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

第4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详释考点内涵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有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1.全文层次

一篇文章不论有多少段落,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体现在结构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更方便地理解文章。出题的角度是给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2.语段结构

分析语段(句群)内部的层次结构。

如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3题:下面一段第二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层次。

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道德中有科学的因子。(a)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但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规范的内容,(c)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d)某个人做出某一种行为,不仅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要求,(e)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是正确的。

这道题考查了分析语句结构层次的能力。可以分析这个复句分句间的关系,a句是对“道德”的评价,落脚点是“也存在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句的关联词“但是”是转折关系的标志,引出下文道德与科学真理的不同;c句的“而且”表示是上句的递进,d和e句的“不仅”“而且”照应了上面两句,表示b、c句和d、e句是并列关系。这样可以推断出a句是这个复句的总写,“/”放到a和b之间。

3.复位句子

把一篇文章中的某个段落的语言或一个段落的几句话打乱,要求依照全文的意思和段落的具体思路恢复原来的顺序。

如:把文章的第二段打乱的语句重新调整,做到前后照应,语意流畅。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①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②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③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④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⑤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⑥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对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把握各个句子间的关系,答案是②④①⑥③⑤。

4.选择衔接

抽掉文段中的一句话,要求选择给出的选项填入文中的空格。

如2004年辽宁卷科普类文章阅读的第8题: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这类题目不仅要注意前后文的语意衔接,还要分析文章本身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先分析材料的意思,材料说这种协议保证异构系统工作像单一系统那样,可以到网络中寻找资源,可以推断计算机签署网格协议并连接在网络中就可以寻找和调用资源,可以判断A、C、D错误,用排除法得出B项正确。

二、详释考点外延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反映这个世界的文章也是纷繁复杂的,写作手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文章的分类也是多样的:如果从文体上看,可以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文等;如果从体裁上看,有诗歌、戏剧、散文、小说等。从高考涉及到的文章看,科普类文章多是说明类文章,也有少部分社会科学文类文章是议论类;文学作品类,小说偏重于叙述和抒情,散文偏重于记叙、议论、描景、抒情。

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从高考选材的文体特征方面简单地分析一些文章的结构特点:

1.说明类

近几年高考科学类文章大多是说明类(也有少部分可以看作议论文),如2004年全国卷的四篇文章《人体干细胞》《化学制剂》(自然科学类文章)、《白鹤梁》《茶马古道》(社会科学类文章)都可看作是说明文。

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和议论文,它的表述不是作者对于某个具体事物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记录,也不是向人们论证自己对某个事物性质意义的理解或主张,它是对事物自身所固有的属性或本质的直接解说或介绍。主要用说明的方式介绍客观知识,扩大人们的视野。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把说明类文章分为实体说明文和抽象事物说明文;也可以根据说明对象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把说明文分为记叙性说明、阐释性说明、描写性说明和介绍性说明等形式。

说明类文章在结构和思路上有以下的特点:

①说明顺序:说明事物、事理的说明文,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按照事物的发展进程安排结构;前沿科技大多从发明到实验到结果的结构。

②表现形式: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

③结构特征: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2.议论类

议论文体,主要指靠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论证手法表述作者的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或普遍规律。

①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主张或态度。可以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②论证的种类。一类是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以立论为主;一类是驳斥对方的论点,以破为主,称为驳论。

③议论文的结构:引论,引出论点,也叫提出问题。本论,论证的主体,也叫分析问题。结论,论证的结果,也叫解决问题。

④论证的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因果法、对比法、类比法、列数字、反证法、归谬法等。

3.散文类

散文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高考考查的是狭义的散文,即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文章,可以叙事、状物,也可以描景、抒情等。根据文章选材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散文大体分为三类:记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记人叙事散文,是以叙述事件、介绍人物为重要内容;抒情散文,侧重作者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多用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的方法,从描写的事物、景物中生发联想,阐述哲理,或通过审美发现,表现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等;议论散文区别于一般的议论文体,多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地表述作者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对生活、人生的看法。

高考的散文在选材上可以分为:

①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现当代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在文章思路上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照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如2004年全国卷的散文阅读《老家》(孙犁):文章开篇从自己的思乡诗切入,从梦的角度写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两次回家的情形,特别指出“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为下文的抒情作感情的铺垫;接着用六段文字追忆离开故乡后回家的情况,表现对家乡的怀念之情;最后有对自己对故乡的感情升华到对人生的理解:“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把握了文章的感情线索,也就能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②从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如2004年湖北卷《怀表,很老很老了》(骆文):文章由怀表的“旧”入题,写去修表店修钟表;接着从母亲的回忆中写怀表是当老师的父亲留下的,顺理成章地描述对父亲的敬业精神;最后写自己对怀表的理解,由对怀表的感受上升到对人生的理解。

③从内容的变化划分。有些散文的内容是由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如2001年全国春季卷《黄土》(邹志安):文章开头定位父亲,然后按照内容的特点,写了父亲几个方面的内容:父亲的疾病、父亲只知道劳动、父亲在精神上的贫乏。这几个方面的概述都是以“黄土”为意象特征,把黄土和父亲融合在一起,从而歌颂像父亲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农民形象。

④从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等方式划分段落层次。如2002年全国春季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文章开始由“香格里拉”的词义和被人关注的原因,引出一位奥地利学者,然后解说这位学者可敬的品质,写这些的目的是引出“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顺着这个思路,先写《让美洲发现自己》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再类比人类与香格里拉美丽的环境间的关系,呼吁人类生活的理想境界:“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

【小结】1.明确出题角度。了解考点内容,明确出题的角度,对复习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考点多从给文章、段落分层,重组语句和语句复位等方面设题。如语段内的复杂层次关系的判断就是一个考查的热点,通常情况下复杂的语句关系像并列、相承、相关等复杂情况是命题涉及的内容。

2.全面考虑问题。有些试题表面上不是考查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但实际上要通过分析结构和思路才能完整回答,所以要全面考虑问题,借助于结构的分析,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和写作思路等。

3.分析文章结构。要关注材料的文体,分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实用文体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分析语段展开的类型、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4.培养多种能力。复习备考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掌握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具体正确分析文章和各段落的内部层次,把握文章思路,从而准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各个段落的大意能力。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把握写作思路,正确归纳整理文章结构层次能力。阅读记

叙文,可以根据六要素理清头绪;说明文可以按行文的条理、事物的自身结构、反映客观事物逻辑的顺序等分析;议论文可以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顺序等分析,把握论证的结构。文学体裁中的散文结构要分析具象的描述和抽象意义的理解;小说要分析三要素等。

5.把握答题技巧。掌握了结构层次阅读法,进而解答各类与层次结构分析相关的阅读题。注意分析文本内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解题新思路

【导语】文章的层次虽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形式只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因此分析文章结构要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入手。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和反映出的思路也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要注意灵活多变,况且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分析也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整理文章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除注意这组材料本身的衔接外,还要把它们放到原文中考虑是否与文章的思路一致。特别要注意这组语言与上下文衔接的对接点,要先找出这组材料的支撑点。复位式题目,要研究文中空缺的上下文,再分析被抽出的句子。最后根据内在的作者思路的连贯性或语言的外部特征的接近性来确定答案。

一、梳理解题思路

对文章的结构、思路的把握,要注意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析每段、每句表达的内容,从内容推断形式。

1.看文体,分析结构

不同的文体有着本身的个性特点,可以从文章的体裁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如从实用文体的角度看,文章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从体裁上看,现代文阅读涉及的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说明文可以从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分析,议论文可以从论证的方式分析,散文类可以从描写的顺序和角度分析。

如1991年全国卷:

本段共八句话,每句都已给了标号。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h)

A.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

(a)(b)(c)(d)/(e)(f)(g)(h)

B.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

(a)/(b)(c)/(d)(e)(f)(g)(h)

C.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

(a)/(b)(c)(d)/(e)(f)(g)(h)

D.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

(a)/(b)/(c)/(d)(e)(f)(g)/(h)

这是一篇散文的一个段落,是按照对事物的认识顺序行文的。文段先总述托尔斯泰墓给自己的印象,接着具体介绍坟墓的所在地,然后从树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三个层次之间是承接关系。由对文体的分析,可以理解出材料的结构和思路。

2.看材料,分析层意

一篇文章的分段是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外在表现,要再现作者的思路,可以从文章的每一段内容入手,分析每一段的意义,根据段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同样的,分析一个段落的层次也是这样,可以通过分析这一段落的每句话的意思,分析段落的结构和思路。如2001年上海春季卷:本文第四自然段有两大层次,请用“/”将它们划开。

①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②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类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③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④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⑤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⑥这些文化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解答这类题要分析每一句话的意义,根据句意划分层次。认真分析可以看出,④⑤之间是因果关系的转折,所以层次在第④句后。

3.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找准中心句,等于抓住了语段的“纲”,整个语段的“网络”也随即张开。如:2003年全国卷第9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句子是该段的中心句,并且在文中的内涵比较丰富,需要仔细揣摩,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意。细致地分析选项,可以看出A项说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的归纳,显然是人类自身的活动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确的,可以排除。B项说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过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过量开采”和“燃烧”也都是人的活动,也是正确的。C项说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更是直接点明是人类无限制的破坏,也是正确的,也可以排除。D项说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虽然也提到人类,但“雷击”和“虫害”却不是人的活动造成的,所以是不正确的。因此答案是D。

4.抓标志,弄清层次

标志有两种形式:一是段内的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等;一是结构标志,如单列的语句等。

如2000年全国卷散文阅读《长城》的第1题: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这个题目是考查对文中观点态度的概括,但对问题的思考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在《长城》中,每个层次结束时都有一句“所以我说,你是……长城!”,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分析,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5.看句群,分析关系

一个段落或句群,总有着内在的关系,体现出来的特征中有句与句的结构关系,如复句类型(并列、递进、选择、目的、条件、假设、因果、转折等),分析结构时可以从关联词入手。

如2003年上海春季卷第6题:文中画线句是多重复句,它的第一层次应划在哪句话之前。

①小节失误,②也是失误。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④如果不注意小节,⑤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先分析关联词语,“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如果”表示假设关系,这两个语句间应该是两层意思,“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对下文意思的确定,属于假设句中的内容,所以第一层划在第三句前。

6.看解说,分析层次

科学类文章中,解说新信息、介绍新情况时,往往要用解说、举例的形式说明,分析层次时可以注意“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

如2000年上海卷: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剖析这个例子,不难发现,知识在其中起到“红娘”的作用。②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软科学、硬技术,涉及到基础科学研究、国际贸易、化学合成、轻工制造、咨询服务等学科和行业。③我们还不难发现,所以出现上述这些需要研究的领域,说到底是因为环境保护的需要。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更清醒地检讨过去的事情,有些当时可能是合理的,但现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衡量就可能是不可取的。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事情可能愈来愈多,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保护的挑战”。⑥既然有需求就能刺激市场,有了市场就有经济的发展,难怪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如此重视“知识经济”。

注意分析句与句间的关系。一、二句是引起话题的,六句是总结句,中间几句是解说内容,分层正确的是B项。

7.看语境,准确复位

做复位题,要分析全文的思路,分析要填写的空格上下文的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把握思路。

如2004年辽宁卷: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

是网格协议。

从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看,文段说明的内容是“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从“单一”看出来,不在乎的是计算机位于何处。

总的来说,分辨层次思路要注意三点:

1.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弄清常见文体各自的结构模式,阅读时要善于从文章的体裁上找到分层依据,弄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或依据表达方式的变化等划分结构层次。

2.要善于把握住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这类语句有两种需要注意:一是起统属作用的,或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一是起相承作用的,或紧承上文、开启下文,或与前文遥相呼应等。

3.借助于连接性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表明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比如“于是”“从而”表示承接关系,“但是”“然而”“不过”“其实”“与其相反”表示转折关系,“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表示并列关系等。

二、高考解题体验

结构和思路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题一般是从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感情抒发的角度入手。如2004年全国Ⅰ卷《大地山河》的第1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就是从考查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把握。湖北卷的20题“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也是考查对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对文章结构、思路的分析,要结合文体特点,抓住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把握语句间的组合关系,在情感上的细微差别。细致分析下列文章(段落),体会解答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方法。

1.在朱先生(朱光潜)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中,新诗思想内容的现代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朱先生在考察中国新诗的诞生历史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启蒙时期的新诗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那是个解放的时代。解放从思想起头,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A”;B(《新诗杂话?诗与哲理》),它表现了新诗与时代及时代先进思潮之间的血肉联系。

下面是从文段A、B两处摘出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语句加以排列:

①而“诗与哲理”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与传统②关心大自然③便阐发自我价值④这样,“说理”就成为初期新诗的“主调之一”⑤关心人生⑥便阐发人道主义⑦关心被损害的人⑧便阐发泛神论(注:泛神论是一种把神融化在自然界中的哲学观点,宣称神即自然界,神存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主宰和精神力量。)

属于A的是:。属于B的是:。

这是一题对文章结构和思路考查的复位题,就是把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再恰切地放到原文。首先分析段落表达的意思,再分析抽出语句的意思,根据两个意思间的关系去复位。与空A照应的内容是“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从抽出的内容中找出照应这句话中的“人生”“自然”“人”的内容,再分析“关心人生”就做什么,找出照应这三句的对应句子,得出答案是⑤③②⑧⑦⑥。分析空B的下文,表现新诗与时代思潮的关系,可以推知B中的内容是④①。

2.①现在的天文学,不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②比如研究太阳内部、恒星内部。③人去不了,怎么研究?④一是研究可见光,把可见的星光分成光谱,把不同频段的光摄下来进行研究。⑤再就是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比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射线,波长更短的‘γ’射线。⑥这么一研究,就发现天上可是热闹——到处是星的爆发,一颗星爆发像氢弹爆炸一样。⑦一个爆发的过程是一两个月、几个月。⑧中国古书上有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星的爆发。⑨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就认为是“客人”走了。

(黄岗中学2005届期中考试试题)

请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且概括出每层的大意(每层不超过10个字)。

给段落分层,要分析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这是分析段落结构的基本方法。分析这个段落:第一句写天文学研究的内容,第二句用举例的方法写研究的内容,第三句是过渡句,第四句和第五句分别从两个方面具体写研究的方法,第六句写了研究的结果,第七句写研究结果体现出的内容,第八句、第九句写“客星”。再看文段主要说明的对象和出现频率高的词语,本段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研究”,对象是“天文学”,文段是根据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有这两点可以推断出分层和层意:①—②,天文学研究的对象。③—⑤,天文学研究的方法。⑥—⑨,天文学的研究结果。

3.①绍兴是我的故乡,偏门外一带是我旧游之地;以前我可没有这样感兴趣过。②固然,由于年龄、世故等关系,有些事情一时体会不到真情;像我早在中学学校里唱过的“鸟鸣山更幽”和“夜归鹿门”等歌词,一直到我年已半百在福建永安的山上时才忽然体会到。③却也只是一会儿就过去了的。④如今鉴湖风景给我优美的印象时使我念念不忘的了。⑤“静观万物皆自得”,原来在旧社会里,我迫于生计,一直匆匆忙忙,没有好好地安静过心境。⑥不久以前我到北京去开会,在火车开出城站时,我忽然想到,以前我屡次北上,总是为着生计,这次才主要是为着事业。

这段可以分为三层,请用“‖”标出,并分别概括出三个层次的意思。

①②③④⑤⑥

【分析】注意分析段落的个性特点。这个段落写了作者对绍兴这个地方的理解,把理解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小时候,一是年过半百时,一是不久前。根据几个年龄段可以看出段落的层次结构。分析这几个方面的时候照应相关的语句,就可以分出层次。然后根据层次,总结层意。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交代了旧地重游感到从未有过的兴趣;第二层探究感兴趣的原因;第三层点明题旨。

4.①有趣的是,就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火星的地面图表明,该星球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通过落到地球的陨石而传播到地球。

②1965年,水手4号探测器拍摄了22张火星地面照片,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的说法遭到否定。火星与月亮一样,地面是陨石坑荒原。

③1976年,海盗号着陆来到火星地面,它没有发现令人激动的生命和有机分子踪迹。尽管这一使命是科学与技术的胜利,但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探测结果使外星生物学沉寂了20年。

④90年代,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生物学家在地球的外星环境中发现了生物体。这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开始重新认识太阳系内其他星球上的潜在生命。ALH84001火星陨石现在静静地躺在休斯顿。这块45亿年前与火星生命共存的石头是在到达地球13 000年之后在南极洲被发现的。当时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家小组宣布:有4条证据可以证实,这块石头上曾经有过微生物生命。但是科学界认为,这些证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看似微生物化石的虫类结构可能是无生命矿体滑动形成的。与细菌衍生物相似的一些矿物在电子显微镜下观看时,其微型结构是不适合生命存在的极高温度下形成的。

⑤NASA于1996年8月7日在华盛顿召开了令人难忘的新闻发布会。人们对这一小小陨石的历史性发现激动不已。NASA的丹?戈尔金虽然对此表示了谨慎的态度,但还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说: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可能存在于地球以外来自太阳系内第三星球的生命证据。NASA小组迅速展示了令人震惊的图片和微生物化石照片,其中有一个像小虫。但是,也有人持异议。

⑥其实,NASA的科学家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4条证据也可以解释为非生物性的。例如,化合物PAH有时与生命体有关联,但也可以存在于汽车尾气中。他们发现了磁铁矿颗粒,里面有可能会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科学小组的结论遭到强烈攻击。一项破坏研究显示,有些微生物结构只不过是在滑动过程中形成的看似生物体外形的岩石碎片。研究者们还发现,陨石有地球的污染物。

(2005届湖北省部分中学联考试题)

①如果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下列标题中最合适的一个是

A.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

B.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

C.证据确凿的生命信号

D.寻找外星生命

②给文章划分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③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证据表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有流水的河,也许还有过海洋。

B.以前曾有科学家推测火星上有草原和森林,但水手4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地面照片证明了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无稽之谈。

C.ALH84001火星陨石迄今已有44.99987亿年的历史,它于13000年前降落在南极洲,现在珍藏在美国休斯顿。

D.火星是太阳系的第三星球,NASA通过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证明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

【分析】题目考查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二题考查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为文章确定题目,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结构,要分析每一段的内容,确定段意,然后按照段意的内容确定层次。

这是一篇说明火星的科学类文章,主要说明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第一段总写,表明作者的观点,“生命也许起源于火星”;第二、三段从两个时间段写对火星的研究;第四段,写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航天局对ALH84001的研究,第五段写对ALH84001研究结果的不同观点;最后一段写美国航天局对4条理由的不同解说。这样可以得出第二题的答案。第一题,A项:原文并没有提及火星上可能有外星人,即使提及,也不是原文的中心意思;B项:表达不准确,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并没有肯定“火星上发现生命信号”;D项:论述太空泛。然后分析文章的内容,可以判断第三题的答案:A项:“火星的气候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是在“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时候”,并非指现在,应改成“火星的气候曾经比现在的地球宜人得多”才妥;B项:原文第一段提到类似的意思,但加了限定词“也许”,只不过是推测,并非确指;D项: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磁铁矿里有可能产生微生物”,“但也可能不会”,因此不能以此作为“火星上可能产生生命的证据之一”。D项的推断合情合理,正确。

【答案】①C ②C ③C

《读书三境界》阅读

5.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融于慧心。“品”

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①文章共7个自然段,下列对文章分段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②作者认为“吞”“啃”“品”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作具体的分析。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考生对全文结构思路的分析。本文共7个段落,①—④段为第一部分,⑤—⑦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谈读书三境界的具体内容,第二部分谈的是不同读书人的不同的读书境界。要明白“吞”“啃”“品”三境界之间的关系,就必须从全文的整体结构、整体思路来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括性语句。②③④段各自的概括性语句都分别在各段落的结尾处,它们分别是:“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仔细分析这几句话,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⑤段承上启下,“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这两句话再次揭示了三者之间是递进关系。“‘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则是从内容上对三种境界关系的精妙阐释。

【答案】①A。②层递( 层进、递进)关系;“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家》阅读

6.即使单身,也得有家,不能总去街上乱走;即使用不着起火落灶,你总也得有一处安魂入梦的地方。家其实不限于空间,家更是一种时光,一种油然而生的心绪。此时此地与此心,可以清理你的秘密,不拘一格的思想,想入非非。正如你可以独享躺倒,肆意欢叫,不必再让微笑堆痛你的脸。你可以独享你的心情,独享你的智慧和想象,因而家又忽然地可以穿透四壁,山高水长,无边无际地扩展。

单有精美的家具堆在身边,你担不担心这儿可能是家具店?单有价值连城的古董摆在四周,你怀不怀疑这儿可能是博物馆?再比如一群妖艳女子整天伴你左右,你怕不怕这儿会是红灯区?家,正是要消除你的这类恐惧。家徒四壁也依然是容纳你的躯体又放纵你的心情的地方,是陪伴你的欢乐又收容你的痛苦的地方。设若只你一人,有些孤独,你不妨扭亮台灯,翻开书,踏踏实实地听一回先哲的教诲,那一刻便也是回家的感觉。或不妨铺开纸,随心所欲,给一位心仪已久的人写封信,于是乎某一条邮路上便都是家的消息。这其实就是写作了,写作就是写给心仪已久的人呀,尽管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位于空间的何处。

文中画线的三个问句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这几句话的作用。

【分析】对文章语句作用的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意义上的作用,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对结构作用的考查要分析句子所在的位置:在开篇一般是提起下文,给下文的某种思想作铺垫等;在文章中间大多是照应上文或呼应下文等;在文章结尾部分,一般是总结上文,篇末点题或升华主题等。

材料的第一段表达了家的重要性,列举了两种情况下人都要有家,因为家可以让人放松。第二段写家的表现形式,在家中的感情放松。分析画线部分,列举了三种情况:精美家具、价值连城的古董、妖艳女子整天伴你左右等,列举的过程中,用反问句的形式否定这三种情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然后写真正家的内涵。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画线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画线的三个句子强调有精美家具、价值连城的古董和妖艳女子伴左右的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说明家具不是真正的家。

【小结】解答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要注意几点: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①纵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把握时间的变化,也就把握了事件的始末及人物的性格。②横式结构,即按场面转化和空间变化来安排材料。一类是按观察点的变化来组织材料,一类是按场面的变换进行安排,一类是把时空转换安排材料。

③逻辑结构:一类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结构,一类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变化安排材料。④纵横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构结合起来的形式。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思路也顺理成章了。

议论文结构。有三部分组成: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包括的结构形式有:①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分—总,分—总)。②并列式结构,主要指议论文的本论部分各分论点、各层次、各段落之间的关系。③对照式结构(正反对照、肯否对照)。④层进式结构,即层层深入,逐层递进。⑤破立式结构(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等)。

划分层次,就是要用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纳合并。不同问题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可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以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点的说明顺序,或按照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2.辨明文句,理解意义。

文章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反复出现的句,往往体现文章的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标志词语,认真分析。

很多文章,为表达得有条理、清晰,要使用一些标志性词语表示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认真分析,,区别其代表的意义,有助于文章的结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等。同时还要注意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同义词(近义词)等。

4.分析文段,总结层意。

分析文章或段落的意义,一定要认真分析每段或每句的意义,从意义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如何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命题人可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考查,也可以对全篇进行考查。就对全篇结构的考查而言,其命题设问方式往往表现为: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②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 ③文章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一、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1.文体不同,行文的思路会有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各自的特点。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全篇的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只是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才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才在结尾加上“尾声”;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还是存在着某些大体相似的形态,有的是对比式,有的是逐层深入式、层层铺垫式,还有的是一线穿珠式或片断组合式。辨明不同的文体,抓住这些结构特征,再选准适当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以散文阅读而言,从线索、文眼、意境、手法(如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入手,可快速把握文章思路。 2.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例1.( 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试题考查的作品《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迟子建)是一篇散文。分析此文结构,应首先弄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这根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因为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紧密相联。抓住了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答案】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二、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必经的一步。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而每一段又都有一个中心内容。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往往会发

第五讲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五讲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狗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主要考点有: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某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梳理文章的情节或作者的写作思路。[常见题型] 1、请根据提示,在方框(或括号)中补全文章的主要情节。 2、某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4、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 原文分析作答 [考点例析] 1、梳理情节 所谓情节,是指叙述文的主要事件和其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进程。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主要是概括药店,理清主要事件或情节的发展过程。 典型题例(2012哈尔滨卷)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 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

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 的 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 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 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

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游晓林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2009年第1期本文字数:3476 小中大 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把握住了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人可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也可以针对全篇考查。就对全篇结构的考查而言,命题设问方式往往表现为: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⑦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③文章如何表现主旨。那么,如何快速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呢? 一、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文体不同,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各有特点。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全篇;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只是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才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才在结尾加上“尾声”;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还是有些基本的模式。有的是对比式,有的是逐层深入式、层层铺垫式,还有的是一线穿珠式或片段组合式。辨明不同的文体,抓住这些结构特征,再选准适当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以散文阅读而言,从线索、文眼、意境、手法(如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入手,可快速把握文章思路。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试题考查的作品《时间怎样地行走》是一篇散文。分析此文结构,应首先弄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这根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 因为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紧密相联。抓住了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根据题干的提示,联系文章就很容易发现作者的思路: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二、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结构层次受内容制约,要想分清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了解。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网友来稿)

学习重点: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 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 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 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层次是着眼于内容划分的,因此,分析层次的依据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就全文的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自然段内容的准确概括为基础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段归在一起为一层。就段内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句的内容准确概括为依据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句子合在一起为一层,余者以此类推。段内层次分析,首先要认清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段的类型不同,其组合规律不完全相同。还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行文思路

板浦高中201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专题复习教学案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及阅读文本的选择。 2.理解论述类文本的体裁特点及命题角度。 3.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复习重点】读懂文章,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方法,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论述类作品。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点阐释】 文章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结构,是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思路,就是按照一点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此考点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把握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 【真题回放】 2010年江苏高考朱光潜的《谈静》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2011年江苏高考鲁迅的《捧与挖》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012年江苏高考伍尔芙的《笑的价值》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例题分析】 国学的焦灼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文化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在当下的“国学热”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

分析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构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 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 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扣中心,以纲带目。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2)理思路,弄清结构。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⑥在世界上,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手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课前热身 1.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踏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 痛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 A.毁灭彷徨莽原呐喊 B.莽原呐喊毁灭彷徨 C.莽原彷徨毁灭呐喊 D. 毁灭呐喊莽原彷徨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2.“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 基础知识 思路不等于结构,思路是作者的思维过程,结构是文章的构造,因此说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作者的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既然结构是作者思路在文章中最直接的反应,不同文体的结构方式明显不同,因此弄清文章的结构方式是理清作者思路的有效手段。 1、记叙文结构层次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②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③以时间、空间交叉为顺序。④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为顺序。⑤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顺序。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而一般来说,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接下来我们从具体的文体中来总结归纳: 首先,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在记叙类作品中,叙述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和插叙,判断连续的材料以及几个段落是否能够颠倒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几个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步骤:①不能颠倒。②因为这些段落是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③再答该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 几个词语能否颠倒答题步骤: ①不能颠倒。②a.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b.这些词语与上下文的总起句或概括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c.这些词语是顺承或递进关系,环环相扣。d.这些词语是按照×××顺序记叙的,打乱顺序会显得语言没有逻辑性。 其次,注意抽出的段落、语句、词语与上下文的联系,确定其与原文哪些内容相关或照应,由此选择正确的位置。 记叙顺序的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 答题格式:文章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按照先……后……的(时间、事情的发展等)顺序写了……的事情(感受),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答题格式: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或另一些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师版)

散文专题复习学案 ---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构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2、明确不同文体的思路规律 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前景如何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类散文】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记人、写景三类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项脊轩志》。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作者是稳重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注意:以作者的行踪为线串联众多景物,移步换景,景不离步;每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可虚实相间;景物描写要详尽恰当。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抒情类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分为托物言志式散文和借景抒情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我的空中楼阁》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 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物为线索串联文章。 - - 1

分析文章结构

第4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详释考点内涵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有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1.全文层次 一篇文章不论有多少段落,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体现在结构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更方便地理解文章。出题的角度是给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2.语段结构 分析语段(句群)内部的层次结构。 如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第13题:下面一段第二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层次。 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道德中有科学的因子。(a)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但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规范的内容,(c)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d)某个人做出某一种行为,不仅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要求,(e)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是正确的。 这道题考查了分析语句结构层次的能力。可以分析这个复句分句间的关系,a句是对“道德”的评价,落脚点是“也存在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句的关联词“但是”是转折关系的标志,引出下文道德与科学真理的不同;c句的“而且”表示是上句的递进,d和e句的“不仅”“而且”照应了上面两句,表示b、c句和d、e句是并列关系。这样可以推断出a句是这个复句的总写,“/”放到a和b之间。 3.复位句子 把一篇文章中的某个段落的语言或一个段落的几句话打乱,要求依照全文的意思和段落的具体思路恢复原来的顺序。 如:把文章的第二段打乱的语句重新调整,做到前后照应,语意流畅。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要爱他们;①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②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③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④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⑤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⑥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对每个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把握各个句子间的关系,答案是②④①⑥③⑤。 4.选择衔接 抽掉文段中的一句话,要求选择给出的选项填入文中的空格。 如2004年辽宁卷科普类文章阅读的第8题: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如《藤野先生》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如《最后一课》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如《皇帝的新装》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如《背影》、《紫藤萝瀑布》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结构 (一)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1、并列式: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2、连贯式: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3、总分式:(1)总——分——总。(2)总——分(3)分——总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那是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

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笑呀,闹啊四合院的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 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她被闹的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呢?我们从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有时听大人们说,“噢,累死我了。”他们累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呀?”“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我和世香惊呆了。 电动狗也许不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侯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他们洗干净,使他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1 呀?”“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李慧琴 考点解读: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 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技巧点拨: 一、分析文章结构 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题指导】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1)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 我们还可以结合句段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的句段:1. 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

高考英语分析文章的结构规律

一、高考英语分析文章的结构规律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文章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就会各异。因此,我们获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去学习和了解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加准确、快速地定位我们要找的信息。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主要有三类: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下面我们结合2000年12月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来具体说明如何利用文章的结构特点来达到阅读的目的。 1、叙述文 叙述文一般以讲述个人生活经历为主,对于经历的陈述通常由一定的时间概念贯穿其中,或顺序或倒序。但是四级考试中一般不出现单纯的叙述文,因为单纯的叙述文比较简单、易懂。所以四级考试中的叙述文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模式是: 1) 用一段概括性的话引入要叙述的经历(话题) 2) 叙述先前的经历(举例1)及其感悟或发现 3) 叙述接下来的经历(举例2)及其感悟或发现 4) 做出总结或结论 2000年12月四级考试阅读理解的第二篇就是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其结构简化为: 1) 总括性的话: Engineering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be example of practicality and rationality, but when it comes to my college education I am an idealist and a fool. 2) 先前的经历或想法 In high school I wanted to be ……,but I didn't chose a college with a lar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3) 往后的经历 I chose to study engineering at a small liberal-arts university for a broad education 4) 接下来的经历 I headed off for sure that I was going to have an advantage over others.

高考语文 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学习重点: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 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 典例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 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层次是着眼于内容划分的,因此,分析层次的依据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就全文的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自然段内容的准确概括为基础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段归在一起为一层。就段内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句的内容准确概括为依据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句子合在一起为一层,余者以此类推。段内层次分析,首先要认清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段的类型不同,其组合规律不完全相同。还要注意句子之间意义衔接转换的语言标志。全文的层次分析和段内层次分析的原理、步骤是相同的。 有时,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的试题也可以用简答方式或填写图表、调整顺序、编提纲、加标点等方式。 这里,考查的是划分语段内部层次的分析能力。10个语句单位,实际上只能分为4个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考点四: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例题: 语段一: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③墙壁白色。④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⑤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⑥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⑦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 这段文字有7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1| 2 3 4 5||6 7 B 1| 2||3 4 |5 6 7 C 1 ||2 3 4 5|6 7 D 1|2 3 4||5 6|7 语段二: ①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是有限的,过多地考虑享受,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还会养成拖拉懒散的作风。②鲁迅对青年、对革命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但他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③他深刻地领悟到一条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④如果你是一个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⑤当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时候,你在生活上过分突出,就容易脱离群众;如果相互效尤,形成风气,也就会无形中浪费国家的物质财富。⑥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线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⑦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⑧大手大脚花惯了,最终被自己的贪欲击溃,以至沦为罪犯,这样的事例还少吗?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直接用竖线在语段中标出)。 例题分析: 上面这两道试题,考查的都是段落的结构知识。文段一般不长,答题难度不大。 题(1)所及语段出自说明文《苏州园林》,共有7句话,命题者提供了4个答案,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这段文字要划分层次,没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遇到这种情况,可从内容上和对象上来考虑。①句是少用彩绘,②句是说“漆广漆”,③句说“白色”,④句说“淡灰色和白色”,⑤句说“淡灰色”,⑥句说色和草木的“配合”,⑦句是说色与“花”映照。这些都与首句少用彩绘有关,都要受首句的统帅,可见,首句应为第一层,这就排除了C项;ABD都是第一句为单独一层的,就第一层的划分来说,都是正确的。再从说明对象看,⑥句出现了“草木”,⑦句出现了“花”,这两句应为一个层次,对照选项,这两句合在一起的有A项和C项,C项已被排除,当然就是A项了。再看②③④⑤句,它们虽然涉及不同的说明对象,从“梁”、“柱子”、“门”到“墙壁”到“屋瓦和檐漏”,但都是说“色”的。可见,A项为应选答案无疑是正确的。 题(2)所及的语段出自议论文《俭以养德》,命题者作了改写,共有8句话,要求考生在原文中直接画竖线分层次。至于层次多少,并没有规定和提示,应该说,题型与题(1)相近,而难度则大于题(1)。这段文字要分层次,必须从议论的三要素入手,即先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对划分层次有直接联系和意义。①②③句都是论据,①句是概括论据,是反面论据,②③句是具体论据,是正面论据,④⑤两句也是论据,也是概括论据,从假设角度提出来的,一正一反,先正后反,⑥⑦⑧句的理论阐述为主,同时提出观点,即⑦句,并以反问作结,即⑧句。这样就不难看出,论点是⑦句,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和正反论证法,以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