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问题专题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问题专题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问题专题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问题专题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专题

现象:

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大幅上涨578个基点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1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据MNI报道,近期有股份制银行数十亿量级同业拆借兑付违约,由于流动性极度紧张,农发行金融债和贴现式国债发行连续出现罕见的招标未满等流动性趋紧事件层出不穷。

触发本轮资金紧张的因素有供求方面也有监管趋紧要素:

从资金供应方面看:

(1) 由于美元开始走强,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

下降77%。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入外汇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时下已成为货币投放的

主要渠道之一。5月份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差的缩窄,外汇

占款和流动性分别回落和降低。

(2) 我国对曾经拥有高回报率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导致资本流入放缓。

(3) 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偏弱:5月末、6月初为应对资金紧张,央行一般会在公开市场

进行投放,同期,2010/2011年分别投放1800/1700亿,2012年通过降准释放资

金4000亿左右,但2013年仅投放约1400亿,投放力度低于往年,且没有针对节前因素释放流动性。

从资金需求方面看:

(1) 道德风险+预期偏差:央行一贯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让金融

机构有资本和意愿挑战高风险的项目,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亦或是金融机构本身,五年之内财务杠杆率都在不断增加;部分银行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期监管部门可能会放松对信贷的管理,于是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这些因素导致近期商业银行信贷大幅增长,短期流动性不足。

(2) 季节性因素:一方面,按照惯例5月底企业需向财政缴纳税款,2013年征缴税款

规模超过过去三年均值(4000亿);另一方面,6月5日对5月下旬新增存款补

缴准备金,根据5月存量总量估算,补缴规模应在2000-3000亿左右。

(3) 节假日备付:端午节小长假前提现和备付压力,对流动性的占用可能在5000亿。

(4) 监管带来流动性压力:4月,监管层严厉推进对债券市场丙类户违规代持行为的清

查和整顿;5月5日外管局颁布了汇发20号文,要求银行主动购汇补足头寸;5

月28日银监会发布135号文,整肃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监管层一系列举动客观上挤占了流动性,导致了资金链紧张。

从政策角度看:

李克强总理两次强调:“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该会议释放了两个不干预的信号:即不放水干预市场流动性问题,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人民币升值问题。

央行维持资金紧张的原因:

(1)提前暴露的金融风险,迫使金融体系降低杠杆,收缩银行表外业务,维持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2)央行仍然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而非平抑未市场化的Shibor利率,不会因为Shibor利率波动而相机抉择。货币总量和产出存在稳定的关系,该

变量是稳定的并且其变化能够被预测。这是央行之所以选择货币总量作为中介

目标的主要原因。而利率工具在中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并没有起到

关键性作用。

(3)McCallum规则能够被用作信号工具去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状态,发现目前基础货币增幅能够满足10%的名义GDP增速对流动性的需求。

未来走向

1. 资金趋紧原因:

(1)6月是半年度考核时点,银行对同业存款的争夺将推高资金利率;

(2)汇发20号文要求金融机构在6月底补足头寸,推测商业银行有千亿级别缺口有待补充;

(3)6月底存款大幅冲高后,7月5日补缴准备金规模预计较大(可能超过5000亿);

(4)7月中旬是大银行分红派现时点,四大行合计现金分红约2500亿;

(5)7月是财税征缴月,根据2011/2012年同期经验总缴纳规模亦在4000亿以上。

(6)央行意在控制银行表外业务扩张,降低系统性风险,短期内不会干预。

6月下旬和7月上旬可能成为下阶段资金最紧张的时间区间。在此期间,将分别有250亿/460亿央票和正回购到期,就规模而言,难以应对短期资金流出压力,从而考验央行流动性管理意愿。而在6月24日(周一),沪指跌破2000点,央行首次公开回应:要求银行管好流动性,意味着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2. 资金趋紧是短期结构性,不会长期持续:

(1)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已高达104.2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除被央行锁定部分,整个金融体系并不缺钱,目前银行间

市场的所谓“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今年一季度M2与GDP的比值已近

200%,这意味着货币投放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在不断减弱,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出,大量的社会融资其实并没有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导致金融体系不缺

钱,实体经济闹钱荒的尴尬境地。

(2)短期内骤升的利率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银行体系;由于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高企将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这

种状况不宜持续太长时间;加上季节性和阶段性因素消退,进入7月后,资金

紧张的状况会逐步有所缓解。

3. 影响下半年流动性的内外部因素交织。

要素影响方向是否存在不确定外部环境

政策面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紧

汇发20号文紧

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松

人民币中间价政策不确定,相机而动

应对外部资金留出入的政策不确定,相机而动宏观面贸易顺差紧

资本项目顺差松

市场面套利资金变动紧

结论整体外部流动性不乐观,但央行和外管局的汇率政策和应对流动的政策不确定内部环境

政策面公开市场操作平稳偏紧紧张程度不确定

影子银行监管平稳偏紧监管力度和范围不确定宏观面政府和房地产融资平稳

工业企业融资回落

结论整体内部流动性内生增长能力回落,但央行货币政策和银监会收紧力度不确定。

外部来看,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空间不大,资金单项流动预期发生改变,经常账户流入延续,但资本账户流出可能加剧;内部来看,尽管政策重心在于防风险、挤泡沫、去杠杆,但客观上可能造成流动性稳重趋收结果。尽管多重因素交织共同影响下半年流动性,但分析显示:各项因素的边际变化方向实际上与央行政策干预意愿息息相关。

4. 历史经验:在稳定经济增长与其他目标两难情况下,一般推进紧平衡

根据券商报告总结历史央行对下半年流动性管理思路,作为2013年参考。

在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一般会采取适度收缩的策略;在经济低迷而短期内没有通胀压力的情况下,央行倾向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和其他目标(控通胀、遏制过热等)两难情况下,央行通过较为中性的策略维持流动性紧平衡。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市场、流动性和操作性等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国内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寻求对策,从文化、体系、技术等方面入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随着世界金融的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国银行的放开,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将参与到世界金融的竞争之中。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的差距,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坏帐、呆帐。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 (二)缺乏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风险 目前,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统计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风险分类及量化技术落后。其中,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增加了我国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由于挤兑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信用一般表现为银行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和流通银行票据等形式。银行的自有资本有限,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过高,就会出现过挤兑风波和支付危机。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信用的保证,其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但潜在支付困难日益增多,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60%,低于80%和国际最低标准。如果银行的呆帐增加,准备金不足以应付存款的提取,银行信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严重时导致银行的破产,造成社会的动荡。 (四)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银行的业务风险扩大 首先,由于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在融资方式上也带来的竞争及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下降,许多商业银行放弃稳健经营原则,以期通过发展高风险业务取得较高的收益,加大了经营风险。其次,由于传统体制下银行的经营风险完全由国家来承担,使一些银行误认为没有资本金一样可以扩张,从而重规模轻效益,经营效益不能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提高,从而使一些危害银行长远发展的业务大规模存在。再加之有些银行员工素质不良,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以及银行内部的监督防范措施不力,也导致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就现阶段来说,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纠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偏差,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控制的企业文化创造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商业银行必然承受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管理的目的也就是确保银行产生最大的利润。现在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两种极端:一些银行只顾发展,过分注重规模,忽视由业务带来的巨大的风险,牺牲掉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些银行则是不顾发展的零风险,回避一切有风险的业务,这样白白葬送了发展的好机会,其实没有收益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此要树立风险管理本身就是创造价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反思与重构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抵押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经历了巨幅振荡。金融市场此起彼伏的波动、接踵而至的损失事件,使得人们对长期以来奉为圭臬的市场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市场风险的直观表现是波动性。但波动性只是现象,仅仅关注波动性,并不能真正抓住市场风险的本质。这次金融危机给了人们很多鲜活的教训,也促使大家透过波动性的表象,对市场风险的内生动因和驱动因素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对传统市场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构。 对市场风险的再认识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市场风险就是波动性风险,即因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变化,导致银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这个观点被业内广泛接受。既然市场波动是风险的主要来源,那么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则是引发波动的风险驱动因子。基于这个认识,金融机构普遍采取以风险价值(VAR)、多层次限额体系为核心构筑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但是,从次贷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巴林银行、法兴银行到瑞银集团的交易亏损事件,都从不同侧面暴露了上述市场风险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导致传统市场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应对现实风险时往往力不从心(于是往往将其归咎于“市场异常波动”)。 随着20世纪以来金融的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运行日趋精细复杂,市场风险的形态、结构和内在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交易对手风险日渐成为市场风险的重要驱动因子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蔓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就是信贷市场紧缩,市场收益率大幅上扬。利率大幅上行的背后,驱动力量实际上是交易对手风险。Libor-OIS息差代表了剥离无风险收益率变动后的风险预测水平,透过这个指标可以直观考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影响。事实上,这个指标一定程度上成为危机发展演变和风险程度的风向标。具体来说,Libor减去OIS(隔夜指数掉期,Overnight Indexed Swaps)后,可剔除拆借市场中市场预期效应对市场利率走势的影响,从而得到交易对手风险和流动性因素对Libor的实际影响。即:Libor-OIS息差=交易对手风险补偿+市场流动性风险要求+其他(交易成本的差异)。 在其他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Libor-OIS息差扩大主要是由于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增大,导致放款银行要求收取较高的利息以补偿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对金融危机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市场风险上升背后的驱动力量主要是交易对手风险。从图1看,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收益率水平大幅上扬,以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摘要: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不仅是金融机构短期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建议,以便为中外投融资机构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为央行制定和完善对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政策提供素材。 关键词:银行同业拆借;资金运作;监管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谓同业拆借,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及经法人授权的非法人金融机构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行为,目的在于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的短期资金市场,是货币市场的主要子市场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微观层次上,金融机构通过同业拆借市场来调剂流动性的余缺;在宏观层次上,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作基础利率,能够最及时和准确地反映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趋势和资金供求变化状况,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结构中具有导向性作用。由此同业拆借市场成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 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是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金不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其形成除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需要以外,同时也是二级银行体制建立,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银行与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各部分间分配资源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客观上要求相互调剂和融通资金,同业拆借市场便应运而生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其起始于1978—198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见下图)。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因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据此要求2019年8月20日起,人民法院裁判贷款利息的基本标准应改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但2019年8月19日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未发生相应变化,相关标准仍可适用。 1、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2、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 之前有效。

4、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 之前有效。 5、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 之前有效。 6、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7、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8、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05%,

银行知识:同业拆借、同业拆放、存放同业之间的区别

银行知识:同业拆借、同业拆放、存放同业之间的区别一、同业拆放/借 同业拆放就是你头寸在一定期限内多出一部分余额的时候,将这笔钱借给同业收取利息的一种业务(但是和信贷业务不同,不占用信贷额度)。 同业拆放分为线上和线下条件:需要拆出方对拆入方进行授信,和存放同业共享综合授信额度。(同业拆放都是指信用拆放,不涉及质押物的。) 期限:从1天到360天不等。实际操作中线上为1D,7D,14D,1M就差不多了,不会再长了;而线下则最短为7天,也有半年一年的时候。 计息:参照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每天9:30就出来了是固定值,有时候也参照银行间市场的质押回购利率(Repo),这个只要没有闭市都会波动,是所有成交价格的加权值,但按业内行规一般情况下10:30左右就稳定了。线上一般加点10~50个BP(BasicPoint,基点,你可以理解为0.01%),线下则贵一点,一般50~200BP都有可能。 风险:占用风险资产,根据新的巴III(巴塞尔协议III),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原始期限3个月内20%,3个月以上25%,对我国其他金融机构是按照100%。老版的,原始期限4个月内,0%,4个月内20%,其他金融机构100%。不占用信贷规模。

实战意义:一般当司库配置债券(用以回购)不足以覆盖头寸缺口的时候,一般会用信拆作为辅助融入工具,从对手方角度来说,用信用拆出可以稍微多赚一丢丢。而且从机构内部资金分配角度出发,可能回购借不到的钱,信拆反而能借到。现在因为已经有银行间市场,自动生成拆借合同,所以用线下的已经比较少了。而且线下的话合同细节、清算流程存在一定操作风险,如果线下的话宁可用同业存放、存放同业,风险小一点。毕竟拆放是你把钱打到其他银行账户上,存放是你把钱转到自己(在其他银行)的账户上。线上比线下价格便宜。 二、同业借款 除了非银机构之外,主发起行业可以外资银行或者村镇银行授信进行同业借款,(其中村镇银行我在下面文章中提到过有些发起行称作非银,但是风险资产不是按照非银算的)。其中少少流提到的融资能力较差,我理解为没有信用拆借资质。而实际业务中我行一般来讲会采用同业存放的方式,因为比较便利。 此外,总体而言同业借款相对于同业拆借期限较长,风险较大,但用期限和风险来区分同业拆放和同业借款也还是稍微有些模糊的,只能说最大期限借款稍长,信拆稍短,但具体的期限和交易对手方都是不定的。而其实同业借款这项业务本身就没有明确的定义,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人民币同业借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是后来大家反响也不热烈,貌似到现在也没有正规办法推行出来。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_吕素香

2009年第1期 双月刊 总第172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JO URNA L OF ZHONGNAN UNIVERS ITY OF ECONOM ICS AND LAW №.1.2009 Bimo nthly Se rial№.172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吕素香1 周宁东2 (1.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西安710049;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732) 摘要:债券市场流动性包括价格、交易量以及交易时间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基本上只反映了流动性三个因素的某一方面。本文从流动性概念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衡量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综合指标的计量模型,认为流动性综合指标能够克服单一指标的缺陷,有助于全面刻画债券市场流动性价、量和时间三方面因素,有助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微观结构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交易成本;做市商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9)01-0078-05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于1997年。当时,商业银行部分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致使股票价格波动异常。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决定,要求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交易所,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由此可见,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起初就是以金融机构为主要投资者的债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重要的场外交易市场。2007年全年债券发行总量达到7.98万亿元;现券市场交投非常活跃,交易笔数和交易量分别高达9万笔和16.6万亿元;回购交易大幅放量,共结算9.73万笔,结算量46.29万亿元。可以说,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债券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场所。然而,回顾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它在支持市场主体融资、投资以及改进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较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要深入研究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首先要构建一个或若干个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综合指标。 一、市场流动性及衡量指标 目前学术界对市场流动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H icks将流动性定义为立即执行一笔交易的可能性[1]。Demsetz分析了做市商报价形成过程中买卖价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基于买卖价差的交易“即时性”的概念,使“流动性”概念略具雏形[2]。后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流动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解释。Eng le和Lange提出“交易成本说”,认为一个流动性好的市场是执行交易不需要付出成本的市场[3]。事实上,交易成本低的市场被认为是流动的,而成本高的市场则被认为是非流动的。Gro ssm an和Miller提出“即时说”,指出流动性是能以希望得到的市场价格迅速成交达成 收稿日期:2008-09-20 作者简介:吕素香(1975—),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博士生; 周宁东(1977—),男,湖北武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某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案计划政策

XX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实行,依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第五条本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第六条为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本行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并与本行总体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相匹配。 第七条本行的资本分配应根据董事会确定的资本总额及分配办法,

核定市场风险的资本分配总量,并在本行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中进行合理分配。 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第八条本行应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实施部门。 第九条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全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具体职责包括: (一)审批市场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全行可以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 (二)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 (三)定期获得并审阅关于市场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 (四)监控和评价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董事会可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上全部或部分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就承担的相关职能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中课题论文 题目: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学院:财经学院 班级:金融学101班 学号:10154040133 姓名:贾贝贝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1、同业拆借市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1)概念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的资金主要用于弥补银行短期资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需要。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 (2)类型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银行业同业之间短期资金的拆借市场。各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经常发生头寸不足或盈余的情况,银行同业间为了互相支持对方业务的正常开展,并使多余资金产生短期收益,就会自然产生银行同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交易。这种交易活动一般没有固定的场所,主要通过电讯手段成交。期限按日计算,有1日、2日、5日不等,一般不超过1个月,最长期限为120天,期限最短的甚至只有半日。拆借的利息叫“拆息”,其利率由交易双方自定,通常高于银行的筹资成本。拆息变动频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同业拆借每笔交易的数额较大,以适应银行经营活动的需要。日拆一般无抵押品,单凭银行间的信誉。期限较长的拆借常以信用度较高的金融工具为抵押品。 短期拆借市场 短期拆借市场又叫“通知放款”,主要是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商)之间的一种短期资金拆借形式。其特点是利率多变,拆借期限不固定,随时可以拆出,随时偿还。交易所经纪人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向银行借款。具体做法是,银行与客户间订立短期拆借协议,规定拆借幅度和担保方式,在幅度内随用随借,担保品多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款人在接到银行还款通知的次日即须偿还,如到期不能偿还,银行有权出售其担保品。 (3)特点 融通资金的期限一般比较短。 参与拆借的机构基本上是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帐户,交易资金主要是该帐户多余资金。 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 同业拆借基本上是信用拆借。同业拆借可以使商业银行在不用保持大量超额准备金的前提下,就能满足存款支付的需要。 2、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的重要阶段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自1986年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重要市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问题专题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流动性专题 现象: 近日,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6月20日,上海银行间隔夜拆放利率大幅上涨578个基点达到13.44%,创下历史新高;银行间7天质押回购利率最高曾达到1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据MNI报道,近期有股份制银行数十亿量级同业拆借兑付违约,由于流动性极度紧张,农发行金融债和贴现式国债发行连续出现罕见的招标未满等流动性趋紧事件层出不穷。 触发本轮资金紧张的因素有供求方面也有监管趋紧要素: 从资金供应方面看: (1) 由于美元开始走强,新增外汇占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 下降77%。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入外汇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时下已成为货币投放的 主要渠道之一。5月份以来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差的缩窄,外汇 占款和流动性分别回落和降低。 (2) 我国对曾经拥有高回报率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导致资本流入放缓。 (3) 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偏弱:5月末、6月初为应对资金紧张,央行一般会在公开市场 进行投放,同期,2010/2011年分别投放1800/1700亿,2012年通过降准释放资

金4000亿左右,但2013年仅投放约1400亿,投放力度低于往年,且没有针对节前因素释放流动性。 从资金需求方面看: (1) 道德风险+预期偏差:央行一贯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让金融 机构有资本和意愿挑战高风险的项目,不管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亦或是金融机构本身,五年之内财务杠杆率都在不断增加;部分银行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期监管部门可能会放松对信贷的管理,于是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这些因素导致近期商业银行信贷大幅增长,短期流动性不足。 (2) 季节性因素:一方面,按照惯例5月底企业需向财政缴纳税款,2013年征缴税款 规模超过过去三年均值(4000亿);另一方面,6月5日对5月下旬新增存款补 缴准备金,根据5月存量总量估算,补缴规模应在2000-3000亿左右。 (3) 节假日备付:端午节小长假前提现和备付压力,对流动性的占用可能在5000亿。 (4) 监管带来流动性压力:4月,监管层严厉推进对债券市场丙类户违规代持行为的清 查和整顿;5月5日外管局颁布了汇发20号文,要求银行主动购汇补足头寸;5 月28日银监会发布135号文,整肃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监管层一系列举动客观上挤占了流动性,导致了资金链紧张。 从政策角度看: 李克强总理两次强调:“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该会议释放了两个不干预的信号:即不放水干预市场流动性问题,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人民币升值问题。 央行维持资金紧张的原因: (1)提前暴露的金融风险,迫使金融体系降低杠杆,收缩银行表外业务,维持金融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2)央行仍然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而非平抑未市场化的Shibor利率,不会因为Shibor利率波动而相机抉择。货币总量和产出存在稳定的关系,该 变量是稳定的并且其变化能够被预测。这是央行之所以选择货币总量作为中介 目标的主要原因。而利率工具在中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并没有起到 关键性作用。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通交易规则试行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通” 交易规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为保证“债券通”业务规范、有序开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关于“债券通”的联合公告,人民银行《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9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中汇交发〔2010〕第283号)(以下简称“《债券交易规则》”)、《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交易流通规则》(中汇交发〔2015〕第203号,以下简称“《流通规则》”)及其他相关业务规则,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所称“债券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本规则适用于“北向通”。“北向通”是指境外投资者通

过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机制安排。 1.3交易中心为“北向通”提供交易服务。参与“北向通”交易的境内外投资者(以下简称“‘北向通’投资者”)、经人民银行认可的接入交易中心系统并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客户端的境外电子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境外电子交易平台”)、承担支持“北向通”相关交易服务职能的机构(以下简称“‘北向通’交易服务机构”),开展“北向通”交易相关业务应遵守本规则。 1.4上述机构开展“北向通”业务,应遵守内地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北向通”交易服务机构应当为境外投资者了解内地相关法律和规则、业务流程、市场信息等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指引。 1.5 “北向通”投资者开展“北向通”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并按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规定履行交易信息披露和报告义务。 第二章投资者管理 2.1参与“北向通”交易的境外投资者,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6〕第3号、《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5〕220号)等规定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条件。 2.2境外投资者入市流程按照交易中心制定的入市指引办理。交易中心可代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办理银行间债券

银行市场风险的含义

银行市场风险的含义: 1.信用风险涵义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实际上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顾名思义,市场风险实际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由于我国目前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整个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风险。由于利率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汇率、股票和商品的价格皆离不开利率;同时由于信贷关系是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利率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刚刚起步,利率风险问题方才显露。虽然以存贷利率为标志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基准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开始,影响利率的市场因素仍不明朗,而且市场仍然没有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利率风险将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汇率风险是市场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走出国门投资海外,汇率风险也随之增加。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因素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加大,我国银行业的汇率风险也将进一步提升,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和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愿意交易的对手,导致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 第一,流动性极度不足。 第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 第三,筹资困难。 (四)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 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 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操作风险 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 ②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同业拆借业务介绍 一、什么是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 ...

同业拆借业务介绍 一、什么是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根据借贷关系同业拆借的参与者分为资金拆出方及拆入方,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中,由于存放款的变化、汇兑收支增减等原因,在一个营业日终了时,往往出现资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资金不足者要向资金多余者融入资金以平衡收支,于是产生了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相互拆借的需求。资金多余者向资金不足者贷出款项,称为资金拆出;资金不足者向资金多余者借入款项,称为资金拆入。 二、同业拆借利率的确定 在直接交易情况下,拆借利率由双方自由议定的。通常交易双方可参考利率为Shibor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18家商业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交易双方再根据社会资金的松紧程度和供求关系通过直接协商确定拆借利率。 三、同业拆借的意义及作用 (1)满足资金调剂需求,在保持足够流动性以满足支付需求的同时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2)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实现最优的资产期限和种类组合。

(3)流动性风险缓冲,一旦出现事先未预料到的临时流动性需求,金融机构可在不必出售那些高盈利性资产情况下,很容易地通过同业拆借市场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短期资金来获得流动性。这样,既避免了因流动性不足而可能导致的危机,也不会减少预期的资产收益。 (4)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通常被当作基准利率,对整个经济活动和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同业拆借利率的高低灵敏地反映着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四、财务公司同业拆借业务开展情况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目前已取得16家金融机构同业授信,授信额度达到56亿元,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同业拆借交易,今年前5个月累计交易金额达98亿元,极大地提高了公司服务集团主业的能力,提升了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资金结算部 2013年5月30日

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状况分析与展望

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状况分析与展望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状况分析与展望 2013年6月 事由事由:: 2013年5月份以来,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快速趋紧,隔夜和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从4月末的2.80%和2.99%,大幅提高至端午节前的9.81%和7.84%,分别上涨了701bp 和485bp ,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是近年来少有的,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也结束了今年年初以来持续宽松的局面,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快速趋紧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点评点评:: 一、当前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的成因分析 我国银行间市场既是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平台,又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余缺,促进资金保值增值的场所。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动性状况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间变量,决定着货币市场利率,受到市场参与各方密切关注。今年以来,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的同时,近期货币市场资金面持续紧张又吸引了市场参与各方的密切关注。 这次资金面收紧前期没有明显征兆,持续时间较长,而且资金紧缺的机构主要为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对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影响因素的梳理,我们认为近期市场流动性快速趋紧的成因可归结为资金总量、资金结构、监管政策以及市场预期四个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产生合力,导致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变化。 图表1 2013年初以来货币市场资金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Wind,课题组 (一)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走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不断走低,,资金总量供给不足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一般由超额准备金加现金构成。就银行体系流动性而言,超额准备金率一直是判断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当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偏高时,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利率比较低或平稳;反之,市场资金价格会偏高且波动加剧。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末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率已经从去年年末的3.3%降至2%。基于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的变动,经初步测算,估计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在5月末已经下降至1.5%左右。整个银行体系超储低企,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 图表2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市场资金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数据来源:Wind ,课题组 1. 1. 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增速放缓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增速放缓央行外汇占款投放增速放缓 外汇占款是央行为了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表现为顺差,以及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在当前结售汇管理方式下,央行经常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头寸,支付人民币,从而起到投放基础货币的作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央行新增外汇占款达到了12277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的4281亿元,约相当于三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效果。因此,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对冲效应是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重要因素。5月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仅增669亿元,比4月份减少2275亿元,这样对应的央行外汇占款新增也将会显著下降,预计不足500亿元。 2.2.财政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财政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财政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理论上,财政存款增加表现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上升和资产项目下对政府债权的下降,资金流向上是央行回笼货币,即财政存款增加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同时,财政存款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企业所得税缴纳制度的安排,使1月、4月、5月、7月、10月财政存款都会出现明显的增加。 从财政存款增量来看,由于企业集中汇算清缴所得税,每年5月份财政存款增量均较高,近几年一般都集中在3000亿元左右。而今年5月份财政存款增量高达4633亿元,比2012年同期高出近2000亿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归结其原因,除了税收因素,还可能与近几个月国债净发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率互换交易确认细则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率互换交易确认细则 (2012年8月修订) 本细则旨在规范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参与者(以下简称“交易成员”)使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确认的行为,明确交易双方在无特别约定情况下的利率互换交易术语定义。除非本细则另有规定,交易系统、交易成员、系统用户、成交单、交易要素的定义适用《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交易中心不保证本细则所载文字、公式、说明、陈述及任何其它项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交易中心对因使用或信赖本细则中任何所载内容造成的任何损失,包括特定的、直接的、间接的、意外的、可意识到的各种收入或盈利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细则及所附《利率互换交易确认书》模板的著作权归属交易中心,交易成员可在交易协议或其他交易文件中予以部分或全部引用,其他单位或个人基于非营利性目的可予以摘录、引用,但必须注明出处。除上述使用方式外,未经交易中心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经营、复制、翻译或分发本细则的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版本。 交易中心将在不作特定通知的情况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市场发展变化、市场建议、系统升级等情况不定期更新或修订本细则及附件并及时公布最新版本,并对最新版本的修订情况进行说明。 版权所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12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11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说明 1、3.1修改为“支付日:若存在前端残段,则首个支付日与首期起息日相同,之后所有支付日根据首期起息日与支付周期进行推算。若不存在前端残段,支付日根据起息日与支付周期推算。当支付日按支付周期推算,且支付周期为整月或月的倍数时,支付日为按照该支付周期推算的相应月份中与首期起息日相同的一日(若按照该计息期推算的相应月份中找不到与首期起息日相同的一日,则为该月的最后一日)。支付日根据约定的营业日准则调整。” 2、3.5修改为“重臵日:就一个计息期而言,重臵日从计息期首日按重臵频率依次推算,但重臵频率与支付周期相同的,则计息期内不发生重臵。重臵期为整月或月的倍数且在计息期内发生重臵的,重臵日为按照该重臵频率推算的相应月份中与本计息期首个重臵日相同的一日(若按照该计息期推算的相应月份中找不到与起息日相同的一日,则为该月的最后一日)。” 3、3.6修改为“重臵期:就一个计息期而言,指相邻两个重臵日间隔的天数。若约定计息期按实际天数调整,则(1)首个重臵日为该计息期的第一日,且(2)该计息期内的最后一个重臵期应随所在计息期结束而结束。若约定计息期不按实际天数调整,且实际支付日根据营业日准则进行了调整,则(1)首个重臵日为该计息期的第一日,且(2)该计息期的最后一个重臵期应于紧接于计息期的未经营业日准则调整前的原浮动利率支付日(不含)结束。 若该计息期仅有一个重臵日,则重臵期等于计息期。” 4、3.9修改为“前端残段:交易双方约定的不可整除支付周期的首个计息期。若起息日与首期起息日不在同一日,起息日(含)至首期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详解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标准法2005年3月1日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开始执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下简称“指引”),“指引”是监管部门第一次提出关于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指引”从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管理层开始,对制度的设计以及计量风险手段的监控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通过内、外部审计以及银监局自身的监管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根据“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模型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但其中也明确地“鼓励业务复杂程度和市场风险水平较高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发和使用内部模型计量风险价值”。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从标准法逐步过渡到内部模型法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所谓标准法是指巴塞尔银行委员会于1995年颁布的关于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文件内规定的标准方法。该方法用分块的方式将市场风险分割成五块(分别是利率、股本、外汇、商品与期权),然后将各个部分的风险资本要求进行加总得出最终的总资本要求。 1、利率风险 此部分涵盖了所有的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产品、零息债券、不包含期权的利率衍生工具、不可转换优先股等,对于一些复合工具如可转换债券则根据其交易

性质分别作为债券或股本处理。 在标准法下,利率风险的资本要求是涵盖范围最广的一个类别,因此其计算也相对复杂。其计算需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计算单一工具的特定风险,即计算其净头寸;二是根据组合中可以相互抵消的多、空头寸计算一般风险。 ⑴、特定风险 本项资本要求主要用于抵御单一工具受发行人相关因素影响而出现价格上的不利变动,其冲销条件仅限于同一证券,即使发行人相同,但到期日或赎回条件不同也不能冲销。下表为各类债券的特定风险资本要求: 债券种类剩余期限资本要求(%) 政府债券无资料 0。00 合格债券6个月及以下0。25 6—24个月1。00 2年以上1。60 其他债券无资料 8。00 当衍生工具之标的资产受特定风险影响时,特定风险的资本要求就适用于交易账户中的衍生工具合约。例如一个以LIBOR为基础的利率互换就不需要做特定风险的资本要求,但是以企业债券为资产标的的期权合同就需要受其约束。 ⑵、一般风险

中国同业拆借市场发展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历史沿革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金的行际差、地区差和进行同业拆借。 1986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之间的资金可以相互拆借。其后,同业拆借市场开始发展起来,并在、武汉、等大中城市成立了资金市场、融资公司等同业拆借中介机构。 1988年,由于部分地区金融机构违反有关资金拆借的规定,用拆借资金搞,拆借资金到期无法收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同业拆借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整顿,撤销了各地的融资公司,对融资中介机构进行了整顿。1990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同业拆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一次用专门的法规形式对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拆借市场有了一定的和发展。 1992年下半年到1993年上半年,受当时金融环境的影响,同业拆借市场又出现了严重的违规拆借现象,大量拆借资金被用于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开发区项目及炒卖炒买股票,一些市场中介机构乱提高拆借资金利率,一些商业银行绕过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规模的控制,超负荷拆借资金。这种状况造成了资金大量外流,干扰了金融宏观调控,使国家重点资金需要无法保证,影响了银行的正常运营,扰乱了金融秩序。 为了扭转这一混乱状况,199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整顿拆借市场的要求,把规范拆借市场作为整顿金融秩序的一个突破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再一次对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整顿,撤销了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同业拆借市场中介机构,规定了同业拆借最高利率,拆借市场秩序开始好转。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同业拆借市场的混乱现象,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同年6月放开了对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包括金融机构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一级网),以及通过各地融资中心进行的同业拆借(称二级网)。 随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金融机构直接进行拆借交易的渠道已经开通,1997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停办各地融资中心业务,清理收回逾期拆出资金,撤销相应的机构。 随着同业拆借市场不断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逐年扩大,2000年成交6728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倍。从交易的期限结构看,1997年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的比重为%;而2000年同业拆借的期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7天以内(包括隔夜)的同业拆借比重已上升为%。这一指标的变化表明,同业拆借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调节短期头寸的重要场所。 作为货币政策支持发展的重要举措,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8月19日下发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到2000年底,已有12家证券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拆入资金2981亿元,拆出资金亿元。同业拆借市场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法人之间的融资行为,不能把单个法人内部分支机构之间的(包括有偿调度)即内部往来当作同业拆借。不允许未经法定代表授权的分支机构对外拆借,过去正是没有强调法人管理,一个机构内部相互之间,以及未经法人授权对外,导致无序竞争,增加融资成本和市场。 二是同业拆借是短期、临时性资金调剂,不能短拆长用,过去,特别是1993年前,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