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7则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7则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7则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7则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等7则

作者: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6期

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

在近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中,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一大亮点。在人才规划纲要中,人才被划分

为六大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

会工作人才。纲要还明确了这六类人才的发展目标、发展的主要举措。其中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是:

发展目标: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

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培训,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整合利用现

有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示范

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助制度。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完善国家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认证

工信部推出3G人才培训认证

近日,国家3G工程师培训项目管理中心(3G学院)正式运营。据悉,这一培训项目,是目前我

国唯一的国家级3G技术专业人才培训项目,被列为国家“653工程”首批入选项目,填补了我国移动通讯技术职业教育的空白。据介绍,国家3G工程师培训项目管理中心目前正在全国发展合作

机构,将联合地方培训机构把这个培训项目办成我国3G产业教育培训资源的汇聚平台、3G教育培训机构的服务平台、3G企业紧缺人才的供应平台。

据管理中心谭主任介绍:“3G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很成熟,而在我国是一个全新产业,刚刚起步,相关专业人才奇缺,无论是研发人才还是服务人才储备状况都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从产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适时推出国家信息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工程3G 工程师培训认证项目,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一整套全面、系统的3G专业课程培训,为准备进入3G 领域就业的人员提供相应的专业训练和资质认证,为3G领域的企业提供实用性人才。”

需求

外贸行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近日发布2010年5月国内人才需求走势。其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外贸行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截至5月末,贸易/进出口、计算机软件、房地产开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从区域分布来看,用人需求依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上海由于举办世博会,催生了对服务行业、兼职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大量需求,空缺职位数量居各大城市第一位。

今年春节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向好,外需开始出现回暖迹象,尤其是服装、纺织、机电等传统行业的订单猛增,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一定增长。统计显示,今年5月,贸易/进出口行业人才需求量显著上升,职位数已超过8万个,成为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数据显示,将近四成的招聘企业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仅占5%。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5月以来,物流/仓储行业异军突起,招聘量上升至3.7万个,比上个月增长了近20%。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电子商务等B2C商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壮大,导致营销、配送、仓管等大量一线操作工人需求缺口扩大。

起薪

调研显示今年大学毕业生起薪有望长一成

近日,《中欧商业评论》杂志社和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发布的“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预测,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起薪有望出现一成左右的增长。

该指数报告对2010年毕业生起薪情况的调查显示,今年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预计起薪平均水平分别为1658元、2327元、3532元、5417元,相比去年分别增长了11.81%、10.49%、8.38%、4.64%。在4个一线城市中,上海的本科、专科生起薪最高,分别达到2750元和2008元,而广州的博士、硕士生起薪最高,分别达到6393元和3846元。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民航科教创新大会精神和《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按照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工作思路和民航科教创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民航局将组织实施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民航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和带动民航科技人才队伍发展,为持续提升民航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造就一批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民航科技前沿和发展方向,重点培养和支持20名左右高层次民航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在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等民航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引领作用,能组织完成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领军人才。 2.培养一批民航科技创新拔尖人才。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重点培养和支持50名左右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民航科技创新和生产一线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成为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3.建设一批民航科技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30个左右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完成各项科技创新任务,保持和提升民航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二、实施原则 1.坚持高端引领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立足民航行业发展需求,面向行业内外公开选拔一批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以战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民航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遴选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 2.坚持创新机制与营造环境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民航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人才培养与发现、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民航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3.坚持分类管理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注重人才梯队和创新团队建设,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实施分类管理,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分类施策、大胆探索,重点突出对民航特色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和团队的支持。民航科技创新领域主要包括:民航安全、适航审定、飞行技术、机务维修、机场工程、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行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民航信息化和信息安全、通用航空、航空油料和航空医学等。 三、遴选条件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入选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进行遴选。 1.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2)研究方向符合民航发展需求和民航科技应用发展趋势,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民航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任务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3)在民航科技创新领域出类拔萃,具有广阔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引领实力,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浅谈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有可能会部分取代人类在 审计领域的部分作用。审计承担着监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职能,虽然人工智能想要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 智能的介入势必引起审计行业巨大的变化,亦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 养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1人工智能的优势 1.1工作效率高 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技术,计算能力是普通人类大脑的几千万倍,所以人工智能能够快速处理业务。同时,人工处理业务往往需 要复核审批等一系列程序,而人工智能不存在主观舞弊倾向,所以,业务处理流程可以大大简化,进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以传统报 账为例,员工出差需要自行垫付资金,取得相应交通及住宿发票之 后再回到单位贴票报销。财务人员需要对票据真实性、合规性进行 检查,一级检查完之后还需要交上一级复核,确认无误后才能付款 给出差人,整个流程复杂费时。对于整个公司来讲,出差人报销的 金额并不大,但是却占用了财务部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将人工智 能应用于报账系统,处理流程被简化,不再需要反复核算与检查, 加上计算机快速的处理速度,整个报账时间会被大大缩短。原来需 要二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财务机器人一个小时就可以处理完毕。 1.2成本低 在传统的雇佣模式下,用人单位除了给员工支付工资外还需要 为员工购买各种保险,员工还可以享受到带薪休假等福利,所以用 人单位实际支付的成本差不多是员工拿到手工资的两倍,除此之外,

用人单位还需要在员工培训上面花费大笔资金。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如果采用人工智能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虽然前 期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可能投入会比较大,但是引入之后的维护成本 会大大降低。人工智能不需要每月支付工资,也不需要为其购买养 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更不需要为其安排带薪休假。机器 人可以24*7小时不间断工作,而且不需要支付加班费。所以,在用 工成本上,人工智能会更加低廉。 1.3准确性高 在经济学上有对人是理性人的假定,但事实上人是不能做到完 全理性的,人在处理事务时,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与公正。由于受 到能力以及精力的限制,人类在处理事务时即使百分之百用心也难 免会出现失误,而且人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会影响到工作 质量,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之外,还有可能存在员工 主观故意的舞弊事项。而以上种种都有可能导致工作结果不准确。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存在以上情况,人工智能是人造机器,不具有人 类的情感,处理事务都按照预先测定的程序执行,在作出判断时能 够保持绝对的公正,不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准确性比人类高出很多。同时由于没有情感,人工智能也不会存在主观舞弊的情况,所以人 工智能提供的数据结果都更为准确与真实。 2人工智能时代对审计人员的新要求 随着人工智能在审计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深入,许多原来需要审 计人员完成的工作势必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例如传统的查账、核 对工作便可完全由人工智能来执行。未来审计行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管理型人才。 2.1具备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力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遴选暂行办法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遴选暂行办法 第一条根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组发〔2012〕12号)和《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3—2017年)》(闽委办发〔2013〕3号)要求,结合我省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中,选拔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引领我省学科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组织重大科技任务、推动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研发中业绩突出,能够代表全省一流创新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第三条遴选工作坚持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的结合、个人创新与团队建设的结合。 第四条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科技前沿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具有较大创新发展潜力。 (二)具备较强的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近5年内,有主持承担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级科技项目的经验;或是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名);或是国家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3名);或是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基地的主要负责人。

(三)原则上应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同等条件下,50周岁以下人才优先入选。 第五条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遴选由福建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主要程序: (一)申报 1.实行网上公开申报,申报人在指定的网站上进行注册与填报;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核实本单位申报人材料。 2.各设区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驻闽科研机构负责对本地区或本单位所属机构申报人材料进行复核,并汇总报送省科技厅。 3.同一申报人仅限申报1项“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且只能通过一个渠道申报。 4.近年来,已入选省级以上优秀、杰出等人才计划的,有新的突出的创新业绩,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也可以申报。在企事业单位中不再从事科研工作的省管领导干部,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能申报。 5.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项目的第一完成人,符合条件的自然入选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二)评审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遴选采取专家初选、会议答辩、实地考察等综合评审方式进行。省科技厅根据综合评审结果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2020年) 到2020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 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人才贡献率达到60% 12大重点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培育100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培养选拔引进100名卫生学科带头人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8万人 ●开展大规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一、首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指导方针 (三)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一)确立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二)确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确立人才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格局 (四)确立人才工作综合配套推进格局四、重大任务 (一)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集群化发展 (五)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六)完善人才投入体制机制 (七)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 (八)优化引才聚才的地方品质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XX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了提高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特制定如下《XX科技有限公司人才教育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能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年底,通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达到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达到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达到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培训对象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培训形式

(1)实行“4个1”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1名优秀技术人才和1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检验、经营、知识产权、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积极引进和培养造型、化验、熔炼、热处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昱工耐磨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化验、检验、安全生产、维护、行车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昱工”为载体,积极培育昱工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五、培训时间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篇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提要:审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的同时,要进一步履行审计的职能作用,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良的审计人才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体制;人才队伍 当前,随着经济活动范围日益增强,审计部门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审计职能不断延伸。审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审计监督视野的同时,要进一步履行审计职能作用,锻造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优良的审计人才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加快审计队伍建设的建章立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构建和完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要以有关人才建设和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借鉴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标准,突出审计工作的特点,修订和完善现行规章制度和规范准则。以此规范审计主体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审计人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同时向社会昭示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和信赖度。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构建,必须紧紧把握依法审计、独立、客观、公正等审计职业道德的精髓,给审计人员精神上、道义上的指导与支持,为审计人员树立精神信条和专业原则,鞭策他们以明确的信念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提高审计质量。 (二)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审计“三支队伍”,一要业务素质全面、谋划组织能力强的管理骨干队伍;二要专业技术精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队伍;三要审计理论功底深厚、研究攻关能力强的专家队伍。有了这“三支队伍”,就能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审计人才群体。为此,要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种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二是建立并实施人才评估机制;三是建立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四是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 (三)制定和完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细则和办法。在微观上,各级审计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要结合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有关审计人才建设的管理细则和管理办法,细化和落实有关审计人才建设的宏观政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科学合理地确定审计人才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审计人才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相配套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办法,确保审计人才发展战略的实现。实践证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牵引、制度建设是保障、狠抓落实是关键。 二、建立健全审计体制编制,理顺审计人员管理机制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2015年高级会计师论文之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供大家参考学习,祝大家在会计网学习愉快! 审计信息化与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当前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人员状况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挑战。办公自动化和会计信息化工作在本单位起步较早,推广使用正常,为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较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12年下半年,省工商局开发了“E地通”江苏省工商局审计作业系统,并在全系统推广使用。但从总体上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审计软件的运用和推广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存在人才建设、软件更新与的审计工作的发展变革不适应、不均衡的现象。目前,单位的会计人员很多,而审计人员尤其是专职的审计人员相对欠缺,部分同志精通于审计业务,但审计软件的运用技巧还不高,这一点在老同志身上较为普遍;还有一部分审计人员是“半路出家”,信息化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缺少审计工作经验,业务能力相对滞后,对运行软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所以,长期以来,复合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审计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严重“内存”不足,审计工作不是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就是力不从心,疲于应对,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影响着审计质量、审计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审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显而易见,传统、粗放式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因此,工商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在省市工商局的精心组织下,认真用好“E地通”审计软件,大力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效能,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审计信息化对人才建设的要求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需要精通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推动,人才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审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题、推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知识结构的要求审计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审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常规知识。审计专业知识。包括:审计学、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理论、职业道德等。要强调的是,审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准则与制度上,要融会贯通,灵活应变,能够应用职业判断分析和解决非常规问题。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生活需要,因此把它从常规知识中单列出来加以强调。必须掌握以下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检索与获取、办公自动化、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系统分析与设计。常规知识。深厚、广博的常规知识是一个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素质。作为审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以下的常规知识:经济学基础、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等。上述知识结构是由审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是对审计信息化人才的群体性要求,个体应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积累,接受教育培训。 (二)职业技能的要求1.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配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关于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_方祺

20 15年第4期一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必要性 在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不仅是计算机会计 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审计工作自身发展 的需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审计人员所面 临的审计难题以及所承担的审计风险。现代企业审计不仅要 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手段,还要把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审计 的对象。计算机审计同手工系统相比,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信 息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面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审计 难度大大提高,只熟悉手工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审计人员已经 不能胜任审计工作。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有效进行计 算机审计,可以预防企业内部安全隐患,尤其是网络交易隐 患。因此,重视对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能解决审计难题、降 低审计风险,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从而减少犯罪,减少损 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二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审计人才主要由财经类专业人员和 计算机专业人员构成,这两类人员在专业背景上都各有欠 缺,缺乏具备双重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导致了一方面 只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人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对于计 算机的操作不够熟练,不能灵活地进行计算机审计;另一方 面,计算机专业人才虽然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但是对于会 计和审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往往不能保证审计的质量。 因此,我国熟练掌握财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不可谓不 匮乏,总之当下的计算机审计人才可以用“数量较少”与“质 量不高”来概括。在我国的审计机关中,由于高学历、高素质 人才的短缺,导致大部分的审计人员都未具备计算机审计的 能力,审计干部学习理念和方式陈旧,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 训起步较晚。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由于该行业是一个流动性 较大的行业,导致在人员培养上缺乏长期规划,而且目前的 注会考试中也未对计算机审计进行要求,这导致大部分注会 人员都未能掌握计算机审计的能力。在高等教育机构,我国 的高校对于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既 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也缺少科研经费的投入。就我国总体 情况来说,各行各业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整体却又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造成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欠缺 的许多原因是相似的,甚至还有相互造就的制约因素。 三计算机审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计算机辅助审计中要求审计人员运用计算机的硬件技 术、软件技术及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或对计 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因而审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计 算机的应用技术。如果要开展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 财务审计,最低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结 构和运行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因此,在审计人员掌握好审计 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如何能够掌握并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也 是进行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条件。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全 面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知晓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 机制,能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做出恰当的评 价,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性审计的技能,掌握审计软件 的开发技能。总之,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审计人员需要不断 学习,积极掌握审计和计算机知识,争取成为审计能力和计 算机应用能力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建议 第一,普及审计知识。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前提是拥 有一批具备扎实审计知识的人才,因此可以通过对企业在职 人员的在职培训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在校(高校以及夜大 函授等机构)学生的基础教育来实现。普及审计知识才能为审 计人才转型,以及为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石。 第二,支持计算机理论研究的发展。只有计算机理论研 究进行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凸显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以及必 然性,一方面可以让计算机审计能够在一个较为简单的方式 下被更多人所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引导计算机审计的不断创 新,以迎战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潜在危机。 第三,分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审计人员的培 养可分为对计算机审计操作人才的培养、对计算机审计开发 人才的培养、对计算机审计管理人才的培养、对计算机审计 维护人才的培养、对IT审计师的培养等。不同的人才,要选 用不同的人员做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手段,培训不同 内容的知识,这样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更多的胜任不同计算 机审计岗位的人才。 第四,为计算机审计人才创建发展平台。其一,需要为审 计人才的发展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平台。审计部门不仅应该 邀请审计软件开发公司到本部门进行经验传授,而且也应选 派一批优秀的审计人才深入到有计算机审计经验的会计事 务所进行学习,培养一些中、高级复合型人才;其二,需要为 审计人才的发展保证充足的经费,包括师资力量的引进与建 设、教学软硬件设备的配备、科研经费等各方面涉及的经费 支出;其三,建立计算机审计学习的定期考核制度,在计算机 审计培训后及时地进行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 第五,高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审计教育的投入。在教师队 伍方面,高校应该着力支持一些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 深入到审计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学习,培养一批既具备理论水 平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学生课程设置 方面,不仅应该保证审计知识的学习,还应增加信息技术和 电子商务等内容,使学生具备计算机审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宗文,张红卫,胡仁昱.计算机审计[M].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5 [2]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计算机审计[M].北京: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杨周南.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的应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朱萍,兰保珍.国家审计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关于我国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方祺 资 83

2020年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XX公司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达到最大化发挥,工作能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通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公司“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终身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通过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防范经营风险、应对复杂局面的经营人才队伍;一支职业素养好、市场意识强、熟悉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坚持并实践公司发展战略、执行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一支理论扎实、作风严谨、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能力的技术人才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勇于实践、一专多能、作风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1、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到20XX年底,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达到25%,人才密度达到0.80。企业经营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方针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四、重大政策 (一)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 (三)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 (四)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五)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 (六)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七)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八)实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九)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五、重大人才工程 (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二)青年英才开发计划 (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五)文化名家工程 (六)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七)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九)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十)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十一)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十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营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人才工作基础性建设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人才规划纲要》。 序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各个领域的大批人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人才发展取得了显

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基层审计人员应具备四种素质 审计职能的日益完善和审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新时期基层审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四种素质: 一、专业的会计审计知识和业务水平 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现实中有些审计人员在一定程度还不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没有摆脱就账论账的局限,这是无法实现审计更高层次要求的。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层次至关重要。丰富的会计知识和高水平的审计能力,有助于审计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活动准确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和判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求得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 二、熟练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这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知识和网络知识,还要求一部分专业人员掌握一定的编程语言。 三、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 第一,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第二,要有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第三、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良好的团队精神能使审计人员保持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并促使成员自觉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使团队的整体效能得到提高。审计组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合理的分工,能使事情事半功倍。 总之,从未来审计的发展看,绩效审计、风险审计、环境审计等领域将逐步得以拓展,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重要性水平确定等现代审计技术将更多地得到运用。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专业人才,不但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又要具备法律的适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张晓斐)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障。但目前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行业监督与评价必需素质差距比较明显。当今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向内部审计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现状:虽然能基本完成目前开展按照计划安排的工作,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人才缺乏,审计队伍有很大一部分由非审计专业人员构成,有的是学会计或相关经济专业的,有的则是半路出

AA省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AA省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围绕全省发展战略目标,每年支持省属科研院所引进20名以内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到AA创新创业。 第二条基本原则: 1. 侧重高端。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开展引进工作,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 突出重点。引进和培养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业,在一线从事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域内转化的高层次人才。 3. 重在鼓励。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拓宽资助人才渠道,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和贡献AA。 第二章类别及职责 第三条全职引进计划人员需录入为科研院所正式职工并签订三年以上聘用合同。第四条全职引进人才的主要职责是: 1. 带领本专业人员钻研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技能,建立本专业领域国内、省内知名科研团队。 2. 积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本专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组织本专业人员参加国际、国家级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本单位与国内外领先企业、研发机构的技术技能交流与产学研合作。 第五条柔性引进人员应与用人单位有具体合作项目和目标任务,且每年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不少于3个月。 第六条柔性引进人才的主要职责是: 1. 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面向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积极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在本专业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应用研究,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并积极推进科

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 促进专业调整优化与交叉融合,指导青年人员提高科研及技能水平,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组建具有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3. 促进本单位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研发机构的人员交流与产学研合作。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七条全职引进人员年龄应不超过40周岁,具有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在省外或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参加过高水平研究; 2. 近年来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在SCI、EI、SSCI、CSSCI等所收录期刊发表)、专著(本人为主要编著者); 3. 拥有转化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 4. 我省急需紧缺的具有特殊技能创新创业人才。 第八条柔性引进人员年龄应不超过55周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具有较强的业务组织领导能力,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过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项目,在国外、省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者; 2. 近年来发表过高水平系列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I、SSCI、CSSCI等所收录期刊发表)、专著(本人为主要编著者),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 3.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熟悉相关领域的创业人才; 4.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四章认定程序 第九条引进计划每年实施一次,通过竞争性评选认定的方式确定资助人选。 1. 组织申报。按照个人自愿原则,由科研院所统一组织申报。 2. 资格审核。省科技厅负责审核,内容包括学历、论文、承担项目、学术成果、获得奖项、专业经历等个人情况,项目支持、团队建设、管理制度、相关合同等单位保障措施材料。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篇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XX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主持人: XX 主持单位: XX 通讯地址: XX 邮政编码: XX 联系电话: XX 传真: XX 电子邮箱: XXXX 合作单位: XX教育厅 XX年制 一、简表

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研究 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 C、教学管理 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 项目 起止年月20XX.3 - 20XX.3 项目主持人姓名XX 性别男 出生年 月 XX年X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 职务 教授/院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 家 博士/中国 所在学校 学校名 称 XX 邮政编 码 XX 电话XXX 通讯地 址 XX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 060702 战略管理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1 管理学本科生32 经济管理学 院 070802 战略管理 本科生/研 究生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080901 管理研究 方法本科生/研 究生 32/32 经济管理学 院 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20XX年 转型时期农业产业组织的演进机 理及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省科学 技术 二等奖 20XX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 竞赛 全国银奖;20XX 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一等奖 (社科类) 项 目主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 博士 后 博士硕士 参加单位 数 5 5 2

持 单 位 主要成员 不含主持 人姓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职称工作单位分工 签 章 胡旭 微 女 1964.1 2 教授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彭学 兵 男 1972.1 2 副教 授 XX 理论分 析 项目实 施 吕 品 男 1969.0 5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郭爱 芳 女 1977.1 1 副教 授 XX 项目实 施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