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竞争的利: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竞争可以推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竞争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竞争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与修养。对于消费者而言,竞争可以促使产品及服务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实惠。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竞争是企业自我完善的手段,竞争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他们自己不断进步。

弊:

一是竞争会使强者吃掉弱者,从人道主义的理论及道德意义上来讲不很合适;二是在竞争使弱势群体失去生活保障与生存信念;三是竞争中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四是无限竞争是企业间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深化;五是市场竞争使弱的企业更加脆弱;六是竞争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大多数人失去财富。

垄断的利:

垄断厂商也许在市场没有竞争中,为了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从容面对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垄断厂商必定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生产要素,从而确保自己产品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是自己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之中。因此,垄断可以促进垄断厂商和行业对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另一方面,垄断厂商往往都是大规模的生产,因为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扩大经济规模。另外,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节约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如供水行业;同时垄断还可以保护稀缺资源。

弊:

同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在均衡状态下,垄断市场的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在垄断市场中,价格是高于边际成本的。这样就使得生产要素的效用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资源存在浪费。而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垄断厂商无法以最低成本进行持续的生产,其产量必定达不到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达到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也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表现,会加剧贫富差距。同时,垄断容易导致商品出现价格歧视,扼杀市场公平,由于垄断,消费者可能得不到公平的服务,企业于语现状,不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

2008年8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07年8

月30日通过

反垄断案例

1、微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立于1975年的微软就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遭到反垄断诉讼。

美国

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微软与IBM在个人电脑软件市场可能产生的冲突进行调查,后由美国司法部接管。

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

1998年10月,微软垄断案开始审理。

2000年6月,美国地方法院作出对微软拆分的判决。

2001年6月,微软躲过被拆分的命运,但其违反反垄断法罪名成立。

2001年11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

2002年,美国联邦法院批准了和解协议,微软面对至少为期5年的惩罚性措施。

欧盟

1998年12月,欧盟对微软公司反垄断调查开始。

2004年3月,欧盟委员会认定微软公司滥用了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要求其做相应改变,并开出4.97亿欧元的巨额罚单。

2006年7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总额2.8亿欧元的罚款。

2007年3月,欧盟委员会威胁对微软公司再次处以每天300万欧元的罚款。

2007年10月,微软答应履行处罚决定。

2008年2月,欧盟又对微软开出高达8.99亿欧元的罚单。

韩国

2001年4月,韩国Daum通信公司控告微软及其韩国子公司涉嫌在即时通信软件业务上有不公平的商业行为。

2004年11月,微软被指控在其视窗操作系统中捆绑MSN即时通信软件的行为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2005年,KFTC(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判定对微软处以3543万美元的罚款,并在操作系统中取消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

2005年11月,微软为了和解反垄断起诉,向Daum支付1000万美元现金。

2007年10月,微软最终接受3543万美元的巨额罚款,并在视窗系列操作系统中解除对MSN即时通信软件的捆绑。

2、英特尔:

从2001年,欧盟就开始了对英特尔的长期反垄断调查,而英特尔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AMD也在全球各地监管部门和法院对英特尔提出反垄断诉讼。

欧盟

2007年,欧盟指控英特尔以折扣、营销活动补贴和低价产品等手段,阻止各大PC制造商在PC及低价服务器产品中采用AMD处理器。

2008年7月,欧盟宣布,对英特尔新增3项反垄断指控,扩大对这家全球电脑芯片巨头的反垄断调查。根据欧盟法律,如果英特尔被裁定违反

了法规,将可能被处以高达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英特尔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380亿美元。

美国

2008年6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英特尔涉嫌市场垄断事宜展开正式调查。

日韩

2006年3月8日,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JFTC)裁定,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Intel)试图阻止个人电脑制造商使用竞争对手的微处理芯片,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要求其停止在日本芯片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2008年6月,因为英特尔向韩国PC制造商提供折扣优惠,令三星等PC制造商放弃采购AMD处理器,韩国反垄断部门对英特尔开出了2600

万美元罚单。

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两个重要例子是次品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和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

在次品市场上,卖着往往比买着拥有更多的信息。在无法准确获得质量信息的条件下,买着会按照市场上的平均质量来选择商品。这将导致高质量的产品相对价格较低、成交数量较小,从而使得高质量产品退出。伴随着高质量产品退出市场,买着就会调整市场的平均质量,这会进一步使得市场价格较低,高质量产品的成交量减少。也就是,市场上存在倾向于低质量产品的逆向选择。极端的情况是,只有低质量产品才能成交,即用低的价格购买低质品。很显然,旧货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高质量产品无法生存,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道德风险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例子。最典型的道德风险出现在保险市场上。按既定的平均出险概率确定的保费使得市场均衡。但是,当双方签订保险合同后,投保人不努力避险的现象并不能被保险公司准确把握,因而出险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投保人可以采取不努力的方式。结果出险的可能性增大,导致保险公司蒙受损失。对于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提高保费,这时逆向选择再次出现,不容易出险的投保人退出该市场,从而市场再次失灵。

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

出现寻租现象、资源配置低效率、分配性低效率、技术性低效率

措施:立法和市场监管

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能作为R&D 的资金支撑。 第三,垄断还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从美国政府对待微软公司垄断和捆绑销售行为案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希望支解微软,因为那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 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 与完全竞争相比, 平均成本价格高, 而产量低。可用图( 1) 来说明这一点。 图( 1) 综合了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状况。通过图上对两个市 场长期均衡的比较可以看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产量为Q 1, 价格为P 1 , 而且当 产量为Q 1 时, 长期平均成本为最低点; 在垄断市场上, 产量为Q2, 价格为P2, 产量为Q2 时, 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最低点。Q1 > Q2, P1 < P2, 说明在垄断市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完全竞争和垄断的利弊分析

竞争和垄断的利弊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班 111404212 孙楠楠 摘要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部分。竞争与垄断这两个社会经济现象与其他现象一样,对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既有着消极的抑制作用, 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竞争和垄断利弊的认识,必然各有所见,并不断深入着。就此,来分析一下竞争与垄断的利弊。 关键词:竞争垄断利弊分析效率技术创新 一、竞争、垄断与效率 效率高低是利弊之争遇到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研究中认为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效率是低下的。美国哈佛学派学者谢佩德在近期的研究中表明了这个观点,认为,一些大的垄断公司,由于内部效率低下,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公司成本的10%。这些学者坚持认为,只有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效率才是最高的。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竞争市场条件下,生产效率是低下的。熊彼特批判了竞争企业具有高效率的观点,他说:“很难设想是完全竞争一开始就会采用新生产方法和新产品,这就是说,我们所称为经济进步的东西,大部分和完全竞争不相容。完全竞争的效率、尤其是就新技术效率而言,是低劣的。”这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只有建立大批量生产经营体系,才能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而大批量生产经营必然引起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这种在规模经济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垄断,显然有着较高的效率。罗伯特·博克反驳了高度集中的垄断企业会使经济效率低下的论点,他认为规模经济形成的垄断企业与效率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他还说,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为了提高价格,限制产量,企业的效率必须是优越于它的竞争对手,否则,它的竞争对手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因而市场自由地调节各自企业的效率。 哈耶克从垄断与竞争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他说“竞争与垄断相连时,竞争才达到最佳状态。垄断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留下的

垄断产生的原因、组织形式、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的产生垄断的原因有三个: 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创造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 垄断组织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是在资本主义生产集中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的发展程度的不同,资本主义大型企业之间互相勾结或联合的程度和具体目的也不一样,因而垄断组织便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四种主要形式。卡特尔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比较流行的卡特尔有三种:①划分销售市场的卡特尔;②规定统一价格的卡特尔;③规定生产规模的卡特尔。 辛迪加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关于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其商品销售、原料购买,都必须由总办事处统一办理。 托拉斯 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联系的大企业互相联合而组成的垄断组织。在托拉斯内,一切有关生产、销售和财务等等业务,均由托拉斯理事会统一处理,而原来的企业主则成为托拉斯的股东。 康采恩 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的企业,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银行或企业则是这个

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垄断的利弊之“辨” 汇报人:飞龙组陈瑾 亚当斯密曾说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好比对妖术的恐惧与疑惑。那么各位,你认为:垄断是好还是不好呢? 呵呵,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垄断是好还是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它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集中力量于某几个行业和企业,对其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优势,一时可以可以很快地增强其竞争力,但也会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第三,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特殊资源,如国家垄断控制稀土。但注意政府可能会打着“保护资源”的幌子进行不合理的垄断。 第四,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对其更有吸引力。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弊端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弊端 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最根本弊端在于以党政治企,让企业结构弄得跟机关一样,其习气和政府机关基本没有二致 1、企业领导行政任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都是副处级以上职称,任命时并不太考虑市场经验,管理能力,经营手段之类的东西,主要是考察是否靠得住。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简直就是个小政府,提拔、表扬、嘉奖、处罚等都跟政府一套 2、机构臃肿。受一些历史原因影响,国有企业一般工资福利待遇较民营企业要好出许多,而且有很多是虚职,光拿钱而不必办事的那种,所以很多企业领导会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之类的往里头安插,把这种事情作为送人情也是家常便饭,这导致企业的负担很重。另外,有些要职也可能被非正道安插的人员占据,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难以胜任,由此引发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3、无经营意识。国有企业有很多都是垄断企业,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而就算企业盈利再多,顶多就是老总们多发点奖金,低层员工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而老总本身光工资奖金加灰色收入就已经多的不行,更在乎的是其它事情,企业只要不至于发生影响太坏的事情,基本就无所谓。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和管理革新上数十年如一日,根本没有改进的打算。至于与国外企业竞争,大多是有政府推动,这些企业只要花钱办事就可以了。 4、缺乏监督。一般民营企业大多管理者就是老板自身,出于对自

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会想方设法来发展壮大企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管理层可能受到绩效奖励和股权激励等因素推动,对公司业绩比较在意,且股东对管理层也有监督权。而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口号上当然可以喊成“政府监督”,“民众监督”之类的,但事实上政府只有在这些企业太出格的时候才以撤换领导来平民愤,民众就别指望了。没有监督就能保持高效经营,就好像不用清洗厕所就可以一直保持干净一样,你能相信吗? 放眼世界,基本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有企业包括美国、德国、英国等都有。我对这些了解不是很深,只能提供少量一点信息。 美国是联邦政府,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由各州政府出资并管理的,这些企业每年都要将去年盈利的一部分作为分红发放给全体民众,企业的帐目定期公开,任一州内公民可以随时进行审查(具体执行方法我不太清楚,请原谅,说的比较粗糙)但根据一些新闻媒体的报道,美国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一般也不如私营企业,原因和我们的一条有点像,就是做好了没太多好处,谁都不太在意。 英国的国有企业在上世纪70-80年代全部私有化了,按照英国政府的宣传是非常成功,但是其间的腐败案件必定不在少数,由于不是专业所学,我无力考证,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 全世界国有企业做得最好的当然是新加坡,其中代表当然是淡马锡,这可能跟企业监督和业绩激励有很大关联,新加坡政府在李光耀的整顿下,基本上是世界上最高效最清明的政府,其信息披露要求奇

《微观经济学》阶段练习(3) (5)

《微观经济学》阶段练习(3)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显成本和隐成本都得到补偿 B.经济利润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入 D.以上说法都对 2.假如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不能弥补可变成本,为了减少损失,它应该()。 A.减少生产 B.增加生产 C.提高价格 D.停止生产 3. 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又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代替 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 D.原有的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4. 如果完全竞争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中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那么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 A.实行差别定价获得更大利润 B.实行统一定价获得更大利润 C.差别定价与统一定价获得相同利润 D.以上都不对 5. 进入行业壁垒导致垄断或寡头垄断现象增加。不属于进入壁垒的因素是 A.对技术的专利保护 B.现有生产者控制了原材料的供给 C.行业中产品差异小,认知度低 D.进入行业需要很高的资本投入 6.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必然有()。 A.厂商一定获得超额利润 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 假如一个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不能弥补可变成本,为了减少损失,它应该()。 A.减少生产 B.增加生产 C.提高价格

D.停止生产 8. 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 A.P=MR=MC; B.P>MR=AC; C.P>MR=MC; D.P>MC=AC。 9. 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 d>1 B.E d<1 C.E d=1 D.E d=0 10.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二、名词解释 11、垄断竞争市场 12、价格歧视 13、纳什均衡 14、寡头市场 三、计算题(请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15、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 D=50000-2000P和Q S=40000+3000P。求: (1)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厂商的需求函数是怎样的? 16、设某垄断厂商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出售,产品的成本函数和两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TC=Q2+10Q , Q1=32-0.4P1 , Q2=18-0.1P2, 若两个市场实行歧视定价,求解利润极大时两市场的价格、销售量、和利润。 17、已知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6Q+0.05Q2,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360-20P,求: (1)利润达到最大时的价格、产量和利润。 (2)假如政府限定一最高售价以诱使垄断者提供最大产量,求解为此所规定的最高限价,垄断者提供的产量和赚得的利润。(3)求解垄断者收支相抵的价格和产量及其赚得的利润。 18、完全竞争行业某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1Q3-10Q2+300Q,其中Q为月产量。求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四、简答题与论述题

“技术标准化”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法律问题

第10卷第1期2004年2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CENT.SOUTH UNIV.(SOCIA L SCIENCE) Vol.10 No11 Feb. 2004 “技术标准化”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法律问题 王为农 (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以“技术标准”为切入点,以美国的反垄断司法判例为素材,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反垄断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针对美、日、欧对知识产权滥用引起的垄断问题的法律适用原则进行了评介,以期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及应对实践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4(2004)01201012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产品①的规格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正在我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产品规格和技术的标准化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生产上的规模效应,而且也给消费者使用相应产品、享用相应的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难想象,在信息产业领域内没有了标准,消费者将会如何使用其手中的信息产品,彼此间将如何进行信息的交流,产品的使用者将如何形成必要的网络。例如,如果盒式录像带、CD没有实行规格的标准化,那么消费者在租用和使用这些商品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同样,在电信和互联网领域,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正常的通讯联系就无法实现。 按着设定主体不同,我们一般可以把标准分为3类:1)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经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之后形成的“事实上的标准(de facto stan2 dard)”;2)由民间的标准化团体或企业联合体设定的标准;3)由公共机关设定的“公的标准(de jure standard)”。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标准,它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相应的弊端———即产生了妨碍和限制市场竞争的问题。因此,在享用标准化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来关注一下如何运用反垄断法来规制标准化所引发的反竞争问题。在这里,笔者仅以“事实上的标准”和企业联合体设定的标准所引发的反竞争问题为限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 “事实上的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 网络效应形成的“事实上的标准” 网络效应,是指网络的利用者越多,则构成网络的每一个成员由此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1]。通常,具有网络效应的产业领域,在其创立的初期,一般都存在着企业为谋求自己所确立的网络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而展开的激烈竞争活动。这种竞争,最初都是在以各个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各自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的。例如在电脑行业,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与苹果公司的MS-DOS系统之间存在竞争。随着其中某一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大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由于“追随消费效应”的存在而出现消费者急剧倒向该系统的现象,由此便使得这一系统的网络占据了垄断地位。 (二) “事实上的标准”中的“专有标准”策略 一般地,由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垄断地位的企业所确立的“事实上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手中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来确保其正常实施的。若没有知识产权的守护,竞争对手就会通过复制和仿冒等手段使用其标准,并进入到其“事实上的标准”所 收稿日期:2003-11-11 作者简介:王为农(1961-),男,湖南耒阳人,中南大学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基础理论,反垄断法,法与经济学.

垄断的含义

垄断的含义 垄断(monopoly)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垄断行业就是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 垄断的产生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形成的原因 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 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为了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积聚,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不断地扩大资本。在资本积聚的基础上,竞争又引起资本集中。这主要是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建立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结果,使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阶段,必然会形成垄断。因为,一方面,在少数(几十个甚至几个大企业)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定,使垄断具有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实力雄厚,造成中小企业同它们竞争的困难,从而使居于压倒优势的大企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市场中的垄断与竞争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市场中的垄断与竞争 (一) 所谓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二者相辅相成。我们要注意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注重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同时注意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 什么时候垄断与竞争呢?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益,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竞争是自由竞争发展而来的。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生产者进出市场,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市场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高级形式,两者是同一的,而垄断的结果必然导致自由竞争的失调。而垄断之中又包含竞争。垄断和竞争是既对立又同一的矛盾的双方,两者必然存在着相互统一和相互斗争。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形式,是两者的相互统一,而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高级形式,在垄断中又存在着相互的竞争。虽然垄断导致产品控制在几家大企业手中,只是在市场上相互斗争和相互竞争的主体减少了,并不会改变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存在形式。 (二) 在市场的发展中,如果没有竞争只有垄断,那么这个市场固然无法健全的发展。比如1994年联通公司一家独占中国移动通信市场,通讯发展无法迅速。2000年成立的中国移动,在强大资金的支撑下迅速壮大,与联通展开了强有力的竞争,通讯自费逐步降低,手机的普及率日益上升。但由于目前通信市场仍旧属于寡头垄断的情形,通讯费有待于新的竞争者的加入与竞争的强化时期降低。 再来看一个案例:1870年,洛克菲勒创建了一家新公司,命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当时克利夫兰出现了五十多加炼油厂,但洛克菲勒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到1878年,标准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美国90%的炼油业、85%以上的管道运输、85%的油品市场和出口,以及30%左右的原油开采。因此,标准石油公司的成立标准者垄断时代的来临。垄断妨碍了其他投资人对市场的参与和竞争,容易抬高价格,囤积居奇,导致市场物品的不流通。但在一些行业上,如果不实习垄断,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当市场被垄断时,资源被操纵在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手中,竞争力不强,从而无法在本行业产生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对本行业的发展不是有利的,所以垄断需要竞争。但没有垄断的竞争只是零散的竞争,无法产生更多的效益和高的效率。这就是两者的矛盾所在。 (三) 正如市场不能只有垄断而没有竞争,只有竞争而缺乏垄断的市场也是无法正常发展的。农民们种菜种粮,互相的竞争使利润微乎其微,没有资金能够投入到对生产技术的改良当中,只能依靠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来扩大发展生产,无法凭借自身的力量并购、吸收其他的生产力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大量的效益被消耗在无法推动生产进步的方面,无数小规模的竞争使得生产资源被浪费在本可以不必注重的方面。 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出现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竞争额特征、形式、手段、范围和后果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竞争的目的主要是

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之“辨” 汇报人:飞龙组陈瑾 亚当斯密曾说世人对囤积与垄断的恐惧好比对妖术的恐惧与疑惑。那么各位,你认为:垄断是好还是不好呢? 呵呵,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垄断是好还是不好,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它有什么好的,有什么不好的。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某些领域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

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集中力量于某几个行业和企业,对其给予更多的资金、政策优势,一时可以可以很快地增强其竞争力,但也会存在严重的后遗症。 第三,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特殊资源,如国家垄断控制稀土。但注意政府可能会打着“保护资源”的幌子进行不合理的垄断。 第四,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对其更有吸引力。 (对以上几点大家有什么要补充或质疑的么?…..,这个技术创新,如垄断公司在形成垄断的过程中,其有有利的过程,然而随着其垄断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则其也就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也就是我们马上要说的垄断的弊端的第一点)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 垄断市场结构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时会降低技术创新过程,影响技术进步步伐。 垄断市场缺乏竞争压力。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进行新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市场竞争会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否则将会被淘汰,而垄断企业有着稳定的市场势力,垄断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因而缺少技术创新的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的动力!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摘要:我国目前的垄断性行业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如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反垄断政策,需要针对形成垄断的各种原因,分别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反垄断政策方面的建议,以及开放条件下反垄断政策的一些新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关键词:垄断进入壁垒比较研究 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寻找自身存在的发展潜力,打破垄断行业壁垒,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升行业竞争活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一环。垄断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如何有效降低垄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理论简述 垄断(Monopoly) ,通常是指卖方垄断,一般指这样一种情况,在相关产品市场上只存在唯一的卖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控制和调节市场价格与产量。 传统经济理论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个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最高,垄断市场的效率最低。在垄断市场,厂商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行确定市场价格、产量,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其市场价格,从而存在效率的缺失。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数量较少,但价格却较高。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政府政策出发都主张对各种垄断现象进行反垄断控制。但同时另一方面,垄断也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早期,“马歇尔难题”,即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垄断)的两难选择就说明了垄断可以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之后,又有人指出,垄断可以鼓励和促进创新、技术进步等等。这使得人们对于垄断的认识进一步复杂化,也更接近现实。由于垄断对于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阻碍的一面,因此对于反垄断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分析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垄断类型

经济学论文-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1X信管X班 3111111111 梨舟歪 摘要:人们对垄断经济利弊的认识,各有所见,也争论不休。显然垄断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部分。垄断对待经济的发展,既有消极抑制作用,又起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就从垄断的定义、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的特点以及垄断是否有害等方面对垄断利弊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并通过国内具体实例做深入分析。 关键词:垄断利弊、垄断案例 一、垄断的定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属于与完全竞争相对的不完全竞争形式,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他性的控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客观上,垄断既表现为对生产或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同时也表现为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来说,垄断是一家厂商控制某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现象,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通过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谓垄断,就是指那些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勾结和联合。 二、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是对某种生产要素的占有。这种生产要素成为生产之必备,它

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诸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等,也包括一些无形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像专利、商标权或品牌优势等无形产权,以及政府所给予一个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特定的产业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等。谁获得了生产要素的垄断,必然会形成生产上的垄断。 通俗点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第二,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三、垄断利弊的不同观点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垄断是有害的,有的学者还认为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头号公敌。但是垄断是否有危害联系到垄断和竞争、创新、社会福利等等的关系来看。在经济学界都存在有很大的分歧,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理论界一般认为,垄断妨碍竞争,一方面垄断企业通过设置进入障碍,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战消灭竞争对手。通过这些排他性控制限制了公平竞

反垄断法论文

中国反垄断法的现状与问题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和保持一个有效的竞争政策。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竞争政策。竞争政策的目标与任务就是保护和促进竞争,使市场竞争与价格机制发挥有效的调控功能。保护和促进竞争政策的目标与任务,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实现的,贯彻实施竞争政策的主管部门也要依法行事。因此,建立和完善各项有关市场竞争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反垄断法律制度,就成为建立有效竞争制度、保护和促进竞争的基础和起点,这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一、关于垄断的界定 如何界定垄断是中国反垄断立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垄断进行定义实质上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中国反垄断立法的现状与问题定义可以采取列举的方式。包括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过度集中和滥用行政权力等方式导致的排除或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关于垄断协议 禁止垄断协议是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核心内容。这种协议是指企业间订立的能够导致限制或者排除竞争的协议。垄断协议的核心是共谋,不论其有无书面形式。因此,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包括限制竞争的协调性行为,即当事人虽然没有明确地订立限制竞争的协议,但是他们出于限制竞争的目的,彼此心照不宣地协调其市场行为。垄断协议削弱了市场主体间的竞争和市场经济的活力, 在各种垄断行为中危害性较大,且实际发生的数量和执法机关查处的数量都远远高于其他垄断行为的数量,因此禁止垄断协议成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反垄断法并不是对所有的限制竞争协议都采取禁止的原则,根据协议对竞争的影响程度,它们基本上被分为两类。一类适用本身违法原则,凡是属于这个范畴的限制竞争协议,不管协议的具体情况如何,都被认为违法。它适用于对市场竞争有严重不利影响的行为,中国反垄断立法中关于禁止垄断协议应对下列行为进行规制:确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串通投标、限制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或者新设备、联合抵制市场交易等。 另一类则适用合理原则,凡是属于这一范畴的协议都应当进行个案审查,即根据它们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程度判断其是否具有违法性。对于虽限制竞争但有利于整体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协议给予豁免,是各国反垄断法的通行做法。因此,对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协议可以被依法豁免。如经营者为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统一商品规格或者型号、共同研究开发商品或者市场的共同行为,中小企业为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而进行的共同行为,经营者为适应市场变化,制止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共同行为,经营者为促进生产经营的合理化,分工协作进行专业化发展的共同行为。 三、关于行政性垄断 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现象。同经济性垄断相比,行政性垄断具有以下特点:实施垄断的主体不同;实施垄断的方式不同;保护的直接对象不同;产生的条件不同;二者性质不同;危害性不同;承担法律责任主体不同;承担责任方式不同。行政性垄断行为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手段主要是滥用行政权力,目的是保护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由于有行政权力作后盾,这种行为较之经济性垄断更具危害性,且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规制、监管和惩处。 行政性垄断与经济性垄断一样,都是一种限制竞争的行为,破坏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损害的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行政性垄断具有转化为经济性垄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当前行政性垄断现象极为严重,危害性极大,而现行

第八讲垄断及垄断竞争市场作业

第八讲垄断及垄断竞争市场作业 一、选择题 1、以下最不可能成为垄断者的是() A.一个小镇上惟一的一名医生 B.可口可乐公司 C.某地区的电力公司 D.某地区的自来水公司 2、下列不能成为进入一个行业的壁垒的是() A.垄断利润 B.立法 C.专利权 D.资源控制 3、垄断厂商拥有控制市场的权力,这意味着() 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B.如果他的产品增加一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 C.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 D.以上都对 4、在竞争性市场和垄断市场中,下列哪种情况下厂商将扩大其产出水平?() A.价格低于边际成本 B.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 D.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 5、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和竞争性厂商一致的是()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 C.长期中的经济利润 D.生产的有效率 6、一个垄断厂商在长期中一直获得经济利润,那么() A.该厂商的生产比竞争性市场的厂商更有效率 B.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与其竞争 C.政府和垄断厂商之间必定串谋来维持一个高价格 D.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从而使得其获得更多的收益 7、当垄断竞争厂商处在长期均衡点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二、填空题 1、如果一个垄断厂商面对的需求弹性很小,他将______价格,以增加收益。 2、无论是竞争性厂商还是垄断厂商,当其利润最大化时,总能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垄断的三种形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竞争产生的垄断有两种方式,一是_____,二是__________。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均衡的唯一区别是长期均衡多了一个条件,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一个垄断厂商可以随心所欲的定价,以取得最大利润。() 2、垄断厂商不会发生亏损。() 3、自然垄断意味着规模经济在一个产量充分大的范围内仍旧存在。() 4、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供给曲线与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供给曲线相类似。() 5、在长期中,由于新厂商的进入,使得垄断竞争市场的价格等于厂商的LAC曲线的最低点。() 6、如果一个厂商在长期当中获得经济利润,那么这时的价格必不在其LAC曲线的最低点() 四、名词解释:消费者剩余 五、计算题 1、假定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P=100-4Q,总成本函数为TC=50+20Q,求: (1)垄断者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及利润总额。 (2)假设垄断者必须遵从完全竞争法则,那么厂商的利润、产量和价格是多少?与(1)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相关导数公式:常数的导数为0;d(aQ n)/dQ=anQ n-1,其中a为常数,n为自然数] 2、假设某完全竞争市场厂商拥有不变的边际成本,即MC=10,如果该市场由一家厂商占有,其不变的边际成本为MC=12,其中2个单位成本系由该厂商为保持其垄断地位而对政府进行游说所致。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100-5P。 求:(1)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数量组合、消费者剩余 (2)垄断条件下的价格—数量组合、消费者剩余 (3)画图并用数字说明两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的不同,并说明差额的去向。 六、简答题 1、试分析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价格等于边际收益,而垄断厂商的价格大于其边际收益。 2、分析为什么说垄断竞争兼有竞争和垄断的因素。 3.简述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并说明与其它三种市场的主要区别及其主要竞争方式。

垄断与反垄断法

垄断与反垄断 第一节、垄断 (一)垄断的定义 1、垄断的经济学含义:垄断是指人数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 生产和市场进行垄断,并在一定的市场领域内从实质上限制竞争的 一种市场状态。 垄断的认定:结构主义到行为主义 2、垄断的法律含义:是指垄断主体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 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限制,妨碍公共竞争秩序的行为或 状态。 垄断的两大特征:危害性,是指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限制。 违法性,是指该行为受到法律明确禁止。 例外: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与豁免 (二)垄断的分类 1、依据垄断者占有市场的情况,分为独占垄断、寡头垄断、联合 垄断。 独占垄断 寡头垄断 联合垄断 2、根据垄断产生的原因,分为经济性垄断与行政性垄断。 经济性垄断: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集中 3、根据垄断对法律的态度,分为非法垄断与法、合法垄断。 合法垄断:大多数国家把公用企业的垄断视为合法垄断;烟草、

酒类有独占经营权….. 第二节、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 1、经济学角度。 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垄断垄断具有导致减少产量、资源浪费和技术低效的弊端 累机制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人为壁垒的研究 2、社会学角度。 “垄断具有负价值”的社会价值观 经济学主要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对垄断作出否定性评价,社会学理论是从保护弱者、机会平等、平均分配等方面对垄断进行谴责的。 3、法学角度。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民法的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利益和谐为指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反垄断法的出现是历史必然。经济学对垄断和垄断危害性的描述、社会价值取向对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的召唤、法学思想从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权利本位的转化这三个方面的理论综合促成了反垄断法的产生。 (二)反垄断法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结构主义行为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