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

评价“中国模式”

现在有许多“中国式”某某的事物出现,比如“中国式结婚”“中国式教育”“中国式离婚”“中国式民工”等等。有新闻说朝鲜正在提倡改革开放,并且提出按中国的路作为模板。而中国学者则说“中国模式”不可复制。

然而“中国模式”则有许多意义:有“中国经济模式”,这是最为常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式制度创新道路”等新“中国模式”,也有毛泽东时代的“旧中国模式”。更有“中国文化模式”及其背后的文明价值观。总的来说是指一切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这里只谈最主流的“中国经济模式”,其主要的特点有(从改革开放到目前)

一,政府的强势和它的集中高效。一来是中华2000的封建传统,政府始终都是强势的一方;二来我国政府放弃过土地国有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土地在百姓手

中只能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三来国家政府大力财政支持的国企是中国内经济

带头人。国企整合左右整个中国的经济。

二,对外开放,学习其他模式。比如“日本模式”“亚洲四小龙模式”“新加坡模式”

等等。

三,不断修正形式。无论是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到长江三角洲的开发或是不久前的西部大开发。其重点都在改变,“试点”城市或地区都有所变化。而中国资源在集

中起来用时显然是强有力的,再有是政府的强势和高效就能使重点地区先富起来。

从以前的“又快又好”地发展到目前的“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些都是形式的不断

变更。

四,较强的务实性和较快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面对08年的金融危机时的果决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中国政府通过市场和政府两手并用的“中国模式”最快地摆

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

五,渐变的发展过程和稳定的国内局势。30年的改革开放,其带来的变化是显然的。但是政策总体来说是渐变的。所以变化和改革都在循序渐进中进行,以避免类

似于东欧剧变等的事故发生。特别是国内的言论风向一直以来被政府所主导。除了

新疆等地,内陆还是十分稳定的。比如“八荣八耻”,文明游行等等,都是提升社

会主义和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来抵御其他的价值观。

六,把握全球化浪潮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在整个全球经济中,很好地为自己定了为位置。我国有比发达国家更低的人

力成本,有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完整的工业水平。所以成就了“中国制造”。可见

世界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七,“人口红利”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人口多固然社会压力大,但在人口成长起来后,人口红利是巨大的,人力成本就会很低。较之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产

能明显高很多,物多价廉,又应为勤俭节约的传统,内需没有增加很多。出口量就

大大增加了。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毛主席开国时鼓励生育有关系。可见世界普遍联

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

自然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新的量变的过程。

目前的“中国模式”还是有些挑战的。30年的改革开放也有一些曲折性的。

30年的量变也到了快要质变的时候了。“中国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有带解决的挑战,其曲折性所在。

1,“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由于政府力量过于强大,市场的力量就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激发不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业的商业模式,更缺乏完整的金融体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也到了需要发展“中国创造”的质变时候了。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需要“产业升级”的原因。2,“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人口红利”相对的也会造成“老龄化”,而我国“未富先老”的现象带给我国的福利压力会很大。也是曲折性的一定体现。而由于国内经济人文水平还没到达留下很多高水平职位,而造成了人才流失海外。于是“产业升级”是势在必行的,这样就能更加的留住人才,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也是一种量变的体现。

3,民众心理问题。民众对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涨。30年里,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政府着重于效率。造成了“国富民弱”的现象。民众诉求难以被重视,内需无法增加。煤矿事故,教育改革,医患纠纷等等的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同样也是在30年里造成或挤压的问题,也是曲折性的一定体现。政策总体来说是渐变的,同样在政策制定方面也会有所滞后。有一些规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经济发展。如此种种或多或少引起民众的不平心理。

4.环境和能源问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另一个解决方案造成了如此。环境过度开发,能源的过度利用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比如“红藻”事件,“红葫芦”事件,北方沙漠化等等。也是事物发展曲折性的体现。期盼着“产业升级”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未来的中国经济或社会及待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如果解决,那么“中国模式”也就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因为在毛泽东时代也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无论是人口、工业建设或是国有企业构架等量变。成就了改革开放的基础,成就了这次质变。而30年来的改革开放为,以后更高水准的进发,也正是正在进行中的“产业升级”打下基础。相信不久之后的质变,将会是更好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查论文 社会学院10(2)班级姓名宋欢欢学号23 等第 马克思主义意义分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成就;无产阶级;科学体系;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它对资本主义严重弊端的深刻批判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使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在当今世界上,马克思主义尽管不占主流地位,但其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其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二、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一)“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体正确自我认识的产物。 它是我国社会主体的一次寞正的自我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改革和整个现代化迸程的根本意义,也向我们证明了确立主体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我国正在进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之一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违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4)从根本说上,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唯物的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 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 二、辩证的观点 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 三、实践的观点 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八、阶级的观点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 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门课,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看待事物,对世间万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我经历的大学生活。 转眼大学生活已过了快三年了,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要面临毕业。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1.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当我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大学的,都是互相互不认识来到同一个大学同一个班。大家每天都基本是同样的作息时间,起床、去上课。这就是事物的普遍性的体现。 然而,事物发展也存在着多样性。例如,每个人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不同。有的人认为大学应该好好学习,因此每天努力学习,拿奖学金;而有的人认为大学锻炼自己能力更重要,因此加入各种社团,努力“上升”,当主席;当然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了高中“黑暗”的学生生活之后决定在大学好好享受,于是每天玩电脑、打游戏、谈恋爱。

2.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免不了有很多的人际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在社团里跟上级的矛盾,班上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室友的矛盾等等。但这些矛盾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正是因为有这些矛盾的存在,才能让大家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提高自我。然而,矛盾又存在斗争性,许多的交往中由于矛盾的存在,便会使交往关系越来越恶化,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 而矛盾不仅是存在人与人之间,自己与自己也存在着矛盾。人都是有惰性的,就拿我自己举例吧,其实心里是很想上进的,很想成绩名列前茅,拿奖学金,参加各种活动、社团,让自己更加优秀。可有的时候却也想坐下来玩玩电脑看看电影,想着期末突击就行了,以“趁着自己年轻,想干嘛就干嘛”来安慰自己,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玩,心安理得的睡懒觉。然而,正是因为自己心中有那么一股上进心,才使自己不至于太堕落,作为大学生该完成的任务还是会完成的。这便是矛盾的统一性的体现。 3.实践检验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他的真实性,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因此,学校除了开设理论课,还会开设一些实验课,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检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样,作为大学生,光靠在学校里上课时所学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认为大学生出去做兼职实习时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外面兼职,除了能挣点生活费以外,更重要的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八大原理

八大原理 一、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属性:对立和统一。斗争性体现了对立属性,同一性体现了统一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体静止的相对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二、同一性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三、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唯物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立足点。 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并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20184月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试题和答案解析55

2017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世界观是()。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C.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D.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 A.时间具有一维性 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 C.时间具有有限性 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先验论 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唯物主义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8.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创新、包容、开放、进取 10.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A.实体性因索 B.运筹性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12.人的本质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品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学识修养 13.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绪论_题库(含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 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 A. 古希腊哲学 B. 近代欧洲哲学 C. 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经验论哲学 12.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D.奥地利C. 中国D.俄国 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5.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性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1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9.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0.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1.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1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现象 -----评现在社会的“姿”本主义价值体系 食品科技学院食安1082班蒲利民200811221218 我最近在猫扑网上看到有人把《资本论》可以写成《姿本论》,我相信这是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在如今这个娱乐占主导的时代,姿本是可以转化为资本的,资本是可以强行并购姿本的。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其核心的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在经过这样的更改后,可以微微体现,我们这个社会的正统价值体系正在不断的倒塌,不断的畸变,留下锈迹斑斑扭曲的支架,犹如懦夫的拳头,仍然可以举起,象在抗议,象在挑衅,除了证明他很生气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愤怒和血性的体现。这是个生理上亢奋,心理上阳痿的时代;这是个行为上勇往直前,而精神上迷惘的时代;这是个物质上丰富,而心灵上苍白的时代。无论是现实的批判,还是非现实的批判,都无法弥补已经迷失的曾经的美好。 无论是《资本论》还是《姿本论》,核心永远是“资本”。一百多年前,工业革命的体系刚刚完成,资本开始洗牌。马克思敏锐地觉察到,资本通过榨取剩余价值,可以进一步完成自己原始积累的使命。在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争风波和各种各样的经济风波后,世界资本的走向没有象德国哲学家预言的那样完成“公产”。尽管有“国家资本主义”出现,尽管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分裂后也沦落为“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资本的命脉仍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多数人所能奉献的依然只是“剩余价值”,永远无法拥有“资本”。 在无法拥有姿本的绝望现实之下那些拥有“姿本”的和那些会经营“姿本”人微微看到希望的曙光,性感就是胜利——这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显规则”。美女与球星,美女和富豪等等,为生活重新下了一个定义,然后由亟需养眼的凡夫俗子们共同建构起一个新的价值体系——球星,富豪身边的女人不是明星就是名模,身材都是超级惹火,脸蛋更是千娇百媚,姿色就是价值。 漂亮的脸蛋能催化财富,不管你喜不喜欢。今天,“姿本”正无所不在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这是一种可以让观者赏心悦目、商家盆满钵满、美女一夜成名的多赢经济模式,即将成为与房地产业并驾齐驱的“朝阳产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2013年修订版)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3页) (1)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③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①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②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③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4-8页)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德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和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①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 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特征。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特征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长期的艰巨过程。儒学范围内的实事求是主要指治学态度和方法,但当时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共识。因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实事求是,不断地解决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道理上承认实事求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实际行动中也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应该坚持。选择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9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党90年的历史,就是在风云激荡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风险考验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建设、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胜利前进。 怎样认识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始终毫不动摇地选择、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历史观和价值观是科学的,能够正确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经160多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一些具体论断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借鉴和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马克思主义在创立时就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