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

国故之争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1919年,刘师培、黄侃、梁淑溟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批评文化思想界对孔子传统的激进态度。自是,在对待国学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拥孔派和反孔派的对立,其中以毛子水和张煊的对立为代表。

1919年,毛子水在《新潮》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精神》一文,认为国故不一定是“三纲五常”,也不一定是“四书五经”,“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在“古代”与“现代”二元对立预设下,毛子水认为国故就是过去的历史材料,它好比是一具得了奇病而死的“尸体”,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虽说国故对现代没有影响,但对其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理清一段中国的学术史和中国民族的历史,也可以揭发“国丑”。

毛子水的这些观点,立即遭到张煊的反击。张煊在《国故》上发表了《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他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强调古代与现代、旧学术与新学术之间的连续性,反对古代与现代的对立二分。张煊认为,国故就是孔子传统,它还“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于四万万人之心中,依然生存”。只要国人不弃之不顾,肯继承创新,国故

就可适应时势的需要。国故派的薛祥绥则径直认为,国学研究就是为了发扬孔子道德,以挽救沦丧的世道人心,这颇能道出国故派把孔子传统当作国学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傅斯年、胡适也加入了论争。傅斯年认为,研究国故有“整理国故”和“追慕国故”两种手段。他本人最佩服整理国故的方法,而反对拥孔派追慕国故,因为它“忘了理性,忘了自己,真所谓其愚不可及了”。胡适则批评张煊说,所谓国故能“应时势之需”,便是传统儒家“通经而政治平”的梦想。1919年11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其中“研究问题”就是要回答: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国粹?“输入学理”就是要输入“实用主义”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就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从乱七八糟、无头无脑的“旧国学”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的条理脉络来,从胡说谬解、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真价值来,以便再造中国的现代文明。

国学书目之争

1919年后,胡适打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始写文章、作演讲,积极宣传研究国学。1923年,应清华留美学生的请求,胡适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引起了知识界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胡适开列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礼》《孔子集语》《春秋繁露》《三侠五义》《九命奇冤》

国学孔子及《论语》概说A

国学第三讲:孔子及《论语》概说 计划课时:4课时 前两课时讲义整理 孔子( Confucius)(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在家中排行第二。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宋国(河南商丘)人。中国春秋末期的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主要成就:开创儒家学派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春秋》《十翼》 主要领域:政治、伦理学、社会、哲学等 孔子生平简介: 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为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音hé),母亲为颜徵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他人品出众,曾建立过两次战功,因曾单臂托住悬门让冲进城池的部队撤出而闻名。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依照当时的礼仪不宜继嗣,于是又与年轻女子颜徵在生孔子。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叔梁纥的正妻)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徵在卒,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孔子十九岁时娶宋国人丌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欢愉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诚?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严谨,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凶狠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

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结合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结合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戆直;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忍耐,什么事不能忍耐?”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喜悦却不过分,忧虑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 孔子是国学三圣之一,关于他的传说,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三圣孔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国学三圣孔子传说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15岁立志于学。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

年,四方皆则之”。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时孔子55岁。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中。《左传》和《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也较可靠。 在孔子哲学中,最高范畴是天,天是人事的最高决定者。《论语》中有不少有关的记载。《子罕》记载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据《述而》记载,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时,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不仅认为他的生死由天决定,而且还认为,他的“德”,他担负的复兴文化的使命,也是天赋予的。孔子承认天是主宰,认为有天命存在,认为天命决定着人的生死,也决定着社会的兴衰治乱。孔子在相信天命的同时,对周时盛行的通过卜筮探求上天意向的作法持否定态度,并且认为天命就蕴含在自然事物的运行之中,人们应该顺应天命而积极努力,不应该消极服从天命,放弃自己的努力。因而他特别强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 国故之争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1919年,刘师培、黄侃、梁淑溟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批评文化思想界对孔子传统的激进态度。自是,在对待国学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拥孔派和反孔派的对立,其中以毛子水和张煊的对立为代表。 1919年,毛子水在《新潮》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精神》一文,认为国故不一定是“三纲五常”,也不一定是“四书五经”,“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在“古代”与“现代”二元对立预设下,毛子水认为国故就是过去的历史材料,它好比是一具得了奇病而死的“尸体”,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虽说国故对现代没有影响,但对其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理清一段中国的学术史和中国民族的历史,也可以揭发“国丑”。 毛子水的这些观点,立即遭到张煊的反击。张煊在《国故》上发表了《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他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强调古代与现代、旧学术与新学术之间的连续性,反对古代与现代的对立二分。张煊认为,国故就是孔子传统,它还“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于四万万人之心中,依然生存”。只要国人不弃之不顾,肯继承创新,国故

就可适应时势的需要。国故派的薛祥绥则径直认为,国学研究就是为了发扬孔子道德,以挽救沦丧的世道人心,这颇能道出国故派把孔子传统当作国学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傅斯年、胡适也加入了论争。傅斯年认为,研究国故有“整理国故”和“追慕国故”两种手段。他本人最佩服整理国故的方法,而反对拥孔派追慕国故,因为它“忘了理性,忘了自己,真所谓其愚不可及了”。胡适则批评张煊说,所谓国故能“应时势之需”,便是传统儒家“通经而政治平”的梦想。1919年11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其中“研究问题”就是要回答: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国粹?“输入学理”就是要输入“实用主义”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就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从乱七八糟、无头无脑的“旧国学”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的条理脉络来,从胡说谬解、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真价值来,以便再造中国的现代文明。 国学书目之争 1919年后,胡适打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始写文章、作演讲,积极宣传研究国学。1923年,应清华留美学生的请求,胡适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引起了知识界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胡适开列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礼》《孔子集语》《春秋繁露》《三侠五义》《九命奇冤》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翻译 先进第十一【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 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 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 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 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孔子教案

五年级国学导读孔子 导入:先秦文学主要是周代文学,尤其是东周即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诗经》、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和楚辞是周代文学的主体,今天我们来学习诸子百家中的儒学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一、字 1、学习两个字同学们认识吗?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学指传授知识的地方,习指的学过 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2、儒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巫师、术士 插入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妻颜氏 元配生有九个女儿,无子。妾虽生了一个儿子,可惜是个残障儿。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十二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不能做继承人。叔梁纥便向鲁国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颜父对三个女儿问道:“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虽然都只是士,但他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而且他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我非常希望能与他联姻。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没有回答,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颜父说:“就是你能嫁给他了。”他便将颜征在嫁给了叔梁纥。[2] [3]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死了,埋葬于防。[4] 孔子当时年幼,长大后不知道父亲的埋葬处。母亲颜征在死后,孔子先浅葬母亲于五父之衢。然后,四处询问父亲的墓址,直到郰曼父的母亲告诉了他。孔子才依照礼的规定,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 二、孔子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1-2]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排行: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1、家世 (1)商王后代,没落贵族 商王朝阶级地位的划分:同学们知道最高级是那个级别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2)父亲叔梁纥,母亲颜氏 (3)尼丘祈子,一山为名 貌孔夫子: 高九尺六寸,生而圩(wéi)顶 名字由来:第一,祈于尼丘山,故名丘。第二,头型酷似尼丘山,中间低,四周高。字仲尼是因为他有一个哥哥字伯尼,当时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伯”为老大,“仲”为第二,“叔”为第三,“季”为最小的。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办丧事的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三、孔子生平 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国学经典语录

孔子国学经典语录 导读: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也是小编最喜欢的名人之一。下面整理了孔子国学经典语录,欢迎阅读。 孔子国学经典语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刚、毅、木、讷近仁。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5、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7、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有教无类。 3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国学-孔子

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 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现在,为了我们自身,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条件,只有孔子倡议的伦理原则才能帮助我们这样做。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21世纪很可能将有第三次百家争鸣。它将带来中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百家争鸣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将再一次受到审视、洗礼、发展和创新。在与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创造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来崇尚“和谐”,追求“和睦”,坚持“和平”,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里,这种民族精神必将在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仿佛是为“儒学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提供实例,20世纪中后期,受儒家文化圈影响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成功引发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此,在小组讨论中,新加坡在20世纪80到90年代进行的儒学实践成为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途径受到肯定。 中国近三百年为什么老是落后挨打?和孔夫子有没有关系?和儒学有没有关系? 对于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难题,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华民族先天农业文化的内质与工业文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落后;有的学者认为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承继古希腊文明注重逻辑的传统更适合产生科学的观念,从而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清华大学教授羊涤生系统评价了这些观点,指出: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大体上,古希腊偏重于求“真”,而中国偏重于求“善”;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虽然我们有理由说即使没有西方近代文化进入,中华文化也必然会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民主,并进入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但毕竟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既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直接承担着国家民族兴衰的二千多年来的主要历史责任;其功过是非,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一次又一次重点审视的主要对象。这就是贯穿在整个20世纪中国,尊孔、反孔、批孔、评孔多次交替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 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相当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儒学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应该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如果儒学仅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里,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思想、学说,很难说它是一种文化。儒学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来到社会,深入到大众之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

国学: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

国学: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 2012-10-24 【【【【【目录】】】】】 【【【A:草根网蒋金海统计】】 孔子对: 1原始社会:精通易学 2奴隶社会: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及时创造新学说-==儒学:对社会总结、传承。 3封建社会:封为统治学说。 4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小,必须及时创造中国人的思维的融合各种学说的新学说-==百科统计学:对社会总结与传承。 5共产主义社会{初级: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百科统计学说 孔家后代最有出息者或许是草根网上的偷闲看花---孔令功。 【【【B:世界五大洲】】】 【世界】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近世发展孔子学院走向世界。 2004年-2012年达到1000所目标。 孔夫子庙小学是全世界第一个用孔子的名字命名的小学 【一:非洲】 【二:欧洲】 【】英国 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三:美洲】 【】美国 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四:亚洲:儒家文化圈】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中国】】】】】】 【【【【孔子基本信息】】】】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家世家谱:祖上、祖先、祖籍】】】 【【1祖上:黄帝轩辕氏】】 【【2祖先:商朝、周朝】】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3祖籍:】】 【3-1六世祖:孔父嘉移居鲁国】 【3-2曾祖父:孔防叔】 【3-3:父亲:叔梁纥及三个老婆:母亲:颜徵在】 【3-4:孔子生平年表】 中文名孔丘 别名:孔子,孔夫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 孔子姓孔(祖父字孔,以其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 国籍中国:【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民族:汉族(华夏) 出生地:曲阜尼山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 【】幼年: 【】少时聪颖 【】19岁:亓官氏(有说朱国兀氏)的女儿:【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职业 青年:20多岁起,政治生涯 中年:30岁时:鲁国 老年:55岁:政治生涯不得意周游列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 教育:

国学 孔子爱水 包容智慧(二)

国学孔子爱水包容智慧(二) 听歌沧浪滨 解诗汉水岸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以诗书礼乐教”,在其给学生教授的典籍中,《诗经》被排在首位。孔子还特意提示自己的独子伯鱼,要好好学习《诗经》,“不学《诗》,无以言。”若不学好《诗经》,连话都说不好。《诗经》就是古代民歌的汇编。孔子在周游列国之时,也很留意各地的民歌,赏其音声之美,悟其蕴含之妙。 公元前489年,孔子带着弟子们前往楚国。途经汉水支流沧浪之滨,听见有小孩儿在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河水清又清,我就用它洗帽缨;沧浪河水浑又浑,我就用它洗脚跟。孔子听出,这首民歌的本意,是要人加强自身修养呢。就对弟子们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同学们注意听啊,是洗高贵的帽带,还是洗脏臭的脚丫,都是由河水自身的清亮或污浊决定的。自身修养对人的一生重要得很呢。 《诗经》里的诗,采自各国民歌,每首诗既富有普遍的审美价值,也深蕴着

其产生地特有的山川风貌和风情民俗,有的还有其当初歌咏的原型人物和动人故事——“本事”。因此,要较好地体悟其内涵,最佳途径就是到其产生地作实地考察。孔子充分利用奔走列国这一独特机遇,对《诗经》中的一些名篇,尽其可能作了相应的乡土体验,获得极佳效果。 这天,孔子一行来到汉水岸边的阿谷郊外,看见一个带着玉佩的姑娘在河里洗衣,人既长得姣好,风度也颇优雅。孔子立即想起《诗经·周南》里的名作《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这女孩儿不正是诗中那可望不可求、美丽而高贵的汉上游女吗?就对身边的弟子说:这个女子或许可以和她谈谈呢。于是拿出一个酒杯递给子贡,要子贡去见那女孩儿,“善为之辞,以观其语。”子贡走到那女子身边,斯文有礼地说:我来自北方边远之地,要到南方的楚国去,适逢炎热的暑天,心如火烧,想向您讨杯水喝,以散发身上的焦热。女子很有礼貌地答道:在这幽深曲折的阿谷河边,水多的是,既有清,也有浊,一齐向大海流去,您想喝就随意舀着喝,问我一个洗衣女干啥啊。话虽这么说,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先迎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翻过杯子把水倒掉,又顺着河水流向舀了一杯,满满的,水直往外溢。女子彬彬有礼地将杯子放在沙

2018寒假——国学诵读1-孔子和论语

2018寒假——国学诵读1 孔子与《论语》 1、背景知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人(今山东 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误会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以渔夫为师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附近河岸边的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国学论文:孔子思想中的“和而不同”

国学论文:孔子思想中的“和而不同” 《论语》中有很多讨论君子与小人的章节,从其性格、为人、处事等多方面作比较,凸现出君子与小人的本质不同。“和而不同”便是其中的一项。孔子及弟子们重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做君子,不做小人;另一方面是希望与君子交。“和而不同”,在儒家看来是区分君子与小人本质的标准之一。简单的说“和而不同”就是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从而在本质上达到相近或相似。 “和”与“同”的区别,最早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国语》和《左传》中记载了史伯与晏子对“和”与“同”的看法,史伯的话很典型。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郑语》)“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找“和”的过程。史伯进一步阐述了五行变化与具体事物的变化,提出五行变化与具体事物变化不同,虽然五行变化相同,但形成具体事物有可能不同,反之,具体事物表象相同,五行变化不一定相同。史伯和晏子从自然物与五行上来讲“和”与“同”,孔子把它引申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当中。何晏《论语集解》说:“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则同,然各争利,安得而和?”这样便把“和”与“同”彻底地归于人的不同上来,君子的看法相同,但他们所做的不一定都一样,如在教化上,有些人认为要出仕做官,有些人认为要教书育人

等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为了教化。小人看似相同,那是为了利益,如果同伴中损伤了他们的利益,很容易生成内讧,如鸟兽散。宋儒十分注重义利之辩,一般地认为义和利是水火不容的。在北宋文人党争和南宋党锢之患中经常为文人所用。宋儒结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用“义”和“利”解释了“和而不同”,认为君子的“和”是“义”的结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驱使。这种解释一直影响到清末,刘宝楠《论语正义》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以前,我也解释过“和而不同”,是从儒家的辩证法上来讲的,认为儒家尤其是理学家在动静问题上,是主静的,从而导致在处理矛盾时,以“统一”为第一位,而不是“对立”为第一位。“和而不同”正是体现了这种辩证关系。“和”就是要求在纷乱当中寻求到共同的、统一的属性。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是孔子原来的意思。孔子讲“和而不同”重在揭示君子与小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君子在内心求取相同的内容,而小人求的是表象的相同,这也就是君子与小人追求的理想不同,处事的态度不同。在我看来,君子首先要“立乎大者”,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如果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永不到,也便是“和”;至于如何来实现,便不必只守一条道,需要开辟新途径,探索如何能事半功倍。宋儒提出的“义利之辩”很有启发性。儒学中的“义”是起指导、节制、贯串作用的,任何一德,必须服从义的指导,接受义的节制,为义所贯串,而后始能长保其价值,不至转成恶德。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的具体表现就是“德”,分门别类的德有好多中,义便是在其中起连接作用的。

国学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 ?B、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 ?C、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 ?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2 【单选题】《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 ?B、燕国 ?C、赵国 ?D、魏国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A、财富 ?B、道德 ?C、血统 ?D、官职大小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A、《左传》 ?B、《国语》 ?C、《楚辞》 ?D、《论语》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2 【单选题】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人与天

?B、天与地 ?C、人与人 ?D、人与神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 【单选题】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A、格局 ?B、财产 ?C、阶层 ?D、道德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 4 【判断题】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5 【判断题】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A、要修己 ?B、要利他 ?C、要吃亏 ?D、要乐他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2 【单选题】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A、忠 ?B、仁 ?C、孝 ?D、义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国学宝典】《孔子》【104集儿童动画 珍藏版】

【国学宝典】《孔子》【104集儿童动画珍藏版】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动画片《孔子》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民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分别刻画了孔子的少年、青年、中老年三个人生阶段。 古往今来,无数少年儿童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各国文化的时代,我们父母更应慎重选取培育幼儿的适当文化知识,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给我们孩子最好的、最纯的、最精的。而国学,我们五千年文化精髓,是我们孩子成才的必备,是我们父母给与孩子最有爱心、期待、价值的丰硕礼品。 《孔子》 【104集儿童动画珍藏版】 001 兰花

002 乡学003 六艺004 皮休005 立志006 灵芝007 泰山008 兄弟009 守孝010 返回011 飨士012 宋女013 娶亲014 小吏015 孔鲤016 相礼017 颜路018 郯子019 长夜020 师襄025 知之026 南宫

027 西行028 老子029 斗鸡030 内乱031 适齐032 苛政033 商羊034 大钟035 韶乐036 归鲁037 不惑038 颜回039 子贡040 玛璠045 宥坐046 馈豚047 盟誓048 战乱049 腊祭050 五帝051 乡射052 夺玉

053 天命054 中都055 爰居056 葱灵057 司空058 司寇059 教化060 嫠妇065 郈邑066 孔子067 平叛068 治朝069 寒冬070 亲征071 告密072 迷香073 膰俎074 屯地075 去鲁076 兕兽077 击磬

孔子

寂寞圣哲——孔子的一生 ——国学小先生第一次集体备课教学目的: 1.了解掌握孔子的事迹及思想; 2.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孔子的事迹及思想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他的为人师表;“发奋以食,乐以忘忧”是他的好学求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他的内心坚守。他踏着厚重的脚步,于乱世硝烟之中,踩下串串引领时代、启人心智的印迹。他就是孔子,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智者圣人。他的一生,是一种伟大思想诞生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步入春秋乱世,领悟孔子思想精华。 一、孔子的家世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大家都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这是我们背的特别熟练的,那么大家知道孔子为什么这么叫么?因为孔子他的母亲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孔子家世也十分与众不同。历史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反正孔子是鲁国人啦。孔子的父亲是叔梁纥,注意这里的叔梁为字,纥为名,而不是叔叔什么的意思。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孔子家语.本姓解》上是这样说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所以说孔子是这家唯一的继承人,想必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二、青年孔子再来说说孔子幼年的事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3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其抚养成人。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的母亲在他17岁时去世,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为了打听父亲葬处,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五父之衢),向路人打听。孔子的思想也多受他的母亲影响。 孔子的母亲为孔子付出了很多,这跟天下的母亲一样。谁知道关于孔母与孔子的故事? 下面由我来讲一个关于孔母教子的故事。 (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理想的读书环境,她在儿子7岁的时候,变卖了所有家产及首饰从穷乡僻壤,迁至大城市。后来又花掉所有积蓄送儿子上学,是昂贵的重点学校。不仅如此,她还利用一切机会,带领儿子见名人,增长识,参加各种培训班。而她自己除忍受精神上的孤寂、世俗的偏见外,还要承受难以想像的生活压力。为此,她不得不起早贪黑。养蚕、纺纱、织布、种菜、上集市。为了证明这位女性的伟大,我举两个细节。一天,正是秋收,颜徵在病了,卧床不起。孔子见状,天未亮就悄悄下地,在星光下掰起玉米苞谷。天刚亮,母亲便摇摇晃晃地走来,“丘儿,谁让你来的。还不快回去吃饭。好了,上学去。” “母亲,我请两天假吧,让我把这地收拾好。您有病。”结果,颜徵在死不同意,并且说,“你要再不回去,为娘我就生气了。”还有一次,孔子的母亲因高烧昏倒在桑地。面对此,孔子一跺脚:“孩儿不念书了,孩儿只要母亲。”几天后,孔子为母亲买来补品并对母亲说:“我有钱交学费了。”母亲问:“哪来的钱?”孔子说,给街上办丧事的人家当吹鼓手挣来的。结果,颜氏让孔子跪下,说:“丘啊,你知道吗,你这样会让别人瞧不起啊!”“你只有将来成大才,那才真正是给母亲分忧。”母子遂抱头痛哭。(故事由讲者自行删减) 孔母对孔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很多人不明白孔子为什么一心要作官,各位有谁清楚?

国学经典《孔子说》读后感范文

国学经典《孔子说》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孔子说》(这部国学经典),这本书有漫画多媒体,非常好看。我学(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里要写出对古文的理解,才算是有所领会呢)意识就是:学习完要经常温习功课,这是很愉快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也是很高兴的。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也不要生气,这才是有修养的人。(尧尧口述)我根据这些知识在游戏光盘里答题,我答对时孔子夸我“rǔ 子可教也”。我答错时孔子说:“xiǔ 木不可diāo 也”。我连对五题时孔子就jiǎng lì 我玩一个小游戏,我觉得这样学知识很爽快! 妈妈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是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过程,也就是修身养性,使自身达到“君子”的标准。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等学习的具体方法或态度,对现时代的大人和孩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暑假前,我从当当上给孩子买来了漫画家蔡志忠的漫画国学

经典《孔子说》。作者运用独特的漫画风格将古代经典著作的智慧展示给读者。多媒体动画片生动有趣,互动游戏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是孩子喜欢的一本国学启蒙。看到尧尧摇头晃脑的学孔子的模样和答对题时的那股子兴奋劲儿,真是好可爱啊! 读孔子,就是在仰望圣人,亲近仁德,也就是修己。暑期里和孩子共读这套国学经典,和孩子一起在漫画的乐趣中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熏染。培养孩子的好性情,也正是我这一暑假里的重点之一。读经典,养性情。养性情,生智慧。我和尧尧就从《孔子说》开始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时:按时。《论语》中说的学和习,主要指仁义道德、为人处事的问题。 〔2〕亦:无实在意义,只是加强反问语气,故可用“很”或“就”字表达它。说:同“悦”,愉快 〔3〕知:理解 〔4〕愠:郁积,生气。 【译文】

2018孔子国学经典语录

2018孔子国学经典语录 2018-04-09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 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

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7、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