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化相关计算公式

绿化相关计算公式

绿化相关计算公式
绿化相关计算公式

附件一:

1相关计算公式

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建成区面积()投影面积(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22km km X100% 评价要求:1)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应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还应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

2)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2建成区绿地率应按下式计算:

建成区绿地率(%)=)

建成区面积()积(建成区各类城市绿地面22km km X100% 评价要求:1)历史文化街区面积超过建成区面积50%以上的城市,评价时绿地率评价标准可下调2个百分点;

2)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应在城市建成区内并且与城市建设用地毗邻;

3)纳入绿地率统计的“其他绿地”的面积不应超过建设用地内各类城市绿地总面积的20%

4)建设用地外的河流、湖泊等水体面积不应计入绿地面积

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 2/人)=量(人)

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公园绿地面积)m (2 评价要求:1)建成区内历史文化街区面积占建成区面积50%以上的城市,评价时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可下调0.5m 2/人;

2)公园绿地中被纳入建设用地的水面面积应计入公园绿地面积统计;

3)建设用地外的河流、湖泊不应计入公园绿地面积

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 =)

投影面积(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建成区乔、灌木的垂直22h hm m X100% 评价要求:1)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应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还应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

2)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3)对于处于高原高寒植被区域的城市,本项评价无论数值多少均可视为满足评价要求

5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中城市各城区绿地率应按下式计算:

城市各城区绿地率(%)=)

积(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面)类城市绿地面积(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各22m km k X100% 1) 未设区城市应按建成区绿地率进行评价;

2) 历史文化街区可不计入各城区面积和各城区绿地面积统计范围;

3) 历史文化街区面积超过所在城区面积50%以上的城区可不纳入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评价

6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中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按下式计算

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 2/人) =城区人口数量(人)

城市各城区建成区内的)积(城市各城区公园绿地面2m 评价要求:1)未设区城市应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评价;

2)历史文化街区面积超过所在城区面积50%以上的城区可不纳入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评价

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

居住用地总面积()的居住用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22hm hm X100% 评价要求:1)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

2)建成区内的非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应采用大于或等于5000m 2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m 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评价;

3)建成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应采用大于或等于1000m 2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300m 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进行评价

8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量(万人)

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综合公园总数(个) 评价要求:1)纳入统计的综合公园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的2.0.4的规定;

2)人口的数量统计应与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口数量统计一致

9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 =)

城市道路总长度()的城市道路长度(道路两旁种植有行道树km km X100% 评价要求:1)道路红线外的行道树不应计入统计;

2)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道路可不计入统计

10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

积(城市防护绿地规划总面)面积(已建成的城市防护绿地22hm hm X100% 评价要求:1)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应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的现状建成区内防护绿地面积;

2)已建成防护绿地面积应以现状建成区内的防护绿地面积为准

11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

建成区面积()生产绿地面积(22hm hm X100% 评价要求:1)在建成区之外但在城市规划区之内的生产绿地可纳入生产绿地的面积统计

1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

城市道路总长度()度(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长km km X100% 评价要求:1)纳入绿地达标统计的城市道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中3.1.2道路绿地率的规定;

2)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m 的城市道路(支路)和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可不计入评价统计

13林荫停车场推广率(%)=)

停车场总面积()林荫停车场面积(22m m X100% 评价要求:1)纳入统计的停车场应包括社会停车场库用地内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

2)室内停车场、地下停车场、机械式停车场不应计入统计

14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 =)

受损弃置地总面积()受损弃置地面积(经过生态与景观恢复的22hm hm X100% 评价要求:1)纳入统计的受损弃置地范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中的E 类的范围规定

15节约型绿地建设率(%)

=)

面积(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积之和(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的22hm hm X100% 评价要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中采用以下技术之一,井达到相关标准的均可成为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

①采用微喷、滴灌、渗灌和其他节水技术的灌溉面积大于等于总灌溉面积的80%; ②

采用透水材料和透水结构铺装面积超过铺装总面积的80%

③设置有雨洪利用措施;

④采用再生水或自然水等非传统水源进行灌溉和造景,其年用水量大于等于总灌溉和造景年用水量的805

⑤对植物因自然生长或养护要求而产生的枝、叶等废弃物单独或区域性集中处理,生产肥料或作为生物质进行材料利用或能源利用

⑥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其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能源消耗总量的25%;

⑦保护并合理利用了被相关专业部门认定为具有较高景观、生态、历史、文化价值的建构筑物、地形、水体、植被以及其他自然、历史文化遗址等基址资源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是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一般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度量值,而只是一个顺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一般需大样本. 相关系数又称皮(尔生)氏积矩相关系数,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γ表示,γ值的范围在-1和+1之间。 γ>0为正相关,γ<0为负相关。γ=0表示不相关; γ的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高。 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划分为四级: 如两者呈正相关,r呈正值,r=1时为完全正相关;如两者呈负相关则r呈负值,而r=-1时为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或负相关时,所有图点都在直线回归线上;点子的分布在直线回归线上下越离散,r的绝对值越小。当例数相等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越密切;越接近于0,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X和Y两个变量之间无直线关系。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见参考资料>. 其中xi为自变量的标志值;i=1,2,…n;■为自变量的平均值, 为因变量数列的标志值;■为因变量数列的平均值。 为自变量数列的项数。对于单变量分组表的资料,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见参考资料>. 其中fi为权数,即自变量每组的次数。在使用具有统计功能的电子计算机时,可以用一种简捷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其公式<见参考资料>. 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当计算机在输入x、y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得出n、■、∑xi、∑yi、∑■、∑xiy1、γ等数值,不必再列计算表。 简单相关系数: 又叫相关系数或线性相关系数。它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是用来度量定量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 又叫多重相关系数

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利用MATLAB计算和作图

互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计算和作图 1.自相关和互相关的概念。 ●互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y(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间的相关程度。 ●自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间的相关程度。 互相关函数是在频域内两个信号是否相关的一个判断指标,把两测点之间信号的互谱与各自的自谱联系了起来。它能用来确定输出信号有多大程度来自输入信号,对修正测量中接入噪声源而产生的误差非常有效。 -----------------------------------------------------------------------------------事实上,在图象处理中,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如下:设原函数是f(t),则自相关函数定义为R(u)=f(t)*f(-t),其中*表示卷积;设两个函数分别是f(t)和g(t),则互相关函数定义为R(u)=f(t)*g(-t),它反映的是两个函数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上互相匹配的程度。 2.利用matlab中实现这两个相关并用图像显示: 自相关函数: dt=.1; t=[0:dt:100];x=cos(t); [a,b]=xcorr(x,'unbiased'); plot(b*dt,a)

互相关函数:把[a,b]=xcorr(x,'unbiased');改为[a,b]=xcorr(x,y,'unbiased');便可。 3.实现过程: 在Matalb中,求解xcorr的过程事实上是利用Fourier变换中的卷积定理进行的,即 R(u)=ifft(fft(f)×fft(g)),其中×表示乘法,注:此公式仅表示形式计算,并非实际计算所用的公式。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卷积进行计算,但是结果会与xcorr的不同。事实上,两者既然有定理保证,那么结果一定是相同的,只是没有用对公式而已。下面是检验两者结果相同的代码: dt=.1; t=[0:dt:100]; x=3*sin(t); y=cos(3*t); subplot(3,1,1); plot(t,x); subplot(3,1,2); plot(t,y); [a,b]=xcorr(x,y); subplot(3,1,3); plot(b*dt,a); yy=cos(3*fliplr(t));%or use:yy=fliplr(y); z=conv(x,yy); pause; subplot(3,1,3); plot(b*dt,z,'r'); 即在xcorr中不使用scaling。

Excel函数公式完整版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完整) 函数说明 CALL调用动态链接库或代码源中的过程 EUROCONVERT用于将数字转换为欧元形式,将数字由欧元形式转换为欧元成员国货币形式,或利用欧元作为中间货币将数字由某一欧元成员国货币转化为另一欧元成员国 货币形式(三角转换关系) GETPIVOTDATA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REGISTER.ID返回已注册过的指定动态链接库(DLL) 或代码源的注册号 SQL.REQUEST连接到一个外部的数据源并从工作表中运行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无需进行宏编程 ?数学和三角函数 ?统计函数 ?文本函数 加载宏和自动化函数 多维数据集函数 函数说明 CUBEKPIMEMBER返回重要性能指标(KPI) 名称、属性和度量,并显示单元格中的名 称和属性。KPI 是一项用于监视单位业绩的可量化的指标,如每月 总利润或每季度雇员调整。 CUBEMEMBER返回多维数据集层次结构中的成员或元组。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 是否存在成员或元组。 CUBEMEMBERPROPERTY返回多维数据集内成员属性的值。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是否存在 某个成员名并返回此成员的指定属性。 CUBERANKEDMEMBER返回集合中的第n 个或排在一定名次的成员。用于返回集合中的一 个或多个元素,如业绩排在前几名的销售人员或前10 名学生。 CUBESET通过向服务器上的多维数据集发送集合表达式来定义一组经过计算 的成员或元组(这会创建该集合),然后将该集合返回到Microsoft Office Excel。 CUBESETCOUNT返回集合中的项数。 CUBEVALUE返回多维数据集内的汇总值。

如何用SPSS求相关系数

参见: [1] 衷克定数据统计分析与实践—SPSS for Window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195— [2] 试验设计与SPSS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王颉著,2006.10:141— 多元相关与偏相关 如何用SPSS求相关系数 1 用列联分析中,计算lamabda相关系数,在分析——描述分析——列联分析 2 首先看两个变量是否是正态分布,如果是,则在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中选择 pearson相关系数,否则要选spearman相关系数或Kendall相关系数。如果显著相关,输出结果会有*号显示,只要sig的P值大于0.05就是显著相关。如果是负值则是负相关。 在SPSS软件相关分析中,pearson(皮尔逊), kendall(肯德尔)和spearman(斯伯曼/斯皮尔曼)三种相关分析方法有什么异同 两个连续变量间呈线性相关时,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不满足积差相关分析的适用条件时,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描述. Spearman相关系数又称秩相关系数,是利用两变量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对原始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适用范围要广些。对于服从Pearson相关系数的数据亦可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但统计效能要低一些。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完全套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但公式中的x和y用相应的秩次代替即可。 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系数:用于反映分类变量相关性的指标,适用于两个分类变量均为有序分类的情况。对相关的有序变量进行非参数相关检验;取值范围在-1-1之间,此检验适合于正方形表格; 计算积距pearson相关系数,连续性变量才可采用;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适合于定序变量或不满足正态分布假设的等间隔数据。 计算相关系数: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未知,或原始数据用等级表示时,宜用spearman或kendall相关 Pearson 相关复选项积差相关计算连续变量或是等间距测度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Kendall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分类变量间的秩相关,适用于合并等级资料 Spearman 复选项等级相关计算斯皮尔曼相关,适用于连续等级资料 注: 1若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因为分布不明-可用等级相关/也可用Pearson 相关,对于完全等级离散变量必用等级相关 2当资料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总体分布型未知或原始数据是用等级表示时,宜用Spearman 或Kendall相关。 3 若不恰当用了Kendall 等级相关分析则可能得出相关系数偏小的结论。则若不恰当使用,可能得相关系数偏小或偏大结论而考察不到不同变量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对一般情况默认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故用Pearson分析方法。 在SPSS里进入Correlate-》Bivariate,在变量下面Correlation Coefficients复选框组里有3个选项:

Matlab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计算和作图

自相关函数(Autocorrelation function,缩写ACF)是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反映了同一序列在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 自相关函数在不同的领域,定义不完全等效。在某些领域,自相关函数等同于自协方差(autocovariance)。 信号处理 在信息分析中,通常将自相关函数称之为自协方差方程。用来描述信息在不同时间τ的,信息函数值的相关性。 ,其中“*”是卷积算符,为取共轭 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以下以一维自相关函数为例说明其性质,多维的情况可方便地从一维情况推广得到。 ?对称性:从定义显然可以看出R(i) = R(?i)。连续型自相关函数为偶函数当f为实函数时,有: 当f是复函数时,该自相关函数是厄米函数,满足: 其中星号表示共轭。 ?连续型实自相关函数的峰值在原点取得,即对于任何延时τ,均有 。该结论可直接有柯西-施瓦茨不等式得到。离散型自相关函数亦有此结论。 ?周期函数的自相关函数是具有与原函数相同周期的函数。 ?两个相互无关的函数(即对于所有τ,两函数的互相关均为0)之和的自相关函数等于各自自相关函数之和。 ?由于自相关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互相关函数,所以它具有后者的所有性质。

?连续时间白噪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是一个δ函数,在除τ = 0 之外的所有点均为0。 ?维纳-辛钦定理(Wiener–Khinchin theorem)表明,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是一对傅里叶变换对: ?实值、对称的自相关函数具有实对称的变换函数,因此此时维纳-辛钦定理中的复指数项可以写成如下的余弦形式: 白噪声的自相关函数为δ函数: 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的问题 在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中,首先是判别时间序列的稳定性,如果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就可以计算这些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 如果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那麽数据符合AR(P)模型。 如果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那麽数据复合MA( Q )模型 如果自相关函数和偏相关函数都是拖尾的,那麽数据复合ARMA( P,Q )模型。 自相关函数和互相关函数的matlab计算和作图 1. 首先说说自相关和互相关的概念。 这个是信号分析里的概念,他们分别表示的是两个时间序列之间和同一个时间序列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即互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y(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自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的取值之间的相关程度。互相关函数给出了在频域内两个信号是否相关的一个判断指标,把两测点之间信号的互谱与

附录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的推导.doc

相 关 系 数 r AB 的 计 算 公 式 的 推 导 设 A i 、 B i 分别表示证券 A 、证券 B 历史上各年获得的收益率; A 、 B 分别表示证券 A 、证券 B 各 年获得的收益率的平均数; P i 表示证券 A 和证券 B 构成的投资组合各年获得的收益率,其他符号的含义 同上。 2 = 1A n 1 2 = 1B n 1 2 1 P = 1 n = 1 n 1 = 1 n 1 = 1 n 1 = 1 n 1 =A 2 A × =A 2 2 A A ( A i A) 2 (B i B) 2 (P i 1 P i ) 2 n 1 [( A A A i A B B i ) ( A A A i A B B i )]2 n [( A A A i A B B i ) (A A A A B B)] 2 [ A A ( A i A) A B (B i B)] 2 [ 2 ( A i ) 2 2 ( B i B ) 2 2 A A A B ( A i )( B )] A A A A B A B i ( A i A) 2 A B 2 × ( B i B) 2 2A A A B [( A i A)( B i B)] n 1 n 1 n 1 2 2 2A A A B [( A i A)( B i B)] A B B n 1 对照公式( 1)得: ( A i A) 2 (B i B) 2 = × n × r AB n 1 1 ∴ r AB = [( A i A)( B i B)] ( A i A)2 (B i B) 2 这就是相关系数 r AB 的计算公式。 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化效应的内在特征 1. 两种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为最小方差组合(即风险最小)时各证券投资比例的测定 公式( 1)左右两端对 A A 求一阶导数,并注意到 A B =1—A A : 2 2 2 A B r AB ( P )′=2A A A -2(1 -A A ) B + 2 (1 - A A ) A B r AB -2A A 令 ( P 2 )′=0 并简化,得到使 P 2 取极小值的 A A : 2 B r AB A A = B A ( 3) 2 2 2 A B r AB A B 式中,0 ≤ A A ≤ 1, 否则公式( 3)无意义。

常用计算公式和函数

公式运用: 请在注册后使用:音视频转换工具软件 名称: crsky 注册码: WHAT-DOYO-UWAN-TTOD-00CE-58F8-5D10-2F1A 常用公式: 一、 1:求和:SUM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总和。如算总分。 2:求平均数:average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平均值。如算平均分 3: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a /count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如算参加考试的学生数。4:求满足条件的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if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的同时又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如算满足6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及格人数。 5:标准差:STDEVP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反映学生的分数分化差异。 二、自由公式的运用 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电脑键盘的右边,小键盘上有。 加:+ (如:=A1+A2)也可: =5+5 减:- (如:=A1-A2)也可: =5-5 乘:* (如:=A1*A2)也可: =5*5 除:/ (如:=A1/A2)也可: =5/5 2.组合公式运算: A.算及格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及格人数和总人数。利用及格人数除以总人数 及格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COUNTIF(A1:A50,”>=60”)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60”)/ counta(A1:A50) B.算优秀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优秀人数和总人数。利用优秀人数除以总人数 优秀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80”)/ counta(A1:A50) C.算难度系数: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平均分和总分。利用平均分除以总分 平均分公式:average来计算。 总分:试卷小题有标注,如3分 公式组合:= average (A1:A50)/ 3 D.选择题选A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选择了A的总数和班级总人数。利用选择了A的总数除以班级总人数 选择A的总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第三章附录: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相 关 系 数 r AB 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设A i 、B i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历史上各年获得的收益率;A 、B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各年获得的收益率的平均数;P i 表示证券A 和证券B 构成的投资组合各年获得的收益率,其他符 号的含义同上。 2 A σ=1 1-n 2)(∑-A A i 2 B σ=1 1-n )(B B i -∑2 2 P σ= 12)1(-i i P P 公式(1)左右两端对A A 求一阶导数,并注意到A B =1—A A : (2P σ)′=2 A A 2A σ-2 (1-A A )2B σ+2 (1-A A )B A σσ r AB -2A A B A σσ r AB 令 (2P σ)′= 0 并简化,得到使2 P σ取极小值的A A : A A =AB B A B A AB B A B r r σσσσσσσ22 22-+- … …………………………………(3) 式中, 0≤A A ≤1,否则公式(3)无意义。 由于使(2P σ)′=0的A A 值只有一个,所以据公式(3)计算出的A A 使2 P σ为最小值。

以上分析清楚地说明:对于证券A和证券B,只要它们的系数r AB 适当小(r AB 的“上限”的 计算,本文以下将进行分析),由证券A和证券B构成的投资组合中,当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证券B 的资金比例不超过按公式(3)计算的(1—A A ),会比将全部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小的证券A的方 差(风险)还要小;只要投资于证券B的资金在(1—A A )的比例范围内,随着投资于证券B的资 金比例逐渐增大,投资组合的方差(风险)会逐渐减少;当投资于证券B的资金比例等于(1—A A )时,投资组合的方差(风险)最小。这种结果有悖于人们的直觉,揭示了风险分散化效应的内在特征。按公式(3)计算出的证券A和证券B的投资比例构成的投资组合称为最小方差组合,它是证券A和证券B的各种投资组合中方差(亦即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相关系数r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相关系数r r=∑(Xi-X的平均数)(Yi-Y平均数)/根号下[∑(Xi-X平均数)^2*∑(Yi-Y平均数)^2]

R2就是相关系数的平方, R在一元线性方程就直接是因变量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多元则是复相关系数 判定系数R^2 也叫拟合优度、可决系数。表达式是: R^2=ESS/TSS=1-RSS/TSS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模型中增加一个解释变量,R2往往增大 这就给人一个错觉:要使得模型拟合得好,只要增加解释变量即可。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由增加解释变量个数引起的R2的增大与拟合好坏无关,R2需调整。 这就有了调整的拟合优度: R1^2=1-(RSS/(n-k-1))/(TSS/(n-1)) 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和的自由度。 总是来说,调整的判定系数比起判定系数,除去了因为变量个数增加对判定结果的影响。R = R接近于1表明Y与X1,X2 ,…,Xk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密切; R接近于0表明Y与X1,X2 ,…,Xk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不密切 相关系数就是线性相关度的大小,1为(100%)绝对正相关,0为0%,-1为(100%)绝对负相关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靠近1,线性相关性质越好,根据数据描点画出来的函数-自变量图线越趋近于一条平直线,拟合的直线与描点所得图线也更相近。 如果其绝对值越靠近0,那么就说明线性相关性越差,根据数据点描出的图线和拟合曲线相差越远(当相关系数太小时,本来拟合就已经没有意义,如果强行拟合一条直线,再把数据点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点偏离这条直线很远,所以用这个直线来拟合是会出现很大误差的或者说是根本错误的)。 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含义 一元: Y^=bX+a b表示X每变动(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Y平均变动(增加或减少)b各单位多元: Y^=b1X1+b2X2+b3X3+a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某变量变动1单位,引起y平均变动量 以b2为例:b2表示在X1、X3(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变得情况下,X2每变动1单位,y平均变动b2单位 就一个reg来说y=a+bx+e a+bx的误差称为explained sum of square e的误差是不能解释的是residual sum of square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计算机等级考试 =公式名称(参数1,参数2,。。。。。) =sum(计算范围) =average(计算范围) =sumifs(求和范围,条件范围1,符合条件1,条件范围2,符合条件2,。。。。。。) =vlookup(翻译对象,到哪里翻译,显示哪一种,精确匹配) =rank(对谁排名,在哪个范围里排名) =max(范围) =min(范围) =index(列范围,数字) =match(查询对象,范围,0) =mid(要截取的对象,从第几个开始,截取几个) =int(数字) =weekday(日期,2)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if(谁符合什么条件,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不符合条件显示的内容))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A1/B1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A1^3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 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 “/”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 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 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 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 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 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式中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Due to the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used more frequently, so here is the use of a few articles introduce these coefficien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 study of two things (in the data we call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s). If there are two variables: X, 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the meaning can be understood as follows: (1), whe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 X and Y two variable relationship. (2), when the value of X increases (decreases), Y value increases (decreases), the two variables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0 and 1. (3), when the value of X increases (decreases), the value of Y decreases (increases), two variabl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1.00 and 0.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bigger, stronger correlation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lose to 1 or -1, the higher degree of correla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lose to 0 and the correlation is weak. The related strength normally through the following range of judgment variabl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8-1.0 strong correlation 0.6-0.8 strong correlation

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

Spss电脑实验-第六节(3)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 https://www.doczj.com/doc/5b9334931.html,更新时间:2006-1-19 21:11:30 关注指数:7992 Ⅲ.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 1. 线性相关的概念 如果各统计指标是定量数据,要了解它们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用线性相关分析。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糖尿病病人,它靠胰岛素来治疗。现测量20 名糖尿病病人(以ID 来编号)血中的血糖值(y)、胰岛素值(x1)和生长激素值(x2)。我们即可分析 y、x1 和x2 间的两两/ 双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数据见下面的程序文件CorreRegre2.sps 的例*2。 2. 线性相关计算的所用命令 用SPSS Analyze 菜单中的子菜单Correlate,其中的Bivariate 对话框即可计算两两/ 双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 及其显著性。这是通常最常见、最常用的情况。 本例所用程序文件名为CorreRegre2.sps 中的例*2。(例*2 中还有用于偏相关系数与距离相关系数的计算命令,详后)。 ---------------------------------------------------------------- *2. Prof. Zhang Weng-Tong: SPSS 11, P.273-277:. DATA LIST FREE /ID y x1 x2. BEGIN DATA. 1 12.21 15.20 9.51 2 14.54 16.70 11.43 3 12.27 11.90 7.53 4 12.04 14.00 12.17 5 7.88 19.80 2.33 6 11.10 16.20 13.52 7 10.43 17.00 10.07 8 13.32 10.30 18.89 9 19.59 5.90 13.14 10 9.05 18.70 9.63 11 6.44 25.10 5.10 12 9.49 16.40 4.53 13 10.16 22.00 2.16 14 8.38 23.10 4.26 15 8.49 23.20 3.42 16 7.71 25.00 7.34 17 11.38 16.80 12.75 18 10.82 11.20 10.88 19 12.49 13.70 11.06 20 9.21 24.40 9.16 END DATA. CORRELATIONS /VARIABLES=y x1 x2 /PRINT=TWOTAIL NOSIG. NONPAR CORR /VARIABLES=y x1 x2 /PRINT=SPEARMAN TWOTAIL NOSIG.

Excel函数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E x c e l函数计算公式大 全(完整)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完整) 函数说明 CALL调用动态链接库或代码源中的过程 EUROCONVERT用于将数字转换为欧元形式,将数字由欧元形式转换为欧元成员国货币形式,或利用欧元作为中间货币将数字由某一欧元成员国货币转化为另一欧元成员国 货币形式(三角转换关系) GETPIVOTDATA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REGISTER.ID返回已注册过的指定动态链接库 (DLL) 或代码源的注册号 SQL.REQUEST连接到一个外部的数据源并从工作表中运行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无需进行宏编程 函数说明 CUBEKPIMEMBER返回重要性能指标 (KPI) 名称、属性和度量,并显示单元格中的名 称和属性。KPI 是一项用于监视单位业绩的可量化的指标,如每月 总利润或每季度雇员调整。 CUBEMEMBER返回多维数据集层次结构中的成员或元组。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 是否存在成员或元组。 CUBEMEMBERPROPERTY返回多维数据集内成员属性的值。用于验证多维数据集内是否存在 某个成员名并返回此成员的指定属性。 CUBERANKEDMEMBER返回集合中的第 n 个或排在一定名次的成员。用于返回集合中的一 个或多个元素,如业绩排在前几名的销售人员或前 10 名学生。 CUBESET通过向服务器上的多维数据集发送集合表达式来定义一组经过计算 的成员或元组(这会创建该集合),然后将该集合返回到 Microsoft Office Excel。 CUBESETCOUNT返回集合中的项数。 CUBEVALUE返回多维数据集内的汇总值。 数据库函数 函数说明 DAVERAGE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平均值 DCOUNT计算数据库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数量 DCOUNTA计算数据库中非空单元格的数量 DGET从数据库提取符合指定条件的单个记录 DMAX 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最大值 DMIN 返回所选数据库条目的最小值 DPRODUCT将数据库中符合条件的记录的特定字段中的值相乘

第三章: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设A i 、B i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历史上各年获得的收益率;A 、B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各年获得的收益率的平均数;P i 表示证券A 和证券B 构成的投资组合各年获得的收益率,其他符号的含义同上。 2 A σ= 11 -n 2)(∑-A A i 2 B σ=1 1-n )(B B i -∑2 2 P σ=11-n 2)1(∑∑-i i P n P =2)](1 )[(11i B i A i B i A B A A A n B A A A n +-+-∑∑ =2)]()[(1 1 B A A A B A A A n B A i B i A +-+-∑ =2)]()([1 1 B B A A A A n i B i A -+--∑ =)])((2)()([1 122 22B B A A A A B B A A A A n i i B A i B i A --+-+--∑ =A 2 A × 2 2 1 )(B i A n A A +--∑× 1 )] )([(21 )(2 ---+ --∑∑n B B A A A A n B B i i B A i =A 1 )])([(22 2 2 2---? ++∑n B B A A A A A i i B A B B A A σσ 对照公式(1)得: = 1 )(2 --∑n A A i × 1 )(2 --∑n B B i × r AB ∴ r AB = ∑∑∑-?---2 2 ) ()()] )([(B B A A B B A A i i i i 这就是相关系数r AB 的计算公式。 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化效应的内在特征 1.两种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为最小方差组合(即风险最小)时各证券投资比例的测定 公式(1)左右两端对A A 求一阶导数,并注意到A B =1—A A : (2 P σ)′=2 A A 2 A σ-2 (1-A A )2 B σ+2 (1-A A )B A σσ r AB -2A A B A σσ r AB 令 (2 P σ)′= 0 并简化,得到使2 P σ取极小值的A A : AB B A i i r n B B A A σσ =---∑1 )])([(

第三章: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三章附录: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相关系数r AB 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设A i 、B i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历史上各年获得的收益率;A 、B 分别表示证券A 、证券B 各年获得的收益率的平均数;P i 表示证券A 和证券B 构成的投资组合各年获得的收益率,其他符号的含义同上。 2 A σ=1 1-n 2)(∑-A A i 2 B σ=1 1-n )(B B i -∑2 2 P σ=11-n 2)1(∑∑-i i P n P =2)](1 )[(11i B i A i B i A B A A A n B A A A n +-+-∑∑ =2)]()[(1 1 B A A A B A A A n B A i B i A +-+-∑ =2)]()([1 1 B B A A A A n i B i A -+--∑ =)])((2)()([1122 22B B A A A A B B A A A A n i i B A i B i A --+-+--∑ =A 2 A × 22 1 )(B i A n A A +--∑× 1 )] )([(21 )(2 ---+ --∑∑n B B A A A A n B B i i B A i =A 1 )])([(22222 ---? ++∑n B B A A A A A i i B A B B A A σσ 对照公式(1)得: = 1 )(2 --∑n A A i × 1 )(2 --∑n B B i × r AB ∴ r AB = ∑∑∑-?---2 2 ) ()()])([(B B A A B B A A i i i i 这就是相关系数r AB 的计算公式。 投资组合风险分散化效应的内在特征 1.两种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为最小方差组合(即风险最小)时各证券投资比例的测定 公式(1)左右两端对A A 求一阶导数,并注意到A B =1—A A : (2P σ)′=2 A A 2A σ-2 (1-A A )2B σ+2 (1-A A )B A σσ r AB -2A A B A σσ r AB 令 (2P σ)′= 0 并简化,得到使2P σ取极小值的A A : A A =AB B A B A AB B A B r r σσσσσσσ22 22 -+- … …………………………………(3) AB B A i i r n B B A A σσ =---∑1 )])([(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一看就会)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说明:统计分数大于60分的人数,注意,条件要加双引号,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互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计算和作图

互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计算和作图

————————————————————————————————作者: ————————————————————————————————日期: ?

互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计算和作图 1.自相关和互相关的概念。 ●互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y(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间的相关程度。 ●自相关函数是描述随机信号x(t)在任意两个不同时刻t1,t2间的相关程度。 互相关函数是在频域内两个信号是否相关的一个判断指标,把两测点之间信号的互谱与各自的自谱联系了起来。它能用来确定输出信号有多大程度来自输入信号,对修正测量中接入噪声源而产生的误差非常有效。 ----------------------------------------------------------------------------------- 事实上,在图象处理中,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如下:设原函数是f(t),则自相关函数定义为R(u)=f(t)*f(-t),其中*表示卷积;设两个函数分别是f(t)和g(t),则互相关函数定义为R(u)=f(t)*g(-t),它反映的是两个函数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上互相匹配的程度。 2.利用matlab中实现这两个相关并用图像显示: 自相关函数:? dt=.1; t=[0:dt:100];x=cos(t); [a,b]=xcorr(x,'unbiased'); plot(b*dt,a) ?

互相关函数:把[a,b]=xcorr(x,'unbiased');改为[a,b]=xcorr(x,y,'unbia sed');便可。 ?3. 实现过程: 在Matalb中,求解xcorr的过程事实上是利用Fourier变换中的卷积定理进行的,即R(u)=ifft(fft(f)×fft(g)),其中×表示乘法,注:此公式仅表示形式计算,并非实际计算所用的公式。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卷积进行计算,但是结果会与xcorr的不同。事实上,两者既然有定理保证,那么结果一定是相同的,只是没有用对公式而已。下面是检验两者结果相同的代码:??dt=.1; t=[0:dt:100];?x=3*sin(t);?y=cos(3*t);?subplot(3,1,1); plot(t,x); subplot(3,1,2);?plot(t,y); [a,b]=xcorr(x,y); subplot(3,1,3);?plot(b*dt,a);?yy=cos(3*fliplr(t)); % or use:yy=fliplr(y); z=conv(x,yy); pause; subplot(3,1,3); plot(b*dt,z,'r');??即在xcorr中不使用scaling。 ?4. 其他相关问题:?1) 相关程度与相关函数的取值有什么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