀减速下降,则运动过程中它的机械能( )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8.以24 m/s 的速度从地面竖直抛出一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4 m ,设物体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上升过程中物体动能和势能相等时所在的高度为h 1.下降过程中,物体动能和势能相等时所在的高度为h 2,则( )

A .h 1、h 2都小于12 m

B .h 1、h 2都大于12 m

C .h 1大于12 m ,h 2小于12 m

D .h 1小于12 m ,h 2大于12 m

9.一个质量kg m 2.0=的小球系于轻质弹簧的一端,且套在竖立的圆环上,弹簧的上端固定于环的最高点A ,环的半径m R 5.0=,弹簧的原长m l 5.00=,劲度系数m N k /8.4=.若小球从图示位置B 点由静止开始滑动到最低点C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6.0J ,求: 第5题

第4题

⑴小球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

⑵小球在C 点对环的作用力?

10.传送带和水平面的夹角为?30,其上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5m ,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s m v /1=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为kg m 10=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A 点,已知小物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23=

μ,则在传送带将小物体从A 点传送到B 点的过程中,求:

⑴传送带对小物体做了多少功?

⑵为传送小物体,电动机需额外做多少功?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7.8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定律

课前预学

1.答案见课本

第10题

2.⑴能量,能量⑵合外力做功W总=ΔE k=E k2-E k1;重力做功W G=-ΔE p=E p1-E p2;弹簧弹力做功W弹=-ΔE p=E p1-E p2;

课内互动

【随堂训练】

1.B2.B

课后提升

1.A 2.AC3.BCD4.A5.A6.C7.B8.C 9.3m/s 3.2N 10.255J 270J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专题 一、功能关系 1.内容 (1)功是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发生了转化. (2)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 ,而且必通过做功来实现. 2.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 说明 每一种形式的能量的变化均对应一定力的功.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 .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 . 2.表达式:ΔE减= . 说明ΔE增为末状态的能量减去初状态的能量,而ΔE减为初状态的能量减去末状态的能量. 热点聚焦 热点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1.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表达式:W合=E k2-E k1 , 即动能定理. 2.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由于“增量”是终态量减去始态量,所以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表达式: WG=-ΔEp=Ep1-Ep2. 3.弹簧的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增量 的负值,表达式:W F=-ΔEp=Ep1-Ep2.弹力做多少正功,弹性势能减少多少;弹力做多少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多少. 4.除系统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量,表达式: W其他=ΔE. (1)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增加多少. (2)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减少多少. (3)除重力或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不做功,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特别提示 1.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1”,如果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2”,如果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4”,只涉及弹性势能的变化用“3”. 2.在应用功能关系时,应首先弄清研究对象,明确力对“谁”做功,就要对应“谁”的位移,从而引起“谁”的能量变化.在应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一定要明确存在哪些能量形式,哪种是增加的,哪种是减少的,然后再列式求解. 热点二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对定律的理解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两条基本思路. 2.应用定律解题的步骤 (1)分清有多少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明确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并且列出减少的能量ΔE减和增加的能量ΔE增的表达式. (3)列出能量守恒关系式:ΔE减=ΔE增. 特别提示 1.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关键是准确分析有多少种形式的能量在变化,求出减少的总能量ΔE减和增加的总能量ΔE增,然后再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2.高考考查该类问题,常综合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以及电磁学知识考查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能力. 热点三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叶其武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它是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金钥匙之一,同时它也统领了整个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等各个章节。学了这章的知识,对于变力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学了这章的知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要开阔,对物理问题即要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功和能关系的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知道功,能,动能,势能,重力势等概念。掌握了重力能变化与重力功的关系,合外力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等规律;会计算恒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描述变速运动的物理量。在能力方面已近学过许多物理规律的推导,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经过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他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用计算机课件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③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定律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2.过程与方法: ①.让学生通过已有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能量转化的经历,提出如何验证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接着让学生设计验证性实验,体会验证性实验的探究过程。 ②.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知道影响实验的有关因素并加以控制,例如各种阻力。会纪录,分析和处理数据。 ③讨论实验得出的结论以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规律,它是不仅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金钥匙之一,同时它也统领了整个高中物理力,热,电,光,原等各个章节。学了这章的知识,对于变力等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学了这章的知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也要开阔,对物理问题即要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分析,还要从功和能关系的分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所教的学生已知道功,能,动能,势能,重力势等概念。掌握了重力能变化与重力功的关系,合外力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等规律;会计算恒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的功,会用动能定理计算描述变速运动的物理量。在能力方面已近学过许多物理规律的推导,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能力。经过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他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用计算机课件上课的方式.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高一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测试题

2.3 能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素能综合检测】 1.(5分)在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索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重锤时稍重一些的比轻的好 B.选重锤时体积大一些的比小的好 C.实验时要用秒表计时,以便计算速度 D.打点计时器选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比电火花计时器要好 【解析】选A.选用的重锤宜重一些,可以使重力远远大于阻力,阻力可忽略不计,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重锤的体积越大,下落时受空气阻力越大,实验误差就越大,故B 错误;不需用秒表计时,打点计时器就是计时仪器,比秒表计时更为精准,故C错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与纸带间有摩擦,电火花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较小,故应选电火花计时器,D错误. 3.(5分)如图1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有关尺寸在图中已注明.我们选中n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举一些计算n点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4.(4分)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将下列主要的实验步骤,按照实验的合理顺序把步骤前的序号填在题后横线上: A.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B.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取下纸带,在纸带上任选几点,测出它们与第一个点的距离,并算出重物在打下这几个点时的瞬时速度; D.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E.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的值,算出打下各计数点时的动能和相应的减少的重力势能,比较它们是否相等; F.把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答:_____________. (2)动能值和相应重力势能的减少值相比,实际上哪个值应偏小些? 答: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的合理顺序应该是:BADCFE (2)由于重物和纸带都受阻力作用,即都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有机械能损失,即重物的动能值要小于相应重力势能的减少值. 答案:(1)BADCFE(2)动能值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及其表达式 二、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深度思考] 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做功能改变系统的机械能吗?

答案 不能,因做功代数和为零. 三、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ΔE 减=ΔE 增. 3.基本思路 (1)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1.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摆球机械能守恒.( ) (2)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3)能量正在消失.( ) (4)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 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 的圆弧形轨道,半径OA 水平、OB 竖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自A 的正上方P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 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 =2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P 至B 的运动过程中( ) A .重力做功2mgR B .机械能减少mgR C .合外力做功mgR D .克服摩擦力做功1 2 mgR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 、B 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B 放在地面上,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现通过细绳将A 向上缓慢拉起,第一阶段拉力做功为W 1时,弹簧变为原长;第二阶段拉力再做功W 2时,B 刚要离开地面.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则( ) A .两个阶段拉力做的功相等

九年级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a. 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 知道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 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一: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 (1)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粗略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 x,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0”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所示.以下是接下来的测量过程: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档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档的零刻度,然后断开两表笔 b.旋转选择开关至交流电压最大量程处(或“OFF”档),并拔出两表笔 c.将选择开关旋到“×1”挡 d.将选择开关旋到“×100”挡 e.将选择开关旋到“×1k ”挡 f.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阻值R x,断开两表笔 以上实验步骤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2)重新测量后,指针位于如图所示位置,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Ω. (3)如图所示为欧姆表表头,已知电流计的量程为I g=100μA,电池电动势为E=1.5V,则该欧姆表的内阻是____kΩ,表盘上30μA刻度线对应的电阻值是____kΩ. (4)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 y,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恒定,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可调且能直接读出.

①用多用电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与a点相连的是多用电表的____(选填“红”或“黑”)表笔. ②闭合电键,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R,记录相应的R和多用电表读数I,得到R-1 I 的关系 如图所示.不计此时多用电表的内阻.则R y=___Ω,电源电压U=___V. (5)一半导体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其电阻时,用“×100”挡和用“×1k”挡,测量结果数值不同.用____(选填“×100”或“×1k”)挡测得的电阻值较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dafb 2200 15k?35kΩ红 200 8 ×1k 欧姆表中挡位越高,内阻越大;由于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不变,所以选用的挡位越高,测量电流越小;该半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选用的档位越高,测得的电阻值越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0”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所示.指针指在示数较大处,为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附近,应换用“×100 ”挡(几百×10=几十×100),再欧姆调零,测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教案

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风陵渡中学王佩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对应不同运动形式的运动有不同形式的能,各种 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进一步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意义 3.运用公式△U=W+Q 分析有关问题并具体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进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相关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冷—措施(搓手,运动,哈气,烤火…)—引出改变内能两种方式 师: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哪些? 生:做功,热传递 师:很好。既然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内能,那么,功、热量跟内能的改变之间遵循怎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新课教学 问题探究 1.一个物体,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那么: ①如果物体对外界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图片展示开启易拉罐碳酸饮料瞬间,气体冒出,体验感觉—温度降低) ②如果外界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图片展示有机玻璃筒放棉花—迅速压下活塞,棉花点燃) ①内能减少W ②内能增加W 2.一个物体,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 ①如果物体吸收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图片展示水吸收热量) ②如果放出热量Q,它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 (图片展示电暖宝充好电放热) ①内能增加Q ②内能减少Q 3.如果物体在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变化ΔU与热量Q及做的

7.10能量守恒定律学案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自主探究 1.能量 (1)概念 一个物体能够对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如运动的物体可以推动与其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一起向前运动,对被推动的物体做功,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又如流动的河水、被举高的重物、被压缩的弹簧、高温高压气体……都能对外做功.因此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 (2)形式 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具有;被举高的重物具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由大量粒子构成的系统具有.另外自然界中还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等不同形式的能.不同的能与物体的不同运动形式相对应,如机械能对应;内能与大量微观粒子的相对应. (3)能量的转化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当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时,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且减少量一定增加量;当某种形势的能量减少时,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增加量. (4)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 2.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 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2)定律的表达式 ①;②. 3.能源和能量耗散 (1)能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2)能量耗散 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起来供人类重新利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测试卷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第3册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测试卷测试题(Word 版 含 解析) 一、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用图甲中所示的电路测定一种特殊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它的电动势E 约为8V ,内阻r 约为3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40mA .为防止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了一个定值电阻充当保护电阻,除待测电池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A(量程0.05A ,内阻约为0.2Ω) B .电压表V(量程6V ,内阻20kΩ) C .定值电阻R 1(阻值100Ω,额定功率1W) D .定值电阻R 2(阻值200Ω,额定功率1W) E.滑动变阻器R 3(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R 4(阻值范围0~750Ω,额定电流1A) G.导线和单刀单掷开关若干个 (1)为了电路安全及便于操作,定值电阻应该选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该选___________.(均填写器材名称代号) (2)接入符合要求的实验器材后,闭合开关S ,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图象得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为___________V ,内阻r 为___________Ω.(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R 2 R 4 7.8 29 【解析】 【分析】 (1)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路最小电阻,然后选择保护电阻;根据电源内阻与保护电阻的阻值,选择滑动变阻器. (2)电源的U -I 图象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是电源的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内阻. 【详解】 (1)[1]为保护电源安全,电路最小电阻 8 Ω200Ω0.040 R = =最小, 保护电阻阻值至少为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Physics Lesson Plan-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 a. 知道能的转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普遍的,并能举一些能的转化的例子 b.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它来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 C. 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合、深化和再认识.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能量,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教法建议 建议一: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实验规律,列举能量转化的实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知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的转化进行具体分析. 建议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守恒.另外还要强调该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可列举19世纪的自然科学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示例课题 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重点 能量转化与守恒 教学难点 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能量的多样性 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二、能的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做功的过程是能的转化的过程 三、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中, (1)某同学使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粗略测量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 x,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0”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所示.以下是接下来的测量过程: a.将两表笔短接,调节欧姆档调零旋钮,使指针对准刻度盘上欧姆档的零刻度,然后断开两表笔 b.旋转选择开关至交流电压最大量程处(或“OFF”档),并拔出两表笔 c.将选择开关旋到“×1”挡 d.将选择开关旋到“×100”挡 e.将选择开关旋到“×1k ”挡 f.将两表笔分别连接到被测电阻的两端,读出阻值R x,断开两表笔 以上实验步骤中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2)重新测量后,指针位于如图所示位置,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为____Ω. (3)如图所示为欧姆表表头,已知电流计的量程为I g=100μA,电池电动势为E=1.5V,则该欧姆表的内阻是____kΩ,表盘上30μA刻度线对应的电阻值是____kΩ. (4)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R y,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U恒定,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可调且能直接读出.

①用多用电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与a点相连的是多用电表的____(选填“红”或“黑”)表笔. ②闭合电键,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R,记录相应的R和多用电表读数I,得到R-1 I 的关系 如图所示.不计此时多用电表的内阻.则R y=___Ω,电源电压U=___V. (5)一半导体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其电阻时,用“×100”挡和用“×1k”挡,测量结果数值不同.用____(选填“×100”或“×1k”)挡测得的电阻值较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dafb 2200 15k?35kΩ红 200 8 ×1k 欧姆表中挡位越高,内阻越大;由于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不变,所以选用的挡位越高,测量电流越小;该半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选用的档位越高,测得的电阻值越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先把选择开关旋到“×10”挡位,测量时指针偏转如图所示.指针指在示数较大处,为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附近,应换用“×100”挡(几百×10=几十×100),再欧姆调零,测量,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 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

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

《能量守恒定律》学案

《能量守恒定律》(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14/3/11 【学习目标】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及其重要意义。 2、知道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3、会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能量守恒定律 1、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_________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2、通过________机械能可转化为内能,其它形式的能量也可转化为内能。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___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__________为其地形式,或 者从一个物体_______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__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4.定律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重点说明:该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在应用中,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二、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1、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_________或_________去能不断对外做功,这种机器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2、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训练】 1.(单选)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2.(单选)一木块在一不光滑的V形槽内来回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精选试卷检测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第十二章 电能 能量守恒定律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一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测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同学选好器材后,进行操作(其中0R 是保护电阻). (1)该同学测量时记录了6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面出了U-I 图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求出干电池 的电动势E=_________V(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内阻r=___________Ω. (2)若保护电阻0R 的阻值未知,该干电池的电动势E 、内电阻r 已经测出,在图乙的电路中只需改动一条线就可测量出0R 的阻值.该条线是_________,需改接为________(请用接线柱处的字母去表达).改接好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电流表示数为I ,电源的电动势用E 表示,内电阻用r 表示,则0R =__________. 【答案】1.48V 0.50Ω(0.48~0.52Ω) dj je 或者jf 0E U R r I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丙所示,电源U-I 图像可知,图像与纵轴交点坐标值为1.48,则电源电动势E=1.48V ,电源内阻 1.48 1.20 0.500.480.520.56 U r I ?-= ==ΩΩ?(~) , (2)将导线jd 改接为je ,此时电源与定值电阻组成等效电源,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U+I (R 0+r ),定值电阻0E U R r I -= - 2.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既可以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又可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所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4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 【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 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2、如图1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在X-37B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的机械能 B.X-37B的机械能要减少 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不变 3、如图2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

C在水平线上,其距离d=0.5 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小物块在盆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B的距离为 A.0.5 m B.0.25 m C.0.1 m D.0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1】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固定木板B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块A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高度h的过程中 A.物块A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mgh B.物块A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物块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和 【突破训练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A.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3)静摩擦力做功时,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不会转化为能.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1)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10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 教案设计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璃容器、沙子、小铁球、水、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不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二、进行新课 1.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出下一课题: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2.能源和能量耗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导学案

高一物理《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导学案No.32 编制人:王纪张雷审核人:高一物理组时间:2011-5-2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与能量耗散。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事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的含义。 3.情感太度与价值观:感知周围的能量耗散,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含义 【学习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学法指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知识链接】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在力学领域中功和能关系的主要形式有: 1.合力做功等于物体能的变化,即:W合= 2.重力做功等于物体能变化的负值,即:W G= 3.弹力做功等于物体能变化的负值,即:W F= 由此可见: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二、新课学习: 1.能量守恒定律: 引导①:我们已经学习过多种形式的能量,请大家说出这些能量的形式以及这些能量相互转化的事例。 引导②:是什么样的事实导致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立? 引导③:简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引导④:根据你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量的守恒需要什么条件吗? 引导⑤: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消失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能力提升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存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机械能对应机械运动,内能对应分子的热运动,不同形式的能可以转化,做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量度,即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参与了转化。 例1.能量转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以下现象中是什么形式的能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 ①摩擦生热②气体膨胀做功 ③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④电动机带动水泵 ⑤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⑥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2.对能的转化与守恒以下正确的是() 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必然存在其它形式能的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然有其它物体能的增加 C.不需要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下落,最后静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2.能源与能量耗散 引导⑥:什么是能源与能量耗散? 引导⑦: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定律是否矛盾?如何理解呢? 引导⑧:能量耗散说明了什么问题? ★能力拓展 能源是指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有不同形式的分类:①从人类开发能源的历史划分: 常规能源: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指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而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②从使用划分: 一次能源:指未经人类加工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二次能源:从一次能源直接或简接转化来的能源,如:电能、氢能、焦炭。 ③从能否再生分类: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④从对环境的影响分类:清洁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非清洁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例3.在密闭隔热的房间中有一电冰箱,现接通电源使电冰箱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室内的温度将()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3.功能原理: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其他力对物体(或系统)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或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表达式为:W他=△E=E2-E1 例4.一小物体以E k1=100J的初动能滑上斜面,当动能减少量△E k=80J时,机械能减少量△E=32J,则当物体滑回到原出发点时动能为多少?

最新能量守恒定律练习题40道

一、选择题 1、关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任何制造永动机的设想,无论它看上去多么巧妙,都是一种徒劳 B.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 C.由于自然界的能量是守恒的,所以说能源危机不过是杞人忧天 D.一个单摆在来回摆动许多次后总会停下来,说明这个过程的能量不守恒 2、下列过程中,哪个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A.太阳能电池充电B.电灯照明C.电风扇工 作D.风力发电 3、温度恒定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缓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会逐渐增大,若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泡内的气体对外做功 B.气泡内的气体内能不变

C.气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D.气泡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4、一个系统内能减少,下列方式中哪个是不可能的 A.系统不对外界做功,只有热传递 B.系统对外界做正功,不发生热传递 C.外界对系统做正功,系统向外界放热 D.外界对系统作正功,并且系统吸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压强越大,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B.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大 D.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6、一定量的气体吸收热量,体积膨胀并对外做功,则此过程的末态与初态相比, A.气体内能一定增加B.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C.气体内能一定不变D.气体内能是增是减不能确定 7、有关气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的分子密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有可能减小 8、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Q间装有阀门K,P中充满气 体,Q中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后,P中的气体进入Q中,最终达到平衡,则 A.气体体积膨胀,内能增加 B.气体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增加 C.气体分子势能增加,压强可能不变 D.Q中气体不可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中 9、关于物体内能的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物体机械能减少时,其内能也一定减少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第 4 课时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重力的功、弹力的功、合力的功与对应的能量转化关系. 2.知道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用来分析有关问题.【课前知识梳理】 一、几种常见的功能关系 功能量的变化 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外)做正功机械能增加 二、能量守恒定律 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ΔE减=ΔE增. 【预习自测】 1、用恒力F向上拉一物体,使其由地面处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该过程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B.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增量C.力F做的功和阻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D.力F、重力、阻力三者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2、如图 1 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 年 4 月首飞,在X-37B 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 A.X-37B 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 的机械能 B.X-37B 的机械能要减少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 D.如果X-37B 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 不变 3、如图2 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

B 、 C 在水平线上,其距离 d =0.5 m .盆边缘的高度为 h =0.3 m .在 A 处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块并 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 BC 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0.1.小物块在 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下的位置到 B 的距离为 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 1】 如右上图所示,在升降机内固定一光滑的斜面体,一轻弹簧的一端连在位于斜面体上方的 固定木板B 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块A 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整个系统由静止开始加速上升 高度 h 的过程中 A .物块A 的重力势能增加量一定等于 mgh B .物块A 的动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C .物块A 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对其做功的代数和 D .物块 A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等于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和 B 对弹簧的拉力做功的代数 和 【突破训练 1】物块由静止从粗糙斜面上的某点加速下滑到另一点,此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等于 A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 B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C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以及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D .物块动能的增加量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考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及应用 A .0.5 m B .0.25 m C . 0.1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