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6-29T09:46:43.14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才高贵红[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危重症,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或者肺循环淤血。

孙才高贵红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对其实施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4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将其设为C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C2组(对照组)。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进行抽取,对研究对象实施抗凝离心,对血清进行收集,放置于冰箱(-20℃)中进行冷冻保存,选择荧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实施检测。结果:在脑钠肽水平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研究对象(P<0.05);当脑钠肽水平增高后,C1组患者

的死亡例数、患者的住院次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对其血清脑钠肽进行检查,针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准确进行评估,针对临床预后质量可以进行有效判断,最终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清脑钠肽;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78-01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危重症,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或者肺循环淤血。但是因为基本临床特征以及临床体征未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临床针对部分患者仍然会表现出误诊的现象,对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脑钠肽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显著的诊断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清脑钠肽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对其血清脑钠肽水平实施检测,最终获得确切的诊断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4月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设为C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C2组(对照组)。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部满足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在C1组150例研究对象中,男75例,女7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9岁-8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10±13.09)岁;患者NYHA分级的情况为:属于Ⅱ级的患者55例,属于Ⅲ级的患者65例,属于Ⅳ级的患者30例。在C2组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中,男25名,女25名;体检人员的年龄范围为46岁-85岁,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64.19±12.96)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等方面,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选择UPT-3A型上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血清脑钠肽检测。要求两组研究对象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对静脉血(2毫升)进行抽取,对研究对象实施抗凝离心,对血清进行收集,放置于冰箱(-20℃)中进行冷冻保存,选择荧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实施检测【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X2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脑钠肽水平

在脑钠肽水平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研究对象(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2 脑钠肽针对临床预后质量产生的影响

当脑钠肽水平增高后,C1组患者的死亡例数、患者的住院次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患者极为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主要体现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当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以及患者的炎性免疫系统等发生改变后,患者会表现出诸多的体征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变化。脑钠肽作为一种多肽,能够对人体的血管进行扩张,将外周阻力有效降低,将心率有效减慢以及将心输出量有效降低等。此外,其针对人体的水盐平衡可以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将血容量进行有效改善,将人体心脏前后负荷进行有效降低,从而将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降低【3】。

慢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泵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 泵衰竭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患急性广泛性前、侧壁心肌梗死时,更易发生泵衰竭。在泵衰竭早期常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会加重泵衰竭。因此,泵衰竭的病人若发现血压升高,特别是肺部出现湿啰音-急性肺水肿,应马上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使血压降下来,即所谓打开后负荷,维持血液正常循环,保障组织器官灌注。 慢性心衰的原因 (1)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这是引起心衰最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所致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代谢障碍(如缺氧、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等)。 (2)心室前负荷过重: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内分流性疾病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动静脉瘘等。 (3)心室后负荷过重: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高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以及主肺动脉口狭窄等 (4)心室前负荷不足: 导致左和(或)右心房、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这类疾病包括二、三尖瓣狭窄、心房黏液瘤、心包炎、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5)高动力循环状态: 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维生素B1缺乏、体循环动静脉瘘等

慢性心衰诱因 (1)感染: 尤其呼吸道感染是心衰最常见的诱因,其次是风湿活动、泌尿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导致心脏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重要原因。 (2)过度体力活动疲劳、情绪激动和紧张。 (3)妊娠和分娩。 (4)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心律失常,如: 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动过缓,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5)输血或输液(尤其含钠液体)过多、过快。 (6)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7)药物作用: 如使用负性肌力药或抑制心肌收缩力药、潴留水钠制剂以及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用量不足或应用不当等。 临床表现 根据心衰发生的基本机制可分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衰和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临床上根据病变的心脏和淤血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心衰,其中以左心衰开始较多见,以后继发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单纯的右心衰较少见。 左心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疲劳、乏力: 平时四肢无力一般体力活动即感疲劳乏力,是左心衰竭的早期症状。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起病的时间,方式,诱因。 2.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3.危险因素,自理能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4.对疾病认识程度。 二、护理措施 1.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取半坐卧位或坐位。 2.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防压疮发生。 3.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 4.用药的护理,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利尿剂时严格记录尿量,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调节滴速,硝普钠要现配现用避光,用洋地黄时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 < 5.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忌饱餐。 6.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血栓性静脉炎,坠积性肺炎。 三、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精神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2、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1)说明限制盐摄入的重要性,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消肿。心功能Ⅱ级食盐<5g/d,心功能Ⅲ<d,心功能Ⅳ1g/d或忌盐。告诉患者低钠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要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制小菜、面包、海产品等。 (2)说明限制水分的重要性,避免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 (3)说明少量多餐的重要性,由于心衰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量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腹胀不适感。 (4)忌饱食,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 (5)多食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大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 (6)严格控制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因为酒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诱发心房纤颤。吸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应指导患者戒烟。 3、休息运动指导 依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确定运动和休息方式:对心功能Ⅰ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Ⅱ级者可不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23T16:25:31.8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1期作者:陈小莉[导读]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辽矿集团总医院梅河医院内科135019 陈小莉【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体会慢性心力衰竭是日趋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进而影响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的结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该病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及临床疗效欠佳的特点[1-4]。该病的患病率为0.50%~1.61%[5-7],其中,男性为0.70~0.95%,女性为1.00~2.28%[5-6]。该病发生后,不仅患者本人及患者的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也导致患者家庭和国家的经济及精神负担明显加重[]。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等,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 2005 年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8]。其中,男性89例,女性83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78.63±6.82)岁。 1.2 研究方法收集并且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诱因特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有明显诱因,在1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有157例(91.28%)患者有明显诱因,55例(31.98%)为感染,41例(2 3.84%)为心律失常,33例(19.19%)心肌缺血,19例(11.05%)电解质紊乱,12例(6.98%)输液过速或者过量,9例(5.23%)贫血,3例(1.74%)因劳累和情绪激动诱发。 2.2 伴发疾病50例(29.07%)患者患有冠心病,43例(25.00%)患者伴发高血压,36例(20.93%)患者伴发糖尿病,27例(15.70%)患者伴发肺心病,13例(7.56%)患者伴发风心病,3例(1.74%)患者伴发心肌病。 2.3 临床表现 156例(90.70%)患者出现疲劳、乏力,98例(56.98%)患者出现咳嗽、气急,86例(50.00%)患者出现心律失常,61例(35.47%)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及气短,52例(30.23%)患者出现夜尿多及体重增加,35例(20.35%)患者出现下肢水肿,31例(18.02%)患者出现恶心及食欲减退,27例(15.70%)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1例(12.21%)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2.3 辅助检查 34例(19.77%)患者有贫血;45例(26.12%)患者血白细胞异常;47例(27.33%)患者血钠102~126mmol/L;49例(28.49%)患者血钾2.1~ 3.5mmol/L;X线胸片结果:98例(56.98%)患者肺纹理增多;46例(26.74%)患者心影增大;43例(25.00%)患者肺淤血;41例(23.84%)胸腔积液;39例(22.67%)患者肺炎;心电图检查结果:97例(56.40%)患者ST-T改变;76例(4 4.19%)患者心律失常,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心脏彩超结果:69例(40.12%)左室舒张功能减退,61例(3 5.47%)患者心脏射血分数降低(EF<0.5),21例(12.21%)患者单个或多个瓣膜狭窄和(或者)关闭不全,19例(11.05%)患者心包积液。 2.4 治疗及转归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常规卧床休息,制动,低流量持续吸氧,针对性的积极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原发病,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扩张血管,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后,给予地高辛0.125mg/次,1次/日,氢氯噻嗪25mg/次,1次/日,安体舒通20mg/次,1次/日,依那普利2.5mg/次,1次/日,倍他乐克6.25mg/次,2次/日,为起始剂量,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至靶剂量,同时辅以基础治疗。经过治疗15~25天积极治疗,146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17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心衰的高发病率与左心室功能的老化及高血压及其他慢性致病因素的累加效应有关。另外,心衰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在老年人中常得不到积极治疗,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心衰发病率高,有效治愈率低。由于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和心脏病相对较重,对非老年人无关紧要的负荷,就可使老年人发生心衰。因此,诱因在老年人心衰中所起的作用比非老年人更重要。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误治。这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 老年人有多种疾病并存,症状多变,病情反复,诊治较困难,老年人心衰不易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患者和医生常认为心衰症状是老化的表现,因此,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工作中,既要注意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更要注意心力衰竭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重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病因,多诱因,多种并发症共存的特点,尽早发现被其他疾病所掩盖的心力衰竭征象,减少误诊或漏诊,并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专家经验制订,主要涉及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力争在符合临床实际的基础上,做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供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参考使用。本共识并非医疗行为标准或规范,仅根据现有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形成,随着临床实践发展以及新的证据不断出现,将会不断更新和完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善。推荐本共识的目的是帮助医师进行临床实践,但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且就共识本身而言,并不包括所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具体治疗措施需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及患者意愿做出决定。 关键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维持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2)慢性心衰中医学认为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益气、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3)慢性心衰A、B阶段中医主要针对原发病辨证论治,B阶段尚可酌情选用具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的中药。(4)慢性心衰C、D阶段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疲最多见,其次为阳虚、阴虚、水饮、痰油。各证候要素常以复合证型兼夹出现。(5)慢性心衰C、D阶段常见中医复合证型有气虚血疲证、阳气亏虚血疲证、气阴两虚血瘀证。①气虚血振证处方选用桂枝甘草汤或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推荐用于冠心病)心等;②阳气亏虚血瘀证处方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等;③气阴两虚血瘀证处方选用生脉散加味,中成药可选用生脉胶囊、生脉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6)慢性心衰中西医结合治疗需注意潜在的中西药间相互作用。 1.前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所致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衰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是21世纪最重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 西医学认为,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事件的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AMI)、重症心肌炎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两者的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切断这两个关键过程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衰的基础,可改善患者预后。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心气亏虚为其发病之本。心衰病机可用“虚”、“瘀”、“水”概括,益气、活血、利水为心衰的治疗大法。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治疗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展,从而维持心功能,降低心衰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中华中医药学会先后发布了心衰相关诊疗指南。2014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发布了适合中国人群的成人心衰诊疗指南,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联盟也牵头发布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为规范慢性心衰的中、西医临床诊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6-29T09:46:43.14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才高贵红[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危重症,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或者肺循环淤血。 孙才高贵红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对其实施血清脑钠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4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将其设为C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C2组(对照组)。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进行抽取,对研究对象实施抗凝离心,对血清进行收集,放置于冰箱(-20℃)中进行冷冻保存,选择荧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实施检测。结果:在脑钠肽水平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研究对象(P<0.05);当脑钠肽水平增高后,C1组患者 的死亡例数、患者的住院次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对其血清脑钠肽进行检查,针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准确进行评估,针对临床预后质量可以进行有效判断,最终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血清脑钠肽;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378-01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较为普遍的一种危重症,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或者肺循环淤血。但是因为基本临床特征以及临床体征未表现出显著的特异性,临床针对部分患者仍然会表现出误诊的现象,对此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脑钠肽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显著的诊断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析血清脑钠肽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对其血清脑钠肽水平实施检测,最终获得确切的诊断效果,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4月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设为C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C2组(对照组)。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部满足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在C1组150例研究对象中,男75例,女7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9岁-8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10±13.09)岁;患者NYHA分级的情况为:属于Ⅱ级的患者55例,属于Ⅲ级的患者65例,属于Ⅳ级的患者30例。在C2组50名健康体检人员中,男25名,女25名;体检人员的年龄范围为46岁-85岁,体检人员的平均年龄为(64.19±12.96)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等方面,表现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选择UPT-3A型上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血清脑钠肽检测。要求两组研究对象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对静脉血(2毫升)进行抽取,对研究对象实施抗凝离心,对血清进行收集,放置于冰箱(-20℃)中进行冷冻保存,选择荧光免疫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脑钠肽实施检测【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分别选择t检验以及X2检验以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脑钠肽水平 在脑钠肽水平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研究对象(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2 脑钠肽针对临床预后质量产生的影响 当脑钠肽水平增高后,C1组患者的死亡例数、患者的住院次数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患者极为明显(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主要体现为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当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以及患者的炎性免疫系统等发生改变后,患者会表现出诸多的体征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变化。脑钠肽作为一种多肽,能够对人体的血管进行扩张,将外周阻力有效降低,将心率有效减慢以及将心输出量有效降低等。此外,其针对人体的水盐平衡可以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将血容量进行有效改善,将人体心脏前后负荷进行有效降低,从而将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降低【3】。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独的右心衰竭较少见,左心衰后继发右心衰而致全心衰竭者更为多见。 1.症状 左心衰竭:症状主要为肺循环淤血及心排血量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疲劳,乏力,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右心衰竭:主要症状为体循环静脉淤血,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右上腹胀痛,严重者可有黄疸;肾脏淤血可引起少尿,尿颜色深。 2.体征:肺部湿性啰音,心脏增大,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右室肥厚,颈静脉充盈或怒张,水肿,肝脏增大等。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或控制病因和诱因,做好一般治疗和基础护理,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终末期病例可考虑心脏移植。 护理 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心衰患者要限制体力活动,活动程度根据心功能程度而定。 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 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避免久站。 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日常生活由专人辅助和护理。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活动时心率,呼吸,面色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长期卧床的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保证病房安静,光线适中,必要时予助眠药物,充肥保证患者休息。 2.饮食及限制水钠摄入:心衰患者饮食原则是低盐饮食,热量中等,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避免产气食物,少食多餐,对于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将晚饭提前。根据心衰程度限制钠盐和水量摄入,包括食物含水和输液进水,护士要严格控制液体滴速,及时巡视病房,校对滴数,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私自调整液体滴数。 3.体位及吸氧: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为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采用高枕卧位;严重的采用半坐位或坐位。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氧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供氧可减轻呼吸困难,通常使用鼻导管吸氧,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吸氧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纠正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保证吸氧管道通畅,湿化瓶水量适当。 用药护理 ⑴洋地黄类药物 ①洋地黄中毒症状,包括心脏表现(心律失常),胃肠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黄视,绿视)。每次给药前询问病人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测量心率,心律。 ②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较大,严格遵医嘱给药。 ③禁止与钙剂,奎尼丁,抗甲状腺药物,硝苯地平等同用。 ④定期监测心电图,血钾,及血中洋地黄药物的浓度。 ⑤洋地黄中毒的病人立即停用洋地黄药及排钾利尿剂,给予补充钾盐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 (2)利尿剂:是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 ①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体重,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②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遵医嘱补充电解质。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 【摘要】对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护理等护理措施,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使得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发展成此病,是心血管病人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常见综合症,大多伴有多年的心房颤动、高血压、瓣膜病及冠心病等。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合理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患心力衰竭的老年病人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体位护理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并记录。轻度心力衰竭者,采取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夜间呼吸困难症状。中度心力衰竭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明显者予半卧位或坐位。重度心力衰竭者者或急性左心衰竭者,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用以缓解呼吸困难。 2.1.2 预防静脉血栓、压疮对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时翻身,注意患者的身体下垂部位,如取半卧位的患者应观察骶尾部,可下床活动者则应注意踝部及足等处,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受力的骶尾部,因此处皮肤极易形成压疮。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并定时翻身,以免皮肤破损,防止压疮形成。据报道,在慢性心衰住院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0~80岁的占18.91%,属高发人群[2]。 2.1.3 吸氧管理鼻导管或鼻塞12h更换1次,以保持通道顺畅。湿润呼吸道,以加大湿度。合适的供氧温度为32℃~35℃。采取加温湿化氧疗和鼻腔滴入石蜡油或口唇擦拭甘油可防止患者持续吸氧造成口鼻干燥。CHF患者吸氧流量一般2~4L/min,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流量为1~2L/min。鼓励患者适当饮水[3],同时用氧效果要及时观察并记录。 2.2 对症护理患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失眠、烦躁、尿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根据病人心功能的分级决定活动量,尽量保证病人的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3)督促病人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功能Ⅰ级者,不限制病人的一般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5)心功能Ⅱ级者,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增加午睡时间,可做轻体力工作和家务活动。 (6)心功能Ⅲ级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病人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 (7)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床边或下床活动。当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尽早做适量的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等的发生。 (8)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9)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受压,防止坠床。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发心脏骤停。 (二)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病人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注意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每日监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监测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拜年话,根据缺氧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 (4)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三)用药护理 (1)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黄视,绿视,有无室性期间收缩二联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在白天使用,避免夜尿频多而影响病人的休息,观察患者的尿量,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有无高尿酸,患者体重是否减轻。 (3)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患者有无支气管哮喘以及心衰恶化,液体潴留等。 (4)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硝普钠先配现用,避光输液。 (5)使用ACEI患者时,注意观察血压,血钾的变化,有无血管神经性的水肿,干咳,肾功能的损害。 (6)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以防诱发急性肺水肿,补液量以量出为入的原则,输液速度控制在15-30滴/分,避免输入氯化钠溶液。 (四)饮食护理 (1)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及不胀气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2)限盐,限水,轻度心衰,食盐<5克/d,中度心衰食盐在2.5-3克/d,重度心衰,食盐在1克/d,大剂量利尿的病人,盐的摄入量应<5克/d. (3)根据各种中医证型给与饮食指导。 (五)运动指导 (1)制定活动计划,告诉患者运动训练的治疗作用,鼓励患者活动,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安排活动量。六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制定个体活动量的依据。 (2)活动过程中的监测,若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与用药时间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的危险,避免运动中大量出汗,患者运动时应有人陪同,以确保安全。 (4)心衰稳定期,可教会病人打太极拳。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UN、UA、Cr水平改变意义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UN、UA、Cr水平改变意义分析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及肌酐(Cr)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2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BUN、Cr及UA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BUN、Cr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舒张性CHF患者BUN、Cr及UA水平均显著低于收缩性CH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心功能等级增加,CHF患者BUN、Cr及UA水平亦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过治疗,CHF患者BUN、Cr及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出现CHF后,其血清BUN、Cr及UA水平会出现显著升高,准确掌握这三项指标对评估患者心脏病损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serum urea nitrogen(BUN),uric acid(UA)and creatinine(Cr)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Method:220 patients with CHF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treated as the study group,and 220 healthy person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indexes of BUN,Cr and U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1)The levels of BUN,Cr and UA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2)The levels of BUN,Cr and UA in diastolic CH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systolic CHF,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3)The level of cardiac function increased,the levels of BUN,Cr and UA in patients with CHF were also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4)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BUN,Cr and UA in patients with CHF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serum levels of BUN,Cr and UA in patients with CHF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accurate mastery of these three indica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ssessing the severity of the patients’heart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Uric acid;Urea nitrogen;Creatinine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機体心脏出现了炎症、肌病或者血流动力学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导致患者心脏出现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是心脏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患者的心力衰竭状况持续发生和发展[1-3]。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CHF患者常合并出现肾功能异常,其病损程度也同CHF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密切关联,肾脏损伤已经成为影响CHF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220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酸(UA)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血清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NT-proBNP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7-07-27T14:58:41.0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李艳玲[导读] NT-proBNP在诊断心衰和评估方面有临床意义。 绥化市第一医院综合内科黑龙江绥化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诊断、预后意义。方法:81例临床诊断为CHF 的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级别分为Ⅱ级组(27例),Ⅲ级组(27例),Ⅳ级组(27例),另取同期体检人员27例为对照组,观察NT-proBNP的水平。结果:CHF患者组入院时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 NT-pro BNP 水平与HF患者心功能分级相关。结论:NT-proBNP在诊断心衰和评估方面有临床意义。关键词: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前言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症状和体征因出现较晚而难以反映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报道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检测与CHF患者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CHF患者NT-proBNP水平与患者病情轻重的关系,探讨此生物标记物在诊断及预测心力衰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制定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用药知情同意书;③能够遵守协议完成治疗疗程。病例排除标准:①心肌炎、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 ②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合并有肝、肾等功能衰竭;④合并肿瘤;⑤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⑥精神类疾病无法正常交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2 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3.1±5.1)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8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54.9±4.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阿斯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对照组40例,入院后30min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观察组40例,入院后30min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日1次口服,1个月后改为20mg,日1次口服。 1.3 评价指标 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空腹采集前壁静脉血4ml,采用BECKMAN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包括TC、TG、LDL-C、HDL-C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录入SPPS17.0,一般资料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血脂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设定的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中TC、TG、HDL-C、LDL-C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浓度均下降,HDL-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ACS是一组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溃疡或出现裂纹,并发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使胆固醇合成减少,血清中LDL清除增加,提高HDL-C以及降低TC的作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益作用很大程度上与其能显著降低血浆LDL-C有关[2]。另外,研究发现,其改善ACS患者的预后并不完全依赖于降低血浆LDL-C,其作用与抑制炎性因子也相关。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能减少冠心病或冠心病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患者,提倡早期而足量的他汀类药物干预。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开辟了冠心病治疗的新时代,被称为“他汀革命”。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主要在于通过以下可能机制对粥样斑块内结构产生影响:缩小脂质核心、抗炎作用、加强纤维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本次研究,我们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 浓度均下降,HDL-C均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强化降脂治疗方法对ACS患者的血脂降低水平以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均优于常规剂量的使用方法,更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冬琴,孙智慧,韩文杰,等. 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6-88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护 理

(一)心功能如何分级(★★) 心功能Ⅰ级:心脏病病人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Ⅱ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Ⅲ级:心脏病病人表现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可引起心力衰竭症状。 心功能Ⅳ级:心脏病病人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活动后加重。 (二)诱发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因素是:呼吸道感染(★★)。

(三)左心衰竭的主要表现为(★★★) :肺循环淤血;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症状是阵发性夜间呼吸闲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四)体征: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特征性体征。 (五)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淤血。 (六)呋塞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 (七)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禁忌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24 小时内不宜使用;洋地黄禁忌和钙剂一起使用(★)。 (八)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1.胃肠道表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2.神经系统表现:视物模糊、黄视绿视、头晕、头痛等。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出现各种心率失常,室早二联律最为常见。 (九)一般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

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学历提升,健康管理师,都可咨询动。心功能Ⅱ级:可适当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Ⅲ级: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严格限制般的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 (十)护士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应测:脉率或心率(★★★) (十一)使用洋地黄时,当病人脉搏低于多少时应停药(★★): 60 次/分(如果是婴幼儿使用洋地黄时,当心率小于80 次/分应停药)。 5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慢性心力衰竭的社区诊治 1、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 ) A、V/Q值改变 2、以下情况中,除()外,均可以诱发心力衰竭 A、抑郁 3、导致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C、心室重构 4、引起心力衰竭的继发性心肌病变是( ) D、酒精性心肌病 5、导致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病因不包括( ) D、高血压 1、心力衰竭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是() A、超声心动图? 2、用于急诊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时,作为参考的BNP值() B、<100pg/ml 3、右心衰竭的体征中没有() E、舒张早期奔马律 4、以下是左心衰竭的症状,除了() E、皮下紫癜 5、可用于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是() E、BNP 1、公认为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是() B、BNP及NT-proBNP升高 2、肝硬化与右心衰竭的鉴别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为() 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左室舒张功能正常时且心率小于90次/分时,超声心动图显示() A、E/A>1 4、6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稍事活动后即可有心悸、气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诊断为() C、心功能Ⅲ级

5、有助于鉴别肾源性水肿与心衰的鉴别点是() A、有无晨起眼睑/颜面水肿 1、治疗洋地黄中毒,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凡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可给予苯妥英钠治疗 2、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出现() A、利尿剂抵抗 3、ACEI用于治疗心衰的主要作用是() C、抑制循环及组织RAS系统活性,改善心室重构 4、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时,错误的是() E、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应停药 5、治疗心力衰竭时利尿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C、伴发心源性休克是利尿剂的适应症之一 1、急性左心衰竭的紧急处理措施中不包括 C、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2、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不包括() D、抗过敏 3、心力衰竭患者出院随访内容包括() E、以上都是 4、急性左心衰竭,高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时立即给予() C、吗啡皮下注射 5、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的禁忌症不包括() C、低钙血症

心衰的护理常规.doc

心衰的护理 一、概念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 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二、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循环淤血及肺部感染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3、体液过多:与静脉系统淤血致毛细血管压增高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四肢无力有关。 5、知识缺乏:对疾病与治疗了解。 6、焦虑:对治疗与预后缺乏信心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低盐、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严格控制 液体摄人量。 3、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程度调节流量。 4、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其他病情变化,发现任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及处理。 5、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静脉使用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防止夜尿过多影响睡眠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等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 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定期测量体重。 7、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 咸等。 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 3、嘱咐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4、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缓慢更换体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学会监测脉搏,服洋地黄类药物前必须数搏,如脉搏<60 次/分钟或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不得服药,并立即赴医院就医。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5-10-21T15:15:00.963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刘秀芳 [导读]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引起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刘秀芳 (山东省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博兴 25650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慢性反复胸闷、气促,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乏力,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患者运动锻炼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68-01 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引起器质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与我国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NYHA分级:II级26例,III级29例,IV级7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1.2+)岁。病史3~20年不等。 1.2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与责任护士、责任医生共同探讨,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探讨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意义。 1.3 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见表1。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护理,患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定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同时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铺干净平整。观察患者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期受压形成褥疮或破溃。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协助患者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2.2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选择合适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治疗、病程、常见症状;了解常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情绪激动,讲解戒烟戒酒的重要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许多患者常因病情反复发作而多次入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对治疗绝望甚至轻生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融洽关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提供有关治疗信息,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注意正面效果,使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和物质关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自身价值,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膳食,调整生活方式,根据心衰程度来确定水钠摄入量:轻度心衰患者钠摄入控制在2~3g/天(钠1g相当于氯化钠2.5g),中、重度心衰患者小于2g/天,总液体摄入量每天1.5~2.0L为宜[2]。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限制水钠摄入的重要性。在兼顾患者饮食偏好和营养的同时,鼓励患者进低脂高维生素饮食,避免食用产气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2.4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遵医嘱实施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给予利尿药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每分钟15~30滴为宜,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防止低钾、低镁血症发生。给予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压差及心电图变化。患者服用洋地黄药物之前,应测1分钟心率,如果低于60次/分钟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知医生。 2.5 指导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指导适度运动,鼓励患者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对稳定的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每天多次步行,每次5~10分钟,并酌情逐步延长步行时间[3]。对于绝对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每2小时给予被动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张钦芳.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4):102-103. [2]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 [3]王吉耀主编.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