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物学试题

基础生物学试题

基础生物学试题
基础生物学试题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苏氨酸

2.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D.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

3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4 .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NAD+ B.ADP C.NADPH D.FMN

5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6 .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β氧化:

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

C.被胞浆酶催化

D.产生的NADPH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

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

7 .转氨酶的辅酶是: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8 .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叙述哪一项错误的:

A.RNA与DNA链共价相连 B.新生DNA链沿5′→3′方向合成C.DNA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 D.复制总是定点双向进行的

9 .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翻译后加工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 D.转录水平

10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tRNA的作用是:

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把氨基酸带到mRNA指定的位置上

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D.将mRNA连接到核糖体上

三、判断

(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4.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5.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 )6.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7.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酸的组成和比例。

( )8.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 )9.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是同一反应的逆转,所以它们的代谢反应是可逆的。

( )10.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也是从N端到C端。

四、名词解释

1.两性离子(dipolarion)

2.米氏常数(Km值)

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

4.糖异生 (glycogenolysis)

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五、问答

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3.在脂肪酸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起什么作用?

4.核酸酶包括哪几种主要类型?

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 .B:人(或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8种,酪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

2 .E:核苷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结成多核苷酸链的。

3 .D:酶活性中心有一个结合部位和一个催化部位,分别决定专一性和催化效率,是酶分子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小区域。

4 .D: NAD +和NADPH的内部都含有ADP基团,因此与ADP一样都含有高能磷酸键,烯醇式丙酮酸磷酸也含有高能磷酸键,只有FMN没有高能磷酸键。

5 .B:该步骤是不可逆步骤逆反应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

6 .A:脂肪酸β-氧化酶系分布于线粒体基质内。酰基载体蛋白是脂肪酸合成酶系的蛋白辅酶。脂肪酸β-氧化生成NADH,而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需要NAD+。

7 .D:A、B和C通常作为脱氢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可作为转氨酶、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8 .E:DNA是由DNA聚合酶Ⅲ复合体复制的。该酶催化脱氧三磷酸核苷以核苷酸的形式加到RNA引物链上,选择只能与亲链DNA碱基互补配对的核苷酸参入。参入的第一个脱氧核苷酸以共价的磷酸二酯键与引物核苷酸相连。链的生长总是从5′向3′延伸的。DNA复制开始于特异起始点,定点双向进行。

9. D :操纵子在酶合成的调节中是通过操纵基因的开闭来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所以是转录水平的调节。细胞中酶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其它三种途径进行调节。

10 .B:TRNA分子的3ˊ端的碱基顺序是—CCA,“活化”的氨基酸的羧基连接到3ˊ末端腺苷的核糖3ˊ-OH上,形成氨酰-tRNA。

三、判断

1 .错: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化合物,其它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蓝色化合物。

2 .错:RNA也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3 .错: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是有关的,当其它反应条件满足时,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4 .错:只要有合适的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就能进行。

5 .错:麦芽糖是葡萄糖与葡萄糖构成的双糖。

6. 错:

7 .对:摄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必需氨基

酸的组成齐全,且比例合理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8 .对

9. 错: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虽然是同一反应的逆转,但它们各自的代谢途径不完全相同,如在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有三步反应是不可逆的,在糖异生过程中需要由其它的途径或酶来代替。

10 .错:人工合成多肽的方向正好与体内的多肽链延伸的方向相反,是从C端到N端。

四、名词解释

1. 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 .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 .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 .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

1. 答: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 .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3 .答:在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需要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羧化酶的作用就是催化乙酰CoA和HCO3-合成丙二酸单酰CoA,为脂肪酸合成提供三碳化合物。乙酰CoA羧化酶催化反应(略)。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反应中的一种限速调节酶,它受柠檬酸的激活,但受棕榈酸的反馈抑制。

4 .答:(1)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作用于DNA分子。(2)核糖核酸酶(DNase):作用于RNA分子。(3)核酸外切酶:作用于多核苷酸链末端的核酸酶,包括3′核酸外切酶和5′核酸外切酶。(4)核酸内切酶:作用于多核苷酸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包括碱基专一性核酸内切酶和碱基序列专一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5 .答:在蛋白质合成中,tRNA起着运载氨基酸的作用,将氨基酸按照mRNA链上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搬运到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的特定部位。tRNA是多肽链和mRNA之间的重要转换器。①其3ˊ端接受活化的氨基酸,形成氨酰-tRNA②tRNA上反密码子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③合成多肽链时,多肽链通过tRNA暂时结合在核糖体的正确位置上,直至合成终止后多肽链才从核糖体上脱下。

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2 .双链DNA的Tm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A.A+G B.C+T C.A+T D.G+C E.A+C

3 .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下列那种因素无关:

A.作用时间 B.抑制剂浓度 C.底物浓度

D.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的大小 E.酶与底物的亲和力的大小

4 .肌肉组织中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以哪种形式贮存: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TP D.磷酸肌酸

5 .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CO2+H2O+ATP B.乳酸 C.丙酮酸 D.乙酰CoA

6.下列哪些辅因子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

A.ACP B.FMN C.生物素 D.NAD+

7 .组氨酸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

A.还原作用 B.羟化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脱羧基作用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半保留式复制 B.有多个复制叉

C.有几种不同的DNA聚合酶 D.复制前组蛋白从双链DNA脱出

E.真核DNA聚合酶不表现核酸酶活性

9. 色氨酸操纵子调节基因产物是:

A.活性阻遏蛋白 B.失活阻遏蛋白 C.cAMP受体蛋白 D.无基因产物

10 .关于密码子的下列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每个密码子由三个碱基组成 B.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

C.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D.有些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

二、填空题

1.蛋白质多肽链中的肽键是通过一个氨基酸的_____基和另一氨基酸的_____基连接而形成的。

三、判断

( )1.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但并不都具有四级结构。

( )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 )3.当底物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 )4.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是高能磷酸化合物的贮存形式,可随时转化为ATP供机体利用。

( )5.A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变构抑制剂。

( )6.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苹果酸。

( )7.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 )8.逆转录酶催化RNA指导的DNA合成不需要RNA引物。

( )9.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作用都是负调控。

( )10.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都是由AGCU 4种碱基构成的。

四、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2.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4. 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

5.脂肪酸的β-氧化(β- oxidation)

五、问答

1.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

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

3.磷酸戊糖途径有什么生理意义?

4.用反应式说明α-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

5.遗传密码如何编码?有哪些基本特性?

答案一、选择题

1 .C: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失去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同性电荷互相排斥的稳定因素,

此时溶解度最小;加入少量中性盐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即盐溶现象;因为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所以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而不是增加,因为蛋白质变性后,近似于球状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变成松散的结构,原来处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侧链暴露于分子表面,减小了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减小并沉淀。

2 .D:因为G≡C对比A=T对更为稳定,故G≡C含量越高的DNA的变性是 T m值越高,它们成正比

关系。

3 .A:竞争性可逆抑制剂抑制程度与底物浓度、抑制剂浓度、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酶与底物的亲

和力有关,与作用时间无关。

4 .D:当ATP的浓度较高时,ATP的高能磷酸键被转移到肌酸分子之中形成磷酸肌酸。

5 .A:三羧酸循环最终消耗2个乙酰CoA释放2个CO2,产生的H+被NAD+和FAD接受生成NADH+H+

和FADH2,进入电子传递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生成水和ATP。

6 .D: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辅因子有CoASH, FAD ,NAD+, FAD。

7 .D:组氨是组氨酸经脱羧基作用生成的。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组氨酸脱羧酶,此酶与其它氨基酸脱

羧酶不同,它的辅酶不是磷酸吡哆醛。

8 .D:真核生物DNA在多个复制叉上按半保留方式复制。真核生物有三种DNA聚合酶:α、β及γ。

分别参加细胞核DNA复制,细胞核DNA修复,以及线粒体DNA复制。真核生物DNA聚合酶一般都不具有核酸酶活性。真核DNA复制时,组蛋白不从DNA解离下来,而是留在含有领头子链的双链DNA上。新合成的组蛋白则与随从子链结合。

9. B :色氨酸操纵子控制合成色氨酸五种酶的转录,色氨酸是蛋白质氨基酸,正常情况下调节基因

产生的是无活性阻遏蛋白,转录正常进行。但当细胞中色氨酸的含量超过蛋白质合成的需求时,色氨酸变成辅阻遏物来激活阻遏蛋白,使转录过程终止;诱导酶的操纵子调节基因产生的是活性阻遏物;组成酶的操纵子调节基因不产生阻遏蛋白;有分解代谢阻遏作用的操纵子调节基因产物是cAMP受体蛋白(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

10 .C。

二、填空题

1 .氨;羧基;

三、判断

1 .对:有些蛋白质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只具有三级结构,不具有四级结构,如肌红蛋白。

2 .错: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原核生物的染色体为DNA与碱性精胺、亚精胺

结合。

3 .对:当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加快,成正比。

4 .对:磷酸肌酸在供给肌肉能量上特别重要,它作为储藏~P的分子以产生收缩所需要的ATP。当肌

肉的ATP浓度高时,末端磷酸基团即转移到肌酸上产生磷酸肌酸;当ATP的供应因肌肉运动而消耗时,ADP浓度增高,促进磷酸基团向相反方向转移,即生成ATP。

5 .对:磷酸果糖激酶是变构酶,其活性被ATP抑制,ATP的抑制作用可被AMP所逆转,此外,磷酸

果糖激酶还被柠檬酸所抑制。

6. 错: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胞液中的化合物是柠檬酸

7 .错:磷酸吡哆醛徐作为转氨酶的辅酶外,还可作为脱羧酶和消旋酶的辅酶。

8 .错。

9. 对:在酶合成的诱导中,调节基因产生的活性阻遏物在没有诱导物的情况下,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转录终止和减弱;在酶合成的阻遏中,调节基因产生的失活阻遏物与辅阻遏物结合后被活化,再与操纵基因结合,也能使转录终止和减弱;

10 .错:反密码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碱基(T)。

四、名词解释

1.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

3 .ADP磷酸化生

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4. F-D-P :1,6-二磷酸果糖,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果糖-1-磷酸生成,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糖酵解过程生成。

5.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

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五、问答

1 .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 .答:(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3 .答:(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

(2)生成的NADPH+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

(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TP,提供部分能量。

4 .答:(1)谷氨酸脱氢酶反应:

α-酮戊二酸 + NH3 +NADH →谷氨酸 + NAD+ + H2O

(2)谷氨酸合酶-谷氨酰胺合酶反应:

谷氨酸 + NH3 +ATP →谷氨酰胺 +ADP + Pi + H2O

谷氨酰胺 +α-酮戊二酸 + 2H → 2谷氨酸

还原剂(2H):可以是NADH、NADPH和铁氧还蛋白

5 .答: 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编成一个密码子,代表某种氨基酸或肽链合成的起始或终止信

(4种核苷酸共组成64个密码子)。其特点有:①方向性:编码方向是5ˊ→3ˊ;②无标点性:密码子连续排列,既无间隔又无重叠;③简并性:除了Met和Trp各只有一个密码子之外,其余每种氨基酸都有2—6个密码子;④通用性: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⑤摆动性: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识别的过程中密码子的第一个核苷酸起决定性作用,而第二个、尤其是第三个核苷酸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动。

试题三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与蛋白质的变性无关:

A.肽键断裂 B.氢键被破坏 C.离子键被破坏 D.疏水键被破坏

2.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改变:

A.对260nm紫外吸收减少 B.溶液粘度下降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核苷酸断裂

3.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所有的辅酶都包含维生素组分

B.所有的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C.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D.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

4.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5.植物合成蔗糖的主要酶是:

A.蔗糖合酶 B.蔗糖磷酸化酶 C.蔗糖磷酸合酶 D.转化酶

6.下列哪些是人类膳食的必需脂肪酸(多选):

A.油酸 B.亚油酸 C.亚麻酸 D.花生四烯酸

7.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

A.尿素 B.氨甲酰磷酸 C.谷氨酰胺 D.天冬酰胺

8.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最常见的损伤形式是生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在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这种变化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不会终止DNA复制

B.可由包括连接酶在内的有关酶系统进行修复

C.可看作是一种移码突变

D.是由胸腺嘧啶二聚体酶催化生成的

E.引起相对的核苷酸链上胸腺嘧啶间的共价联结

9.在酶合成调节中阻遏蛋白作用于:

A.结构基因 B.调节基因 C.操纵基因 D.RNA聚合酶

1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的方向是:

A.C端到N端 B.从N端到C端

C.定点双向进行 D.C端和N端同时进行

二、填空题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判断

( )1.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 )2.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 )3.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 )4.电子通过呼吸链时,按照各组分氧还电势依次从还原端向氧化端传递。

( )5.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 )6.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柠檬酸裂解提供乙酰CoA.。

( )7.尿嘧啶的分解产物β-丙氨酸能转化成脂肪酸。

( )8.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都具有粘性末端。

( )9.果糖1,6二磷酸对丙酮酸激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

( )10.色氨酸操纵子中存在衰减子,故此操纵系统有细调节功能。

四、名词解释

1.盐析(salting out)

2.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

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4.G-1-P(glucose-1-phosphate)

五、问答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

2.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3.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4.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

5.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一、选择题

1.A:蛋白质的变性是其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引起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生物活性的丧失,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所以肽键没有断裂。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稳定的作用力被破坏,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都是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当这些作用力被破坏时空间结构就被破坏并引起变性,所以与变性有关。

2.B: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等,同时改变二级结构,有时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因此判断只有B对。

3.C:很多辅酶不包含维生素组分,如CoQ等;有些维生素不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如维生素E等;所有的B族维生素都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但并不是只有B族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或辅酶的组分,如维生素K也可以作为γ-羧化酶的辅酶。

4.B:化学渗透学说指出在呼吸链中递氢体与递电子体是交替排列的,递氢体有氢质子泵的作用,而递电子体却没有氢质子泵的作用。

5.C。

6.BCD:必需脂肪酸一般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7.C:谷氨酰胺可以利用谷氨酸和游离氨为原料,经谷氨酰胺合酶催化生成,反应消耗一分子ATP。

8.B:紫外线(260nm)照射可引起DNA分子中同一条链相邻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并从该点终止复制。该二聚体可由包括连接酶在内的酶系切除和修复,或在光复合过程中,用较长(330—450nm)或较短(230nm)波长的光照射将其分解。

9.C:活性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使转录终止。

10.B:第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形成肽键,蛋白质合成方向是N→C。

二、填空题

1.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

三、判断

1.错:必需氨基酸是指人(或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的氨基酸,包括8种氨基酸。其它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2.错: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有关。

3.对: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4.对:组成呼吸链的各成员有一定排列顺序和方向,即由低氧还电位到高氧还电位方向排列。

5.对: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可以用来合成氨基酸,草酰乙酸可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及谷氨酸和天冬氨酸脱氨氧化生成的-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都经三羧酸循环分解。

6.对。

7.对:尿嘧啶分解产生的β-丙氨酸脱氨后生成甲酰乙酸,再脱羧生成乙酸,进而转化成乙酰辅酶A,参与脂肪酸合成。

8.错。

9.错:果糖1,6二磷酸对丙酮酸激酶具有前馈激活作用。因为,在糖酵解的序列反应中,果糖1,6二磷酸位于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之前,果糖1,6二磷酸对丙酮酸激酶的前馈激活作用有利于酵解反应的进行。

10.对。

四、名词解释

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2.变构酶:或称别构酶,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它的催化活性受其三维结构中的构象变化的调节。

3.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4.G-1-P:葡萄糖-1-磷酸。由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生成,不含高能键。

五、问答

1.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2.答: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3.答:(1)尿素循环:尿素循环也称鸟氨酸循环,是将含氮化合物分解产生的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成尿素的过程。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2)生物学意义: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

4.答:(1)糖转变为脂肪:糖酵解所产生的磷酸二羟丙同酮还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2)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甘油经磷酸化作用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再异构化变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沿糖酵解逆反应生成糖;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可经乙醛酸循环和糖异生作用生成糖,也可经糖代谢彻底氧化放出能量。

(3)能量相互利用: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直接用于脂肪酸的合成,脂肪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用于糖的合成。

5.答: DNA复制从特定位点开始,可以单向或双向进行,但是以双向复制为主。由于DNA 双链的合成延伸均为5′→3′的方向,因此复制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可以概括为: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链的延长;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 片段。

(1)双链的解开在DNA的复制原点,双股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形成复制叉,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在复制叉上结合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

(2)RNA引物的合成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识别合成的起始点,引发RNA引物的合成。移动和引发均需要由ATP提供能量。以DNA为模板按5′→3′的方向,合成一段引物RNA 链。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个核苷酸。在引物的5′端含3个磷酸残基,3′端为游离的羟基。

(3)DNA链的延长当RNA引物合成之后,在DNA聚合酶Ⅲ的催化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5′-三磷酸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PPi。DNA链的合成是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的。亲代DNA的双股链

呈反向平行,一条链是5′→3′方向,另一条链是3′→5′方向。在一个复制叉内两条链的复制方向不同,所以新合成的二条子链极性也正好相反。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DNA聚合酶能按3′→5′方向延伸,因此子链中有一条链沿着亲代DNA单链的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5′→3′方向)不断延长。

(4)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修复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3′-OH端与前面一条老片断的5′断接近时,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在引物RNA与DNA片段的连接处切去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这样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就形成了两个DNA双股螺旋分子。每个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试题四

一、选择题

1.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具有的特点是:

A.不带正电荷 B.不带负电荷 C.A和B D.溶解度最大 E.在电场中不泳动

2.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是:

A.R-A-P-P-P B.A-R-P-P-P C.P-A-R-P-P D.P-R-A-P-P

3.酶催化作用对能量的影响在于:

A.增加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活化能 C.降低反应物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E.增加活化能

4.呼吸链的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

A.c1→b→c→aa3→O2; B.c→c1→b→aa3→O2;

C.c1→c→b→aa3→O2; D.b→c1→c→aa3→O2;

5.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 C.胆固醇合成 D.血红素合成 E.脂肪酸合成

6.下列哪些是关于脂类的真实叙述(多选):

A.它们是细胞内能源物质; B.它们很难溶于水

C.是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D.们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7.人类和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酸 B.尿囊素 C.尿囊酸 D.尿素

8.下列关于RNA和DNA聚合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RNA聚合酶用二磷酸核苷合成多核苷酸链

B.RNA聚合酶需要引物,并在延长链的5 ′端加接碱基

C.DNA聚合酶可在链的两端加接核苷酸

D.DNA仅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E.所有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只能在生长中的多核苷酸链的 3 ′端加接核苷酸

9.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10.蛋白质的终止信号是由:

A.tRNA识别 B.转肽酶识别 C.延长因子识别 D.以上都不能识别

二、填空题

1.氨基酸处于等电状态时,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存在,此时它的溶解度________。2.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于淀粉水解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判断

( )1.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它的酸碱性质主要取决于肽链上可解离的R基团。

( )2.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 )3.K m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

( )4.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 )5.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 )6.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二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 )7.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 )8.原核生物中mRNA一般不需要转录后加工。

( )9.酶的共价修饰能引起酶分子构象的变化。

( )10.每种氨基酸只能有一种特定的tRNA与之对应。

四、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2.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

3.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5.乙酰CoA羧化酶系(acetyl-CoA carnoxylase)

五、问答

1.糖酵解的中间物在其它代谢中有何应用?

2.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3.举例说明氨基酸的降解通常包括哪些方式?

4.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5.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

1 .E:氨基酸分子上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时的pH值是其等电点,即净电荷为零,此时在电

场中不泳动。由于净电荷为零,分子间的净电斥力最小,所以溶解度最小。

2 .B:ATP分子中各组分的连接方式为:腺嘌呤-核糖-三磷酸,既A-R-P-P-P。

3 .B: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酶之所以能使反应快速进行,就是它降低了反

应的活化能。

4 .D:呼吸链中各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中的排列顺序是根据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的。

5 .A:丙酮酸羧化酶是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催化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的反应。

6 .ABC:脂类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一类物质。脂类除含有碳、氢、氧外还含有氮及磷。

脂类的主要储存形式是甘油三酯,后者完全不能在水中溶解。脂类主要的结构形式是磷脂,磷脂能部分溶解于水。

7 .A:人类、灵长类、鸟类及大多数昆虫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其它哺乳动物是尿囊素,某

些硬骨鱼可将尿囊素继续分解为尿囊酸,大多数鱼类生成尿素。

8 .E: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是以三磷酸核苷(NTP或dNTP)为其底物,这两种聚合酶都是在

生长中的多核苷酸链的3′端加接核苷酸单位。DNA聚合酶合成与DNA互补的DNA。合成与RNA 互补的DNA的酶称作逆转录酶。

9 . D:酶的激活作用是对酶活性的调节,与酶合成的调节无关。

10 .D:蛋白质终止过程是终止因子RF1和RF2识别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

二、填空题

1 .两性离子;最小

2 .能否作为溶剂;在 -40 ℃能否结冰;能否被微生物利用

3 .α - 淀粉酶;β - 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

三、判断

1 .对: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些氨基酸的R侧链具有可解离基团,如羧基、氨基、咪

唑基等等。这些基团有的可释放H+ ,有的可接受H+ ,所以使得蛋白质分子即是酸又是碱,是两性电解质。蛋白质分子中可解离R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蛋白质提供和接受H+的能力,即决定了它的酸碱性质。

2 .对:生物体内,负超螺旋DNA容易解链,便于进行复制、转录等反应。

3 .对:K 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浓度无关。不同的酶,K m值不同。

4 .对:在生物系统中ATP作为自由能的即时供体,而不是自由能的储藏形式。

5 .对:糖酵解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它是葡萄糖有氧氧化和无氧发酵的共同途径。

6. 错: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三个方面: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7 .错: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二磷酸水平上由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催化完成的,反应需要还原剂,大肠杆菌中为硫氧还蛋白和NADPH。

8 .对。

9. 对:在酶分子中共价引入或去除某种小分子基团,能使酶蛋白的空间结构在有活性和无活性构象

之间发生转变。

10 .错。

四、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在受到

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2 .寡聚酶:有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寡聚酶中的亚基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

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容易为酸碱,高浓度的盐或其它的变性剂分离。寡聚酶的分子量从

35 000到几百万。

3 .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

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

来源。

5 .乙酰CoA羧化酶系:大肠杆菌乙酰CoA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同作用催化乙酰CoA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五、问答

1 .答:

(1)琥珀酰CoA主要来自糖代谢,也来自长链脂肪酸的ω-氧化。奇数碳原子脂肪酸,通过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后者进一步转变成琥珀酰CoA。此外,蛋氨酸,苏氨酸以及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在降解代谢中也生成琥珀酰CoA。

(2)琥珀酰CoA的主要代谢去路是通过柠檬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琥珀酰CoA在肝外组织,在琥珀酸乙酰乙酰CoA转移酶催化下,可将辅酶A转移给乙酰乙酸,本身成为琥珀酸。此外,琥珀酰CoA与甘氨酸一起生成δ-氨基-γ-酮戊酸(ALA),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2 .答:蛋白质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物催化作用酶是蛋白质,具有催化能力,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2)结构蛋白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细胞和组织的建成。

(3)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收缩运动收缩蛋白(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与肌肉收缩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

(5)激素功能动物体内的激素许多是蛋白质或多肽,是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

(6)免疫保护功能抗体是蛋白质,能与特异抗原结合以清除抗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

(7)贮藏蛋白有些蛋白质具有贮藏功能,如植物种子的谷蛋白可供种子萌发时利用。

(8)接受和传递信息生物体中的受体蛋白能专一地接受和传递外界的信息。

(9)控制生长与分化有些蛋白参与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调控。

(10)毒蛋白能引起机体中毒症状和死亡的异体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蝎毒、蓖麻毒素等。

3 .答:

(1)脱氨基作用:包括氧化脱氨和非氧化脱氨,分解产物为α-酮酸和氨。

(2)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3)羟化作用:有些氨基酸(如酪氨酸)降解时首先发生羟化作用,生成羟基氨基酸,再脱羧生成二氧化碳和胺类化合物。

4. 答:

(1)糖是蛋白质合成的碳源和能源:糖分解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4-磷酸赤藓糖等是合成氨基酸的碳架。糖分解产生的能量被用于蛋白质的合成。(2)蛋白质分解产物进入糖代谢: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生成α-酮酸,α-酮酸进入糖代谢可进一步氧化放出能量,或经糖异生作用生成糖。

5. 答:

(1)复制过程是半保留的。

(2)细菌或病毒DNA的复制通常是由特定的复制起始位点开始,真核细胞染色体DN复制则可以在多个不同部位起始。

(3)复制可以是单向的或是双向的,以双向复制较为常见,两个方向复制的速度不一定相同。(4)两条DNA链合成的方向均是从5’向3’方向进行的。

(5)复制的大部分都是半不连续的,即其中一条领头链是相对连续的,其他随后链则是不连续的。(6)各短片段在开始复制时,先形成短片段RNA作为DNA合成的引物,这一RNA片段以后被切除,并用DNA填补余下的空隙。

基础生物学期末复习问题综合.doc

《基础生物学》课程问题综合 2017-1-03 1、生命的概念与特征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生命的组成: ?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组成与含量; ?无机分子和有机分子在生物体中的含量; ?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通性; ?糖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脂类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蛋白质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你了解的有哪些; ?核酸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 3、细胞起源: ?细胞学说的内容有哪些?它的每一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细胞起源有哪些特定的阶段,各进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Lynn Margulis和她的内共生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形式有哪些:病毒(真病毒、类病毒及阮病毒) ?原核生物界和真核生物界含有哪些生物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形态学差异: 原核细胞的特性与性质(起源最早的生命形式); 真核细胞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真核细胞细胞器的简单结构与功能); 骨架系统(骨架原始概念的提出) ?细胞增殖以及意义: 细胞增殖屮单细胞与多细胞的增殖; 细胞周期,根据细胞增殖类型的分类(连续分裂、休眠、终末分化);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细胞的分类: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属于哪一类别细胞? ?免疫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的分裂特点? 4、A TP与能源: ?ATP分子的结构和其生理学意义? ?生物体获得能量的细胞呼吸包括?哪些呼吸类型? ?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什么?

生物基础知识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 -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实验项目个数:9 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吟趟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头报教竹: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学时学 课程学时: 80 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H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木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木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时数 实验内容及目的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型 备注 1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胞形态结 构观察及原生 动物和藻类植 物的形态观察 3 1 .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 2.观察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鱼腥 藻、衣藻、团藻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的 形态结构。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镜 2植物的营养器 官 3 1.观察各种新鲜植物根的标本,区别 初生根与次生根,双子叶植物根与单 了叶植物的根; 2.观察裸了植物茎,被了植物茎(木 本、草本),分析其结构的区别; 3.观察各种叶子的形态结构,了解不 同生态类型的叶的区别。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3植物的繁殖器 官 3 1 .解剖几种植物的花,认识花的结 构; 2.解剖儿种植物的果实,认识不同类 型的果实; 3.解剖几种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木结 必修 验证 性 显微 镜,解 剖镜

基础生物学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第一篇生命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概括地介绍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生物科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了基础。尽可能结合讲述一些生物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 【教学内容】 1.生物科学(生命科学).有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2.生命的层次性.生物科学的分科.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生命科学世纪展望 3.物种概念与命名法,生命起源及多样性概述 4.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 研究生命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章生命大分子 【目的要求】 概括介绍组成生命的化学基本物质,使学生了解生命分子的特性,认识细胞组成物质的特性及功能;掌握细胞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元素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糖类 二.脂类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核酸的结构 第三章细胞膜系统和物质运输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学说,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了解信号传递及信号转导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细胞的共性 三.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与细胞的关系 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第二节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系统 一.细胞膜与细胞膜表面特化结构 二.细胞内膜系统 1.内质网 2.高尔基复合体 3.溶酶体与过氧化物体 4.细胞蛋白质分选与细胞结构装配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一.细胞跨膜运输 二.细胞信号传递 【重点难点】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内膜系统各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信号传递和信号转导 第四章细胞能量代谢(一)光合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光合色素的理化性质及其作用;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理;了解光合产物在体内运输与分配原理;了解光合作用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 一.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 二.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机制 一.原初反应 二.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三.碳同化 第三节光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四节. 【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的机制、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以及光合单位和光能的转化、电子传递链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碳代谢。 第五章细胞能量代谢(二)呼吸作用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历程,了解完整的呼吸作用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几个相互衔接的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的能量——ATP 第二节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一.糖酵解 二.三羧酸循环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代谢途径及其调控

2012基础生物学实验考试--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 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 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可起到防止感 染或传播的作用。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 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 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 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 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 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 定培养基。 10. 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 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 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 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 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 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 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

本科生六个基本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原理: 当实验室获得了一个新的质粒时,而这个质粒并未转化到宿主菌体内,则需要该技术进行细菌的转化,以大量获得这一质粒。转化细菌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电转化法、脂质体转染法、显微注射法、CaCl2处理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等。一般的实验室都应用CaCl2处理细菌,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质粒DNA能穿过细菌细胞膜进入细胞。然后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转化处理过的细菌,转化成功的细菌可在抗菌素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这一方法是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 2.1LB液体培养基 2.20.1mol/L CaCl2溶液:称取1.1g无水CaCl2,溶于90ml双蒸去离子水中, 定容至100ml,用0.22μm滤器过滤并装入灭菌试剂瓶中,4℃保存。 2.3 DH5α菌株,冰,牙签,无菌滤纸,50ml离心管,枪头(以上需灭菌); 移液器,摇床,冷冻离心机,涡旋震荡器,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普通冰箱,-70℃冰箱 3.操作方法 3.1从37℃培养12—16h的平板上,用无菌牙签挑取一个单菌落,转移到含有3ml LB培养基的试管内,37℃振摇过夜。次日取菌液1ml,接种到含有100ml LB培养基的500 ml烧瓶中,37℃剧烈振摇培养约2—3h(振摇速度为200—300r/min),待OD600值达到0.3—0.4时,将烧瓶取出立即置冰浴10—15min。 3.2自该步骤起皆需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菌转移到一个灭菌处理过的、冰预冷的50 ml离心管中。 3.34℃离心,4000g×5min回收细胞。 3.4弃去培养液,将离心管倒置于滤纸上1min,以使最后残留的培养液流尽。 3.5加入冰预冷的0.1mol/L CaCl2溶液10ml重悬菌体,置冰浴30min。 3.64℃离心,4000g×5min,弃去上清液,倒置于滤纸1min。 3.7再加4ml用冰预冷的0.1mol CaCl2重悬菌体(重悬时操作要轻)。 3.8置4℃冰箱置12—24h,即可应用于转化。 思考题: 制备感受态细胞时加入CaCl2的作用是什么? 钙离子结合于细胞膜上,使细胞膜呈现一种液晶态。在冷热变化刺激下液晶态的细胞膜表面会产生裂隙,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外源DNA进入。

623基础生物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基础生物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3) 学院名称(盖章):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2012年7月30日

《基础生物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23) Ⅰ、《植物学》 一、考核要求 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类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揭示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生长与发育、生理与代谢、遗传与进化、分类与分布,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普通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动态,受到从事与植物生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以满足培养高质量的、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植物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三、考核内容 第1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同时了解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方法、目的和重要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掌握植物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任务、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领会植物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类活动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第2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内因。 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搞清各类组织在植物体中的

普通生物学实验整理全套

普通生物学实验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0个实验,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细胞、动植物组织、个体解剖以及制片、标本的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印证理论,学习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实验后附有思考题,能启发和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综合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我院本科、基地班及大专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作为普通生物学实验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和中学教师参考。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实验二生物绘图技术 实验三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四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植物组织 实验六植物组织制片技术 实验七叶绿体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还原作用 实验八植物根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九植物茎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植物叶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十一植物的繁殖器官 实验十二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实验十三动物组织(一) 实验十四动物组织(二)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 实验十六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十七血细胞的计数 实验十八原索动物及脊椎动物类群(一)鱼类 实验十九脊椎动物——鸟类 实验二十脊椎动物类群(二)哺乳类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目的要求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本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 二、材料和用品 生物切片标本;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 三、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性能 光学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常用工具,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和支持及调节它的机械系统组成,有的还带有光源部分。其结构见图1。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系统 (1)、镜座和镜柱 镜座是显微镜底部的沉重部分,它使显微镜重心较低,以使之不致倾倒。其上直立的短柱部分为镜柱,支持镜臂和镜台。 (2)、镜台 又名载物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平板。其中央有一圆孔,称镜台孔,以便从下方来的光线由此通过。镜台上有压片夹用以固定标本。较好的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或称推进尺),既可固定载玻片又可转动螺旋前后左右移动标本。有的标本移动器上还带有标尺,可利用标尺上的刻度寻找所要观察的标本位置。 (3)、镜臂 为镜柱之上弯曲的部分,以便于持握,有些老式显微镜的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

《基础生物学》考研大纲

《基础生物学》考研大纲 总体要求: 要求主要掌握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普通生物学知识。重点掌握(1)细胞,植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动物的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组成和生理特征以及生物功能等内容;(2)生物生理与调控、生殖、遗传和变异的过程、特点和调控;(3)生物多样性、生命起源与演化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过程;(4)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层次与结构、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细胞 了解:细胞的生命物质、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增殖与分化 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的过程和机理 第二章、生物体结构与功能 了解:植物体结构与功能、动物体结构与功能 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哺乳动物九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生理与调控 了解:植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呼吸和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的营养与物质运输、呼吸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的摄取途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植物激素的掌握:植物对CO 2 种类和调节;环境因子的调节;动物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的机理 第四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掌握: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生物学意义;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和胚后发育 第五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了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遗传规律—孟德尔定律、连锁遗传、伴性遗传掌握:连锁遗传和伴性遗传的发生机制;DNA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转录与翻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第六章、生物物种多样性

了解: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的分类;非胞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的形态结构 掌握:生物的命名法则;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典型代表植物的分布、形态和特征 第七章、生命起源与演化 了解:生命起源与演化历程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了解:生物的变异与适应、物种的产生与发展 第九章:环境与生态系统 了解:自然环境与生态因子、生态层次与结构 掌握: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生物与环境关系;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怎样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十章:人与环境 了解:当前全球生态现状 掌握:当前困扰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恢复生态,正确面对生物灾害

生物学基础论文

关于物种形成的理解 摘要: 本文就物种的概念、形成方式、形成原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思考,重点考虑了地理成种和非地理成种两种成种方式。物种形成是指由物种通过各种机制进化出新物种的过程,是进化生物学领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根本上来说,物种形成是生物学多样性产生的基本机制。尽管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就已经提出,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主导因素(Darwin,1859),但一直以来,物种形成过程一般被认为是由随机过程导致的。直到生殖隔离的概念被提出,自然选择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才重新受到重视,并认为物种形成是与地理因素存在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对物种形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就在生殖隔离与物种形成方式上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物种形成;生殖隔离;地理成种;非地理成种;。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pecies of the concept, form and forming reason was research and thinking, mainly considering the geography into species and geographical into two ways. Speci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new species evolve by species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evolutionary 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undamentally, speciation is a basic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lthough Darwin has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natural selection is a dominant factor of speciation (Darwin, 1859), but for a long

基础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细胞呼吸 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 生态系统 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植物 植物是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多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由根、茎、叶组成,表面有角质膜,有气孔、输导组织和雌和/或雄胚子囊,胚在胚子囊中发育。 3.双受精作用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子与胚囊中大的中央细胞的极核结合,形成三倍的细胞,即胚乳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作用。3. 凯氏带 内皮层细胞上有一圈凯氏带,凯氏带是一条含有栓质和木质素的带,箍在细胞周围,水分和溶液不能通过这条带,只能通过质膜进入到内皮层,水分进入木质部的胞外途径止于内皮层的凯氏带。 4.中心法则 克里克提出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称为中心法则。该法则的要点是:遗传信息流的方向是由DNA→DNA复制,DNA→RNA转录,然后由RNA→蛋白质翻译。 5.群落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只要那里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那里一定会出现一定的生物组合,即由很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

位,这个功能单位就是群落。 6.种群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互配进行生殖。 7.环境容量 由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量,即某一环境在长期基础上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二、是非易混概念 1. 高尔基体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储存、分拣和转运中心。 2. 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中有DNA和核糖体,细菌没有线粒体。 3. 叶绿体中也有环状DNA和核糖体,叶绿体中的一部分蛋白质也是自身合成的。 4.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 生物膜是一种超分子结构,就是有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膜的选择透性决定于脂双层本身的限制和转运蛋白的专一性。 6. 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但是丙酮酸并不能直接参加柠檬酸循环。 7. 不论单层上皮或复层上皮其底部都有一层基膜将上皮组织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隔开来。 8.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出,经过肺回到左心房。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流出,经过各种器官组织回到右心房。 9.从心脏输送血液出去的管道称为动脉,,从肺或其他组织输送血液回心脏的管道称为静脉。

基础生物学实验方案模板

基础生物学实验方案 指导教师: 9月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目的 1.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 学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尽相同, 因而培养基的种类繁多。培养细菌常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放线菌常见高氏I号培养基, 培养霉菌常见蔡氏培养基或马铃薯培养基, 培养酵母菌常见麦芽汁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另外还有固体、液体、加富、选择、鉴别等培养基之分。在这些培养基中, 就营养物质而言, 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琼脂只是固体培养基的支持物, 一般不为微生物所利用。它在96℃以上熔化成液体, 而在45℃左右开始凝固成固体。在配制培养基时, 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就能够配制出适合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培养基。培养基除了满足微生物所必须营养物质外, 还

要求有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霉菌和酵母菌的pH偏酸; 细菌、放线菌的pH为微碱性。因此每次配制培养基时, 都要将培养基的pH 值调到一定的范围。 以下配方选第三种实验中进行实验 (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3.0 g 蛋白胨10.0g NaCl 5.0g 水1000mL pH 7.4~7.6 ( 2) 高氏I号培养基配方 可溶性淀粉20g NaCl 0.5g KNO31g K2HPO4·3H2O 0.5g MgSO4·7H2O 0.5g FeSO4·7H2O 0.01g 琼脂15—25g 水1000mL pH 7.4~7.6 ( 3) 马铃薯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去皮) 200g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基础生物学试题

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A.亮氨酸 B.酪氨酸 C.赖氨酸 D.蛋氨酸 E.苏氨酸 2.构成多核苷酸链骨架的关键是: A.2′3′-磷酸二酯键 B.2′4′-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D.3′4′-磷酸二酯键 E.3′5′-磷酸二酯键 3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E.酶分子有丝氨酸残基、二硫键存在的区域 4 .下列化合物中,除了哪一种以外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A.NAD+ B.ADP C.NADPH D.FMN 5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要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磷酸化酶6 .下列哪项叙述符合脂肪酸的β氧化: A.仅在线粒体中进行 B.产生的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 C.被胞浆酶催化 D.产生的NADPH用于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 E.需要酰基载体蛋白参与 7 .转氨酶的辅酶是: 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 8 .下列关于DNA复制特点的叙述哪一项错误的: A.RNA与DNA链共价相连 B.新生DNA链沿5′→3′方向合成C.DNA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 D.复制总是定点双向进行的 9 .利用操纵子控制酶的合成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 A.翻译后加工 B.翻译水平 C.转录后加工 D.转录水平 10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tRNA的作用是: A.将一个氨基酸连接到另一个氨基酸上 B.把氨基酸带到mRNA指定的位置上 C.增加氨基酸的有效浓度 D.将mRNA连接到核糖体上 三、判断 ( )1.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都产生蓝紫色化合物。 ( )2.DNA是生物遗传物质,RNA则不是。 (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4.生物氧化只有在氧气的存在下才能进行。 ( )5.麦芽糖是由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 )6.只有偶数碳原子的脂肪才能经β-氧化降解成乙酰CoA.。 ( )7.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酸的组成和比例。 ( )8.中心法则概括了DNA在信息代谢中的主导作用。

分子生物学试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等生命本质的学科,在核酸、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机制。其中基因工程(基因技术,基因重组)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热点,这些技术可以改造或扩增基因和基因产物,使微量的研究对象达到分析水平,是研究基因调控和表达的方法,也是分子水平研究疾病发生机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方法。转化(trans formation)、转染、转导、转位等是自然界基因重组存在的方式,也是人工基因重组常采用的手段。基因重组的目的之一是基因克隆(gene clone),基因克隆可理解为以一分子基因为模板扩增得到的与模板分子结构完全相同的基因。使需要分析研究的微量、混杂的目的基因易于纯化,得以增量,便于分析。 外来基因引起细胞生物性状改变的过程叫转化(transformation),以噬菌体把外源基因导入细菌的过程叫转染(transfection)。利用载体(噬菌体或病毒)把遗传物质从一种宿主传给另一种宿主的过程叫转导(transduction)。一个或一组基因从一处转移到基因组另一处的过程叫转位(transposition),这些游动的基因叫转位子。 一、基因工程的常用工具 (一)载体 载体(Vector)是把外源DNA(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使之传代、扩增、表达的工具。载体有质粒(plasmid)、噬菌体、单链丝状噬菌体和粘性末端质粒(粘粒)、病毒等。载体具有能自我复制;有可选择的,便于筛选、鉴定的遗传标记;有供外源DNA插入的位点;本身体积小等特征。 质粒存在于多种细菌,是染色体(核)以外的独立遗传因子,由双链环状DNA组成,几乎完全裸露,很少有蛋白质结合。质粒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之分。严紧型由DNA多聚酶Ⅲ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1-5个质粒。而松弛型由DNA多聚酶Ⅰ复制,一个细胞可复制30-50个质粒,如果用氯霉素可阻止蛋白质合成,使质粒有效利用原料,复制更多的质粒。质粒经过改造品种繁多,常用的有pBR322、pUC系列等。这些质粒都含有多个基本基因,如复制起动区(复制原点Ori),便于复制扩增;抗抗生素标记(抗氨芐青霉素Ap r、抗四环素Tc r等)或大肠埃希菌部分乳糖操纵子(E.coli LacZ)等,便于基因重组体的筛选;基因发动子(乳糖操纵子Lac、色氨酸操纵子Trp等)和转录终止序列,便于插入的外源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质粒上还有许多限制性内切酶的切点,即基因插入位点,又叫基因重组位点,基因克隆位点。 常用噬菌体载体有单链噬菌体M13系统;双链噬菌体系统。噬菌体应和相应的宿主细胞配合使用。以上载体各有特点,便于选择,灵活应用。 (二)工具酶

基础生物学考试参考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2.稳态:指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并在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也能做到这一点。 3.发育:生物体一生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再经过性成熟,然后衰老而死,称为发育。 4.进化:是群体或物种在连续的世代中发生的遗传改变和相关的表型变化,也包括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进化。 5.细胞通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讯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6.信号转导: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8.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的改变. 9.渗透:水的跨膜扩散,是水分子从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10.细胞全能性: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11.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2.细胞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连接,称细胞连接. 二、填空题 1.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 2.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是核酸 3.细胞的分级分离最有效的仪器是超速离心机 4.细胞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选择透过性 5.核糖体是由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6.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 的主要场所。 7.细胞表面的糖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 8.G蛋白是一类能与GTP 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有接受信号分子功能。 9.ATP水解和合成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ATP循环 10.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称易化扩散 11.细胞周期是指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 12.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为酶 13.细胞的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有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运输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14.在病理条件下,当细胞缺氧或受到某种毒害,溶酶体膜在细胞内破裂,释放出酸性水解酶消化细胞本身,此作用称自噬作用 15.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的实现有3个重要条件携带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以及它们具有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是细胞分化建立的前题细胞间的复杂信号系统的存在及由此引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得以实施的重

基础生物化学复习题目及答案

第一章核酸 一、简答题 1、某DNA样品含腺嘌呤%(按摩尔碱基计),计算其余碱基的百分含量。 2、DNA双螺旋结构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试述其结构模型。 3、DNA双螺旋结构有些什么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最重要的生命现象? 4、tRNA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何功能? 5、DNA和RNA的结构有何异同? 6、简述核酸研究的进展,在生命科学中有何重大意义? 7、计算(1)分子量为3?105的双股DNA分子的长度;(2)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体积;(3)这种DNA一分子占有的螺旋圈数。(一个互补的脱氧核苷酸残基对的平均分子量为618)二、名词解释 变性和复性 分子杂交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回文结构 Tm cAMP Chargaff定律 三、判断题 1 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苷3’位没有羟基。错 2. 若双链DNA 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C,则另一条链为pGpApCpCpG。错 3 若属A 比属B 的Tm 值低,则属A 比属B 含有更多的A-T 碱基对。对 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 与组蛋白的复合体。错 5 核酸的紫外吸收与pH 无关。错 6 生物体内存在的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对 7 用碱水解核苷酸可以得到2’与3’核苷酸的混合物。对 8 Z-型DNA 与B-型DNA 可以相互转变。对 9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 多为负超螺旋。对 11 mRNA 是细胞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错 14 目前,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多存在于tRNA 中。对 15 对于提纯的DNA 样品,如果测得OD260/OD280<,则说明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对 16 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存在减色效应。错 18 在所有的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即含有RNA 又含有DNA 的病毒。对 四、选择题 4 DNA 变性后(A) A 黏度下降 B 沉降系数下降C浮力密度下降 D 紫外吸收下降 6 下列复合物中,除哪个外,均是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D) A 核糖体 B 病毒C端粒酶 D 核酶 9 RNA 经NaOH 水解的产物为(D) A 5’核苷酸B2’核苷酸 C3’核苷酸 D 2’核苷酸和3’核苷酸的混合物 10 反密码子UGA 所识别的密码子为(C) A、ACU B、ACT C、UCA D TCA

基础生物学

目录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 《生物化学(Ⅰ)》实验教学大纲 (2)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5)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8)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3) 《生物信息学》实验教学大纲 (15) 《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9) 《人类遗传病》实验教学大纲 (21) 《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3) 《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24)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6)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28)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30)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32) 《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 (34) 《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36) 《动物实验方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38) 《光镜与电镜》实验教学大纲 (39) 《实验动物繁殖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40)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43)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45) 《细胞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4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48) 《微生物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50) 《生物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52)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54) 《生物标本制作》实验教学大纲 (56) 《比较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59)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实验项目个数:9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实验教材:黄诗笺主编《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英典、刘宁主编《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一、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学时:80学分:4 实验学时:28 二、实验目的、任务、教学基本要求及考核方式 1、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基础生物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于本专业有关的生物技术打下一定基础。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并对原生生物及动植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有所了解。 3、考核方式: 操作考核:50% 理论考核:50%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关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体会 梁慧媛(生技01 级) 不知不觉间,一年的时间就这样流逝了,与分子生物实验相伴,对我而言,的确不同寻常。并不仅仅是学习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宝贵经历,它意味着更多。 首先是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设计的完备性,从这里可以初步感受到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肃性,自己可以得到宝贵的机会,亲身体会生物学研究的苦辣酸甜。一直一直喜欢,得到正确实验结果时刻的畅快感,那是无法言明的欣慰感,一次身心彻底地放松,可以将所有一整天来积累的疲劳抛之身后,即使仅仅是小小的成功,也会让我们兴奋不已。在整理资料,将一年来保存的记录一遍一遍的翻看,重温其中的特别滋味,我,轻轻地笑了。我,喜欢这里,喜欢生物学。 失误是常有的,经历过吃惊、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一年间,随着对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学习生物学的志向,感谢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试炼" 。 分子生物学实验心得体会 刘东强(生科01 级)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本科生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培养实验能力的实验课,它不同于我们在大二开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实验课。在这些课上,主要以制备样品并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特征为主,这是由于我们当时正值大二,专业知识还远不够。 随着以后理论课学习的深入,我们开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习,这无疑对于深刻巩固我们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是有帮助的,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如启动子的概念、类型、PCR的原理等。另外,在实验课中,我们掌握并学会如何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如质粒的提取、总RNA 的制备、PCR 技术等。 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亲身接触实验过程并亲自设计一些实验得到了提高,使我们不再象刚开始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时候照搬实验指导上的实验步骤,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对原有的步骤作必要的改进。 此外,通过这门实验课的学习,我们形成了严谨的态度,如有时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我们渐渐养成了仔细分析实验结果的习惯,查找在实验设计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理论知识认识得更清楚。 总之,我认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称得上实用、精彩、有意思的好实验,对于今后我的研究或工作很有价值 刘佳凝(生技01 级) 一学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我来说很重要,同时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让我给分子生物学有了较深入地体会: 1、很感谢由我系生化组老师们编写的这本实验指导。里面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都清晰易懂,有助于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