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3.3 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记忆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能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甲命中环数7 8 8 8 9

乙命中环数10 6 10 6 8

2.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3.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合适?为什么?(各小组讨论)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0-8)+(6-8)+(8-8)=0)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2+(8-8)2+(8-8)2+(8-8)2+(9-8)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0-8)2+(6-8)2+(10-8)2+(6-8)2+(8-8)2=16)

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与射击次数有关.

③用怎样的特征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可否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累计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④是否可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⑤数据的偏离程度还与什么有关?要比较两组样本容量不相同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应如何比较?

三、概括总结,得出概念

根据以上问题情景,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用方差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用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

设一组数据x 1,x 2,…,x 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 1-x )2, (x 2-x )2

,… ,(x n -x )2

,那么我们称它们的平均数,即

s 2

=n

1

[(x 1-x )2+(x 2-x )2+(x 3-x )2+…+(x n -x )2]为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的单位和数据的单位不统一,引出标准差的概念.

(注意:比较两组数据的特征时,应取相同的样本容量,计算过程可借助计数器.) 现可以请学生回答③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作出结论).

四、应用概念,巩固新知

1、例: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 cm):

甲: 12 13 14 15 10 16 13 11 15 11 乙: 11 16 17 14 13 19 6 8 10 16 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思考:求数据的方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求数据的平均数;

(2)利用方差公式求方差.(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师生共同完成.

2、数据的单位与方差的单位一致吗? 为了使单位一致,可用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S =

. 五、小结回顾,反思提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差、标准差的概念,方差的实质是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标准差是方差的一个派生概念,它的优点是单位和样本的数据单位保持一致,给计算和研究带来方便.

3、利用方差比较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先求平均数,再求方差,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数学:方差与标准差教案苏教版必修

§2.3 第7课时 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是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 用样本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方差与标准差. 教学难点 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kg/mm 2),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二、学生活动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100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100,最大值145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135,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方差和标准差。 三、建构数学 1.方差: 一般地,设一组样本数据1x ,2x ,…,n x ,其平均数为- x ,则称-  21 2 )(1x x n s n i i -=∑=为这个

样本的方差. 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离差的程度,我们将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2.标准差:21 )(1-=-=∑x x n s n i i 标准差也可以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 3.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 描述一个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hm 2),试根据这组数 解:甲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为10,样本方差为 [(9.8—10)2 +(9.9—10)2+(10.1—10)2+(10—10)2+(10.2—10)2]÷5=0.02. 乙品种的样本平均数也为10,样本方差为 [(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5=0.24 因为0.24>0.02,所以,由这组数据可以认为甲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 分析:用每一区间内的组中值作为相应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再求平均寿命。 解: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85,315,345,375,由此算得平均数约 为165×1%+195×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 这些组中值的方差为 1/100×[1×(165—268)2+11×(195—268)2+18×(225—268)2+20×(255—268)2+25×(285—268)2+16×(315—268)2+7×(345—268)2+

方差,标准差说课稿-word

方差,标准差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方差和标准差》这个课题选自苏教版必修3的第三章第三节,描述了变量分布的数量特征,方差和标准差是描述离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去描述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还可以打开学生思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 在分析学生及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熟练掌握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善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带给他们的学习上的快乐和成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方差、标准差的概念、计算及其运用,这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难点:

(1)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及运用。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概念都能记的很熟,但是不知如何用,本次课通过公式推导、练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2)方差为什么是各变量值相对于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这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的关键,只要把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四)教材处理: 将讲解的重点放在方差的概念和计算步骤上,因为只要学生将方差理解好了,标准差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说教法 教法是教学中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这一主题,根据本学科本节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教学法: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以其自身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随着教学进程的需要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设置课程中的悬念,环环相扣,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课堂,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紧紧吸引学生,这样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

版高中数学统计方差与标准差学案

2.3.2 方差与标准差 1.理解样本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重点、难点) 2.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难点 )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方差与标准差 阅读教材P69~P70“例4”上边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极差的概念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极差. 2.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1)设一组样本数据x1,x2,…,x n,其平均数为x - ,则称s2= 1 n ∑ i=1 n (x i-x - )2为这个样本的方差. (2)方差的算术平方根s= 1 n ∑ i=1 n ?x i-x - ?2为样本的标准差. 填空: (1)已知样本方差为s2= 1 10 ∑ i=1 n (x i-5)2,则样本的平均数x - =________;x1+x2+…+x10=________. 【导学号:】 【解析】由题意得x=5,n=10, ∴x= x1+x2+x3+…+x10 10 =5,∴x1+x2+x3+…+x10=50. 【答案】 5 50 (2)数据10,6,8,5,6的方差s2=________.

【解析】 5个数的平均数x =10+6+8+5+6 5 =7, 所以s 2=15×[(10-7)2+(6-7)2+(8-7)2+(5-7)2+(6-7)2 ]=. 【答案】 [小组合作型] 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 (1)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如图2-3-7, 则该运 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 图2-3-7 (2)设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和4,若y i =x i +a (a 为非零常数, i =1,2,…,10),则y 1,y 2,…,y 10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精彩点拨】 根据方差和均值的定义进行计算. 【自主解答】 (1)依题意知,运动员在5次比赛中的分数依次为8,9,10,13,15,其平均数为8+9+10+13+15 5 =11. 故方差为s 2=15[(8-11)2+(9-11)2+(10-11)2+(13-11)2+(15-11)2 ]=15(9+4+1 +4+16)=. (2)样本数据x 1,x 2,…,x 10的均值x =1 10(x 1+x 2+…+x 10)=1, 方差s ′2=110[(x 1-1)2+(x 2-1)2+…+(x 10-1)2 ]=4, 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均值 x =110(x 1+a +x 2+a +…+x 10+a )=110 (x 1+x 2+…+x 10)+a =1+a . 新数据x 1+a ,x 2+a ,…,x 10+a 的方差 s 2=110 [(x 1+a -1-a )2+(x 2+a -1-a )2+…+(x 10+a -1-a )2]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 说明6个基本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内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及主要原因、应对策略. 首先,结合简单实例认真把握这6个基本统计量的内涵。 一、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是刻画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数据代表。(八上《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平均数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指n个数据的和的平均值,学生理解与计算都不成问题,只要注意细心运算就是其中的取标准值后的简便算法也都是在小学早已熟练的(公式: x=1/n(x1+x2+x3+……+xn);而加权平均数是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乘各自的“权”之后的平均数。此处理解“权”的概念可能产生很大困难,因为“权”的理解的确不易,若是照搬教材直接给出其定义,学生会迷惑成团,再进行应用更是不可思议。所以应对措施:讲好、用好加权平均数就要先举例、后分析、再给出定义,比如:某同学的一次考试各科成绩如下:语文110、数学105、英语106、物理95、化学90、政治86、历史98、地理66、生物89,你可以先让学生算算各科的平均数,再按中考计分法将语、数、英各取120%,物、化、政各取100%,史、地、生各取40%后的平均值算出,两个结果一比较,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不同的原因是加入了所谓的“权”,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对“权”内涵的理解和应用就不再困难。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其内涵很好理解和掌握,就是结合实际应用也顺理成章,如商店老板进货号多大的男鞋好?那当然是“众数”(调查数据最多的号)所代表的。 中位数顾名思义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但考虑一组数可能有偶数个或奇数个,所以要注意强调取中位数的方法。教材上给出的内涵很好: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一组数据1.5,1.5,1.6,1.65,1.7,1.7,1.75,1.8的中位数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极差方差标准差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极差方差标准差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3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第1课时 (一)本课目标 1.理解极差的概念及应用. 2.明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序的一个统计量. 3.能够举出一些利用极差进行比较的例子. 重点:极差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极差概念的引入.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教材中的导图“你喜欢住在哪个城市?”(?或用投影幻灯片或由教学挂图展示).观察导图,?讨论用什么样的数来反映数据的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比较合适. 2.阅读教材P 30-131 3.师生互动 互动1 师: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代表数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互动2 师:在导图中,为什么说北京“四季分明”,而新加坡“四季温差不大”? 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讨论,学生初步感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可以用来表示 数据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 ℃) 表20.2.1 上海每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单位:℃) 互动3 生:小组交流、发表意见. 师: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请你 计算其平均数. 生:动手、交流.(都是12℃) 师: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 生:思考、讨论. 明确平均气温(即平均数)是比较两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一种常用的 方法,?但它反映不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由此引入极差的概念.(板书:1.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 互动4 师: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绘成折线图,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差别 吗 生: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归纳出:(a)中的折线高低起伏较大;(b)中 的折线高低起伏较小.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知识点讲解)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知识点讲解)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一、本节知识导学 本节以自主探索为主,并初步体验:对图的观察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 过例题发现极差(最大值-最小值)的作用:用来表示数据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同时也 希望同学们通过深入思考发现极差的不足之处:极差只能反应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 的差异情况,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因此有必要重新找一个对整组数据的波动情 况更敏感的指标, 构造方差前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什么要用“每次成绩” 和“平均成绩”相减。 2.为什么要“平方”。 3.为什么“求平均数”比“求和”更好。 同时请同学们意识到: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两组数据要一样多。 对于方差的学习,重点在于方差公式的导出和对于方差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数字的计算, 应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去完成繁杂的计算。 对于方差与标准差之间除了计算公式不一样,数量单位也不一样但通过求算术平方根 运算又可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二、例题 1.不通过计算,比较图中(1)(2)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分析:平均值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 程度。本例不通过计算,从折线图来估算标准差,应先估算平均值的大小。 解:从图(1)(2)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的平均值相等。(图(1)中数据与图(2)中前 10个数据相等, 且图(2)中后几个数据不影响平均值)。 图(1)的标准差比图(2)的标准差大。(因为图(1)中各数据与其平均值离散程 度大,图(2)中前10个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与图(1)相同,而后几个数据与其 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小。因此整体上说图(2)所有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小于图(1)。) 2.求下列数据的方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5,7,9,9,10,11,13,14。 分析:要求方差,必须先求平均数。 解:

沪教版高中数学高三下册第十八章 18.3 统计估计-方差与标准差 教案

方差与标准差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经历方差与标准差概念的引进和形成过程,知道方差和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 3.能根据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解释数据的波动性,并用于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通过对一组数据的波动性的分析,引进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初步进行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学习范围: 学习过程 一、引入: 1.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组:_______;B组:_______. A组: 0, 10, 5, 5, 5, 5, 5, 5, 5, 5; B组: 4, 6, 5, 5, 5, 5, 5, 5, 1, 9. 2.某食品厂有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某种100克的袋装食品,在试生产时,从这两条流水线分别随机各抽取5袋食品,称出各袋食品的重量(克)分别是: 甲:100,101,99,101,99; 乙:102,98,101,98,101.由上述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一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的重量比较稳定(即波动较小)? 甲:100,101,99,101,99; 乙:102,98,101,98,101. 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平均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由此能不能说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波动大小一样? 为了直观地看出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波动大小,用下图表示出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都在100附近,但甲的数据波动程度较小,乙的数据波动程度较大.学习要点

二、新知新觉: 如果一组数据:x1,x2,…,xn,它们的平均数为x,那么这n个数与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个数的方差,记作S2.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的非负平方根叫做标准差,记作S.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差与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即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一组数据越接近于它们的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就越小,这时平均数就越具有代表性.只有当一组数据中所有的数都相等时,方差与标准差才可能为零. 方差(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分别计算上述问题的方差和标准差, 三、合作探究: 例题1. 某区要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全市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进行了5次射击,甲的成绩(环)为: 9.7,10,9.6,9.8,9.9;乙的平均成绩为9.8环,方差为0.032. (1) 甲的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多少? (2) 据估计,如果成绩达到9.8环就可能夺得金牌,为了夺得金牌,应选谁参加比赛? 例题2. 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蛋白质的含量如图所示. (1) 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数各是多少克? (2) 100克鱼和家禽的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中,哪一个更具有代表性?请说说判断的理由.

标准差教案样本

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2)标准差 教学目标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她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4、经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方差的几何意义。 情感目标 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辨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 教学过程 A、复习回顾 1、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常见来表示样本数据的”中心值”。其中众数 和中位数容易计算,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但只能表示样本数据中的少量信息;平均数代表了数据更多的信息,但受样本中每个数据的影响,越极端的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当样本数据质量比较差时,使用众数、中位数或平均数描述数据的中心位置,可能与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反映样本数据的实际状况,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数字特征用于刻画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2、何谓一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这组数据哪方面的特征?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或变化幅度,也称离散程度,但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

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 , 而对其它非极值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如何做选择 ? 析: 易得甲众数 =乙众数=7, 甲中位数 =乙中位数 =7, 计算可得两平均数亦等为 7。两人射击的众数、 中位数、 平均数都是一样的 , 置疑 : 两人的射击水平没 有什么差异吗 ? 画图分析 : 甲成绩比较分散 ,乙成绩相对集中。看来 , 平均数还难以概括样本的 实际状态 , 因此 , 我们还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 思考 : 什么样的指标能够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 ? 我们能够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 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二最大值-最小值。 甲的环数极差 =10-4=6 乙的环数极差 =9-5=4. 极差对极端值非常敏感 ,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样本数据的的波动情况。 但极差只能 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 , 对其它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 , 到底是A 组还是B 组数据更加稳定呢?有必要重新找一个对整组数据波动情况更 敏感的指标。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反应一组数据稳定程度的两个量一一标准 差、 方差. C 、 新知讲授 一、 标准差 1、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 , 最常见的统计量是标准差。标准差是 样本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 , 一般用 s 表示. 所谓”平均距离” , 其含义可作如下理解 : 假设样本数据是x1, x2,……xn,其中用X 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B 、 问题引入 有两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 击测试中各射靶 甲:787954910 乙:9578768 6 如果你是教练 , 你应当如何对这次射击作出评价 10 次, 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 74 7 7 ?如果是一次选拔考核 , 你应该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计算全距、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一、全距 R(range) 全距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maximum)与该组数据中最小值(minimum)之差,又称极差。 R=Xmax-Xmin 一般用于研究的预备阶段,用它检查数据的分布范围,以便确定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原始数据计算公式 三、四分位差(Quartile) 四分位差是第一个四分位数与第三个四分位数之差计算公式为 Q=Q 3-Q 1 四、方差与标准差 方差:又称为变异数、均方,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样本的方差用表示,总体的方差用表示。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一般样本的标准差用 S 表示,总体的标准差用表示。 标准差和方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差异量。 分组数据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 ?方差是对一组数据中各种变异的总和的测量,具有可加性和可分解性特点。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它不可以进行代数计算,但有以下特性: 总体方差、标准差或者方差、标准才差的合成 ?方差具有可加性的特点。当已知几个小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时,可

以计算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的总的方差或标准差。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应用同一种观测手段,测量的是同一种特质,只是样本不同的数据时,才能计算合成方差或标准差。 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 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其值越大,离散程度越大。 应用方差和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须注意必须是同一类数据(即同一种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而且被比较样本的水平比较接近。 优点: ?反应灵敏。每个数据发生变化,方差与标准差也随之变化 ?有一定计算公式的严密确定 ?容易计算 ?受抽样变动的影响小 ?简单明了 ?方差具有可加性(区分变异源,组间/组内) 五、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差异系数指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它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用CV表示。 何种情况下运用差异系数: ?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所测特质不同,即所使用的观测工具不同,如何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 ?即使使用同一种观测量具,但样本水平相差较大,如何比较其离散程度? 差异系数的作用 ?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 ?比较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两组资料的差异程度 ?可判断特殊差异情况

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4.1-4.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教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4.1 & 4.2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标准差 预习课本P25~31,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什么是极差、方差、标准差? (3)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新知初探]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平均数 如果有n 个数x 1,x 2,…,x n ,那么x =x 1+x 2+…+x n n , 叫作这n 个数的平均数. (2)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处于最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的众数,一组数据的众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点睛] 如果有几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若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2.极差、方差、标准差 (1)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这组数据的极差. (2)方差 标准差的平方s 2 叫作方差. s 2=1 n [(x 1-x )2+(x 2-x )2+…+(x n -x )2].

其中,x n 是样本数据,n 是样本容量,x 是样本平均数. (3)标准差 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s = 1n [ x 1-x 2 +x 2-x 2 +…+x n -x 2 ]. [点睛] (1)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着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 (2)标准差、方差为0时,表明样本数据全相等,数据没有波动幅度和离散性. (3)标准差的大小不会超过极差. [小试身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 (2)一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不大于中位数,而另一半则不小于中位数,中位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的情况.中位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 (3)一组数据的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 ) (4)数据极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 (5)数据方差越小,样本数据分布越集中、稳定.( ) 答案:(1)√ (2)√ (3)√ (4)√ (5)√ 2.在某次考试中,10名同学的得分如下:84,77,84,83,68,78,70,85,79,95.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 .84,68 B .84,78 C .84,81 D .78,81 解析:选C 将所给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得68,70,77,78,79,83,84,84,85,95,显然众数为84,而本组数据共10个,中间两位是79,83,它们的平均数为81,即中位数为81. 3.某学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则该学生这几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 解析:根据茎叶图提供的信息知,这几次测试成绩为 53,60,63,71,74,75,80.所以所求的平均成绩为1 7 ×(53+60+63+71+74+75+80)=68. 答案:68 4.如图所示是某学校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五场比赛中所得分数的茎叶图,则该运动员在这五场比赛中得分的方差为________.

八年级初二数学《极差、方差和规范差》知识点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八年级数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知识点 极差、方差、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一、定义理解 1、极差 极差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就称为极差.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仅只表示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只对极端值较为敏感,而不能表示其它更多的意义. 2 2S 表 s 23将个数据12x x ,方 例1、甲、乙两支篮球队在一次联赛中,各进行10次比赛得分如下: 甲队:100,97,99,96,102,103,104,101,101,100 乙队:97,97,99,95,102,100,104,104,103,102 (1) 求甲、乙两队的平均分和极差? (2)计算甲、乙两队的方差与标准差,并判断哪支球队发挥更为稳定? 解:(1)3.10010010110110410310296999710010 1)=(=甲+++++++++?x 甲队的极差=104-96=8; 甲队的极差=104-95=9 (2)61.5])3.100100()3.10099()3.100100[(10 12222=甲-++-+-= S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甲队的标准差:37.261.5≈; 乙队的标准差:03.321.9≈ 所以,由此可以判断甲队的得分方差小,标准差也相应较小,因此他们在联赛中发挥更为稳定一些. 例2、对10盆同一品种的花施用甲、乙两种花肥,把10盆花分成两组,每组5盆,记录其花期: 甲组:25,23,28,22,27 乙组:27,24,24,27,23 (1)10盆花的花期最多相差几天? (2)施用何种花肥,花的平均花期较长? (3)施用哪种保花肥效果更好? 分析:花期的极差就是花期最多相差的天数,花的平均花期就是分别求得甲、乙两组数据的平 得2甲S 1.2.0, 3.4. 5.. 6.x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2.2 方差与标准差(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4.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 ,质检部门从A 、B 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 A 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 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1) 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2) 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探索活动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让我们一起来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新知讲授: 讲授新知: (一)方差 定义:设有n 个数据n x x x ,,, 21,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2221)()(x x x x --,,…,, , 2)(x x n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1222212x x x x x x n x n -++-+-=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variance ),记作2s 。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 越不稳定 归纳:(1)研究离散程度可用2S (2)方差应用更广泛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3)方差主要应用在平均数相等或接近时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八年级数学上册《4.4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3、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二、过程与方法 会用方差、标准差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主动思考与探究,体会到方差表示数据波动情况的合理性,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和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方差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方差如何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甲命中环数7 8 8 8 9 乙命中环数10 6 10 6 8 ①请分别算出甲、乙两名射击手的平均成绩; ②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 ③、用怎样的特征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可否用各个数据与平均的差的累计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④、是否可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⑤、数据的偏离程度还与什么有关?要比较两组样本容量不相同的数据的偏离平均数的程度,

应如何比较? 三、概括总结,得出概念 1、 根据以上问题情景,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用方差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2、 方差的单位和数据的单位不统一,引出标准差的概念 (注意:在比较两组数据特征时,应取相同的样本容量,计算过程可借助计数器) 3、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作出结论) 四、应用概念,巩固新知 1、 已知某样本的方差是4,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2、 已知一个样本1,3,2,X ,5,其平均数是3,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 。 3、 甲、乙两名战士在射击训练中,打靶的次数相同,且中环的平均数X 甲=X 乙,如果甲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那么方差的大小关系是S 2甲 S 2 乙 4、 已知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5 1[(X 1—4)2+(X 2—4)2+…+(X 5—4)2],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样本的容量是 。 5、八年级(5)班要从黎明和张军两位侯选人中选出一人去参加学科竞赛,他们在平时的5次测试中成绩如下(单位:分) 黎明: 652 653 654 652 654 张军: 667 662 653 640 643 如果你是班主任,在收集了上述数据后,你将利用哪些统计的知识来决定这一个名额?(解题步骤:先求平均数,再求方差,然后判断得出结论) 五、巩固练习,反馈信息 1、课本“课内练习”第1题和第2题。 2、课本“作业题”第3题。 3、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 ( 1 ) 10 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 1 )请填写下表:

江苏省宿迁市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第8课时方差与标准差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3

第8课时 方差与标准差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是学生理解样本数据的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计算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使学生掌握通过合理抽样对总体的稳定性水平作出科学估计的思想. 【问题情境】 有甲、乙两种钢筋,现从中各抽取一个标本(如表)检查它们的抗拉强度(单位: 2/mm kg ),通过 计算发现,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均为125. 甲 110 120 130 125 120 125 135 125 135 125 乙 115 100 125 130 115 125 125 145 125 145 哪种钢筋的质量较好? 【合作探究】 将甲、乙两个样本数据分别标在数轴上,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乙样本的最小值 ,低于甲样本的最小值 ,最大值 高于甲样本的最大值 ,这说明乙种钢筋没有甲种钢筋的抗拉强度稳定. 我们把一组数据的 称为极差(range ).由图可以看出,乙的极差较大,数据点较分散;甲的极差小,数据点较集中,这说明甲比乙稳定.运用极差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简单方便,但如果两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差异不大时,就不容易得出结论.那又该如何刻画抗拉强度的稳定性呢? 【知识建构】 1.设一组样本数据12,,,n x x x L ,其平均数为x ,

则方差2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差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描述样本和总体的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标准差大说明波动大. 【展示点拨】 例1.甲、乙两种水稻试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单位:2 /hm t )如下,试根据这组数据估计哪一种水稻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例2.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只日光灯在必须换掉前的使用天数如下,试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标准差. 例3.⑴若样本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样本x 1+2,x 2+2,……,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边讲边练(含答案)-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学习目标 1.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知道三个统计量各自的长处与不足. 2.学会用极差、方差与标准差来处理数据. 3.会用计算器(计算机)求方差和标准差. 知识网络 背景材料 1.反映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2.如何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有哪些? 3.什么是极差?什么是方差?什么是标准差?方差与标准差的关系是什么? 预习反馈 1.极差是,它反映了.

2.方差是标准差的,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3,那么它的标准差是. 知识要点详解 1.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1)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减去最小的数据所得到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这个差就称为极差. (2)方差 ①定义 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②方差的意义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上.方差越大,数据组的波动就越大. ③方差的计算公式 数据x1,x2,x3, …n的方差是 S2=1 (x1-x)2+(x2-x)2+(x3-x)2+…+(x) n 注意:①上面的计算公式是一般情况下计算方差的办法;

②当数据组中的数据个数比较少且绝对值比较小时,又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方差: [(x122232+…2)x2] S2=1 n ③如果数据组中的每一个数比较接近于常数a时,?也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方差: 1 [(x`12`22`32+…`2)x`2](其中x1`、x2`、x3`……`分别n 等于x1、x2、x3……,?x`是数据组x1`、x2`、x3`……`的平均数)(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标准差. 标准差和方差一样,也是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指标.同样,标准差越大,数据组的波动就越大. 触类旁通 1.求数据组9、10、11、12的方差.

《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方差和标准差》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并会用他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能用样本的方差来估计总体的方差. 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记忆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能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题.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方差和标准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1 2.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图中画出折线图; 3.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各小组讨论) 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 请根据统计图,思考问题: ①、甲、乙两名射击手他们每次射击成绩与他们的平均成绩比较,哪一个偏离程度较低?(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 0-8)+(6-8)+(8-8)=0) ②、射击成绩偏离平均数的程度与数据的离散程度与折线的波动情况有怎样的联系?(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2+(8-8)×2+(8

-8)×2+(8-8)×2+(9-8)×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0-8)×2+(6-8)×2+(10-8)×2+(6-8)×2+(8-8)×2=16) 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与射击次数有关! ③、用怎样的特征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可否用各个数据与平均的差的累计数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④、是否可用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数据的偏离程度? ⑤、数据的偏离程度还与什么有关?要比较两组样本容量不相同的数据的偏离平均数的程度,应如何比较? 三、概括总结,得出概念 根据以上问题情景,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得出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用方差来判断数据的稳定性. 用各偏差平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 设一组数据x 1、x 2、…、x 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 1-x )2、(x 2-x )2、… (x n -x )2,那么我们称它们的平均数,即 S 2=n 1[(x 1-x )2+(x 2-x )2+(x 3-x )2+…+(x n -x )2]为这组数据的方差. 方差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方差的单位和数据的单位不统一,引出标准差的概念. (注意:在比较两组数据特征时,应取相同的样本容量,计算过程可借助计数器.) 现可以请学生回答以上③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作出结论) 四、应用概念,巩固新知 1、例: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 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 ): 甲: 12 13 14 15 10 16 13 11 15 11 乙: 11 16 17 14 13 19 6 8 10 16 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思考:求数据方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求数据的平均数;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极差方差标准差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极差方差标准差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第1课时 (一)本课目标 1.理解极差的概念及应用. 2.明确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序的一个统计量. 3.能够举出一些利用极差进行比较的例子. 重点:极差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 极差概念的引入.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播放多媒体──教材中的导图“你喜欢住在哪个城市”(?或用投影幻灯片或由教学挂图展示).观察导图,?讨论用什么样的数来反映数据的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比较合适. 2.阅读教材P 30-131 3.师生互动 互动1 师: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代表数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互动2 师:在导图中,为什么说北京“四季分明”,而新加坡“四季温差不大” 生:思考、讨论、交流. 明确通过讨论,学生初步感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可以用来表示数据高低起伏的变化大小. 出示投影:课本第135页表上海每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单位:℃) 表上海每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单位:℃)

互动3 师:表显示的是上海2001年2月下旬和200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从表上看,2002年和2001年2月下旬的气温相比,有4天的温度相对高些,有3天的温度相对低些,还有1天的温度相同.我们是否可以由此认为2002年2月下旬的气温比2001年高呢 生:小组交流、发表意见. 师: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请你 计算其平均数. 生:动手、交流.(都是12℃) 师: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 生:思考、讨论. 明确平均气温(即平均数)是比较两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一种常用的 方法,?但它反映不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由此引入极差的概念.(板书:1.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 互动4 师: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绘成折线图,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差别 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